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番禺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番禺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番禺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一五”時期和2010年的工作回顧
“十一五”時期,是我區發展史上很不平凡、極為重要的五年,是全區人民奮力拚搏、取得豐碩成果的五年。在上級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區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建設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提升科學發展綜合實力為目標,成功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全區生產總值邁上千億元台階,圓滿完成第16屆亞運會、首屆亞殘運會籌辦和服務保障任務,順利實現“十一五”規劃的主要目標。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經濟發展快速健康、綜合實力顯著增強的五年。我們堅持調結構、促轉型、謀發展,大力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加快建設現代產業體系,經濟發展實現歷史性跨越。2010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051.06億元,增長15.5%,“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3.8%,五年翻了一番多;財稅總收入186億元,增長20.03%,“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6.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63.17億元,增長24.05%,比2006年翻了一番多;實現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335.59億元,增長30.1%,“十一五”期間年均增長14.1%;經濟戶口總量突破12萬戶,比2005年增長1.38倍。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全力以赴籌辦亞運、城市品位和影響力大幅提升的五年。我們牢牢秉持“一切為了亞運”、“兩個亞運同樣精彩”的工作理念,勇挑重擔、科學決策、精心部署,為確保兩個亞運圓滿成功作出重大貢獻,為番禺發展留下豐富的物質遺產和寶貴的精神財富,贏得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大思路、大氣魄、大手筆、大成效”和“場館建設好、城市面貌好、社會反響好、工作作風好”的高度評價。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社會管理切實增強、城鄉面貌煥然一新的五年。我們深入開展“創衛”、“創文”、“大變”等活動,加快建設城市基礎設施,改善人居生活環境,增強城市綜合功能,實現了“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的目標,為建設成為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和最具潛力的戰略延伸區奠定堅實的基礎。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城鄉統籌力度加大、“三農”工作成效突出的五年。我們先後出台一系列強農惠農政策,加大投入力度,推動了農業現代化發展,促進了農村和諧穩定,提升了農民生活水平。2010年農業總產值75.32億元,增長5.1%,比2005年增長28.6%。
過去的五年,是我區社會事業全面進步、人民得到更多實惠的五年。我們堅持發展為民,始終把保障和改善民生放在突出位置,加大科教文衛、創業就業、社會治安等方面的投入,使廣大民眾共享發展成果。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6元,增長11%,比2005年增長55.8%;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4905元,增長14.8%,比2005年增長70.1%。
回顧2010年,我們主要做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著力“三促進一保持”,綜合經濟實力再上新台階
構建現代產業體系。實施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戰略,抓好“龍頭企業+創新中心+產業園區+專業市場”的“四位一體”現代產業發展模式,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汽車及配件、船舶及配套、數字家庭和數位電視、生物醫藥健康、動漫遊戲、珠寶首飾、數控工具機、輸配變電和燈光音響等十大主導產業。全區實現工業總產值1791.15億元,增長24.3%;進出口總值151.1億美元,增長29.6%。最佳化服務業發展布局,積極拓展消費渠道,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28.4億元,約占全市的14%,增長28.6%,總量和增幅都位居全市前列。紮實推進長隆、蓮花山等重點旅遊景區建設,旅遊接待人數1567.4萬人次,旅遊總收入76億元,分別增長14.1%和16.7%。抓好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企業的自主創新,大力支持企業改造提升傳統製造業,推動綠色經濟發展。萬元GDP能耗下降4.8%,規模以上工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537.47億元,增長29.3%,占工業總產值比重達30%。
促進產業結構調整。以龍頭帶動促進產業集聚化,廣汽自主品牌首款車“傳祺”正式下線,帶動一批汽配項目落戶廣州番禺轎車生產研發基地。以創新驅動促進產業高端化,重點依託國家數字家庭套用示範產業基地、天安節能科技園等平台,大力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實施亞運文化村、五湖四海國際水產交易中心等一批“騰籠換鳥”項目。完成“三舊”改造標圖建庫102.5平方公里,編制上報了10多個總面積達1萬多畝的連片改造方案。以優選增量經濟求發展,以盤活存量經濟求效益,狠抓經濟結構調整,實現經濟成長由主要依靠第二產業帶動向依靠三、二、一產業協調發展帶動轉變,三次產業比例為4.3:41.23:54.47。
實施有效發展舉措。以“五個一批”作為促進經濟快速發展的重要抓手,選擇引進廣州南車城市軌道車輛維修組裝基地、廣東新岸線多用途計算機系統晶片等一大批高新精尖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初步形成東北部高新技術產業帶和南部重大裝備產業帶;加快建設華創動漫產業園、星力動漫遊戲產業園、中頤創意產業園、巨大創意產業園等一批高科技園區;重點發展珠江鋼管、番禺電纜、立白集團等一批龍頭型、成長型、骨幹型企業;積極扶持一批暫時遇到困難的優質企業渡過難關;大力宣傳銳豐音響、天創鞋業、駿發電氣等一批先進典型企業通過調整產品結構、著力自主創新、開拓新興市場,實現快速發展壯大。
拓寬企業融資渠道。成立區企業上市培育及中介服務基地領導小組,建立企業上市培育資料庫,第一批入庫企業有15家。珠江石油天然氣鋼管控股有限公司在香港聯交所成功上市。積極扶持廣州中海達衛星導航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等在國內創業板上市。成立全市第一家村鎮銀行番禺新華村鎮銀行,為中小企業和農戶提供優質金融服務。積極發揮全區商業銀行、政策性銀行、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擔保公司的融資作用,有力緩解企業發展的資金需求。
(二)著力籌辦亞運盛會,城市發展開啟新篇章
立體化推進亞運籌辦。發揚“脫一層皮大幹”、“超常規大幹”精神,勝利完成18個區屬亞運場館、番禺大道、亞運大道、漢溪大道、169宗河涌整治、18宗亞運配套重點水利工程等迎亞運重點工程建設,圓滿完成廣州亞運城、廣州大學城、中心城區、廣州南站、蓮花山旅遊區等重點區域的水環境、空氣環境、人居環境以及交通環境等綜合整治工程,按時完成城區主幹道、各類公共場所、社區無障礙設施建設和改造任務,成功打造最漂亮的亞運“會客廳”。
廣覆蓋做好服務保障。作為亞運會亞殘運會的重要承辦地和亞運城、亞殘運會總部酒店所在地,我區轄內有27個亞運會比賽場館(占70個場館的39%),承擔18個大項比賽任務(占全部42個大項的43%),有10個亞殘運會比賽場館(占19個場館的53%),承擔12個項目比賽任務(占21個項目的57%),還有10個亞運會訓練場館、4個亞殘運會訓練場館和3家定點醫療機構,屬地服務保障範圍廣、任務重、責任大。我區建立完善“以競賽為核心、以場館為單元、以屬地政府為保障”的運行機制,在城市環境、交通住宿、水電通訊、食品安全、醫療衛生、宗教禮儀、旅遊餐飲、安全保衛、志願服務等各個方面和每個細節,都提供了精心周到、細緻入微的服務和保障。
全方位對接三大賽區。13個保障工作組和19個鎮街保障責任組分工合作,實現與三大賽區的無縫對接。完成1946場比賽和334場訓練任務,組織近20萬人次的文明觀眾觀賽,高標準、高質量、高效率的場館外圍保障團隊與場館運行團隊的有效銜接,贏得了國內外觀賽嘉賓、國際體育組織技術官員和各界人士的廣泛讚譽,番禺城市知名度和美譽度得到極大提高。
(三)著力實施“南拓”戰略,城市建設管理展現新成就
基礎設施建設進度加快。廣州南站、廣州亞運城等重點項目的建設,極大地完善了我區城市基礎設施。東新高速、德怡大橋、海怡大橋等工程竣工通車。實施區內捷運地面換乘樞紐建設,推進公共停車場建設,停車難問題得到有效緩解。加大“惠民一號”河涌綜合整治工程建設力度,實現對沙灣水道飲用水源保護區全河段監控。前鋒二期和7個鎮街污水處理廠在亞運會前投入使用,城鎮集中生活污水處理能力達45萬噸/天。積極引導市民參與垃圾分類處理,初步建成覆蓋全區的再生資源回收利用網路,完成火燒崗垃圾填埋場擴容改造。對主幹道、中心城區道路和各鎮街樣板路進行綠化美化,目前全區建成區的綠化覆蓋率達48.14%,人均公共綠化面積27.2平方米。
城鄉管理力度切實加強。統籌編制“五大規劃”,策劃全區發展的重點、熱點、亮點,規劃建設組團式、網路型、智慧型化的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城市化率達到54.3%。完成控制性詳細規劃全覆蓋。建立和完善區、鎮街、村、企業四級土地資源庫。成立區城市管理運行指揮中心,強化“數字大城管”的協調督辦功能,共受理案件25205宗,辦結率達99.6%。加強對主要道路、重點地區市容環衛的巡查監管,城鄉髒亂差現象得到有效控制。出台加強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的意見,最佳化社區資源配置,統籌協調社區事務,共有80個社區被評為省“六好”平安和諧社區。
(四)著力統籌城鄉發展,“三農”工作走出新路子
城鄉一體化逐步推進。完成100人聚居以上自然村通水泥路、農村危橋改造工程和7米以上道路路燈建設。加快推進農村道路硬底化、生活排污暗渠化。調整鎮村公交線路14條。啟動159項農城電網基建及改造項目前期工作。
都市型農業初具規模。發展設施農業、生態農業、特色漁業和現代農業物流,農業結構和布局進一步最佳化。目前共有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7家,數量居廣州各區(市)之首。成功舉辦第二屆農產品博覽會暨第十屆中國錦鯉大賽、第八屆旅遊文化美食節,名優農產品知名度大幅提升。
新農村建設亮點紛呈。區財政投入4380萬元,帶動鎮街、村和社會各界共同完成新農村建設項目155個,村容村貌明顯改觀。深入開展村務公開民主管理,連續三年被評為省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區,223個村被評為“廣州市村務公開民主管理示範村”。
(五)著力改善民生福利,社會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
教育發展水平不斷提高。確立“上品教化”的教育理念,全區規範化學校達到169所,15.1萬名學生享受免費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優質學位率達到100%,高考、中考成績排名連續5年居廣州各區(市)前列。舉辦教育基金會第四屆籌款活動,籌集善款9238萬元,教育基金資產總額達到2.3億元。區財政增加3.4億元提高現職和離退休教師收入,基本實現“兩相當”,中國小代課教師問題得到妥善解決。在廣州市率先實行“積分申請”辦法,逐步解決外來務工人員子女接受義務教育問題。
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新建、改造基層醫院8所,建成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2間、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16間,市民步行15分鐘即可享受便捷的醫療服務。完善新型城鄉合作醫療“番禺模式”,參合率提高到99.99%,籌資標準提高到380元/人·年。
社會保障體系日臻完善。全區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養老保險達48萬人,人均基本養老金標準提高到2022元/人·月,基本醫療保險年度累計報銷限額達22.2萬元。農民參加各類養老保險20.36萬人,35歲以上農民參保率達91.45%。免費培訓城鎮失業人員553人、農村勞動力8705人,培訓後就業率分別為78%和68%。完成212戶農村困難戶的危破房改造任務,對1400戶困難家庭發放租房補貼。區慈善會發揮積極作用,救助困難民眾5918人次。重度殘疾人托養中心投入使用,建成康園工療站21個,殘疾人事業取得顯著成績。
精神文明建設卓有成效。開展“雙百共建文明社區”等專項活動,深入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成功舉辦第十屆中國合唱節暨第二屆“星海國際合唱節”、廣東書法名家百米長卷迎亞運、“十全十美”看番禺等活動。文體設施不斷完善,農家書屋和綠色網園實現社區(村)全覆蓋,形成城市“十分鐘文化圈”和農村“十里文化圈”。共建成義工服務站50個,社會志願服務氛圍日益濃厚。
治安維穩形勢持續好轉。19個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全部投入使用。整合多支力量,共建成綜合性社區(村)出租屋流動人員管理服務工作站297個。依法嚴厲打擊違法犯罪行為,刑事發案總量下降13.4%,連續四年實現兩位數下降,民眾對社會治安滿意度達97%,為歷年最高。開展區領導大接訪活動,實行領導包案負責和信訪督查、督辦專員制度,妥善解決一批歷史遺留問題。共受理民眾來信1863件,上升2.9%,接待民眾來訪2535人次,上升22.8%。
公共安全體系逐步健全。大力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整改各類安全隱患158144項,安全生產事故下降15.6%。加強城市消防管理和災害防治。無線電通信秩序明顯好轉。分級分類建立293部公共危機管理應急預案,成立區綜合應急救援大隊,建立跨區域應急聯動工作機制。整頓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組織產品質量和食品安全專項檢查,食品快速檢測合格率達98.48%,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抽檢合格率達96.36%。
計生等社會事業取得新進步。在全省率先打造“數字計生”模式,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政策生育率分別上升了0.35%和1.92%,連續23年完成人口和計生任務。連續三屆獲得“省雙擁模範區”,連續四屆獲得“市雙擁標兵區”稱號。工青婦等組織促進社會和諧的作用不斷強化,外事、僑務、台務、民族宗教、人民武裝、物價、統計、氣象、人防、文史、檔案、地方志等各項事業取得新進步、好成績。
(六)著力推進民主法制,政府自身建設邁出新步伐
著力建設法治政府。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276項,辦復率達100%,滿意率達98.9%。建立健全重大行政決策合法性審查、區政府常務會議學法等制度,辦結行政複議案189宗,出台行政規範性檔案40份,依法行政能力不斷提高,政府法制工作走在全市前列。
積極打造效能政府。最佳化整合部門機構,完成政府行政機構改革。穩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創新政務服務機制,設立鎮街政務服務中心18個,打造集行政審批、便民服務、政務公開、網上審批、效能監察於一體的政務服務大平台。啟動百項政府服務事項網上辦理工程建設。減少行政審批事項290項,精簡57.31%;減少備案事項109項,精簡54.23%。電子行政監察系統和“綠色審批通道”成效明顯。
切實加強廉政建設。深入開展以“為民、務實、清廉”為主題的機關作風建設活動,民眾滿意度不斷提升。支持監察、審計部門依法獨立履行職責,實現“廉潔辦亞運”目標。開展財政支出績效評價,加強“收支兩條線”管理,規範政府採購行為。加強商業賄賂專項治理,開展對“小金庫”和工程建設領域突出問題的整治,健全和完善長效機制。
各位代表,五年努力拚搏,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深刻體會到,番禺要加快建設成為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必須牢牢把握好五個方面:一是準確把握科學發展主題,走高端發展之路,著力提升城市品位,增強城市功能;二是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最佳化經濟結構和產業布局,著力提升發展質量,加快發展速度;三是高度重視保護生態環境,提升城市建設管理水平,著力建設宜業宜居的嶺南水鄉;四是堅持改革開放先行先試,加強體制機制創新,著力增強經濟社會發展活力;五是高度關注改善民生福利,最佳化公共資源投入和配置,著力建設幸福番禺。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取得的重大成就,是上級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番禺區人民政府,向全體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廣大人民民眾、武警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以及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和支持番禺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存在的困難和問題:一是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還不夠強勁,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任務仍很艱巨,中小企業自主創新能力亟待提升;二是城市化程度還不夠高,在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方面存在不少薄弱環節,歷史遺留的農村留用地、農民建房難和違法建設問題尚未得到妥善解決;三是衛生、教育等公共資源的分布不夠均衡,生態建設、社區服務和交通管理等方面與市民民眾的要求還有差距;四是制約科學發展的體制機制仍然不同程度地存在,依法行政、機關作風、效能建設等需要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的目標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我區建設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的重要時期, 也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加快轉型、實現番禺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既面臨難得的發展機遇,也面對諸多的風險挑戰。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我們要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進一步增強責任感、緊迫感,率先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著力建設生態文明,重點深化各項改革,大力改善民生福利,切實維護社會穩定,努力開創番禺科學發展新局面。
“十二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為主線,以建設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為目標,以科技創新為支撐,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充分發揮亞運後續積極效應,按照“科學發展、先行先試”的要求,率先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著力打造嶺南水鄉典範,把我區建設成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的示範區和率先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的先行地。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取得重大進展,經濟發展質量和速度顯著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明顯增強,城鄉建設取得長足進步,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城鄉居民生活質量不斷改善,真正當好推動科學發展、促進社會和諧的排頭兵。到2015年,全區生產總值翻一番,達到2000億元,年均增長13%,人均GDP達到10.8萬元,城鎮化水平達到78%,基本建成宜業宜居的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
三、2011年的工作意見
2011年是“十二五”開局之年。今年工作的總體要求是:認真落實上級和區委十一屆十次全會部署,準確把握科學發展主題,以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番禺為核心任務,凝心聚力、攻堅克難、乘勢而上,鞏固發展亞運成果,完善健全長效機制,在經濟成長的質量速度、重大項目的推進落實、社會管理的精細創新、民生福利的不斷改善、效能政府的全力打造上都有新的提高,為加快建設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和嶺南水鄉典範謀好篇、布好局。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農業總產值增長4%,工業總產值增長20%,萬元GDP能耗下降2.8%,地方財政收入與GDP增長基本同步,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按照“鞏固、完善、提高”的思路,精心策劃、精打細算、精益求精,高標準、嚴要求、系統化重點推進以下八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力推動轉型升級,實現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優先發展現代服務業,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抓住廣州市全力打造國際商貿中心的機遇,發揮亞運後續效應和高鐵效應,發展總部經濟,培育中介組織,大力發展創意、展貿、信息服務、金融創投、教育科研等現代服務業。加快形成廣州南站現代服務業中心、長隆萬博漢溪商貿旅遊中心、中心城區綜合商貿中心、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四大服務業組團,積極打造廣州南部的商貿旅遊、文化休閒、資訊服務、現代物流和創意產業基地。整合旅遊資源,打造長隆購物公園、長隆三期、世界名花主題公園、珠江深度游、遊艇碼頭等旅遊新亮點,構筑北部現代遊樂科技文化購物、東部高端休閒旅遊度假、西部嶺南文化精品旅遊和中南部現代農業水鄉生態四大旅遊板塊。
重點發展先進制造業,建立現代產業體系。圍繞汽車及配件、船舶及配套、數控工具機等主導產業,著力培育一批特色鮮明、結構最佳化、體系完善、競爭力強的核心產品、核心企業和核心產業,提升核心競爭力。重點建設廣州番禺轎車生產研發基地、廣州番禺重大裝備製造基地等先進制造業和高科技研發基地。加快建設中船大崗柴油機核心部件、中船低速柴油機、廣州南車城市軌道車輛維修組裝基地等重大項目,以大項目帶動先進制造業集聚發展。
加快發展高科技產業,全面提升創新能力。把發展數字家庭和數位電視、生物醫藥健康、動漫遊戲等高新技術產業作為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重點,繼續推進國家數字家庭套用示範產業基地、廣州大學城健康產業產學研孵化基地、天安節能科技園、清華科技園廣州創新基地、廣汽工程研究院等科技創新和創意產業平台建設,加快科研成果產業化步伐,吸引更多優秀企業進入產業園區。發揮廣州大學城高校人才集聚和科研優勢,加強培養本地科技團隊,大力引進科技領軍人才,構築人才高地,為自主創新提供智力支持。
最佳化提升傳統產業,力促經濟總量擴張。加快對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的技術含量和附加值,以增量促調整,以調整促轉變。重點最佳化發展珠寶首飾、輸配變電、燈光音響等產業,加快南方電網調峰調頻總部等項目建設。實施“民營企業上市培育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積極扶持一批進入省市百強民企的大型民營企業快速壯大。
大力開展招商選資,增強經濟發展後勁。確立“選好、選高、選強”的招商目標,加大對龍頭企業和創新中心的招商選資力度。發揮廣汽、中船、新岸線等大型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積極開展產業鏈招商,以上下游配套項目促進產業集聚。精心打造招商選資平台,以園區招商帶動集群發展,建設特色產業園區。加快南方文化創意產業中心等優質項目落戶,確保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注重產業招商與“三舊”改造的結合,大力推進青籮天地、陳涌工業園等16個工業園的改造,千方百計保障戰略性新興產業用地。重點推進漢溪長隆、大學城北站、市橋站、南浦站等捷運站點周邊土地開發,在廣州南站等地區探索合作開發、物業分成等留用地開發新模式。積極引進戰略投資者,加快區屬國有企業股份化改造步伐。
(二)全力推進城鄉建設,打造嶺南水鄉典範
加快重點區域建設。繼續配合廣州實施“南拓”戰略,落實廣州市主體功能區規劃,進一步完善城市布局和功能,全力建設七大重點區域,建設都會級商務、經貿、旅遊、會展、資訊、教育、文化綜合服務中心,營造獨具魅力的宜業宜居生活環境。
推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建設廣州番禺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多用途碼頭和化龍龍沙碼頭。進一步完善骨幹交通路網,繼續抓好黃欖快速幹線、三善大橋擴建等工程建設,促進廣佛交通同城化。加大新化快速路、南浦三橋等交通工程推進力度。全面啟動中心城區三大道路改建項目,打通禺山東路、德興北路,改造光明南路,建設光明大橋,貫通中心城區東西、南北走向道路,緩解交通擁堵問題。全面實施垃圾分類,提升再生資源回收利用與網路體系建設水平,加快啟動以垃圾焚燒發電項目為核心的垃圾綜合處理中心建設。
完善人居環境建設。繼續實施科學治水、生態治水,進一步開展水利工程達標加固、河涌綜合整治和水文化提升等治水工程,確保城鎮污水處理率達85%以上。以礪江河、市橋河、廣州南站為重點,以蓮花山、沙灣等水道和綠道為紐帶,串連濱水岸線節點和各歷史人文景區,構建“區域藍網”。加快尖峰山、大象崗等森林公園建設,推進城市公園、社區公園和街頭綠地綠化升級,建設城鄉一體的森林綠地體系,整體提升綠化、美化、生態化和藝術化水平,構建“區域綠網”。推行低碳生活方式和綠色消費,持續推進空氣環境綜合整治。紮實開展創建星級衛生街道工作。
(三)積極鞏固亞運成果,推動社會管理創新
健全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完善城市精細化管理和監督考核機制,鞏固發展“大變”成果。加快推進數字大城管二期系統工程和鎮街分指揮中心建設,完善數字城市格線化管理城市部件和事件庫,實現統一的城市管理熱線呼叫中心,進一步構建智慧型化、格線化、法制化和綜合責任制相融合的城市運行保障格局。繼續堅決查控違法建設、違法用地等行為。對廣州大學城、中心城區等重要區域和番禺大道、亞運大道等主幹道,實施高密度環衛養護措施。
強化社區綜合服務管理。積極推進社區服務工作,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的制度。集聚整合各種社會資源,建設"信息互通、資源共享、齊抓共管"的社區服務網路,市橋街、橋南街、大石街、南村鎮要與區民政等部門聯合,在上半年開展老年人服務、家庭服務、殘障康復、青少年服務的試點。通過聘請專業社工人員、培訓專職社工人員、發揮志願者隊伍作用,推進社工人才隊伍建設。繼續開展“精品社區”、“特色社區”創建活動,推進農村社區建設。
促進信息技術推廣套用。堅持政府引導、市場驅動、統籌規劃、分類推進的原則,加快經濟社會運行管理和服務的數位化、智慧型化。通過重大套用項目試點示範帶動,推動物聯網、雲計算等新一代信息技術在各領域逐步推廣和集成套用,推進“無線城市”建設。完成區內20萬戶數位電視改造,促進星海信息文化大平台服務走出番禺。幫助農業、旅遊和房地產企業建設特色電子商務服務平台,加快自助圖書館進入社區、農村。
(四)大力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建設都市新村
促進農業現代化發展。以農業產業化為抓手,提升現代農業技術裝備水平,調整最佳化農業產業結構,實施農產品名牌戰略。繼續辦好“農博會”,扶持農村新型專業協會、專業合作社和農業龍頭企業發展。推動海鷗島健康養殖示範區、蓮花山國家中心漁港等重大農業項目規劃建設。切實保障“菜籃子”、“米袋子”等主要農產品的有效供給,積極推進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的基地建設。
統籌城鄉一體化建設。積極推進名鎮名村建設,重點將東涌鎮打造為廣州名鎮,將大崗鎮、石樓鎮、欖核鎮打造為番禺名鎮;發揮南村鎮坑頭村全國首批“生態文化村”的品牌效應,著力打造為廣州名村,各鎮街都要將一個以上的村打造為番禺名村。繼續提高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沙灣鎮和中國歷史文化名村大嶺村的建設水平。強化中心鎮的輻射力和影響力。推動城區優質公共資源向鎮、村延伸,促進城鄉公共服務協調發展。進一步抓好農村社會保障,努力實現35歲以上農民養老保險全覆蓋。抓好農村生產生活設施建設,推進農村生活污水處理二期工程及農村改水工程。積極做好村民委員會和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拓寬農民增收新渠道。落實各項強農惠農政策,繼續做好家電下鄉、種糧直補等工作,適當提高基本農田補償標準,提高財政支農資金使用效益。開展“一鎮一品”、“一村一品”創建工作,提升“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覆蓋面。傳承番禺水鄉文化,繼續抓好“一村四島”都市農業生態園和東涌鎮大穩村等觀光休閒農業示範村建設,開闢農民增收新途徑。加快推進大崗鎮、欖核鎮扶持經濟發展緩慢村項目建設。
(五)深入開展創文活動,推進文化強區建設
奏響文明城市創建旋律。今年是廣州市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衝刺年,要借鑑亞運籌辦的寶貴經驗,建立科學高效的文明城市創建機制,推動創建活動常態化、精細化。圍繞“文明讓番禺更美麗”這一主題,大力抓好文明單位、文明鎮街、文明村居創建工作。通過活動、社會、媒體、網路、入戶五大宣傳平台,廣泛動員社會各方參與“雙百共建文明村(社區)”等活動。
奏響開明豁達城市旋律。開展公民道德教育、守禮儀講誠信活動,提高市民思想道德素養,形成“文明共建,全民共享”的創建氛圍。繼續拓展“文明大贏家”活動內涵,倡導“文明是優勢”、“文明是名片”、“文明大家贏”的生活理念。繼續建設義工(志願者)服務站。抓好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
奏響開放兼容文化旋律。精心策劃組織第七屆星海藝術節,打造星海文化品牌,提升城市文化品位。落實圖書館新館選址工作,推動番禺博物館二期工程建設。加快文化館(站)升級改造建設,力爭85%達到省一級文化館(站)標準。加強“農家書屋”、“綠色網園”的管理,開展“2131”工程和農村數字電影放映工程建設,抓好“書香進社區”、“番禺百家講壇”等活動。充分利用亞運體育場館和設施,推動全民健身運動深入開展。
(六)加快發展各項事業,促進社會和諧進步
譜寫教育高位均衡新篇章。積極做好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迎檢工作,力爭上半年實現創建目標。充分發揮示範性高中的帶動輻射作用,整體提升普通高中辦學水平。
促進醫療衛生事業新跨越。加快引進高等級的大型醫療機構和高水平的人才。加大投入力度,推進區中醫院、何賢紀念醫院和區慢性病防治站的擴建工作,加快洛浦醫院建設的前期工作。力爭完成31個城市社區衛生服務機構、57個農村社區衛生服務站的建設任務。
實現創業就業工作新突破。進一步完善自主創業扶持政策,提供優質創業服務。健全區、鎮街、社區(村)三級就業服務網路,推進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村)工作,努力實現“零距離服務”與“零距離就業”目標。推進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鑑定基地建設,加強勞動者技能素質培訓,完成約8500人的職業培訓任務。
開創公共安全體系新格局。推進應急備用水源區建設,確保雁沙水閘主體工程年內動工,保障居民用水安全。切實抓好安全生產,推進安全生產標準化達標建設。進一步提高基層應急管理工作水平,啟動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建設。完善糧食儲備和應急保障體系。規範食品藥品市場秩序,最佳化安全用藥環境。
維護社會治安穩定新局面。深入排查和化解村務糾紛等不穩定因素,做好村(居)民委員會換屆選舉的維穩工作。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不斷健全解決信訪矛盾糾紛的長效機制,完善區、鎮街、社區(村)三級綜治信訪維穩工作平台,努力維護社會和諧穩定。
推進計生等社會事業新發展。加大人口計生工作投入,完善戶籍人口和流動人口管理長效機制。發展殘疾人事業,加強外事、僑務、台務、港澳、民族宗教、人民武裝、防災減災、氣象、人防、文史、檔案、地方志等工作。
(七)辦好十件民生實事,提升民眾幸福指數
提升民生福利水平,注重社會公平正義,是政府的應盡職責,也是市民的強烈願望。2011年,我區將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加快推進困難民眾幫扶工程。認真落實扶貧規劃到戶、責任到人,建立“民生檔案”,確保被幫扶貧困戶實現穩定脫貧不“返貧”。規範城鄉特困人員醫療救助和“分類救濟”、流動救助服務管理工作。加強“慈善日”公益宣傳,發展社會福利機構,健全社會福利救助體系。二是全面啟動實施《番禺區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深入開展學前教育綜合改革試驗,統籌城鄉幼稚園建設普及化、規範化、優質化發展。在2012年底前,各鎮街建成一所達到省級優質幼稚園辦學條件的公辦示範性中心幼稚園。三是加快啟動新社區建設。各鎮街建設一個新社區試點,探索以農村宅基地指標抵扣和建設成本價購買社區公寓住宅,有效緩解農民“建房難”問題。推進泰安園等保障性住房建設,年底前全部解決2008年登記在冊的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四是統一城鄉供水價格。實現水價、水質、服務三統一,減輕農民負擔。五是積極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對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落實醫療保險市級統籌政策,全面實施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統籌制度。加大藥品使用監管力度。六是改善市民出行條件。全面完成公交化改造和捷運口、大型住宅小區公交接駁,方便城鄉居民出行。完善城鄉三級公交線網規劃,加快鎮村公交站場建設,推廣以中小型客車為特色的鎮村公交服務。七是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不斷完善社保體系,增加城鎮靈活就業人員醫療保險以及外來從業人員基本醫療保險,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保險和生育保險參保人數增長8.3%。八是啟動市民卡項目建設。健全社會保障卡管理中心,實現一卡多用,促進信息為民服務。九是全力推進溫馨社區建設。加快建設區、鎮街社區家庭服務中心,深化社區家庭服務內容,努力實現民眾困有所助、難有所幫、需有所應。十是提高社會養老服務水平。將長壽保健金髮放範圍擴大到本區戶籍70歲以上老年人,提高本區戶籍80歲以上老年人長壽保健金標準。充分發揮“星光老年之家”及各級養老機構的作用,建立完善以居家養老為基礎、社區養老為依託、機構養老為補充的社會養老服務體系。
(八)切實轉變政府職能,全面提高服務能力
堅持依法行政,建設法治政府。堅決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決議,及時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自覺接受社會公眾、新聞媒體的監督。不斷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溝通,充分發揮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的作用。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大力推行政務公開,增強重大決策的透明度和公眾參與度,不斷提高科學決策和依法行政水平。
完善規章制度,建設廉潔政府。紮實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促進領導幹部廉潔從政。加強對亞運資產資金清理處置的監督檢查,強化對財政資金流轉及使用效果的審計監督與評價。繼續做好電子監察延伸工作,把區“數字大城管”系統和鎮街政務服務中心納入電子監察。深入推進政務公開、村務公開、組務公開,加強農村基層組織廉政建設,不斷提升民眾的知情權、參與權、表達權和監督權。
強化公共服務,建設效能政府。開展簡政強區事權改革,切實轉變政府職能。深入開展“基層評議機關”和“惠民辦實事”等活動,進一步加強機關作風建設。開通12345政務服務熱線,全面升級“一站式”網上行政許可服務系統,實現審批流程的網路化、協同化。推進區政務服務中心建設,為市民提供方便快捷和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不斷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各位代表,讓我們在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只爭朝夕,團結拼搏,為完成“十二五”規劃提出的各項任務,為加快建設廣州市現代化新城區和幸福番禺而努力奮鬥!
附:名詞解釋
1.經濟戶口:由“戶口”一詞派生,是企業(包括個體工商戶)生產經營活動場所和生產經營者的總稱,它反映工商部門對轄區企業從開業到註銷包括登記、年檢、商標、契約、廣告、繳費、獎懲等方面的整個管理過程和管理狀況。
2.“三促進一保持”: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3.七大重點區域:廣州大學城(國家一流的大學園區,產學研一體化發展的城市化新區)、廣州亞運城(以亞運城為啟動區,與蓮花山地區融合發展的都市新區)、番禺新城(總部經濟CBD區、休閒度假區、現代居住區)、廣州南站商務區(商務、商業和居住綜合發展區,穗港澳現代服務業合作先行先試區)、廣州番禺轎車生產研發基地(先進制造業集群區)、廣州番禺重大裝備製造基地(大型裝備製造集聚區)和廣州國際商品展貿城(國內最大的商品展貿中心)。
4.“騰籠換鳥”:指舊廠房改造,在政策上是舊廠房、舊倉儲、舊站場、舊市場等產業用地改造項目的統稱,與舊村、舊城鎮改造政策有所區別(穗府〔2009〕56號《關於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工作的意見》附屬檔案3《關於廣州市舊廠房改造土地處置實施意見》規定)。舊廠房改造分為拆除重建並改變用地性質、對原建築物整飾重新招商(修籠換鳥)、因規劃實施時間長而臨時改造為商業用途等多種類型,各種改造方式需因應不同的改造用途和主體,按省市規定適用相應的出讓金繳交和規劃建設政策。
5.“五大規劃”: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控制性詳細規劃和土地儲備開發規劃。
6.組團式、網路型、智慧型化:所謂組團式,就是要依託交通節點、捷運口進行高強度、高密度的開發,建設城市綜合體,組團與組團之間由輕軌和捷運以及城市快速路連線,絕大部分通勤上班和日常生活在城市綜合體之中完成;所謂網路型,就是指路網、水網、電網、氣網、綠網、通信網從空間上互相協調,形成統一的簡潔網路,使各個組團聯成網路城市,同時,鼓勵網路創業,發展網路經濟,建設網路商都;所謂智慧型化,就是要大力發展網際網路和物聯網融合。
7.“上品教化”:這是全區教育現代化建設理念,是一個“上位”的概念,既包含對物質方面的著力追求,更注重精神方面的潛移默化。上品,最優者也;教化,教育且化成也。“上品教化”就是提供人民滿意的優質教育。
8.“數字計生”:積極運用信息化手段,改造傳統的人口控制信息系統,打造完善人口政策、統籌解決人口問題的信息平台,引領、促進人口計生科學決策和改革創新。
9.“區域藍網”:即“區域水網”,以區域化、特色化的濱水特色風貌和景觀打造水岸網路空間,體現嶺南水鄉神韻。
10.“區域綠網”:即“區域綠道網”,是由眾多區域綠道、城市綠道和社區綠道構成的網路狀綠色開敞空間系統。這些綠道通過腳踏車道和步行道,將番禺具有較高自然和歷史文化價值的各類郊野公園、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歷史古蹟等重要節點串聯起來,同時建設完善的配套設施,對一定寬度的綠化緩衝區實施空間管制,為民眾提供更多的生活遊憩空間。
11.“一鎮一品”、“一村一品”:通過大力推進農業的專業化、特色化、品牌化建設,使一個鎮、村擁有一個(或幾個)發展水平較高、特色優勢明顯的農業主導產品或特色品牌,從而大幅提升農業的經濟效益和綜合競爭力。
12.“一村四島”:橋南街草河村和石基鎮大刀沙島、石樓鎮觀音沙島、石樓鎮海鷗島、沙灣鎮紫坭島。
13.“2131”工程建設:在21世紀基本實現每村每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
14.市民卡:是一張定位於“政府公共服務一卡通”,集身份認證、信息存儲、金融支付等功能於一體的智慧型IC卡。卡面上有姓名、性別、出生年月和身份證號碼、照片等個人信息,是市民辦理個人相關事務以及到政府和社會公共服務部門辦理各項業務的電子憑證。
15.社會消防安全“防火牆”工程:國家公安部消防局根據現階段消防工作特點,從2010年至2012年開展的一項為期3年的綜合性消防工作,其核心內容是要落實政府及相關部門消防工作責任,提升社會單位消防安全能力,夯實農村、社區防控火災基礎,增強公眾消防安全素質,提高消防監督管理水平等幾個方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