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從化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0年從化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從化區人民政府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從化市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9年工作回顧
2009年是我市進入新世紀以來經濟社會發展極為困難的一年。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從化市委的正確領導下,我雄霸市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攬全局,以“三促進一保持”為工作主線,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挑戰和衝擊,同心同德,共克時艱,全力以赴“保增長、保民生、保穩定”,發展呈現了速度快、結構優、效益好、後勁足的良好態勢,生態環境建設成效明顯,民生福利持續改善,社會事業全面進步,較好地完成了市十四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
積極貫徹落實擴大內需各項政策措施,有效遏制經濟下滑勢頭,保持了經濟平穩較快增長。初步統計,2009年全市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0.98億元,比2008年增長(下同)12.0%。財稅金融運行穩健,實現國、地兩稅收入22.73億元,增長12.5%;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5.34億元,增長30.5%;年末金霉希盼融機構人民幣各項存貸款餘額186.31億元和84.79億元,分別增長20.5%和49.0%。投資規模明顯加大,完成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72.93億元,增長22.9%。經濟結構不斷最佳化,三次產業比例調整為11.10:47.04:41.86。縣域經濟實力不斷增強,經濟綜合發展力在全省67個縣(市)中位居第三名。
現代產業體系建設成效明顯。及時出台一系列支持工業發展政策措施,建立百名領導幹部聯幫百家企業工作機制,全力幫扶企業渡過難關,工業經濟在7月份止跌回升。全年完成地區工業總產值 296.74億元,增長 6.9%。從化經濟開發區被評為“中國最具投資價值開發區”,二、三期開發建設和擴區升級工作有序推進;從化高技術產業園規劃建設前期工作積極推進,主動承接廣州知識城的輻射帶動。整合鰲頭人和、聚寶和龍星工業集聚點,將其納入明珠工業園統一開發建設,基礎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不斷完善,雄蜜趨凳入園企業135家,工業產值增長41.9%。美都化妝品基地“七通一平”基本完成,落戶企業達26家。動漫產業園被授予廣東國際動漫城,列入省新十項工程,首期工程全面施工。國家汽車及零部件出口基地廣州從化基地掛牌成立。產業和勞動力“雙轉移”工作取得新突破,引入廣州“退二”企業11家,中心城區“退二”工作步伐加快。一批重點生產力骨幹項目建設進展順利。羊城汽車廠整體搬遷到廣汽日野公司從化工廠,廣她埋晚汽日野商用車、萬寶(從化)冰櫃、威萊日化等18個工業項目竣工投產;豐力輪胎二期擴建工程順利推進。第三產業取得長足進步,服務業發展水平明顯提高。第三產業增加值63.20億元,增長20.2%。狠抓家電、汽車、住房、旅遊、餐飲五大消費,城鄉消費全面提速,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4.56億元,增長15.7%。凱旋宮大酒樓、南海食街、逸泉國際大酒店被評為“國家五鑽級酒家”。房地產市場健康有序發展,全年商品房銷售面積80.57萬平方米,銷售契約金額42.64億元,分別增長93.0%和110%。創“國優”各項工作扎迎煉享舟實推進,旅遊業發展水平不斷提高。全年接待各類遊客754.72萬人次,旅遊總收入25.74億元,分別增長49.2%和54.2%。溫泉養生谷、從都·國際商務會議中心、亞運馬術場、響水峽原生態景區、崴格詩溫泉莊園、廣州(從化)花園酒店等一批旅遊項目加快建設。成功舉辦系列旅遊推介活動,“溫泉之都,生態從化”的影響力和知名度進一步提升。先後獲得“中國文化生態旅遊示範地”、“中國最佳旅遊度假勝地”、“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和“廣東省國民旅遊休閒計畫示範市”稱號。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深入實施創新型從化行動計畫,推進創新工程和創新平故旋宙台建設。認定省、廣州市高新技術創新產品9個、新上科技項目49項。圍繞支柱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組建產學研聯盟18個,實施合作項目11項。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取得新成果,新增廣州市級以上著名商標10個。信息化興業工程全面啟動,電子政務平台判良汽建成使用。智慧財產權保護進一步加強,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11.0%和33.3%。科技工作取得實效。認真落實《關於促進自主創新加強科技工作的意見》,表彰獎勵了一批科技先進項目、科技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和名校長、名教師、名醫生,重科技、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逐步形成。
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加快,總體規模不斷增大,年末全市註冊個體戶和私營企業2.13萬戶,增長15.3%;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117.33億元,增長4.3%。開放型經濟呈現積極變化,外貿出口降幅逐步收窄。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17.89億美元,下降18.5%,其中出口總值11.14億美元,下降16.7%。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利用外資質量水平明顯提升。新引進投資項目34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079萬美元,增長26.3%。對外經濟合作勢頭良好,新增8家企業完成11個對外合作項目,增長了4.5倍。港澳台僑及口岸、海關、檢驗檢疫等工作得到加強。
(二)統籌城鄉發展步伐加快
各項惠農支農強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三農”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8.56億元,增長6.7%;第一產業增加值16.76億元,增長6.6%。都市型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成效。新增省、廣州市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本級農業龍頭企業12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2個。引導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積極發展規模經營,全年流轉土地10342畝。萬花園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落戶企業29家,種植面積達9500畝。積極培育名牌農產品及特色專業村,“一村一品”發展到21個品種、40條村;新入選“廣州特產”6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市場準入制度初步建立。我市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和“生態荔枝蜜基地”。錢崗糯米糍荔枝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廣州亞運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通過了國家農業部評估驗收,成為國內首個無疫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完成標準化農田、魚塘改造11010畝、邊遠中低產田改造14500畝。啟動了新一輪自然村道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通自來水工程,農村飲用自來水受益人口達95.6%。農村公交網路不斷完善,實現了村村通農村客運。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新創建生態文明村150條、省衛生村8條、廣州市衛生村22條,村容村貌整治和村莊規劃得到加強。中心鎮建設取得新進展,人口與產業集聚條件不斷完善。加大力度推進山區鎮發展,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工作成效明顯,4930名農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10814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鄉村旅遊富民工程。農家店覆蓋率達100%。寶趣玫瑰世界、大金峰、千鯉百花園以及溪頭旅遊村、田心農家樂、宣星運動谷等一批農業鄉村旅遊項目建成並向遊客開放。積極開展城郊街先行先試示範帶動,有力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三)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深化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以及208個村莊規劃。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增從高速公路(從化段)全線動工。大廣高速公路通過國家項目核准。北三環高速、佛清從高速籌建工作有序推進。爭取從化輕軌項目列入了廣州市2015年前建成通車的軌道交通線網建設安排,工程規劃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積極推進。基本完成省道256線(江埔段)、省道355線(灌村段)改造。從化大道南段、國道105線和省道355線(城區段)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動工,基礎性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完善了河東北路、旺城北小區等一批市政道路和社區基礎配套設施。新增汽車、機車臨時停車位1.3萬個。管道天然氣利用工程投入使用。220千伏綠洲變電站、110千伏灌村變電站建設工程竣工運營,110千伏水南站和養生谷站土建工程基本完成。
宜居城鄉環境建設成效顯著。以空氣、水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著力解決環境污染突出問題,空氣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優等水平。積極推進大規模的治污行動,城區、溫泉、太平(市經濟開發區)、良口(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和明珠工業園(鰲頭)等5個污水處理廠和42公里截污管網工程,以及56個行政村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有力推進,總體建設進度排在廣州市十三個治水責任考核單位的前列。水資源環境不斷最佳化,流溪河流域和集中飲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城鄉清潔工程深入推進,潭口垃圾場第二填埋區和3個鎮級垃圾壓縮中轉站建成使用,城鄉環境衛生狀況進一步改善。穩步推進江埔街聯星“城中村”、舊城改造試點工作。節能減排工作成效突出,依法關閉了100家石材石粉廠,紮實推進金屬和非金屬礦山治理整頓工作。森林資源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組建鎮級森林消防隊伍,嚴厲打擊非法砍伐林木和亂占濫用林地行為,林業災害防控水平不斷提升。新增造林面積7680畝。加強城管綜合執法,大力整治城市“六亂”和查控“兩違”,全年共清理“六亂”2萬宗、拆除違法建設2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淨化、美化和亮化水平明顯提高。“四個萬畝”土地工程全面啟動,全年完成征地結案4617.5畝、新批建設用地5903畝、出讓土地5022畝。完成土地開發整理21109畝,補充耕地指標3424畝,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四)社會建設全面進步
民生保障得到加強。全面落實廣州市“惠民66條”和17條補充意見,著力解決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人民民眾受惠增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61元,分別增長11.5%和13.5%。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扶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勞動就業形勢保持平穩。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面啟動。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不斷鞏固發展,實施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統籌,參保率達96.0%,惠及城鄉居民45萬人。建立原國有企業部分退休人員補貼制度,按政策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全市2.5萬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鄉居民實現應保盡保。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增領取老年生活津貼老人1.5萬名;新建五保全居點4個、總數達22個;落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繳費資助、康復行動、貧困救助、危破房改造等扶助政策,切實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保障型住房建設步伐加快。首期126套廉租房竣工。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全面落實。農村危破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6·26特大洪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順利推進,水毀水利、電力、公路等設施全面修復,881戶零散全塌戶房屋重建全面完成,呂田坪地村吉興社等7條集中重建村基本建成。
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進一步提高。加快教育衛生事業均衡化發展。新認定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12所,全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比例達55.4%。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惠及學生15.8萬人次。順利完成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布局調整。教育“創強”成效明顯,高考上線率達88.6%,各項指標排在廣州市中上水平。及時穩妥解決了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和中國小代課教師問題。市內10所高校各具特色、辦出成效。鎮街醫療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啟動市中心醫院二期工程和市中醫院擴建工程。城郊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太平和鰲頭中心鎮醫院建設進展順利。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有效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強衛生監督,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從化圖書館晉升為省一級館,新圖書館建設基本完工。成立全省首家“新家庭文化屋”,建成“農家書屋”169個、祠堂文化室71個。民眾文化活動如火如荼,成功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革命歌曲大家唱等民眾文藝活動。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文化市場進一步規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新成效,“水族舞”和“從化客家山歌”列入廣州市第二批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積極實施亞運城市行動計畫,全面推進市體育中心、亞運馬術比賽場館及交通等配套設施建設。我市籍運動員參加廣州市級以上比賽獲得金牌45枚。市青少年業餘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榮獲“廣東省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創建省計生一類地區工作紮實推進,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基本完成,統計工作得到加強和改進。此外,人防、雙擁、對台、徵兵、編制、氣象、僑務外事、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婦女兒童等工作邁上新台階。
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卓有成效。開展了一系列嚴打整治專項行動,在廣州地區率先成立村級治安聯防支隊和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投入使用,群防群治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全年刑事案件和“兩搶”、“兩盜”案件立案數分別下降11.5%,14.3%和10.1%,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傳銷、商業欺詐、無證照經營等違法行為。加強國土資源管理,依法查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違法用地和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得到鞏固。順利完成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任務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好轉,全年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6%和7.7%。深入開展“人屋車場”綜合治理和“房中房”專項整治行動,認真實施《勞動契約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市級應急庇護場所和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成使用,應急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紮實開展領導幹部公開“大接訪”和社會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及時解決了一批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進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達訴求、共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社會環境。
(五)民主法制建設和重點領域改革紮實有效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繫,支持政協委員發揮參政議政作用。提高議案、建議和提案辦理質量,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和滿意率為100%。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作用。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基本完成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精簡審批事項達50%。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拓寬政務公開渠道。完善審批業務網上辦理機制,開通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行政效能有新的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穩步推進,公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反腐倡廉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評議取得新實效。積極推進撤市設區工作。按照大部制要求穩步實施政府機構改革,設定市政府工作部門25個、派出機構4個。人事人才工作得到加強。人事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啟動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管理試點和績效工資工作。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機制日趨完善。在規範市直機關事業單位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全面完成鎮、街(園區)規範津貼補貼工作。繼續完善和實施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辦法、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公共服務行為投訴處理辦法和首問首辦責任制,促進了機關作風建設和公務員隊伍建設。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受住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中共從化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上級垂直單位、社會各界人士、外來工作人員,以及駐從化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關心和支持從化建設與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產業集群集聚能力不強,大型生產力骨幹項目不多,現代產業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生態建設、改善民生等財政剛性支出不斷增大,財政收支矛盾仍較突出;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城鄉二元結構仍較明顯,城鄉一體化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管理、社會管理和就業、衛生等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轉變政府職能和機關作風建設任務艱巨;體制機制改革仍需加大力度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和矛盾,我們將高度重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廣州亞運之年,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編制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也是我市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彎道超越和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年。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並未消退,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矛盾。但我們也看到,今年我市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良好的環境和基礎。全球經濟復甦的跡象進一步顯現,外需逐步增加。國內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加,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逐步鞏固,市場信心明顯增強,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同時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為我市促進經濟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第16屆亞運會勝利召開,將有力帶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我市去年以來經濟發展呈現持續積極向好態勢,為下一輪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作出的決策部署上來,開拓創新,真抓實幹,進一步夯實經濟回升基礎,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高社會發展水平,努力改善民生福祉,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廣州市戰略部署,圍繞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優美現代化生態城市和廣州北部城市副中心的目標,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工作主線,繼續紮實推進“三促進一保持”,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保護生態環境和建設宜居從化,著力統籌城鄉發展,著力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全力辦好廣州亞運會馬術賽事,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
2010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6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
為全面實現上述的目標任務,重點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調結構促轉變,進一步提升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
深入實施振興現代工業戰略。緊緊抓住國家十大產業調整振興和廣州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機遇,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經濟新一輪更高水平的增長。繼續完善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協調推進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規劃、建設、竣工投產中的重大問題,加快推動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步伐。加大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力度,規劃產業發展方向,推動產能配套建設,擴大工業投資規模。堅持擴大總量與最佳化結構相結合,以抓大企業、大項目、大園區為載體,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產業集群發展;以抓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管理創新、融資環境、政策支持為保障,推動工業增長方式轉變,努力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市場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體系。重點抓好廣汽日野、豐力輪胎、萬寶電器等重點項目的增資擴產,提高效益。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型網路、生物技術、節能環保和先進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積極鼓勵企業爭創名牌、名標,加快形成工業名牌產品的群體優勢。加大運用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力度,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融合,推動工業企業創品牌、上規模、增效益。
加快推進對外開放和自主創新。積極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進出口結構,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工藝改造,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國內展和相關投資貿易推廣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深化產業招商,重點圍繞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日用化工、生物醫藥、動漫創意、旅遊服務和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項目,加強對世界500強、行業領軍企業和央企、國企、大型民營企業的招商。最佳化外資結構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穩妥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擴大境外投資合作。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探索建立創業風險投資、智慧財產權質押、技術產權交易等多種融資模式,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與管理。以企業為主體,積極創建一批聚集科技資源的創新平台和產學研創新聯盟,促進優勢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施精品名牌戰略,促進傳統產業逐步改造為知識、信息、技術密集型產業。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合作,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積極推動旅遊業多元化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全面實施“雙百三五七品牌”工程,促進綠色經濟快速增長,實現旅遊經濟三年翻一番的目標。堅持走旅遊產業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和國際化發展道路,以世界眼光、戰略思維謀劃從化旅遊的新一輪大發展。重點抓好溫泉養生谷、亞運馬術場、從都·國際商務會議中心、廣州(從化)花園酒店、雅居樂溫泉酒店、風雲嶺棕櫚度假酒店、蝴蝶谷森林度假區和生命谷養生保健度假區等項目,以及響水峽生態度假區、崴格詩溫泉莊園等擴建項目建設。積極推動“5A級景區”、“五星級酒店”和“五鑽級酒家”創建進程,以及流溪河、石門兩大國家級森林公園保護性開發和文軒苑、廣州捷運培訓中心按五星級標準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地熱(溫泉)資源規範管理工作,有效開發、利用和保護溫泉資源,重塑“從化溫泉”旅遊品牌。加快溫泉廣場、荔枝蜜文化廣場、旅遊購物廣場、美食街、旅遊問詢中心等項目建設,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大力發展農業鄉村旅遊,積極推進蓮塘、大江里、草塘、獅象、小杉、外婆家等“農家樂”、“旅遊村”項目的規劃建設。扶持培育旅遊龍頭企業,整合特色旅遊資源,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形成多元化的旅遊產品體系。加快實施“農家樂”星級評定標準,提高農業鄉村旅遊整體服務水平。加快建設“國民旅遊休閒計畫示範市”,認真策劃和辦好第六屆廣東國際溫泉節活動,努力塑造“溫泉之都、山水之城、花果之鄉、宜居之域、創業之園”的城市形象,把從化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促進商品住房消費的政策措施,合理引導商品房開發建設,開發一批符合現代化宜居城市要求的房地產項目,推動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培育房產中介、物業、租賃、置換等市場服務體系,扶持房地產二級市場。制定新一輪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和重點行業專項規劃,引導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宏都國際商貿城、旺城商業廣場等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大力發展物流配送、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和金融、保險、擔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會計、審計、法律、諮詢、評估等中介服務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繼續鞏固提升商貿流通業,培育引進國內外名牌商業企業,做強做大商業經濟。積極發展空港經濟,重點發展與航空關聯的高端服務產業和物流業。改善總部經濟專業配套服務,進一步壯大總部經濟。積極扶持發展文化創意、工業設計、動漫製作、軟體開發等新興服務業。穩妥推進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試點工作,積極發展現代金融業。開拓和培育住房、汽車、旅遊、教育、文化等消費熱點,進一步擴大消費規模。繼續推進家電、汽車和機車、農機、建材“下鄉”和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努力擴大農村消費。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把節能減排和促進循環經濟、低碳產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組織編制相關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建立推動綠色增長的組織機制和保障措施。推動從化經濟開發區、明珠工業園成為發展綠色經濟的先行區、示範區。實施促進節能減排的政府採購政策,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快淘汰置換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後產能,確保完成“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指標。培育全民綠色意識,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公民和社會組織實行低碳消費、低碳社區。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新能源套用,發展低碳經濟。
強化發展平台和生產要素支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大現有園區整合提升和開發建設力度,高起點規劃建設產業園區。進一步完善經濟開發區、明珠工業園、鰲頭工業基地、美都化妝品基地、廣州家電(從化)產業園,以及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動漫創意園、三學苑、萬花園等產業平台的基礎配套設施,提高產業集聚功能。積極推進產業“騰籠換鳥”和 “退二”工作,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環境改善。紮實推進從化經濟開發區擴區升級和明珠工業園報批工作,夯實發展平台基礎。加快高技術產業園規劃建設,爭取更好地接受廣州知識城的有效輻射和帶動。創新土地開發儲備模式,全力推進“四個萬畝”土地工程,為經濟發展提供“用武之地”。積極探索征地拆遷新途徑、新辦法,推進征地拆遷取得新實效。建立長效的銀企對接機制,完善擔保體系建設,著力解決制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積極引導、鼓勵創業風險投資。積極培育上市後備資源和推動企業上市。加強職業經理人平台建設,為建立現代企業公司制度提供人才保障。
(二)堅持生態優先,進一步提升宜居從化的城市形象和影響力
堅持“生態優先、宜居為重”,將承辦亞運會馬術賽事與加快城市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緊密結合起來,認真落實《關於建設宜居從化行動方案(2010-2011年)》的工作部署和安排,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著力打造適宜創業發展、適宜生活居住的城市環境。重點推進城建“五項工程”:
實施城鄉規劃工程。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全面啟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建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相互協調、覆蓋城鄉的“三規合一”新機制。紮實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構建空間結構合理、主導功能突出、區域特色鮮明的城市規劃框架。繼續深化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各層次、各類型規劃編制工作,為科學統籌空間資源,完善城鄉空間布局奠定規劃基礎。加快完成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做好土地規劃與城鄉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各項規劃的銜接,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用地空間。
實施暢通工程。積極配合增從高速、大廣高速、北三環高速公路(從化段)建設。抓緊從化輕軌項目、佛清從高速公路(從化段)籌建的前期工作。加快實施街北高速鳳凰立交至國道105線連線道路工程和省道355線與河濱北路連線道路工程。完成從化大道南段、城郊花卉大道、流溪河大橋匝道、風雲嶺地下通道建設。推進國道105線和省道355線(城區段)升級改造以及境內國省道、重點旅遊通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加快中心城區“斷頭路”、“丁字路”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網路。繼續推進自然村道改造。加快啟動從化大橋建設。抓緊推進道路節點改造和交通輔助設施建設,有效改善出行條件。加快交通監控系統和交通智慧型化工程建設,強化交通秩序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實施臨時停車收費制度。加快太平、溫泉風景區等鎮級客運站和農村客運候車亭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公交系統。
實施公共市政配套工程。加大城北新區開發的征地拆遷工作力度,抓緊完善主次幹道建設與路網結構,積極推進城北新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進一步拉開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居民社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加快調蓄湖、坪地公園、流溪河濕地公園等公共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國家西氣東輸二期工程和省、廣州天然氣管網工程(從化段),完成廣州800M數字集群共網通信工程建設。完成良口水廠建設,啟動城區自來水廠三期擴容工程。加快建設養生谷、城郊、水南、雲星、海塱等一批輸變電工程、市區10千伏線路下地改造以及農網接管工程。高標準配套建設通訊、網路、文化、教育、衛生等公用設施,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實施生態環保工程。按照一年基本建成、兩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標要求,高質量推進綠道建設,形成貫通城市與鄉村的多層次綠道網路系統。鞏固擴大省林業生態縣創建成果,繼續推進“青山、綠地、碧水、藍天、寧靜、清潔”工程。積極實施生態保護計畫,重點建設流溪河、石門等17個森林公園和陳禾洞自然保護區。推進採石、采泥場和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恢復工作,嚴厲打擊違法採礦行為。抓好造林綠化、封山育林、退果還林、綠化景觀等增綠工程,擴大公共綠地面積。嚴格林業行政執法,加強森林資源保護。逐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生態發展、綠色崛起。認真落實節能減排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建立健全促進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體系,完善和落實促進節能減排的市場準入標準、強制性能效標準和環保標準,促進綠色經濟成長。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的污染防治,嚴格控制工業廢氣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加油站油氣污染、飲食業油煙噪聲污染和工地揚塵污染,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加大水系治理力度,加強流溪河飲用水源保護。繼續推進城鄉污水處理工程,確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既定的工程建設任務和6公里河涌綜合整治。啟動鰲頭、呂田污水處理廠建設,穩步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全覆蓋。加快潭口垃圾填埋場三期建設。深入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推進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的“三舊”改造,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和人居環境改善。加強土地管理,嚴格土地審批制度。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經濟激勵機制。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嚴把項目用地準入關和審核關,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實施城管提升工程。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為目標,以綠化、淨化、美化、亮化為重點,充分發揮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職能,建立切實可行的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進一步理順和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城管責任考評體系,積極推動城管權責重心下移,促進城市管理規範化、精細化和信息化。鞏固擴大“創衛”成果,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強城市綜合執法,依法整治“六亂”和“兩違”建設。實施“經營城市”戰略,運用市場化方式建設和管理城市,最佳化城市資源配置,加快城市化進程。著力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市民整體素質,提高城市管理的市民參與率,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
(三)堅持城鄉統籌,進一步提升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水平
加快城鄉一體化制度體系建設。繼續深入農村綜合改革,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以城郊街為試點,積累經驗,示範帶動,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體林業的良性發展機制。創新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項目稅收分配、留用地收益分配、征地拆遷安置等利益分配機制。統籌城鄉集約用地,探索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和農村集體經濟土地股份制改革。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實現農村公共服務廣泛覆蓋。健全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
積極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升級,實現農業經濟規模、質量與效益同步提升。重點發展優質稻、花卉、蔬菜、水果等農業特色產業。以萬花園建設為重點,高標準規劃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產品生產基地和“一村一品”特色農業村。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繼續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集約化水平。積極培育農產品名牌、特產,強化農產品深加工和精包裝,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商品化水平。積極發展休閒觀光旅遊農業,打造一批觀光農業、“農家樂”和旅遊村精品,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和發展空間。加快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擴建工程,加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力度,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開展農業信息服務、農業技術推廣、病蟲害測報、天氣預警預報、農產品標準化認證、農業科技培訓等工作,為農民民眾提供優質服務。加快生鮮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農產品集貿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
加強“三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中心鎮建設步伐,完善中心鎮的道路、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促進產業和人口集聚。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農田魚塘標準化建設、基本農田整治和農業綜合開發,提高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認真實施農業項目,提高農業設施裝備水平。加大農村改水和供水管網改造力度,逐步推進城鎮供水向農村延伸。紮實推進第四批生態文明村建設,加強村容村貌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完善村莊規劃,堅決剎住農村違章搭建歪風,規範農村建房。加大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三農”投入,夯實農業基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有效利用農村集體留用地發展二、三產業,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積極引導社會投資農業,參與農業保險,建立農業支持保護機制。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家樂、農業觀光的開發經營,提高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加強技能培訓,著力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繼續實行結對幫扶制度,支持山區鎮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堅持民生為重,進一步提升人民民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深入實施惠民利民富民工程,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認真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著力實施民生“八大計畫”:
實施創業就業促進計畫。以實現充分就業為目標,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健全促進就業的政策扶持體系、創業培訓體系、創業服務體系和目標考核體系,努力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認真落實財稅、信貸、社保補貼等扶持措施,支持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城鄉基層就業和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幫扶“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農村貧困家庭、殘疾人、被征地農民等困難群體就業。大力發展職業培訓教育,激勵和扶持勞動者科技創業、智力創業、技能創業。積極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深入實施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
實施全民健康行動計畫。穩步推進公共衛生體制改革和鎮街醫療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實施中心醫院二期、中醫院擴建工程,如期完成太平、鰲頭中心鎮醫院一期工程和城郊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全面完成11個鎮(街)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繼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安全應急機制,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面落實社區和農村公共衛生財政補助政策,不斷擴大城鄉醫療救助面。加強全民健康教育,深入開展普及初級衛生救護知識培訓。高質量推進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鞏固人口和計生“創優升類”成果,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實施教育均衡發展計畫。加快建立義務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機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和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力爭將80%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成規範化學校。重點抓好“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從化六中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創建工作,以及太平、鰲頭鎮“省教育強鎮”複評驗收。認真落實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繼續完善扶困助學體系,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的權利。進一步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激發教師隊伍活力。高度重視和支持高等教育發展,提高辦學質量,實現辦學規模、結構、質量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實施社保提升計畫。繼續實施社會保險擴面工程,不斷擴大城鄉居民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的覆蓋面。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逐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加快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重點解決60歲以上農村老人和無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和職工醫療保障問題。進一步鞏固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水平。
實施城鄉安居計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鼓勵支持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房開發建設,積極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加快城區拆遷安置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和經濟適用房等保障型住房建設。繼續推進農村五保全居點和市、鎮敬老院建設。抓好4000戶農村危破房改造,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村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獨生子女、純二女結紮戶及貧困單親母親家庭的住房問題。進一步擴大城鎮特困家庭發放租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的覆蓋面。積極推進農村政策性住房保險。大力推廣農民“進社區、住公寓”的集中居住模式。
實施社會救助計畫。以提高困難民眾和特殊群體的生活質量為目標,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全方位的大救助工作體系,使困難弱勢群體危有所救、困有所助。積極實施志願者(義工)制度,推進志願者服務制度化、經常化。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範圍,讓更多的困難民眾得到援助。紮實開展老人關愛服務行動和老年人優待工作,實現“星光老年之家”覆蓋全市所有社區。進一步提高孤殘兒童的救助和供養水平。全面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逐步提高優待撫恤標準。積極支持老區建設發展。
實施文化繁榮計畫。切實把承辦亞運會馬術賽事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促進形成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結合起來,深入開展“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活動,推進創建文明社區、文明示範村、文明行業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的文明素質。積極配合廣州亞運會馬術比賽場館建設,鞏固和提高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建設管理水平,高質量辦好廣州亞運會馬術賽事。完成市體育中心、新圖書館和新檔案館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文體設施,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路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執法監管,進一步淨化文化市場。加強傳統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實施平安和諧計畫。建立完善社會治安齊抓共管工作機制,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為成功舉辦亞運會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繼續推進“人屋車場”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管理,消除治安隱患。加快建立三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和危機應對處置能力。加強安全生產、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勞動關係動態監控,維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強化食品藥品和產品質量監管,保障民眾生活安全。深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營造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排查調處機制和權益保護機制,切實把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不斷鞏固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五)堅持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提升推動科學發展執行力和公信力
積極建設服務政府。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理念,更加注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努力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推動政府各項工作的落實。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設施建設,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為人民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加大市政府投資服務中心職能整合力度,推進政務中心建設,打造一流的綜合行政服務機構。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實時監察,增加行政透明度。增強大局意識,確保政令暢通,狠抓工作落實。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完成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和實施績效工資。不斷完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打造人才“高地”。健全完善公務員崗位責任制、績效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和懲戒機制,增強服務責任,努力建設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服務型公務員隊伍。
積極建設責任政府。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範行政審批程式,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完善政府機構改革,完善機構設定、明確職能分工,建立部門之間分工協作的有效機制,避免部門職能交叉和推諉扯皮。積極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把行政問責與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結合起來,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究。繼續完善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逐步擴大績效評估範圍,積極開展績效審計。認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狠抓增收節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水平。
積極建設法治政府。嚴格執行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各項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社會各界及各人民團體的建議和意見,不斷改進政府工作。建立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推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學化。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政府內部決策規則。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自覺運用法律手段調節經濟和社會事務。紮實推進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
積極建設廉潔政府。認真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工作規劃實施細則》,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毫不動搖地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加強教育和監督,加大查辦案件和行政問責力度,著力解決重點領域的腐敗問題。深入開展糾風專項治理,建立糾風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工程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採購和產權交易制度,以及幹部輪崗交流制度、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從源頭上治理腐敗。增強節儉意識,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塑造廉潔務實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希望鼓舞人心。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振奮精神,迎難而上,紮實工作,為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科技創新步伐加快。深入實施創新型從化行動計畫,推進創新工程和創新平台建設。認定省、廣州市高新技術創新產品9個、新上科技項目49項。圍繞支柱產業、關鍵技術和共性技術組建產學研聯盟18個,實施合作項目11項。實施品牌帶動戰略取得新成果,新增廣州市級以上著名商標10個。信息化興業工程全面啟動,電子政務平台建成使用。智慧財產權保護進一步加強,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11.0%和33.3%。科技工作取得實效。認真落實《關於促進自主創新加強科技工作的意見》,表彰獎勵了一批科技先進項目、科技傑出專業技術人才和名校長、名教師、名醫生,重科技、重人才的良好社會氛圍逐步形成。
內外源經濟協調發展。民營經濟發展加快,總體規模不斷增大,年末全市註冊個體戶和私營企業2.13萬戶,增長15.3%;規模以上民營工業總產值117.33億元,增長4.3%。開放型經濟呈現積極變化,外貿出口降幅逐步收窄。全年實現進出口總值17.89億美元,下降18.5%,其中出口總值11.14億美元,下降16.7%。招商引資工作成效顯著,利用外資質量水平明顯提升。新引進投資項目34個,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17079萬美元,增長26.3%。對外經濟合作勢頭良好,新增8家企業完成11個對外合作項目,增長了4.5倍。港澳台僑及口岸、海關、檢驗檢疫等工作得到加強。
(二)統籌城鄉發展步伐加快
各項惠農支農強農政策得到較好落實,“三農”發展基礎更加堅實。全年實現農業總產值28.56億元,增長6.7%;第一產業增加值16.76億元,增長6.6%。都市型現代農業不斷發展壯大,農業產業化經營取得新成效。新增省、廣州市農業龍頭企業3家、市本級農業龍頭企業12家。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42個。引導推進農村土地流轉,積極發展規模經營,全年流轉土地10342畝。萬花園基礎設施日益完善,生產規模不斷擴大,落戶企業29家,種植面積達9500畝。積極培育名牌農產品及特色專業村,“一村一品”發展到21個品種、40條村;新入選“廣州特產”6個。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得到加強,市場準入制度初步建立。我市被認定為國家“農產品加工創業基地”和“生態荔枝蜜基地”。錢崗糯米糍荔枝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廣州亞運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通過了國家農業部評估驗收,成為國內首個無疫區。農村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加強,完成標準化農田、魚塘改造11010畝、邊遠中低產田改造14500畝。啟動了新一輪自然村道建設。繼續推進農村通自來水工程,農村飲用自來水受益人口達95.6%。農村公交網路不斷完善,實現了村村通農村客運。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新創建生態文明村150條、省衛生村8條、廣州市衛生村22條,村容村貌整治和村莊規劃得到加強。中心鎮建設取得新進展,人口與產業集聚條件不斷完善。加大力度推進山區鎮發展,發展後勁進一步增強。農村勞動力培訓就業工作成效明顯,4930名農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10814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深入實施“萬村千鄉”市場工程和鄉村旅遊富民工程。農家店覆蓋率達100%。寶趣玫瑰世界、大金峰、千鯉百花園以及溪頭旅遊村、田心農家樂、宣星運動谷等一批農業鄉村旅遊項目建成並向遊客開放。積極開展城郊街先行先試示範帶動,有力促進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
(三)生態文明建設紮實推進
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取得積極進展。深化城市總體發展戰略規劃,完成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以及208個村莊規劃。以交通為重點的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推進。增從高速公路(從化段)全線動工。大廣高速公路通過國家項目核准。北三環高速、佛清從高速籌建工作有序推進。爭取從化輕軌項目列入了廣州市2015年前建成通車的軌道交通線網建設安排,工程規劃和項目可行性研究工作積極推進。基本完成省道256線(江埔段)、省道355線(灌村段)改造。從化大道南段、國道105線和省道355線(城區段)升級改造工程全面動工,基礎性主體工程基本完成。完善了河東北路、旺城北小區等一批市政道路和社區基礎配套設施。新增汽車、機車臨時停車位1.3萬個。管道天然氣利用工程投入使用。220千伏綠洲變電站、110千伏灌村變電站建設工程竣工運營,110千伏水南站和養生谷站土建工程基本完成。
宜居城鄉環境建設成效顯著。以空氣、水環境綜合整治為重點,著力解決環境污染突出問題,空氣環境質量始終保持優等水平。積極推進大規模的治污行動,城區、溫泉、太平(市經濟開發區)、良口(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和明珠工業園(鰲頭)等5個污水處理廠和42公里截污管網工程,以及56個行政村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有力推進,總體建設進度排在廣州市十三個治水責任考核單位的前列。水資源環境不斷最佳化,流溪河流域和集中飲用水源地得到有效保護。城鄉清潔工程深入推進,潭口垃圾場第二填埋區和3個鎮級垃圾壓縮中轉站建成使用,城鄉環境衛生狀況進一步改善。穩步推進江埔街聯星“城中村”、舊城改造試點工作。節能減排工作成效突出,依法關閉了100家石材石粉廠,紮實推進金屬和非金屬礦山治理整頓工作。森林資源保護力度進一步加大,組建鎮級森林消防隊伍,嚴厲打擊非法砍伐林木和亂占濫用林地行為,林業災害防控水平不斷提升。新增造林面積7680畝。加強城管綜合執法,大力整治城市“六亂”和查控“兩違”,全年共清理“六亂”2萬宗、拆除違法建設20萬平方米,城市綠化、淨化、美化和亮化水平明顯提高。“四個萬畝”土地工程全面啟動,全年完成征地結案4617.5畝、新批建設用地5903畝、出讓土地5022畝。完成土地開發整理21109畝,補充耕地指標3424畝,實現耕地占補平衡。
(四)社會建設全面進步
民生保障得到加強。全面落實廣州市“惠民66條”和17條補充意見,著力解決民眾關注的熱點難點問題,人民民眾受惠增多。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7566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7361元,分別增長11.5%和13.5%。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鼓勵扶持自主創業、自謀職業,勞動就業形勢保持平穩。城鄉社會保障體系建設加快推進。被征地農民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全面啟動。城鄉居民醫療保險工作不斷鞏固發展,實施基本醫療保險普通門診醫療費用統籌,參保率達96.0%,惠及城鄉居民45萬人。建立原國有企業部分退休人員補貼制度,按政策提高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待遇。全市2.5萬符合低保條件的城鄉居民實現應保盡保。社會救助、社會福利、優撫安置水平進一步提高。新增領取老年生活津貼老人1.5萬名;新建五保全居點4個、總數達22個;落實殘疾人參加城鄉居民醫保繳費資助、康復行動、貧困救助、危破房改造等扶助政策,切實保障殘疾人合法權益保障型住房建設步伐加快。首期126套廉租房竣工。政策性農村住房保險全面落實。農村危破房改造工程正式啟動。6·26特大洪災災後恢復重建工作順利推進,水毀水利、電力、公路等設施全面修復,881戶零散全塌戶房屋重建全面完成,呂田坪地村吉興社等7條集中重建村基本建成。
社會事業健康發展。強化措施,狠抓落實,深入開展全國文明城市創建活動,城市文明程度和市民素質進一步提高。加快教育衛生事業均衡化發展。新認定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12所,全市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比例達55.4%。全面實施城鄉免費義務教育,惠及學生15.8萬人次。順利完成職業技術教育學校布局調整。教育“創強”成效明顯,高考上線率達88.6%,各項指標排在廣州市中上水平。及時穩妥解決了教師工資福利待遇“兩相當”和中國小代課教師問題。市內10所高校各具特色、辦出成效。鎮街醫療機構管理體制改革積極推進。啟動市中心醫院二期工程和市中醫院擴建工程。城郊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太平和鰲頭中心鎮醫院建設進展順利。公共醫療衛生服務體系逐步完善,有效緩解民眾看病難、看病貴問題。加強衛生監督,有效防控甲型H1N1流感等重大疾病。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步伐加快。從化圖書館晉升為省一級館,新圖書館建設基本完工。成立全省首家“新家庭文化屋”,建成“農家書屋”169個、祠堂文化室71個。民眾文化活動如火如荼,成功舉辦慶祝新中國成立60周年、革命歌曲大家唱等民眾文藝活動。新聞出版和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文化市場進一步規範。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取得新成效,“水族舞”和“從化客家山歌”列入廣州市第二批非物質遺產保護名錄。積極實施亞運城市行動計畫,全面推進市體育中心、亞運馬術比賽場館及交通等配套設施建設。我市籍運動員參加廣州市級以上比賽獲得金牌45枚。市青少年業餘體校被國家體育總局認定為“國家高水平體育後備人才基地”。榮獲“廣東省計生優質服務先進單位”,創建省計生一類地區工作紮實推進,人口素質進一步提高。第二次全國經濟普查基本完成,統計工作得到加強和改進。此外,人防、雙擁、對台、徵兵、編制、氣象、僑務外事、民族宗教、檔案史志、婦女兒童等工作邁上新台階。
社會管理服務工作卓有成效。開展了一系列嚴打整治專項行動,在廣州地區率先成立村級治安聯防支隊和鎮(街)綜治信訪維穩中心,社會治安視頻監控系統投入使用,群防群治水平進一步提高,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全年刑事案件和“兩搶”、“兩盜”案件立案數分別下降11.5%,14.3%和10.1%,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進一步提高。大力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管,嚴厲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傳銷、商業欺詐、無證照經營等違法行為。加強國土資源管理,依法查處土地違法違規行為,違法用地和土地市場治理整頓成果得到鞏固。順利完成第二次全國土地調查工作任務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深入開展“安全生產年”活動,安全生產形勢保持穩定好轉,全年事故起數、死亡人數分別下降17.6%和7.7%。深入開展“人屋車場”綜合治理和“房中房”專項整治行動,認真實施《勞動契約法》,保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市級應急庇護場所和救災物資儲備倉庫建成使用,應急工作水平進一步提高。紮實開展領導幹部公開“大接訪”和社會矛盾糾紛“大排查”活動,完善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三位一體的“大調解”工作體系,及時解決了一批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和實際困難,進一步形成依法有序表達訴求、共同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的社會環境。
(五)民主法制建設和重點領域改革紮實有效
深入開展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加強與人民政協的聯繫,支持政協委員發揮參政議政作用。提高議案、建議和提案辦理質量,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辦復率和滿意率為100%。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意見,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更好發揮作用。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基本完成行政審批事項清理,精簡審批事項達50%。全面推進政府信息公開制度,拓寬政務公開渠道。完善審批業務網上辦理機制,開通行政審批電子監察系統,行政效能有新的提高。依法行政、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穩步推進,公民法律意識不斷增強。反腐倡廉工作機制進一步完善,黨風廉政建設和行風評議取得新實效。積極推進撤市設區工作。按照大部制要求穩步實施政府機構改革,設定市政府工作部門25個、派出機構4個。人事人才工作得到加強。人事制度改革繼續深化,啟動事業單位崗位設定管理試點和績效工資工作。人才培養、引進、使用和激勵機制日趨完善。在規範市直機關事業單位津貼補貼的基礎上,全面完成鎮、街(園區)規範津貼補貼工作。繼續完善和實施年度目標管理考核辦法、行政機關及其公務員公共服務行為投訴處理辦法和首問首辦責任制,促進了機關作風建設和公務員隊伍建設。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們經受住嚴峻的考驗和挑戰,取得了來之不易的成績。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中共從化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和社會各界關心支持的結果,是全市廣大幹部民眾同心同德、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人民,向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上級垂直單位、社會各界人士、外來工作人員,以及駐從化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關心和支持從化建設與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也應清醒地認識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仍存在一些突出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發展方式尚未根本轉變,自主創新能力不足,產業結構有待進一步調整最佳化;產業集群集聚能力不強,大型生產力骨幹項目不多,現代產業體系有待進一步完善;生態建設、改善民生等財政剛性支出不斷增大,財政收支矛盾仍較突出;農業基礎設施比較薄弱,產業化水平不高,農業增效和農民持續增收難度較大;城鄉二元結構仍較明顯,城鄉一體化發展有待進一步加快;城市建設管理、社會管理和就業、衛生等還存在不少薄弱環節;轉變政府職能和機關作風建設任務艱巨;體制機制改革仍需加大力度等等。對於這些問題和矛盾,我們將高度重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0年工作安排
2010年是廣州亞運之年,是完成“十一五”規劃、編制實施“十二五”規劃承上啟下的一年,也是我市加快調整經濟結構、轉變發展方式,實現彎道超越和跨越式發展的關鍵一年。當前,國際金融危機不利影響並未消退,經濟發展仍然面臨不少困難和矛盾。但我們也看到,今年我市實現經濟平穩較快發展具有良好的環境和基礎。全球經濟復甦的跡象進一步顯現,外需逐步增加。國內經濟運行的積極因素不斷增加,經濟回升向好的基礎逐步鞏固,市場信心明顯增強,企業適應市場變化的能力和競爭力不斷提高。同時中央繼續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適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內需潛力進一步釋放,為我市促進經濟成長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第16屆亞運會勝利召開,將有力帶動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形成新的增長動力。我市去年以來經濟發展呈現持續積極向好態勢,為下一輪又好又快發展創造了有利條件。我們要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對形勢的分析判斷和作出的決策部署上來,開拓創新,真抓實幹,進一步夯實經濟回升基礎,增強經濟發展內生動力,提高社會發展水平,努力改善民生福祉,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
今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大局,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七大精神和省、廣州市戰略部署,圍繞建設富裕、文明、和諧、優美現代化生態城市和廣州北部城市副中心的目標,堅持以經濟結構調整和發展方式轉變為工作主線,繼續紮實推進“三促進一保持”,著力構建現代產業體系,著力推進改革開放和自主創新,著力保護生態環境和建設宜居從化,著力統籌城鄉發展,著力加強以保障和改善民生為重點的社會建設,全力辦好廣州亞運會馬術賽事,推動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努力爭當生態文明建設的排頭兵。
2010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5%;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外貿出口總額增長10%;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以內;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65‰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0%;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1%。
為全面實現上述的目標任務,重點要做好五個方面的工作:
(一)堅持調結構促轉變,進一步提升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
深入實施振興現代工業戰略。緊緊抓住國家十大產業調整振興和廣州市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的戰略機遇,加快工業轉型升級,促進工業經濟新一輪更高水平的增長。繼續完善重大工業項目建設協調推進機制,及時協調解決項目規劃、建設、竣工投產中的重大問題,加快推動重大工業項目建設步伐。加大項目謀劃和招商引資力度,規劃產業發展方向,推動產能配套建設,擴大工業投資規模。堅持擴大總量與最佳化結構相結合,以抓大企業、大項目、大園區為載體,推動重大項目加快建設、產業集群發展;以抓技術改造、自主創新、管理創新、融資環境、政策支持為保障,推動工業增長方式轉變,努力構建以高新技術產業為先導,先進制造業為支撐,科技含量高、經濟效益好、資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少、市場競爭力強的新型工業體系。重點抓好廣汽日野、豐力輪胎、萬寶電器等重點項目的增資擴產,提高效益。大力發展新能源、新材料、智慧型網路、生物技術、節能環保和先進制造業等新興產業。積極鼓勵企業爭創名牌、名標,加快形成工業名牌產品的群體優勢。加大運用新技術改造和提升傳統工業力度,進一步最佳化產業結構。堅持信息化與工業化有機融合,推動工業企業創品牌、上規模、增效益。
加快推進對外開放和自主創新。積極實施市場多元化戰略,加快轉變外貿發展方式,調整最佳化進出口結構,培育新的外貿增長點。鼓勵企業進行技術工藝改造,促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組織企業參加國際國內展和相關投資貿易推廣活動,幫助企業開拓市場。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深化產業招商,重點圍繞汽車及零部件、電子信息、裝備製造、日用化工、生物醫藥、動漫創意、旅遊服務和農產品深加工等產業項目,加強對世界500強、行業領軍企業和央企、國企、大型民營企業的招商。最佳化外資結構和創新利用外資方式,不斷提高利用外資的質量和水平。穩妥實施“走出去”戰略,支持有條件的企業擴大境外投資合作。引導民營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提升民營經濟發展水平。探索建立創業風險投資、智慧財產權質押、技術產權交易等多種融資模式,加快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技術的自主創新。加強智慧財產權創造、運用、保護與管理。以企業為主體,積極創建一批聚集科技資源的創新平台和產學研創新聯盟,促進優勢產業的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實施精品名牌戰略,促進傳統產業逐步改造為知識、信息、技術密集型產業。加強與高校、科研機構的技術合作,促進科技創新成果轉化為生產力。
積極推動旅遊業多元化發展。認真貫徹落實國家《關於加快旅遊業發展的意見》,全面實施“雙百三五七品牌”工程,促進綠色經濟快速增長,實現旅遊經濟三年翻一番的目標。堅持走旅遊產業特色化、品牌化、高端化和國際化發展道路,以世界眼光、戰略思維謀劃從化旅遊的新一輪大發展。重點抓好溫泉養生谷、亞運馬術場、從都·國際商務會議中心、廣州(從化)花園酒店、雅居樂溫泉酒店、風雲嶺棕櫚度假酒店、蝴蝶谷森林度假區和生命谷養生保健度假區等項目,以及響水峽生態度假區、崴格詩溫泉莊園等擴建項目建設。積極推動“5A級景區”、“五星級酒店”和“五鑽級酒家”創建進程,以及流溪河、石門兩大國家級森林公園保護性開發和文軒苑、廣州捷運培訓中心按五星級標準升級改造,進一步提升旅遊接待能力和服務水平。深入推進地熱(溫泉)資源規範管理工作,有效開發、利用和保護溫泉資源,重塑“從化溫泉”旅遊品牌。加快溫泉廣場、荔枝蜜文化廣場、旅遊購物廣場、美食街、旅遊問詢中心等項目建設,不斷完善旅遊基礎設施。大力發展農業鄉村旅遊,積極推進蓮塘、大江里、草塘、獅象、小杉、外婆家等“農家樂”、“旅遊村”項目的規劃建設。扶持培育旅遊龍頭企業,整合特色旅遊資源,打造旅遊精品線路,形成多元化的旅遊產品體系。加快實施“農家樂”星級評定標準,提高農業鄉村旅遊整體服務水平。加快建設“國民旅遊休閒計畫示範市”,認真策劃和辦好第六屆廣東國際溫泉節活動,努力塑造“溫泉之都、山水之城、花果之鄉、宜居之域、創業之園”的城市形象,把從化建設成為全國乃至世界知名的旅遊目的地。
大力發展第三產業。認真落實國家有關促進商品住房消費的政策措施,合理引導商品房開發建設,開發一批符合現代化宜居城市要求的房地產項目,推動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積極培育房產中介、物業、租賃、置換等市場服務體系,扶持房地產二級市場。制定新一輪現代服務業發展規劃和重點行業專項規劃,引導現代服務業快速發展。加快推進宏都國際商貿城、旺城商業廣場等服務業集聚區建設,大力發展物流配送、信息服務、電子商務和金融、保險、擔保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發展會計、審計、法律、諮詢、評估等中介服務業。落實各項優惠政策,繼續鞏固提升商貿流通業,培育引進國內外名牌商業企業,做強做大商業經濟。積極發展空港經濟,重點發展與航空關聯的高端服務產業和物流業。改善總部經濟專業配套服務,進一步壯大總部經濟。積極扶持發展文化創意、工業設計、動漫製作、軟體開發等新興服務業。穩妥推進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等新型金融機構試點工作,積極發展現代金融業。開拓和培育住房、汽車、旅遊、教育、文化等消費熱點,進一步擴大消費規模。繼續推進家電、汽車和機車、農機、建材“下鄉”和汽車、家電以舊換新活動,努力擴大農村消費。
大力發展綠色經濟。把節能減排和促進循環經濟、低碳產業發展放在更加突出的戰略位置,組織編制相關總體規劃和實施方案,建立推動綠色增長的組織機制和保障措施。推動從化經濟開發區、明珠工業園成為發展綠色經濟的先行區、示範區。實施促進節能減排的政府採購政策,強化節能減排目標責任制,加快淘汰置換高能耗、高排放的落後產能,確保完成“十一五”規劃提出的節能減排指標。培育全民綠色意識,出台相關政策鼓勵企業、公民和社會組織實行低碳消費、低碳社區。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和新能源套用,發展低碳經濟。
強化發展平台和生產要素支撐。集中人力物力財力,加大現有園區整合提升和開發建設力度,高起點規劃建設產業園區。進一步完善經濟開發區、明珠工業園、鰲頭工業基地、美都化妝品基地、廣州家電(從化)產業園,以及流溪溫泉旅遊度假區、動漫創意園、三學苑、萬花園等產業平台的基礎配套設施,提高產業集聚功能。積極推進產業“騰籠換鳥”和 “退二”工作,實現企業轉型升級和城市環境改善。紮實推進從化經濟開發區擴區升級和明珠工業園報批工作,夯實發展平台基礎。加快高技術產業園規劃建設,爭取更好地接受廣州知識城的有效輻射和帶動。創新土地開發儲備模式,全力推進“四個萬畝”土地工程,為經濟發展提供“用武之地”。積極探索征地拆遷新途徑、新辦法,推進征地拆遷取得新實效。建立長效的銀企對接機制,完善擔保體系建設,著力解決制約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積極引導、鼓勵創業風險投資。積極培育上市後備資源和推動企業上市。加強職業經理人平台建設,為建立現代企業公司制度提供人才保障。
(二)堅持生態優先,進一步提升宜居從化的城市形象和影響力
堅持“生態優先、宜居為重”,將承辦亞運會馬術賽事與加快城市建設、改善人居環境緊密結合起來,認真落實《關於建設宜居從化行動方案(2010-2011年)》的工作部署和安排,高起點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著力打造適宜創業發展、適宜生活居住的城市環境。重點推進城建“五項工程”:
實施城鄉規劃工程。貫徹落實《珠江三角洲地區改革發展規劃綱要(2008-2020年)》,全面啟動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二五”規劃編制工作。建立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城鄉總體規劃和土地利用規劃相互協調、覆蓋城鄉的“三規合一”新機制。紮實開展新一輪城市總體規劃修編,構建空間結構合理、主導功能突出、區域特色鮮明的城市規劃框架。繼續深化主體功能區規劃,推進各層次、各類型規劃編制工作,為科學統籌空間資源,完善城鄉空間布局奠定規劃基礎。加快完成鎮級土地利用總體規劃修編,做好土地規劃與城鄉建設規劃、產業發展規劃等各項規劃的銜接,為經濟發展提供充足的用地空間。
實施暢通工程。積極配合增從高速、大廣高速、北三環高速公路(從化段)建設。抓緊從化輕軌項目、佛清從高速公路(從化段)籌建的前期工作。加快實施街北高速鳳凰立交至國道105線連線道路工程和省道355線與河濱北路連線道路工程。完成從化大道南段、城郊花卉大道、流溪河大橋匝道、風雲嶺地下通道建設。推進國道105線和省道355線(城區段)升級改造以及境內國省道、重點旅遊通道沿線環境綜合整治工程建設。加快中心城區“斷頭路”、“丁字路”改造,完善道路交通網路。繼續推進自然村道改造。加快啟動從化大橋建設。抓緊推進道路節點改造和交通輔助設施建設,有效改善出行條件。加快交通監控系統和交通智慧型化工程建設,強化交通秩序管理,提高道路通行能力。實施臨時停車收費制度。加快太平、溫泉風景區等鎮級客運站和農村客運候車亭建設,不斷完善城鄉公交系統。
實施公共市政配套工程。加大城北新區開發的征地拆遷工作力度,抓緊完善主次幹道建設與路網結構,積極推進城北新區大開發、大建設、大發展,進一步拉開城市發展空間。完善居民社區的市政基礎設施。加快調蓄湖、坪地公園、流溪河濕地公園等公共設施建設。紮實推進國家西氣東輸二期工程和省、廣州天然氣管網工程(從化段),完成廣州800M數字集群共網通信工程建設。完成良口水廠建設,啟動城區自來水廠三期擴容工程。加快建設養生谷、城郊、水南、雲星、海塱等一批輸變電工程、市區10千伏線路下地改造以及農網接管工程。高標準配套建設通訊、網路、文化、教育、衛生等公用設施,進一步提升城市功能。
實施生態環保工程。按照一年基本建成、兩年全部到位、三年成熟完善的目標要求,高質量推進綠道建設,形成貫通城市與鄉村的多層次綠道網路系統。鞏固擴大省林業生態縣創建成果,繼續推進“青山、綠地、碧水、藍天、寧靜、清潔”工程。積極實施生態保護計畫,重點建設流溪河、石門等17個森林公園和陳禾洞自然保護區。推進採石、采泥場和礦山地質生態環境恢復工作,嚴厲打擊違法採礦行為。抓好造林綠化、封山育林、退果還林、綠化景觀等增綠工程,擴大公共綠地面積。嚴格林業行政執法,加強森林資源保護。逐步建立生態補償機制,推動生態發展、綠色崛起。認真落實節能減排問責制和“一票否決制”,建立健全促進節能減排的經濟政策體系,完善和落實促進節能減排的市場準入標準、強制性能效標準和環保標準,促進綠色經濟成長。加強重點行業、重點區域、重點流域的污染防治,嚴格控制工業廢氣污染、機動車尾氣污染、加油站油氣污染、飲食業油煙噪聲污染和工地揚塵污染,進一步改善空氣品質。加大水系治理力度,加強流溪河飲用水源保護。繼續推進城鄉污水處理工程,確保6月底前全面完成既定的工程建設任務和6公里河涌綜合整治。啟動鰲頭、呂田污水處理廠建設,穩步推進農村污水治理全覆蓋。加快潭口垃圾填埋場三期建設。深入開展生態文明村創建活動,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快推進舊城鎮、舊廠房、舊村莊的“三舊”改造,促進節約集約用地和人居環境改善。加強土地管理,嚴格土地審批制度。執行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探索建立耕地保護經濟激勵機制。加大閒置土地處置力度,嚴厲查處違法違規用地行為,嚴把項目用地準入關和審核關,提高土地資源利用效率。
實施城管提升工程。以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和全國衛生城市為目標,以綠化、淨化、美化、亮化為重點,充分發揮城市管理綜合執法職能,建立切實可行的長效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城市形象和管理水平。進一步理順和深化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完善城管責任考評體系,積極推動城管權責重心下移,促進城市管理規範化、精細化和信息化。鞏固擴大“創衛”成果,深入實施城鄉清潔工程,改善城鄉人居環境。加強城市綜合執法,依法整治“六亂”和“兩違”建設。實施“經營城市”戰略,運用市場化方式建設和管理城市,最佳化城市資源配置,加快城市化進程。著力提升城市品位,提升市民整體素質,提高城市管理的市民參與率,營造良好的管理氛圍。
(三)堅持城鄉統籌,進一步提升城鄉經濟社會一體化發展水平
加快城鄉一體化制度體系建設。繼續深入農村綜合改革,穩定農村基本經營制度,推進土地規模經營和土地承包經營權流轉。以城郊街為試點,積累經驗,示範帶動,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積極開展試點工作,推進集體林權制度改革,逐步形成集體林業的良性發展機制。創新和完善土地收益分配、項目稅收分配、留用地收益分配、征地拆遷安置等利益分配機制。統籌城鄉集約用地,探索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鈎試點和農村集體經濟土地股份制改革。統籌推進城鄉公共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實現農村公共服務廣泛覆蓋。健全完善村務公開和民主管理制度,推進農村基層組織建設和民主政治建設。
積極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進一步調整最佳化農業結構,促進農業發展方式轉變升級,實現農業經濟規模、質量與效益同步提升。重點發展優質稻、花卉、蔬菜、水果等農業特色產業。以萬花園建設為重點,高標準規劃建設都市型現代農業示範區、農產品生產基地和“一村一品”特色農業村。積極推廣“公司+基地+農戶”的現代農業生產模式,繼續扶持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和各類農民專業合作社,提高農民組織化程度和農業集約化水平。積極培育農產品名牌、特產,強化農產品深加工和精包裝,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和商品化水平。積極發展休閒觀光旅遊農業,打造一批觀光農業、“農家樂”和旅遊村精品,進一步拓展農業功能和發展空間。加快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督檢測中心擴建工程,加大重大動物疫病防控力度,確保農業生產安全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積極開展農業信息服務、農業技術推廣、病蟲害測報、天氣預警預報、農產品標準化認證、農業科技培訓等工作,為農民民眾提供優質服務。加快生鮮農產品交易市場和農產品集貿市場建設,完善農產品流通體系。
加強“三農”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中心鎮建設步伐,完善中心鎮的道路、交通、供水、供電等基礎設施,促進產業和人口集聚。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繼續推進農田魚塘標準化建設、基本農田整治和農業綜合開發,提高農業抵禦自然風險能力。認真實施農業項目,提高農業設施裝備水平。加大農村改水和供水管網改造力度,逐步推進城鎮供水向農村延伸。紮實推進第四批生態文明村建設,加強村容村貌整治,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進一步完善村莊規劃,堅決剎住農村違章搭建歪風,規範農村建房。加大農村公共事業的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村教育、衛生、文化等公共服務體系。
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全面落實強農惠農政策,加大“三農”投入,夯實農業基礎、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有效利用農村集體留用地發展二、三產業,增加農民的財產性收入。積極引導社會投資農業,參與農業保險,建立農業支持保護機制。引導農民積極參與農家樂、農業觀光的開發經營,提高農民的經營性收入。加強技能培訓,著力提高農民就業創業能力。繼續實行結對幫扶制度,支持山區鎮經濟社會協調發展。
(四)堅持民生為重,進一步提升人民民眾滿意度和幸福感
深入實施惠民利民富民工程,進一步加大民生投入,認真解決好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成果由人民共享。著力實施民生“八大計畫”:
實施創業就業促進計畫。以實現充分就業為目標,繼續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建立健全促進就業的政策扶持體系、創業培訓體系、創業服務體系和目標考核體系,努力擴大就業。進一步完善促進就業的長效機制,認真落實財稅、信貸、社保補貼等扶持措施,支持高校畢業生到中小企業、城鄉基層就業和創業帶動就業。積極幫扶“零就業家庭”、“4050”人員、農村貧困家庭、殘疾人、被征地農民等困難群體就業。大力發展職業培訓教育,激勵和扶持勞動者科技創業、智力創業、技能創業。積極創建充分就業社區,深入實施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工程。
實施全民健康行動計畫。穩步推進公共衛生體制改革和鎮街醫療機構管理體制改革。加快實施中心醫院二期、中醫院擴建工程,如期完成太平、鰲頭中心鎮醫院一期工程和城郊街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建設。全面完成11個鎮(街)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標準化、規範化建設。繼續完善突發公共衛生安全應急機制,健全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促進城鄉基本醫療和公共衛生服務均等化。全面落實社區和農村公共衛生財政補助政策,不斷擴大城鄉醫療救助面。加強全民健康教育,深入開展普及初級衛生救護知識培訓。高質量推進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鞏固人口和計生“創優升類”成果,不斷提高人口素質。
實施教育均衡發展計畫。加快建立義務教育資源合理配置機制,優先發展教育事業。繼續推進中國小校舍安全工程和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建設,力爭將80%義務教育階段學校建成規範化學校。重點抓好“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市”、從化六中省“國家級示範性普通高中”創建工作,以及太平、鰲頭鎮“省教育強鎮”複評驗收。認真落實免費義務教育政策,繼續完善扶困助學體系,保障特殊群體受教育的權利。進一步深化學校人事制度改革,全面實施義務教育學校教師績效工資制度,激發教師隊伍活力。高度重視和支持高等教育發展,提高辦學質量,實現辦學規模、結構、質量的持續健康協調發展。
實施社保提升計畫。繼續實施社會保險擴面工程,不斷擴大城鄉居民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保險的覆蓋面。完善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實現動態管理下的應保盡保,逐步提高城鄉低保標準。加快多層次養老保險體系建設,重點解決60歲以上農村老人和無保障老年居民養老保障、困難企業退休人員和職工醫療保障問題。進一步鞏固提高城鄉居民醫療保險水平。
實施城鄉安居計畫。完善住房保障體系,鼓勵支持中低價位、中小戶型普通商品房開發建設,積極解決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加快城區拆遷安置房、廉租房、公共租賃房和經濟適用房等保障型住房建設。繼續推進農村五保全居點和市、鎮敬老院建設。抓好4000戶農村危破房改造,解決符合條件的農村低保戶、貧困殘疾人家庭、獨生子女、純二女結紮戶及貧困單親母親家庭的住房問題。進一步擴大城鎮特困家庭發放租房補貼和住房公積金的覆蓋面。積極推進農村政策性住房保險。大力推廣農民“進社區、住公寓”的集中居住模式。
實施社會救助計畫。以提高困難民眾和特殊群體的生活質量為目標,構建廣覆蓋、多層次、全方位的大救助工作體系,使困難弱勢群體危有所救、困有所助。積極實施志願者(義工)制度,推進志願者服務制度化、經常化。進一步擴大法律援助覆蓋範圍,讓更多的困難民眾得到援助。紮實開展老人關愛服務行動和老年人優待工作,實現“星光老年之家”覆蓋全市所有社區。進一步提高孤殘兒童的救助和供養水平。全面落實各項優撫安置政策,逐步提高優待撫恤標準。積極支持老區建設發展。
實施文化繁榮計畫。切實把承辦亞運會馬術賽事與創建全國文明城市、促進形成文明和諧的社會風尚結合起來,深入開展“迎亞運、講文明、樹新風、促和諧”活動,推進創建文明社區、文明示範村、文明行業工作,進一步提升城市形象和市民的文明素質。積極配合廣州亞運會馬術比賽場館建設,鞏固和提高無規定馬屬動物疫病區建設管理水平,高質量辦好廣州亞運會馬術賽事。完成市體育中心、新圖書館和新檔案館建設。進一步完善城鄉文體設施,深入開展全民健身運動。積極發展文化產業,努力構建結構合理、發展平衡、網路健全、運行有效、惠及全民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執法監管,進一步淨化文化市場。加強傳統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保護,重視文物和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
實施平安和諧計畫。建立完善社會治安齊抓共管工作機制,始終保持“嚴打”高壓態勢,依法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推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取得新成效,為成功舉辦亞運會提供強有力的安全保障。繼續推進“人屋車場”綜合治理專項行動,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口管理,消除治安隱患。加快建立三級突發公共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全面提升公共安全保障和危機應對處置能力。加強安全生產、道路交通安全、消防安全監督管理,堅決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發生。加強勞動關係動態監控,維護勞動關係和諧穩定。強化食品藥品和產品質量監管,保障民眾生活安全。深入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營造經濟持續健康發展的良好環境。進一步健全利益協調機制、訴求表達機制、矛盾排查調處機制和權益保護機制,切實把影響社會穩定的問題解決在基層和萌芽狀態,不斷鞏固發展社會和諧穩定的良好局面。
(五)堅持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提升推動科學發展執行力和公信力
積極建設服務政府。進一步強化政府服務理念,更加注重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努力轉變機關工作作風,推動政府各項工作的落實。最佳化公共資源配置,加強公共設施建設,提高社會管理水平,為人民民眾提供更多更好的公共服務。加大市政府投資服務中心職能整合力度,推進政務中心建設,打造一流的綜合行政服務機構。全面推行政務公開和電子政務實時監察,增加行政透明度。增強大局意識,確保政令暢通,狠抓工作落實。深化事業單位人事管理體制改革,完成事業單位崗位設定和實施績效工資。不斷完善人才公共服務體系,打造人才“高地”。健全完善公務員崗位責任制、績效考核機制、激勵機制和懲戒機制,增強服務責任,努力建設政治堅定、業務精通、作風優良的服務型公務員隊伍。
積極建設責任政府。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減少行政審批事項,規範行政審批程式,提高辦事效率。進一步完善政府機構改革,完善機構設定、明確職能分工,建立部門之間分工協作的有效機制,避免部門職能交叉和推諉扯皮。積極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執法過錯追究制,把行政問責與行政監察、審計監督結合起來,做到有責必問、有錯必究。繼續完善政府績效評估指標體系,逐步擴大績效評估範圍,積極開展績效審計。認真實施積極的財政政策,狠抓增收節支,提高資金使用效益和水平。
積極建設法治政府。嚴格執行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通過的各項決議,自覺接受人大的法律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自覺接受新聞輿論和社會公眾監督。認真辦理人大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社會各界及各人民團體的建議和意見,不斷改進政府工作。建立完善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推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法制化和科學化。加強制度建設,完善政府內部決策規則。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自覺運用法律手段調節經濟和社會事務。紮實推進依法治市和“五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識。
積極建設廉潔政府。認真落實《建立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2008-2012)工作規劃實施細則》,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方針,毫不動搖地加強廉政建設和反腐敗鬥爭。加強教育和監督,加大查辦案件和行政問責力度,著力解決重點領域的腐敗問題。深入開展糾風專項治理,建立糾風工作長效機制。進一步落實和完善工程招投標、土地使用權出讓、政府採購和產權交易制度,以及幹部輪崗交流制度、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制度,從源頭上治理腐敗。增強節儉意識,始終保持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和作風,努力塑造廉潔務實的政府形象。
各位代表,新的形勢催人奮進,新的希望鼓舞人心。讓我們在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凝心聚力,振奮精神,迎難而上,紮實工作,為推動經濟社會平穩較快發展,爭當生態文明建設排頭兵作出新的更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