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從化區政府工作報告

2007年從化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從化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從化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市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三年工作的回顧
三年多來,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從化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實施“工業強市、農業穩市、旅遊旺市、環境立市、科教興市”發展戰略,緊緊依靠廣大幹部民眾,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建設,國民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城鄉面貌發生深刻變化,社會各項事業全面進步,人民生活質量不斷提高。全面完成了“十五”計畫和市第十三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為我市未來發展奠定了更紮實的基礎。
(一)經濟綜合實力躍上新台階。
預計2006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05.2億元,比2002年增長41.5%;稅收總收入14.21億元,比2002年增長84.55%;一般預算財政收入6.29億元,比2002年翻一番;2003年至今年10月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達到120.52億元,年均新增固定資產投入超過30億元。經濟實力和發展後勁明顯增強,國民經濟主要指標繼續在全省57個區縣(市)中位居前列。
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預計三次產業比重由2002年的13.74∶52.97:33.29調整為2006年的11.69∶50.38∶37.93。工業化進程加快推進,預計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205億元,比2002年增長36.7%;工藝品、機車、化妝品、藥品四個骨幹產業不斷壯大,實現工業總產值108億元,占全市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58%。農業總產值19.98億元,比2002年增長22.95%。第三產業快速發展。旅遊業持續興旺,預計今年實現旅遊總收入13.1億元,比2002年增長45.6%。房地產業健康發展,三年累計完成投資總額32.6億元,年均增長42.7%。逸泉山莊、東方夏灣拿花園、紫泉翠軒、雅居樂濱江花園等大型高檔商住區相繼落戶,進一步提升了我市房地產業發展水平。城鄉貿易活躍,預計今年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34.9億元,比2002年增長41.5%。成功舉辦第一屆中國老年產品博覽會。金融運行平穩,金融環境逐步得到改善。
產業平台建設和重大生產力骨幹項目建設成效突出。著力加快“五大經濟園區”和 “七大產業基地”建設。今年,經批准設立省級“廣東從化經濟開發區”(包括市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明珠工業園),發展空間和前景更加廣闊。市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持續發展,預計今年實現工業總產值72億元、稅收2.4億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9倍和1.2倍。明珠工業園列入省重點建設預備項目和廣州市重點建設項目,三年多來累計投入開發資金3.72億元,完成預征地5982畝以及一批道路、水電管網等基礎設施建設,已有54家企業落戶。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建設加快,完成預征地近5000畝和安置區4.2萬平方米首期工程,8萬平方米安置區二期工程和馬術比賽場館已啟動建設,國際商務會議中心項目已完成招標預供地,確定了投資建設主體。總部商務區、物流園區以及機車、汽車及配件、藥品化妝品、珠寶、電子信息、高教研發和農業產業化等產業基地的規劃設計、征地拆遷、招商引資等工作有序開展。商用汽車、萬力輪胎、明興電纜、邁克林電氣、鎮泰玩具、萬寶冷機等大型項目建設強力推進。一批新的經濟成長點正在形成。
外向型經濟和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加強投資服務和招商引資工作,對外開放水平不斷提高。三年多來新引進項目386個,項目投資總額達到138.6億元;契約利用外資2.47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04億美元,外貿出口年均保持20%以上的增速。民營經濟日益壯大,2003年到今年10月民營企業、個體工商戶達到16598戶,比2002年增加5838家。預計今年民營工業企業實現工業總產值77億元,占全市工業總產值的37.6%;完成民間投資18.1億元,占全市固定資產投資的52.5%。天馬集團等10家企業被評為省、廣州市百強民營企業和優秀民營企業。
(二)“三農”工作邁出新步伐。
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心鎮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鎮區環境和綜合服務功能日益完善,人口和產業集聚明顯增強,經濟發展勢頭良好。以“五改五有”為重點的生態文明村創建工作在完成30個試點的基礎上全面鋪開。農民負擔進一步減輕,收入不斷提高。實行了農村稅費改革和種糧、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實現農業生產“零賦稅”;落實了農村免費義務教育政策。預計今年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5000元,比2002年增長19.4%。農業產業化進程加快。完成編制農業現代化發展規劃,農業區域布局不斷最佳化。農業龍頭企業增加到9家,建立農業標準化示範區6個。培育和發展“一村一品”特色農業,建立專業生產村38條、品種20個。逐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和動植物檢疫體系。積極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農村改水工作穩步推進,三年多來新增飲用自來水人口7.6萬人,全市受益農民達到33.8萬人,占農村總人口的83.9%。全面完成行政村“五通”工程。大力推進城鄉防災減災工作,重點抓好流溪河和江河堤綜合整治。三年多來投入農田水利建設資金2.8億元,改造標準化農田3.6萬畝。農村的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改善。
(三)城市建設和管理實現新突破。
城市規劃不斷完善深化。高標準修編中心城區總體規劃,編制城北新區東片控制性規劃,為拓展城市空間提供了規劃依據。順利完成市政路網、污水處理系統等專項規劃。重點產業園區、中心鎮以及一批中心村、生態文明村的建設規劃相繼完成。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街北高速公路主體工程竣工;105國道(從化至新豐段)、呂沙公路擴建改造工程順利完成;街呂、從增、北三環等高速公路籌建工作有序推進;自然村道已竣工343.2公里。全面完成京珠高速公路(從化段)綠色通道、105國道(太平至溫泉段)景觀林帶、流溪河“一河兩岸”(城區段)景觀工程和國道、省道(城鎮段)“穿衣戴帽”工程。迎賓大橋主體架梁工程順利完工。先後完成西寧東路、七星路、河東北路、旺城大道、龍井新村小區等一批市政工程改造建設。河堤公園已竣工使用,河東綠化廣場即將建成。從化汽車站、風雲嶺森林公園、七星體育公園、迎賓大道、河濱北路、從化大道、管道天然氣工程、第三水廠和污水處理廠擴容工程等一批重大城市基礎設施已啟動建設。綠洲、明珠和水南變電站等電力設施建設進入實施階段。開通了城鄉公車,城鄉聯網、鎮村聯線的公共運輸網路初步形成。
城市管理和環境整治得到加強。進一步理順執法管理體制,城市管理水平再上新的台階。大力整治城市“六亂”,城市的淨化、綠化、美化、亮化水平明顯提高。完成了河東、新城等22個肉菜、農貿市場升級改造。處理了一批“爛尾樓”和“爛尾地塊”,開發利用閒置土地9573畝。加強環境保護和污染治理工作。全面完成129家採石場的整治復綠,重點整治了污染企業,有效保護了流溪河飲用水資源。積極創建“省林業生態縣”,三年新增造林面積5.3萬畝,森林覆蓋率達66.8%,保持了優良的生態環境。
(四)社會管理和民主法制建設推上新水平。
社會管理成效顯著。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完善“打、防、控、管、建、教”一體化長效機制和警民聯動的治安防控網路。堅決掃除“黃賭毒”,深入開展嚴打整治鬥爭。治安形勢明顯好轉,刑事案件逐年下降。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工作得到加強。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走私販私、偷逃騙稅、傳銷和變相傳銷等違法犯罪活動,清理取締無證照經營。注重保護智慧財產權。加強牲畜屠宰管理。大力實施食品藥品放心工程。規範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管理。加強信訪和基層司法工作,建立完善信訪、人民調解、法律服務和援助等矛盾調處工作機制,及時化解突出問題和群體性事件,維護了社會穩定。安全生產、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工作屬地管理責任製得到有效落實,三年多來沒有發生群死群傷的重特大安全事故。
各項改革進一步深化。順利完成鎮級行政區劃調整。並鎮後基層公安派出所、醫院、中國小校等資源整合工作配套推進,並村、村改居試點工作取得一定成效。基本完成公有企業轉制工作,解決了職工安置等遺留問題。順利完成文化、廣電、新聞出版機構行政職能改革。單列設定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市人民醫院與市婦幼保健院合併,組建市中心醫院。事業單位人員聘用制度改革和旅遊、建設、糧食、農業、文化等系統企事業單位改革取得新的成效。財政體制改革深入開展。市屬62個行政事業單位全面編制部門預算,推行政府採購、財政投資評審和國庫集中支付等制度,加強“收支兩條線”和公有資產管理。加大債權追收力度,三年多來追回資金1.3億元。積極爭取信貸資金支持,有效推動了產業園區和重點項目的建設。
加強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市政協的民主監督。三年多來辦理各級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1207 件,辦復率和滿意率100%。大力推進基層民主政治建設。廣泛聽取社會各界的意見和建議,不斷推進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和規範化。積極實施普法教育,公民的法律意識和素質進一步提高。健全規章制度,強化行政監督和審計監督,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
積極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加強學習,提高素質,不斷增強統攬全局、科學決策的能力。認真履行政府職能,切實解決好民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大力推進政務公開和依法行政。開展民眾評議機關作風活動,努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落實廉政建設責任制,增強廉潔從政能力。不斷完善機關事業單位人事管理制度,公務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素質進一步提高。
(五)民生工程取得新成效。
人民生活水平逐步提高。預計今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593元;市屬職工年人均工資19306元,比2002年增長53%;農民人均收入逐年提高;行政事業單位工作人員的待遇逐步改善。到今年10月底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68.68億元,比2002年末增長68.87%。城鎮居民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3平方米。物價總水平基本保持穩定。
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實施積極的就業政策,培訓和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4.5萬人,1.3萬名農民獲得職業技能證書。預計今年城鎮登記失業率為1.67%。社會保障事業快速發展。今年參加各類社會保險人數達到6.7萬人,比2002年增長2.7倍。啟動實施了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參保人數5.1萬人。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積極推進,參加農民達33.8萬人,參合率83.9%。全市納入城鄉低保救濟8563戶、26485人,實現了“應保盡保”。最低工資標準調整到每月690元,比2002年增加了290元。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三年多來追收拖欠工資、經濟補償3713萬元。
大力推進慈善福利事業。積極開展扶貧助學活動,資助貧困家庭學生8萬人次、金額達1652萬元。扶助1050名農村特困戶子女免費入讀中專和技校。資助200名困難低保家庭子女接受技能培訓。實施了農村低保對象基本醫療救助制度和學生重大疾病扶助治療制度。全面完成鎮(街)敬老院改造。市兒童福利院建成使用。順利推進“五保戶”集中安居工程和農村助殘安居工程建設,完成了888戶殘疾人住房改造。認真落實優撫政策,切實解決優撫對象的生產生活困難。
(六)社會事業譜寫新篇章。
科技創新工作得到加強。積極推進華軟軟體園等科技園建設,一批企業工程技術研發中心相繼建成。大力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三年多來財政安排科技三項經費和技改資金達到3430萬元。獲國家、省和廣州市科技項目立項51個,被認定的省、廣州市高新技術企業7家。信息化建設有效推進。建立了機關辦公自動化系統和政府公眾網站,政務數據中心、社會保障信息系統等項目的建設順利實施。
紮實創建教育強市。已投入資金1.21億元,建設校舍13.7萬平方米,新創建等級學校37所,調整撤銷中國小校149所。太平鎮率先成為教育強鎮。鰲頭鎮順利通過省督導驗收,年底前將實現教育強鎮目標。從化中學示範性普通高中建設基本完成。基礎教育整體水平逐步提高。今年高考上線率83.42%,在廣州12個區(市)中名列第 三。高等教育穩步發展,已有9所高校落戶,在校大學生人數達5萬人。
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長足發展。加強公民道德教育,公民素質不斷提高。榮獲 “省衛生城市”、“省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先進單位”稱號。加強文化陣地建設,從城影都改造全面完成,新圖書館建設順利推進。文物保護利用工作成效顯著,廣裕祠榮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地區文化遺產保護傑出項目獎第一名,並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廣播電視和新聞出版事業穩步發展。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競技體育屢創佳績,三年多來我市運動員參加廣州市級以上的各項比賽獲得金牌154枚。大力發展醫療衛生事業。市中心醫院新院建成使用,改造建設農村衛生站94間,醫療技術水平和就醫條件明顯提高。基本建成覆蓋城鄉的醫療預防保健體系,有效控制“非典”和禽流感疫情。榮獲“省農村中醫工作先進市”。加強人才資源開發。規範鎮(街)統計工作。各級檔案管理全面達標。基本完成地方志初稿。連續三年完成人口與計畫生育各項指標,2006年度計生率達93.48%。編制、僑外、對台、口岸、氣象、保密、婦女兒童、雙擁、徵兵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的進步。
回顧三年多來的實踐,我們深刻體會到:
第一,必須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努力加快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現代化建設。我們圍繞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總目標,堅持發展為第一要務,以全面實施“五市”發展戰略為載體,發揮各方面的優勢,進一步理清發展思路,著力加快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進程,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城市競爭力。堅持一手抓經濟發展,一手抓環境建設。切實加強環境保護,促進了經濟發展與人口、資源、環境協調統一,在科學發展、節約發展、可持續發展的道路上加快我市現代化建設。
第二,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在和諧發展的基礎上推動經濟社會全面進步。我們堅持把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作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出實招、辦實事、求實效,大力發展社會公共事業,著力解決就業、就學、就醫、社會保障、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等問題,努力改善民生,使人民民眾共享改革發展成果。始終將社會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與經濟建設統籌兼顧、全面推進,實現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與和諧社會建設協調發展。
第三,必須堅持正確處理改革發展穩定的關係,著力解決制約發展的突出問題。我們始終保持積極進取和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集中力量,重點突破,著力解決事關發展的土地、資金、能源等重大問題,促進了我市經濟社會形成良性、滾動發展的態勢。堅持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兩手抓,在穩定中加快發展,在發展中確保社會穩定,在發展中解決各種困難,為不斷深化改革和經濟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條件。
第四,必須堅持轉變政府職能,不斷增強政府的執行力。我們注重全面履行政府職能,推進政府自身建設和管理創新,在加強經濟調節和市場監管的同時,更加注重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不斷提高政務效能。牢固樹立“全市一盤棋”的大局思想,有效地落實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部署,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堅持依法行政,更好地實踐為人民服務的宗旨,提高人民民眾對政府的滿意度和信任度,為推動現代化建設打下紮實的民眾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