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從化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1年從化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從化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從化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各位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 “十一五”時期和2010年工作回顧
“十一五”時期,在市委的正確領導和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落實科學發展觀,堅定信心,把握機遇,攻堅克難,真抓實幹,推動經濟、政治、文化、社會和生態文明建設取得全面進步,圓滿完成“十一五”規劃主要任務,為推動從化經濟社會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
過去的五年,我們努力克服國際金融危機等不利影響,全面推進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水平。2010年,全市完成生產總值185.29億元,比2009年增長14.5%,比2005年增長83.3%,年均增長12.9%;人均生產總值達到34641元,提前實現“十一五”規劃目標。財稅收入增速創歷史新高,國地稅收總收入27.52億元,比2009年增長21.1%,比2005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19.4%;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9.34億元,比2009年增長26.1%,比2005年增長2.7倍,年均增長30.2%。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94.77億元,比2009年增長29.9%,是“十五”期末的2.5倍。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由2005年的12.9:49.5:37.6調整到9.7:46.1:44.2。2010年《廣東縣域經濟綜合發展力研究報告》顯示,我市綜合發展實力和發展活力名列廣東省67個縣(市)前列。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城市、教育強市、旅遊強市、林業生態縣和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一)發展方式轉變成效突出
工業經濟高端化、集群化步伐加快。2010年,完成工業總產值353.64億元,比2009年增長13.6%,比2005年增長87.0%,年均增長13.3%。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廣汽日野汽車、豐力輪胎等5個項目被列入“廣東省現代產業500強”。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達54家,實現產值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76.9%。重要產業平台建設取得新成效。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已完成一、二期開發建設,培育了化妝品、食品、製藥及有色金屬和機械製造業等為支撐的主導產業;2008年,綜合實力在78個省級開發區(含國家級開發區)中排名第5位;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107.17億元,稅收3.45億元,同比增長14.0%和14.2%。明珠產業基地被列入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和廣東省重點建設預備項目,重點發展以汽車及零部件為主的機械製造業、醫藥化妝品、家用電器、精細化工、現代物流等主導產業,入園企業達137家,廣汽日野汽車、萬寶(從化)冰櫃、阿海琺電氣、豐力輪胎、威萊日化等一批骨幹項目竣工投產;2010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6.63億元,稅收3.34億元,同比增長60.5%和102%。動漫產業園首期工程基本完成,引入日本索尼電腦娛樂、新加坡泰強遊戲科技等10家企業落戶,被授予“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南方動畫節目聯合製作中心”、“廣州國家網路遊戲動漫產業發展基地”和“廣東動漫城”。
第三產業全面提速。2010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81.84億元,比2009年增長18.7%,比2005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17.9%。紮實創建“廣東省旅遊強市”,旅遊產業迅速發展,建成國家4A、3A級景區6個,二星至四星級酒店16家,五鑽級酒家3家,在建五星級酒店7家。溫泉養生谷開發建設進展順利。到2010年底,共徵收(預征)土地7785畝,拆遷房屋22萬平方米;完成1406套集中安置房和國小、幼稚園等配套項目建設;基礎設施不斷完善,110千伏變電站、自來水廠和污水處理廠等基礎設施建成使用。從都國際會議中心等項目試業營運。廣州(從化)花園酒店、捷運培訓中心等按五星級酒店標準升級改造工程,以及雅居樂度假酒店、珠光•雲嶺湖假日酒店、欣榮宏國際商貿城、美時家居廣場等一批高端旅遊、商貿項目加快推進。成功舉辦第五屆廣東(從化)國際溫泉旅遊節等系列推介活動,從化溫泉被評為國內首個“世界珍稀溫泉”,“溫泉之都,生態從化”的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2010年全市接待各類遊客1020.10萬人次,實現旅遊總收入35.27億元,分別比2009年增長35.2%和37.0%,比2005年增長1.9倍和2.4倍,年均增長24.1%和27.5%。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五年完成房地產開發投資額118.96億元,商品房銷售面積236.6萬平方米,是“十五”期末的3.4倍和1.2倍。城鄉消費市場活躍,完成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66.32億元,比2009年增長23.5%,比2005年增長1.2倍,年均增長17.2%。金融業快速發展,2010年末各項存款餘額217.81億元,貸款餘額109.27億元,比2005年分別增長1.3倍和4.6倍。籌辦村鎮銀行和小額貸款公司進展順利,中小企業融資環境得到改善。
農村經濟穩定發展。2010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0.70億元,比2009年增長6.0%,比2005年增長24.7%,年均增長4.5%。都市型現代農業不斷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進展。“十一五”期間,全市糧食年播種面積達35萬畝,超額完成省政府下達的產糧大縣生產任務。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達44.74%,良種良法套用覆蓋率達95%以上。累計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4.3萬畝。規劃面積達3萬畝的“萬花園”被納入農業部、廣東省共建的“珠三角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發展計畫,落戶花卉企業31家,種植面積1萬多畝。全市共有廣州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15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116個,輻射帶動農民增收的作用越來越大。積極培育名牌農產品及特色專業村,“一村一品”發展到21個品種、40條村。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工作取得突破性發展,建成國內首個“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穩定提高,檢測監督體系逐步完善。我市被認定為“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和“生態荔枝蜜基地”,錢崗糯米糍荔枝和從化荔枝蜜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觀光休閒農業蓬勃發展,寶趣玫瑰世界、溪頭生態旅遊村、宣星運動谷、田心農家樂等鄉村游項目建成開放。
自主創新取得新進展。國家創新型城市建設全面啟動,創新體系逐步形成。擁有高新技術企業7家、民營科技企業26家,認定高新技術創新產品10個、科技項目49項。以天馬、林葉、三雅、聚賽龍為代表的高新技術企業發展迅速,圍繞支柱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實施合作項目達135項。專利申請量及授權量快速增長,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年均增長42.0%,發明專利授權量年均增長1倍。品牌帶動戰略取得新成果,獲得省名牌企業7個、省著名商標 11件、廣州市著名商標26件。新興產業發展態勢良好,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16.0%。
內外源型經濟快速發展。大力扶持民營經濟加快發展,五年新增民營企業8792家、總數達到22047家。2010年,民營工業企業實現產值129.19億元,比2009年和2005年分別增長5.0%和80.4%。對外經濟貿易穩步發展,累計引進外資項目191個,實際利用外資5.7億美元,外貿進出口總額101.78億美元,比“十五”期末分別增長72.0%、2.22倍和1.06倍。加強與港澳台、泛珠區域在經濟貿易、現代服務業和節能環保等方面的交流合作,招商引資勢頭良好,珠江醫療城等一批重大項目落戶從化。“大通關”建設成效明顯,口岸通關效率和整體運作能力進一步提高。
(二)人居環境面貌實現“大變”
我市抓住籌辦亞運的歷史機遇,以“迎接亞運會、創造新生活”為主題,發揚“大幹促大變”的精神,繼2007年成功承辦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馬術項目比賽之後,全市人民萬眾一心、攻堅克難、奮力拚搏,建成了國內最大、符合國際標準的廣州賽馬場,2010年承辦的馬術比賽取得圓滿成功,彰顯出“團結奉獻爭一流,敢想會幹為人民”的亞運馬術精神,受到了廣東省、廣州市領導,國內外來賓以及社會各界的高度好評和肯定。與此同時,開展了水環境、空氣環境、人居環境、交通環境等六項綜合整治工程,把籌辦亞運的過程變成提升城市環境質量和水平的過程,促進城鄉面貌大提升。
一是城市規划進一步強化。制定實施《從化市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主體功能區的產業定位和發展方向更加明確,城市空間結構更加最佳化。全面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以及208個村莊規劃、11個專項規劃。二是水環境進一步改善。完成中心城區等5個污水處理廠,以及56個行政村(社)污水處理工程建設任務,鋪設污水主管網86公里、次管網18公里,整治河涌4.6公里,城鎮污水處理能力從0.6萬噸/日提高到11.7萬噸/日,增加了18.5倍;飲用水源水質和流溪河地表水質達標率均達到100%,廣州市治水辦組織的民眾評議團評價滿意率達100%。三是空氣品質進一步提高。全力推進“空氣整治50條”和“新31條”落實,重點抓好工業企業、機動車等七大類綜合治理。不斷鞏固採礦(泥)場生態環境恢復工程成果,打擊非法採礦點31個,關閉非煤礦企業7家。深入治理大氣、噪聲和固體廢棄物污染,依法關閉9家水泥廠、30家紅磚廠和115家石材石粉加工企業,完成83家揮發性有機物單位整改,淘汰58台小型燃煤鍋爐。2010年,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比“十五”期末削減20%和50%,萬元地區生產總值能耗比2009年和2005年分別下降4.6%和20.8%,超額完成“十一五”規劃的減排目標,全市空氣優良率保持100%。四是人居環境進一步最佳化。積極實施景觀林帶、水源涵養林、生態公益林、殘次林改造、森林公園建設等林業重點工程,林業生態建設穩步推進。五年新增造林3.4萬畝,森林覆蓋率達到68.3%。深入開展“城市管理年”、“查控兩違”等專項行動,市容環境明顯改善。2010年拆除各類違法建築物8.1萬平方米,整治“六亂”近4萬宗,清拆違章廣告招牌3.5萬平方米,整飾國省道沿線建築立面35萬平方米。城鄉清潔工程深入推進,環衛保潔水平進一步提高。城市更新改造步伐加快,制定出台“三舊”改造政策及實施細則,全市26400畝用地納入“三舊”改造範圍,49個改造項目積極推進。“四個萬畝”土地工程有序推進,五年完成報批建設用地22717畝、征地結案27246畝、出讓土地22704畝。盤活“爛尾樓”8宗。處置閒置土地2568.4畝。完成土地開發整理31366.1畝,補充耕地指標10053畝,實現耕地占補平衡。五是城市功能進一步增強。城北新區建設正式啟動,城郊街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試點工作紮實推進。五年來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2.6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到44%,比2006年提高12.1個百分點。金甌廣場、河東綠化廣場、坪地公園等一批公共市政項目建成使用。龍井、旺城等社區配套改造工程全面完成。流溪河生態休閒公園、流溪溫泉廣場、荔枝蜜文化廣場等工程基本完工。新檔案館、風雲嶺廣場等加快推進。管道天然氣利用工程及中心城區供水擴容工程全面竣工,供水能力提高到12萬噸/日,增加了1.1倍。電網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新建220千伏變電站1座、110千伏變電站3座,增加變電容量60千伏安,有效緩解電力緊張問題。農村基礎設施得到加強。流溪河堤圍防洪整治、潖江河主堤防洪排澇整治及一批冬修水利工程順利完成。農村一次改水全面完工,二次改水有序推進,農村飲用自來水受益人口達到96%。全面實現村村通寬頻,自然村通電話和通廣播電視。五年累計投入中心鎮和山區鎮建設資金達4.05億元,發展潛力進一步釋放。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建成生態文明村633條、省衛生村41條、廣州市衛生村117條。六是交通環境進一步改善。街北高速公路建成通車,105國道溫泉至新豐段、省道256線改造工程全面竣工。從增高速公路全線動工,北三環、大廣、佛清從等三條高速公路加緊籌建,廣從軌道項目納入廣州市2015年前建成通車計畫安排。以國道105線、省道355線城區段綠化亮化美化為重點的80公里亞運通道升級改造和整治工程全面完成。889公里自然村道、187公里流溪綠道以及迎賓大橋、海塱大橋、迎賓大道(東段)、從化大道(南段)、旺城大道、河濱北路、風雲嶺隧道等一批市政工程全面竣工。從化新汽車站建成營運,開通7條公交線路,農村客運實現“村村通客車”。智慧型交通管理指揮系統建設、交通標誌標線及道路指示系統標準化改造、停車場建設等城市暢通工程順利推進,交通擁堵狀況得到緩解。“十一五”期間,新增通路里程299.8公里,新建、改造橋樑22座,城市骨幹路網基本形成,交通功能明顯提升。
(三)社會事業全面進步教育事業實現新發展。五年累計教育投入33.3億元,新建校舍147幢、28.5萬平方米,創建省、廣州市一級學校29所,60所中國小校通過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評估認定,比例達到72%,辦學條件進一步改善,在100%實現廣東省教育強鎮的基礎上,成功創建“廣東省教育強市”。高等教育、高中教育和職業教育同步快速發展。從化中學創建成為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從化六中順利通過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初期督導驗收。2010年普通高考上線率94.1%,比2005年提高了6.8個百分點,高考上線率保持廣州市較好水平。職業教育園區一期工程竣工使用,中等職業教育布局調整全面完成。
醫藥衛生服務能力逐步提高。完成中心醫院整合搬遷和208個村級衛生站標準化改造。啟動市中醫院、鰲頭中心鎮醫院擴建和太平中心鎮醫院、城郊街社區醫療服務中心新建工程,醫療衛生服務網路進一步健全。食品藥品監管體系不斷完善,五年來未發生重特大食品藥品安全事故。
文化、廣電、體育等事業蓬勃發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成效顯著,市民綜合素質明顯提高。建成七星體育公園、三百洞電視發射中繼站以及新圖書館、祠堂文化室、農家書屋、綠色網園等一批基礎設施,提前完成基層公共文化建設任務,實現城鄉公共文化服務全覆蓋。競技體育成績喜人,五年來我市籍運動員參加廣州市級以上比賽獲得金牌226枚,2010年被評為“廣東省體育工作突出貢獻單位”。計畫生育工作再上新台階,晉升為省計畫生育一類地區,獲得“廣東省計畫生育優質服務先進單位”稱號。檔案工作得到加強,市檔案館晉升為國家二級檔案館。第二部《從化市志》編纂出版工作全面完成。圓滿完成經濟普查、人口普查等專項工作,統計數據質量明顯提高。新氣象台等公共設施建成使用,氣象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民兵預備役、國防動員和軍民共建工作紮實推進,榮獲廣州市“雙擁標兵市”稱號。民防事業快速發展,人防指揮所建成使用。民族、宗教、台務、僑務、外事等各項事業都取得新進步,老年人、青少年、婦女兒童和殘疾人事業繼續發展。社會管理成效顯著。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強流動人口和出租屋管理,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治安形勢明顯好轉,2010年,全市刑事立案、“兩搶”、“兩盜”案件,比2005年分別下降26.0%、56.9%和31.3%,人民民眾的滿意度和安全感不斷提高。應急管理、安全生產、信訪維穩等工作得到加強,總體形勢保持平穩。五年來共排查調處化解各類社會矛盾9535起、受理信訪案件10747件,辦結率99.8%。
(四)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
民生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五年來本級財政安排用於民生和各項社會事業的資金73.58億元,年均增長19.79%,占本級財政支出的80.43%。城鄉居民收入增幅較大。2010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445元,比2009年增長10.7%,比2005年增長70.6%,年均增長11.3%;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8430元,比2009年增長14.5%,比2005年增長79.6%,年均增長12.4%。農民收入增速連續4年超過兩位數,連續3年超過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城鄉居民儲蓄不斷增長,2010年末城鄉居民儲蓄存款124.44億元,比2009年和2005年分別增長17.5%和1.0倍。就業再就業工作積極推進。五年累計完成農村富餘勞動力職業技能培訓4.5萬人,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6.5萬人。創建充分就業社區31個,開發公益性崗位451個。2010年,全市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再就業率71%,登記在冊的“零就業家庭”1人以上就業率10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參加各類社會保險達33.4萬人,社保基金徵收總額比2005年增長1.5倍。率先實現城鄉醫保一體化,城鄉居民基本醫療參保率達到98.06%。2010年新型農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13.98萬人,完成年度任務的195%,走在全省試點市的前列。五年間企業退休人員養老待遇提高1.3倍,企業最低工資標準從2005年的510元提高到2010年的960元,增長88.24%。全面推行免費義務教育,累計投入專項資金1.93億元,惠及學生60.9萬人次。困難民眾基本生活保障標準進一步提高,全市2.5萬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鄉居民實現應保盡保。新建五保村30個,供養率100%。殘疾人安居工程基本完成,1430戶特困殘疾人入住新居。6•26等特大洪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全面完成。新建廉租房126套,實現了城鎮雙特困戶住房保障的全覆蓋。農村政策性住房保險參保率100%。殯葬改革成績突出,榮獲“全國殯葬工作先進單位”稱號。慈善福利、優撫安置等工作邁出了新的步伐。
(五)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得到加強
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順利實施新一輪大部制政府機構改革。完成文化、廣電、安監、農機、供銷、畜牧獸醫等體制改革。基本完成公有企業轉制工作,解決了職工安置等遺留問題。鎮街醫療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積極推進。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和績效工資管理制度、高級人才引進制度、機關雇員管理制度、工勤人員勞動契約制以及旅遊、農業等系統企事業單位改革取得新的成效。
紮實推進依法治市進程。“五五”普法規劃順利實施,“平安從化”創建活動深入開展,市民的法律素質和全社會的法治化管理水平有了新提高。認真執行法律法規和人大各項決議,主動向市人大、政協報告、通報情況,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人民政協、民主黨派的民主監督。五年來共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409件,政協提案972件,辦復率和滿意率均為100%。努力加快政府職能轉變,積極開展行政審批制度改革,五年共減少行政審批事項408項,審批事項精簡率達66.5%;減少備案事項107項,備案事項精簡率53.5%。加快推進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建設,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不斷提高。切實加強廉潔政府建設,推進政府績效管理和行政電子監察,行政效率和執行力進一步提高。深入開展行風評議和糾風活動,幹部廉政勤政意識進一步增強,工作作風進一步轉變。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是從化經濟社會持續發展、城鄉面貌變化巨大的五年,也是城鄉居民獲得實惠最多的五年。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有五條經驗值得認真總結:一是必須堅持科學發展。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堅持生態優先的原則不動搖,堅持城鄉統籌協調發展不動搖,統籌推進物質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和生態文明建設,推動經濟社會可持續協調發展。二是必須堅持改革開放。始終把改革創新精神貫徹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促進思想觀念大解放、體制機制大轉換、發展空間大拓展和創業環境大改善,全市上下形成集中力量抓發展、促發展的濃厚氛圍。三是必須堅持民生為重。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都是為了造福人民。在加快經濟發展的基礎上,以完善公共服務體系和提高社會保障水平為抓手,著力解決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讓發展成果普惠於民。四是必須集中力量辦大事。始終抓住既定發展目標不放鬆,集中精力抓重點,集中財力辦大事,堅定不移地推進基礎設施建設、產業建設、生態建設和民生建設,努力開創工作新局面。五是必須提高政府行政效能。加快行政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健全政府職責體系,轉變政府職能,規範行政行為,提高行政效能和服務水平。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我們所取得的成績和進步,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和人民民眾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上級部門以及駐從化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關心和支持從化建設與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總結過去的五年,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從化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深層次的矛盾和突出問題:產業發展比較薄弱,產業結構不夠合理,經濟發展質量不高;城鄉統籌比較薄弱,農民持續增收壓力較大;住房、交通、教育、醫療等民生事業還存在薄弱環節;用地難、融資難、人才引進難等制約發展的瓶頸問題仍未得到有效解決;信訪維穩、社會治安和安全生產面臨較大壓力;政府職能轉變、作風建設與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仍有一定差距。對於這些困難和問題,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時期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十二五”時期是我市經濟社會實現跨越式發展的關鍵時期,是深化改革開放、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攻堅時期。我們必須認清形勢,強化憂患意識、機遇意識,以寬廣的世界眼光、系統的全局觀念、長遠的戰略思維,以“等不起、等不來、等不得”,只爭朝夕、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以“靠自身努力、靠大家合力、靠各方給力”,求真務實、團結協作的作風,以“要重點建設、要民生改善、要科學發展”,突出重點、統籌推進的工作思路,站在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戰略謀劃從化發展,努力開創從化科學發展新局面。
“十二五”時期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繼續解放思想,深化改革開放,堅持以科學發展為主題,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深入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為動力,以“加快轉型升級、實現跨越發展、建設幸福從化”為核心任務,以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加快構建“大交通、大旅遊、大產業”發展新格局,努力實現加快發展、創新發展、綠色發展、和諧發展,加快建設珠三角綠色產業基地、休閒旅遊中心和最宜居生態城市。
“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到2015年,實現全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5%;地區工業總產值年均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年均增長16%;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年均分別增長11%和12%。著力在“圍繞一個目標、主攻三個重點、實現六大突破”上下功夫:
“圍繞一個目標”:把建設珠三角最宜居生態城市作為從化城市發展的總目標,作為服務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率先加快轉型升級、建設幸福廣州”的重要著力點。
“主攻三個重點”:一是重點加快轉型升級。堅持調優一產、調新二產、調高三產的思路,夯實綠色經濟產業基礎,提升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形成現代服務業、戰略性新興產業與先進制造業有機融合、互動發展的現代產業體系。二是重點實現跨越發展。堅持生態屏障、生態產業、生態品牌的戰略定位不動搖,立足從化得天獨厚的自然生態資源優勢,圍繞“生態”二字大做文章,大力發展綠色經濟,實現後發崛起和跨越式發展。三是重點建設幸福從化。以構建和諧社會為導向,推進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建設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幸福從化。
“實現六大突破”:一是現代產業體系建設實現新突破。加快發展以先進制造業為主體、戰略性新興產業為引領的工業經濟,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生態度假、溫泉養生、商務會議等旅遊經濟、總部經濟,提升發展以都市農業、生態觀光農業為主導的農業經濟,構建具有從化特色的現代產業體系。二是創新發展實現新突破。加快構建科技創新體系,扶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打造創新人才高地,推進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及商貿、物流、文化創意等服務業全面融合,努力吸引創新資源集聚,激發創新資源活力,形成充滿活力的區域創新體系。三是基礎設施建設實現新突破。大手筆、大投入、大力度推進交通路網和市政基礎設施建設,鞏固和提升城鄉環境綜合整治的成果,構建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現代基礎設施體系,為經濟提速增效夯實基礎。四是城鄉一體化發展實現新突破。把握省、廣州市加快城鎮化建設的重大機遇,以全面推進中心城區、中心鎮、山區鎮和新農村建設以及扶貧“雙到”為載體,加快城鄉規劃建設和社會管理一體化進程。五是改革開放實現新突破。敢於先行先試,深化行政管理體制和社會管理體制改革。加強對外合作,主動融入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和“泛珠三角”經濟圈,努力構建內外融合、區域聯動的開放型經濟體系。六是改善民生實現新突破。堅持富民優先、民生為重,增強為民意識,切實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形成持續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的長效機制。
三、2011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十二五”時期開局之年。當前,珠三角經濟一體化步伐加快,廣州市加快國家中心城市建設,把從化規劃為北部生態經濟產業帶的重要板塊,積極實施“廣州城鄉一體化”發展戰略,為我市科學發展帶來了重大的發展機遇。我們要按照市委十一屆十次全會關於今年工作的指導思路和總體部署,進一步凝聚全市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更加昂揚的鬥志,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實現新的跨越,為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任務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全市生產總值增長1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單位GDP能耗和化學需氧量分別下降3%,二氧化硫排放量與往年基本持平;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 ;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打贏“三場硬仗”:即交通建設、效能建設、扶貧開發。突出“六個重點”:即突出轉型發展,突出基礎先行,突出生態保護,突出城鄉統籌,突出民生保障,突出改革創新。切實抓好以下“五項重要工作”:
(一)以調結構促轉型為主攻方向,推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
做大做強園區產業。以高端化、集群化、集約化推動園區工業發展。不斷擴大產業規模,加快形成主導地位、主導企業、主導產品,提升產業水平。加快經濟技術開發區、明珠工業園、鰲頭工業基地等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使之成為綠色產業基地、優勢企業聚集區、區域技術創新中心和招商引資重要視窗。加快高技術產業園開發步伐,依託中新知識城和廣州白雲機場,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空港後台服務業和現代服務業。發展壯大汽車及其零部件、家用電器等先進制造業,以及食品藥品、化妝品等優質產業,增強產業集群效應。繼續推進廣汽日野、豐力輪胎、萬寶冰櫃等骨幹項目擴大產能,扶持鼓勵骨幹企業做大做強,形成一批具有永續競爭力的大集團、大企業。實施傳統產業提升計畫,支持引導中小企業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出台實施新型戰略產業發展規劃及指引,培育和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新能源、新材料與節能環保、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全面提升競爭力。及時與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政策、項目對接,主動爭取上級的扶持和高端產業、企業的合作。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推動戰略性新興產業不斷發展。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實施“大旅遊”戰略,以“溫泉、森林、馬場”為核心品牌,強化旅遊產業規劃和產品策劃,促進旅遊產業向高端化、品牌化、特色化、國際化發展。加大溫泉養生谷開發建設力度,全面提升和完善區內基礎配套設施,著力打造國際高端生態旅遊度假勝地。發揮亞運馬術場的品牌優勢,加快推進廣州賽馬場改造工程,努力建成世界級的國際馬匹訓練、馬術比賽基地和香港賽馬會服務中心。積極推進從都國際會議中心、紅樹林度假酒店群等一批重大旅遊項目建設,培育優勢產品集群,增強旅遊核心競爭力。以流溪河、石門國家森林公園保護性開發建設為龍頭,繼續整合旅遊資源,加強景區建設與開發,深入挖掘文化內涵,形成一批具有從化特色的旅遊新線路、新產品。推進美食街、商業街、旅遊標識、旅遊問詢中心等設施建設,提升旅遊服務功能和管理水平。因地制宜打造一批特色名鎮名村,進一步推進鄉村游項目建設。以廣州(從化)動漫產業園和三學苑動漫城為載體,促進文化創意產業壯大發展。積極推進廣州國際貿易城、旺城商業廣場等高端商貿集聚區的規劃建設,構築大商貿、大流通、大市場的商業發展新格局。落實房地產調控措施,最佳化住房供給結構,規範房地產市場秩序,促進住房梯次消費。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大力發展總部經濟。積極組織各類推介會、展銷會,擴大“從化產品”市場占有率,繁榮城鄉消費市場。
進一步增強自主創新能力。突出企業創新主體地位,落實創新激勵政策,引導資金、人才、技術等創新要素向企業聚集。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建立研發中心、技術中心,激發中小企業創新活力,培育一批帶動能力強的創新型企業。積極推進產學研聯盟建設,鼓勵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深化技術合作。落實財政性科技投入穩定增長機制,支持重大科技項目實施,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加快專利技術產業化步伐,形成一批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具有較強競爭力和重大影響力的企業品牌。實施名牌帶動戰略,在工業、農業和服務業等領域扶持形成一批具有明顯市場競爭優勢的知名品牌和著名商標。
發展壯大民營經濟。貫徹市委、市政府《關於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的實施意見》,設立民營企業發展專項資金,獎勵優秀民營企業、品牌企業和自主創新企業。完善中小企業綜合服務體系,實施民營企業上市梯度培育工程和中小企業成長計畫工程,鼓勵和指導中小企業上市。出台民營投資產業導向目錄,拓寬民營企業投資領域。探索建立民營和中小企業創業示範基地,引導民營企業集聚發展。加快培育一批進入省、廣州市百強民企行列的大型民營企業,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創新對外貿易發展方式,全力鞏固傳統市場,積極開拓新興市場。進一步最佳化產品結構,積極擴大出口。大力推動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服務貿易,提升服務外包發展水平。實施“走出去”戰略,積極參與國際競爭與合作。完善口岸綜合服務體系,進一步最佳化口岸環境。不斷深化在經貿、科教、文化等領域的交流與合作,提升區域合作的質量和水平。創新招商方式,提高引資質量,優先引進生物醫藥、電子信息、動漫創意、生態旅遊、農產品深加工、現代服務業和新材料、新能源等現代產業項目。積極開展面向大型央企、全國500強民企及世界500強、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的招商引資活動。完善招商引資優惠政策和考核機制,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產業層次高、投資強度大、支撐拉動大、產出效益好、節能環保的重大項目,切實增強發展後勁。
強化重點項目帶動作用。按照“竣工一批、在建一批、儲備一批、策劃一批”的要求,以戰略性重要發展平台、重大基礎設施和重點主導產業為主要抓手和載體,大力推進重點項目建設,力爭完成137億元年度投資計畫任務。鼓勵和引導民間資本參與城市基礎設施、現代產業和公用事業等領域的投資。建立完善工作機制,抓好重點項目的跟進和落實工作,確保早建成、早投產、早見效。
積極破解發展難題。建設公共財政。繼續深化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政府採購等制度改革,加強資金監管,提高科學理財水平。抓好稅收征管,強化開源節流,不斷壯大財政實力。加大資金籌措力度,積極創新政府投融資機制,破解重大項目建設資金瓶頸。強化金融保障。最佳化信貸結構和資金投放,保持信貸平穩可持續增長。積極發揮政府協調作用和擔保公司、村鎮銀行及小額貸款公司、企業互助社的作用,形成多元化、多渠道、多層次的融資體系,著力緩解中小企業融資難。進一步發揮保險業風險保障、資金融通、社會管理功能,支持保險企業創新發展。拓展用地空間。嚴格落實耕地資源保護責任,進一步加強土地管理,嚴厲打擊違法用地行為。最佳化增量,盤活存量,清理和盤活閒置土地、低效用地。繼續實施“四個萬畝”土地工程,加快“三舊”改造、產業“騰籠換鳥”和“退二進三”步伐,進一步最佳化發展空間,提高土地利用效益。強化征地責任目標考核,加快征地結案和交地速度,為經濟發展提供“用武”之地。構築人才“高地”。堅持人才優先發展戰略,不斷最佳化人才發展環境,健全人才輩出、人盡其才、才盡其用的長效機制,大力培養和引進科技領軍人才、創新創業人才、創新團隊和高技能人才,為從化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人才保障。
(二)以打造最宜居生態城市為引領,推進城市建設和管理
提升城市規劃引領水平。加快完善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促進城市空間發展由外延拓展向內涵提升轉變,形成人口、產業、資源和環境相協調的城市空間布局。著力推進四大主體功能區的規劃和建設,北部片區為商務、休閒、養生、旅遊區;中部片區為商貿、居住、文化、行政中心區;南部片區為高新技術產業區;西部片區為現代工業、現代物流區。加快建立健全以“城鄉一體化”為引領的規劃體系,提高規劃標準水平。加快推進低碳城建設,拓展城市發展空間。
完善以“大交通”為重點的城市基礎設施。進一步強化大交通意識,以交通建設年為契機,加快構建“一環兩縱三橫”的公路交通體系和“一環三橫四縱”的城區交通體系,為從化經濟大發展提供基礎性支撐。積極配合從增高速公路建設,確保年底建成通車。抓緊推進大廣高速、北三環高速、佛清從高速及廣從快速路改造的前期籌建工作,力促早日動工建設。推進廣從軌道項目建設,力爭2012年上半年動工、2015年建成通車。加快廣從快速路和省道355線改造工程、鳳凰大道等路網建設,完善全市各組團的交通網路體系。加快中心城區路網改造,提高交通通達能力。推進重點旅遊通道綜合整治工程,打造亮麗的綠色旅遊廊道。繼續推進自然村道建設,進一步完善農村公交客運線網。推進道路節點改造和交通輔助設施建設,有效改善出行條件。加快交通監控系統和交通智慧型化工程建設,強化交通秩序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加大供水資源整合力度,推進電力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綜合承載力。
鞏固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成果。按照“鞏固、完善、最佳化、提升”的要求,推進後亞運人居環境綜合整治。加強大氣污染綜合治理,保障大氣環境和生態安全。深入實施流溪河飲用水源保護及提高供水水質計畫,繼續完善污水處理系統和線上監控系統,加快推進治水二期工程,不斷擴大污水處理範圍。實施“寧靜”工程,加強噪聲綜合整治,促進區域環境噪聲平均值大幅下降。加大節能減排考核監察力度,加強項目節能評估,嚴格控制高耗能、高污染產業發展。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構建城鄉一體的森林綠地體系。以流溪河生態休閒公園和雲嶺湖建設為抓手,建設一批高水平、具特色的現代園林綠化工程。進一步完善流溪綠道網路,加快水上綠道和萬花園綠道建設,促進全民暢享綠色生活。積極推進城區消防、路燈、環衛等市政配套設施建設,提升城市服務功能。加快潭口垃圾填埋場三期工程建設,推動城鄉清潔工程邁上新台階。積極謀劃垃圾焚燒發電廠建設。繼續推進道路沿線綜合整治工程,全面促進市內主要道路沿線環境的大提升、大改善。
(三)以山區鎮扶貧開發為重點,大力統籌城鄉一體化發展紮實推進扶貧開發工作。落實領導包乾責任制,確保扶貧“雙到”各項任務落到實處、目標如期實現。採取“一鎮一特色、一村一對策、一戶一辦法”等綜合扶貧措施,紮實推進產業、科技、醫療、保障、勞動力培訓和轉移就業等扶貧工作,加快脫貧致富步伐。加大資金投入力度,今明兩年安排不少於50%的土地出讓金用於鎮級公共配套設施建設,安排地方財政收入的2%用於山區扶貧開發專項配套資金。重點抓好涉及鰲頭、溫泉、良口、呂田的46項鎮級公共配套設施和11項扶貧“造血”項目建設,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加大“三農”投入,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增加農民政策性收入。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推進農村勞動力培訓轉移就業工程,引導農民就近就地就業,增加農民工資性收入。鼓勵農民採取出租、入股、置換等多種方式實現土地流轉,增加農民經營性收入和財產性收入。建立政策性農業保險經營機制,進一步擴大農業保險覆蓋面。大力發展農村服務業,著力打造一批觀光農業、“農家樂”和鄉村游精品,拓寬農民增收空間。
大力發展現代農業。創新農業發展模式,促進農業有機化、產業化、設施化生產。全面加快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斷完善城鄉防災減災體系,打牢現代農業發展基礎。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集約化水平。紮實推進“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和萬花園花卉生產與旅遊綜合示範區建設,提升農業的科技、生態、文化附加值,著力打造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突出發展“一村一品”,培育農產品名牌、特產,推動農產品商品化、特色化。暢通農產品銷售渠道,加快形成流通成本低、運行效率高的農產品行銷網路。提升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強化農業發展基礎支撐。加快農產品質量保障體系和檢測體系建設,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加快廣州北部生鮮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抓好“菜籃子”工程,打造綠色“中央大廚房”。加快科教興農步伐,提高農業現代化水平。
加快城鄉統籌發展。以中心鎮建設為抓手,統籌城鄉資源配置,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的共建、聯網、共享,逐步實現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加強先行先試,紮實推進城郊街城鄉一體化試點工作。推進農村信息網路建設,逐步形成覆蓋廣大農村的信息服務體系。完善農資、日用消費品、農產品、再生資源“四大網路”建設,提高供銷合作社服務“三農”的能力和水平。深入推進農村綜合改革,完善農村土地管理制度,全面完成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大力開展“文明幫建”活動,倡導農村健康文明的新風尚。切實做好村(居)委換屆選舉工作。加強基層組織建設,充分發揮基層組織特別是基層黨組織推動發展、服務民眾、凝聚人心、促進和諧的作用。
(四)以民生和諧為根本,推進幸福從化建設加快推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以建名校、育名師為重點,打造教育品牌和提升師資素質。加大規範化學校建設工程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設力度,建立完善的義務教育均衡發展保障機制和城鄉統一的義務教育公共服務機制。加快城區新布點學校建設,推進新一輪學校布局調整。實施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整體提升學前教育質量和水平。加快職業教育園建設,建立創新型現代職業教育體系。積極支持駐從化高校發展,提升高等教育水平。堅持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多渠道開發就業崗位,完善城鄉公共就業服務體系,重點做好高校畢業生、農村轉移勞動力、城鎮就業困難人員、退伍軍人就業工作。大力推進全民社保工程,繼續擴大社保覆蓋面,逐步解決我市農轉居人員養老保險制度與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新農保制度的並軌銜接問題。加快推進醫療保險市級統籌,穩步提高參保人醫療保障待遇。完善收入分配製度,建立健全工資良性增長機制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城鄉居民低保標準正常調整機制,努力縮小不同社會群體的收入差距。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大力推進鎮衛生院、村衛生站和社區醫療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提高公共衛生服務水平。加快區域衛生信息化建設,實現衛生信息資源共享。建立和健全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機制,切實維護食品藥品市場秩序。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積極解決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加快五保村建設和農村危破房改造,努力實現老有所養、住有所居。
全面提升城鄉文明水平。建立完善長效管理機制,紮實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各項工作。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道德教育,營造昂揚向上、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紮實推進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提升城鄉居民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實施重點文化惠民工程,健全完善覆蓋城鄉、結構合理、功能齊全、實用高效的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和管理機制。大力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打造一批優秀文藝作品和文化精品。積極開展民眾性文化活動和全民健身運動,進一步繁榮發展文體事業。
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落實計畫生育基本國策,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發展老齡事業,建立健全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加快殘疾人社會服務體系和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提高全社會扶殘助殘意識和殘疾人服務保障水平。完善以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為基礎的綜合性社會救助體系,大力發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氣象、地質、防震減災工作水平。紮實開展“六五普法”及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法制宣傳工作,為構建和諧社會提供優質高效的法律保障。啟動青少年宮建設。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和社會組織參與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的重要作用。積極推動婦女兒童事業協調發展。繼續加強民防工程建設,做好國防動員、徵兵、民兵預備役和雙擁工作。落實優撫政策,妥善安置轉業、退伍軍人和移交地方的軍隊離退休幹部。認真做好統計、保密、文史、修志、對台、民族宗教、僑務外事等工作。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加快社會管理基層組織建設,形成“黨委領導、政府負責、社會協同、公眾參與”的社會管理新格局。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責任制,在完善社會面治安打防控體系建設的基礎上,堅持“嚴打”方針不動搖,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深入推進社會矛盾化解、社會管理創新、公正廉潔執法,正確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充分發揮綜治信訪維穩三級平台作用,完善機制,整合資源,推動平安從化建設。創新信訪工作機制,暢通社情民意反映渠道,著力從源頭上預防和減少各種矛盾。加強出租屋管理,規範流動人員管理服務。健全完善綜合監管工作體系,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加強應急基礎設施建設,提高防範和處置各種突發事件的能力。推進整規打假專項行動和打擊走私活動,維護良好的經濟秩序。完善穩定物價應急處置機制,加強市場引導和管理,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實施社區“五個一”工程建設,提升社區綜合服務功能。建立和完善政府向社會組織購買公共服務制度,提高基本公共服務普惠度和市民民眾的幸福感。
紮實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做好扶貧開發工作。以溫泉、良口、呂田、鰲頭4個廣州市對口扶貧鎮及其122個貧困村為重點,對全市198個貧困村開展對口幫扶,確保到2012年底,所有被幫扶的貧困村年集體收入基本達到10萬元以上,被幫扶的貧困戶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達到5000元以上。二是繼續實施積極就業政策。新開發就業崗位1.2萬個,培訓和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萬名以上。三是繼續推進社保擴面提質。市本級財政安排用於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保投入分別提高到675萬元、2300萬元和2152萬元;繼續做好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參保擴面工作,新農保實現適齡農村居民(35周歲以上)全覆蓋,參保率達到100%。四是完善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完成市中心醫院、鰲頭中心鎮醫院擴建工程;啟動太平、城郊等醫療機構和村級衛生站新建擴建項目;為居民免費提供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逐步實現人人享有初級衛生保健服務的目標;對政府舉辦的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切實減輕民眾看病就醫的負擔。五是促進教育均衡發展。推進規範化學校和校舍安全工程建設,規範化學校達到80%以上;啟動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六是在全面實行免費義務教育的基礎上,實施城鄉貧困家庭子女免費接受高中階段教育。七是加大住房保障力度。開工建設200套保障性住房;完成9442戶農村危破房改造和60個五保村建設。八是提高社會救助水平。市本級財政安排用於社會福利和低保等支出3.96億元,提高城鄉低保和救濟標準。九是加強社區建設管理。啟動街口中心城區社區“五個一”工程建設和管理試點工作,建成社區居民的“幸福港灣”。十是推進農村道路“亮化”工程。到2012年,建設23000盞農村路燈,其中今年建設農村路燈8000盞,使全市40%的農村道路實現“亮化”。
(五)以提高行政效能為目標,加強政府自身改革建設堅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決策水平。自覺接受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主動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和建議。切實做好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工作。建立社情民意反饋制度和健全基層民主制度,健全完善專家諮詢、社會公示、公開聽證、重大決策合法性審查等制度,推進科學民主決策。全面落實依法治市基本方略,營造良好法治環境。深入推進執法責任制、評議考核制和責任追究制,努力提高執法水平。
加快職能轉變,提高政府行政效率。以“建一流隊伍、育一流作風、強一流效能、創一流業績”為核心,紮實開展效能建設年活動,在提高行政效能上實現新突破。積極推進簡政強市、簡政強鎮事權改革,理順市與鎮(街)、部門之間的權責關係。加快建設市政務服務中心,構築“一個視窗受理、一個平台審批、一支隊伍服務、一個系統監督”的政務服務大平台。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規範行政審批行為,最佳化審批流程,推進跨部門並聯審批,推動行政審批透明、規範、高效。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服務承諾制、限時辦結制和行政問責制,強化政務督查和效能監察,推行以績效為導向的政府工作目標管理。實施電子政務暢通工程,擴大政府服務項目網上辦理範圍,提升政府線上服務水平。加大政府信息公開力度,拓寬辦事公開領域。增強大局意識、實幹意識和實效意識,不斷改進工作作風,進一步最佳化和改善發展環境。
強化自律意識,提高政府廉政水平。堅持嚴格要求、嚴以律己,構築廉潔從政的警示防線。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以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為重點的反腐倡廉建設。堅持廉潔辦各項事業,建設節約型政府。充分發揮監察、審計等部門的監督職能,加強財政資金監管和審計,逐步建立審計結果公告制度和審計整改機制。加強預算管理改革,嚴格預算執行。進一步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切實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著力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
加強理論學習,提高政府綜合能力。建立健全學習制度,堅持學以致用。加強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等理論知識學習,重視國內外有關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觀點、新思路、新舉措以及法律知識的學習,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破解難題的能力,努力建設學習型政府。
各位代表,承繼“十一五”輝煌成就,描繪“十二五”宏偉藍圖,是時代賦予我們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繼往開來,奮發進取,狠抓落實,為推動“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加快建設珠三角地區最宜居生態城市,建設幸福從化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1.“空氣整治50條”和“新31條”落實:指實施《廣州市2008-2010年空氣污染綜合整治實施方案》採取的7個方面50條措施,以及實施《亞運前落實廣州市空氣污染綜合整治措施建議》採取的31條措施。
2.“三舊”改造:指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
3.“退二進三”:產業布局調整和環境保護的措施。指引導工業(二產)退出中心城區,騰出發展空間,引導服務業(三產)進入發展。
4.“騰籠換鳥”:推進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的措施。即將低端、落後、不具發展前景的產業轉移出去,引進處於產業鏈高端、科技含量高、技術先進環保的產業項目。
5.“四個萬畝”土地工程:加大土地儲備開發和開墾流轉的措施。包括新儲備萬畝工業園用地、新儲備萬畝城建用地、實現萬畝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完成萬畝新開墾補充耕地。
6.“一環兩縱三橫”公路交通體系:一環:國道105線、花卉大道、明珠大道、省道355西線;兩縱:京珠高速、大廣高速;三橫:北三環高速、增從高速附線(含佛清從高速)、汕湛高速。
7.“一環三橫四縱”城區交通體系:一環:由環城路構成的城市環行道路;三橫:東西走向的三條主幹道,包括迎賓大道、新城路和省道355線;四縱:南北向的四條主幹道,包括八鄉大道、環市路、從化大道和國道105線。
8.扶貧開發“雙到”工程:這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扶貧開發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和惠民工程。我市決定從2011年開始,用兩年時間,將全市198個貧困村和農村低保對象、農村低收入困難家庭作為幫扶對象。到2012年底,實現被幫扶的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達到10萬元以上,被幫扶的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達到5000元以上。“雙到”是指“規劃到戶、責任到人”。
9.社區“五個一”工程:指一個小公園、一個文化娛樂活動中心、一個衛生醫療機構、一個服務中心、一個視頻監控中心。
10. 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包括健康檔案、健康教育、兒童健康管理服務、孕產婦健康管理服務、計畫免疫預防接種、老年人健康檢查、慢性病管理等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項目。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