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花都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花都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花都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花都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精神,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全區上下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按照高質量發展要求,積極應對外部環境深刻變化,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經濟社會保持平穩健康發展。
(一)經濟發展穩中提質。全區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358億元,增長6.3%。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546.92億元,增長7.7%。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4.82億元,增長5.95%。稅收收入305.23億元,增長7.7%。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24.60億元,增長9.0%。固定資產投資(按項目在地統計)413.70億元,下降9.6%。財政八項支出增長18.3%,位居全市第三。實體經濟持續壯大,汽車產業完成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1826.32億元,增長9.0%,東風日產1000萬整車產量達成,東風日產、東風啟辰整車銷量合計超129萬輛,首款國產純電動車軒逸順利下線,合資品牌市場占有率創歷史新高,我區成為廣州市智慧型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套用示範區重要片區。中電科華南電子信息產業園一期工業用地掛牌出讓。GAMECO、新科宇航等臨空產業穩步發展,中南地區首家第三方飛行訓練中心落戶我區。建築業實現產值153.43億元,增長1.6倍。招商引資力度加大,全年簽約重點項目21個,投資總額665.46億元。新增註冊資本1000萬元以上企業754家、註冊資本10億元以上企業4家,新增新三板掛牌企業2家。
  (二)新動能加速成長。國家級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穩步推進,201家機構進駐綠色金融街,註冊資本金超100億元。升格設立工、農、中、建四家綠色分行,綠色信貸餘額增長41.3%。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實質性開局。全區外貿進出口總值完成141.7億美元,試點供貨商以市場採購貿易方式出口369.4億美元,增長兩倍。花都融創文旅城項目順利推進,成功舉辦旅遊發展大會、旅遊招商推介會、旅遊發展論壇,營利性服務業營業收入26.64億元,增長25.5%。深入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R&D投入增長22.4%,占GDP比重2.75%。預計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71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有研發機構比例45%。新增省級工程技術研發中心12家、孵化器2家、孵化面積2.2萬平方米。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19.4%、19.6%,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分別增長28.8%、21.3%,專利權質押融資額2.65億元,實現(登記)技術交易額2.13億元,超額完成市下達的任務。
  (三)城市品質明顯提升。大綜合交通體系加快構建,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啟動區1.26平方公里征拆工作基本完成。雲山大橋高架橋全線貫通,廣州北站至白雲國際機場快速通道、紅棉大道、花都大道擴建改造、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機場北進場路等骨幹交通項目加快推進,全面完成新白廣城際、機場第二高速公路等多項重大項目的征拆工作。廣州空港起步區二期安置區和留用地、白雲國際機場綜保區中區擴建用地等項目累計完成土地徵收3713畝。土地利用效能提升,落實、使用省市指標1580畝,位居全市前列,採用彈性年期方式出讓工業用地2宗,處置閒置用地16宗712畝。鐵腕查控“兩違”,治理違法建設446.09萬平方米。完成新華路30號小區微改造,16個老舊小區微改造有序推進,出台既有住宅加裝電梯資金補助方案。
(四)生態環境不斷改善。牢固樹立綠色發展理念,全力推動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交辦案件辦結率100%,列入生態環境部整治的飲用水水源地違法用地和違法建設全部完成整改。水環境治理取得階段性成效,清理整頓“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15659家,列入國考的8條黑臭河涌基本消除黑臭,流溪河李溪壩斷面水質達到考核目標要求,白坭河大坳斷面水質持續向好,城市、鄉鎮集中式飲用水源地達標率均實現100%。嚴格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整治燃氣站、加油站等企業175家,新增373台純電動公車,空氣品質綜合指數評價全市排名第四。完成迎賓大道、沿江大道、三東大道、山前旅遊大道、公益路等城市主幹道綠化景觀提升,開展城區重要道路節點花卉花境工程,累計完成綠道建設332.9公里。鄉村振興戰略開局良好,出台鄉村振興戰略系列政策,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全區65%以上村莊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35%以上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
  (五)民生福祉持續增強。不斷加大民生投入,一般公共預算用於民生支出占比達83.3%,十件民生實事全面兌現。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完善,超額完成城鄉居民醫保擴面任務,低保、低收入、“三無”人員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950元、1425元、1721元。城鎮新增就業人數9226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建成區養老院、松園裡公租房,炭步鎮中心衛生院住院大樓封頂,完成老年人助餐配餐點建設42個。機場噪音治理項目安置區30棟安置樓和學校等公建配套設施順利封頂。新開辦公辦幼稚園8所,新增公辦學前教育學位780個、中國小學位3100個。圓玄中學、黃岡中學廣州學校通過廣州市示範性普通高中認定。華南師範大學附屬花都學校順利完工,廣雅中學花都校區、中山大學附屬仁濟醫院等加快推進。醫藥衛生體制改革走在全國前列,實現緊密型醫療集團全覆蓋,“一元錢看病”、家庭醫生簽約服務惠及面持續擴大,形成基層綜合醫改的“花都樣本”。引進教育、醫療等各類高層次人才18名,人才入戶1824人。文體事業快速發展,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建設進一步鞏固,成功舉辦第八屆區運會暨第四屆殘運會和首屆花都搖滾馬拉松,花都健兒在體操世錦賽、亞運會、省運會上獲得優異成績。精準扶貧、對口幫扶取得新進展,畢節市黔西縣提前脫貧出列。社會治安環境不斷改善,刑事立案、案件類警情、涉毒警情分別下降18.1%、8.4%、29.5%,偵破涉黑涉惡案件423宗。順利通過省禁毒委的考核驗收,成績在省級六個重點整治地區中排名第一。安全生產形勢穩定,沒有發生較大以上安全事故。
(六)政府效能有效提高。樹牢“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把準政治方向、站穩政治立場、保持政治定力、嚴守政治紀律和政治規矩。持續深化“大學習、深調研、真落實”工作,紮實抓好中央巡視和國務院大督查反饋問題整改。強化法治政府建設,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區人大建議和區政協提案辦復率100%。認真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意見。深化“放管服”改革,形成區、鎮街、村(社區)三級一體化的政務服務體系。區級23個行政審批部門的605項事項、鎮街級402項事項實現一窗綜合受理。全區475個行政許可事項、201個公共服務事項均可通過網上申報。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順利推進,政府投資項目從立項到竣工驗收的各個環節審批時間壓縮至90個工作日內,社會投資項目壓縮至50個工作日內。我區代辦工作被評為廣州最佳化營商環境十大案例。區政府工作部門、各鎮街、村(社區)法律顧問覆蓋率100%。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嚴格落實意識形態工作責任制,強化對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的風險防控和監督管理,查處了一批違法違紀案件,政治生態不斷淨化。
  此外,國防動員、雙擁共建、工青婦、殘疾人、民族宗教、食品藥品監管、應急管理、司法行政、僑務、外事、對台、口岸、地震、統計、糧食、物價、檔案、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績。
  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區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花都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當前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和薄弱環節。主要表現在:一是產業發展質量不高。先進制造業龍頭項目不多,新興產業體量小、動能不足,民營經濟發展面臨不少困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尚未有效解決,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亟需加速。二是創新驅動力需要提升。科技創新龍頭企業不多,科技成果轉化率偏低,缺乏一流的高新科技企業和高層次創新人才。三是城鄉治理水平有待提高。“兩違”查控和大氣、水、土壤污染治理任務艱巨,城市更新進度仍需加快,農村基礎設施欠賬較多,城鄉發展不平衡不協調問題仍然突出。四是基本公共服務水平不高。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務資源與民眾期待還有差距。五是政府服務效能仍需提升。不作為、慢作為現象仍然存在,個別領域腐敗案件仍有發生。對此,我們要堅持問題導向,採取有力措施,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做好今年的政府工作,我們必須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對廣東工作一系列重要指示精神,落實省委、市委和區委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推動高質量發展,扭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這個“綱”,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進一步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繼續打好三大攻堅戰,堅持不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保持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大局穩定,努力在綜合城市功能、城市文化綜合實力、現代服務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方面出新出彩,提升“國際空鐵樞紐、高端產業基地、休閒旅遊綠港、幸福美麗花都”建設水平,著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北部活力引擎,為廣州建設國際大都市、在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當好“兩個重要視窗”中勇當排頭兵作出花都貢獻。
綜合分析國內外形勢,我們發展面臨的機遇與挑戰並存。當前我國經濟形勢總體是好的,我國發展仍處於並將長期處於重要戰略機遇期,但經濟發展面臨的國際環境和國內條件都在發生深刻而複雜的變化,經濟運行穩中有變、變中有憂。從我區自身來看,儘管外部環境對經濟成長的壓力仍然很大,但也要看到,國家堅定不移推動高質量發展,加快“一帶一路”和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將為我區發展提供新的機遇。中央、省、市陸續出台一系列有利於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為經濟發展注入強大動力。我區的區位優勢突出,產業基礎堅實,有能力有條件實現更高質量的發展。我們既要保持戰略定力,又要增強憂患意識,認真貫徹省委“1+1+9”工作部署 和市委“1+1+4”工作舉措 ,按照區委的具體要求,結合花都實際抓好落實,推動新時代花都發展再上新台階。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6.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7.5%左右,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5%,商品出口總值與上年持平。人民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和大氣、水環境質量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金融財政風險有效防控。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按照區委的決策部署,著力在六個方面狠抓落實:
  (一)搶抓機遇、激發活力,全面深化改革開放。
  把粵港澳大灣區作為改革開放的大機遇、大文章抓緊做實,在更高起點上推進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創新引領我區各項工作上水平。
一是全力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北部活力引擎。舉全區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增強花都服務灣區發展、推動灣區建設、強化灣區輻射的功能。打造灣區北部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加強基礎設施互聯互通,加快構建廣州北站與白雲國際機場空鐵聯運體系,大力提升廣州北站能級,推動廣深港高鐵、廣深城際列車在廣州北站設定始發站、經停站,推進廣州北站與香港西九龍站實現互通直達。發揮空鐵樞紐資源集聚功能,加快廣州北站周邊區域開發,大力發展高端酒店、商務商貿、會展、文化娛樂、企業總部,積極吸引粵港澳大灣區人流、物流、資金流、信息流。打造綠色金融深度合作示範區。發揮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示範引領作用,參與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探索推動標準互認、市場互通,推動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創新成果。打造灣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加快建設“兩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千億級智慧型電子產業集群”和“臨空高科技產業集群”,努力融入灣區產業鏈高端和價值鏈核心。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依託交通樞紐和144小時過境免簽政策,推動“廣清港”三地旅遊資源整體布局、合作開發,構建“全域旅遊”大格局,打造大灣區城市主題旅遊和鄉村休閒體驗游相結合的旅遊生態合作區。
二是推動營商環境改革。堅定不移深化營商環境改革,以優質環境增強區域發展競爭力。緊抓廣州市深化3項國家級改革試點的機遇,針對企業和民眾辦事的難點痛點,下功夫開展政務服務改革。全面落實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試點措施,推動行政審批和技術審批相分離,建立聯合審批機制,提升並聯審批水平。深入推進商事制度改革,在“多證合一”“證照分離”“容缺登記”等方面取得新突破。全力提升企業服務效能,持續完善全程代辦“五個一”服務模式 ,完善重點產業項目代辦報建手冊,在開辦企業、辦理施工許可、獲得電力等11個領域取得更好效果。繼續推進簡政放權,積極做好省、市許可權下放和政策落實的承接,完善政府部門權責清單。強化智慧財產權運用和保護,依託中國廣州(花都)皮革皮具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中心,進一步完善智慧財產權運營和服務體系。
三是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加強綠色金融招商,聚集一批相當規模、創新性強、增長潛力大的綠色企業在花都發展。發揮“1+4”政策 激勵扶持作用,大力發展綠色信貸、綠色債券、綠色保險、綠色基金業務,引導金融資源投向綠色產業和綠色項目,實現銀行業綠色貸款餘額增長一倍以上。完善常態化融資對接系統,實現綠色項目與金融機構線上“無縫銜接”。依託廣州碳排放權交易中心,在粵港澳大灣區開展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業務和林業碳匯生態補償試點。鼓勵港澳地區金融機構在花都區設立分支機構、合資金融機構,加大企業赴港發行股票和綠色債券的支持力度,拓寬綠色企業融資渠道、降低融資成本,強化綠色金融服務實體經濟功能。
  四是提高對外開放合作水平。對接“一帶一路”建設,繼續推進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走在全國前列。搭建專業、高效的外貿綜合服務平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全流程集成服務,進一步壓縮通關時間,擴大花都優勢產品出口。發展跨境電商、融資租賃等外貿新業態,推進市場採購與跨境電商融合發展。建設“一帶一路”重要節點,深化與沿線地區經貿往來、投資合作,共建物流大通道。積極應對貿易摩擦,幫助企業做好應對措施。建立完善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平台,支持皮革皮具、電子音響、珠寶等優勢產業“走出去”,積極參與俄羅斯、東南亞、港澳等全球各類展會,利用國際市場和資源做強做大。落實省“一核一帶一區”部署,積極推動廣清一體化發展,密切與南海、三水在交通、產業、環保等方面的合作,爭當廣佛同城共融示範區。
(二)瞄準高端、集約高效,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構建高端高質高新的現代產業體系,努力在高質量發展上走在前列。
  一是做大做強實體經濟。制定出台壯大實體經濟三年行動計畫,扶持先進制造業加快發展、提質增效。堅持主導產業引領、龍頭企業帶動、產業園區集聚,大力發展汽車、智慧型裝備、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新能源、新材料等支柱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大力支持東風日產、東風啟辰等龍頭企業新一輪發展,做強發動機項目、研發中心,支持東風日產新能源車項目發展,推動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項目集聚,積極引進智慧型網聯汽車核心資源,加快形成新能源汽車、智慧型網聯汽車全產業鏈,建設智慧型網聯汽車與智慧交通示範區。以中電科華南電子產業園為龍頭,集聚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強化上下游產業鏈配套,推動傑賽科技等重點項目加快落地。加快推進新科宇航飛機G3機庫、GAMECO三期機庫和附屬檔案中心建設,全力推進美華航空模擬機大樓建成並投入運營,支持GAMECO、新科宇航、巨石航空等企業開展飛機改裝業務及拓展上下游產業鏈,積極支持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園開工建設。
二是狠抓重點項目擴大有效投資。全面統籌全區91個影響大、關注度高的重點項目,實施掛圖作戰,確保完成年度投資169.19億元,帶動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0%。深化預算編制執行監督管理改革,落實部門預算執行主體責任,切實提高預算下達和資金撥付效率。推動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有序推進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不斷提升服務企業效能,以全市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為契機,統籌最佳化項目籌建工作體制,壓減審批事項,最佳化審批流程,全面加快項目動工速度。以市級“工改工”審批許可權下放為契機,加快推動老舊工業園區改造,形成新的投資增長點。緊盯已簽約的重大產業項目,督促項目儘快註冊落地。全面梳理已拍地的工業項目,對未開工的項目要查找原因,“一企一策”督促、支持項目儘快動工,對列入計畫的38個重點產業項目要加強跟蹤服務,督促項目儘快建成投產。深入挖掘工業技改投資潛力,指導企業用好用足技改項目優惠政策,激發企業增資擴產和開展技術改造的積極性。嚴格落實區領導掛點聯繫重點項目、重點企業方案,全區上下形成合力狠抓項目建設,力爭年內形成更多投資量。
三是推動以文化旅遊為重點的現代服務業發展。緊抓機遇加快推動文化旅遊業取得突破,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依託空鐵樞紐,突出與港澳合作,推進廣州北站旅遊服務綜合體建設,打造廣州北站至新白雲國際機場商旅文融合發展帶。全力保障花都融創文旅城項目順利開業,發揮龍頭帶動作用,推進餐飲、住宿、娛樂、購物等旅遊全產業鏈消費升級。深度挖掘我區自然和文化遺產資源,大力引進培育一批大型旅遊企業集團,進一步激活我區旅遊市場,打造一批自然生態、歷史文化、鄉村旅遊精品線路。把握消費升級趨勢,結合廣州建設國際消費城市的契機,大力發展文化、旅遊、健康、教育培訓、養老等生活性服務業,加快布局虛擬現實、電子競技、數字影視、動漫遊戲等新業態。做優生產性服務業,開展物流園區整治提升行動,增強物流企業和相關貿易企業對花都經濟的貢獻度。加快獅嶺皮革皮具專業批發市場轉型升級,發展時尚設計、展貿體驗、電子商務等新業態新模式。
四是大力推動招商引資取得突破。繼續加大招商引資工作力度,重點到北京、深圳、港澳地區以及“一帶一路”共建國家開展招商活動。解放思想、大膽探索,結合省、市的相關檔案精神,加強政策激勵、金融支持、產權分割、人才引進等方面支持力度,爭取招商工作取得新突破。創新招商模式,組建市場化專業化招商團隊,鼓勵社會各界參與招商引資,積極開展園區招商、產業鏈招商、以商引商。實施精準招商,對全區引進項目進行充分論證和嚴格把關,下大力氣吸引一批科技含量高、帶動能力強的優質項目落戶我區。
五是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壯大。認真落實省“民營經濟十條”、市“民營經濟二十條”等惠企政策,制定出台我區支持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措施,加大政策宣講和跟蹤問效力度,讓廣大民營企業獲得實實在在的支持、服務和保障。鼓勵民營企業通過技術升級、主業擴張、兼併重組、上市等方式,發展成為大型骨幹企業。全面開展質量提升行動,推動化妝品、皮革皮具、服裝、珠寶、音響光電等傳統優勢產業集聚和高質量發展。堅持以企業需求為導向,瞄準融資、用地、人才等方面的突出問題,建立健全職能部門與鎮街聯動服務企業常態機制,實施精準的個性化服務。用好綠色金融、“助保貸”等政策,引導各類金融機構加大對中小企業的信貸投放,建立風險分擔機制,強化金融對民營經濟的支持力度。堅決落實減費降稅舉措,實現企業退稅時間和清稅申辦時間“兩個節省50%”的目標。推動設立政策兌現視窗,做好涉企政策獎勵兌現。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加強經常性規範化政企溝通,滿腔熱情積極主動做好服務,提振民營企業投資發展信心。
  六是強化經濟發展用地支撐。加強土地收儲和綜合整治,科學統籌土地出讓工作,保證政府性基金收入。加大土地整備力度,綜合運用低效盤活、閒置查處、規劃調整、碎片化歸整等方式加快土地整備。創新土地出讓模式,加大工業用地保障力度,支持工業企業自主選擇招拍掛出讓、先租後讓、彈性年期出讓等方式解決用地。結合環保治水、污染企業整治等,加快規劃若干個特色鮮明的產業集聚區和專業園區,推動化妝品、皮革皮具等集中進園區。強化項目用地批後監管,對企業兌現動工、投產、達產承諾形成硬約束,加大違約項目處置力度。有序開展第三次全國國土調查工作,建設區土地調查資料庫,實現調查成果信息化管理與互聯共享。
(三)創新引領、重點突破,切實強化創新驅動發展。
  堅持創新是第一動力,堅定不移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聚焦科技企業成長、科技成果轉化,切實加快新舊動能轉換。
  一是壯大創新主體。深入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培育一批高成長性企業,做大做強一批優勢企業,引進一批領軍企業,力爭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50家、省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庫入庫企業70家,推動30家“規上”企業設立研發機構。以東風日產、東風啟辰、中電科等項目為重點,發揮其在創新發展中的骨幹作用,率先在新一代信息技術、新能源、新材料、車聯網等領域實現突破。重點扶持產值5億元以上的“先鋒”企業開展重大戰略產品開發,培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的科技型中小企業。
  二是最佳化創新生態。對接國家、區域創新戰略,積極推動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產業技術創新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布局花都。加快出台我區促進科技產業集聚發展的政策檔案,從智慧財產權、科技金融、科技服務平台、技術改造、孵化器等多個方面支持科技企業成長,推動與重點高校、知名企業共建創新平台,實現創新鏈、產業鏈和資本鏈的有效對接。大力實施科技企業孵化器倍增計畫,構建“創業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專業園區”四級孵化育成體系,力爭2019年建成1個國家級新型研發平台,新增眾創空間2個,新增科技企業孵化器面積3萬平方米。探索設立區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基金,吸引適合我區產業發展的創新成果和創業項目來花都落地,儘快實現產業化。
  三是集聚創新人才。創新招才引智政策,出台人才公寓、政府性房源安置各類人才的措施,加大高層次創新團隊和高素質、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引進力度,促進人才與企業、資本、項目的有效對接。發揮好“人才綠卡”聚才效應,建設臨空產業人力資源服務產業園,利用海交會等高端平台,引進海內外高層次創新團隊和領軍人才。真誠尊重各種人才,建立人才引進服務常態化溝通機制,充分激發創新創造活力。
(四)強化功能、塑造品質,著力提升綜合城市功能。
把花都放到粵港澳大灣區國家戰略中去謀劃,不斷提升城市品質,改善城市形象,強化城市集聚輻射作用,推動我區城市功能全面提升。
一是加快建設互聯互通綜合交通網路。推進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建設,力爭廣州北站一期站房年底前完工,爭取廣州北站引入更多高鐵線路。加快構建空鐵聯運體系,建成廣州北站至白雲機場快速通道(首期工程),推動白雲國際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征地拆遷,保障項目啟動建設。積極配合八號線北延線和廣連高速南延線啟動建設,協調配合新白廣城際、廣清城際一期年內投入使用。最佳化“七橫七縱 ”骨幹路網,加快花都融創文旅城、重點產業園區周邊道路的配套和改造,推進廣花公路快速化改造,確保花都大道擴建改造、花都大道快速化改造、紅棉大道一期、機場北進場路等主線工程全面完工。推進11個交通擁堵節點治理,最佳化調整3至6條公交線路和改造交通配套設施,完善電子警察、信號控制等方面的交通安全基礎設施,建設智慧型交通指揮管理平台,促進各種交通方式高效銜接。
二是加快城市更新改造。聚焦主城區CBD片區、花都湖南部片區、廣州北站商務區三大重點片區建設,加快建設新圖書館、青少宮、大劇院、政務中心等項目。加快推動舊村改造,落實老舊小區改造三年行動計畫,以繡花功夫繼續推進微改造項目,促進城市功能提升和環境改善。大力推動老舊工業園區升級改造,面向全國公開引入市場主體,積極參與試點園區和老舊工業園區連片更新改造,通過統一規劃和產業聯合招商,吸引更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和項目入駐。始終保持查違高壓態勢,堅持“兩違”治理與城市連片開發、更新改造有機結合,鐵腕整治“兩違”,以拆促改、拆改結合。
三是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針對水、大氣、土壤三大領域突出問題,全力攻堅、務求實效。不折不扣完成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和省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任務。堅決打贏黑臭水體剿滅戰,堅持源頭治理、綜合施策,清理整頓“散亂污”工業企業(場所),加大畜禽養殖場治理,進一步完善污水配套管網,加強污水處理設施運行管理,確保西群河水質持續向好,鐵山河、銅鼓坑、胡屋河、大逕河實現不黑不臭,8條已消除黑臭河涌長制久清,流溪河李溪壩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白坭河大坳斷面水質達到省、市考核目標。堅決打贏大氣污染防治攻堅戰,鞏固空氣品質治理成果,確保全區空氣達標天數比例穩步提升。堅決打贏淨土保衛戰,強化土壤污染管控、修復和安全利用,全面完成重點行業企業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調查。建立健全危險廢物全過程監管體系,嚴肅查處涉嫌非法傾倒或處置固體廢物、危險廢物案件。
四是建設乾淨整潔城鄉環境。積極創建一批容貌示範社區、市容環境衛生責任制示範鎮街、門店招牌示範路,打造10個樣板居住小區,重點改善花都融創文旅城周邊、機場周邊、捷運出口以及花都大道沿線環境面貌,提升綠化美化水平。推進電網設施、海綿城市和地下綜合管廊建設,推廣綠色建築。鞏固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成果,繼續推動農村垃圾處理、污水治理、“廁所革命”和村容村貌提升四大工程,力爭年底全區188條行政村90%以上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55%以上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推動垃圾強制分類擴面,創建50個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推進第五資源熱力電廠擴建、生物質處理廠、區循環經濟產業園等工程。規範戶外廣告、公交候車亭等設定管理,積極構建以配建為主、公共為輔、道路為補的停車設施供給格局,有效緩解城市停車矛盾。
五是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集中力量扶持梯面鎮、赤坭鎮創建鄉村振興示範鎮,積極支持各鎮街創建一批鄉村振興示範村。突出發展富民興村產業,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力爭打造若干個高端田園綜合體、1個市級現代農業產業園、2個市級農業龍頭企業、10個以上農業類省名牌產品。推動“網際網路+農業”快速發展,提升農產品行銷能力,擴大農產品銷售渠道。鼓勵發展休閒農業和觀光體驗旅遊,引導民宿規範化、品牌化發展,打造一批精品民宿。實施粵菜師傅工程,促進農民創業就業。繼續推進“四好農村路”和“平安村口”建設,完善城鄉客運網路,推動行政村自來水集中供水全覆蓋,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規範農村“三資”交易管理平台,引導土地有序流轉,有效盤活農村“沉睡資產”,保障農村集體財產權益。
(五)關注民生、守住底線,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以增進民生福祉作為發展的根本目的,用心用情多辦民生實事、多解民生之憂,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一是強化基本民生保障。認真辦好人大代表票決選出的新一年民生實事,確保承諾兌現。深化“雙到雙零 ”就業服務,加強職業技能培訓,推動重大項目投資帶動就業,重點解決大學畢業生、農民工、退伍軍人就業。健全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落實社會保險降費減負政策,穩步提高參保人待遇水平。提高城鄉居民醫保住院支付比例,探索全面推進長期護理險。深化養老服務業改革創新,推廣花都特色的鄰里互助居家養老服務試點經驗,最佳化提升長者助餐配餐服務。穩步提高社會救助標準,推行困境兒童分類救助幫扶。堅持“房子是用來住的、不是用來炒的”定位,健全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培育發展住房租賃市場,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做好戶籍中等偏下住房困難家庭兜底性保障。推進機場噪音治理項目安置區主體工程年內完工,加快建設中軸線安置區、北站安置區、廣清城際安置區,確保中軸線安置區一期村民順利回遷。紮實做好梅州豐順縣、清遠清新區、陽山縣以及畢節市黔西縣、織金縣的對口幫扶,積極探索產業扶貧的長效機制,堅決打贏脫貧攻堅戰。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脫貧制度,鞏固區內扶貧開發成果。
二是提高公共服務水平。發展有質量的教育。擴大優質教育學位供給,加快建設廣雅中學花都校區,確保華南師範大學花都附屬學校順利開學,爭取普惠性幼稚園在園幼兒數占比達到75%以上。深化教育領域改革,推進集團化、學區化辦學,穩步推進中國小教師“區管校聘”管理改革。繼續大力引進名校長和名教師。推進校內課後託管服務工作,實現城區國小全覆蓋。推進“智慧校園”建設,以教育信息化引領教育現代化。深入推進健康花都建設,加快中山大學附屬仁濟醫院等項目建設。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完善醫療集團運行,提升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內涵。大力引進高層次衛生人才,深化“柔性引才”政策,推動區域醫療高質量發展。
三是增強城市文化綜合實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做好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主題宣傳。加強文化陣地建設,突出打造獅嶺鎮義山村、炭步鎮步雲村、梯面鎮紅山村、新華街三華村及京華社區等5個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示範點,推動花都博物館等投入使用。鞏固深化省級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成果,不斷完善公共文化體育設施網路。紮實做好網路輿情監控工作。擦亮洪秀全、駱秉章等歷史文化人物名片,整合洪秀全故居、資政大夫祠、塱頭村古村落等歷史文化資源,建設文化強區。開展音樂節、美食節等市民文化節系列活動,推進文化體育惠民工程。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和競技體育等賽事,辦好搖滾馬拉松、全國跳繩比賽等重大賽事活動,培育競技體育運動人才,引進舉辦更多國際、國內賽事,做強我區體育品牌。廣泛宣傳並積極開展志願服務活動。
四是創新社會綜合治理。堅持和發展浙江“楓橋經驗”,健全完善城鄉社區協商機制和矛盾糾紛排查調處機制,推動領導包案化解矛盾糾紛常態化,建立行業調解專家庫,引入專家、學者等社會力量參與人民調解,引導民眾依法解決合理訴求。完善格線化社會治理機制,深入推進“雪亮工程 ”視頻聯網和視頻採集,推動“四標四實 ”與格線化管理深度融合,強化風險隱患預警預測預防。按照“一鎮街一品牌”目標,擦亮“秀全大媽”、獅嶺流動黨員“共建共治共享”等社會治理品牌,助推黨的各項政策在基層落地開花。強化出租屋安全隱患整治,推進來穗人員融合行動,完善積分制公共服務提供機制。持續推進“城中村”綜合整治工作。深化法治宣傳教育,推行公共法律服務“零跑動”新模式,讓民眾在家門口得到法律援助、人民調解、律師服務、公證服務等。深入推進省市共建和諧勞動關係綜合試驗區建設,防範化解勞資糾紛,切實保障農民工工資按時支付。保持對黑惡勢力的高壓態勢,繼續開展“全民禁毒工程”,進一步鞏固“掃黃打非”進基層工作,深入開展社會治安重點地區和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抓好安全生產,重點關注食品藥品安全、交通安全、消防安全,提高氣象防災減災能力,完善突發事件應急處理機制,切實提高人民民眾的安全感和滿意度。
(六)實幹擔當、從嚴治政,建設人民滿意政府。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全面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努力打造“公平正義、依法行政、務實創新、高效廉潔”的人民政府。
一是堅持黨的領導。堅持黨的領導是做好政府工作的根本保證。要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堅持把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長期政治任務,更加自覺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把對黨忠誠、為黨分憂、為黨盡職、為民造福作為根本政治擔當,著力建設忠誠乾淨擔當的幹部隊伍。嚴格落實意識形態責任制,做好意識形態事件防控處置。完成政府機構改革,確保各項工作高效銜接。
二是堅持依法行政。落實全面依法治國要求,嚴格依法用權、依規履責、依章辦事。依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政協民主監督、監察監督,廣泛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社會各界的意見,健全與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溝通聯絡機制,高質量辦好建議提案。完善依法決策機制,充分發揮新型智庫作用,加強合法性審查,推進行政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深化政務公開,加強對涉及民生、產業發展、營商環境等重大政策措施的宣傳和解讀。完善財政預算管理制度,強化政府債務限額管理,有效防範政府債務風險。樹立過“緊日子”思想,黨政機關帶頭厲行節約,嚴控“三公”經費和超預算開支。
三是堅持擔當有為。強化擔當精神,對改革發展中的各種矛盾困難、對人民民眾關切的重大問題,敢於知難而進、迎難而上,以“釘釘子”精神抓落實,確保中央、省、市和區委各項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開展“作風建設年”活動,堅決破除形式主義、官僚主義,開短會、發短文、講短話、簡辦事,著力提高政府執行力,做到公開透明、高效運轉。牢牢抓住想幹事、敢幹事兩個關鍵點,健全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營造幹事創業的良好氛圍,提振幹事創業精氣神,激勵幹部擔當作為,嚴厲整肅庸政懶政怠政行為。
四是堅持清正廉潔。嚴格落實全面從嚴治黨主體責任,深入貫徹中央八項規定及實施細則精神,堅持不懈糾“四風”、正作風。從嚴從實抓好政府系統黨風廉政建設,嚴肅查處侵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行為,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完善財政資金支出、工程項目招投標、國有資源交易等領域制度,強化權力運行制約監督。持續強化審計監督,抓好審計整改及結果運用。
各位代表,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堅強領導下,奮力開創花都各項事業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