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從化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的工作回顧
本屆政府任期自2006年11月至本次大會屆滿。五年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及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定信心,把握機遇,攻堅克難,真抓實幹,全力保增長、轉方式、調結構、惠民生,全面完成“十一五”規劃和本屆人大各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取得重大成就。
(一)積極應對金融危機,經濟保持平穩較快增長。
綜合實力明顯增強。面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帶來的壓力和挑戰,我們及時謀劃,沉著應對,化危為機,把保增長與促轉型結合起來,把擴內需與調結構結合起來,把惠民生與保穩定結合起來,最佳化政府服務,激發市場活力,有效遏制了經濟下滑,增強了經濟內生增長動力舟殼戰,確保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預計2011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20億元,同比增長13.1%,比2006年增長83.3%。人均生產總值3.7萬元,比2006年增長46.6%。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2.66億元,同比增長25.0%,是2006年的3.8倍。經濟綜合發展實力躍居才套擔兆全省67個縣(市)第二名,縣域旅遊綜合競爭力居全省十強首位,先後獲得廣東省文明城市、教育強市、旅遊強市、林業生態市和全國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等榮譽稱號。
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以建立現代產業體系為引領,不斷加大招商引資、“退二進三”等工作力度,積極推進“三促進一保持”,推動實施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發展戰略,產業結構明顯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由2006年的11.98:49.16:38.86預計調整為2011年的9.10:45.45:45.45。一是調優一產,現代農業加快發展。預計今年實現農業總產值33.75億元,同比增長5.0%,比2006年增長23.3%。五年流轉土地4.5萬畝,培育發展各級農業龍頭企業50家,建立農民專業合作社138個。錢崗糯米糍、從化荔枝蜜等農產品獲國家地理標誌產品認證保護。評為省名牌農產品12個,建成省及廣州市旅遊特色村7個、星級農家樂23家。“一村一品”發展到20個品種、覆蓋40條行政村。被授予全國“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和“休閒農業與鄉村旅遊示範市”稱號。二是調新二產,現代工業加快崛起。預提轎計今年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384億元,同比增長12.9%,比2006年增長82. 0%。先進制造業發展壯大,汽車及零部件、家用電器霉付凝影、機電設備等支柱產業增加值占全市工業增加值的50.0%。機車製造、食品加工等傳統優勢產業加快提升,預計全年完成產值63億元,比2006年增長63.6%。產值超億元的工業企業54家,比2006年增加30家。廣汽日野汽車、豐力輪胎等5個項目被列入“廣東省現代產業500強”。成功引進傑事傑新材料、金光伏新能源等一批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自主創新能力不斷增強,預計全市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18.5%。認定高新技術企業17家、自主創新產品38件;培育國家、省和廣州市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4個,省名牌產品7個;專利申請朵灑微量、授權量比2006年分別增長2.7倍和2.4倍。民營經濟快速發展,預計今年民營經濟增加值遷勸櫻102億元,比2006年增長88.4%。對外貿易穩步發展,預計今年完成地區進出口總值29.7億美元,同比增長24.3%,是2006年的1.8倍;其中出口總值18.15億美元,同比增長23.8%,獄影肯是2006年的2.0倍。累計實際利用外資5.71億美元,年均增長20.8%。三是調高三產,現代服務業加快提升。預計今年實現第三產業增加值100億元,同比增長16.5%,是2006年的2.3倍。消費市場持續興旺,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8.76億元,同比增長18.8%,比2006年增長1.3倍。旅遊業蓬勃發展,從化溫泉被評為國內唯一的“世界珍稀溫泉”,建成國家3A和4A級景區6個、三星和四星級酒店12家、五鑽級酒家5家,在建五星級酒店7家。預計今年接待遊客1220萬人次、旅遊總收入42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3.0倍和3.3倍。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五年完成開發投資150.95億元,銷售商品房236萬平方米。金融業有新進展,小額貸款公司正式營業,村鎮銀行籌建順利,預計2011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貸款餘額為249.57億元和138.76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2倍和4.5倍。
發展後勁明顯加大。一是重點項目加快推進。廣汽日野汽車、萬寶(從化)冰櫃等56個骨幹工業項目竣工投產,新增產值超過80億元。從都國際會議中心(一期)試業,欣榮宏商貿城、美時家居廣場等大型商業項目建成營業。廣州賽馬場、紅樹林度假酒店及五指山、生命谷、蝴蝶谷等一批重點項目抓緊推進。預計今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09.11億元,同比增長15.0%,年均增長22.4%。二是發展平台逐步完善。從化經濟開發區預計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19.7億元、稅收9.5億元,分別是2006年的2.9倍和3.3倍。其中高技術產業園落戶企業150多家,被授予“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稱號,預計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13.69億元,同比增長6.3%;明珠工業園落戶企業135家,榮獲“最具發展潛力園區”稱號,預計今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06億元,同比增長38.4%。廣東動漫城引進10多家企業,被授予“國家動畫產業基地南方動畫節目聯合製作中心”和“廣東省現代服務業100強”。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完成征地7779畝,建成安置房及學校等公建配套設施19.4萬平方米,一批重點項目設施相繼動工或投入使用,商務會議、溫泉養生等功能逐步形成。萬花園規劃面積3萬多畝,落戶花卉企業31家,流轉土地1.1萬畝,被納入國家農業部、廣東省合作共建的“珠三角國家級現代農業園區”。三是招商引資成效顯著。借力“新廣州?新商機”招商簽約大項目33個、投資總額達1700億元,引進儲備一批總投資超過2000億元的產業發展好項目。
(二)積極推進環境建設,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增從高速公路(從化段)主體工程基本完工。以國道105線、省道355線(城區段)為重點的80公里亞運通道升級改造工程全面竣工。1100多公里自然村道、272公里流溪綠道以及迎賓大橋、海塱大橋、河濱北路等一批城市主要路橋建成使用。捷運十四號線規劃方案報批,廣從路快速化改造,大廣、北三環、佛清從高速公路勘測設計,以及溫泉大橋等3座橋樑、鳳凰大道等7條城市幹道規劃設計各項工作有序推進。累計完成交通投資22.34億元,年均增長16.1%。城北新區、中心鎮等城鎮建設紮實推進,新增城鎮建成區面積10.67平方公里,城鎮化率達44%。“三舊”改造步伐加快,松鈴、瑋思等8個共1177畝改造項目正式啟動。七星體育公園、流溪溫泉廣場等一批公共設施相繼建成。綠洲、水南、養生谷等3個輸變電站投入使用,推進北部山區農網改造,實施水南輸變電站配網工程,增加變電容量8萬千瓦。西氣東輸二線(東段)工程全線貫通送氣,燃氣管道覆蓋中心城區和明珠工業園。西部和南部供水管道工程全面施工。升級改造市政道路18條共12.5公里,整飾建築500多棟共20多萬平方米,改造11個社區市政配套設施。積極創建“全國衛生城市”,推廣10個垃圾分類試點,建成5個垃圾壓縮中轉站,新建改造5座環衛公廁。新增6400個停車泊位,開通、最佳化7條公交線路,道路交通專項治理取得初步成效。城鄉水利防災減災工程穩步推進,風雲嶺湖、流溪河堤圍防洪整治、潖江河主幹流綜合整治及200多宗水利工程全面完成。農村改水成效突出,受益人口41.9萬人,覆蓋率達99%。累計投入2.73億元推進農村“五通”工程建設,全市218條行政村和一批自然村實現“五通”。
城鄉生態環境不斷最佳化。實施“天更藍、水更清、路更暢、房更靚、城更美”工程,大規模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新鋪設86公里污水管網,建成5個污水處理廠和89個行政村(社)污水處理設施,日污水處理能力提高到11.7萬噸,飲用水源水質和流溪河水質達標率均達100%。重點治理工業企業等七大類污染源,依法關閉9家水泥廠、30家紅磚廠和115家石材石粉加工企業,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100%。城市主幹道綠化景觀工程按計畫實施,五年新增造林綠化面積3.18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8.3%。大力整治市容市貌,查處違法用地3066畝,處置閒置土地8923畝,依法拆除違法建設4.8萬平方米,清理拆除戶外違法廣告招牌1800多塊,有效遏制“六亂”現象。建成生態文明村(社)633條、省(廣州市)衛生村174條,農村環境面貌明顯改善。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不斷提高。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產品質量和食品藥品安全監管整治取得實效。全面完成市、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和村(居)維穩工作站建設,形成了三級聯動、齊抓共管的維穩工作新平台。建立完善信訪工作機制,一批信訪案件得到妥善解決,市、鎮(街)兩級信訪量和人次均有明顯下降。出色完成廣州亞運會、亞殘運會、深圳大運會等重大安保工作任務。加強流動人員和出租屋管理,進一步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全市刑事案件發案數連續4年下降。安全生產、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屬地管理責任制有效落實,五年來沒有發生群死群傷的重特大安全事故。
(三)積極發展社會事業,民生福祉持續改善。
居民生活水平有新提高。預計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74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9568元,比2006年分別增長72.3%和88.3%。2011年末全市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137.64億元,比2006年末增長2.5倍。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31平方米,是廣州市的1.5倍。全市小汽車總量4.05萬輛,每百戶居民擁有小汽車23.6輛,是2006年的3.1倍。
各項社會事業有新發展。市本級財政教育支出累計24.2億元,100%實現省教育強鎮,並成功創建省教育強市。文化事業加快發展,新圖書館、農家書屋等一批公共文化設施投入使用。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公共文明指數、城市文明程度不斷提升。宣傳新聞工作得到加強,廣電事業快速發展,改版《今日從化》日報,覆蓋面和影響力不斷擴大,實現“外樹形象、內強信心”,唱響宣傳從化主旋律。體育事業蓬勃發展,社區體育設施配置率達70%以上,全市行政村建有標準籃球場,五年來我市獲廣州市級以上比賽金牌275枚。人口計生工作深入紮實,晉升為省一類地區。加強國防動員建設,深入推進“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榮獲廣州市“雙擁標兵市”稱號。加強修志和檔案工作,全面完成第二屆地方志修編,市檔案館晉升為國家二級館。此外,口岸、統計、氣象、民防等各項工作都取得長足進步。
十件民生實事有新成效。市財政共投入民生事業資金達71億元,占一般預算支出的78%,年均增長17%。2011年十件民生實事取得明顯成效:一是扶貧開發力度很大。在廣州市4個區和84個市直部門、100多家企業的支持下,今年4個對口幫扶鎮首批實施扶貧項目87個,落實扶貧開發資金13.1億元。同時,我市自我幫扶一鎮三街,實施鎮(街)一級幫扶項目22個,落實資金1.75億元,安排79條貧困村幫扶資金2370萬元,扶貧開發工作走在廣州市前列。二是促進就業成效明顯。今年以來(截至10月底止),新增城鎮就業956人,新開發就業崗位2萬多個,培訓城鄉勞動力1.4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1.1萬人。五年累計城鎮新增就業1.1萬人,培訓和轉移城鄉勞動力就業12.4萬人,安置下崗失業人員2605人,開發公益性崗位安置就業困難人員482人。三是社會保障擴面提質。今年市財政安排用於城鎮老年居民養老保險、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和“新農保”資金2.4億元。參加各類社會保險人數由2006年的8.8萬人增加到2011年的33.9萬人,增長3.8倍。城鄉醫保參保人數44.26萬人,參保率達98.1%,實現全民醫保目標。“新農保”工作成效顯著,參保人數由2010年的6萬人增加到今年的25.1萬人,35周歲以上的農村居民“新農保”參保率達100%,提前和超額完成省、廣州市下達的任務指標。四是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紮實推進,得到國家衛生部高度評價。市中心醫院3號住院樓建成使用,基本完成221個村級衛生站建設,8個基層醫療機構擴建工程和2個易地新建工程紮實推進。免費為22萬名居民開展9項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全市基層醫療衛生機構實施基本藥物制度,基層醫療機構就診人次上升24.9%,次均藥費同比降低17.9%,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得到改善。五是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新增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15所,總數達67所,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比例達80.7%。安排投入校舍安全工程建設資金1.73億元,開工面積4.7萬平方米。六是扶困助學惠及更多家庭。全面實施九年制免費義務教育,惠及學生67.7萬人次。資助貧困家庭學生10.6萬人次、金額達2420.5萬元。扶助568名農村特困戶子女免費入讀中專、技校。七是住房保障工作紮實推進。建成126套廉租房,新開工建設1360套、4萬多平方米保障性住房,完成6351戶農村危破房改造,解決7000多戶困難家庭的住房問題。完成60個五保村建設任務,惠及386名五保老人。建成5間鎮(街)康園工療站,為128名精神病康復者和殘疾人提供康復就業服務。八是社會救助標準提高。城鎮、農村低保標準提高到415元和300元,全市2.4萬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鄉居民實現應保盡保。九是創新社區服務管理工作開局良好。街口街等社區家庭綜合服務中心建成使用,首批3個農村社區實驗試點通過驗收,第二批10個試點有序推進。十是農村道路“亮化”工程順利啟動。新安裝路燈1.7萬支,其中農村路燈1萬支、受惠人口達11萬人。
亞運馬術比賽圓滿成功樹新形象。繼2007年成功承辦第八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馬術項目比賽之後,全市上下眾志成城、攻堅克難、奮力拚搏,建成了國內首個無疫區、首個符合國際標準的最大最美的廣州賽馬場,以一流的組織指揮、一流的場館設施、一流的城市環境、一流的服務保障、一流的安保措施、一流的社會風尚,成功舉辦了中國首次國際性馬術比賽,鑄就了“團結奉獻爭一流,敢想會幹為人民”的亞運馬術精神,創造了從化人民的新生活,展示了我市改革開放成就和良好國際形象。
(四)積極轉變政府職能,政務服務水平不斷提高。
重點領域改革持續推進。全面完成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市政府工作部門和辦事機構由49個精簡到40個。建立健全決策諮詢、首問負責、責任追究等80多項規章制度。積極推進鎮、街醫療機構管理體制和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成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工作和組織實施崗位設定管理。事業單位績效工資管理制度、人才培養引進使用機制等改革取得新成效。集體林權制度改革任務基本完成。
民主法制建設持續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五年來共辦結人大代表建議470件、政協提案838件,滿意和基本滿意率、辦復率均為100%。認真實施“法治從化”建設規劃,穩步推行綜合行政執法工作,依法行政深入推進。“五五”普法全面完成,法律援助工作紮實有效。注重聽取社會各界意見,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村民居民自治制度不斷健全。廉政建設得到加強,預防腐敗體系不斷完善,監察審計紮實推進,治理商業賄賂、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糾正損害民眾利益不正之風成效明顯。
行政效能持續提高。出台行政效能投訴處理辦法,不斷完善行政問責制度體系,建立項目審批綠色通道和並聯審批機制,五年來共減少行政審批事項332項、備案事項110項,精簡率分別為61.8%和55.3%。深入開展“效能建設年”活動,建立健全網上辦公系統和電子監察系統,大力精簡會議、檔案,機關作風明顯轉變,行政效能進一步提高,風清氣正、幹事創業的發展氛圍越來越濃厚。
各位代表,五年來的成績來之不易,經驗彌足珍貴。我們深刻認識到:一是推動從化科學發展,必須堅持發展第一要務不動搖。始終以經濟建設為中心,進一步擴大改革開放,有效破解發展難題,增強經濟實力和發展後勁,推進從化經濟科學跨越、後發趕超。二是推動從化科學發展,必須抓住加快轉型升級這一主線不鬆勁。以市場為導向,加大政策調控引導力度,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提高產業競爭力和自主創新能力,不斷促進經濟上規模、增效益。三是推動從化科學發展,必須注重改善民生福祉不懈怠。堅持以人為本,大力發展社會民生事業,堅定不移走共同富裕道路,讓發展成果惠及全體人民。四是推動從化科學發展,必須生態建設與經濟發展“兩手抓”不含糊。始終堅持生態優先,加強生態環境的建設和保護,大力發展生態經濟、生態產業、生態品牌,實現經濟社會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相協調。五是推動從化科學發展,必須謀定而動、從容建設不折騰。沒想好的,寧可慢一點,不可心浮氣躁、急功近利;看準了的,能快則快,真抓實幹,不斷推動從化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所取得的成績,歸功於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歸功於歷屆班子團結奮鬥打下的堅實基礎,歸功於人大、政協、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的鼎力支持,歸功於全市廣大幹部民眾的群策群力、埋頭苦幹。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全市人民,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社會各界人士,向駐從化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向所有關心和支持從化現代化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和崇高的敬意!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認識到,從化經濟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較小,綜合實力還不夠強;工業基礎薄弱,產業發展水平還不夠高;“三農”問題還比較突出,扶貧開發任務還十分艱巨;交通等基礎設施建設仍然滯後,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區域發展不夠平衡,改善民生的任務相當繁重,與發達地區的差距還比較大。對此,我們必須採取得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的奮鬥目標和主要任務
未來五年,是從化建設珠三角最宜居生態城市全面提速的關鍵時期,是推動“大建設、大轉型、大發展”的戰略機遇期和黃金髮展期。我們必須以“等不起”、“坐不住”、“慢不得”的責任感、緊迫感和使命感,以長遠眼光、戰略思維、創新意識,將從化的發展與珠三角一體化和廣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緊密聯繫起來,打好廣州牌、生態牌、幸福牌,銳意進取,奮力而為,努力開創從化科學發展、跨越發展新局面,堅定不移地朝著宏偉目標闊步前進。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力實施《珠三角規劃綱要》,堅持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以建設珠三角最宜居生態城市為目標,以“大交通、大旅遊、大產業、大平台”建設為重點,以深化改革開放為動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根本出發點和落腳點,堅持生態建設和經濟發展兩手抓,切實保護生態資源、發展生態產業、打造生態品牌,加快推進綠色發展、低碳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跨越發展,著力打造區域性生態經濟示範區、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和以生態休閒旅遊為龍頭的現代服務業“高地”,推動從化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邁上一個更高的台階。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是:全市年均生產總值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地區工業總產值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6%、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以上、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以上。到2016年,地區生產總值、工業總產值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翻一番以上,城鄉居民收入顯著提高,增速均保持兩位數以上,且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高於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速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取得重大突破,綜合經濟實力大幅增強,城鄉生態環境持續改善,社會穩定和諧明顯進步,全面實現“強基礎、優環境、提質量、大發展、見成效”的目標。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在“認清發展優勢、深化發展定位、最佳化空間布局、明確發展方向、推進重大建設、打造特色品牌”等發展理念、戰略定位、模式選擇方面下功夫、求突破。
“認清發展優勢”:生態優勢、地緣優勢和後發優勢是從化實現特色發展、綠色崛起的獨特優勢。一是生態優勢獨特。從化山川秀美,擁有近2000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高達68.3%的森林覆蓋率、100多個湖泊水庫和日出水量達1萬立方米的世界珍稀溫泉,享有“廣州後花園”和“北回歸線上綠色明珠”的美譽,為發展生態經濟、建設宜居城鄉提供了得天獨厚的生態環境。二是地緣優勢獨特。從化位於廣州東北部,地處珠三角特大城市群與粵北山區廣袤腹地過渡帶;西鄰“空港”,二十分鐘通達白雲國際機場;南靠“信息港”,與國際中新知識城相鄰相連。隨著捷運十四號線及高快速路的規劃建設,從化直接融入大廣州“半小時”和珠三角“一小時”經濟生活圈。三是後發優勢獨特。落差就是優勢,就是動力。從化不甘落後,暫時的遲起步、欠發達、慢發展,正是高起點、輕負擔、快發展的前奏,後發可以吸取過去的教訓,避免走“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以先進的低碳、高端、特色發展理念為指引,從更高的起點和平台上實現後發崛起、跨越爭先。
“深化發展定位”:立足從化獨特優勢,圍繞“生態”兩字做大文章,就是要把生態資源優勢轉化為現實的生產力,轉化為產業優勢、經濟優勢,推動經濟加快發展,重點是建立起以產業發展大平台為載體,都市型現代農業為基礎,生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為支撐,現代服務業、時尚休閒產業為主導的現代產業體系。未來五年從化發展的五大定位:一是生態經濟示範區。堅持生態優先,嚴格環保準入,著力構築高端生態產業體系,使從化成為廣州“北優”板塊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文化和諧共贏的典範區域。二是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抓點帶面,先行先試,著力推動城鄉規劃、產業布局、基礎設施建設、公共服務和城鄉管理“五個一體化”,加大以城帶鄉、以工促農、工業反哺農業、城市支持農村的力度,將從化建成廣州乃至全省城鄉一體化發展先行區。三是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地。以建設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園為動力,以提升產業創新能力為核心,以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等戰略性主導產業項目的引進為抓手,著力推進科技創新和體制創新,著力最佳化發展環境,著力壯大骨幹企業,著力培育優勢產業鏈和產業集群,打造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重要集聚地。四是現代服務業“高地”。大力發展與宜居生態城市相協調的商務會展、旅遊休閒、文化創意、總部經濟、後台服務等高端的新興服務業態,全力打造集聚輻射能力強的現代服務業“高地”。五是休閒旅遊城市。科學利用從化的生態、地緣優勢,增創發展新優勢,從容建設,打造好休閒旅遊、健康養生名片,傳承好生態文化品牌,建設好“快樂慢城”,滿足現代都市人對慢節奏、慢生活的多樣化需求。
“最佳化空間布局”:按照“一軸、二線、三圈、多組團”的總體思路,進一步最佳化城市空間結構、產業結構和社會結構,形成人口、產業、資源和環境相協調的城市發展格局。一是打造“一軸”。以縱貫南北的流溪河黃金水道為主軸,高標準、高起點、高水平打造流溪河百里風光畫廊。二是最佳化“二線”。以國道105線、省道355線(含捷運、高快速路)為市域主幹線,高標準規劃布局產業發展帶,打造現代化的大交通網路體系。三是構築“三圈”。按生態、生產、生活三個圈層,著力將東北部片區打造為特色休閒生態圈,重點發展旅遊、商務、養生等產業;將西部及南部片區打造為新型產業生產圈,重點發展生態工業、戰略性新興產業、現代物流業和文化創意產業;將中部片區打造為商貿宜居生活圈,重點發展現代商貿、宜居產業、總部經濟、後台服務。四是建設“多組團”。推動城鎮建設差異化、組團式發展,因地制宜規劃建設休閒旅遊、低碳生活、時尚創意、現代工業、都市農業等多個各具特色的區域組團,構建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特色鮮明、充滿活力的現代生態城市。
“明確發展方向”:一是高端化。堅持產業發展的高端化取向,調整產業的空間布局,最佳化產業結構,全面推動三次產業向產業價值鏈的研發設計、行銷品牌兩頭延伸。二是國際化。依託“溫泉、森林、馬場”等優質的核心資源,以世界眼光,建立國際通道,營造國際品牌,推動會展論壇、休閒旅遊、體育競技等相關產業向國際化發展。三是特色化。因地制宜,立足資源特點,用好比較優勢,走差異化、特色化發展之路,以差異化細分市場份額、以特色化贏得競爭優勢。四是一體化。推進城鄉一體,保護鄉土文化和自然生態,避免“一體化”變成“一樣化”,構建互補協調、和諧共進的城鄉發展新格局。
“推進重大建設”:一是突破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重點建設捷運交通、高快速路、城市主幹道、水利“雙百”工程、電力網路、能源保障等戰略性基礎設施,大幅提升宜居生態城市建設的支撐力和承載力。二是突破重大產業項目建設。大力培育優勢主導特色產業,延伸擴寬優勢產業鏈,重點支持現代製造業、文化創意、生物醫藥和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等重大戰略性產業項目,整體提升產業核心競爭力。三是突破重大發展平台建設。重點做大從化經濟開發區,打造支撐新型工業和現代產業發展的“主陣地”;做強動漫產業園,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做優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發展一批會議商務、休閒度假的高端產品;做活萬花園,加快打造國家級生態農業示範園區。四是突破重大新區建設。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城北新區、溫泉養生谷、明珠工業園等功能新區,以重大新區建設,拉開城市化、城鎮化發展新格局。五是突破重大活動帶動發展。以世界珍稀溫泉、從都國際會議中心、廣州賽馬場及國家級森林公園等為平台,組織策劃一批有特色、上檔次的國際論壇、體育賽事、文化節慶等重大活動,引領提升從化的國際影響力和知名度。六是突破重大社會民生事業建設。按照“重在建設、貴在創新、要在服務、利在民生、根在組織”的思路,切實加強街(鎮)社區建設,不斷創新社會服務管理機制體制,逐步實現由防範型、控制型管理向人性化、服務型管理轉變,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把社區建成民眾享受優質生活的“幸福港灣”、“快樂社區”。
“打造特色品牌”。一是打造溫泉養生品牌。合理利用溫泉資源,積極規劃發展溫泉養生產業,把從化打造成一流的“養生之地”、“溫泉之都”。二是打造森林度假品牌。科學利用森林資源,以綠道休閒系統建設為紐帶,以森林公園景區景點建設為重心,以特色生態體驗、有氧活動為載體,著力打造特色森林度假亮麗品牌。三是打造賽馬競技品牌。以廣州賽馬場為載體,全力打造世界一流的馬術運動基地。同時,積極發展登山、攀岩、腳踏車等民眾性運動項目,高水準打造區域性戶外、泛戶外康體活動樂園。四是打造文化創意品牌。以動漫城建設為載體,大力發展文化創意產業,培育雅俗共賞、時尚健康的文化創意精品。五是打造生態宜居品牌。實施全市域園區化、景區化戰略,全面推進綠化、美化、淨化、亮化、生態景觀化,力爭一年一小變,五年一大變,把從化建成珠三角最宜居生態城市和生態休閒樂園。
三、2012年工作安排
明年的政府工作要按照市十二次黨代會的總體部署,抓住有利時機,凝聚各方力量,以更加飽滿的熱情和昂揚的鬥志,全面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新跨越,為加快科學發展、建設幸福從化邁出更加堅實的步伐。
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人均生產總值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7%,外貿出口總值增長10%,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5%以上,二氧化硫和化學需氧量排放量分別下降1%和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2%,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8‰以內。
實現上述目標任務,必須堅持“七個注重”:注重構建現代產業體系,注重基礎設施建設,注重統籌城鄉協調發展,注重推進自主創新和改革開放,注重保障改善民生,注重加強社會服務管理,注重提高行政效能。著力抓好“五項工作”,進一步推進轉型發展、統籌發展、創新發展、和諧發展和高效發展。
(一)著力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進一步推進轉型發展。
推動工業向低碳化、高端化轉型升級。一是抓好重大項目的落地建設。切實抓好美都化妝品基地等16個重點在建工業項目,全力推進華南國際新材料產業基地等27個重點新上項目建設,確保如期竣工投產。二是抓好現有重點項目的達能達產。重點抓好廣汽日野汽車、萬寶電器、豐力輪胎等5個省現代產業500強項目如期達產,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形成百億元級的先進制造業龍頭企業。繼續推進聚賽龍等54個產值超億元工業項目增資擴產。支持亨龍、阿海琺、邁克林等品牌企業發展壯大。加快醫藥生物平台和中草藥基地建設,推動漢方、先強、萊泰等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國際領先水平新技術的企業加快轉化為產能,做大產業規模。三是抓好優勢傳統產業的改造提升。積極推動企業技術改造,重點最佳化提升機車、日用化工、食品飲料等優勢傳統產業,加快鑽石加工、工藝美術等加工貿易企業轉型發展,力爭到“十二五”期末形成3—5個百億元的優勢傳統產業集群。四是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發展。發揮政策激勵和財政資金引導作用,培育引進創新人才和科研團隊,加快專利技術產業化步伐。重點扶持發展傑事傑、金光伏等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新材料、新能源、新技術產業項目,努力打造“十二五”期末產值超千億元的國家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基地。五是抓好名牌帶動戰略的推進實施。深入開展質量強市活動,實施名牌培育工程,鼓勵引導企業爭創名牌產品、著名商標,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較強競爭力和重大影響力的企業品牌。繼續加快高技術產業園、明珠工業園等產業平台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提高產業承載力。
推動服務業向高效化、品牌化轉型升級。一是做大做強生態旅遊品牌。重點加快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廣州賽馬場、蝴蝶谷、生命谷、五指山等大型旅遊項目的開發建設,抓好溫泉風景名勝區等景區景點的提檔升級,推進流溪河、石門國家森林公園的保護性開發。謀劃建設一批引領休閒旅遊產業發展的溫泉養生、綠道休閒、森林度假、商務會議等旅遊精品,形成“食、住、行、游、購、娛”綜合旅遊服務體系。積極推進從都國際會議中心(二期)、紅樹林度假酒店等近10家五星級酒店建設,加快完善道路交通、旅遊標識等配套設施,打造精品線路,加大行銷力度,提高從化旅遊的知名度和美譽度。二是發展壯大新興服務業。重點抓好珠江生命健康城、海航空港經濟後台服務基地、廣州國際貿易城等重大項目的規劃建設。培育發展金融保險、現代物流、商貿流通、電子商務、總部經濟等新型服務業。三是扶持培育文化創意產業。重點推進廣東動漫城和三學苑動漫產業基地建設,積極籌辦動漫遊戲展和時尚創意博覽會,提升動漫產業的培育孵化功能和集聚輻射力。
推動農業向集約化、特色化轉型升級。一是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重點推進大中型和重點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以及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五小”工程達標整治、河涌整治修復工程等水利設施建設,不斷完善農業防災減災體系。二是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以加快農村土地經營權流轉為抓手,以“國家綠色農業示範區”、“全國現代農業示範基地”建設為重點,進一步最佳化“三區一帶”現代農業布局。鞏固發展“一村一品”和農產品精深加工,抓好“米袋子”、“菜籃子”工程、“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農產品交易市場建設,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農民專業合作社。三是提高農業標準化水平。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加強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和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提高農業科技創新能力和現代農業物質技術裝備水平。四是加快發展休閒觀光農業。以打造國家級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為重點,切實抓好萬花園規劃建設,提升“農家樂”管理水平,發展一批特色農業旅遊項目,更好輻射帶動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二)著力加快城市化進程,進一步推進城鄉統籌發展。
最佳化提升規划水平。高標準修編完善城市主體功能區劃、城市發展總體規劃及園區建設、產業發展、綜合交通等專項規劃。加快建立“三規合一”的城鄉規劃體系,建立土地儲備制度,力求2012年實現城鎮控制性規劃全覆蓋。完善規劃實施的糾查、責任追究制度,增強規劃的權威性、嚴肅性。
加快城市基礎設施建設。一是抓緊推進高快速路網建設。重點建設增從高速公路(從化段),力爭2012年上半年全線通車;推進大廣、北三環、佛清從等高速公路前期籌建工作,力促控制性主體工程年內動工。積極推進捷運十四號線及廣從路快速化改造工程,力爭2012年動工建設,2015年建成通車。二是抓緊推進城鄉主幹道橋樑建設。完成花卉大道、海塱東路等一批在建工程,實施鳳凰大道、從化大道(省道355線—河東南路段)、北星大道、和鳴路、街人公路等一批主幹道新建改建工程。推進從化大橋、花卉大橋、溫泉大橋等橋樑工程的動工建設。逐步打通交通瓶頸路段,進一步最佳化城區路網結構。加強鎮、村路橋養護管理,提升路網通行能力。三是抓緊推進城鄉配套設施建設。加快建設一批輸變電工程,抓好燃氣管網(二期)建設,完成城區水廠三期擴容和西、南部片區供水管網建設工程。繼續推進城鄉“亮化”、“無線城市”工程,加快實施污水治理、生活垃圾處理及農網改造等項目建設,配套完善消防、環衛、通訊、網際網路等公用設施,提升城市功能。提升城鄉一體化發展水平。一是加快推進中心城區建設。街口、城郊、江埔三街加大“三舊”改造力度,加快“退二進三”步伐,推進新區的開發建設,完善新型社區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配套設施建設,有效改善人居環境,提升城市整體水平。二是加快推進特色名鎮建設。太平鎮以抓好錢崗“城鄉一體化發展示範區”、鐘樓“歷史文化旅遊名村”等項目建設為切入點,努力打造新型、特色城鎮化示範“衛星城”;鰲頭鎮以協同抓好工業園區規劃建設為抓手,推進汽車及零部件、家用電器、現代物流等產業集聚發展,努力打造現代工貿重鎮;良口鎮以抓好溫泉養生谷、五指山等大型景區建設為著力點,努力打造商務休閒旅遊名鎮;溫泉鎮以抓好宣星運動谷、溫泉風景名勝區等旅遊項目提檔升級為重點,努力打造溫泉養生名鎮;呂田鎮以抓好蝴蝶谷、生命谷等旅遊度假區建設為載體,拓展森林度假、農家美食等特色旅遊產品,努力打造綠色生態旅遊強鎮。三是加快推進新農村建設。繼續開展以“兩規、三清、四有、五通”為主要內容的村莊衛生保潔和周邊環境綜合整治,切實抓好獅象村、溪頭村、鐘樓村等一批特色名村建設,力促新農村和生態文明村建設取得新成效。
營造優美生態宜居環境。一是實施“綠上添花”工程。重點抓好高速公路、主要幹道和綠道兩旁、流溪河兩岸及第一重山的美化綠化,多種開花樹種,提高林分質量,營造“四季花開、處處皆景”的自然生態景觀。建立健全生態補償機制,加大森林有害生物及病蟲害防控力度,依法打擊非法採礦、毀林開荒、亂砍濫伐等破壞森林資源行為,保護林業生態安全。二是開展環境綜合整治。重點推進治水(二期)工程和飲用水源保護工程,保持流溪河優良水質。繼續開展空氣環境綜合治理,推廣清潔生產。實施寧靜工程,狠抓道路交通、建築施工和飲食服務業等噪聲監管。深入開展城鄉清潔工程和環境衛生專項整治行動,加快推進潭口垃圾填埋場(三期)、城市廢棄物綜合處理中心、垃圾中轉站等環保環衛設施建設。三是節約利用資源能源。重點抓好耗能行業和節能減排,大力發展循環經濟、低碳經濟。堅持節約集約用地,堅決查處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在機關團體帶頭推行低碳綠色辦公,宣傳引導市民民眾選擇低碳生活和綠色消費的方式。四是建立城市管理長效機制。加強超限超載和交通秩序治理,全面打造“數字城管”、“智慧型交通”。加快建立綜合執法機制,推進城市管理向“條塊結合、屬地管理”的模式轉變,逐步建立起科學化、精細化、常態化的城市管理體系。
(三)著力擴大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創新發展。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深化大部制、簡政強鎮(街)和醫療衛生、文化事業、投融資、集體林權等領域改革,進一步創新從化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推進事業單位分類管理和績效工資改革。
推動外經貿轉型發展。鼓勵擁有自主品牌、自有產權、自有技術的產品擴大出口,加強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投資貿易推廣活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
提高招商選資水平。加快制定招商引資指導目錄,規範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引進一批優質產業,實現重大項目“在建一批、儲備一批、規劃一批”。大力推進70多個重點項目建設,發揮好10個投資規模10億元以上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力爭全年重點項目投資達100億元以上。
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重點扶持一批納入“廣東省百強民企”和“廣州市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的民營企業。構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平台,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積極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改制上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四)著力加快社會事業建設,進一步推進和諧發展。
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堅持輸血與造血、扶貧與扶智、外扶與內扶相結合,以產業幫扶、板塊幫扶為重點,提高幫扶實效,重點推進107個扶貧項目和抓好7773戶貧困戶幫扶,確保如期實現扶貧“雙到”目標,讓民眾從扶貧開發中得到更多實惠。
提升文化軟實力。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大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繼續抓好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推進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廣電事業發展,完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推動文藝精品創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有序推進16條古村落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加大新聞宣傳工作力度,加強文化市場和網路安全管理,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重點做好充分就業、醫保、社保、“新農合”、“新農保”等工作,加快提高社會保障的普惠度。加強人文關懷,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各類教育辦學質量和水平。實施“名醫”工程和中醫“三名三進”工程,推進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繼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做好初級衛生保健、婦幼保健、疾病防控等工作。加強管理服務,做好人口計生工作。普及健身設施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和管理,壯大各類人才隊伍。發展老齡事業,建立健全養老社會服務體系。加強國防教育,做好兵役、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氣象、地質、防震減災工作水平。推進市國家檔案館、市青少年宮、鄉村少年宮和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改造建設。認真做好統計、保密、供銷、民族宗教、僑務外事等各項工作。
加強社會建設。加快實施社區“五個一”、“六個一”工程,規範發展社會組織,扶持培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擴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創新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完善“三位一體”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和產品質量管理,嚴厲打擊走私販私、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加強市場引導和監管,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加大外來務工人員、流動人口和虛擬社會的服務管理力度,構建社會面整體防控體系,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健全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有效防範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力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加快保障性住房建設。新建不少於1000套保障性住房,解決新增加的符合廉租房保障條件家庭的住房困難問題。二是加大扶貧開發力度。實現201條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基本達到10萬元以上,7773戶貧困家庭人均年收入基本達到5000元以上的脫貧目標。三是完善城鄉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完成改造鎮、村衛生院(站)84間、社區衛生服務中心2間;逐步實現全市居民健康檔案電子化,建檔率達70%以上。四是向全市特殊困難民眾發放臨時性價格補貼。向全市城鄉低保對象、農村五保供養對象、重點優撫對象和政府供養人員每人每月發放50元生活補貼,低收入困難家庭每人每月發放30元生活補貼,紓解特殊困難民眾生活困難問題。五是推進義務教育服務均等化。全市義務教育階段學校100%達到規範化學校標準,校舍安全工程100%達標,學前三年毛入園率達96.9%以上。六是提高社會保障和社會救助水平。“新農保”覆蓋率達100%,城鄉居民基本醫療保險覆蓋率達98%以上,將年家庭人均收入低於城鄉低保標準的困難民眾全部納入最低生活保障範圍,適時提高六類優撫對象撫恤和生活補貼標準。七是千方百計促進就業。鎮(街、園區)一年舉辦兩場以上就業招聘會,全市新增就業崗位1萬個以上,轉移城鄉勞動力1萬人以上,培訓各類人員1萬人以上。八是改善交通出行條件。新建自然村道350公里,新建改建農村客運站2個、候車亭35個,新增公車12輛,具備條件的行政村100%通農村客運班線。九是推進城鄉文化設施建設。提升完善市文化館、農家書屋、村(居)文化室等公共文化設施,完成“村村通”廣播工程,全市公共文化館(站)、博物館、圖書館實行免費開放。十是繼續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新建500個社會治安視頻監控點,完善監控室、監控平台配套設施,全面提升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
(五)著力提高行政執行力,進一步推進高效發展。
注重依法行政,打造陽光政府。全面實施“六五”普法計畫,大力推進依法治市。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發揮政府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的作用,不斷提高民主決策、科學決策和依法行政水平。推行政務公開,堅持重大事項報告制度,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公眾、新聞輿論監督。
注重服務管理,打造高效政府。推進市政務服務中心建設,健全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和相關制度體系,提高行政效率和執行力。加大重點項目分類管理和層級包乾負責的考核力度,加快推進重點項目和重點工作。制定完善服務管理辦法,為企業提供優質高效的政務服務。積極建設學習型機關,全面提升公職人員綜合素質和服務管理水平。
注重廉政建設,打造廉潔政府。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加強反腐倡廉建設。堅持節儉辦各項事業,加強審計監督和行政監察,強化經濟責任和項目績效審計。實施預算管理改革,嚴格執行部門預算。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不斷完善民主管理機制。加強政府行風建設,堅決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著力解決損害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切實維護和發展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
各位代表!回首過去,成就令人鼓舞;展望未來,目標催人奮進。讓我們在市委的領導下,以從化人民的根本福祉為己任,決不辜負黨和人民的重託,繼往開來,改革創新,真抓實幹,團結拼搏,為全面建設珠三角最宜居生態城市、幸福從化而努力奮鬥!
名詞解釋:
1.“退二進三”:產業布局調整和環境保護的措施。指引導工業(二產)退出中心城區,騰出發展空間,引導服務業(三產)進入發展。
2.“三促進一保持”: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3.“三舊”改造:指“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
4.扶貧開發“雙到”工程:這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扶貧開發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和惠民工程。廣州市決定從2011年開始,用兩年時間,將我市201條貧困村和農村低保對象、農村低收入困難家庭作為幫扶對象。到2012年底,實現被幫扶的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基本達到10萬元以上,被幫扶的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基本達到5000元以上。“雙到”是指“規劃到戶、責任到人”。
5.“慢城”:指建立一种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根據世界慢城聯盟的規定,獲評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必須是人口在五萬以下,追求綠色生活方式,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綠化、傳統手工方法作業等。成為聯盟成員必須在城市人口、環境政策、城市發展規劃、基礎設施、食品生產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滿足54項的具體規定。截至目前,全球共有25個國家的140個城市被授予“慢城”稱號。2010年11月,江蘇省高淳縣“椏溪鎮”生態之旅被世界慢城組織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的稱號,這是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6.“三區一帶”:指我市現代農業產業規劃布局,即中南部為優質果菜花卉產業區,西部為優質糧、養殖產業區,北部為特色農業、生態林業產業區,流溪河沿線為觀光休閒農業帶。
7.“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由商務部發起並實施的農村市場建設工程,即在農村逐步推行連鎖經營,用現代流通方式改造農村商業網點,構建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流通網路,以逐步縮小城鄉消費差距。
8.“三規合一”:即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中涉及到的相同內容統一起來,並落實到一個共同的空間規劃平台上,各規劃的其他內容按相關專業要求各自補充完成,即為“三規合一”。
9.“兩規、三清、四有、五通”:指新農村建設工程。“兩規”即新村規劃和舊村改造規劃;“三清”即清衛生死角、清溝渠池塘、清亂搭亂建;“四有”即有排污處理系統、有環衛設施、有村民公園、有綠化林帶;“五通”即通電、通水、通電話、通水泥路和通有線電視。
10.城鄉“六亂”:即亂搭建、亂擺賣、亂停放、亂拉掛、亂堆挖、亂張貼。
11.中醫“三名三進”健康工程:指培養名醫、創建名科、建設名院和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
12.“五個一”工程:即一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一個文化活動中心、一個體育休閒公園、一個衛生服務中心和一個視頻監控系統。
13.“六個一”工程:即“一站”(政務服務中心)、“一網”(三級信息網路)、“一台”(服務管理信息平台)、“一庫”(服務管理共享資料庫)、“一頁”(市民網頁)、“一卡”(社會保障卡)。
14.“一崗雙責”: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分別對本行政區域、本行業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是安全生產工作綜合監督管理的責任人,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組織領導和綜合監督管理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各自分管工作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
15.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基本藥物是適應基本醫療衛生需求,劑型適宜,價格合理,能夠保障供應,公眾可公平獲得的藥品。國家基本藥物制度是對基本藥物的遴選、生產、流通、使用、定價、報銷、監測評價等環節實施有效管理的制度,與公共衛生、醫療服務、醫療保障體系相銜接。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可以改善目前的藥品供應保障體系,保障人民民眾的安全用藥。
16.水利“雙百”工程:指百里河堤、百座水庫整治達標工程。
(三)著力擴大改革開放,進一步推進創新發展。
深化體制機制改革。繼續深化大部制、簡政強鎮(街)和醫療衛生、文化事業、投融資、集體林權等領域改革,進一步創新從化經濟開發區管理體制,推進事業單位分類管理和績效工資改革。
推動外經貿轉型發展。鼓勵擁有自主品牌、自有產權、自有技術的產品擴大出口,加強技術改造、技術引進和自主研發,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投資貿易推廣活動,支持有條件的企業“走出去”。
提高招商選資水平。加快制定招商引資指導目錄,規範招商引資工作,力爭引進一批優質產業,實現重大項目“在建一批、儲備一批、規劃一批”。大力推進70多個重點項目建設,發揮好10個投資規模10億元以上大項目的帶動作用,力爭全年重點項目投資達100億元以上。
增強民營經濟發展活力。重點扶持一批納入“廣東省百強民企”和“廣州市中小企業成長工程”的民營企業。構建民營企業創新發展平台,健全中小企業融資服務體系,積極支持有條件的民營企業改制上市,促進民營經濟發展壯大。
(四)著力加快社會事業建設,進一步推進和諧發展。
深入推進扶貧開發。堅持輸血與造血、扶貧與扶智、外扶與內扶相結合,以產業幫扶、板塊幫扶為重點,提高幫扶實效,重點推進107個扶貧項目和抓好7773戶貧困戶幫扶,確保如期實現扶貧“雙到”目標,讓民眾從扶貧開發中得到更多實惠。
提升文化軟實力。全面貫徹落實十七屆六中全會精神,深化文化體制改革,推動文化事業大發展。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教育,繼續抓好文明社區、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和文明家庭創建活動,提高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大力推進文化設施建設,加快廣電事業發展,完善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路。推動文藝精品創作,打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品牌。加強文化遺產保護,有序推進16條古村落的保護性開發利用。加大新聞宣傳工作力度,加強文化市場和網路安全管理,營造良好的輿論環境。
促進各項社會事業全面進步。重點做好充分就業、醫保、社保、“新農合”、“新農保”等工作,加快提高社會保障的普惠度。加強人文關懷,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大力發展教育事業,提高各類教育辦學質量和水平。實施“名醫”工程和中醫“三名三進”工程,推進公共衛生機構和基層衛生服務機構標準化建設,繼續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做好初級衛生保健、婦幼保健、疾病防控等工作。加強管理服務,做好人口計生工作。普及健身設施建設,廣泛開展民眾性體育活動,增強人民體質。加強人才培養、引進和管理,壯大各類人才隊伍。發展老齡事業,建立健全養老社會服務體系。加強國防教育,做好兵役、雙擁和優撫安置工作。加強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提高氣象、地質、防震減災工作水平。推進市國家檔案館、市青少年宮、鄉村少年宮和婦女兒童活動中心改造建設。認真做好統計、保密、供銷、民族宗教、僑務外事等各項工作。
加強社會建設。加快實施社區“五個一”、“六個一”工程,規範發展社會組織,扶持培育社會工作人才隊伍,擴大政府購買社會服務,創新社會服務管理體系。完善“三位一體”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最大限度地減少不和諧因素。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和產品質量管理,嚴厲打擊走私販私、制假售假等違法行為,進一步規範市場秩序。加強市場引導和監管,穩定消費價格總水平。加大外來務工人員、流動人口和虛擬社會的服務管理力度,構建社會面整體防控體系,提高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水平。健全突發事件預防預警和應急處置機制,落實安全生產“一崗雙責”,有效防範和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名詞解釋:
1.“退二進三”:產業布局調整和環境保護的措施。指引導工業(二產)退出中心城區,騰出發展空間,引導服務業(三產)進入發展。
2.“三促進一保持”:促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促進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建設現代產業體系,保持經濟平穩較快增長
3.“三舊”改造:指“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改造。
4.扶貧開發“雙到”工程:這是廣東省委、省政府實施扶貧開發戰略的一項重要舉措和惠民工程。廣州市決定從2011年開始,用兩年時間,將我市201條貧困村和農村低保對象、農村低收入困難家庭作為幫扶對象。到2012年底,實現被幫扶的貧困村年集體經濟收入基本達到10萬元以上,被幫扶的貧困戶人均年純收入基本達到5000元以上。“雙到”是指“規劃到戶、責任到人”。
5.“慢城”:指建立一种放慢生活節奏的城市形態。根據世界慢城聯盟的規定,獲評的城鎮、村莊或社區必須是人口在五萬以下,追求綠色生活方式,反污染,反噪音,支持都市綠化、傳統手工方法作業等。成為聯盟成員必須在城市人口、環境政策、城市發展規劃、基礎設施、食品生產甚至青少年教育等方面滿足54項的具體規定。截至目前,全球共有25個國家的140個城市被授予“慢城”稱號。2010年11月,江蘇省高淳縣“椏溪鎮”生態之旅被世界慢城組織正式授予“國際慢城”的稱號,這是中國首個國際慢城。
6.“三區一帶”:指我市現代農業產業規劃布局,即中南部為優質果菜花卉產業區,西部為優質糧、養殖產業區,北部為特色農業、生態林業產業區,流溪河沿線為觀光休閒農業帶。
7.“萬村千鄉”市場工程:由商務部發起並實施的農村市場建設工程,即在農村逐步推行連鎖經營,用現代流通方式改造農村商業網點,構建以城區店為龍頭、鄉鎮店為骨幹、村級店為基礎的農村流通網路,以逐步縮小城鄉消費差距。
8.“三規合一”:即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總體規劃、土地利用規劃中涉及到的相同內容統一起來,並落實到一個共同的空間規劃平台上,各規劃的其他內容按相關專業要求各自補充完成,即為“三規合一”。
9.“兩規、三清、四有、五通”:指新農村建設工程。“兩規”即新村規劃和舊村改造規劃;“三清”即清衛生死角、清溝渠池塘、清亂搭亂建;“四有”即有排污處理系統、有環衛設施、有村民公園、有綠化林帶;“五通”即通電、通水、通電話、通水泥路和通有線電視。
10.城鄉“六亂”:即亂搭建、亂擺賣、亂停放、亂拉掛、亂堆挖、亂張貼。
11.中醫“三名三進”健康工程:指培養名醫、創建名科、建設名院和中醫藥進農村、進社區、進家庭。
12.“五個一”工程:即一個家庭綜合服務中心、一個文化活動中心、一個體育休閒公園、一個衛生服務中心和一個視頻監控系統。
13.“六個一”工程:即“一站”(政務服務中心)、“一網”(三級信息網路)、“一台”(服務管理信息平台)、“一庫”(服務管理共享資料庫)、“一頁”(市民網頁)、“一卡”(社會保障卡)。
14.“一崗雙責”:指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的主要負責人分別對本行政區域、本行業安全生產工作負全面領導責任;分管安全生產的負責人是安全生產工作綜合監督管理的責任人,對安全生產工作負組織領導和綜合監督管理領導責任;其他負責人對各自分管工作範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直接領導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