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9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南沙區發布的報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9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
  • 檔案類型:工作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同時受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的委託,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8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是南沙發展進程中很不平凡的一年。在慶祝改革開放40周年的重要時點,習近平總書記親臨廣東視察,明確要求緊抓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重大機遇,高標準建設廣東自貿試驗區,打造高水平對外開放門戶樞紐,為南沙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了根本遵循和強大動力,堅定了我們新時代改革開放再出發的信心和決心。一年來,我們牢記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託,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按照黨的十九大作出的戰略部署,牢固樹立“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全力貫徹落實國家、省、市和區委的各項決策部署,堅持穩中求進總基調,積極踐行新發展理念,全面落實高質量發展要求,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積極穩就業、穩金融、穩外貿、穩外資、穩投資、穩預期,較好地完成區三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主要目標任務。
 (一)突出質效提升,經濟發展穩中向好。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壓力,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實施系列穩增長措施,推動新舊動能加速轉換,實現規模總量和質量效益“雙提升”。
 經濟總量穩步增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458.41億元,增長6.5%;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2421億元,增長7.8%;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5.2億元,可比增長16.3%;稅收總額555.7億元,增長17.7%;商品銷售總額1861億元,增長17.3%;進出口總值2063.9億元,增長5.8%,其中進口972.1億元,增長20.9%;契約利用外資276.8億美元,增長4.5倍。
 提質增效成效明顯。產業結構不斷最佳化,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約50%,先進制造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產值的比重達66.7%,現代服務業占第三產業比重達63.1%。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全年為企業減稅費32.6億元,免除守法企業的政府購買查驗服務費5582.6萬元,撥付產業扶持資金20.58億元,企業工業技改投資額達37.86億元。
 市場活力不斷激發。全年新設企業3.8萬家,新增註冊資本近8323.8億元,分別增長76.2%、52%;新設外資企業增長3.3倍,註冊資本1億元以上企業增長3.86倍。新引進世界500強企業投資項目36個(累計135個),總部型企業累計達103家。209個掛圖作戰重點項目完成投資額827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畫104.7%。
(二)突出制度創新,改革開放向縱深發展。深入推進自貿區改革創新,全年新增創新成果105項,其中17項、16項、31項分別在國家和省、市複製推廣。南沙制度創新指數連續兩年排名全國前三,其中“貿易便利化”指數蟬聯全國第一。
 營商環境持續最佳化。全面落實2018年版外商投資準入負面清單,制定實施全國首張專業服務業對外開放清單指引(2019年版)。深入推進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在全市率先上線“人工智慧+”商事登記系統;創新“一口受理、五十證聯辦”模式,實現新辦企業營業執照、刻章備案、發票申領等事項一天辦結,銀行開戶兩天辦結。推廣套用國際貿易“單一視窗”標準版,實現貨物、運輸工具和艙單申報使用率均達100%;積極探索建設全球報關服務系統華南運行基地;打造“線上海關”樣板間,實現貨物進出口整體通關時間壓縮三分之一;全球溯源體系套用商品品牌達8190個、貨值584億美元。拓展國際延遲中轉業務(DIT),最佳化粵港跨境貨棧,試行粵澳跨境電商直通車。全國首創“船舶載運危險貨物比對快速通關係統”,貨櫃通關審單從1小時縮短到5分鐘。深化“放管服”改革,構建“五個一”政府管理服務體系,出台十項政務服務管理改革措施,實現政務服務事項60%(1125項)“零跑動”、159項“即刻辦”、107項“全區通辦”、164項灣區9城“跨城通辦”,政務服務總體滿意度在全市排名第一。試點企業投資建設工程項目審批改革,從取得用地到拿到施工許可證最快15個工作日完成。落地全國首例“帶規劃設計方案出讓”項目,實現“交地即開工”。此外,啟用全國首個“身份證網證”微信政務套用,實施財政投資建設項目管理體制改革,完成國稅地稅征管體制改革,行政管理服務效能顯著提升。
 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建設步伐加快。建立推進大灣區建設工作體系,年度工作要點順利推進,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已納入中央領導小組會議儲備議題,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產業園正抓緊規劃建設。慶盛樞紐綜合體等重點項目加快推進,穗港澳“一帶一路”企業合作聯盟正式成立。深化粵港科技合作,落戶香港科技大學(廣州),依託霍英東研究院建立國際智慧型製造平台。出台對港澳人才專項扶持獎勵政策,舉辦粵港澳大灣區人才發展戰略峰會等引才活動,實施港澳青年學生實習就業基地“百企千人”計畫,推動粵港澳人員公共就業服務均等化。新設港澳企業1504家、投資額496億美元,分別增長7倍和6倍。深化與大灣區重點區域合作,與中山市翠亨新區、佛山市順德區簽署戰略合作協定。
國內外知名度進一步提升。CNBC全球科技大會在南沙召開並連續18小時向全球直播。成功舉辦國際金融論壇第十五屆全球年會、廣州國際人工智慧圓桌會議、廣州國際投資年會、中國企業未來之星年會、大灣區“航運與仲裁”國際仲裁交流等活動,積極參與天津夏季達沃斯論壇、世界經濟論壇及世界城市峰會等活動,向國內外推介南沙開發建設成果。
 (三)突出創新驅動,高端產業加快集聚發展。完善“1+1+10”產業政策體系,提振實體經濟,大力發展IAB、NEM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汽車製造業成為全區首個產值超千億元的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
 科技創新能力持續增強。預計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73家,增長42%。專利申請9875件,增長98.5%;去年R&D占比首次突破3%。落戶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啟動建設深海科技創新中心基地,形成了海洋重大科創平台集群。科大訊飛華南人工智慧研究院、廣州智慧型軟體產業研究院均獲批省新型研發機構。珠三角北斗衛星套用示範項目正式啟動。華南技術轉移中心建設取得實質性成效,入駐科技服務機構超50家。廣東醫谷產業園區入駐102家生物醫藥等領域企業。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投入運作。加快推行廣州南沙人才卡服務機制,為人才提供13大項高端服務。落戶廣東海絲研究院,粵港澳(國際)青年創新工場、“創匯谷”入駐83個港澳青創團隊,集聚了一批“高精尖缺”人才。成功舉辦中國首屆物聯網產業院士論壇、中國人才50人論壇、海外人才廣州峰會、百萬獎金(國際)創業大賽,創新創業氛圍日益增強。
先進制造業發展壯大。廣汽豐田第三生產線已建成投產,廣汽豐田新生產線項目即將啟動籌建,恆大純電動汽車項目已開工建設,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總部已開展運營。日本電裝新能源汽車電控及車載系統研發基地、芯聚能新能源汽車第三代半導體封裝功率模組研發生產基地、聯晶智慧型LED車燈模組研發生產基地已落戶。海爾智慧型製造中心正式動工,中郵科技總部及智慧型物流設備研發生產基地、北京精雕高端數控工具機研發生產基地相繼落地。
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集聚。出台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落戶4個綜合性人工智慧產業平台,集聚零氪科技、同盾科技、異構智慧型等130多個掌握自主核心技術的人工智慧企業,廣州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已進駐56個高端人才團隊。雲從科技、小馬智行成為獨角獸企業,慶盛人工智慧價值創新園區已啟動建設並被認定為首批省級人工智慧產業園區,人工智慧全球示範中心落成並投入使用。啟動全場景無人駕駛車隊、基於人臉識別的智慧型家居管理、人工智慧醫學影像輔助閱片等一批人工智慧示範套用項目,支持10家區內人工智慧企業在智慧型製造、智慧港口等領域開展套用示範項目。霍英東鶴年堂中醫城已運營,一品紅聯瑞生物醫藥智慧產業園、兆康國際康復中心已動工建設。
 創新金融蓬勃發展。全年集聚金融和類金融機構3061家,增長76%。新增融資租賃企業1620家,增長6倍;通過飛機租賃SPV項目公司引進飛機51架,增長約42%;開展船舶租賃業務21艘,增長75%,成為華南地區最大的飛機船舶租賃集聚地之一。率先在全省出台規範商業保理髮展管理辦法及扶持政策,已落戶商業保理企業超560家,占全市75%。成立金融控股公司,發揮國有資本服務金融產業作用。加快聚集高端金融資源,穩步推進南沙國際金融島項目,一批國內外知名金融機構明確落戶意向;中國風險投資研究院國際風險投資中心正在進行規劃設計,滙豐全球培訓基地項目已確定選址。成功落地自貿區首筆“資本項目收入支付便利化試點”業務;率先開展QFLP和QFGP試點;國內首支支持再生紙項目運營的綠色債券——廣紙綠債、全國首單美元結算的跨境船舶租賃資產交易等創新案例入選廣東自貿區三周年“金融開放創新十大最佳案例”。
(四)突出樞紐功能提升,國際航運中心建設加快推進。實施新一輪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南沙港貨櫃吞吐量位居世界單一港區前列,國際郵輪旅客吞吐量穩居全國第三,汽車碼頭成為全國平行進口汽車第二大口岸。
 國際大港承載能力穩步提升。南沙港區實現貨物吞吐量3.56億噸,增長6.5%;貨櫃吞吐量1566.1萬標箱,增長11.4%。商品車吞吐量歷史性突破100萬輛。南沙港區四期、國際物流中心等項目開工建設,海嘉汽車碼頭實現試停靠,國際郵輪母港綜合體、國際通用碼頭、深水航道拓寬工程二期等項目加快推進。累計開通國際班輪航線97條(新增12條)、內貿航線32條和“穿梭巴士”支線63條(新增3條)、無水港36個(新增3個)。全年出入境郵輪94艘次,出入境旅客48.12萬人次,增長19.3%。
 航運服務能力進一步增強。保稅港區二期通過國家驗收。保稅港區信息系統最佳化提升,閘口設施等智慧型化改造成效初顯。以“海公鐵聯運”形式實現中歐班列過境。大力發展國際海事服務產業,加速海員航運人才集聚。成立國際海員培訓中心,落戶首艘登記為“廣東南沙”船籍港的船舶。全年新增航運物流企業1921家。穩步推進航運大數據平台建設,累計發布珠江綜合運價指數145期。廣州航運交易所完成船舶交易620艘,交易額32億元。
國際貿易新業態加速發展。跨境電商保稅網購業務穩步增長,已備案跨境電商企業1562家;全年跨境電商保稅網購進口98.7億元,增長37.6%。新增平行進口全新車型15款(共63款),實現整車進口1.4萬台。市場採購出口商品平台申報貨值481億元。廣州鑽石交易中心交易金額約3.2億人民幣。DIT國際中轉(塑膠)貨值達9.3億美元,增長18%。甲醇保稅期貨交割業務已落地,大灣區國際分撥中心、集拼出口、國際中轉等一批新業態新模式正在形成。
 (五)突出建管並重,城市副中心功能不斷提升。重點功能區加快建設,廣深港高鐵慶盛站順利開通,拆違、治水力度空前,空氣品質主要指標綜合排名全市第二。
 區域交通樞紐建設加快推進。總投資1869億元的74個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紮實推進。新(在)建軌道交通約53公里,南沙港鐵路全線開工,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建設加快推進,捷運18號線、22號線已進入盾構隧道掘進階段;中南虎城際(贛深客專南沙支線)、肇順南城際、廣中珠澳高鐵、捷運15號線首期段、18號線和22號線延伸線等項目有序推進。新(在)建高快速公路3條約30公里,南沙大橋主線全線貫通,深中通道、廣中江高速等項目進展順利;“三高三快”通道南沙段已開工2個項目。新建市政道路約30公里,新開及最佳化調整區內公交線路21條,新增純電動公車387台,新(改)建公交站亭84個,跨區公交線路由25條增至30條,民眾出行更加方便快捷。
城市重點功能組團加快建設。明珠灣起步區全年完成投資約104.4億元,其中靈山島尖市政路網、外江堤岸、景觀工程及安置區國小、幼稚園等已完工;落戶了國際風險投資中心、國際貿易中心等一批產業項目。蕉門河中心區中鐵建華南總部建成,鳳凰湖城市公園投入使用,圖書館新館、檔案信息規劃展覽中心完成主體施工。慶盛樞紐區塊加快推進產業導入,啟動綜合開發項目建設,打造“產城融合、面向未來”的科技新城。南沙灣等其他城市組團建設有序推進。採用“EPC+PPP”模式推動萬頃沙、大崗等2個綜合開發項目動工建設。啟動城市更新工作,實施金洲沖尾、東灣、坦尾等舊村改造和15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全年完成土地收儲約2.04萬畝、拆遷2633戶,為重點區塊及重點項目建設用地提供了有力保障。
城鄉綜合治理水平不斷提升。建立更乾淨更整潔更平安更有序城鄉環境長效管理工作機制。全年清拆處理違法建設1.6萬餘宗、面積超250萬平方米,教育整改“六亂”行為19.7萬宗。試點成立社區基金。時間銀行公益服務被評為全國網路公益年度“因愛同行”創新項目和廣東省十佳網路公益項目。萬頃沙鎮年豐村獲評全國民主法治示範村,全區省級民主法治村(居)創建率達98%。成立社區格線化服務管理中心,建立基礎格線共956個,辦理各類格線事項約4.8萬件。推行新警務改革,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打掉黑惡勢力犯罪團伙20個,全區刑事治安警情數和刑事案件數分別下降6.8%、5.6%。積極推進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城市創建工作。不斷完善應急管理體系,全年較大以上生產安全事故零發生,生產安全死亡人數下降34.5%,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生態人居環境持續改善。整頓關閉“散亂污”場所541家,清理整治違法堆場約18萬平方米。新建污水管網54公里,實現農村生活污水收集處理行政村全覆蓋;潭洲滘涌黑臭水體整治初見成效,外江水質均達II或III類。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已全面啟動。落實揚塵治理“六個百分之百”,完成45家企業揮發性有機物綜合治理,全年空氣品質優良天數318天,PM2.5均值28。90條村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45條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128條村全部完成“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成功抗擊超強颱風“山竹”。新建綠道58公里,新增和改造城市綠地面積近110萬平方米,建成區覆蓋率達43.2%,全區人均公園面積達30平方米,生態環境進一步改善。
(六)突出民生為重,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民眾。全區民生及各項社會事業發展支出141.97億元,占公共財政支出的81.11%。十件民生實事全部完成。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加快推進75個教育統籌投資項目建設,廣州市第二中學南沙天元學校、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南沙)實驗學校等項目動工,華師二附中投入使用,廣外附小正式招生,共新增學位5490個。組建金隆國小和南沙國小兩個教育集團。重點推進總投資約134億元的55項醫療衛生項目建設,廣東省中醫院南沙醫院完成方案設計,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院區、南沙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等已正式動工,南沙中心醫院二期後續工程基本完工。全省唯一的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全面啟動。創建國家衛生鎮1個、省衛生村18個。舉辦了中國廣州國際模特大賽、沃爾沃環球帆船賽廣州停靠站活動等40多場大型文體旅遊活動,不斷豐富民眾文體生活。
社會保障體系進一步健全。城鎮新增就業1.3萬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7%,就業崗位補貼惠及戶籍勞動者約3.14萬人次。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改革穩步推進,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參保人數和醫療保險繳費人數分別達12.5萬人、26.4萬人。兜住民生底線,低保標準提高到950元,城鎮和農村特困人員供養標準分別提高到1721元和2121元。增設長者愛心食堂22個,服務就餐長者61.76萬人次。率先開展共有產權住房試點,完成首批人才公寓選房配租工作,積極探索多種模式建設安置房,推動房地產市場健康穩定發展。
鄉村振興戰略紮實推進。出台實施種業小鎮發展扶持辦法,高標準打造廣州種業小鎮,建設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制定促進農業產業化發展實施方案相關細則,發放各類惠農補貼7734萬元。開展名鎮名村示範點和中心鎮創建工作,推進37條美麗鄉村建設,實現美麗鄉村全覆蓋。實施457個村(居)環境完善和提升項目建設,推進24公里村村通公路項目、84座村道橋涵和37個電網節點建設工作。大力推進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萬畝水產健康養殖基地等一批基礎設施項目投入使用。超額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年度任務。投入各類幫扶資金近1.26億元,對口幫扶梅州市平遠縣、蕉嶺縣精準扶貧精準脫貧,紮實開展對貴州黔南州的對口支援工作和西藏、新疆、三峽庫區的幫扶工作。
(七)突出效能提升,政府自身建設不斷加強。認真執行人大決議決定,定期向區人大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社會各界監督。辦理各級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33件、政協提案176件,辦復率均達100%。紮實開展憲法宣傳及“七五”普法等工作,建立全市樣板的三級公共法律服務實體平台,實現“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全覆蓋。修訂政府部門權責清單,清理涉及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提供的證明事項1804項,南沙成為廣州市唯一達到依法行政示範單位全覆蓋的轄區。深入實施行政執法三項制度,辦理行政複議案件123宗。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廉潔自律各項要求,強化審計監督,“三公”經費得到有效控制。持之以恆正風肅紀,零容忍懲治腐敗,風清氣正幹事創業政治生態環境持續最佳化。實施行政效能提升行動,狠抓督查檢查落實,政府部門執行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
此外,物價、統計、審計、國企改革發展、國防動員和兵役、雙擁、氣象、人防、應急、“三防”、外事、港澳事務、僑務、質量強區、打私、打假、對台、民族宗教、保密、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均取得新的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的成績來之不易,這是區委、黨工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鬥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向全區人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區單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一是經濟成長仍存在一定壓力,產業基礎還不夠紮實,實體經濟、傳統優勢產業增長有所放緩,支撐新一輪經濟成長的新動能還沒有充分發揮;二是改革創新系統集成不夠,具有引領示範性的標誌性改革創新成果還不多,在金融、服務貿易、信用體系、人才等重點領域尚未取得重大突破;三是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現象依然突出,教育、醫療、文化、交通等公共服務設施基礎相對薄弱,優質資源供給能力不足;四是城市治理水平有待提升,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艱巨,市容環境管理不夠精細,城市更新進度仍需進一步加快;五是政府部門轉職能、轉作風還不夠到位,部分幹部幹事創業的精氣神和執行力有待進一步提升。對此,我們一定高度重視,認真加以解決。
二、2019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新中國成立7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關鍵之年,是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全面啟動之年。南沙作為國家新區、自貿試驗區、粵港澳全面合作示範區和承載門戶樞紐功能的廣州城市副中心,必須在新時代新發展格局中搶抓機遇、積極作為、砥礪奮進,以前所未有的勇氣和擔當,以再創業的激情苦幹實幹埋頭乾,雷厲風行、久久為功,努力開創政府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和十九屆二中、三中全會以及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對廣東重要講話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認真落實中央和省委、市委、區委決策部署,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持深化市場化改革,堅持擴大高水平開放,踐行高質量發展要求,緊緊扭住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這個“綱”,按照區委全會確定的“1235”發展思路,深化國家新區自貿區改革開放創新,著力營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和人居環境,著力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著力提升五大門戶樞紐功能,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統籌做好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保穩定各項工作,堅持不懈推進全面從嚴治黨,高標準建設“三區一中心”,加快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貢獻,在全省實現“四個走在全國前列”中勇當排頭兵,以優異成績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可比增長10%,商品銷售總額增長10%,進出口總值增長3%,實際執行時要努力爭取更好成績;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實現更高質量發展。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抓好以下八項工作:
(一)更高水平更深層次推進改革開放創新,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
全力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合作平台。落實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和省、市實施意見,推動與港澳產業合作、規則銜接、政策融通、人員往來。依託南沙灣、慶盛樞紐、南沙樞紐三大片區,規劃建設粵港產業深度合作園,加快推進慶盛樞紐綜合體、粵港澳現代服務業總部基地、國際醫療健康城、國際教育園區等項目建設,推動香港科技大學(廣州)年底前開工。探索建設粵澳合作葡語國家產業園。依託華南技術轉移中心、霍英東研究院等平台,加強與港澳在科技成果轉移轉化等方面合作,建立港澳青年創業就業試驗區,打造大灣區科技創新成果轉化新高地。在CEPA框架下進一步擴大法律、金融、建築、航運等領域對港澳開放,爭取引進一批港澳一流服務型企業和機構,建設粵港專業服務集聚區。擴大粵港澳執業資格互認試點,支持港澳醫療衛生服務機構在南沙設立分支機構,簡化港澳醫師執業註冊手續。實施港澳居民及境外人才個人所得稅補差,推動在南沙工作生活並符合條件的港澳居民率先享有市民待遇。探索設立港澳台人員社會事務管理服務機構,提升社會服務水平。試點實施香港工程建設管理模式。創新區域協同發展模式,加強與深圳市前海、東莞市濱海灣新區、中山市翠亨新區、佛山市順德區等周邊區域合作,促進灣區資源要素高效便捷流動。
著力打造國際一流營商環境。編制南沙粵港營商環境建設合作試驗區總體方案,打造營商環境改革“南沙樣本”,力爭年內達到世行營商環境排名前25名水平。深化外商投資負面清單管理模式,深入推進商事登記確認制改革,推動實現“一照一碼走天下”,探索建立“企業合格假定監管示範區”,推廣企業準營辦證一口受理“6+X”模式,實現營業執照與“章、銀、稅、金、保”等一天辦結。深化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拓展全球溯源體系全領域全鏈條套用,推動建立全球報關服務系統,率先建成全流程“線上海關”,實施“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等通關模式,爭取試點實施國際郵輪入境外國旅遊團15天免簽政策。深入推進工程建設項目審批改革,實施“人工智慧+”審批、“多圖聯審”“聯合測繪”“聯合驗收”等改革措施,試行項目用地“帶規劃設計方案出讓”,政府投資項目審批時限壓縮到70個工作日內。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和“一帶一路”法律服務集聚區,構建完善高效的國際化商事法律服務體系。發揮粵港澳大灣區仲裁聯盟平台作用,推動國際仲裁制度發展。開啟智慧型仲裁新模式,加快建設海上絲綢之路法律服務基地,建立商標、專利、著作權“三合一”的智慧財產權管理體制機制。
全力推進重點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全面完成政府機構改革任務,努力構建系統完備、科學規範、運行高效的機構職能體系。深入推進財政投資建設項目管理體制改革,形成統一高效專業的建設管理模式。深化稅收征管體制改革,開展納稅服務智慧型化試點。探索土地綜合管理改革試點,創新村留用地開發利用模式,促進土地節約集約綜合利用。推進用電便利化改革,爭取年內“獲得電力”指標達到全球前12名水平。創新吸引人才、服務產業發展的住房保障和供給模式,推進共有產權住房試點,新開工建設不少於1000套人才公寓,做好公租房供給工作。深化區、鎮(街)國資國企改革,最佳化國資國企資源配置,更好地發揮國企服務中心、服務大局作用。
加強國際交往與合作。啟動大灣區航運聯合交易中心、中國企業“走出去”綜合服務基地等國際資源配置平台建設,設立“一帶一路”投資諮詢服務視窗,推動建立海絲沿線港口交流合作機制,拓展“一帶一路”經貿網路。落實廣州高水平建設國際交往中心三年行動計畫,積極參與達沃斯論壇、中國發展高層論壇、博鰲論壇等高端國際交流平台,籌辦及參與世界港口大會、中國郵輪產業發展大會暨國際郵輪博覽會、國際金融論壇第十六屆全球年會、CNBC全球科技大會等活動。推進國際貿易中心大廈建設,建立健全友城交流機制,爭取與歐美城市(城區)結好,進一步擴大朋友圈。
(二)建設大灣區“半小時交通圈”,加快打造區域綜合交通樞紐和信息樞紐
大力推進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制定實施《南沙新區綜合交通樞紐規劃》。爭取深茂鐵路年內開工,協調推進中南虎城際、肇順南城際、廣中珠澳高鐵等項目前期工作,研究推動建設連線內灣區重要樞紐節點的快速城際軌道(環內灣城際);協調推進捷運18號線、22號線建設,實現30分鐘內通達廣州中心城區;加快捷運15號線首期段、18號線和22號線延伸線等項目前期研究工作。推動南沙大橋建成通車,推進廣中江高速、深中通道、“三高三快”通道建設,力爭南中特大橋工程年內開工,爭取省道S111南沙段改造提升工程儘快啟動,推動規劃建設連線珠江東西兩岸的高快速通道。
建設通達便捷的交通體系。重點加快明珠灣大橋、靈新大道擴建、中船中路等省、市、區重點市政路橋項目建設,推動明珠灣跨江通道動工建設;力爭年內全線拉通萬新大道,確保橫瀝工業園配套道路工程、慶沙路、漁港大道等續建項目完工通車,實現年度通車30公里;積極協調南崗大道、萬龍大道、魚窩頭大道、瀝心沙立交等一批項目用地移交,按照“移交一段、實施一段”的原則加快推進建設。加強與深圳灣口岸、寶安機場、東莞等灣區重要節點的便捷公交聯繫。
規劃建設信息樞紐。積極部署5G網路和新一代網際網路(IPv6),擴容升級網際網路骨幹網、城域網,提升信息基礎設施服務能力。積極爭取建設大灣區數據服務產業示範區,利用大數據、區塊鏈技術和人工智慧技術,帶動信息技術產業鏈式發展,提高國際通信互聯互通水平,著力打造“一帶一路”信息數據服務新樞紐。
 (三)積極構建創新型產業體系,加快推動經濟高質量發展
著力壯大戰略性新興產業。實施人工智慧產業發展三年行動計畫,發揮廣州國際人工智慧產業研究院等4大綜合性平台作用,著力集聚產業平台、領軍企業和人才團隊。支持具有核心技術優勢的企業發展壯大,促進第三代半導體、新型顯示材料、鋰離子動力電池等實現產業化集群化發展。爭取複製海南博鰲醫藥試點政策,依託霍英東鶴年堂中醫城、廣東醫谷產業園區等平台,大力發展中醫(藥)產業和生物醫藥產業。培育發展海洋經濟,加快推進中科院南海生態環境工程創新研究院、冷泉生態系統大科學裝置、南方海洋科學與工程省實驗室、國家級可燃冰科研總部基地建設,促進可燃冰產業化發展,建設科技興海產業示範基地。
大力發展先進制造業。重點推進恆大純電動汽車、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廣汽豐田新生產線、廣州國際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等重點項目建設;以黃閣國際汽車產業園為核心,打造“整車—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汽車零部件基地”汽車產業鏈。以龍穴造船基地為核心,推動形成集修造船、海洋工程、郵輪等相關產業於一體的海洋工程裝備產業集群;大力促進核電產業、盾構機軌道交通產業等向南沙集聚,打造南沙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鏈。大力發展智慧型製造產業,重點建設海爾智慧型製造中心、香港科大國際智慧型創造平台等一批重大項目。發展軍民融合產業,重點推進易通星雲北斗系統智慧型裝備基地、豐泰軍民融合裝備研發及生產基地等一批項目建設。
加快建設金融業對外開放試驗示範視窗。完善南沙國際金融島項目規劃設計方案,啟動國際金融論壇永久會址及配套工程建設。加快國際風險投資中心、滙豐全球培訓基地、粵財金融總部基地等項目建設;推進設立粵港澳大灣區國際商業銀行、港資人壽保險公司、創新型期貨交易所,推動一批跨國企業設立結算中心,打造“一帶一路”金融服務新樞紐。爭取推進合格境內投資者境外投資(QDIE)、經營性租賃業務收取外幣租金、大灣區飛機租賃免徵預提所得稅等政策試點;探索與自貿區發展相適應的賬戶管理體系,爭取國家同意南沙複製上海自由貿易賬戶(FT賬戶),在人民幣跨境使用、資本項目可兌換等方面先行先試。強化南沙資本市場服務基地和融資租賃服務基地功能,做大做強飛機、船舶、大型裝備、新能源汽車等租賃業務,建設千億級融資租賃產業集聚區。積極發展綠色金融、科技金融、供應鏈金融,推動商業保理企業有序發展。
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加大總部企業引進和支持力度,促進總部經濟發展。重點引進跨境電商交易平台、支付結匯、“海外倉”等服務企業,支持會計、法律、建築、諮詢、廣告、中介等專業服務業發展。出台重點區域生活性服務業發展扶持辦法。加快完善重點商業設施,健全區域商貿流通網路體系,推動商貿零售業發展。積極申報中國郵輪旅遊發展實驗區,繼續提升郵輪產業的集聚輻射能力,深入推進粵港澳遊艇自由行,擴大郵輪遊艇旅遊市場。加快推進文、體、旅產業融合發展,壯大文化體育旅遊等服務消費。
大力發展民營經濟。落實省“民營經濟10條”和市“民營經濟20條”,推動民營經濟走向更廣闊舞台。大力弘揚企業家精神和“工匠”精神,依法保護企業家人身和財產安全。持續減輕企業稅費負擔,降低企業用電用氣用地成本,有效解決企業融資難融資貴問題。實施強企增效行動,做大做強一批製造業骨幹民營企業,提質增效一批“兩高四新”民營企業,推動培育一批“小升規”民營企業。完善區領導掛點聯繫重點企業制度,提高精準服務企業水平,構建“親”“清”新型政商關係。
(四)深度參與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建設,加快打造國際科技產業創新樞紐
加快集聚創新主體。繼續實施高新技術企業培育工程,重點培育一批技術優勢突出、成長性高的標桿型科技企業,力爭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100家以上。布局先進制造、第三代半導體、人工智慧、生物醫藥、海洋科技、新材料等前沿領域,積極引進新型研發機構和科創團體,鼓勵企業加大研發投入,實現規模以上工業企業45%以上設立研發機構。以投代獎吸引高科技人才和企業,打造完整的產業投融資鏈條,帶動金融服務、股權投資、創業投資等發展。
大力培育創新載體。啟動中國科學院南沙科學園建設工作。積極推動南沙納入廣東創建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規劃選址範圍。建設南沙國際人工智慧價值創新園區,實施一批人工智慧產業套用示範項目。推進智慧型網聯汽車無人駕駛測試基地及示範區建設,支持廣州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國家物聯網標識管理公共服務平台、鋰離子動力電池工藝裝備平台等重點平台發展。設立區域技術產權交易市場,加快構建科技金融綜合服務平台。推進廣州國家現代農業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建設,充分發揮樂天雲谷、香江獨角獸牧場等孵化平台創新帶動作用,加快形成科技創新企業孵化育成體系。打造華南技術轉移中心,重點建設“3+4+1+1”平台,完善科技成果轉移轉化體系。
著力打造人才高地。制定國際化人才特區建設方案,出台更具競爭力的人才政策,舉辦各類招才引智活動,發揮好“人才綠卡”聚才效應,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人才發展環境。建立海外人才工作站,探索設立海外人才離岸創新創業基地,推進博士後創新發展平台建設,集聚一批戰略科學家、科技領軍人才、重點產業緊缺高端人才和團隊。設立人才發展公司,高標準建設國際(港澳)人才社區、青年人才社區及南沙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園區,提供與國際接軌的優質配套服務。
全力做好招商引資。創新以人才和資本為導向的招商模式,以人才、資本促進產業集聚。繼續完善“1+1+10”產業政策體系,做好政策兌現工作。拓展全球招商渠道和招商資源,加強與國際專業招商中介機構合作,開展城市整體行銷,力爭引進50個以上世界500強、中國500強以及行業百強企業投資項目。強化龍頭企業帶動、重大平台依託和基金支持,吸引企業加速集聚。加強重點產業靶向招商,繼續捕捉IAB、NEM產業優質項目線索,力爭在創新金融、商貿流通、專業服務、先進制造等產業上有新突破。
(五)高水平建設國際大港,加快打造國際航運樞紐和貿易樞紐
加快建設港航基礎設施和集疏運體系。落實新一輪國際航運中心三年行動計畫。加快推動南沙港鐵路、南沙港區四期、深水航道拓寬工程、近洋汽車碼頭等項目建設,推動國際通用碼頭前期工作,啟動江海聯運碼頭建設,建成海嘉汽車碼頭,實現郵輪母港10月投入運營。加快推動南沙國際航運中心信息平台建設,開展港口智慧型化改造。積極拓展“穿梭巴士”支線和無水港建設,新增國際班輪航線8條,力爭南沙港區貨櫃吞吐量達1620萬標箱,商品車吞吐量達110萬輛。
強化國際供應鏈樞紐服務功能。重點推進港口區4—6號倉、物流區5—8號倉、加工區駿德物流中心、唯品會區域總部等項目建設,積極打造出口型物流基地和進口型分撥基地。發展港外集拼物流和國際中轉業務,打造珠西區域性拼箱中心。推動知名跨國公司不斷擴大國際採購配送業務規模,打造國際採購和配送中心。持續增強航運要素交易服務功能,擴大船舶交易業務規模,推動航運大數據平台上線運營。探索實施船籍港轉籍無縫銜接新模式,吸引更多船員管理公司集聚,加快建設國際海事服務產業集聚區。
加快國際貿易功能集成。堅持貨物貿易與服務貿易並重、在岸貿易與離岸貿易互促發展,集聚一批外貿新平台新業態。拓展跨境電商業務新模式,做大做強B2B2C進口,創新跨境電商BBC、BC出口模式,建設全國領先的跨境電商示範基地。爭取國際種業交易中心、國際塑膠交易中心儘快獲批,建設泛珠貿易結算營運平台。繼續做好汽車保稅展示,大力發展整車進口業務。推動大灣區國際分撥中心、國際鑽石交易中心、汽車保稅維修復出口、藝術品保稅展示等項目建設。
(六)高標準推進城市規劃建設管理,打造粵港澳優質生活圈示範區
最佳化提升規劃管理。對標雄安新區,加快推進南沙新區城市總體規劃綱要編制工作,完成橫瀝島尖控規修編及城市設計。統籌地下空間資源,建立全區市政管線資料庫,加快推進蕉門河中心區管線綜合規劃建設。啟動新一輪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調整,力爭落實500公頃年度建設用地指標。啟動“一村一規劃”和“一房一規劃”,力爭村莊規劃管理覆蓋到戶。大力推進城市更新改造,加快西部工業區、梅山糖廠等區域土地連片收儲開發,推進24箇舊村莊全面改造、5箇舊廠房更新改造、15個老舊小區微改造和3個產業小鎮項目建設,持續盤活存量土地資源。創新土地徵收機制,加快推進橫瀝島尖、慶盛樞紐、靈新大道、中船中路等徵收工作,完成小虎島整村搬遷,加快安置區、土地平整等工程配套建設,適度超前規劃建設市政基礎設施。
加快建設重點功能區。明珠灣起步區完成靈山島尖基礎設施工程收尾工作,加快推進橫瀝島尖開發建設,推動星河總部2.0、省交通智匯晶谷、越秀國際金融中心等項目實質性動工,推動一批在談項目落戶。蕉門河中心區加快總部經濟集聚區建設,推進市民廣場最佳化提升、蕉門河南段環境整治、鳳凰湖二期等項目建設,完善市政基礎設施,積極導入高端教育醫療資源,不斷提升“城市客廳”綜合服務功能。慶盛樞紐區塊啟動基礎設施建設,確保新鴻基交通樞紐綜合體、香港“一帶一路”總商會(大灣區)總部、嘉華現代服務業總部等項目取得實質性進展。南沙灣區塊加快土地整理、最佳化土地開發模式,啟動南偉、貨運、東發等碼頭功能改造,打造東部文化旅遊商務集聚區;加快推進會展功能配套,啟動南沙濱海會展中心建設。繼續推進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業區塊、大崗先進制造業基地區塊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大力提升生態建設水平。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回頭看”、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落實。完成市“碧道”建設任務,加大飲用水源保護區保護力度,全面完成市下達的“散亂污”企業(場所)清理整治任務,依法清理河涌違法建設,分類整治養殖場等面源污染。穩步提升蕉門斷面和官坦斷面水質,完成潭洲滘涌黑臭水體長制久清年度目標,啟動一批重點污染河涌治理。推進10.2公里外江堤防加固達標工程,完成35公里污水管網建設,推進污水處理廠改造提升。配合推進珠江三角洲水資源配置工程開工建設。深入開展“藍天行動”,綜合整治揮發性有機物重點企業和場所,強化揚塵管控,擴大清潔能源利用。加強環境噪聲、重金屬、化學品等污染防治。推進建設綠色自貿區,提升城市主幹道和主要出入口景觀品質。重點加快對濕地公園、蕉門公園、大山乸森林公園的環境提升和改造。推進明珠灣起步區海綿城市建設,打造綠色建築集中示範區。
加強城市精細化品質化管理。堅持用繡花功夫加強城市建設管理,印發實施新型智慧城市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建立完善智慧城市綜合管理平台,加快建設“AI+”新型智慧城市。大力整治城市“六亂”,高壓管控“五類車”,清拆處理違法建設300萬平方米以上。深入推進“廁所革命”,新(改)建環衛、旅遊、鄉村及其他公廁63座。新增管道燃氣居民用戶2萬戶以上。建設特型垃圾分類處理工作體系,抓緊推進第四資源熱力電廠二期項目建設,進一步提高垃圾分類處理水平。加強公共停車場規劃、建設與管理,治理交通擁堵黑點,完善慢行系統。
(七)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努力提高社會事業發展水平
全力辦好民生實事。堅持把增進民生福祉作為政府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始終把百姓冷暖、民眾利益記在心上。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築牢社會保障根基。加強就業創業精準化扶持力度,實現省級勞動力技能晉升培訓補貼惠及勞動者2200人以上,崗位補貼惠及勞動者2.5萬人次以上,城鎮新增就業1萬人以上,戶籍應屆高校畢業生就業率93%以上,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70%以上。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最佳化社保網辦“零跑動”業務,穩步提高社會保障水平,全面推行重大疾病醫療費用“二次報銷”醫療救助制度。推進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最佳化提升長者助餐配餐服務,完善養老院“公建民營”模式。健全住房市場體系和住房保障體系,完成住房保障年度目標任務。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大基礎教育學位供給,加快廣州市第二中學南沙天元學校、廣州大學附屬中學(南沙)實驗學校和特殊教育學校等項目建設,推進靈山島尖九年一貫制學校和南沙青少年宮完工,確保珠江中學、蓮溪國小、廣外附小等項目交付使用,全年至少新增公辦學校、幼稚園4所,新增學位4000個以上。實施集團化學區化辦學,深化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區建設,推進“區管校聘”教師管理體制改革,探索“人工智慧+智慧教育”模式,進一步提升教育水平和品質,全力打造“適合的教育”。
加快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醫療高地。堅持衛生事業、健康產業雙輪驅動。加快推進中山大學附屬第一(南沙)醫院、廣東省中醫院南沙醫院、廣州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院區、中山大學附屬(南沙)口腔醫院、南沙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南沙區血站等重點項目建設,推動腫瘤防治中心、再生醫學、康復、美容專科醫院等項目落戶,打造粵港澳大灣區優質醫療生活圈。創建全國基層中醫藥工作先進單位。深入推進國家健康旅遊示範基地建設,全面啟動國際健康醫療城建設,深化穗港澳健康產業合作,出台健康產業扶持政策,大力發展生物製藥、醫療器械、基因工程、健康大數據及健康旅遊。深化三級醫療機構綜合改革,建設智慧醫療網路,落實分級診療制度,提高家庭醫生簽約服務覆蓋面,減輕民眾看病就醫負擔。
加快發展文化體育旅遊事業。擴大優質文體產品和服務供給,推進圖書館新館建成開放,爭取檔案信息規劃展覽中心完工;加快推進鎮(街)特色綜合運動中心項目建設,初步形成蕉門河城市中心區高端型體育板塊、重點產業功能區大眾性體育板塊發展格局。編制實施上下橫檔島保護開發規劃,扶持民間文藝團體。做大做精媽祖文化、水鄉文化等特色文化品牌,辦好南沙國際郵輪旅遊文化節、廣州帆船節等賽事。深化全域文明創建,不斷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及城市文明形象。
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三年行動計畫。大力發展鄉村產業,做大做強現代漁業、嶺南花卉、蔬菜水果等產業,培育壯大鄉村旅遊、休閒觀光、民宿、農村電商等新業態。加強農田水利、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保障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實施農業品牌戰略工程,支持農業經營主體多元化發展,拓寬農民增收空間。開展美麗鄉村、名鎮名村創建,建設約70公里村村通公路項目和“四好農村路”,大力推進廣州種業小鎮(廣州生命科學城)、星海音樂小鎮、東涌“珠寶+文化”旅遊小鎮等特色小鎮建設。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村莊清潔行動,全域整治農村環境,確保年底85%以上村莊達到省定乾淨整潔村標準,50%以上行政村達到省定美麗宜居村標準。全面完成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工作。堅決打贏扶貧攻堅戰,紮實推進精準扶貧、精準脫貧及對口支援各項工作,確保貴州省貴定縣、惠水縣脫貧出列,梅州市蕉嶺縣、平遠縣脫貧率達100%。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社會治理格局。開展鎮(街)管理體制改革,構建“小格線、大管理、一支隊伍管到底”服務管理體系。完善城鄉社區協商模式,完成社區最佳化調整和“場改居”工作。健全村(居)“三治合一”治理體系,推進“三社聯動”機制建設和社區基金(會)試點工作。深化時間銀行“網際網路+社區服務”模式,加快全區格線化服務管理指揮平台建設。健全完善應急救援和風險管控機制,提高自然災害防治能力。加強小虎化工區、龍穴造船基地、建設工地、水陸交通等重點領域的安全監管工作,堅決遏制和防範重特大事故發生。推進食品安全全鏈條監管,創建國家食品安全示範區。完善調解聯動工作體系,做好信訪、勞動仲裁、人民調解工作,化解社會矛盾。深化南沙新警務改革,深入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和全民禁毒工程,建設平安南沙。
此外,物價、統計、審計、國防動員和兵役、雙擁、氣象、人防、應急、“三防”、外事、港澳事務、僑務、質量強區、打私、打假、對台、民族宗教、保密、檔案、地方志等工作也要圍繞中心工作繼續抓好落實,完成好各項任務。
(八)不斷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建設為民務實高效清廉政府
堅持依法行政。嚴格遵守憲法和法律,自覺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切實辦理好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提案。主動接受黨內監督、人大監督、民主監督、司法監督。提高重大行政決策質量,加強規範性檔案審查,依法審理行政複議案件。完善“一村(社區)一法律顧問”制度,加強行業性、專業性人民調解組織建設,精準開展普法工作,建立“線上30秒,線下半小時”公共法律服務圈。
堅持為民施政。把機構改革同深化“放管服”、推動政府職能轉變結合起來,全面提升履職水平。拓展“境外營商通”實施區域;落實全國“政務聯盟”戰略,合作推出“自貿政務通”,實現更大程度的政務服務異地協同辦理和結果互認。紮實開展“助力企業孵化成長”行動計畫,擴大政務包郵服務範圍,打通企業服務“最後一公里”。加快建設“數字政府”,擴大“市民之窗”使用覆蓋面,建設智慧型辦稅服務廳,推進政務服務事項“智慧型辦”,力爭實現70%政務服務事項“零跑動”。健全完善集中統一的綜合行政執法體系,推進“一支隊伍管執法”向多領域、全區域延伸。強化政府目標管理,嚴肅行政問責,提高政府執行能力和工作效率。
堅持從嚴治政。進一步強化“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堅決做到“兩個維護”。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紮實開展“作風建設年”和“模範機關”創建活動,落實中共中央辦公廳《關於解決形式主義突出問題為基層減負的通知》要求,馳而不息糾正“四風”。最佳化完善廉潔南沙建設框架體系,提高南沙自貿區廉潔治理水平。始終保持高壓態勢,嚴肅查處侵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切實加強對重點領域、重大工程項目、重要崗位的廉政風險精準防控,積極構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健全完善激勵機制和容錯糾錯機制,大力培養忠誠乾淨擔當的高素質幹部隊伍。
各位代表,實幹成就未來,奮鬥鑄就輝煌。讓我們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黨工委的堅強領導下,不忘初心、牢記使命,凝心聚力、接續奮鬥,更加苦幹實幹埋頭乾,加快打造新時代改革開放新高地,為廣州實現老城市新活力、“四個出新出彩”作出更大貢獻,勇當“四個走在全國前列”排頭兵,以優異成績慶祝新中國成立70周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