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番禺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區政府在上級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認真踐行科學發展觀,堅定不移地以建設廣州國家中心城市、提高科學發展綜合實力為目標,團結依靠全區人民,堅定信心,振奮精神,迎難而上,轉危為機,全力以赴抓好經濟發展、亞運工程、民生福利、社會穩定、依法行政等工作,全區經濟社會發展良好,人民生活持續改善,較好地完成了區十五屆人大五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著力“三促進一保持”,經濟實力進一步提升。
經濟發展實現預期目標。連續三個季度召開區經濟分析會議,發動區、鎮街、部門領導深入企業調研,制定《關於為企業減負保障經濟成長的通知》和《關於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若干措施》等扶持政策。區委統戰部、區工商聯、區廠商會、各鎮街商會等採取多種措施,促進企業抱團取暖,努力抗擊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全區經濟形勢總體企穩向好,實現地區生產總值863.83億元,增長12.3%;三次產業比例為4.61:40.96:54.43;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257.97億元,增長25.4%;萬元GDP能耗下降5.3%;農業總產值66.17億元,增長5.3%;工業總產值1487.81億元,增長10.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92.34億元,增長18.5%;實際利用外資3.35億美元,增長5.2%;國、地稅收入124.64億元,增長9.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50.92億元,增長16%;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25432元,增長10.1%;農村居民年人均純收入12988元,增長13%,連續兩年高於城鎮居民收入增速。
“五個一批”確保增長質量。選擇引進廣州中船船舶鋼構有限公司、廣州華創動漫產業園、廣州柴油機廠、廣州工具機廠和廣州數控設備有限公司等一批大型項目,投資額超134.77億元。加快建設一批龍頭企業和生產力骨幹項目,廣日工業園7家企業同時投產,成為國內規模最大的電梯配套及關聯產業生產基地。廣汽自主品牌項目整車工廠、發動機工廠、試車跑道基本完工,正進行設備安裝調試,預計8月份整車出廠。重點支持萬寶電器、長隆商旅、英輝造船等一批龍頭型、成長型、骨幹型企業的發展。積極扶持港鉅電子等一批暫時遇到困難的優質企業,採取“北上西進”、“家電下鄉”、“跨洋拓市”等多項舉措,幫助企業開拓國內外市場。用足用好用活各級優惠政策,全區共減免、緩收、補貼企業各類費用8億多元。大力宣傳一批企業成功應對金融危機的經驗做法。舉辦以“創經濟強區、迎亞運盛會”為主題的百億經濟項目慶典活動。區屬國有企業發展良好,國資監管效能不斷提升,九大企業集團公司完成營業收入17.8億元,實現利潤總額5.26億元,增長41%,繳納稅金2.73億元,增長27%。
項目建設增強發展後勁。67個超億元項目先後上馬,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8.03億元,增長25.6%,其中工業投資完成30.65億元,增長99.3%。重點打造南部50平方公里的大型裝備產業基地和東北部30平方公里的現代產業基地。中船低速柴油機項目征地拆遷、吹填工程和安置區建設如期推進。國家數字家庭套用示範產業基地掛牌,番禺10萬戶數位電視高清互動試點工程和雲浮市“三網融合”套用示範試點建設紮實推進,研發園、商務園、製造園啟動規劃建設。清華科技園一期工程投入運營。廣州國家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番禺園區建設順利推進。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完成一期吹填工程。榮獲“廣東動漫遊戲遊藝產業集群”稱號,星力動漫遊戲產業園一、二期順利開業,90多家知名企業進駐並設立行銷總部。嶺南鞋城、沃爾瑪山姆會員店廣州總部旗艦店、大潤發超市等建成營業。榮獲“中華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最佳目的地”稱號,長隆旅遊度假區新酒店投入運營,南粵苑開放迎客。全區接待遊客1373.7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65.15億元,分別增長13.7%和14.8%。
“騰籠換鳥”轉變發展方式。簡易廠房、商鋪升級改造進展順利,去年共5批39個項目獲得批准,涉及用地面積約2467畝,新增投資約70億元。五湖四海國際水產交易中心、中頤創意產業園、祺瑞家居博覽中心已招商營業。著力提升自主創新能力,運用高新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組織開展“百名科技專家進駐企業”活動,紮實開展產學研合作。全區經濟戶口總量首次突破10萬大關,增長17.4%。技改投資53.33億元,增長55.1%。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430.53億元,增長12.3%。
企業融資工作取得較大突破。完善《關於推動企業上市等直接融資工作實施細則》,鼓勵企業上市融資。去年我區新增廣東海大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廣州番禺明珠星鐘錶有限公司、番禺珠江鋼管有限公司、廣州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4家上市公司,其中,廣州新太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從外區遷入,在上級和我區相關單位的積極努力下,實現破產重整共削減債務2億多元,由負資產變為正資產,並於今年初成功股改。廣州番禺銀達科技擔保投資有限公司增資5000萬元,公司總股本達2億元,擴大擔保能力3.5億元,去年新增擔保額2.6億元,市、區兩級財政為企業減輕擔保費400多萬元。積極搭建政銀企合作平台,全區金融機構增加公司類貸款128.1億元,增長39.6%。番禺村鎮銀行試點獲得批准,並成功召開發起人大會。
(二)著力推進亞運工程,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
亞運工程建設全速推進。截止2月底,我區174項重點亞運工程中,58項已完工,108項正在施工,8項處於前期階段。需擴建改造的18個區屬亞運場館中,英東體育館、10所學校訓練場館完成工程總量的70%。漢溪大道主幹道全線貫通,番禺大道工程完成契約價的68%,清河東路工程完成工程量的80%。亞運交通幹線和節點的綠化美化全面鋪開,市橋城區綠化升級工程基本完工,初步實現“出門見綠、百米有景、500米有園”。亞運城、大學城、中心城區、廣州南站、蓮花山旅遊區等重點區域的環境綜合整治紮實開展,各鎮街穿衣戴帽整飾工程全力推進。“惠民一號”河涌綜合整治工程中43宗河涌整治任務進度為74% ,18宗亞運配套重點治水工程進度為77%,“五大”重點治水工程進度為56%,整治河涌45.96公里。化龍、中部、大崗污水處理廠項目廠區建設工程完工,污水主管網建設現已建成140公里,進度為82%。開展農村污水處理工程15項。環保污染治理力度進一步加大,關停污染企業249家,對重點排污單位實行線上監控。
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全力做好屬地配套建設,確保亞洲最大鐵路客運站-廣州南站於今年1月30日順利開通,番禺從此進入高鐵時代。抓緊實施廣佛同城化交通基礎設施建設,105國道擴建工程基本完成,南二環高速、東新高速、黃欖幹線西段、海怡大橋進展較快。組織實施區內捷運地面換乘樞紐建設,開通捷運接駁公交專線4條。新增10876個公共停車位和1058個路內咪錶停車泊位,著力解決停車難問題。區四套班子發出《舉全區之力,集全區之智,創建番禺垃圾處理文明區―致全體番禺市民的倡議書》,科學制定工作方案,引導市民參與垃圾分類處理,初步建成覆蓋全區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體系,完成火燒崗垃圾填埋場擴容改造。禺山西路、南城路、洛溪路等22條道路排水設施建成,“水浸街”整治初見成效。
“五大規劃”全面展開。制定《番禺區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實施方案》。《番禺區城鄉總體規劃(2009-2020)》編制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番禺區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大綱(2006-2020年)》獲省國土資源廳原則同意。推進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和土地儲備開發規劃。建成全區統一的規劃編制管理平台和建設用地管理平台。產業規劃、市政交通和生態廊道等專項規劃取得多項成果。全年辦理規劃案件1.2萬多宗,在全市各區中實現案件受理數量最多,辦結數量最多,超期案件數量最少。編制《番禺區城中村改造項目房屋拆遷補償安置指引》,完成沙墟二村、東沙村、南郊村和里仁洞村4個試點村改造方案。
城鄉管理力度切實加強。積極開展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對主要道路、重點地區的市容環衛進行16小時巡查監管。城管區長專線共受理案件14091宗,辦結率99.3%。城鄉“六亂”現象得到有效控制,查處違法建設2098宗,面積共494795平方米。土地執法保持高壓態勢,“九衛”違法用地數量較“八衛”下降99.8%,市政府要求的四項剛性指標全部達標。村(居)出租屋流動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站增至297個,整治出租屋31026套,拆除房中房684套。
(三)著力統籌城鄉發展,新農村建設進一步加快。
城鄉一體化深入推進。抓緊落實《關於統籌城鄉經濟社會發展一體化的實施意見》,區財政安排“涉農”發展資金33.16億元。建立強農惠農機制,安排基本農田保護區、飲用水源保護區和生態公益林保護區補償資金3200多萬元,促進農村土地流轉6.4萬畝。啟動實施《番禺區內公路客運公交化改造總體方案》,增設“村村通客車”線路6條,首個鎮級公交樞紐欖核鎮公交總站正式落成啟用。完成農村危破房改造783戶,占登記在冊的96%。基本完成7米以上鄉村道路的路燈建設,並加快推進農村道路硬底化、生活排污暗渠化。啟動170項農城電網基建及改造項目前期工作,累計投資2.6億元。
都市型農業初具規模。大力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特色漁業,進一步最佳化農業結構和布局。我區共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家,居廣州市各區之首;新增無公害農產品基地7個;申報市級以上農業標準化示範區1個;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社18個;全區擁有農機專業戶2605戶,增長12%。成功舉辦第七屆番禺旅遊文化美食節暨首屆番禺農產品博覽會,評選出“番禺十大名特農產品”和“番禺特色旅遊農產品”。重點打造大穩村農業生態旅遊博覽園等鄉村旅遊景點。
新農村建設亮點紛呈。積極開展“全國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縣(市、區)”創建工作,連續兩年被評為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區,194個村被評為“廣州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南村鎮坑頭村被評為全國首批、廣東唯一的“生態文化村”。“兩個牽手”活動深入開展,全年共創建1個國家衛生鎮、1個廣東省衛生先進鎮、15個廣東省衛生村和30個廣州市衛生村。區財政安排新農村建設專項資金4130萬元,帶動鎮街、村和社會投入6016萬元,完成建設項目92個。中心鎮建設進一步推進,大崗鎮被確定為廣州市綜合改革試點鎮。
(四)著力改善民生福利,和諧社會進一步穩固。
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我區被確定為廣東省農村學前教育發展模式試點區。完成教育基建投資3.47億元,179所學校創建為規範化學校,象賢中學、禺山高級中學通過廣東省國家級示範性高中初期督導驗收。普通高中優質學位率95.29%,高考、中考成績排名穩居廣州市各區前列。妥善解決中國小代課教師問題。區財政增加1.23億元用於提高現職和離退休教師收入。完善房地產小區教育設施,新接收2所公辦小區配套學校。學前教育“公辦示範、多元辦學”的發展格局進一步最佳化。
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確立“文化引導、制度約束、人才支撐、服務保障、和諧發展”的思路,全面開展醫院文化建設。首期投資10億元的區中心醫院投入使用,運營良好。建成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18間、社區康復工作站23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8間,在建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24間。區第二人民醫院獲國家發明專利25項,橋牌超聲膽囊鏡等5套專利設備已進入臨床實驗。開展“平安醫院”創建工作,平均每3.37萬人就擁有1間社區(村)衛生服務機構,市民步行15分鐘就可以享受到優質的醫療服務。農村合作醫療的參合率提升到99.99%,籌資標準提高到220元/人·年,年報銷限額提高到6萬元。全力做好甲型H1N1流感疫情防控工作並取得階段性勝利,公共衛生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基本養老保險全覆蓋工作進展較快,城鎮老年居民參保人數達5877人,參加農村農民養老保險15.9萬人。35歲以上農民參保率71.7%。免費培訓城鎮失業人員1393人、農村勞動力9451人,培訓後就業率分別為74.5%和76.9%。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300元/月。全面鋪開居家養老工程,“平安通”呼援系統全覆蓋。紮實推進“視覺第一·番禺光明行”活動,為453名貧困白內障患者進行復明手術。建成康園工療站19個。
精神文明建設漸顯成效。開展機關幹部入戶“大走訪”、“小手牽大手”等活動,切實抓好“十萬八進”文明創建專項活動,在去年全市公共文明指數測評中穩居前列。全區建成義工(志願者)服務站66個,社會志願服務氛圍日益濃厚。成功舉辦第六屆星海藝術節、“祖國在我心中”萬人齊唱愛國歌曲展演比賽、第十二屆蓮花杯禺山杯龍舟賽暨首屆中國龍舟文化節、第六屆國際民俗攝影“人類貢獻獎”年賽頒獎典禮。醒獅、廣彩被列入第一、二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文藝精品創作成績顯著。農家書屋和綠色網園實現社區(村)全覆蓋,初步形成城市“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市橋街榮獲“全國城市體育先進社區”。區檔案館成為全國唯一一個縣級數字檔案館建設試點單位。
治安維穩形勢持續好轉。18個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全部建成並投入使用。全區建成視頻監控點2.9萬個,基本實現視頻監控網路、小區管理網路、流管服務網路互聯互控。開展“劍鋒09”、“紅棉09”等專項整治行動,刑事發案總量下降14%。區信訪局協調、督辦185宗重大信訪案和上級督辦信訪案。全年共受理民眾來信2382件,上升16.5%,接待民眾集訪1302人次,下降5.8%。
公共安全體系逐步健全。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整改各類安全隱患43110項,整改率100%,安全生產事故下降41.7%。無線電通信秩序和安全形勢明顯好轉。開展全國首個“防災減災日”活動,加強城市消防管理和災害防治。加快應急指揮平台建設,舉行群體性事件引發騷亂的應急處置綜合演練,演練成績名列廣州市第一名。食品安全實現從“源頭”到“終端”全程監控,食品安全檢測車抽樣檢驗合格率96.2%。加強“三品一械”市場監管,藥品安全抽樣合格率95.75%。
計生等工作再上新台階。率先打造“數字計生”模式,全面開展出生缺陷干預工程,連續22年完成上級下達的人口和計生目標任務,成功創建為全國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完成140所村(居)計畫生育服務室升級改造。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政策生育率分別為97.23%和93.02%。市橋街康裕社區獲評全國和諧社區示範單位,54個社區被命名為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連續3次獲得“省雙擁模範區”和“市雙擁標兵區”稱號。工青婦等組織促進社會和諧發展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外事、僑務、台務、民族宗教、人民武裝、統計、氣象、人防、文史、地方志等各項事業都取得新進步。
(五)著力發展民主法制,依法行政進一步推進。
深入推進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主動接受社會輿論和公眾監督。全年辦理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提案和建議271項,辦復率100%,滿意率97.4%。充分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各人民團體的意見。紮實開展法律“六進”活動,率先在全市各區、縣級市內推行法制員制度。新建人民調解委員會12個,實現人民調解與司法調解、行政調解有效銜接。建立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制度和區政府常務會議學法制度。全年辦結行政複議案218宗,政府依法行政能力進一步提高。
全面啟動政府機構改革。根據《廣州市番禺區人民政府機構改革方案》,最佳化整合部門體制機構,著力打造效能政府。事業單位分類改革穩步推進。加強招商辦,改革審批辦,成立四大服務中心。設立鎮(街)政務服務中心9個。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審批程式,減少行政審批事項315項,精簡56.05%,減少備案事項66項,精簡41.51%,重點項目審批時間平均節省約70%。
大力開展廉政建設活動。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履行監督職責,進一步推進具有番禺特色的廉政文化建設。探索開展權力運行風險防範工作,認真開展對“小金庫”和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的專項整治。深化建設工程招投標流程改革,去年302個財政投資項目,中標總造價64.27億元,比招標價下浮9.5億元,平均下浮率達12.88%,遠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開展對政府部門服務視窗行政效能監察,加強對30個職能部門、371項審批事項的電子監察力度。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廉政建設,推進村務公開和村民小組組務公開工作,對全區247個行政村的財務狀況進行實時監控。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我們經受了非常嚴峻的考驗,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包括外來人員在內的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努力、奮發拼搏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番禺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和駐區部隊官兵致以崇高敬意!向關心和支持番禺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應該清醒地看到,我區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一是經濟發展方式尚未發生較大轉變,經濟結構調整壓力很大,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較弱;二是城市規劃、建設、管理和運行中還存在較多薄弱環節,與市民民眾的要求仍有差距,歷史遺留的農村留用地問題尚未妥善解決;三是國家、省、市、區一系列重點項目建設時間緊、任務重、瓶頸多,與迎亞運要求還有較大差距;四是機關作風、效能建設仍需要進一步加強,有效預防腐敗的監督制約機制還不夠完善。我們必須高度重視這些問題,並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予以解決。
二、2010年工作意見
今年是亞運年,是實現城市環境“2010年一大變”目標的決戰之年,又是鞏固應對國際金融危機階段性成果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各項工作,事關亞運,影響長遠,意義十分重大。
2010年區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籌辦亞運為契機,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榮譽感,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認真落實上級和區委十一屆八次全會部署,全力確保亞運盛會成功舉辦,全力確保經濟社會較快發展,全力確保民生福利穩步提高,加快建設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珠三角現代產業基地、嶺南生態宜居水鄉,努力爭當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排頭兵。
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全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工業總產值增長9%,農業總產值增長5%,萬元GDP能耗下降4.8%,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9%,地方財政收入與GDP增長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9%,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3%。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區要全力以赴抓好如下工作:
(一)當好東道主,辦好亞運會。
第16屆亞洲運動會將於11月12日至27日在廣州舉行,預計將有45個國家和地區約1.3萬名運動員、3000名裁判員、1萬名媒體記者和1萬名工作人員參加。廣州亞運會共設42個比賽項目,是亞運會歷史上比賽項目最多的一屆,將產生476枚金牌。12月12日至19日還將舉行廣州2010年亞洲殘疾人運動會,共設19個比賽項目。廣州亞運城設有運動員村、技術官員村、媒體村、媒體中心、後勤服務區、體育館區和亞運公園,這是亞運歷史上第一次把七大功能集中在一起,並建設在城市郊區。廣州亞運會84個比賽、訓練場館中有40個設立在番禺,42個比賽項目中有17個比賽、訓練項目將在番禺舉行。
全面開展亞運籌辦工作。投入巨額資金,動員全區力量全方位開展迎亞運各項工程,這在我區是前所未有的。17個專項工作組要緊緊圍繞賽事組織的核心,全面推進場館建設、環境整治、公共服務、安全防範、宣傳推廣等各項籌辦工作。各級各部門要高度重視、加強領導、統籌協調,切實做到籌辦工作任務清、目標明、分工細、措施實、督辦勤、考核嚴,確保達到“平安亞運、萬無一失”,“廉潔亞運、不留污點”。
快速推進亞運工程建設。以“大幹”促“大變”,全力衝刺,嚴把工程質量安全關,在今年6月底前高標準完成尚未完工的116項亞運重點工程建設任務,同時,狠抓文明施工,特別注意交通疏導。不斷完善亞運城與各比賽訓練場館等重點地區之間的交通接駁,打造快捷“亞運通道”。要優質高效推進經過我區的1、3、4號珠三角區域綠道建設,把握好蓮花山和大夫山兩個重要的節點,組合串聯分散的山林、園地、農田、水面等開敞空間,形成多層次、多功能、複合型、網路型的區域綠地生態系統,構建“區域綠網”,提升生態宜居水平。抓緊完成“三城一站一景區”、亞運場館周邊等重點區域的“穿衣戴帽”工程,著力推進各大交通出入口景觀綠化升級、城市主幹道兩側建築物外立面綜合整飾、“三線下地”等工程。繼續推進“五小六亂”整治,改善城郊結合部和內街小巷“髒、亂、差”現象。強化空氣和水環境綜合整治,確保環境質量達到亞運要求。
突出抓好亞運軟體配套。突出抓好全民籌辦亞運。廣泛開展“爭做好市民,當好東道主”活動,動員全社會弘揚亞運精神,普及亞運知識,切實加強亞運城市志願服務工作,營造眾志成城、人人參與的亞運氛圍,實現全民辦亞運。藉助國內外各大媒體集中報導亞運之機,突出亮點積極推介我區經濟社會發展成就和投資環境,展示“星海故鄉,廣州新城”的城市魅力,提升番禺知名度和美譽度。突出抓好亞運公共服務。配合做好亞運會和亞殘運會餐飲、醫療、旅遊、出入境、水電氣供應、食品藥品產品、城市公共運輸、控煙與公共衛生、重大動物疫病監控等服務工作。加強7間亞運會指定接待酒店和亞殘運會總部酒店的管理,重視視窗行業人員文明舉止教育培訓。突出抓好亞運安全保衛。4月前全面完成所有亞運安保工作方案。嚴格落實亞運場館24小時安保措施,加強涉及亞運重點地區及連線路網的外圍監控,落實所有場館、接待酒店消防監督檢查。建立亞運期間聯合值班制度,做好亞運應急保障工作。加強綜治信訪維穩工作,切實做好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工作,為亞運創造穩定和諧的社會環境。
重點抓好賽時運行組織。堅持“以競賽為中心,以場館為基礎,以屬地為保障”的原則,完善賽時運行方案。在賽時運行指揮部的統一指揮下,全面落實屬地責任,抓好比賽訓練場館的外圍保障工作,重點抓好生活保障、安保防控、生態環境等關鍵環節,確保與場館運行團隊的無縫對接。按照賽事運行實戰要求,系統檢驗區屬亞運比賽訓練場館的場館設施、技術系統、運行計畫與流程等,配合做好模擬演練、賽事推進、新聞發布以及亞運會向亞殘運會轉換等工作。
及時抓好賽後產業支撐。亞運遺產是一筆巨大的財富,我們要科學謀劃,及早部署,做到規劃與宣傳同步,開發與招商並舉,將亞運效應發揮到最大,讓番禺人民共享亞運帶來的經濟社會成果。要著眼廣州新城建設規劃、整體布局和功能定位,借鑑北京奧運等賽後利用經驗,圍繞體育用途,兼顧經濟效益,合理拓展場館的體育競賽、文化娛樂、商務會展、市民活動、大型演出等功能。按照民眾休閒體育的需求,對相關體育設施進行改造,供業餘體校訓練、競賽和廣大民眾健身鍛鍊之用,推動體育事業繁榮發展。策劃建設廣州大學城體育之城、廣州亞運會博物館、亞運會歷史展覽館、亞洲之路美食城等項目,推動發展體育文化旅遊產業。
總之,我們要以一流的組織管理、一流的場館設施、一流的城市環境、一流的服務水平、一流的社會風尚,把亞運會辦成具有中國特色、廣東風格、廣州風采的高水平體育文化盛會,向亞洲乃至世界展示番禺改革發展的嶄新形象。
(二)突出招商,最佳化結構,建設經濟強區。
“四位一體”建設現代產業。要加快實施發展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緊緊圍繞汽車及配件、船舶及配套、數字家庭和數位電視、生物醫藥、動漫遊戲、珠寶首飾、數控工具機、輸配變電、燈光音響和現代服務業等十大主導產業,切實抓好“龍頭企業+創新中心+產業園區+專業市場”的現代產業發展之路。其中,汽車及配件產業要以廣汽集團自主品牌乘用車公司等為龍頭企業,以廣汽集團汽車工程研究院等為創新中心,以現代產業基地為產業園區,以汽車市場和汽車零配件市場為專業市場,形成“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把建設現代產業體系與加強自主創新驅動、推動經濟結構調整、促進產業最佳化升級結合起來,使我區從經濟大區向經濟強區邁進。
突出招商選資招才引技。確立“選好、選高、選強”的招商目標,加大龍頭企業和創新中心的招商選資力度,下大力氣引進諸如南方電網總部及其技術研究中心等重點項目,使其成為我區輸配變電產業的龍頭企業和創新中心。要精心打造招商選資平台,以產業鏈招商促成產業集聚。要以園區招商帶動集群發展,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堅持“服務發展、人才優先、以用為本、創新機制、高端引領、整體開發”的指導方針,把人才作為經濟社會發展的第一資源擺在突出位置,創新人才工作體制機制,加強人才資源能力建設,招聘高水平專家和高技能人才,推動人才結構戰略性調整,努力建設人才強區。
重點促進七大區域發展。著力發展廣州大學城、廣州亞運城、番禺新城、廣州南站地區、廣州(番禺)裝備產業基地、番禺現代產業基地和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等七大重點區域,建設都會級商務、經貿、旅遊、會展、資訊、教育、文化綜合服務中心。七大重點區域的屬地鎮街要明確責任分工,層層抓落實,切實做好征地拆遷安置、民眾利益保障、市政設施配套等工作。
提升現代服務業水平。最佳化現代服務業發展布局,推進總部經濟、創新服務、信息服務、物流業等重點項目建設。加強與南方傳媒的合作,在全省範圍內推廣星海傳媒增值服務。謀劃發展港口經濟、捷運口經濟。加快發展傳統優勢服務業,紮實推進聖鑫國際商城、長隆友誼購物公園、海印又一城建設。整合南番順旅遊聯盟資源,開展“亞運在廣州、旅遊到番禺”主題活動,高起點打造旅遊產業。
突出重點抓好自主創新。在廣州大學城、節能科技園等重點區域內,強化政銀企與高校的產學研合作,推動數字家庭、生物醫藥、新創意、新服務等高端產業向高新技術產業園集聚。對重點行業加大科技和信息化工作力度,在資金投入、實驗條件、成果認定和智慧財產權保護等方面進行政策扶持,加快形成激勵自主創新的體制機制和服務體系。積極探索在重點企業建設公共技術平台,促進公共技術在企業的普及套用。繼續開展科技專家進企業活動,引導省市科技型企業建立研發機構,快速提升自主創新能力。
促進經濟結構最佳化調整。以優選增量經濟求發展,以盤活存量經濟求效益,實現從數量遞增到質量提升的飛躍,推動經濟可持續發展。培育以循環經濟為特徵的新經濟成長點,加快建設以低碳排放為特徵的消費模式。積極實施“騰籠換鳥”和產業轉移,加快形成與資源節約集約型、環境生態友好型社會相適應的綠色增長方式。通過搭建平台促內銷、聯手港澳促轉型等方式,進一步推動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區屬國有企業要繼續深化企業股份化改造,加快重點項目、重點區域的建設速度和招商速度,發揮好骨幹作用。
扶持中小企業健康發展。《關於為企業減負保障經濟成長的通知》、《關於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的若干措施》及實施細則中的減負、優惠期限延長至今年底。鼓勵和協助中小企業與我區重大項目開展多種形式的經濟技術合作,通過專業分工、服務外包、訂單生產等方式,加強產業集群建設,改善產業集聚條件,延長產業鏈條。策劃建設中小企業總部基地。開展中小企業上市輔導培訓。積極為企業搭建多種形式的融資平台,建立起靈活、有效的信貸機制,努力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建立和完善全區中小企業信用信息資料庫和服務平台,提升6大行業電子商務平台,幫助企業以更低成本開拓市場,為企業提供更優服務,營造更好營商環境。
(三)加強規劃,注重建管,建設廣州新城。
統籌編制“五大規劃”。加快編制和完善“五大規劃”,啟動編制“十二五”規劃,策劃我區發展的重點、熱點、亮點,建設組團式、網路型、智慧型化的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完善全區統一的規劃編制管理平台、規劃信息平台和建設用地管理平台,實現“規劃一套圖、數據一個庫、管線一張網”。
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高度重視土地資源的開發管理,全面核查我區國有用地、閒置用地和經濟留用地情況,建立區、鎮街、村、企業四級土地資源庫。嚴把用地關口,盤活存量土地,推動地下空間開發,完善土地利用綜合評價標準,切實提高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水平。探討逐步改革“一戶一宅”政策,鼓勵農民公寓式上樓安置和攜帶宅基地指標在城鎮建設農民新社區。加快村集體經濟留用地的落實和開發。嚴肅查處違法用地行為。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攻堅克難,積極推進市政重點項目的征地拆遷安置工作。加快番禺大道、105國道禮村至飄峰段、大石大橋、南番大道、蓮花大道、新光快速路連線線等交通項目建設。利用捷運口高起點、高強度、高密度開發建設城市綜合體,促進房地產、商業與交通等行業的融合發展。啟動為期三年的市橋城區三項道路改建項目,打通禺山東路、德興北路,改造光明南路,建設光明大橋,貫通市橋中心城區東西、南北走向道路,逐步解決交通擁堵問題。推進農村路橋建設和公交站場建設,加快公共停車設施建設,全面完成100人聚居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農村危橋改造工程和7米以上道路路燈建設。
全力抓好“三舊”改造。把“三舊”改造作為調結構、擴內需、促發展的重要抓手,抓住機遇、積極主動、用足用好省市有關“三舊”改造政策。發揮市場主體作用,創新開發和運營模式,鼓勵社會資本以多種形式參與“三舊”改造,注重成片開發,成熟一片、改造一片,形成“區、鎮街、村三級聯動”、“政府和市場雙軌並行促轉型”的格局,力爭今年打基礎、兩年見成效、三年大改觀,建設珠三角產業“騰籠換鳥”示範區。
加強城市管理工作。積極發揮“數字大城管”一站式聯合管理大平台的作用,促進城市管理科學化、規範化和精細化,進一步提高城市管理效能。落實鎮街屬地主體管理責任,進一步在綜合執法和整治“兩違”、“六亂”等方面賦予鎮街更多的管理權、考核權和綜合協調權。深入推進“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和廣州市星級衛生街道創建工作。
創建垃圾處理文明區。要充分發揚民主,積極發動民眾全程參與,通過大討論、大宣傳,通過問計於民眾、問計於專家,做到聽取民意、集中民智、釋除民疑、凝聚民心。認真抓好源頭分類、回收利用、垃圾收運、集中處理、社會監管五個環節,統籌協調項目建設與民生福祉,建立科學的垃圾處理和管理機制,逐步實現垃圾處理減量化、資源化、無害化目標。
(四)統籌城鄉,均等服務,打造魅力“三農”。
推進經濟發展城鄉一體。認真貫徹落實各項支農惠農強農政策,加快標準化魚塘改造、農田標準化整治、機耕路主幹道硬底化建設,發展設施農業,最佳化農業生產結構,促進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堅持“公司+基地+農戶+科技”的農業產業化發展模式,鼓勵和引導農村土地流轉,推進無公害農產品基地建設,培育壯大農業總部經濟和龍頭企業,扶持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現代農業物流產業,加快傳統農資市場的改造升級,大力推進農業品牌戰略。著力抓好供應亞運會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確保生產過程和產品質量100%達到亞運會要求。重點推進鄉村旅遊業和“農家樂”、“林家樂”、“漁家樂”,加快蓮花山中心漁港、“一村四島”等項目建設。按照“一鎮一策”的原則,採取由政府牽頭選定項目、提供優惠政策措施、發動緩慢村參股方式,集聚解決發展緩慢村問題。
促進公共服務城鄉均等。貫徹落實《廣東省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規劃綱要》和市委、市政府《關於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的實施意見》,推動以公共教育、公共衛生、公共文化體育、公共運輸、生活保障、住房保障、就業保障、醫療保障為主的社會公共資源向農村傾斜、城市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讓廣大農村民眾共享發展成果。高標準推進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中、低壓配電網的規劃建設管理“五統一”。實現供水“三統一”。全面完成區內公路客運班車公交化改造,構建低票價、廣覆蓋的公交新格局。基本解決35周歲以上農民的養老保險問題,加強農村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和農民轉移就業工作,建立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標準自然增長機制,完善農村三級衛生服務網路。
實現社會文明城鄉共建。分期分批開展新農村建設,著力打造東涌鎮大穩村、東環街蔡一村、石碁鎮新水坑村、鐘村街謝村村4個重點示範村,精心策劃南村鎮坑頭村全面發展。實施“一村一警”措施,加快推行農村小區化管理。進一步開展“三個培養”工程,鞏固和擴大村務公開民主管理成果。
(五)提高素質,繁榮文化,打造文明番禺。
建立健全“四項創建機制”,深入開展“十萬八進”和“雙百共建文明社區”創建活動,抓好六項文明示範精品工程建設。發揮“一報兩台”輿論導向作用,廣泛動員全區人民積極開展守禮儀、講誠信等活動,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養。
圍繞“星海文化”和“嶺南水鄉文化”建設,策劃組織星海品牌和迎亞運系列文體活動,把“文明大贏家”進一步打造成番禺文化新品牌。做好第二屆星海國際合唱節暨第十屆中國合唱節籌備工作。繼續做好第三次全國文物普查,切實加強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弘揚傳承番禺民俗文化精粹。加快推進街頭文化公園和星海文化功能區規劃建設。加強文化市場管理,不斷完善覆蓋全區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力爭85%的鎮街文體服務中心(文化站)在年內達到省一級文化站標準,做好農家書屋(社區書屋)日常管理。注重文化產業與商貿旅遊、創意設計等服務業融合,發展符合番禺傳統特色的現代文化服務產業。
(六)改善民生,保障安全,打造和諧番禺。
不斷開創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確立“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以嶺南校園文化建設提升教育質量和辦學品位。多方聯動申報“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評估。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加快學校布局調整,全面完成規範化學校建設,確保達標率100%。推進教育信息化建設,力爭校園網和學校網站建有率100%。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和房地產小區教育設施配套建設。實施績效工資,下半年基本實現教師待遇“兩相當”。全面開展學前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統籌城鄉幼稚園建設普及化、規範化、優質化發展。推進職業教育改革,提高中職學校優質資源供給能力。
繼續推進醫療衛生事業均衡發展。加快醫療服務網路體系建設,逐步做好區何賢紀念醫院、區中醫院、區第二人民醫院和區慢性病防治站改擴建工作,力爭全面完成22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和58個農村衛生服務站建設任務。推進“三名三進”工程和中醫治未病試點工作。在實行住院報銷的基礎上,全面實施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門診報銷制度,籌資標準提高至380元/人·年。加大衛生監管力度,繼續加強甲型H1N1和職業病等防控工作。
促進創業就業工作取得新突破。以廣州市建設創業型城市為契機,進一步制訂完善自主創業扶持政策,提供優質創業服務。全面開展充分就業社區(村)建設,切實做好“4050”人員、零就業家庭、貧困高校畢業生等群體就業援助工作。加強勞動者技能素質培訓,完成8000人職業培訓任務。
加大普惠型福利社會建設力度。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提高社會保障水平,擴大參保人數,力爭實現“全民社保”。逐步健全以扶老、助殘、救孤、濟困為重點,以家庭為基礎、社區為依託、機構為補充的社會福利服務體系,積極穩妥推進社會福利向普惠型發展。建立困難群體和低收入群體生活補貼與物價水平聯動機制。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進一步完善社區管理體制,強化基層組織建設,提升基層自治水平,確保80%的社區達到省創建標準。
積極維護社會治安穩定新局面。將治安重點放在民眾利益最切身的“兩搶兩盜”上,力爭全年刑事案件下降13%以上。不斷拓寬整合“技防”資源,促使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基本覆蓋全區公共場所、居民小區、案件多發地段和城郊結合部。不斷健全出租屋隱患整治長效機制,著力消除出租屋消防、治安問題。加快平安社區(村)、無毒社區(村)建設。
全面構建社會公共安全新體系。全面啟動應急管理“五個一”工程建設,紮實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建設。創新“三品一械”安全監管體制,提高民眾的飲食、用藥安全水平。著力打造區、鎮街、村居三級綜治維穩平台,建立健全基層解決信訪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
紮實推進計生等社會工作再上新台階。全面推進計生創建“兩無”活動和“數字計生”工作,進一步鞏固“國優”成果。建立完善嚴查“兩非”工作機制,綜合治理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紮實開展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工作。落實優撫安置政策,鞏固和加強軍政軍民團結。加快植地莊抗日紀念公園建設,確保一期工程在清明節前完工。繼續加強統計、外事、僑務、台務、港澳、民族宗教、人民武裝、防災減災、氣象、人防、文史、檔案、地方志等工作。
(七)深化改革,推進法治,打造效能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高度重視人大執法檢查、代表視察和政協專題調研、委員視察成果的採納和落實,堅持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制度。貫徹落實《中共廣州市番禺區委政治協商規程(試行)》精神,不斷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溝通,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認真執行《國務院關於加強市縣政府依法行政的決定》,完善推進政府依法行政報告制度,規範行政執法和行政行為,改進行政複議審理方式,促進政府工作法治化。
完善規章制度,建設廉潔政府。加強廉政建設,加快推進具有番禺特色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進一步規範領導幹部從政行為,從源頭上治理腐敗。不斷深化行政監察、財政監督工作,進一步完善內部審計制度,抓好基建投資評審,確保實現“五個零增長”目標。繼續深入開展治理商業賄賂專項工作。深化建設工程招投標流程改革,認真抓好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專項整治,強化工程建設領域的誠信體系建設。以村務、財務、政務公開為重點,大力加強農村基層廉政建設。推進政務服務電子監察系統建設,不斷拓展電子監察系統功能。
深化機構改革,建設效能政府。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促進大部門體制的高效磨合和有機銜接。推進機構編制實名制管理和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完善區政務服務中心,確保年內全面完成鎮街政務服務中心建設,促進區、鎮街兩級聯動審批。最佳化審批程式,減少審批環節,提高審批效率,打造一流的綜合行政服務網路,樹立服務型、責任型、效率型政府形象。整合政府網路信息資源,建設一站式聯合服務大平台、一站式聯合管理大平台。加快推進數字大城管二期工程和區同城容災備份中心建設。完善暗訪機制,進一步加大督辦問責和治懶治庸力度,堅決擯棄“一推二拖”的工作陋習。提高領導幹部執行力,對推進重大項目建設和重要工作建立嚴格的“以目標倒逼進度、時間倒逼程式、社會倒逼部門、下級倒逼上級、督查倒逼落實”的抓落實機制,在抓落實上見分曉、比高低、論英雄。
各位代表,亞運盛會千載難逢!讓我們以前所未有的責任心、前所未有的好作風、前所未有的大幹勁,為成功舉辦廣州亞運會和亞殘運會、加快建設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而努力奮鬥!
附:名詞解釋
1、“三促進一保持”: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2、“五個一批”:選擇引進一批、加快建設一批、重點發展一批、積極扶持一批、大力宣傳一批。
3、“三網融合”:電信網、廣播電視網和網際網路三網融合。
4、經濟戶口:由“戶口”一詞派生,是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活動場所和生產經營者的總稱,它反映工商部門對轄區企業從開業到註銷包括登記、年檢、商標、契約、廣告、繳費、獎懲等方面的整個管理過程和管理狀況。
5、“五大”重點治水工程:市橋河雁洲水(船)閘工程、磨碟頭水閘重建工程、“一村三島”堤路結合工程、新礪江水閘工程、西海咀泵站擴建工程。
6、“五大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儲備開發規劃。
7、四項剛性指標:新增違法用地行為立案率、查處率達到100%,結案率達到90%以上;轄區內違法占用耕地面積占新增建設用地占用耕地面積比例不得高於15%(含15%);不因違法用地被國家或省確定為重點整改地區,轄區內不出現被國家或省確定為違法用地典型案例或被國家土地總督察責令限期整改的情況;不得出現因違法用地或違法用地查處導致社會不穩定等造成惡劣影響或者其他嚴重後果的事件。
8、農城電網:是農村電網和城市電網的簡稱。
9、“番禺十大名特農產品”:東升蔬菜、新造番薯、禺山牌奧尼羅非魚苗、喜鳳皇芝麻雞、沙灣墨蘭、番海黃鰭鯛、海鷗島麻蝦、豐蓮牌蓮藕、廣天力水門豬、大石慈菇。
10、“番禺特色旅遊農產品”:禺山牌腊味、潭洲白蔗、沁芳園沙灣姜埋奶(鮮制)、統易腐竹、德記珍珠番石榴、盛唐羅氏蝦、潘高壽龜苓膏、欖核黑蔗、禺山堂蟲草子實體、柱記鹹鴨蛋、水果型番木瓜、蓮花山漁家海味、雙錢牌冰片糖、美樂多活乳酸菌乳飲品、香江鱷魚肉干、禺山牌彩色甜椒、新沙粉葛、番禺排粉、和成紅心火龍果、新造胡蘿蔔、致信養生湯料系列、浩華牌鴨莊系列、德威牌鹹蛋黃、金尚源尚源米、鳳仙花牌調味品、沙灣盆景、鑽石牌羅非魚片、英發牌姜埋奶(沖劑)、金灣純正花生油、化龍綠蘿。
11、“十萬八進”:十萬家庭大走訪,文明創建進機關;十萬居民齊參與,文明創建進社區;十萬小手牽大手,文明創建進學校;十萬義工大行動,文明創建進企業;十萬車主齊倡議,文明創建進道路;十萬市民大清潔,文明創建進城鄉;十萬文宣上街頭,文明創建進民心;十萬市民齊監督,文明創建進番禺。
12、“三品一械”: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
13、“數字計生”: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的人口控制信息系統,打造完善人口政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信息平台,引領、促進人口計生科學決策和改革創新。
14、法律“六進”活動:法律進機關、進單位、進學校、進社區、進企業、進鄉村。
15、四大服務中心:投資促進中心、企業服務中心、市民服務中心、農村服務中心。
16、6大行業電子商務平台:番禺珠寶廠商會、數字家庭產業聯盟、廣州工具機工具行業協會、番禺動漫遊藝行業協會、番禺招商網、番禺旅遊網。
17、組團式、網路型、智慧型化:所謂組團式,就是要依託交通節點、捷運口進行高強度、高密度的開發,建設城市綜合體,組團與組團之間由輕軌和捷運以及城市快速路連線,絕大部分通勤上班和日常生活在城市綜合體之中完成;所謂網路型,就是指路網、水網、電網、氣網、綠網、通信網從空間上互相協調,形成統一的簡潔網路,使各個組團聯成網路城市,同時,鼓勵網路創業,發展網路經濟,建設網路商都;所謂智慧型化,就是要大力發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融合。
18、“一村四島”:草河村和大刀沙島、觀音沙島、海鷗島、紫坭島。
19、“五統一”:完善城鄉中、低壓配電網的規劃建設管理,做到統一規劃立項、統一典型設計、統一設備技術標準、統一招投標、統一對客戶負責。
20、“三統一”:全面實施統一水質、統一水價、統一服務,實現城鄉供水一體化的規模經濟和社會效益。
21、“三個培養”:在農村能人中培養黨員、在黨員中培養能人、在黨員能人中培養村幹部。
22、“四項創建機制”:文明社區共建機制、格線化管理機制、迎檢考評機制、投入保障機制。
23、六項文明示範精品工程:文明示範路、文明示範商業街、文明示範公園、文明示範廣場、文明示範社區、文明示範網咖。
24、“上品教化”:這是全區教育現代化建設理念,是一個“上位”的概念,既包含了對物質方面的著力追求,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潛移默化。上品,最優者也;教化,教育且化成也。“上品教化”就是提供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這是教育的職責,也是對社會的承諾。
25、“三名三進”:培養名醫、創建名科、建設名院;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
26、“五個一”工程:每個地級以上市確定一個縣(市、區),每個縣(市、區)確定一個鄉鎮(街道)、一個社區(村)、一家企業、一所學校作為示範點。
27、“兩無”活動:在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中開展無政策外多孩出生、無政策外出生活動。
28、“兩非”:非醫學需要的胎兒性別鑑定和選擇性別的人工終止妊娠行為。
29、“五個零增長”:公務購車和用車經費、會議經費、公務接待費用、黨政機關出國(境)費用、辦公經費預算實行“五個零增長”。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