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雲區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白雲區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是由白雲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白雲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區政協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2018年,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開局之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全國人大廣東代表團參加審議並發表重要講話,對廣東提出了“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的要求。10月下旬,總書記視察廣東時進一步提出深化改革開放、推動高質量發展、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的要求,強調廣州要實現老城市新活力,著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們指明了前進的方向,是我們做好各項工作的根本遵循。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深入學習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認真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市委“1+1+4”工作舉措和區委工作要求,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在區人大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面實施“1358”發展思路,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積極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紮實抓好中央、省委巡視反饋問題整改,較好完成了區第十六屆人民代表大會第四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
(一)堅持以改革促發展,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
經濟發展穩中提質。全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962.4億元,增長6.8%;完成一般公共預算收入58.3億元,可比增長6.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1%;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774億元,增長5.4%;完成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23億元,增長8%;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高於全區經濟發展水平。
改革發展步伐邁向深入。認真總結改革開放40周年成功經驗,把握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機遇,全力推動改革開放再出發。深化營商環境改革,啟動“不跑少跑,一次辦好”政務服務改革,推動行政審批減環節、優流程、壓時限、提效率,617個事項實現“一窗受理、集成服務”,入選市最佳化營商環境十大創新案例。推行“一站式”定製政務服務,與佛山市南海、三水實現跨城通辦。打造“智慧白雲”“數字政府”,入口網站獲評中國政務網站領先獎,商事登記實現“多證合一”、全流程網辦,新登記市場主體、企業分別增長37.4%和40.4%。出台“六大惠企政策”,籌備成立電子商務等12個行業協會,加大對民營企業、中小微企業的扶持力度;大力降費減稅,規範涉企收費,減免企業稅收58.2億元。深化行政體制機制改革,啟動新一輪機構改革,完成國地稅機構合併,完善鎮街財政管理體制,謀劃推進北部地區功能布局最佳化調整。深化國資國企改革,完成4家專業型區屬國企組建,出台29項國資國企監管制度,全面建立國有資產監管體系。深化土地管理供給側改革,探索 “更新-收儲-治違”成片連片綜合改造模式,健全區、鎮街兩級土地整理和城市開發聯動機制,充分激發高質量發展的內生動力和創新活力。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構建。2018招商引資年成果豐碩,躍居全國投資潛力百強區前十位,搭建廣州國際投資年會分論壇、廣州智慧城市生態合作峰會等重大招商平台,赴香港、北京、上海、深圳等地敲門招商、精準招商,成功引進48個優質企業和項目,全區重點招商在建項目101宗,億元以上項目達49宗。以戰略性新興產業、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為支撐的現代產業體系全面進入成長期。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迅速崛起,與華為共建的“3中心1平台”開通運營,軟通動力等13家優質企業相繼落戶,新增網際網路、軟體和信息行業企業2623家,增長169.3%。軌道交通全產業鏈加快布局,廣州鐵投總部項目摘牌出讓,廣汕鐵路等5家龍頭企業註冊落戶,中國中鐵等25宗項目意向進駐。現代服務業集聚發展,廣州設計之都一期啟動出讓,引進23家知名設計企業,廣州律師大廈進駐21家法律服務機構。總部經濟持續發力,白雲新城成為投資熱土,匯聚總部企業30多家,全區新增註冊資本2000萬以上企業1185家,增長42.4%,淨增“四上”企業364家,增長38.4%。臨空高端產業、大健康產業加快發展。“八大產業園區”成為全區經濟發展新引擎,收儲產業用地20宗、6209畝,有力保障了重點項目落地實施。
創新發展動能持續增強。圍繞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廣州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出台西部科技走廊產業發展規劃,打造區域創新增長極。新增高新技術企業超300家,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11個,在孵企業、項目超1000個,營收5億元以上工業企業全覆蓋設立研發機構。新增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70.5%、30.5%,增速居全市前列。率先在全市推行“企業上雲”,白雲電器工業網際網路項目入選工信部試點示範。引進培育新興金融,成功舉辦2018中國保險行銷峰會,註冊成立白雲金控和白雲基金。推進優勢傳統產業提質增效,化妝品全年實現產值49.1億元,增長14.1%。質量強區連續兩年獲評市A級,省名牌產品增至116個,居全市前列。打造人才新高地,成立區人才發展公司,建成首個創新創業人才驛站,引進創新領軍等各類高端人才225名、總量控制類人才383名,人才入戶數增長5倍。
(二)堅持以規劃引領城市建設,綜合城市功能不斷增強。
現代化中心城區規劃逐步落地。緊密對接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和廣州市國土空間規劃,全面加強白雲城市發展頂層設計,試點啟動新一輪土規修編,完成白雲濕地及周邊地區等發展規劃,編制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等片區控規,開展黃金圍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產業園城市設計、廣州設計之都國際設計競賽,從規劃層面到實施路徑,全方位、多層次、精細化落實“1358”發展思路。高質量推進156個“攻城拔寨”重點項目建設,累計完成投資430億元,120個項目開工在建,27個項目建成竣工。
綜合交通樞紐功能持續強化。全力推進36宗國家、省、市重點設施項目建設,完成征地6672畝、拆遷補償227萬平方米,均居全市第一。基礎設施投資總額達250億元,一批空、陸樞紐項目落地實施,助力粵港澳大灣區交通設施互聯互通。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商務航空服務基地(FBO)正式啟用,三跑道安置區二期部分主體封頂,噪音安置區全面開工。廣州白雲火車站、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全面開工建設,大朗貨運站與南沙試點“海公鐵聯運”,開闢“一帶一路”物流新通道。區內骨幹路網加快完善,全年投入超25億元,推進54項市政道路建設,空港大道三期等15個項目新開工建設,三元里大道等16個項目基本完工,新建或升級改造市政道路31.6公里。加快轄內6條捷運線路建設,14號線一期正式通車。最佳化軌道交通線網規劃,22個鎮街及“八大產業園區”實現捷運全覆蓋。
城市功能品質穩步提升。“智慧白雲”十個一工程全面實施, 72個政務系統整體上雲,新增4G基站700個、敷設光纜5500公里。市政設施短板加快補齊,新建供水管網1221公里,北部水廠建成通水,未通自來水的8村1居春節前將實現全部通水。投入19億元,建成電力主配網工程873項,供電能力再次提升近10%,基本解決城中村用電難問題。實施老舊住宅加裝電梯精準補助,便民服務設施更加完善。大力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改建公廁100座,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興豐應急填埋場用地全面移交,一期投入使用,福山循環經濟產業園完成交地,保障全市垃圾處理設施正常運轉。投入2.6億元,實施200宗環境提升項目,完成72公里街區道路和村道改造。成功創建3個市級、22個區級容貌示範社區,建成一批生態景觀林帶。白雲濕地生態核心區項目正式獲批,計畫總投資達31.7億元。
土地利用管理日益高效。土地集約節約利用工作獲國務院通報表揚,高標準農田建設工作獲全省通報表揚。突出重點項目和民生工程用地保障,謀劃土地徵收儲備18,759畝、完成12,881畝,公開出讓1473畝、建築面積217萬平方米,實現規劃報建360萬平方米、施工報建240萬平方米,形成建設一批、出讓一批、儲備一批、謀劃一批的良性循環。出台 “1+4”系列檔案,全面規範集體土地開發利用。城市更新取得新突破,田心村正式動工,小坪村啟動改造,陳田村進入實施階段,34個老舊小區微改造穩步推進。農村不動產權籍調查示範點通過國家驗收,為全國權籍調查提供“白雲經驗”。
(三)堅持城鄉綜合治理,環境品質明顯改善。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決踐行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劃定生態保護紅線、調整水源保護區劃,高質高效完成中央、省環保督察交辦案件,環保行政處罰數、查封案件數居全國區縣首位。碧水攻堅戰力度空前,三級河長共巡河9萬多次,組織“洗樓”29萬棟,拆除涌邊違建86萬平方米,清理“散亂污”場所17,415家,數量全市第一。建成日處理15萬噸的石井污水處理廠二期工程,健康城等4個污水處理廠全面動工,達產後污水處理能力再提升60萬噸/日。21個城中村截污納管全面完工,新建截污管網1739公里,長度全市第一。聯合市排水公司排查管網超過1711公里,修復缺陷4107處,整治排水口3673個,污水收集處理系統運行效率大幅提升。列入考核的39條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鴉崗斷面氨氮指標連續5個月穩定達標,流溪河氨氮排放量占比大幅下降。持續高壓整治大氣污染,嚴格控塵、治源、減排、限批,PM2.5平均濃度下降5.7%,連續兩年達到國家二級標準。全面開展淨土行動,建立11類固體廢物監管責任體系,1043家產廢單位簽署守法承諾書。落實生活垃圾分類減量,全區垃圾首次接近零增長。全力推進全域環境綜合整治,清理積存垃圾14.9萬噸,城鄉面貌進一步改善。
鄉村振興開局良好。出台推進鄉村振興戰略系列檔案,全力開展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60%以上村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30%以上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創建8個市級美麗鄉村,南方村、湴湖村獲評“廣州市名村”,鐘落潭省級新農村連片示範工程全面啟動,建成21個村級公園。大力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劃定1.7萬畝糧食功能區,新認定家庭農場60家,農業龍頭企業達到32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超額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任務,全面完成集體資產清產核資、契約清理。制定“三資”監管系列制度,啟動村社“3年一輪審”,“三資”平台完成交易總金額47.5億元,契約價值提升98%。
著力破解社會治理難題。以“四個最嚴”鐵腕整治“兩違”,拆除各類違建6897宗、527. 8萬平方米,分別增長60%、86%,總量全市第一。出台《鄉村建設規劃許可證實施細則》,引導鄉村建設合法有序開展。大力整治農貿市場,121個市場面貌秩序明顯改觀。建立“大調解網路體系”,勞動糾紛案件涉及人數、金額分別下降31%和47%,涉穩、涉意識形態敏感事件實現聯動快速處置。基層民主協商議事廣泛開展,村、社區100%建成民主議事廳,100%開通“三務”公開微信公眾號,設立203個來穗人員服務工作站,融合社區“五個一工程”全區推廣。大源村等4個重點村綜合整治取得突破性進展,違建勢頭得到有力遏制,治理秩序重建初見成效。
(四)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民生事業全面進步。
全年用於民生和各項公共事業支出130.3億元,增長9.3%,占一般公共預算支出86.6%。十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
民生保障水平不斷提升。堅持就業優先,幫扶1.3萬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城鎮新增就業3萬多人。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考核獲評市A級。辦理積分入戶1605人。社保覆蓋面不斷擴大,超額完成醫保擴面任務,每人每月低保標準提高到950元、城鎮特困人員供養標準提高到1721元。發放各類救助金9598萬元,增長35%。落實多渠道住房供給,試點實施集體土地建設租賃住房,2069套保障性住房啟動建設,興豐村整村及穗豐村15-19社環保搬遷安置區順利開工。養老服務日益品質化,市老人院順利開工,長者飯堂增至143個,數量居全市前列。婚姻登記 “通辦全城”,建立全市首個婚姻登記處“家庭驛站”,系列服務獲民政部高度評價。鞏固區內扶貧成果,安排扶貧資金1.2億元,對口幫扶和支援五省六縣(市),對英德幫扶工作連續三年全市考核第一。
社會事業持續進步。教育水平穩步提升,高考本科上線率首次突破60%,中考成績進入全市三甲,全區示範性高中增至8所。廣鐵一中白雲校區全面開工部分封頂,培英中學北校區完成規劃設計。引入廣東實驗中學等一批名校資源,新增優質公辦學位4950個。醫療衛生事業健康發展,3家區屬醫院升級為三級醫院,南方醫院太和分院掛牌成立,區人民醫院新院區建設按計畫推進,太和鎮成功創建省衛生鎮,登革熱等重點傳染病有效防控。文體陣地多點開花,白雲新城圖書館完成主體建設,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區國家檔案館開工建設,區工人文化宮、區文化館新館落實規劃選址,鎮街文化廣場陸續投入使用,村社文化服務中心實現全覆蓋。舉辦桃花雅集、“百村居”足球賽等各類文化體育活動500餘場,民眾文體生活日益豐富。
全力保障人民安居樂業。經過三年的整治攻堅,毒品中轉集散問題有效遏制,毒品“三大指向”同比下降九成以上,物流行業管控“白雲經驗”得到公安部高度評價,國家禁毒委取消對我區掛牌整治。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涉黑惡團伙191個,刑事拘留1551人,數量均為全市最多,案件類警情大幅下降20.9%。深化安全生產領域改革,建設“十大體系”長效監管機制,排查消除各類安全隱患4萬宗,除交通運輸領域外生產安全事故數大幅下降26.9%。加強國防、人防、三防應戰能力建設,應急管理水平逐步提升。開展兩個打假百日行動,對生產、儲存、運輸、銷售全鏈條打擊,全年共查處案件2214宗,案值10.7億元,增長119.6%。實施“四品一械”最嚴格監管,食品檢驗合格率連年提升,讓老百姓吃得放心。
(五)堅持推進政府自身建設,行政服務效能進一步強化。
堅持黨對政府工作的全面領導,把黨的政治建設貫穿到政府工作的各領域、全過程,嚴明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深入落實全面從嚴治黨各項要求,嚴格落實巡視反饋意見整改,促進政府轉作風、提效能。法治建設有力推進。弘揚憲法精神,依法依規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辦理區人大代表建議100件、政協提案129件,滿意、基本滿意率100%。堅持依法行政,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制,開展政府契約清理工作。規範行政執法,推進執法公開,成功創建第二批依法行政示範單位。深入開展“七五”普法,建成法治文化主題公園,全年受理法律援助案件2504宗,數量居全市首位。行政服務高效透明。紮實推進國務院大督查迎檢工作,交辦案件完成率100%。調整完善政府部門權責清單4792項,主動公開政府信息1.3萬條。受理12345政府服務熱線工單13萬件,按時完成率100%。區直單位作風建設“三評議”滿意率逐年提高。廉政建設紮實有效。認真履行“一崗雙責”,查處違反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問題21個,責任追究63人。嚴肅處理不作為、慢作為等問題,問責中央環保督察問題責任人212名。開展水環境治理、民生領域資金等22項審計項目,出台加強審計整改工作意見,促進權力規範運行。
此外,統計、物價、經協、貿促、科普、旅遊、雙擁、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對台、地震、婦兒、殘疾人、志願服務、保密、氣象、供銷、地方志等各項工作取得新進步。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是攻堅克難、砥礪奮進的一年,也是捷報頻傳、碩果纍纍的一年。全區黨員幹部以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的魄力和敢闖敢拼、敢於擔當的作風,充分發揚苦幹實幹能幹善乾的實踐品質,眾志成城、團結一致,啃下了一個個“硬骨頭”,掃除了一批批“攔路虎”,完成了一項項“硬任務”,治水、拆違、環保、禁毒等一批重難點任務順利完成,產業平台實現大突破、基礎設施實現大跨越、城鄉面貌實現大提升、民生事業實現大進步,在改革發展道路上乾成了一番新事業、闖出了一片新天地。這些成績的取得,是我們堅持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的結果,是全面貫徹落實中央、省、市和區委決策部署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鬥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白雲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駐區部隊官兵、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白雲區改革發展的中央及省市直屬駐區單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社會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不少問題。一是產業整體水平不高,科技創新和人才驅動力不足,科技型龍頭企業少,新興產業支撐作用還不明顯。二是營商環境仍需進一步最佳化,融資難、用地難等問題依然存在,社會信用體系尚不完善。三是城市環境品質有待改善,違法建設尚未得到徹底遏制,城中村髒亂差等現象依然突出,污染防治工作任重道遠。四是民生改善與民眾期盼還有差距,城鄉發展不協調問題突出,基礎設施欠賬仍然較多,社會治理和公共安全隱患不容忽視。五是少數幹部能力、作風跟不上新形勢的要求,責任擔當有待加強。對此,我們將採取堅決有力措施,切實加以解決。
二、2019年工作計畫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工作至關重要。我們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廣東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十二屆六次全會、市委十一屆六次全會和區委十二屆七次全會要求,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擴大高水平開放,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堅持不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努力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全面上新水平,為廣州在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視窗”中勇當排頭兵打造白雲品牌、作出白雲貢獻。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左右,實際執行時努力爭取更好結果,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實現上述目標,我們要重點做好以下工作:
(一)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在用好關鍵一招上力爭更大作為。
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發展核心引擎的重要承載區。出台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施意見和三年行動計畫,推動東部科技創新帶、西部科技走廊融入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和龍科技創新谷承接國家級科技創新中心平台,重點打造20平方公裏白雲湖數字科技城。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發揮航空、交通樞紐優勢,高標準規劃建設臨空經濟示範區、鐵路經濟產業園,建設中歐班列集結中心和“一帶一路”國家級產業園,打通絲綢之路經濟帶物流、貿易雙向大通道。推進與港澳的深入合作交流,進一步加強與香港貿易發展局、生產力促進局等機構的合作,在投資環境推介、投資項目服務等方面密切聯動,推動金融服務、科技研發、設計行業、生物醫藥等產業優勢互補、協同發展。與廣東外語外貿大學打造中葡合作平台,建設粵港澳青年創新創業中心。
打造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推進“不跑少跑,一次辦好”政務服務改革,力爭服務事項辦理時限總體壓縮一半以上,一般政務服務事項網上可辦率達到100%。建設項目審批“高速公路”,推行企業投資開辦並聯審批、聯合審批,力爭政府投資項目90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項目50個工作日內完成審批。鞏固“三去一降一補”成果,落實中央和省、市降費減稅各項措施,進一步降低企業稅費負擔,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建設守信聯合激勵和失信聯合懲戒機制,創建公平、開放、健康的市場環境。全面兌現“六大惠企政策”,大力宣傳“一窗受理”“綠色通道”等措施,讓政策紅利惠及更多企業。開展營商環境評價,對標港澳全面改革提升,推進白雲營商環境出新出彩。
大力推進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完成機構改革任務,加快推進綜合行政執法改革,全面落實“鎮街吹哨、部門報到”,推動部門力量在鎮街聚合,解決鎮街和部門權責不清、條塊分割、管理分散問題。突出績效考核在體制創新、經濟發展、公共服務、社會治理等方面的有效運用,提高鎮街對部門的績效考核權重。繼續抓好國資國企改革,推動資源重組整合,做強做優做大國有資本。深化財政體制改革,著力提高財政資金支出和使用效率。完善中小企業投融資機制,籌建區產業金融服務中心,支持白雲金控設立政策性融資擔保公司、融資租賃公司和小額貸款公司,發展航空金融、汽車金融等特色金融產品,防範P2P網貸等金融風險,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能力。
(二)持續調結構促轉型,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大力發展實體經濟。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升、暢通”上下功夫,不斷提升實體經濟質量效益。緊抓信息產業發展機遇,進一步完善智慧白雲頂層設計和總體規劃,布局物聯網、工業網際網路等新型基礎設施,大力推動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數字文化等新技術、新業態實現產業化、規模化發展。培育發展5G晶片、終端等產業,規劃建設5G通信產業園。著力發展軌道交通等先進制造業,吸引一批集成、設計等產業鏈上游企業落戶總部區域,爭取重量級製造業企業在產業基地布局。推動先進制造業與現代服務業深度融合,引導製造業企業向技術研發、工業設計、個性化定製、總集成總承包等服務環節延伸,由生產型製造向服務型製造轉變,支持鼓勵中小製造業企業“上雲上平台”,培育一批融合示範企業。大力扶持設計、法律服務、高端供應鏈等生產性服務業,最佳化提升旅遊、健康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發展航空、商務、金融等高端現代服務業,實現現代服務業占服務業比重超70%。促進傳統產業升級,推動化妝品、皮具、物流等優質傳統產業向價值鏈高端發展。落實省“民營經濟10條”、市“民營經濟20條”,全面摸清本土優質企業用地需求,啟動優質企業供地計畫,在減輕稅費負擔、降低用地用能成本等方面精準施策,扶持民營企業、中小企業發展壯大。深入實施質量強區和品牌發展戰略,打響“白雲智造”和“白雲創造”品牌,力爭全年淨增“四上”企業350家以上。
堅持創新第一動力。牢牢把握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科技創新中心的契機,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系。用好“創新十條”“培優計畫”等惠企政策,大力引進一批、技術改造壯大一批、培育一批科技創新骨幹企業,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00家,開展技術改造企業100家。建立完善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深度融合的技術創新體系,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運用,最佳化科技成果轉移轉化政策環境,鼓勵支持大型優質企業到我區建設技術創新中心,推進規上工業企業設立研發機構達45%以上。加快完善“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區”孵化育成體系,力爭新增10家市級以上孵化平台,孵化培育一批“專精特新”創新型小微企業。高標準打造引才聚才平台,發揮人才發展公司在人才引進開發、平台運營管理等方面的作用,加快建設人才大廈、人才公寓,引進一批科技領軍人才、高端人才、緊缺人才及團隊,強化智力支撐。
推進高質量平台載體建設。依託區位、空間優勢和白雲湖、流溪河等景觀資源,高標準打造白雲湖數字科技城,推動軟通動力、深蘭科技等重大項目落地,加快發展人工智慧、智慧城市、軟體信息、電子競技等科技產業集群,打造產城融合新地標。推動黃金圍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產業園、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白雲新城等“八大產業園區”開花結果,加快土地收儲、項目落地。推動民科園擴園提質,推進廣州設計之都、法律服務集聚區、汽車小鎮建設,提高運營管理專業化水平,擦亮價值園區品牌。放大價值園區對高端產業的集聚效應,抓住龍頭企業這個“牛鼻子”,帶動關聯企業沿著產業鏈、創新鏈匯集,開展靶向招商、平台招商,鼓勵各類協會、創新中心以商招商,力爭全年新引進招商項目155個以上、總投資超700億元,其中1億元以上100個、5億元以上30個、10億元以上20個、50億元以上5個。
(三)著眼提高發展平衡性和協調性,構建區域發展新格局。
全方位提升綜合城市功能。用好“多規融合”成果,啟動國土空間規劃。加強土地收儲和精準供地,完成白雲新城5-8期等230萬平方米規劃建築面積公開出讓,力爭實現產業供應雙過百,即商務辦公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工業及倉儲建築面積超過100萬平方米,完成規劃報建量380萬平方米、施工報建量360萬平方米。以“繡花”功夫推進老舊小區、城中村微改造、微更新,推動黃邊、棠涌等片區成片連片開發改造,陳田村啟動改造,小坪村正式動工,田心村建成首期安置房,東平汽車小鎮開工建設,五龍崗村級工業園等項目有序推進,讓城市煥發新活力。繼續推進容貌示範社區、鎮街示範路建設。推動廁所革命全面提速,新建和改造各類公廁300座。穩步實施電網提升工程、燃氣三年提升計畫,加快綜合管廊、停車場、充電樁等市政配套設施建設,全面完善城市功能要素,讓欠賬短板變成高質量發展的潛力板。
推進現代化綜合交通樞紐建設。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重要交通節點,全力配合推動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大力推進第四、第五跑道和第三航站樓用地征拆安置工作,保障廣州白雲火車站、廣州鐵路貨櫃中心站順利建設。全力以赴落實廣佛肇高速、機場第二高速等高快速路以及廣汕客運專線、穗廣深城際等項目用地,推動與大灣區東西兩翼城市快速通達。最佳化城鄉交通路網,加快黃金圍大道、鐘港大道、雲城西北延線等42宗重點項目建設實施,力爭空港大道二期和三期主體工程完工,白雲五線、迎賓大道延長線二期等重點項目建成通車。配合推進11號線等5條捷運線路建設,繼續實施119宗城鄉環境提升項目,逐步完善城鎮、街區、鄉村內部路網。
著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制定實施鄉村振興五年規劃,推動城鄉融合發展。持續開展人居環境整治,確保全區85%以上村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建成一批美麗宜居村、特色精品村。結合鐘落潭省級新農村示範片及4大美麗鄉村群建設,打造10個高水平示範村。加快發展都市現代農業,健全助農綜合服務平台,重點扶持一批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發展高附加值的現代農業、休閒農業、鄉村旅遊。繁榮農村文化,弘揚優秀傳統鄉風。選好農村行業帶頭人,打造一支新型農民隊伍。深化農村綜合改革,加快編制村土地利用規劃,全面推進鎮、街集體經濟組織股份固化工作,固化率不低於25%、80%。健全各級“三資”管理機構,完善區、鎮街、村(聯社)、經濟社四級交易管理體系,試點實施農村財務實時記賬,強化財務代理制度,打造陽光“三資”。
(四)強化生態環境保護力度,建設宜居宜業宜游的美麗白雲。
堅定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堅決打贏黑臭水體剿滅戰,全力攻堅國考鴉崗斷面,確保4個斷面全面達標。圍繞5大流域39條黑臭河涌,實施“河更美”行動。繼續清理“散亂污”場所1萬家以上。加快推進15個城中村和新一批44個行政村截污納管工程,推動建成500公里污水管網、4座污水處理廠,持續開展管網修復和排水口整治,實現污水收集處理能力量與質的雙重躍升。落實河湖長責任制,加大“四洗”“五清”力度,逐步修復水生態。推動21項大型農田水利和防洪排澇工程全面開工,構築水安全防線。堅決打好藍天保衛戰,嚴控餐飲油煙、工地揚塵、工業污染,全面整治揮發性有機物排放企業,實現市下達的空氣品質目標。紮實打好淨土防禦戰,實施固廢監管三年計畫、化肥農藥零增長行動,持續開展全域環境綜合整治。全力推動白雲濕地上半年開工,力爭明年完成,城市中心建設全面啟動。堅決落實“還綠於民”“還景於民”行動,保護好白雲山、帽峰山、流溪河等寶貴生態資源,以生態建設帶動提升城市環境品質,推動城市形態大轉變大提升。
提高社會治理的智慧型化、科學化、精準化水平。以“零容忍”的態度保持控違拆違高壓態勢,落實“三個絕不”,執行“四個最嚴”,全年拆除違建1000萬平方米以上。堅持拆建並重,建設機場高速、白雲大道、華快三期、105國道、106國道等26條景觀路和200公里沿河綠道。以大源村等4個重點村為樣本,高標準實施生態環境、產業發展、基層治理、社會治安、基層黨建提升工程,著力破解城鄉二元結構難題,實現由“亂”到“治”再到“示範村”的大轉變。探索人口倒掛村來穗人員治理模式,全面推廣出租屋“樓長制”,將管理工作落實到基層格線。完善鎮街、村(社區)協商議事機制,開展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規範化建設,依法組織居民民眾參與社區治理,實現人人參與、人人盡責。建設智慧城市運行指揮中心,構築智慧城管、智慧安監、智慧環保、智慧水務等一批綜合服務平台,打造豐富完善的綜合套用體系,強化智慧白雲對社會治理、公共服務的支撐效應。
努力把白雲建設成為最安全穩定地區之一。加快建設“雪亮工程”“警務雲系統”,智慧型化套用“四標四實”數據和“城中村”基礎信息,構建立體治安防控體系,力爭案件類警情在全市占比下降1個百分點以上、降幅高於全市5個百分點以上,到2020年治安形勢實現根本性好轉。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實施掃黃禁賭三年行動。持之以恆打好禁毒人民戰爭,力爭2020年建成全國禁毒示範區和查緝毒品中轉集散示範基地。踐行新時代“楓橋經驗”,預防化解社會矛盾和信訪問題。整合最佳化應急力量和安全管理資源,構建統一指揮、專常兼備的管理體系,提升應急管理智慧型化水平。下大力氣打假治劣,整治食品藥品化妝品安全薄弱環節,抓好重點行業、產品和重點區域整治,淨化市場經營秩序,讓人民民眾放心消費。
(五)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推動改革發展成果更好惠及廣大人民民眾。
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體系。把穩就業擺在突出位置,深化“雙到雙零”就業服務,幫扶5500名就業困難人員再就業,城鎮新增就業人數1.7萬人以上。推進居家養老綜合改革,創新“家政+醫養結合”等特色服務,打造15個醫療護理站,實現醫養結合服務社區全覆蓋。加快城鄉醫保一體化,擴大社保覆蓋面,落實社會保險降費減負政策,穩步提高參保人員待遇水平,做好睏難民眾社會保障工作。紮實推進省內外地區的對口幫扶和支援工作,探索扶貧產業集群模式,引導和推動更多項目落戶幫扶地區,實現精準脫貧、長效脫貧。
推動教育醫療優質均衡發展。確保今年廣鐵一中白雲校區國中部開學,培英中學北校區開工建設。拓展集團化辦學,建設48所智慧校園,深化“一校一品一特色”,著力提升北部四鎮教育水平,進一步縮小城鄉、區域、校際差距。積極應對學齡人口變化,擴充公辦學前教育學位。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推進醫聯體建設,推行鎮村衛生服務一體化管理,促進優質醫療資源向中北部延伸。完成區人民醫院新院區主體工程建設,實施醫療服務改善行動,讓民眾看病就醫更方便。提高人均公共衛生經費標準,持續創建衛生城市、衛生鎮村,防範重大傳染疾病。
推動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出新出彩。健全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高標準建設白雲新城圖書館、區全民健身活動中心、區國家檔案館、區工人文化宮、區文化館新館等一批全區性文化陣地。大力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舉辦系列體育賽事,深入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重文明傳承、文化延續,做好歷史文化資源活化利用,擦亮三元里歷史、太和北村蘭桂粵劇等文化品牌。整合文化產業資源,大力發展創意設計、數字文化、文化旅遊等產業,推進文商旅融合發展,增強白雲文化軟實力。
(六)全面加強自身建設,著力打造為民務實高效清廉政府。
以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為指引,始終把黨的政治建設放在首位,深入推進政府職能轉變,全面提升幹部履職能力,為新時代改革發展提供堅強政治保證。主動接受監督,依法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自覺接受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廣泛聽取人大代表、政協委員、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各人民團體的意見,高質量辦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堅持依法行政,全面落實依法治國要求,嚴格在憲法和法律的範圍內行使權力。落實重大行政決策制度,提升行政決策質量。深化行政執法體制改革,全面推行行政執法公示制度、執法全過程記錄製度、重大執法決定法制審核制度。建設社會主義法治文化,打造白雲區公共法律服務中心,完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為人民民眾提供更便捷的法律服務。推進全面從嚴治黨向基層延伸,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鞏固發展反腐敗鬥爭壓倒性勝利。完善政府部門內部監督和權力制約機制,壓縮權力行使的任性空間。深入落實中央八項規定及其實施細則精神,整治各種隱形變異“四風”問題,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壓緊壓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意識形態陣地建設管理。強化擔當意識,大力弘揚敢為人先、務實進取的改革精神,整治不擔當、不作為,慢作為、假作為現象,健全激勵創新和容錯糾錯機制,鼓勵支持各級領導幹部帶頭履職、擔當作為,形成一級帶著一級乾的良好氛圍,以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奮鬥姿態,以雷厲風行、久久為功的闖勁幹勁,全面抓好各項任務落實。
繼續做好武裝、統計、物價、糧食、經協、貿促、科普、雙擁、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對台、地震、民防、婦兒、殘疾人、志願服務、保密、氣象、地方志等各項工作。
各位代表,機遇稍瞬即逝、奮鬥成就未來,讓我們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堅定的信心、更飽滿的幹勁,銳意進取、埋頭苦幹、聞雞起舞、日夜兼程,奮力開創白雲工作新局面,推動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的現代化中心城區建設全面上新水平,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名詞解釋
1.省委“1+1+9”工作部署:第一個“1”指以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為政治保證。第二個“1”指以全面深化改革開放為發展主動力。“9”指9個方面重點工作:①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為重點,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②以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為重點,加快建設科技創新強省;③以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為重點,加快構建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體制機制;④以構建現代產業體系為重點,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⑤以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重點,加快改變廣東農村落後面貌;⑥以構建“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為重點,加快推動區域協調發展;⑦以深入推進精神文明建設為重點,加快建設文化強省;⑧以把廣東建設成為全國最安全穩定、最公平公正、法治環境最好的地區之一為重點,加快營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⑨以打好三大攻堅戰為重點,加快補齊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跨越高質量發展重大關口的短板。
2.市委“1+1+4”工作舉措:第一個“1”指加強黨的領導和黨的建設,是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根本政治保證;第二個“1”指深化改革開放,是實現老城市新活力的根本路徑和關鍵一招。“4”具體包括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
3.“1358”發展思路:“1”指一個目標,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和國際大都市的現代化中心城區;“3”指用好航空、交通和科技創新“三大樞紐”;“5”指“五大功能片區”,即東部科技創新帶、西部科技走廊、南部總部集聚區、北部臨空經濟區、中部城市中心;“8”指“八大產業園區”,即黃金圍新一代信息技術和人工智慧產業園、神山軌道交通裝備產業園、和龍科技創新谷、大田鐵路經濟產業園、機場南臨空產業區、白雲新城總部經濟集聚區、大健康生物醫藥產業基地、現代都市消費產業園。
4.“不跑少跑,一次辦好”政務服務改革:“不跑”指取消事項不用辦、全流程網上辦,“少跑”指智慧政務門口辦、下沉服務就近辦、材料寄送快遞辦,“一次辦好”指一門受理馬上辦、合併事項一次辦、一件事情聯合辦。
5.“一站式”定製政務服務:多個政務服務主題涉多事項行政審批聯合辦理,實現“跑一個部門、到一個視窗,交一套材料、填一個表單”即可辦理某政務服務主題涉及的多個證件。
6.跨城通辦:市民可在本地辦理其它城市的政務服務事項。目前白雲區與佛山市南海區、三水區推行跨城通辦政務合作,市民可以在白雲辦理南海區、三水區的部分服務事項,也可在南海區、三水區辦理白雲區的部分服務事項,享受廣佛兩地通辦的政務服務。
7.六大惠企政策:《白雲區促進“四上”企業加快發展暫行辦法》《白雲區加快總部經濟發展的實施辦法》《白雲區龍頭骨幹企業培優三年行動計畫(2018-2020年)》《白雲區促進廣州“設計之都”產業發展暫行辦法》《白雲區支持企業創新發展實施辦法》《白雲區推動企業通過資本市場上市或掛牌融資加快發展的暫行辦法》。
8.“更新-收儲-治違”成片連片綜合改造模式:以成片連片土地謀劃為基礎、以城市更新和土地儲備政策為抓手,對土地資源進行重新整理,為城市新舊動能轉換提供載體的一種綜合性用地處置方式,同步實現違法建設治理目的。
9.與華為共建的“3中心1平台”:雲計算數據中心、雲產業運營中心、創新展示中心,以及雲產業發展平台。
10.“四上”企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房地產開發企業和有資質的建築業企業、限額以上批發零售業和住宿餐飲業企業、規模以上服務業企業。
11.6條捷運線路:8號線北延線、11號線、12號線、13號線二期以及14號線一、二期。
12.“智慧白雲”十個一工程:一個領導機構、一個建設機制、一個頂層設計、一張網、一雙眼、一朵雲、一運行指揮中心、一大數據平台(一張圖)、一產業、一批示範區。
13.廁所革命:對開發中國家的廁所進行改造的一項舉措,最早由聯合國兒童基金會提出。2017年11月,習近平總書記就旅遊系統推進“廁所革命”作出重要指示,這是習近平總書記第二次對“廁所革命”作出的重要指示。
14.集體土地利用管理“1+4”系列檔案:分別指《白雲區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集體土地利用管理的意見(試行)》《白雲區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管理辦法(試行)》《白雲區徵收農村集體土地留用地管理辦法(試行)》《白雲區農村集體資產交易管理辦法》及《白雲區人民政府關於<廣州市舊村莊更新實施辦法>的實施意見(試行)》。
15.四個最嚴:最嚴格的審批報建制度、最嚴密的巡查監督、最嚴厲的執法打擊、最嚴肅的查人查事。
16.融合社區“五個一工程”:創建一個社區融合學堂、一個來穗人員服務工作站、一個來穗人員黨支部、一個社區共治議事會、一個社區志願者服務隊,使來穗人員與本地居民在同一社區內形成關係密切、守望相助、相互認同的社會共同體。
17.4個重點村:太和鎮大源村、鐘落潭鎮五龍崗村、嘉禾街望崗村、石門街紅星村。
18.毒品“三大指向”:13.50克以上毒品案件指向、涉毒線索指向、協查指向。
19.“十大體系”長效監管機制: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執法監察體系、法治標準體系、安全預防控制體系、職業病防治體系、安全基礎保障體系、宣傳教育培訓體系、事故應急救援體系、事故調查處理體系、科技興安體系。
20.四品一械:食品、藥品、保健食品、化妝品、醫療器械。
21.區直單位作風建設“三評議”:區領導評議區直單位、鎮街基層評議區直單位、社會(網上)評議區直單位。
22.三去一降一補:去產能、去庫存、去槓桿、降成本、補短板。
23.多規融合:多種規劃融合協調,特指通過多部門溝通協調,將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規劃、城市規劃(總體規劃、詳細規劃、村莊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各專業部門規劃(環保、文化、教育、體育、衛生、綠化、交通、市政、水利、環衛等專項規劃)融合協調,形成統一、綜合的一張圖規劃管控要求,避免不同部門規劃的衝突矛盾和相互制約,增加規劃的可實施性。
24.“四洗”“五清”:“四洗”指洗樓、洗管、洗井、洗河;“五清”指清除非法排污口、水面漂浮物、底泥污染物、河道障礙物、涉河湖違章。
25.三個絕不:絕不搞下不為例,絕不搞情有可原,絕不搞法不責眾。
26.雪亮工程:以縣、鄉、村三級綜治中心為指揮平台、以綜治信息化為支撐、以格線化管理為基礎、以公共安全視頻監控聯網套用為重點的“民眾性治安防控工程”,通過三級綜治中心建設,發動社會力量和廣大民眾共同監看視頻監控,共同參與治安防範,實現治安防控全覆蓋無死角。
27.四標四實:“四標”指標準作業圖、標準建築物編碼、標準地址庫、標準基礎格線,“四實”指實有人口、實有房屋、實有單位、實有設施。
28.楓橋經驗:20世紀60年代初,浙江省諸暨市楓橋鎮幹部民眾創造了“發動和依靠民眾,堅持矛盾不上交,就地解決。實現捕人少,治安好”的“楓橋經驗”,為此,1963年毛澤東同志就曾親筆批示“要各地仿效,經過試點,推廣去做”。之後,“楓橋經驗”得到不斷發展,形成了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黨政動手,依靠民眾,預防糾紛,化解矛盾,維護穩定,促進發展”的楓橋新經驗,成為新時期把黨的民眾路線堅持好,貫徹好的典範。
29.雙到雙零:“就業服務進家到戶,就業崗位進街到村”和“零距離就業,零距離服務”。
30.一校一品一特色:突出“學校特色”,一個學校結合自己的師資、地域等特點創建屬於自己的品牌或特色,爭創某地域的一流學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