2008年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

2008年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番禺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番禺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7年工作回顧

2007年,區政府在上級和區委的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突出實現了產業集聚、城市創衛、農村建設、社會事業、扶貧濟困、治安維穩的“六個增強”,為全區經濟騰飛和發展模式轉型打下牢固基礎。

各位代表:
我代表番禺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7年工作回顧
2007年,區政府在上級和區委的領導下,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積極構建和諧社會,突出實現了產業集聚、城市創衛、農村建設、社會事業、扶貧濟困、治安維穩的“六個增強”,為全區經濟騰飛和發展模式轉型打下牢固基礎。
(一)龍頭企業相繼落戶,產業集聚勢頭明顯增強。
2007年,我區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全年實現生產總值628.06億元,增長13.0%;三次產業增加值分別增長6.8%、10.8%和16.2%,比例達到5.51:47.57:46.9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180.51億元,增長14.8%;進出口總值135.73億美元,增長16.21%;財稅總收入167.6億元,增長27.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7.2億元,增長18.7%;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9992元,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0448元,分別增長6%和6.3%。
工業集群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進一步提升對廣州“南拓”的承載力,引進一批規模大、科技含量高、產業鏈條長的龍頭企業和技術創新中心,帶動先進制造業和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的迅速形成。總投資分別為68億元、30億元和5億元的廣州汽車集團自主乘用車項目(含汽研院)、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以及星力動漫遊戲產業園奠基。廣日電梯工業園和廣州大學城數字家庭與數位電視產學研孵化基地建設順利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園選址已獲批准,並完成“十通一平”初步方案。“中國珠寶玉石首飾特色產業基地”、“廣東省火炬計畫珠寶特色產業基地”和“國家網路遊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廣州番禺園區”先後掛牌。2007年,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208.22億元,增長14.5%。
自主創新和品牌打造能力迅速提升。成功通過全國科技進步示範區中期考核。新認定17家企業研發工程中心、12家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和7家廣州市民營科技企業。全年專利授權1369件,其中發明創造37件,分別增長48%和42%。建設技術標準信息庫,制定發布了工業洗水機標準,創出中國洗染機械行業第一個和廣州市第一個聯盟標準。新增2箇中國名牌和4個廣東省名牌產品,使全區中國名牌總數達到9個。重點能耗企業節能降耗取得明顯成效。
商貿旅遊業龍頭項目相繼啟動。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和羅家商業中心的投資方式及設計方案基本確定,初步完成番禺新城、番禺廣場周邊地區的城市設計,完成沙溪批發市場的升級改造策劃。總投資超10億元的番禺綜合物流基地奠基,投資規模均上億元的華潤萬家、大潤發等知名連鎖超市落戶,石碁城市廣場、大學城北亭廣場等商貿城投入運營,鑽匯珠寶採購中心外鋪正式開業。
加強步行街的建設和管理,繁華路商圈的輻射功能進一步凸顯。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32億元,增長23%。旅遊業繁榮興旺,獲得“中國縣域旅遊品牌百強縣(區)”、“中國最佳休閒旅遊區”稱號。長隆旅遊度假區成為全國首批5A級旅遊景區。2007年,全區接待遊客1155.26萬人次,旅遊總收入52.14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35.5%和33.6%。
舉辦一系列有影響力的大型經濟文化活動。成功舉辦第四屆懇親大會,大力宣傳番禺的城市形象和經濟社會發展成果,聯絡了鄉誼,促進了番禺與海外的經濟文化交流。迅速整合力量,高效舉辦“特色經濟·創新番禺”百億投資項目系列慶典大型活動,首期總投資為168億元的4大基地、6大項目和18個經濟項目同時奠基(揭幕)、啟動或簽約。創新“走出去,請進來”的招商方式,選資聯誼活動成果豐碩。
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政策不斷完善。出台《關於加快公有企業發展和改革的若干意見》等4份檔案,將區屬公有企業重組為九大板塊(集團)公司,改革薪酬制度,明確發展戰略。印發了《關於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和《關於開展質量興業強區推進名牌戰略工作的意見》。出台《土地儲備資金管理辦法》,加大重點園區工業用地儲備力度。
(二)城市規劃建設形成新機制,環境衛生管理能力明顯增強。
“城市規劃年”工作紮實開展。組織開展城市空間發展戰略諮詢和研究,明確番禺發展定位(片區發展規劃)。按照建立“層次分明、專業齊全、對接無縫”的規劃體系及2~3年內實現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的思路,建立統一的規劃編制及審批機制。完成市橋、大石、沙灣、石碁、石樓的中心城區以及捷運站點周邊重點地區和重點工業園區的控規編制。深入開展綜合交通、市政工程、商業網點、公共設施、城區停車、水系等專項規劃。推進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和調整。積極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完成1486宗歷史用地規劃許可證的換髮。
上級重點項目和市政建設進展迅速。廣州亞運城、廣州鐵路新客站、廣深港鐵路客運專線、武廣鐵路客運專線、東新高速公路、捷運2號線南延段、500千伏廣南輸變電等工程建設迅速推進。全年徵收交地7447畝,新建公路57.8公里。初步解決了困擾市民多年的長堤東路拆遷安置問題,完成了西麗公園、銀平路-迎賓路平交口改造等25個區級重點市政項目的建設。青山綠地二期工程植樹1600畝,推廣種植濕地紅樹林835畝。
以“創衛”為重點的城市管理取得顯著成績。全區各級投入“創衛”經費3.3億元,開展全民清潔大行動,整治“五小”行業1941家,查處“六亂”11萬宗,拆除窩棚44萬平方米,為廣州市“創衛”作出積極貢獻。進一步發揮城市管理區長專線的協調督辦功能,推進城管執法格線化管理,道路交通運輸市場秩序進一步規範。全年共查處違法建設80.6萬平方米,完成清拆違法建設8萬平方米的艱巨任務。
以“惠民一號”工程為重點的生態文明建設全面啟動。制定《河涌綜合整治工作方案》,計畫在十年內投資105億元,實現“堤固、水清、岸綠、面潔、景美”的目標。開展市橋河中心城區段及主要河涌的堤岸整治,完成磨碟頭水閘、雁洲水(船)閘等樞紐工程設計方案。8個鎮級污水處理廠的選址基本確定,前鋒淨水廠二期以及兩個鎮級污水處理廠已奠基。市橋河沿岸已辦理環保審批手續的56家工業企業基本完成整治,工業廢水達標排放。
(三)統籌城鄉發展,新農村建設力度明顯增強。
新農村建設十項工程的帶動效應初步顯現。堅持規劃先行、以點帶面,完成30條村的新農村建設規劃編制。“兩個牽手”工程深入開展,區財政向各試點村投入3000萬元,帶動124個項目建設,總投入已達4億元。“雙百共建文明村”活動開展3年來,區財政共投入9000萬元,帶動鎮街、村和社會各界投入6億多元,全區50%的行政村達到文明村的要求。全面啟動100人以上自然村通公路和農村危橋改造工程,加大對發展緩慢村和種糧戶的扶持力度。“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完成290個網點建設。2007年,我區“三農”一般預算投入合共14.48億元,基金預算投入1.16億元。
農業現代化進程不斷加快。全區累計建成6個市級農業標準化示範區、32個無公害認證農產品和101個生產基地,13個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的輻射能力不斷增強。全年完成1萬畝魚塘的標準化整治,累計完成整治4萬畝。推廣農作物新品種和先進適用技術,農田機械化耕作率和機電排灌率達95%以上,成為首批全國農業機械化示範區之一。狠抓防災減災工程建設,全區實現水利總投資5.87億元。大力整合“一村三島”資源,編制現代觀光生態農業綜合發展規劃,德怡大橋動工建設。2007年,全區實現農業總產值61.95億元,增長6.8%。
農村和諧發展的機制不斷完善。全區已有236個村實施了股份固化改革,占總村數的95.5%;15671名戶口未遷出本村的出嫁女已落實待遇,占出嫁女總數的92.3%。運用農村財務聯網系統進行監控,開展農村集體經濟審計和村務公開檢查。編制並獲批了重點項目拆遷安置及村經濟發展留用地規劃,完成了200多宗用地的選址工作。
(四)社會各項事業再上新台階,區域文化影響力明顯增強。
教學質量持續提高。高考重點本科率等重要指標連續兩年居廣州市首位,中考總分平均分再度名列廣州市第二位。新建、擴建學校26所,全區10個鎮全部成為省教育強鎮。區財政增加投入1.3億元改善教師待遇,公辦中國小在編教職工人均年收入增加1.05萬元。落實“兩免一補”政策,為農村及困難家庭的7.34萬名學生減免義務教育階段學費。仲元中學、番禺中學通過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驗收確認,番禺職業技術學院入選國家首批示範性建設院校。
城鄉公共衛生服務得到加強。完善新型城鄉合作醫療的“番禺模式”,被評為全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先進試點區,二次報銷迅速推廣。修訂完善《城鄉特困人員醫療救助暫行辦法》,擴大救助面,簡化報批手續。開展了白內障“復明工程”和“視覺第一、番禺光明行”活動,免費為614名患者實施手術。中心醫院一標段主體結構工程全部完成。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增至12個,家庭病床服務不斷拓展。
民眾性文體活動豐富多彩。“一報兩台”的輿論導向作用不斷增強。“文明大廣場、創衛大舞台”文藝調演活動深入人心。全國第十四屆“群星獎”廣場舞比賽在我區舉辦,沙灣醒獅新作代表廣東省獲表演獎。石樓鎮大嶺村成為廣州市唯一的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化龍鎮被評為“中國飄色文化之鄉”。營造全民健身“迎奧運,辦亞運”的濃厚氛圍,區體育代表團在市第十四屆運動會上獲金牌總數第一名。新體校一期投入使用,星海文化廣場體育公園一期工程竣工,“番禺體育大廈”完成項目招標。
(五)高度關注弱勢群體,對外來人口的服務管理明顯增強。
民眾安居樂業工作紮實推進。解決農民“建房難”問題取得突破性進展,完成私人建房審批1600多宗。對325戶困難戶的危破房進行了改造,安排市橋城區住房特困戶分期分批入住廉租房。開展“零就業家庭”服務,城鎮登記失業率降至0.9%。加強以工資支付監控為重點的勞動監察。連續兩年完成每年培訓1萬名農村勞動力的任務,並將成校、職校的3200多名新成長勞動力納入培訓計畫,全年農村勞動力新增就業14426人。
新型社會保障體系基本建立。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全區參加養老保險的人數達74.9萬人,其中在職38.7萬人,增長3.3%,人均基本養老金提至每月1233元。早期離開國有集體企業人員參加社會保險工作全面完成,“農轉居”人員參加基本養老保險試點工作順利開展。切實做好扶貧濟困工作,慈善會換屆籌集善款7117萬元,已支出565.5萬元救助困難民眾1579人。農村低保標準從每月220元提高到240元,達到廣州地區最高水平。
安全放心工程經受重要考驗。周密部署,迅速行動,取得防控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的重大勝利。大力開展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檢查生產經營場所10萬家次,引導辦理證照1.2萬個,關停、取締無證照生產經營場所5881個,順利通過國務院專項檢查。開展首次全區性的無線電台(站)核查。繼續加強打擊走私工作。區應急指揮中心指揮平台和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初步組建。加強安全生產巡查,建立對首批2700多家重點企業的專人負責、月報和安全隱患整改制度,實現全區全年重特大安全生產零事故。
覆蓋外來常住人口的社會服務不斷增強。計畫生育連續20年完成上級下達的計畫任務,創建“幸福女孩”助學制度。整合出租屋管理、計生、勞動、消防、駐村(居)民警等多支力量,建立綜合性社區(村)出租屋流動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站287個。以“自治好”和“管理好”為重點,推進22個平安和諧社區的創建工作,10個社區被評為廣東省首批“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全區70%的社區被評為文明社區。積極開展“平安鐘”呼援系統等居家養老工程建設。
(六)民主法制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和廉政建設力度明顯增強。
法治政府建設邁出新步伐。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向區政協通報情況,加強民主監督和參政議政工作。進一步發揮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工青婦等團體的積極作用。“雙擁”工作深入開展。全年受理並辦結行政複議案件338宗,增長60%。完成對全區185個執法主體以及5256項行政執法行為的梳理工作。加強普法宣傳教育,重點加強基層幹部民眾的法治意識。
人民民眾的社會安全感得到增強。繼續依法嚴厲打擊刑事犯罪行為,強化社會面治安防控,全區建成視頻監控點1.2萬個。投入5017萬元,建成封閉半封閉小區230個。全年刑事立案9993宗,下降21.8%,其中“兩搶”、“兩盜”案件分別下降41.4%和31.9%。積極開展社會矛盾排查和調解,將矛盾化解在基層和萌芽狀態。區信訪辦受理案件1376件,下降12.4%;查辦重要信訪件284件,辦結率達99.2%。
服務型機關建設取得新進展。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要內容的機關作風建設年活動和基層評議機關活動,民眾滿意度不斷提升。“綠色審批通道”成效明顯,重點項目平均審批時間減少三分之二。完成了第三代OA系統的建設,開展了電子門牌等一系列數據中心項目建設,政務信息資源基本實現“一張網”服務和“一張圖”規劃。推廣國庫集中支付,提升財政資金使用效益。
廉政建設進一步加強。建立和完善231項制度,加強對建設工程招投標、土地管理、政府採購等制度落實的監督。開通“一站式”網上行政審批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實現對13個視窗、64個審批項目的實時監察和預警糾錯,區行政審批系統受理的11.7萬宗業務全部按時辦結。繼續加強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工作。查處區廣電系統集體腐敗案,並在全區開展警示教育活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的新成就,離不開包括外來務工人員在內的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和大力支持。在此,我代表番禺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駐區部隊和全體機關工作人員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番禺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有:實現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的任務仍然艱巨,農村“建房難”的問題還有待系統解決,推進生產力骨幹項目的迅速投產仍需協調解決多項問題,歷史遺留的留用地和違法建設問題複雜,高效優質的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有待健全,對外來常住人口的公共服務有待進一步加強,環境保護、社會治安的工作力量仍需增強等等。我們要高度重視這些矛盾和問題,採取更加有力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08年工作意見
今年1月召開的區委十一屆四次全會,已經明確番禺的發展定位是: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珠江三角洲交通樞紐,先進制造業集群,商貿、旅遊、資訊綜合服務中心,知識與創意產業基地,宜業宜居的生態文明城區。我們要按照這一定位要求,大力推動全區經濟社會實現又好又快發展。
今年是我們解放思想、銳意創新、乘勢而上、厚積薄發的重要一年。儘管我們工作面臨的困難挑戰仍然不少,但我們有著更加有利的工作形勢:一是生產力骨幹項目紛紛落戶,產業最佳化升級勢頭迅猛;二是廣州亞運城、廣州鐵路新客站等上級建設項目迅速推進,國內外產業轉移的層次不斷提升;三是2008年適逢改革開放30周年和奧運會在北京舉辦,省、市正在醞釀新一輪的體制改革,有利於進一步激發基層的創新能力和生機活力。
在新的機遇面前,番禺要爭當實踐科學發展觀的排頭兵,首先必須爭當解放思想的排頭兵。要深刻審視所處環境的變化,把思想從不適應、不利於科學發展的認識中解放出來。全面開展“一學、二保、三創新”主題實踐活動,用十七大精神武裝全區黨員幹部的頭腦,以新一輪思想大解放推動新一輪大發展。
2008年區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緊抓廣州市“南拓”和“迎亞運”機遇,進一步解放思想,深化改革,著力轉變發展模式,建設生態文明,改善民生福利,維護社會穩定,推動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建設上新台階。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3%,工業總產值增長14%,農業總產值增長5%,萬元GDP能耗下降4%,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8%,地方財政收入與GDP同步增長,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3%。以內。今年,我們要著力抓好以下工作:
(一)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加快建設生產力骨幹項目,發揮龍頭企業帶動作用。全面實施《關於最佳化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的若干措施》,制訂好配套細則,大力提升發展的綜合效益。繼續深化新農村試點村建設,形成各具特色的發展路子。按照“一鄉一業、一村一品”的思路,推進農業產業化、標準化和品牌農業發展。圍繞近期重點發展的九大工業戰略行業和商貿業,繼續引進培育汽車及零配件、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服務外包等方面的龍頭企業。推動廣汽、廣日等項目順利建設和投產,進一步發揮長隆旅遊等大型企業的輻射帶動作用。
實施自主創新,著力打造品牌和參與標準制訂。結合龍頭企業的引進培育,推進汽車、數字家庭、藥學研究等創新中心的建設。啟動位於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內的孵化大樓和數據備份中心的建設。加快建設節能科技、動漫遊戲、數控工具機等公共技術創新平台,進一步發揮各類商會(協會)的作用,促進大、中、小企業聯動發展。對經認定的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企業和專利項目給予配套資金支持,對經認定的投資總部和地區總部給予獎勵,對獲得國家、省名牌產品(馳名商標)或制訂、採用先進標準的企業給予獎勵。根據企業納稅額、科技創新等情況,每年為企業急需引進的中高級人才子女提供一定數量的公辦中國小學位。
大力推進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增量經濟與存量經濟的“雙最佳化”。大力實行“趕羊入圈”,加快現代、新聯、萬洲、順河、大崗北區等重點園區的建設,按計畫推進用地儲備工作。繼續推進“一村三島”的集約開發。重點緊抓廣州中心城區實施“退二進三”和國際產業轉移的機遇,有針對性地進行招商選資,推進生物醫藥產業園的建設。積極實施“騰籠換鳥”,強力推動產業升級轉移,加緊制訂獎懲措施和實施計畫,調動各鎮街、村和原用地業主積極性,選取試點,分解任務,對舊工業區廠房進行升級改造或“退二進三”。
以上市企業為標桿,健全機制、最佳化管理,做活做強做大公有經濟。全面推進區屬公有企業集團的股份制改造,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按計畫分3年推進區交通投資公司等公有企業上市融資。組建水務集團,推進供水與污水處理的一體化,並抓緊通過收購、股份制、劃撥等方式整合各鎮街水廠,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促進二次改水的高效推進,保障全區水質的穩步提高。繼續推進數位電視試點和通信管道公司參與上市科技企業的股改工作。紮實推進能源和用水平衡測試工作,幫扶企業尋找節能環節和空間,實現節能減排降耗的目標。分步關停小火力發電機組,探索梅山熱電等企業“以大代小”的發展路子。進一步發揮房地產、番發、物業、億隆等公有“板塊”在重點項目建設中的帶動作用。
(二)抓好迎亞運十項工程,全面提升城鄉形象與品位。
為迎接亞運會的召開,進一步提升我區城市品位和地區形象,區政府將用2年半的時間全面開展迎亞運十項工程建設,其中2008年的工作任務比較重,主要內容有:
亞運配套建設工程。積極配合市亞運辦推進廣州亞運城的建設,大力開展各體育場館周邊環境整治。力爭年內完成廣州亞運城安置區的建設。抓緊完成清河東路、迎賓路、市蓮路、石清路、蓮港路、市良路的升級改造。推進“番禺體育大廈”等公共體育設施建設,加快蓮花山漁港、海洋生態旅遊區和海鷗島生態農業觀光旅遊區的開發。認真辦好第五屆區運會和第十二屆“蓮花杯”、“禺山杯”龍舟賽。
新客站配套建設工程。按照上級關於廣州鐵路新客站要爭取在亞運會召開前投入使用的要求,積極配合推進項目征地拆遷和施工建設。加快火車站場周邊商業、物流配套項目的用地儲備和招商選資工作,及早研究制訂火車站場建成後周邊環境的綜合管理和應急管理措施。
番禺新城建設工程。要在已通過的《番禺新城發展策劃及概念性城市設計方案》基礎上,研究將番禺新城的範圍擴大至大石、洛浦、鐘村、南村等地區,並加快將概念性規劃落實到控制性詳細規劃中。聘請有實力的國際性企業策劃好發展主題和計畫,推進招商選資,加快萬博中心CBD和酒店的開發建設。按計畫推進長隆二、三期項目,啟動漢溪商貿城建設的前期工作。
特色商旅工程。爭取在年內啟動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羅家商業中心、市民中心、番禺廣場商業區等的建設,推進沙溪批發市場升級改造。加快番禺綜合物流園的發展,積極引入國內外商貿物流龍頭企業。進一步整合易發商業街、繁華路步行街和鑽匯珠寶採購中心,改造興發食街,形成連片發展的規模效應。加強“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的後續培訓和監管。抓緊推進特色餐飲娛樂城和各高星級標準酒店的新(擴)建,整合旅遊線路,完善配套設施,做強以嶺南文化、生態旅遊、娛樂休閒、旅遊購物為特色的四大現代旅遊產業圈。
文明創建工程。深入開展“迎亞運、樹新風、展風采”主題活動,引導廣大市民積極參與城市建設管理,提升文化品位,營造友愛互助的社會氛圍。把星海文化廣場的建設與東沙村舊村改造結合起來,推進二、三期工程的立項施工。加大對沙灣文化古村落和石樓鎮大嶺村古建築群的保護開發力度。認真研究組建文化傳播集團,形成文化發展的新合力。大力推進“農家書屋”和“綠色網園”建設。
交通暢通工程。積極構建大交通格局,將規劃研究範圍由市橋中心城區拓展到沙灣河以北,深化和延伸綜合交通等專項規劃的編制。開展迎賓路至清河路、番禺廣場至捷運4號線海傍站的城市快速公交線路研究和建設,加快實現與捷運的交通連線。繼續大力推進東新高速、廣明高速等高等級道路建設。做好番禺大道整合工程研究,力爭年底前啟動首期工程。進一步做好與中山、東莞的對外交通連線。針對市橋東北部路網過疏和市橋河兩岸連線不足等問題,儘快開通德興北路、光明南路等關鍵路段。推進環城中路——平康路等重要節點改造,最佳化公車站布局和線路安排。力爭年內完成原婦幼保健院和原北城中巴站的停車樓工程。加強交通組織,利用路口實時監控系統控制城區交通信號,實現在區情網上實時調度。
城鄉整潔工程。鞏固成果,推進城市管理工作重心下移,建立“創衛”長效工作機制。開展“數字大城管”項目建設,堅持不懈抓好村容村貌和城區“五小”、“六亂”整治。抓住《城鄉規劃法》實施的契機,深入推進“城市規劃年”建設。鞏固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小區管理、居民自治成果,以“服務好”和“風尚好”為重點,深入推進“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深化新農村建設“十項工程”和“兩個牽手”活動。爭取年內完成217條村的規劃編制,實現“村村有規劃”。推進大學城保留村和南郊村的“城中村”改造,鼓勵村民建設公寓式、聯排式住宅。加快推進全區自然村通公路及危橋改造工程,按計畫完成困難戶的危房改造任務。
碧水藍天工程。積極推進“惠民一號”河涌整治一期工程,重點抓好市橋河和礪江河的一河兩岸整治,力爭實現市橋河水系納污範圍內企業工業廢水全面達標排放。確保年內實現所有已規劃的污水處理廠全部動工,加快推進垃圾焚燒發電廠的前期工作。建立全區新建項目污染物總量控制台帳,嚴格實施環保準入制度,推行排污許可制度。加強巡查,嚴禁超排、偷排,堅決淘汰環保整治不過關的企業。
青山綠地工程。加快區內主幹道的綠化美化,對迎賓路、南沙港快速路、京珠高速路等主幹道紅線外500米範圍內進行綠化升級改造。在捷運4號線東側營造全長10公里、寬30米的林帶。在石樓鎮海鷗島等地的魚塘周邊營造林網。選擇10~20個村進行公園、風水林建設。在石樓、大崗、化龍等鎮的灘涂種植紅樹林,構築海上森林。加快各鎮街森林公園、濱江公園等各類公園建設,為市民提供更多休閒場所。
平安工程。始終保持對違法犯罪的高壓態勢,繼續下沉警力,科技強警。充分發揮各視頻監控點和各社區(村)出租屋流動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站的作用,實現治安形勢的持續好轉,力爭壓減刑事發案數13%以上。落實維穩工作責任,加強以村級為重點的基層信訪工作,健全三級排查調處機制。加強公共應急救援機制建設,妥善處置勞資糾紛和群體性、突發性事件。
(三)堅持以人為本,切實改善民生。
加快醫療衛生事業的發展與改革。開展衛生強區創建活動,加強社區(村)衛生服務機構建設,最佳化城區醫院布局。加快中心醫院的建設,爭取早日投入營運。加快醫療資源的引進、重組和最佳化,探索實行“醫管分離”的新機制,加強各醫療機構之間在人員、技術、信息、設施和檢測方面的交流共享,建立更有效的收支管理和激勵約束機制。進一步提高新型城鄉合作醫療服務水平,推廣補充合作醫療。推進創建國家“農村中醫先進區”工作,提高應急醫療的救治能力。
提升常住人口的素質和教育水平。加大對相對落後地區教育的扶持力度,促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強素質教育,全力做好省教育強區複評工作。積極開展義務教育階段規範化學校的督導評估,確保學校達標率達到90%。力爭年內創建為“廣東省教育收費規範區”。逐步提高教師待遇,推進名師工程和骨幹教師隊伍建設。推進中國小校布局調整,加大撤併麻雀學校力度,力爭農村國小校園網建網率達80%。積極探索解決房地產小區教育配套設施建設的遺留問題和職業教育改革問題,繼續探索提升外來常住人口子女教育水平的辦法,重視學前教育和成人教育。實施“人才強區”戰略,探索人才引進和使用的新路子。
不斷拓展社會保障的範圍和幅度。繼續實施農民工“平安計畫”,擴大工傷保險覆蓋面。爭取上半年將符合參保條件的12萬“農轉居”人員全部納入基本養老保險範疇。在此基礎上,積極推進全區農民參加社會養老保險的工作。加強對新成長農村勞動力的職業技能培訓,完成1萬名農村勞動力、2萬名外來務工人員和2000名失業人員的培訓任務,並加快建立擴大就業的長效機制。抓好優撫政策的落實,逐步提高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
提供更多更優的公共服務與管理。進一步發揮區慈善會的作用,繼續做好助學、重大病救助、危破房改造等工作,加快建設區殘疾人就業展能中心。完善敬老院、社會福利院和“星光老年之家”的軟硬體建設,努力實現“平安鐘”呼援系統全覆蓋。加強出租屋流動人員服務管理,構築“三級管理、四方聯動”的網路。加強流動人口計畫生育服務,強化利益導向機制。建設國家優生篩查重點實驗室,全力推進計生“創國優”工作。加強市場價格監管,穩定物價水平。做好統計、檔案、僑務、外事、台務和民族宗教工作。進一步發揮工青婦組織促進社會和諧的重要作用。
持續抓好公共安全管理。鞏固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成果,建立監管與服務並重的長效機制,深入開展整頓和規範市場秩序專項行動。突出抓好水陸交通、消防、危險化學品、無線電通信等方面的安全監管。實施應急管理“五個一”工程,分級分類建立應急預案,建立健全社會公共安全防控體系。徹查安全生產隱患,落實企業主體責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的發生。
(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促進社會和諧發展。
積極提升全社會的民主法治水平。自覺接受人大、政協的法律監督和民主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和政協提案建議案。進一步發揮專家和社會各界人士促進科學決策的作用。加強依法行政,推進普法教育,提高全社會的法治意識和法律素養。切實做好村(居)委換屆選舉工作,健全機構、深入調研、廣泛宣傳、加強監督,不斷提高基層法治、自治水平。
堅持推行陽光政務。加強對公務員的培訓管理,建立健全行政部門績效管理考核體系和行政過錯追究制,進一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和基層評議機關活動。深化政務公開,加快“數字家庭”和第二期“一站式”網上行政許可服務系統建設進度,完善政府網站為市民服務功能。加強GIS軟決策和多功能服務研究,探索數據中心建設和套用的“番禺模式”。深化部門預算改革和國庫集中支付制度改革,嚴格執行“收支兩條線”規定,健全政府投資監管體系,強化審計監督。
不斷提高廉政建設水平。鞏固和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繼續加強對落實政府管理制度的監督,確保政令暢通。建立和完善政府項目公平公開選取招標、監理、評估、評審代理機構的制度。加強對國有企業廉政建設的監督力度,做好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的擴容工作。糾正行業不正之風,切實維護民眾的合法權益。加強對非公有企業和行業協會的商業賄賂專項治理工作。
各位代表,面對挑戰,我們沉著應對;展望未來,我們充滿信心。讓我們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在上級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解放思想,振奮精神,銳意進取,為建設更加富裕和諧的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作出更大的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