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南沙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南沙地區2005年及“十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情況
“十五”時期,是南沙地區發展進程中具有歷史意義的五年。五年來,先後經歷了南沙開發區建設指揮部成立、省委省政府在南沙召開“廣州南沙開發現場會”、擴大開發區面積和成立南沙行政區等南沙發展的重要事件。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南沙地區廣大幹部民眾和建設管理者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建設高水平的對外經濟技術開發區、建設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區的目標,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經濟社會建設取得顯著成就,為南沙未來的發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礎。
(一)經濟發展勢頭良好,質量和效益明顯提高。
“十五”期間,南沙地區經濟保持持續較快增長,特別是2002年市委、市政府實施南沙大開發以來,經濟成長進一步加速。2005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123億元,比上年增長28.9%,比2002年增長1倍,年均增長20%;工業總產值249億元,比上年增長34.1%,比2002年增長1.3倍,年均增長26.7%;實際利用外資4.05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0.8%,比2002年增長5.2倍,年均增長84.9%;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63.7億元,比上年增長92.1%,比2002年增長8倍,年均增長105.5%;外貿出口總值12.7億美元,比上年增長37%,比2002年增長1.5倍,年均增長36.4%;進口總值15.1億美元,比上年增長23.1%,比2002年增長1.4倍,年均增長34.1%;農業總產值14.38億元,比上年增長4.4%; 農民人均純收入為7465元,比上年增長4.3%;實現稅收總額1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區預算內財政收入3.9億元,比上年增長1.6倍。
現代化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一批在經濟發展中起重要作用的生產力骨幹項目落戶南沙,初步形成了汽車、鋼鐵、造船、重型機械裝備、石化、高新技術以及港口物流等七大基地。廣汽豐田發動機首期項目實現整機生產下線和出口,二期項目正抓緊籌建;廣州豐田整車首期項目將於今年上半年投產。廣州JFE鋼板有限公司鍍鋅板項目已投產。中船南沙造船基地已開工建設,修船基地按計畫推進。三菱重工東方燃氣輪機項目已投產。東方電氣項目於今年3月份實現部分投產。廣州南沙慧視通訊科技項目已投產;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成立,已開始重點實驗室和國際研發中心建設。全區港口吞吐量3491萬噸,比上年增長7倍;貨櫃吞吐量120萬標準箱,比上年增長3.6倍。南沙港6個5萬噸級貨櫃泊位碼頭正抓緊建設;龍穴島物流園區保稅物流中心項目首期的基礎設施和市政配套工程已經完成。一批石化產業項目建設按計畫推進。
經濟發展後勁不斷增強。2002年以來,南沙地區累計引進工業項目196個,其中外資項目140個,契約利用外資13.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8.8億美元;內資項目56個,總投資42億元。2005年,新批利用外資項目45個,契約利用外資5.04億美元;新批內資工業項目14個,投資總額11.75億元;重點籌建項目53個,涉及投資總額39.68億美元,其中超3000萬美元的項目有16個,超1億美元有6個;新引入世界500強企業6家。
(二)城市規劃逐步深化,現代化城市布局不斷完善。
“十五”期間,南沙地區的開發建設堅持規劃先行,高起點編制了各層次、各領域規劃共46項,初步形成了戰略研究、規劃管治和推進實施3個層次、覆蓋整個南沙地區的規劃體系。編制完成《南沙地區發展規劃》、《廣州南沙地區交通及市政基礎設施規劃》和《南沙地區整體城市設計與重要節點城市設計》3個總體規劃,其中《南沙地區發展規劃》經市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成為南沙地區第一部具有地方法規意義的規劃。編制完成黃閣、南沙島等6個分區的控制性規劃以及南沙汽配工業園B區等15項控制性詳細規劃,正在推進4項分區規劃和11項詳細規劃,增強了城市功能布局和開發建設的科學性。加強建設用地規劃審批和土地開發巨觀調控,確保了土地資源的有序開發。實施中心鎮(村)規劃,促進了村鎮建設和城市化建設的加快推進。建立區規劃技術標準,有效地規範了南沙的規劃和建設秩序。
(三)城市基礎設施建設快速推進,經濟社會發展的承載力不斷增強。
“十五”期間,按照廣州市“南拓”的戰略部署,突出抓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2002年至2005年底,南沙地區累計城建投資117.62億元。2005年全年完成基礎設施建設投資52.83億元,其中由財政出資的路橋項目完成投資21.84億元。
暢通、快捷的道路骨幹體系基本形成。2002年以來,全區實施道路橋樑建設項目95個、總長380公里,其中已完成路橋項目30個,共94公里,正在實施和籌建的項目65個,共286公里。南沙港快速路、市南路拓寬工程、沙仔大橋、黃閣大道、進港大道、JFE配套道路、環島西延長段、黃閣北路等已投入使用,南沙港快速路魚黃支線已建成通車。捷運4號線南沙段已全線動工,預計今年底建成。亭角立交主體工程已通車。鳧洲大橋和全長25公里的萬環西路已動工建設。
城市配套設施建設不斷完善。中華總商會、世貿大廈、粵港(南沙)海空聯運中心碼頭、南沙新客運港等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相繼投入使用。汽車生活區已建設完成。城市啟動區的社區服務中心、商業中心、南沙行政辦公中心等項目已開始前期工作。黃閣公交站已建成並開通了6條公交線路。小虎特勤綜合消防站和黃閣消防站已動工並將於今年上半年建成。龍穴島、黃閣、豐收、小虎等4座11萬伏變電站以及魚飛—JFE鋼板廠22萬伏輸電工程已建成並投入使用,其他6座電站的建設也已啟動並抓緊推進。
綠化環保工程順利推進。占全市三分之一工程量的73個採石場復綠工程全面完工。大角山濱海公園配套設施建設已基本完成。南沙污水處理廠一期已完成90%的土建工程。南沙垃圾焚燒發電廠一期工程已開始前期工作。率先在全國開展區域發展規劃環境評價工作,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強化。加大對企業環保執法檢查力度,違法排污得到有效整治。
各項水利工程建設全面啟動。2005年投入1.2億元,推進西湧水閘至公堡湧水閘段環島外江堤防綜合整治工程和沙仔島、小虎島、汽車基地、鋼鐵基地等重點地區的防洪排澇整治工程,啟動了21座水閘重建工程,基本完成防災減災工程的前期設計工作;蕉門河整治工程部分地段已初步形成景觀;啟動了總長10.14公里的城市防洪工程和4.7公里的海堤加固工程,城區水利設施的減災防災能力不斷增強。
(四)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邁出步伐。
農村經濟穩步發展。積極協助村開展預留經濟發展用地的招商引資工作。發展效益型、生態型特色農業,開展水鄉水果文化節、荔枝集市等節慶和農產品促銷推介活動。推進養殖無公害化、標準化,萬頃沙鎮新墾地區被列為市鹹淡水養殖生態示範區,十五涌被列為市水生蔬菜生態示範區。及時開展農村征地款管理和審計,督促各村將應返還給村民的利益及時足額返還給農民。落實稅費改革政策,區、鎮財政撥出專項資金作為村集體的困難補貼和稅改補貼,進一步減輕了農民負擔。
民生工作和中心鎮建設取得新進展。積極推進被征地農民職業技能培訓和就業推薦工作,實施技能扶貧和知識扶貧工程。去年舉辦多期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現場招聘會,提供職位5322個,實現農村富餘勞動力轉移就業1384人。積極推進農村合作醫療,全區參加農村合作醫療9萬多人,占農民總數的85.9%。萬頃沙被列為廣州市16個規劃建設的省級中心鎮之一,中心鎮的總體規劃正加緊編制。完成了中心村選址和規劃建設標準的制定工作,已落實符合選址和規劃設計條件的中心村14個。黃閣麒麟新村農民安置區一期工程已建成,廣隆安置區、珠江產業工人生活區也正在建設中。
(五)突出抓好公共服務和城市管理工作,各項社會事業全面推進。
去年,特別是行政區成立以來,在加快經濟建設的同時,區政府全面履行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責,社會各項事業全面推進。
公共服務體系不斷完善。教育質量穩步提高,辦學條件得到改善,南沙中心國小等一批學校通過省、市、區一級學校評估,擴建南沙二中和新建南沙第一國小並已投入使用;麒麟新城配套中、國小建設抓緊推進。公共衛生服務體系進一步完善,急性腸道傳染病和“禽流感”得到有效防控;南沙中心醫院已完成設計招標工作。人口和計生工作穩步發展,2005年人口出生率為10.60‰,自然增長率為4.70‰。黃閣鎮敬老院被評為省二級敬老院,大井村麒麟隊獲首屆泛珠三角民間藝術表演大賽金獎。圓滿完成了徵兵任務。雙擁、武裝、人防、外事、僑務、台灣事務、民族、宗教、檔案等各項工作均取得新的成績。
服務困難民眾力度不斷加大。突出抓好一批民心工程,下撥冬令救濟款,為特困戶、五保戶784戶2250人安全過冬提供了保障;為830戶2410人的困難民眾提供了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加強就業和再就業工作,全區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共1354人,其中962人已重新就業,再就業率為71.05%,比市要求的指標高1.05個百分點。
城市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著力清理“兩違”、整治“六亂”和治理環境污染,農民“搶建”的勢頭得到遏制,城區淨化、綠化、美化水平不斷提高。2005年,查處違法建設案件853宗,建築面積約24萬平方米,查處“六亂”案件8447宗。加強建築工地監控管理,安全文明施工管理工作取得了較好成效。推進進港大道、金洲涌整治及景觀改造。推行道路社會化管養,已有20多條道路的維護管養工作通過公開招標的方式實現了社會化管理。實行格線化巡邏布控,組織開展“劍蘭”、“劍鋒”、“粵鷹”等專項行動,加大打擊各類刑事犯罪的力度,全區社會治安穩定有序。萬頃沙邊防派出所被公安部命名為“全國一級公安派出所”和“標兵邊防派出所”。落實安全生產、食品安全、消防責任制,積極開展安全生產和防火安全檢查,消除了一批安全隱患。強化食品安全檢測和市場準入監管,在全區食品企業開展衛生安全法律法規教育。加強出租屋管理,開展出租屋整治,84%的出租屋達標。
投資軟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建立集服務和管理於一體的審批服務體系,為投資者提供優質高效的投資促進服務。區領導、區工作部門與重點企業建立掛鈎聯繫制度,開通24小時企業服務熱線電話,定期到企業召開現場辦公會議和政府與入駐企業懇談會,及時解決企業建設和生產過程中的問題。通過優質高效的服務工作,營造良好的投資氛圍,推動企業增資擴股,實現二次招商和以商引商。
(六)順利完成行政區劃調整,依法行政水平進一步提高。
按照廣州市部分行政區劃調整方案要求,積極開展新區組建工作,按照法定程式選舉產生了區政府及各部門領導班子,公務員選調工作基本完成。加強對新組建公務員隊伍的管理和法制教育,合理劃分和規範各級行政機關的職能與許可權,形成了良好的工作運行機制和依法行政的基本框架體系。制訂政府工作規則,規範了依法辦事程式。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強化了對行政行為的監督制約。定期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廣泛聽取各方面對政府工作的意見,完善重大決策的規則和程式,實行決策論證制和責任制,促進了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
各位代表,南沙地區經濟社會發展所取得的成績,是市委、市政府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南沙地區廣大幹部民眾開拓創新、努力奮鬥的結果,也是社會各界大力支持和幫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南沙區人民政府,向為南沙經濟社會發展作出積極貢獻的廣大幹部職工、建設者、投資者致以崇高的敬意!向給予政府工作大力支持的人大代表和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不少困難和矛盾:基礎設施和城市服務功能與現代化濱海城區的要求在一定程度上還不相適應;社會事業發展相對滯後;城市化進程中統籌城鄉發展及解決“三農”問題的任務依然艱巨;開發建設的用地指標和動力、能源的瓶頸制約較大;政府自身建設也存在不少薄弱環節。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並認真加以解決,確保經濟社會健康發展。
二、我區“十一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和主要目標
“十一五”時期是我區發展史上的開局時期,也是我區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推動經濟社會發展模式轉型的關鍵時期。區政府根據區委第一次黨代會和區委一屆二次全會精神,在廣泛徵求有關部門、民主黨派、專家學者以及社會各界意見的基礎上,擬定出《廣州市南沙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綱要(草案)》,也提交本次大會審議。
“十一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指導思想是: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全局,堅持規劃先行和生態優先,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高效能管理,不斷創新發展模式,提高工業化和城市化水平;統籌城鄉發展,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不斷改善人民生活,構建和諧南沙,努力開創建設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濱海新城區的新局面。
“十一五”時期我區經濟社會的發展目標是:經濟保持持續快速增長,地區生產總值年均增長30%以上,南沙經濟技術開發區在全國國家級開發區的排名進一步上升;產業層次和競爭力明顯提高,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城市功能逐步形成,城市空間結構和功能布局更趨合理,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不斷提高;對外開放和區域合作上新水平;自主創新能力大幅增強,科教事業有新的進步,形成一批擁有自主創新能力、國際競爭力較強的優勢企業;社會整體文明程度和居民素質不斷提高,文化設施進一步完善,歷史文化遺產得到有效保護和繼承,城市文化品位有新的提升;生態環境更加優美,增長方式更加集約,構建資源節約型和環境友好型社會取得階段性成效;和諧社會建設成效明顯,城鎮就業崗位持續增加,城鄉協調發展取得新進展,居民收入進一步提高,社會保障體系更加健全;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
三、2006年的工作意見
2006年,是實施“十一五”規劃的開局之年。區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十六屆五中全會、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省委九屆八次、市委八屆六次全會、區委第一次黨代會和一屆二次全會精神,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以建設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區為目標,突出抓好自主創新,最佳化產業結構;突出抓好基礎設施建設,改善城區面貌;突出抓好社會管理,提供優質高效的公共服務;突出抓好解決南沙開發過程中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推動經濟又快又好發展,促進和諧社會建設,為全面實施“十一五”規劃開好局、起好步。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30 %,工業總產值增長4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5%,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20%,外貿出口增長30%,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1%,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5%,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到70%以上,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0‰以內。為實現這些目標,要重點做好以下六個方面工作:
(一)繼續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區域經濟競爭力。
不斷增強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完善政府支持、以企業為主體、市場為導向、產學研結合的科技創新體系,不斷提高科技進步水平。加強科技基礎建設,逐步構築公共創新、資源共享和科技成果轉化三個平台。建立科技招商及高科技企業管理人才的交流平台。加快廣州中國科學院工業技術研究院及其重點實驗室建設,以科技進步推動產業最佳化升級。組織優勢企業申報國家省市科技計畫項目與專利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注重引進技術含量高的項目,重點培育和發展汽車、光電子、積體電路、生物製藥等高新技術產業。完善政策措施,最佳化創業環境,吸引更多高層次人才和科技人員到南沙創業。
推動產業聚集協調發展。圍繞建設“七大產業基地”,加快生產力骨幹項目建設,促進工業向高聚集、高科技、高附加值發展。推進汽車發動機二期建設;力促汽車整車、汽配園、大型發電設備等重大生產力骨幹項目如期建成投產;大力發展鋼鐵、造船、機械裝備和臨港化工等產業,加快南沙港二期、石化基地、造船和修船基地建設;加快出口加工區、國際物流園區、外貿出口園區、糧食加工園區、石油化工倉儲區、汽車產業園建設;擴大和延伸產業鏈,形成產業聚集效應和工業、物流、服務互動發展格局。
著力規劃發展第三產業。以工業化帶動城市化,大力培育和發展第三產業。抓緊編制區內商業網點規劃,合理規劃商業發展布局。安排和利用好商業發展用地,積極推進商業中心建設,重點發展蕉門河兩岸、金洲地區、大角山濱海公園、鳧洲大橋周邊、汽車基地等地段的商業網帶。發展房地產業,完善現代商貿設施,大力發展物流、金融、會展和信息服務等生產性服務業。積極推進保稅物流中心、糧食物流中心、石油產品物流中心建設。著力引進一批跨國公司和國內大型企業集團的區域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推進制造業和服務業的良性互動發展。結合區域特點和優勢,發展汽車零配件、鋼材、農產品等中高級批發市場。大力推廣生態旅遊、都市農業旅遊和工業旅遊,增強區域輻射和服務功能。
繼續加強招商引資工作。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創新招商方式,擴大招商引資成果,重點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跨國公司投資項目。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股,實現二次招商。加強土地規劃,做好土地資源戰略性儲備,為項目的引入提供土地保障。加強項目跟蹤服務,建立在談項目資料庫,促成一批發展前景好、符合規劃和環保要求的項目儘快落戶南沙。
(二)繼續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營造“兩個適宜”的城區環境。
進一步完善城市發展規劃。繼續堅持規劃先行方針,認真細化城市規劃,編制好專項發展規劃。進一步完善區基礎設施建設規劃和各片區規劃。重點提升濱海新城中心、城市門戶地區、濱水地區和重點產業功能區的城市景觀規划水平,保護好自然生態和歷史文化景觀。合理布置市政配套設施、信息化設施、防災減災設施及綜合管網(廊),科學構建與濱海新城和現代化產業基地目標相適應的公共服務配套設施體系。
加快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全面推進蕉門河城市中心區配套道路建設,爭取年內初步形成較為完整的區域路網體系。配合捷運4號線的建設,確保年底實現南沙與廣州中心城區軌道交通聯繫。加快推進鳧洲大橋工程建設。儘快完成新蕉門大橋和鳳凰三橋項目的前期工作,爭取早日動工建設。抓緊完善南沙島和黃閣地區的骨幹路網建設,早日開通東部快速幹線、市南路、京珠大道、環島北路等主要幹道。加快完成萬環西路、科海路、逸暉路等區內道路建設。完善南沙地區三大汽配園區之間的交通疏導。積極推進南中公路建設。完成南沙行政中心設計等前期工作並儘快啟動建設。完成黃閣熱電廠一期建設。完成汽車基地、蕉東聯圍蕉門河以北防洪排澇工程和萬頃沙聯圍的防洪達標工程建設。組織建設蕉東聯圍蕉門河以南部分、小虎島和沙仔島環島防洪排澇工程,完成21座水閘重建任務。
加強生態環保建設力度。繼續實施“青山綠地”和“藍天碧水”工程。推進第二批採石、泥場的整治復綠工作。加快林帶林區和城市園林建設,重點做好高速公路、市政道路兩邊和居住小區、企業、工廠等重點地區、重點部位的綠化工作。完成大角山濱海公園建設,推進大山乸生態公園、沿海防護林試驗段、近岸紅樹林林帶建設。完成南沙區規劃環評工作,嚴格項目環保審批。完善區域環保基礎設施建設,完成南沙污水處理廠和小虎島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完善南沙街、黃閣鎮的污水管網,啟動珠江河西岸污水處理廠建設,推進南沙垃圾焚燒發電廠前期工作,加大對廢水、廢氣、固體污染物的控制和治理。加快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城區。
(三)以城市管理年活動為契機,全面加強城市管理。
加強城區環境管理。強化屬地管理,落實層級責任制,繼續嚴控和查處違法用地、違法建設行為,重點整治“非法取土”和 “違法搶建”等行為,堅決把新的“兩違”制止在萌芽狀態。落實日常管理,建立長效管理機制,確保進港大道、汽車基地和南沙港區等重點區域內基本無“六亂”現象,同時將整治工作向鎮村和社區延伸。加強對建築工地的監控和管理,進一步提高建築工地文明施工整體水平。堅持打防並舉,完善社會治安防控體系,推進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落實群防群治措施,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保持對犯罪分子的高壓態勢,最大限度遏制刑事案件發生,進一步提高民眾的安全感。
落實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及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嚴格執行特大事故行政責任追究規定,完成小虎、黃閣、萬頃沙消防站建設,完善森林防火網路,加強對煙花爆竹、危險化學品以及道路交通與水上交通、建築工地、公共聚集場所的安全監督和管理,建立和完善處置各類突發性、群體性事件的防護機制和應急預案,嚴防群體性傷亡事故和重大安全生產事故的發生。完成出租屋和流動人員信息化建設,規範管理,消除出租屋消防安全隱患,確保今年100%出租屋符合出租條件。
整頓市場經營秩序。強化執法監督和社會監督,嚴厲打擊制假售假、偷稅騙稅、無證經營、走私販私等違法犯罪行為,營造公平公正、有序競爭、誠實守信的市場環境。從生產源頭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嚴格落實市場食品準入制度,大力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嚴厲查處無證照生產加工食品、制售假冒偽劣食品等違法行為。打擊侵權、盜版行為,規範文化市場管理。加強農貿市場管理,嚴格執行涉農生產資料市場準入標準。加強生豬、禽鳥屠宰管理和檢疫,切實做好“禽流感”防範工作。
(四)統籌城鄉發展,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以建設“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為目標,以加強基礎設施建設、提高農民收入、改善農民居住條件為突破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加強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完善中心鎮和中心村規劃,啟動中心鎮和中心村建設,力爭年內推出若干個有我區特色的社會主義新農村示範點。加快黃閣、廣隆、珠江管理區、萬頃沙等農民安置區的建設,繼續實施自然村“六通”工程,加強村莊環境整治,改善農村地區整體面貌。加大農村地區教育、文化、衛生、體育等公共設施建設力度,全面提高社會事業發展的條件。抓好農田標準化改造,推進農田水利基本建設和城鄉防災減災工程建設,改善農業生產條件。
大力發展農村集體經濟。做好農業普查工作,為制定“三農”政策提供依據。幫助村委會做好發展規劃,引導村利用好經濟發展用地,實現集體資產的保值增值。扶持和壯大地區特色農業品牌,大力發展生態農業和觀光農業,繼續舉辦水果節等活動,為農民增收提供服務。培育壯大一批農業龍頭企業,發展農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和專業協會組織,提高農業市場化和農民的生產組織化程度,促進農業走集約化、規模化、標準化、產業化的發展道路。
解決農民生產生活困難。妥善解決被征地農民的社會保障、職業培訓、轉移就業等問題。完善對被征地農民的合理補償機制和安置機制,依法保護被征地農民的利益。全面普查農民住房情況,依法解決農民住房問題;加快推進農村薄弱學校建設,從今年9月開始,免除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學雜費;整合現有醫院資源,推進醫院的改造升級,推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設立特困戶重大疾病救助基金,著力解決農民看病難問題。落實各項支農扶農措施,繼續安排困難村的困難補貼和稅改補貼。落實漁民轉產轉業政策,解決好漁民轉產轉業和貧困漁民安居問題;組織開展貧困村定點幫扶,千方百計增加農民收入,讓農民共享南沙開發建設的成果。
加快農村管理體制改革。以萬頃沙鎮為試點,積極推行村務、財務公開制度。進一步完善農村社區合作經濟組織股份制,規範股份分配,加強征地補償款使用的監督管理,建立區、鎮(街)、村三級電算化聯網監控系統,加強對集體資產和財務的監控。
(五)做好關係人民民眾利益的各項工作,不斷推進和諧社會建設。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圍繞教育強區目標,加大對教育的投入,推動教育強鎮和規範化等級學校創建工作,著力改善農村中國小辦學條件;調整中國小布局,整合教育資源,加強教師隊伍建設,加快教育信息化發展,全面提升教育總體水平。挖掘南沙歷史文化、水鄉文化、濱海文化內涵,加大對區內文化遺產的宣傳,加強對上下橫檔島、大角山炮台、天后宮等古蹟名勝的保護和開發,發展地區特色文化。大力加強民眾文化娛樂廣場、圖書館、文化站等文化設施建設,建立和完善區內有線電視網路、公共圖書網路、文化市場網路。按照市舉辦2010年亞運會的總體部署,做好南沙體育發展規劃,加快各項體育設施建設。加大公共衛生和基本醫療服務投入力度,構建區、鎮(街)、村三級醫療服務網路。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做好重大傳染病疫情的監測、報告、防控、救治和監督工作。基本完成南沙中心醫院一期綜合大樓的建設。大力推進計畫生育綜合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和完善人口與計畫生育公共服務體系。進一步做好雙擁、武裝、人防、外事、僑務、台灣事務、民族、宗教、檔案、地方志等工作。
逐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落實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完善就業服務信息網,加強就業培訓和就業援助工作,重點抓好農村富餘勞動力和就業困難群體的就業工作,力爭今年全區新增就業崗位1.2萬個。完成區社區管理對外服務大廳建設並正式運營,完善鎮(街)社區勞動保障工作平台建設,積極穩妥地推進醫療保險制度改革。完善城區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確保下崗、失業職工和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依法保障進城務工人員的合法權益。推進貧困殘疾人康復救助和就業解困工作,改善殘疾人生活狀況。完善優撫保障機制和社會救助體系,支持社會慈善、社會捐贈、民眾互助等社會扶助活動,切實關心和安排好睏難民眾的生產生活。
健全社會矛盾調處機制。完善勞動契約制度、集體契約制度和勞動關係三方協調機制,增強勞動關係自主協調能力。推進基層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的建設,探索建立多部門聯動的調處和聯合執法機制,保障勞動者的合法權益。強化信訪工作責任制,建立和完善信訪工作制度,加大排查調處力度,妥善解決民眾反映的合理問題。
推進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深入開展“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創建活動,逐步加大社區建設的投入,完善社區配套設施和公共服務功能。開展珠江管理區管理體制的調研工作。進一步加強和改善社區管理工作,形成政府引導和扶持、社會組織和公民民主參與、自主管理的社區管理新體制。
(六)進一步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推進依法行政。
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推進決策科學化、民主化和法制化。堅持政府向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向政協通報情況制度,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辦好人大議案、代表建議、政協委員提案。認真聽取各民主黨派、無黨派人士和社會各界意見,發揮好工會、共青團和婦聯等民眾團體的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區,認真抓好“五五”普法規劃的制定和實施工作,促進司法公正,維護司法權威,建立健全法律援助體系,保證人民民眾依法行使民主權利。
提高行政管理效率。加強對機構編制的執行監督,防止機構膨脹;狠抓機關作風建設,確保政令暢通,令行禁止;推進電子政務,加快政務公開建設,努力提高行政效率和公共服務水平。加強財政管理,繼續推行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管理制度、鎮村財務集中管理制度,加強和完善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完善招標投標制度和公共工程管理體制,嚴格控制建設成本。強化由項目業主委託、以鎮街為主體的征地拆遷管理體制,提高征地拆遷效率。加強重大投資項目稽查工作,建立預算績效評價體系和項目投資後評價制度,提高財政投資效益。加強審計監督,堵塞漏洞,為我區經濟健康運行提供保障。
強化服務企業意識。改進服務方式,提高服務效率,為入駐企業的發展提供高效優質的服務,促其上規模、上檔次,從而實現增資擴建、做大做強。繼續通過懇談會、現場會和企業服務熱線等方式,加強溝通協調,切實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組織招商洽談會和宣傳策劃活動,幫助企業推介產品,擴大市場。
促進勤政廉政建設。以改革和制度建設為重點,加快構建公開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運作機制。認真貫徹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繼續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嚴肅查辦違紀違法案件,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行為。加強和改進行政監察工作,促進依法行政。堅持執政為民,加強政風行風建設,樹立正確的政績觀,把為民造福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各位代表,南沙經濟社會發展正進入一個新階段,前景令人鼓舞。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協作,振奮精神,開拓創新,紮實工作,為把我區建設成為最適宜創業發展和生活居住的現代化濱海新城區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