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

2013年南沙區政府工作報告是由南沙區發布的報告。

各位代表:
  我代表南沙區人民政府、同時受南沙開發區管委會委託代表管委會,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12年工作回顧
  過去一年,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開發區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同心同德,積極應對嚴峻複雜的國內外形勢,克服了種種困難,實現地區生產總值605.98億元,增長13%,公共財政預算收入37.99億元,增長21.6%,增速均名列全市第一;實現工業總產值1627.82億元,增長16.8%,增速名列全市第三;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55.55億元,增長15.1%,增速名列全市第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090元,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19896元,分別增長11.3%和14.7%;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75.1%,較好地完成了區二屆人大二次會議確定的目標任務。主要抓了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全面推動南沙新區起步開局。
  《廣州南沙新區發展規劃》(以下簡稱《發展規劃》)獲國務院批覆實施,南沙新區開發建設上升到國家戰略,成為繼上海浦東新區、天津濱海新區之後,國家在經濟發展引擎地區設立的又一個國家級新區。編制了新區803平方公里的城市規劃,產業、交通、水務等專項規劃同步展開,“三規合一”工作順利推進。起步區土地整理等前期工作已就緒,主幹道路、橋樑等基礎設施建設已啟動,功能組團和布局基本確定。順利接收了東涌、大崗、欖核三鎮,圓滿完成行政區劃調整工作。獲國家37條政策支持和省級第一批41項管理事項,爭取到國家有關金融機構的融資支持。我區作為“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被中央人才協調小組批准為全國首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
  (二)全力抓好“三個重大突破”。
  去年我區列入市“三個重大突破”年度實施方案的項目及平台共30項,全年實現投資37.3億元,完成年度投資計畫的137.6%,在市“三個重大突破”考評中被評為優秀等級。深茂鐵路、廣州港南沙港區三期、江海聯運碼頭、鳳凰大橋等一批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順利推進。相繼引入了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中海集團全球散貨總部、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省航運集團物流總部、中鐵港航局總部等一批戰略性主導產業。戰略性發展平台方面,與廣外和美國德州醫學中心分別簽訂了共建“廣外—蘭卡斯特大學”(暫名)和國際合作醫療項目戰略合作協定。港口物流業逆勢上揚,完成貨櫃吞吐量961萬標箱;完成保稅港區進出區貨值389億美元,增長36%;保稅業務貨值37.8億美元,增長27%。初步整合了區內旅遊資源,基本形成各具特色的東部和南部旅遊板塊。策劃舉辦了一系列旅遊節慶活動,形成“月月有節、天天有團”的局面。全年接待遊客773萬人次,實現旅遊綜合收入19.3億元,增長36.9%。
  (三)深入開展與港澳等地的合作。
  啟動商事登記制度改革,與穗港澳仲裁機構合作,設立了國際仲裁中心。聯合港澳有關商會和業界組織,就共同開發建設起步區、商品期貨交易合作等達成了共識,與粵海、越秀兩大控股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框架協定。廣州國際郵輪碼頭、海港城已開展前期接洽工作,成功舉辦了廣州南沙灣國際遊艇博覽會、中國遊艇文化論壇等活動。南沙粵港澳國際科技合作示範區建設取得進展,香港科技大學霍英東研究院主體工程已完工。與前海、橫琴簽訂合作協定,建立了聯席會議制度。
(四)持續改善城鄉環境。
  人居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2.06%。人均公園綠地面積達39.5平方米,位居全市第一。實施水環境景觀提升工程,重點提升了蕉門河景觀,增建了集散廣場等設施。順利完成市下達的水環境治理任務。區域空氣環境質量保持良好,空氣優良率達98.63%,優於全市平均水平。深入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創建工作,建設報告獲得國家相關部委批准。生活垃圾分類處理工作紮實開展,城市“六亂”得到有效控制。在全市城市管理綜合提升及創文考評中,我區總成績均名列前茅。
  城鄉統籌步伐加快。出台有關政策促進村級集體經濟加快發展。成功流轉土地3530畝,完成了8條村的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財政投入500多萬元補貼農機購置資金,帶動農民投資超過1000萬元,先進農業機械得到大面積推廣套用。新建成蔬菜溫室大棚200多畝,蔬菜反季節生產和水產越冬養殖技術進一步推廣。培育了3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和百萬葵園等5家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深入開展“農超對接”,優勢農產品銷路進一步拓寬。金洲村等6條“美麗鄉村”試點工作全面啟動,萬頃沙鎮、馮馬三村的名鎮名村建設抓緊推進。開展了23公里“斷頭路”的清理和4959盞農村路燈安裝工作,農村生產生活環境進一步改善。
  (五)加快發展民生社會事業。
  深入實施民生優先戰略,行政區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82.14%用於民生事業,十件民生實事圓滿完成。
強教優醫工程紮實推進。成立了區教育基金會,募捐善款6578萬元。在全市率先實現區屬公辦中國小免費教育。義務教育規範化學校達標率、校安工程完工率均達100%。高考、中考升學率穩步提升,南沙一中獲全市高三畢業班工作一等獎。學前教育取得新發展,公辦幼稚園從原有的1所增加至7所,創建規範化幼稚園25所。全國首個基礎教育國際化實驗區順利落戶,引進了我區首個教育高端項目——英東美國學校高中課程。區少年宮已成立並正式招生。新農合籌資標準及補償比例進一步提高,參合率達100%。區中心醫院功能不斷完善。原南沙所有村衛生站已納入鎮村一體化管理,並在全國範圍內公開招聘了156名具備執業資格的醫護人員,配備到各衛生站,逐步實現24小時應診服務,“十分鐘醫療服務圈” 全面建成。醫改工作按計畫推進,區內64家醫療機構全面實施國家基本藥物制度。認真落實人口計生目標管理考核責任制,圓滿完成市下達的各項任務。
社保和就業體系進一步健全。率先在全市將農村低保救濟標準從420元提高到城鄉一致的530元,增長26.2%。五保供養和低收入困難家庭認定標準分別提高到870元和800元,增長17.6%和38.9%。落實積極的就業政策,全年安置本地勞動力7386人,其中事權下放公益性崗位安置本地勞動力1392人,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比市下達任務高出5.1%。市高技能人才公共實訓鑑定基地南沙分基地已進入試運營階段。
  交通出行條件進一步改善。實現了100人以上的自然村全部通公交,東涌、大崗、欖核三鎮劃入南沙的第二天就已有公車通達區行政中心。新建成蕉門公交總站,改造提升了公交站亭和站場,新開通4條線路和新增36台清潔能源公車,增長14.3%和22.6%,民眾乘車候車環境進一步提升。
  公共文化體育建設取得新成績。公共文化場館100%免費開放,基本實現數位電視全覆蓋。開展文化活動50餘場次,免費在村居放映數字電影750多場。黃閣鎮的《龍騰盛世》麒麟龍獅舞代表廣州民間文化藝術進京向黨的十八大獻禮。完成“鄉鎮農民健身工程”,建成25條健身路徑,人均體育面積達5.36平方米,位居全市前列。我區健兒在市青少年錦標賽上喜獲佳績,成功舉辦了南沙國際龍舟皮划艇邀請賽。
  社會管理成效明顯。“三打兩建”工作紮實推進,開展了食品、農資、砂石(煤)場、建築材料四個重點行業監管體系試點,並選取南沙街作為全區市場監管體系建設的綜合試點,進一步規範了市場秩序。“社區(家庭)綜合服務中心”覆蓋全部村居。積極預防和化解各類社會矛盾,實現了在十八大、全國“兩會”、國慶、省第十一次黨代會期間民眾進京、到省、上市非正常上訪記錄均為零,社會治安、食品安全和安全生產局面保持平穩,民眾安全感進一步提升。
其他各項社會事業不斷進步。國防建設、民兵預備役和人防工作紮實推進,雙擁共建取得新的成績。氣象預測預警水平和服務覆蓋面不斷提升,打擊走私、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對台、應急、三防、統計、文史、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得到加強,工商聯、科協、文聯、僑聯、殘聯、老幹部、紅十字工作和關心下一代、老齡、慈善等事業健康發展。
  (六)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堅持重大事項向人大報告和向政協通報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全年承辦人大代表議案、建議107件,政協提案88件,辦結率均達100%。基層民主不斷擴大,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作用進一步發揮。加強監督考核和責任追究,重點領域和關鍵崗位的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進一步強化。健全了區、鎮街、村居三級政務服務體系,簡化區政務中心辦事流程,實現148個審批事項網上辦理、12個事項現場辦理、73個事項一審一核,並以企業、民眾的滿意度為導向,對視窗單位開展考核調查,機關作風、行政審批效率得到提升。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所取得的成績,是市委、市政府和區委、開發區黨工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上一屆政府打下良好基礎的結果,是全區上下同心同德、不懈努力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開發區管委會向全區人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區單位和社會各界人士以及關心南沙建設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工作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困難,如具備核心競爭力的財稅、金融、國土等優惠政策還沒有到手;具有產業競爭優勢的產業集群也還未形成;公共服務、社會管理水平與人民民眾的新期待還存在一定的差距;行政審批效率還不夠高等。對於這些矛盾和困難,我們必須高度重視,勇於面對、儘快解決。
  二、2013年工作安排
  堅持新型城市化發展方向,以打造廣州“一號工程”為要求,以抓落實、促發展、惠民生為主線,穩中求進,推動經濟社會發展再上新台階。今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2%,工業總產值增長15%,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固定資產投資增長25%,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13%,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1%,農村居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3%;二氧化硫等主要減排指標完成上級下達的任務。重點要做好以下六個方面的工作:
  (一)夯實發展基礎,加快實施國家級新區發展戰略。
  營造具有強大吸引力的政策環境。尋求政策突破,提升投資環境,倡導“對外更開放、對內更搞活、對下更放開”的理念,推進體制機制改革,進一步最佳化營商環境。探索實行南沙新區、開發區、行政區管理機構“三位一體”的創新型管理體制,構建適應新區發展的運作架構體系。積極爭取上級的支持,儘快建立南沙新區部際和省級部門聯席會議制度。爭取國家有關部委和省市出台貫徹實施《發展規劃》的配套政策和措施。承接好第一批省級管理事項,適時啟動爭取省賦予南沙新區第二批管理事項,出台鼓勵支持總部經濟集聚、產業發展以及吸引人才等方面的政策,儘快形成我區投資環境的窪地效應。
建立統籌兼顧的規劃體系。學習借鑑國內外先進的規劃理念,實施“規劃會戰”,實現“三規合一”。加快完成完整的規劃體系,包括巨觀層面的城市總體規劃、綜合交通體系規劃、土地利用總體規劃、近期建設規劃,中觀層面的明珠灣區城市規劃、各功能區控制性詳細規劃,微觀層面的鑽石水鄉社區試點、嶺南水鄉建築特色研究等規劃。同時,抓緊村莊規劃的完善工作。明確東涌、大崗、欖核三鎮在南沙各項規劃中的功能定位和發展目標,加快與全區的融合發展。
  推進戰略性發展平台建設。按照四大功能組團空間布局,規劃建設明珠灣區起步區等14個發展平台。全力推進起步區基礎建設,籌建現場指揮部,組建開發平台公司,編制詳細規劃和開發建設計畫。落實資金來源,完成征地拆遷、土地儲備等前期工作,啟動一批功能樓宇建設。同步策劃功能性招商,集聚一批金融、商務高端產業項目。重點推進蕉門河城市中心區,做好慶盛樞紐的總體策劃,拓展龍穴島航運物流服務集聚區的高端航運服務功能,全面啟動萬頃沙高端新型電子信息產業園基礎設施建設等工作。最佳化提升慧谷科技創新基地(含西部工業區)、東部濱海休閒度假區、小虎島循環經濟示範區、橫瀝產業園和同興產業園等發展平台。策劃規劃大崗臨港高端裝備技術產業基地和南部濱海嶺南文化生態旅遊區。
強化戰略性基礎設施建設。年內完成南沙港區三期工程3個泊位80%以上的工程進度,加快江海聯運碼頭一期主體工程建設。爭取有關方面支持,促成疏港鐵路、廣珠東線擴建工程早日開工,開通廣中江高速大崗放馬立交出口,爭取將捷運18號線納入市軌道交通近期建設規劃。加快鳳凰一橋工程進度,實現鳳凰三橋年內主橋合攏,積極開展鳳凰二橋、上橫瀝路網和萬環南路等城市主幹路網的建設工作。著手研究南部電網走廊和明珠灣區、鳧洲、蕉門等重點電網項目的規劃建設。
  深化與港澳及國外地區的合作。與港澳建立多層次的合作機制。全面落實《南沙新區關於粵港澳合作的實施方案》及工作安排。積極爭取省和港澳特區政府支持,將我區列為粵港、粵澳合作聯席會議的成員單位。搭建與港澳業界的密切合作機制,爭取推動一批港澳商會、協會在我區設立分支機構。與橫琴、前海建立完善的合作機制,在重大規劃、產業謀劃、政策爭取等方面加強合作。依託新領事館選址,規劃布局一批國際化服務設施和外向型特徵明顯的產業項目,集聚外國商社、國際組織等國際機構。
  強化發展要素保障。落實新增的60平方公里建設用地規模。探索和開展土地管理改革綜合試點、土地利用規劃評估修改試點和建設用地改革工作。繼續推行和豐富貨幣加物業以及統籌開發村集體留用地的開發模式,提高建設用地開發的集約水平。探索多樣化的投融資模式,多渠道籌集開發建設資金,採取市場化開發模式推動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著力推進國家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建設,落實好人才“三個一”工程,規劃建設國家高層次人才創業集聚區,建設一批專家樓和200套以上的人才公寓,打造人才集聚的優越環境。支持國內外知名院校、培訓機構為企業“訂單式”培訓緊缺人才。
(二)最佳化產業結構,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
  培育壯大戰略性主導產業。力促豐田三廠、廣駿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實現新中國船廠小虎島造船基地項目部分試產。儘快敲定已有明確投資意向的重大項目,力爭簽約20個以上的新項目。培育3家以上產值超百億元的企業,支持3家以上企業上市,引進8家以上具有一定規模和質量的企業總部或結算中心。鼓勵和支持區內龍頭項目增資擴產,力爭短期內實現經濟總量和規模的重大突破。推動省電子信息產業集團、省航運集團物流總部、廣州港股份有限公司等項目建設,加緊推進華強文化科技產業項目和一批重點醫療健康產業項目落戶,策劃慶盛高端健康醫療、科教培訓和商務服務區的開發建設。完善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和民營企業服務體系,開工建設民營企業總部園。
  促進科技智慧產業發展。加快科技創新園區建設,做好西部設計園的前期工作。促成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投入使用。加快推進中科院南海海洋研究所、香港套用科技研究院、廣州工研院二期等院所的建設。爭取廣外—蘭卡斯特大學年內動工,落實香港科技大學與廣州大學合作辦學項目。支持節能環保等科技創新型企業發展,支持東方電氣等企業建立技術研發中心,積極落實國家級檢驗檢測集聚區、網際網路數據中心等一批重點項目。
著力提升現代服務業。成立以開發區管委會主任為總召集人的港口發展聯席會議制度,促進港口協調健康發展。以打造國際航運樞紐為目標,力爭全年新增內外貿航線15條以上,貨櫃吞吐量達到1100萬標箱。強化航運物流樞紐功能,建成南沙鋼鐵綜合物流園一期工程,推進廣州航運交易所、合捷物流倉儲等項目建設,落實汽車物流基地、出版物保稅物流中心、國際食品冷鏈物流中心及蔬果物流中心等功能性項目,建立集商品展示、集散、交易平台為一體的產業集聚區。啟動現代金融服務區開發建設,引進商品期貨交易所,壯大航運交易及貴金屬現貨交易平台。研究出台促進南沙客運港發揮最大功能效應的系列措施,努力延長通關時間,完善相關服務配套設施,做旺客運港,增強拉動力。以打造國際都市休閒、水鄉旅遊度假勝地為目標,大打“生態”牌,做好“水”文章,統籌推進南沙灣、濕地、嶺南水鄉、十八羅漢山、星海故里以及南沙街塘坑村祠堂等旅遊資源的開發,加快濱海旅遊業發展。按照“建設國際都會級商業功能區”的要求,建設集購物、餐飲、休閒、旅遊於一體的地標性商業設施,年內開工建設兩家五星級酒店。
  (三)統籌城鄉發展,提升城鎮化水平。
  完善城鄉公共服務設施。逐步理順和解決區劃調整後存在的政策差異和遺留問題,將公共服務功能迅速延伸到東涌、大崗、欖核三鎮。統籌謀劃,加大投入,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服務能力。健全公共體育服務設施,形成“城市10分鐘體育圈”和“農村10里體育圈”。完善公交站場和停車場等交通基礎設施,新建40個公交站點,最佳化公交線網設定,進一步方便民眾出行。強化防洪排澇設施建設,重點推進省“千裏海堤”和“千宗治澇”工程,開展三防“五個一”建設,提升三防應急能力,確保全全度汛。做好市政排水排污設施的管理養護工作,實現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85%以上。啟動南沙自來水廠二期建設及城鄉供水管網配套改造項目,年內完成50%以上農村水改任務。科學謀劃、精心設計、有序開展公園、廣場、景區綠化配套建設,改造提升濱海綠道及市政道路景觀,並不斷提高管理水平。
強化節能減排和環境管理。完成《南沙新區生態規劃》編制工作,提高可持續發展能力。繼續開展國家生態工業示範園區的建設工作,加大獎勵和扶持力度,鼓勵重點耗能企業節能減排,加快推進區域環境污染聯防聯治,年內完成園區創建任務的80%以上。初步建立空氣品質預報預警系統,確保全年空氣優良率天數達85%以上。著力推進垃圾分類工作,開工建設市第四資源熱力電廠。
  開創“三農”發展新局面。出台深化農村綜合改革的方案。完成金洲村等10條村的第一期“美麗鄉村”創建任務。繼續推進農田和魚塘標準化改造升級,大力開展農村機耕路硬底化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實施新型農民培訓工程,提高農民科技文化素質。抓好“菜籃子”工程建設,保障主要蔬菜品種穩定供應。支持現代農業示範區試點建設,重點做好供港澳優質農產品生產基地規劃建設工作。繼續推進市農科院的整體建設,加強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套用,提升農業生產科技水平和經營效益。完善漁業養殖戶越冬棚補貼、禁漁補助等政策方案。扶持和推廣“公司+農戶”的農業經營模式,探索農民向“農業產業工人”轉化的試點工作,增加農民的工資性收入。加大對專業種養大戶、農民專業合作社的財政扶持力度,支持供銷合作社、大型商貿集團開展農產品流通,拓寬農產品銷售渠道,降低農民自種自養自銷、“望天打卦”的傳統經營風險。強化農產品地理標誌和商標保護,提高其附加值。盤活村集體經濟發展用地,引導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有序流轉,提高農民的土地收益。
(四)堅持以人為本,保障和改善民生。
紮實辦好“十件民生實事”,積極構建普惠化、優質型的公共服務體系,提高民眾的幸福指數。
提升教育發展水平。啟動 “推進廣東省教育現代化先進區” 建設工作。再建一批公辦幼稚園,使公辦幼稚園比例占全區幼稚園總數30%以上。加大對民辦幼稚園的扶持和管理力度,提高普惠性幼稚園比例。引進中、國小名校各1所。力爭年內開工建設新萬頃沙中學(暫名),啟動廣州外國語學校二期及其附屬國小、幼稚園和區少年宮、特殊教育學校規劃建設的前期工作,完成南沙一中、金隆國小擴建工程。
提高醫療服務水平。加快新農合服務體系建設,提高新農合籌資及補償標準,逐步拓寬小病免費治療覆蓋面,提高大病治療費報銷比例。按三甲標準加快完成中心醫院後續工程的建設,年內建成南沙中心醫院兒科、產科病房以及全區120應急救護指揮中心。加大財政對基層醫院的扶持力度,增強基層醫院的綜合實力,使其真正成為我區基本醫療的主力軍。繼續加強村衛生站的建設,實現50%以上完成改制的村衛生站24小時應診服務,逐步理順東涌、大崗、欖核三鎮的村衛生站管理體制。啟動區疾病預防控制中心實驗室建設。加強與國內外著名醫療機構的交流合作,引進1家以上高端醫療機構。繼續做好計生創先保優工作,落實好免費孕前檢查、免費出生缺陷干預、陽光計生等政策措施,全面完成市下達的任務。
健全完善社保就業體系。提高低保、農村五保和其他救濟標準。提升養老服務水平,建設區級公辦養老機構,完成珠江街日間托老中心試點建設。完善積極的就業政策,提供就業崗位20000個以上,全年培訓勞動力6000人以上,確保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設立就業創業獎勵專項資金,加大就業創業扶持力度。加快職業教育發展,推進職業技能“一試三證”試點工作。繼續完善鎮街、工會、工業園區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進一步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設力度,全面完成農村低收入困難家庭住房改建任務,啟動珠江華僑農場新增危房的改造工作。
繁榮公共文化。做好嶺南水鄉文化生態保護區的規劃建設,重點抓好南沙鴉片戰爭紀念碑、霍英東紀念館等重點文化設施的建設工作。繼續舉辦南沙媽祖文化旅遊節等節慶活動。積極實施文化惠民工程,各鎮街建設或完善1箇中心文化廣場,推動一批有條件的村居建設文化廣場,升級改造20個村居公共文化基礎設施,組建區文化指導員隊伍,逐步提高基層公共文化服務水平。
(五)完善社會建設與管理,構建和諧平安南沙。
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學習借鑑國內外的先進經驗,鼓勵社會組織發展,初步形成社會組織孵化基地網路。開展鎮村社會管理服務創新試點,啟動各鎮“一院一園四中心”建設。進一步發揮信訪密切政群關係的主渠道作用,依法維護民眾合法權益。支持黃閣鎮創建市級社會化退休管理4A級達標單位、南沙街創建省級示範點。開展南沙社區等7個“幸福社區”創建工作。
提升食品安全保障水平。建設區、鎮街、村居三級食品安全監管全覆蓋網路,成立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建立食品安全信息網站,開展食品安全監管體系建設試點,創建5家市級和40家區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單位。大力推廣安全、高效的病蟲害防治技術,進一步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合格率達98%以上。
提高民眾安全感。健全群防群治長效工作機制,構建全天候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強化社會面的“打防管控”,深入開展創建“零發案”村居和“無毒社區”活動。完善出租屋綜合管理長效機制,提高流動人員與出租屋服務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全面推進安全社區建設,著力培養全社會的安全意識,實現民眾治安滿意度和公眾安全感穩步提升。強化公安消防設施配置,加強交通管控。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機制,建立突發事件預警信息發布渠道,實現信息化和格線化監管。
協調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完善國防動員和國防教育體系,鞏固雙擁優撫工作基礎。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引導民眾遵守法律、有問題依靠法律來解決,形成守法光榮的良好氛圍,提高社會管理法治化水平。紮實推進質量強區工作,努力構建社會誠信體系。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工作,繼續做好打擊走私、外事、民族宗教、僑務、對台、應急、氣象、統計、文史、檔案、地方志等工作。
(六)改進機關作風,提高民眾滿意度。
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堅持黨的領導,認真落實區委、開發區黨工委的決策部署。堅持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和向政協通報工作,自覺接受人大、政協以及社會各界的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提高人大、政協定案、建議和提案的辦理質量和水平。堅持問政於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推動網路問政和網上建言獻策,廣納民意,廣集民智,完善科學民主、依法決策的機制和程式,不斷提升政府的履政水平。積極配合完成《南沙新區條例》立法工作,為南沙新區開發建設營造法治化營商環境。
提高行政效能。成立以區政府主要領導為組長的行政審批工作協調領導小組,大力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立重大項目聯合會審制度,確保審批事項減少30%以上,審批時間壓縮50%以上。推行政務信息公開制度,重大事項公示率要達到100%。進一步提高企業服務水平,幫助企業解決發展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加大簡政放權力度,擴大鎮街自主權,增強基層抵禦各種風險、處置突發事件和發展經濟社會的能力,實現責任、權利的最大結合。凡是可以由社會提供的服務類事項,一律通過公開、公平、公正的方式向社會外包,政府不與社會爭位,不與民爭利。
堅持艱苦奮鬥、勤政廉政。探索完善南沙新區廉政監察管理體制機制,健全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突出抓好領導幹部重大事項申報公示試點工作。嚴格執行中央關於改進工作作風的“八項規定”,把抓落實作為檢驗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能力水平的重要標準。切實改進文風會風,政府的會議活動和檔案簡報減少30%以上。大興調查研究之風,深入基層、貼近民眾,注重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壓縮“三公”經費支出,實施公務消費卡制度,細化預算編制,加強實時審計監督。
各位代表!南沙正處在開發建設打基礎的關鍵時期,面對新目標新任務,我們深感責任重大、使命光榮。讓我們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開發區黨工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一心,勇於擔當,直面困難,努力拚搏,為建設幸福、和諧、美麗的新南沙而努力奮鬥!
2013年十件民生實事
1、更方便民眾就醫。一是提升醫療服務水平。建成全區120急救中心及南沙中心醫院兒科、產科病房並對外服務;全區改造、新增產科病床120張。二是新農合籌資標準從350元提高至430元,補償限額從每人每年10萬元提高到每人每年20萬元,區內醫療機構住院、門診報銷比例限額分別提高到85%和80%。三是逐步理順東涌、大崗、欖核三鎮村衛生站管理體制,實現區內已完成改制的村衛生站24小時開診率達50%以上。
2、改善農村居民用水條件。推進農村水改工程建設,年內完成50%以上申請開展水改村居的改造工作。
3、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將農村五保供養標準從870元提高至1235元。
  4、整體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成立區食品藥品犯罪偵查大隊,建立區食品安全信息網站,加大日常監管力度,創建5家市級和40家區級餐飲服務食品安全示範單位。
  5、公共運輸服務更便利。提升公交服務水平,新增5條以上公交線路、35台以上公車、40個以上公交站點,將東涌、大崗、欖核三鎮的公共運輸納入南沙城市交通範圍。
  6、加強基層文娛設施建設。各鎮街建設或完善1箇中心文化廣場,推動一批有條件的村居建設文化廣場。
  7、加強就業保障。提供20000個以上的就業崗位,全年培訓勞動力6000人以上,確保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高於全市平均水平。
  8、全面提高教育水平。加強學前教育,新建一批公辦幼稚園,使公辦幼稚園比例達30%以上;引進中、國小名校各1所。
  9、建立全區常住人口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制度。
  10、改善人居環境。加強治水治氣,實現全年空氣優良率天數85%以上,城市生活污水處理率85%以上。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