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花都區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各位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9年工作回顧
2019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全面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貫徹省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市委十一屆九次、十次全會精神,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積極推動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攻堅克難、真抓實幹,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新進步。
(一)經濟運行穩中有進。預計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520億元,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25.99億元,增長5%,規模位居全市第二。在減稅降費政策背景下,一般公共預算收入83.22億元。財政八項支出129.43億元,增長17.6%。稅收總收入(含海關代徵稅)431.45億元。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56.32億元,增長10.3%。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564.99億元,增長7.7%。實體經濟提質增效。預計汽車產業完成規上工業總產值1868.40億元,增長3.2%;東風日產、東風啟辰整車銷量合計128.79萬輛,增長2.8%。臨空產業集聚發展,新科宇航與空客公司結成客改貨業務合作夥伴,美華航空項目開工建設。花都智慧型電子綠色價值創新園納入廣州市十大重點價值創新園名錄,入駐高新技術企業17家。以化妝品總部集聚園區為代表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伐加快。強化土地節約集約利用,處置閒置土地53宗。科技創新成效顯現。加大科技創新扶持力度,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增長4%,占地區生產總值2.68%,高於全市平均水平。大力實施“鯤鵬計畫”,下大力氣培育科技創新主體,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3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建立研發機構87家,分別增長19.8%、27%。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增長16.7%,全市排名第二。發展後勁不斷夯實。統籌招商引資,大力開展產業鏈招商、園區招商、以商引商。采埃孚集團華南地區研發總部、國航華南基地等36個重點項目簽約,總投資約480億元。京東灣區電子商務運營結算總部等26個項目成功落地,總投資139.71億元。傑賽科技等35個重點產業項目集體動工,總投資約387億元。新設企業數量增長12.4%,註冊資本總額增長49.6%。
(二)改革開放活力加快釋放。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成效顯著。以廣州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為核心的廣東綠色金融在第三方評價中排名全國第一。廣州碳配額現貨累計交易量排名全國第一。綠色信貸餘額增長38.17%,綠色保險保費收入增長34.2%,多項綠色金融業務指標在試驗區中排在前列。廣州綠色金融街累計進駐256家機構,註冊資本203.40億元。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建設走在全國前列。市場採購貿易方式試點出口217.44億美元,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出口97.73億美元,占比44.9%,成為全市穩外貿的重要支撐。營商環境改革持續深化。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100%的事項實現“最多跑一次”,1265項事項實現“一窗辦理”,1164項事項實現“零跑動”。區重點產業項目審批代辦工作入選廣州最佳化營商環境十大案例。積極落實國家減稅降費政策,預計全年新增減稅降費規模超40億元。出台《花都區人才綠卡暫行實施辦法》。面向國內知名高校,引進“優才計畫”專業人才48名。引進名校長、名教師、名醫生等高層次人才31名,培育廣州市高層次人才6名。
(三)城市發展能級不斷提升。大綜合交通樞紐體系逐步形成。廣州北站一期站房主體結構基本完成,廣清城際一期、新白廣城際完成鋪軌。紅棉大道一期基本完成,花都大道改擴建和快速化改造、機場北進場路、廣州北站至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快速通道、機場第二高速至T2航站樓連線線等項目建設加快推進,“七橫八縱” 1骨幹路網更加完善。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紮實推進。主城區CBD、廣州北站周邊連片改造取得階段性成效,橫潭村河西經濟社改造項目正式動工,田美村東南經濟社改造項目成功引入合作企業,完成16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和2箇舊廠改造項目。大力推進舊樓加裝管道燃氣工作,5100戶居民享受政策優惠。拆除違法建設510.77萬平方米,按時超額完成市下達任務,釋放可用地空間31.02萬平方米。12宗93個“大棚房”問題點全部按時完成整改。鄉村振興穩步推進。預計實現農業增加值41.30億元,增長3.7%。我區被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廣清接合片區。創建10家省級漁業健康養殖示範場、8家農業農村部漁業健康示範養殖場,新增市農業龍頭企業1家。建立區首個村級博士工作站-仲愷農業工程學院瑞嶺村博士工作站。農村人居環境綜合整治成效良好,全區共拆除田園窩棚1054宗、面積14.75萬平方米,新建“四好農村路”16.9公里。全區100%的行政村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75.9%的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10條行政村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持續推進“廁所革命”,新建改造公廁515座,提前一年完成市下達的任務。
(四)生態環境優勢更加凸顯。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交辦的187件案件全部辦結。2018年列入生態環境部的12個環境問題“回頭看”全部按期整改到位。水環境治理成效明顯,納入住房城鄉建設部監管平台的9條黑臭河涌中,白坭河等8條河涌實現長制久清,西群河初見成效;納入廣州市考核的胡屋河、大逕河、鐵山河、銅鼓坑河等4條黑臭河涌保持不黑不臭;流溪河李溪壩、白坭河大坳斷面達到省考核目標,水質分別達到Ⅲ類、Ⅳ類標準。大氣污染防治深入推進,環境空氣品質綜合指數全市排名第三,達標天數317天,高於廣州市平均水平。加強固廢管理,查處涉嫌環境違法犯罪案件16宗。全面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全區物業小區100%完成樓道撤桶,成功創建4個生活垃圾分類示範街、60個生活垃圾分類樣板居住小區(社區),農村廚餘垃圾不出村的“錦山模式”得到住房城鄉建設部的肯定。
(五)民生社會事業持續發展。民生投入持續加大,一般公共預算用於民生支出占比達84.8%。十件民生實事基本完成。就業水平不斷提高。城鎮新增就業11011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推進“粵菜師傅”2工程,培訓粵菜師傅253名,實現全員就業。教育醫療事業加快發展。華南師範大學附屬花都學校順利開學。在全市率先完成“區管校聘”改革。新增公辦幼稚園學位7360個、中國小學位5175個。城區公辦國小校內課後託管服務實現全覆蓋。炭步鎮中心衛生院新住院大樓主體竣工。中山大學附屬仁濟醫院建設穩步推進。基層就診率53%,民眾享受到惠民便民醫療服務。持續完善“一元錢看病”3“醫聯體”4“家庭醫生”等改革舉措,衛生健康委召開新聞發布會推廣花都經驗。文體旅事業繁榮發展。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建設上升為省級戰略。廣州融創文旅城6月15日順利開業。預計全年接待遊客總人數、旅遊業總收入分別增長24.4%、32.1%。花果山體育中心升級改造工程竣工,成為市民運動打卡新熱點。成功舉辦全國跳繩聯賽總決賽、全國徒步大會、廣州花都搖滾馬拉松、花都區文化旅遊歡樂周等活動,花都健兒在體操世錦賽、WJR跳繩世界盃等重大賽事中取得驕人成績。劉婷婷、陳一樂、黃艷菲獲得2020年奧運會入場券。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中軸線石崗安置區和羅仙安置區建設順利完工,並完成搖珠分房。機場噪音區龍口-清布、保良北兩個安置區封頂。470套松園裡公租房交付使用。低保、低收入認定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1010元/月、1515元/月,城(鄉)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分別達到每人1721元/月(1751元/月)。全區4000餘名優撫對象應保盡保。建成2家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資助居家養老服務對象1429人。建成長者飯堂43個,為全區1895名老人提供助餐配餐服務。區養老院項目(含區兒童福利院、區救助安置中心)順利完工。精準扶貧、對口幫扶成效顯著。健全農村最低生活保障兜底脫貧制度,低收入家庭年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1萬元以上。對口幫扶豐順縣35條省定貧困村脫貧率達100%;幫扶清新區引進推動5個項目,總投資約112億元;援建陽山縣的花陽國小項目順利開工;幫扶黔西縣、織金縣脫貧工作在廣州市對口幫扶畢節考核中包攬前兩名。社會治理深入推進。秀全街黨群服務中心入選“廣州市街鎮黨群服務中心十大優秀案例獎”,“清華姐姐”獲“廣東城市基層黨建十佳創新案例”。保障農民工工資支付工作考核位居全市第三。創新“3+N”大調解模式5,區仲裁業務綜合考評位居全市第一。新華街、獅嶺鎮涉黑涉惡突出問題掛牌整治如期“摘帽”,掃黃禁賭專項綜合考評在全市排名第一,案件類警情下降12.6%。圓滿完成新中國成立70周年、澳門回歸20周年等重大敏感期維穩安保工作,維護民族宗教領域和諧穩定,全年未發生重大政治事件、重大群體性事件。
(六)政府自身建設全面強化。深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積極開展模範機關創建活動,推動政府機關黨的建設高質量發展。自覺服從區委領導,堅持重大事項向區委報告。嚴格依法行政,主動接受人大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86件、政協提案96件。自覺接受紀律監督、監察監督、派駐監督和巡視監督。不斷健全政府議事規則制度,推動決策落實。加快“數字政府”建設,市區依申請事項全部實現網上辦理,行政許可事項基本實現“最多跑一次”,全省首推微信小程式“花都政務”。認真落實中央“基層減負年”要求,大力精簡檔案、會議,以區政府、區政府辦公室名義印發的各類公文減少51.1%,開到基層單位的會議減少42.6%。全面履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深入開展“小官巨貪”專項整治,立案14宗14人。堅決推進省審計廳對我區主要領導經濟責任審計反饋問題整改落實,並舉一反三,建章立制。
此外,國防動員、軍民融合、退役軍人、工青婦、殘疾人、僑務、外事、對台、口岸、應急管理、市場監管、信訪、司法行政、糧食、物價、氣象、地震、統計、檔案、保密等工作取得新成效。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在外部環境發生深刻變化、風險挑戰明顯增多的情況下,我們取得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科學指引的結果,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大力支持、有效監督的結果,是全區人民齊心協力、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花都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和社會各界人士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還存在短板,政府工作與廣大市民民眾的期盼還有不少差距。一是實體經濟後勁有待增強。支撐經濟發展的重大項目和龍頭企業不多,科技創新水平有待提高,新興產業尚處於培育階段,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仍需持續發力。二是重點領域改革有待深化。創造型引領型改革舉措不夠多,營商環境對標一流還有不少差距,敢闖敢試、敢為人先的改革精神有待進一步提升。三是城鄉建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大氣、水污染防治成果還不穩固,查控“兩違”任務艱巨,交通擁堵、亂停車現象比較突出,城鄉生活垃圾分類仍需久久為功,城市環境面貌有待提升。四是民生社會事業發展存在短板。醫療、教育等民生熱點難點問題尚未得到充分解決,市民民眾還有不少操心事煩心事揪心事。五是政府治理能力有待加強。用市場經濟理念和辦法抓發展的能力還要增強,一些幹部擔當實幹精神不足,形式主義、官僚主義不同程度存在,一些領域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時有發生。對此,我們將採取措施,加大力度解決。
二、2020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現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也是“十四五”規劃的謀篇之年,做好全年工作,意義重大。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四中全會精神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落實省委十二屆八次、九次全會,市委十一屆九次、十次全會,區委十四屆九次全會要求,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以改革開放為動力,舉全區之力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支持深圳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先行示範區,深入落實省委“1+1+9”工作部署和市委“1+1+4”工作舉措,堅決打贏三大攻堅戰,全面做好“六穩”工作,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加快建設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花都經濟開發區、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提升“國際空鐵樞紐、高端產業基地、休閒旅遊綠港、幸福美麗花都”建設水平,打造樞紐型綠色發展示範區,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花都貢獻。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6.5%左右,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增長3.8%,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8.5%左右,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2%。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5%以內。單位生產總值能耗下降3.2%,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和大氣、水環境質量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金融財政風險有效防控,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水平明顯提升。“十三五”規劃主要目標任務順利完成。
為實現上述目標,我們將按照區委的決策部署,著力抓好以下八個方面工作:
(一)全力確保經濟平穩運行。
堅持“穩”字當頭,把穩增長、穩企業、穩預期擺在突出位置,以“開年即決戰、決戰必決勝”的氣勢,推動全區經濟平穩發展。
攻城拔寨促投資。繼續實施重大項目“攻城拔寨”行動,全面統籌151個影響大、關注度高的投資項目,實施掛圖作戰,確保機場北進場路、花都大道改擴建和快速化改造工程等一批重點項目完工,預計實現年度投資240.8億元,帶動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5%。全面梳理已拍地的工業項目,“一企一策”督促、支持項目儘快動工。深入挖掘工業技改投資潛力,鼓勵企業通過增資擴產、技術改造等方式提質增效。統籌全區招商資源,加大對在談項目跟進力度,力促項目儘早落地。
文商旅體融合促消費。依託粵港澳大灣區北部生態文化旅遊合作區,大力吸引高鐵沿線和粵港澳大灣區消費群體,打造國際消費中心強區。強化主城區CBD、廣州北站商務區等商務集聚功能,支持富力環貿港、京東灣區電子商務運營結算總部發展,大力發展新型消費產業。加快旅遊與文化體育、休閒康養、餐飲購物等相關產業深度融合,積極推動消費升級,大力發展夜間經濟,提升旅遊產業綜合效益。利用重大節慶時點帶動傳統消費,擴大信息、文化、旅遊、養老、醫療保健等服務消費。充分運用“網際網路+農業”新模式,拉長產業鏈條,持續擴大農業市場消費潛力。
試點帶動促出口。發揮試點政策優勢,繼續做大市場採購貿易規模。大力引導企業參加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高交會等重點展會,深度開拓歐盟、日韓和“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市場,拓展重要原材料、關鍵零部件、核心裝備等進口來源,大力發展外貿新業態,帶動外貿穩定增長。聯合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廣東分公司等政策性金融機構,為企業開拓市場提供保險金融服務。
(二)建設支撐高質量發展的現代化經濟體系。
準確把握加快花都新一輪大發展的責任使命,以園區為引領,以產業為核心,以創新為動力,推動形成支撐高質量發展的強大動能。
堅定不移建設現代化的產業園區。按照“產業龍頭+主導產業鏈+產業創新中心+產業資金+產業服務平台+產業社區”六位一體的標準,力爭年內打造1個以上的現代化產業園。對標國家級開發區,最佳化提升汽車產業基地等重點園區。加快花都湖化妝品總部集聚區和西部化妝品先進制造基地建設,最佳化“一核四園” 6產業布局,力爭全區化妝品產業總產值增長40%以上。結合機場三期擴建、空港噪音區搬遷,規劃布局5G、人工智慧、物聯網等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制定出台一批刺激投資、集聚產業的政策,強化對優質項目的用地保障,實施工業物業產權分割,引導產業項目集中入園發展。
矢志不渝構建高質量發展的產業體系。花都要跨越發展,關鍵在產業,核心是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傳統優勢產業。推動先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打造兩千億級汽車產業集群。做強汽車產業基地,全力支持東風日產、東風啟辰、大運汽車等龍頭企業做大做強,支持關鍵零部件項目增資擴產,引導高端汽車零部件項目落戶,提升產業集群發展質量;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汽車電子、智慧型網聯、共享汽車,推進建鏈強鏈補鏈延鏈。依託和諧號大功率機車產業園區,積極發展軌道交通產業。建設千億級智慧型電子信息產業集群。加快中電科華南電子信息產業園、國光智慧型電子產業園等園區建設,規劃建設電子信息小鎮,推動傑賽科技等重點項目儘快建成投產,大力扶持鴻利智匯等重點企業,集聚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人工智慧、新型顯示等產業。建設臨空產業集群。依託GAMECO、新科宇航等現有龍頭企業,加快引進上下游關聯產業,積極發展航材生產、機載設備製造等航空製造業,建設全球飛機維修和客改貨基地;大力引進集聚航空總部、飛機租賃、大型電商企業,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生物醫藥產業園,促進現代物流、生物醫藥、電商新業態融合發展,積極打造進口藥物集散地。推動現代服務業出新出彩。深度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依託廣州融創文旅城—清遠長隆國際森林度假區龍頭項目,推動廣州、清遠旅遊資源整體謀劃、合作開發,打造粵港澳旅遊目的地。充分整合芙蓉度假村、梯面生態小鎮、珠寶小鎮、中國皮具文化創意園等文化旅遊資源,串點成線,打造中國善行者(廣州站)、全國徒步大會、穿越廣清山野徒步大會、北回歸線上的足跡、醉美花都行等一批文化旅遊體育品牌,培育一批精品名村、特色民宿品牌。大力提升金融服務實體經濟水平,支持大型電子商務企業在區內設立供應鏈金融總部,支持區內企業上市發展,引進擬上市企業到花都落戶。大力發展現代物流和供應鏈管理,結合物流園區整治提升,培育引進物流總部企業,提升對區域的貢獻度。推動傳統優勢產業轉型升級。推進5G、區塊鏈、大數據、人工智慧與製造業深度融合,引導皮革皮具、珠寶、化妝品、聲光電等傳統優勢產業、特色產業向研發設計、文化創意、高端定製、智慧財產權服務等轉型升級。
久久為功增強支撐發展的創新動力。把創新放在全局的核心,激發創新第一動力,推動新舊動能接續轉換,加快提升產業基礎能力和產業鏈現代化水平。打造一批創新平台。支持創新創業平台建設,積極承接國家、省、市重大科技專項,推動與重點高校、知名企業共建創新平台,在汽車、智慧型電子信息等先進制造業集群領域規劃建設產業創新中心、技術創新中心,新增15家省級以上研發平台。培育一批創新主體。持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樹標提質行動和“鯤鵬計畫”,加強“專精特新”“升規納統”企業梯度培育力度,力爭新增高新技術企業80家以上,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比重達50%以上。營造一流創新環境。深化科技與金融融合發展,力爭研發經費占地區生產總值比重超過廣州市平均水平。推動國光遠洋2025PARK、創美金谷等雙創載體建設。設立科技信貸風險損失補償金,支持科技企業創新發展。制定鼓勵區塊鏈發展的政策措施,支持區塊鏈技術賦能實體經濟。依託智慧財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和運用。
(三)深度融入“雙區驅動”“雙核聯動”發展大局。
堅持從服務全國全省全市發展大局的高度謀篇布局,在全方位參與“雙區驅動”“雙核聯動”和全省“一核一帶一區”區域發展新格局中,奮力譜寫花都高質量發展的新篇章。
凝心聚力打造空鐵融合發展示範區。全力做大做強樞紐型經濟。加快主城區CBD開發建設,推動保利國際金融中心年內建成、市民廣場綜合體項目主體結構封頂,集聚發展總部經濟、金融保險、商務辦公。加快廣州北站商務區規劃建設、土地收儲、招商引資等工作,深化與港澳市場主體的合作,大力發展商務商貿、旅遊服務、高端會展、總部經濟。加快建設廣州北站綜合交通樞紐。全力以赴推進1.26平方公里啟動區征地拆遷,推動廣州北站一期站房完工、二期站房早日開工。完善多層次、立體化換乘體系,實現各類交通方式無縫銜接、高效換乘。加快大陵北片區、三華片區等區域開發建設。基本完成機場三期擴建工程第四跑道征地拆遷。積極構建空鐵聯運大綜合交通體系。大力爭取更多軌道線路直通香港、深圳等大灣區主要城市,積極引入廣清永高鐵、廣河高鐵、廣中珠澳高鐵、廣深第二高鐵以及貴廣高鐵廣寧聯絡線,著力實現花都與灣區主要城市“1小時直達”。推動機場第二高速加快建設,廣清城際一期如期開通運營、二期開工建設,爭取捷運18號線延伸至花都,推動捷運24號線建設,實現花都與廣州中心城區“半小時通勤”。推動新白廣城際儘快通車,加快廣州北站至廣州白雲國際機場快速通道建設,爭取將空鐵直連軌道線納入機場三期擴建工程,實現空港—北站“8分鐘連線”。
精準發力深化綠色金融改革創新。大力推進國家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建設,創新機制,輻射港澳,服務實體,推動形成更多可複製可推廣的經驗和模式。創新綠色金融體制機制。大力推動碳排放權抵質押融資標準、林業碳匯生態補償機制在粵港澳大灣區複製推廣,加快推進綠色企業和綠色項目認定方法、融資對接系統等創新經驗在全市、全省範圍內推廣使用。加強大灣區綠色金融合作。編制《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金融推動綠色發展示範區建設實施方案》,發揮試驗區對大灣區綠色發展的輻射帶動作用。通過港澳引進境外資金投資粵港澳大灣區綠色項目、綠色企業和基礎設施建設,將試驗區打造成粵港澳大灣區合作新平台。推進綠色金融集聚發展。力爭廣州綠色金融街綠色機構數量達到300家,註冊資本達到230億元。鼓勵銀行機構將全市的綠色信貸集中到我區辦理。大力發展綠色保險、綠色基金、碳金融業務,力爭全區金融業增加值增長15%。
先行先試打造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重大改革試點任務為牽引,先行先試,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不斷縮小城鄉收入差距,提高農民收入水平,推動鄉村全面振興。推動城鄉產業融合發展,讓農業更有奔頭。深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加快建設以花卉、盆景、漁業為主題的現代農業產業園,推進熱科院廣州分院、綠沃川等項目建設,提升現代都市農業發展水平。大力實施“百企幫百村”工程,主動對接“雙區”大市場,培育壯大一批龍頭企業,建設特色農產品優勢區。深入推進“一村一品、一鎮一業”,推動港頭嶺南精品示範村、藏書院精品名村、紅山村嶺南精品名村等項目建設,打造一批鄉村旅遊特色品牌。推進城鄉基礎設施一體化,讓農村更有盼頭。加快農村生活垃圾和污水處理設施、“四好農村路”等建設,推動形成全域覆蓋、普惠共享、城鄉一體的基礎設施服務網路。提升農村公共服務保障水平,推動中心城區優質教育資源向農村對接輻射,深化提升“一元錢看病”,為鄉村居民提供更便捷、優質的服務。推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鄉村更加美麗。深入開展“五個美麗”行動,力爭80%以上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19條行政村達到省定特色精品村標準,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美好家園。推動深化農村綜合改革,讓農民更加富裕。深化農村各項改革,加快推進集體經營性建設用地入市,完善農村產權抵押擔保權能;搭建城鄉產業協同發展平台,引導更多社會資本投向鄉村振興,發展壯大村級集體經濟。規範農村宅基地的統籌管理。創新留用地統籌開發利用模式,推進留用地集中安置、統一規劃和統籌開發,引導村集體經濟組織利用村集體留用地、存量低效建設用地發展鄉村旅遊、高端產業、優質教育等,持續增加村集體和村民收入。
協同聯動推動廣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深入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加快推進廣清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工作方案》,堅持目標同向、整體聯動、承接輻射、協同發力,努力構築區域協同發展新優勢。強化基礎設施建設。加快佛清從高速花都段拆遷工作,配合做好佛江高速北延線、廣連高速(二期)建設,推動廣清大道南延線、太石路接紅棉大道等項目花都段前期工作,構建廣清1小時交通圈。加快推進北江引水工程,力爭花都水廠與水源工程同步建設、同期投產運營,確保實現廣清兩地居民“同飲一江水”。強化產業協同發展。促進廣清汽車及零部件、箱包皮具、化妝品等產業合作,攜手共建廣清經濟特別合作區。整合廣清優勢資源,挖掘花都古村落內涵,探索創建國家級全域旅遊示範區。引導花都農業龍頭企業到清遠建設農產品生產、加工和配送基地,攜手做強富民興村產業。強化環境聯防聯治。建立聯動治理機制,共同打擊非法轉移、傾倒固體廢棄物等違法行為,共同治理跨界河流,全面消除劣Ⅴ類水質。
(四)建設現代化國際化營商環境。
營商環境就是生產力、競爭力。對標國際一流標準,堅持思想再解放、開放再出發、目標再攀高,圍繞營商成本最低、辦事效率最高、創新創業活力最強的目標,以“成就企業家、厚待投資者、服務納稅人”的胸懷和姿態,大刀闊斧推進營商環境改革,在全區營造親商愛商、引商扶商、助商暖商的氛圍,讓企業進得來、留得住、發展好。
親商愛商成就企業家。堅持政府主動作為、靠前服務,探索建立“政務服務官”制度,讓政府“有形之手”成為實業興區的強大推力。全方位關愛企業家。建立“政企面對面”制度,加強與企業家的常態化交流。加強優秀企業家的培育,激發和保護企業家精神。全方位最佳化企業發展軟環境。加快“數字政府”建設,提升“網際網路+政務服務”水平,全面提高審批效率。建立政策兌現事項清單,推進審批事項表單化清單化,推進稅務辦理便利化改革,推廣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平台。全方位最佳化企業發展硬環境。進一步完善重點企業、重點園區周邊基礎設施。建設青年人才驛站。實施“人才安居工程”,多元化、精準化滿足高端人才住房需求。設立“人才服務平台”,集中辦理政策兌現、父母養老、子女入學等事項,提供“上管老下管小”組合式暖心服務。
引商扶商厚待投資者。區財政安排專項資金15億元,緊盯各類市場主體發展需求,研究出台更有針對性的扶持政策,激發企業發展新動能。加大招商引資。深入實施骨幹企業培育工程,全力支持本土龍頭企業增資擴產、做大做強。深入開展專項培育計畫,重點培育“兩高四新”7企業。落實招商引資“一把手”工程,組建專業化招商隊伍,健全績效評價體系,深度對接世界500強和國內外行業領軍企業,廣招商,招大商,引進一個龍頭企業,帶動一批配套企業,壯大培育一條產業鏈。強化要素供給。建立“拍地即拿證”機制,擴大“臨時施工復函”受理範圍,大力推動產業用地聯合競買機制。擴大“助保貸”8資金規模,積極推動企業上市融資、債券融資和股權融資。降低企業成本。全面執行國家減稅降費政策,清理涉企收費,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物流成本。實行工業用地出讓“零收益”,降低企業用地成本。
助商暖商服務納稅人。堅持問題導向、效果導向,因事制宜,精準服務各類企業,用政府最佳化服務的“加法”,實現納稅人煩心事的“減法”,增強企業紮根花都、長期發展的信心。積極搭建產融對接平台。依託廣州市綠色金融改革創新試驗區融資對接系統,有效整合商事、稅務、環保等涉企信息以及綠色項目融資需求信息,為綠色項目提供不間斷線上融資平台;定期舉辦線下銀企對接會,打造線上線下無縫銜接的產融對接系統,努力解決企業融資難題。妥善化解涉企歷史遺留問題。完善“政企通”服務機制,暢通企業訴求的收集、辦理渠道。本著尊重歷史、實事求是的原則,全面梳理不動產權屬證辦理、建設報建、消防、環保、舊廠改造和完善歷史用地手續等情況,依法依規、積極穩妥解決企業老大難問題。構建“無事不擾、有呼必應”機制。推進跨部門、跨行業綜合執法,推行日常檢查“雙隨機一公開”,做到“進一次門、查多項事”。深入實施政務服務“好差評”制度,由企業和民眾評判服務績效。
(五)開創高品質的城市建設管理新局面。
對標中心城區,以科學規劃引領城市發展,以紮實舉措落實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以精細管理最佳化城市形象,全面提升我區形象和品質。
高水平規劃城市發展。堅持規劃引領,抓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契機,高標準開展國土空間總體規劃編制工作,拓展發展新空間,引導產業集聚發展。提升城市公共空間設計水平,加強城市重點片區城市設計,提前謀劃中軸線北段城市設計與用地控制,樹立城市新形象。堅持“多規合一”,繼續做好花都湖片區、廣州北站商務區等重點片區和西部國際先進產業園區、新華綠色價值園等重點園區控規編制,完善公共配套水平,推動產城融合發展。改革最佳化市、區土地儲備聯動機制,劃定工業產業區塊,開展土地收儲,做好土地保障。
大力度推進城市更新九項重點工作。堅持力度不減、節奏不變,以更大的決心推動各項工作落到實處。加快推進“三舊”改造。大力推進機場周邊區域、花都湖南部片區舊村莊以及廣州北站、主城區CBD片區周邊舊村莊改造,合理布局產業、居住、配套服務功能,打造產城融合、宜居宜業的城市發展新空間。抓緊推進我區老舊小區微改造16個續建項目竣工驗收,有序推進22個新建項目開工建設。加快推進舊廠房土地收儲。大力整治“一場兩園”。紮實推進專業批發市場、村級工業園區、物流園區的轉型升級和整治提升。積極支持獅嶺皮革城西側等村級工業園改造試點,打造一批“工改工”的示範園區,實現經濟效益、社會效益、生態效益的深度融合。狠抓“一拆兩治”。打好治理違建攻堅戰,拆除違法建設550萬平方米。從源頭上遏制低端產業進入,鞏固我區“散亂污”場所整治效果。完善與南海、三水、清城的聯動治理機制,共同守護良好的生態家園。
精細化提升城市宜居品質。圍繞建設“花漾城市、美麗花都”,下足“繡花功夫”,塑造高品質城市形象。加快街頭綠地、景觀小品提檔升級,重點推進迎賓大道與106國道交界片區、廣州融創文旅城至海布立交路段、大廣高速沿線兩側等重要節點綜合整治和景觀改善。做好“花”的文章,打造花卉花境,發展花卉產業,譜寫美麗花都花卉旅遊產業新篇章,讓“花”成為花都的一張靚麗名片。建設“口袋公園”。完成91.5公里碧道規劃建設。強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黨政機關生活垃圾分類投放準確率達到90%以上;落實專收專運機制,推動環衛收運系統與資源回收系統“兩網融合”,實現生活垃圾回收利用率達到38%以上。推進廣州第五資源熱力電廠二期工程及配套設施、花都區生物質綜合處理廠等新一輪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全面落實海綿城市監測工作,完成25平方公里的海綿城市建設任務。積極推廣綠色建築和建材,大力發展裝配式產業。深化學校周邊、城中村、內街里巷等重點區域綜合整治,加強市政道路、城市綠化、“城市家具”9等公用設施管理養護。回應市民關切,積極解決交通擁堵等“痛點”問題。
(六)決戰決勝三大攻堅戰。
打好打贏三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必須跨越的關口,也是實現高質量發展的內在要求。我們要以高度負責的擔當和啃“硬骨頭”的精神,堅決如期高質量完成各項任務。
全面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圍繞“兩不愁三保障”10目標,一項一項查漏補缺,逐人逐戶對賬銷號,助力豐順縣、清新區、陽山縣及織金縣、黔西縣等地剩餘貧困人口如期脫貧。鞏固脫貧成果,加大產業幫扶、就業扶貧、消費扶貧和民生幫扶力度,加強與鄉村振興統籌銜接,增強貧困地區自我造血功能。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堅持標本兼治,既抓源頭,又補短板。鞏固城市黑臭水體治理成效,繼續推進河長制、湖長制,重點推進流溪河、白坭河流域綜合治理,建成污水管網113.5公里,完成56.27平方公里、3614個排水單元達標攻堅,確保流溪河李溪壩、白坭河大坳斷面水質穩定達到Ⅲ類、Ⅳ類標準。抓好工業源、移動源、重點區域大氣污染防控,強化大型在建工地揚塵監管,確保空氣品質有效提升。始終保持環境違法懲治高壓態勢,加強固體廢物和危險廢物生產和處置單位監管,嚴懲非法轉移和違規傾倒固廢危廢等環境違法犯罪行為。推進第二次全國污染源普查。
著力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高度重視政府性債務化解和科學理財工作,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切實防範財政風險。強化非法集資、網際網路金融、非法校園貸等領域的監管,嚴厲打擊非法金融活動,確保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區域性金融風險底線。強化網路意識形態安全治理。
(七)形成共建共治共享的民生髮展格局。
始終堅持以人民為中心,時刻把民眾安危冷暖放在心上、抓在手上,不斷提升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用心用情用功辦好民生實事。解決民生問題、辦好民生實事是政府最重要的工作。今年,區政府將圍繞百姓所急所需所盼,繼續實施一批民生實事項目,涉及交通出行、環境整治、教育醫療、扶貧濟困等多個方面。我們將加快廣雅中學花都校區建設,確保國中部秋季學期如期招生,讓花都孩子們在家門口就能享受到與中心城區同樣優質的教育資源!我們將推動包括新圖書館、青少宮、大劇院等公共文化設施在內的市民廣場綜合體加快建成,讓文化休閒活動更精彩紛呈!我們將積極回應市民重大關切,最佳化老城區、廣州北站、廣州融創文旅城等重點區域的公共運輸線路接駁,並對主城區交通信號控制系統升級改造,讓花都交通出行更暢通!我們將大力推進農村供水改造工程,惠及全區6個鎮街、12條村、2.2萬餘人,讓村民喝上放心水!我們還將逐步提高殘疾人及困境兒童社會保障水平,進一步解決好農村泥磚房清理整治、既有住宅加裝電梯、校園食品安全、醫療健康便民服務、生活垃圾分類全鏈條提升等問題。我們將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乾,讓老百姓實實在在享受到改革開放的發展成果!
盡心盡力盡責提供公共服務。按照“善、優、厚、良、頤、宜、眾”七個字的高要求,持之以恆抓落實。辦好人民滿意的教育。強化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加大學前教育學位供給力度,新增公辦學位7405個,全區公辦幼稚園和普惠性幼稚園在園幼兒占比80%以上。全面深化新時代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提高教師隊伍素質。推動教師發展中心建設,深入推進集團化、學區化辦學。推進“健康花都”建設。深化公立醫院綜合改革,加快建立現代醫院管理制度和醫聯體、分級診療制度。確保中山大學附屬仁濟醫院行政樓建成,其餘建築封頂。加強與高端醫療主體緊密合作,持續推進國家基本藥物綜合試點工作,逐步升級改造基層衛生院,全面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完善優質公共服務體系。加快基層綜合文化服務中心、新時代文明中心建設,健全城鄉基層公共文化設施網路。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擴大廣州花都搖滾馬拉松影響力。加快花都中軸線、廣州北站片區以及鐵路、高速公路、市政道路項目拆遷安置區建設。持續做好就業和社會保障。健全多渠道靈活就業機制,積極促進就業創業。做好來穗人員積分制入戶、隨遷子女入學等工作。穩步推進社會保險各項改革,落實好養老金調整、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經辦工作。維護婦女兒童權益,提升婦幼保健服務水平。完成區殯儀館遷建項目主體施工。深入推進醫養護結合,推進“家政+養老”試點,加強社區嵌入式養老機構建設,實現老有頤養、老有所樂。辦好“粵菜師傅”“南粵家政”11培訓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