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區人民政府,同時受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管委會的委託,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回顧
“十二五”時期,是南沙發展承前啟後的關鍵時期。我們在市委、市政府和開發區(自貿試驗區)黨工委、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緊緊圍繞南沙新區、自貿試驗區建設中心任務,積極進取,大膽創新,攻堅克難,較好地承擔起國家改革開放先行先試、探索經驗的光榮使命,圓滿完成“十二五”時期經濟社會發展主要目標任務。
——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五年來經濟始終保持快速增長態勢。2015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133.07億元,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1.25億元,固定資產投資620.55億元。“十二五”期間,上述指標年均增速分別為18.3%、23%、38.4%,增速均位列全市首位。
——戰略地位日益凸顯。2012年和2014年,先後獲批國家戰略新區和自貿試驗區,形成“雙區”疊加彭勃發展新格局。同時還獲批成為“全國人才管理改革試驗區”、“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成為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重要組成部分,逐步形成了與國家戰略功能相適應的規劃體系、人才體系和社會管理體系,在國內外的影響力不斷提升。
——民生福祉持續改善。五年來,堅持把80%以上的一般公共預算支出用於改善民生,發展成果惠及全區人民。2015年全區民生投入102.11億元,較“十二五”初期增長189.5%。城鎮、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3.83萬元、2.28萬元,同比增長9.2%、9.6%。在全市率先實現區屬公辦學校十二年免費教育;率先將全體戶籍勞動者納入就業補貼範圍;率先統一城鄉低保標準,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不斷增強。
——城市功能日臻完善。按照“一核四區”城市功能布局,以明珠灣起步區和蕉門河中心區為重點,加快城市重點組團建設,帶動新區功能布局主骨架初步成型。南沙港區三期碼頭等港口基礎設施已投入使用,集疏運體系加快完善,航運樞紐功能不斷強化;高快速路、軌道交通和市政道路建設進展順利,珠三角交通樞紐地位加快形成。水、電、氣等民生及科教文衛等基礎設施建設紮實推進。
過去五年,我們在探索中發展,在創新中突破,在攻堅中前行,在轉型中提升,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經濟實現快速增長。
現代產業體系加快形成。新產業新業態得到大力培育,先進制造業和現代服務業“雙輪”驅動作用明顯。高端製造業持續發展。2015年,汽車製造業年產值達846億元,船舶製造業產值達123億元。廣汽豐田三期主體工程啟動建設,東方重機、海瑞克、三菱重工等龍頭企業快速發展,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競爭力明顯提高。航運物流業快速發展。2015年,南沙港區實現貨櫃吞吐量1177.37萬標箱,比2010年增長62.4%。已開通國際班輪航線62條、“穿梭巴士”支線51條,建立“無水港”業務點10個。南沙航運產業基金和廣州航運交易有限公司已開始運作。商業服務業迅猛發展。萬達廣場、風信子等一批商業綜合體已開業。2015年外貿進出口總額達1526億元,跨境電商企業實現交易額13.84億元,旅遊購物出口78億美元。平行進口汽車試點順利。融資租賃企業數量和業務規模超過全市一半,實現廣州飛機租賃零突破。旅遊健康業蓬勃發展。成功創建南沙天后宮等3個國家4A級景區。舉辦系列旅遊節慶活動,大力發展遊艇郵輪、水鄉生態、歷史文化等特色旅遊,旅遊消費對經濟的拉動作用得到有效激發。艾迪康醫學檢驗中心投入使用,霍英東鶴年堂中醫城等一批醫療健康項目成功落戶。2015年商品銷售總額875億元,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70.75億元,分別是2010年的6倍和3.8倍。
創新能力顯著提升。科技投入不斷加大,2015年區本級財政科技支出5.29億元,是2010年的6.7倍。科技創新主體不斷增加。建成10個技術創新平台,集聚全市25%的新型研發機構。廣州工研院和廣州產研院被認定為國家技術轉移示範機構,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獲批為“國際科技合作基地”。高新技術企業不斷壯大,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企業產值的47.6%。創建省名牌產品11件、省市著名商標33件。創新環境不斷改善。一批國家部委支持自貿試驗區建設發展的配套政策已落地實施;省出台了支持南沙的64條政策,並賦予了60項省級管理事項;市下放了58項管理許可權;區在科技、人才、總部、融資租賃等方面出台了23項扶持政策,為科技創新提供了強有力的制度保障。
重大項目加快集聚。圍繞“三中心一體系”開展的系列招商引資引智引技工作成效顯著,成功引進了法國歐萊雅、中鐵建、中鐵隧道、平安綜合金融電商物流園等一批國際化、高質量、創新型項目,在總部經濟、航運物流、特色金融等領域形成產業集聚態勢。截至2015年,已有50個世界500強企業投資落戶,超過50家各類總部型企業進駐,集聚了108家融資租賃企業、654家金融和類金融機構、709家跨境電商企業、1200多家航運服務企業。
(二)堅持先行先試,改革開放取得實質性成果。
重點領域改革有新突破。圍繞政府職能轉變,開發區、自貿試驗區和行政區機構改革順利完成。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得到進一步深化,實施行政審批動態調整和行政審批標準化操作,市場準入前置審批事項由101項壓減為12項。在全市率先推行企業設立登記“一口受理”新模式,實現“十一證三章”聯辦,市場準入聯辦證件數量和效率全國領先。實施“一照一碼”、綜合視窗服務等改革。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率先建設統一的市場監管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對全區4萬多戶商事主體實施了信用分類監管。創新金融業務發展迅速,跨境人民幣貸款、跨境雙向人民幣資金池、跨境人民幣繳稅(費)業務已經開展。境外融資、跨境放款、企業貨物貿易項下全自動結匯等金融新產品新業務已經順利推出。
制度創新有新成效。形成了可向全市複製推廣的“56+8”改革創新經驗,25項創新成果納入廣東自貿試驗區首批可在全省複製推廣的27條改革創新經驗。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對外資和內資項目均實施負面清單管理,對負面清單以外的項目(企業)統一實施備案管理。率先建立跨境電子商務監管模式。實施了國際貿易“單一視窗”、“網際網路+易通關”、海關快速驗放、國際轉運貨物自助通關、檢驗檢疫“智檢口岸”、以政府採購形式支付查驗服務費用、陸路跨境快速通關等一批標誌性改革,通關便利化水平顯著提升。
對外開放重大平台建設有新進展。與港澳合作不斷深化,目前已落戶港澳投資企業749家,總投資額約104億美元。與港澳人才交流、遊艇自由行、數據傳輸、社會事務、專業服務等專項合作加快推進。積極對接“一帶一路”倡議,開展全球路演招商,成功舉辦國際航運圓桌會議、港口城市發展合作高端論壇,與沿線國家和地區經貿往來得到進一步加強。
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上新水平。成立了全國第一家自貿試驗區法院。組建了廣州國際航運仲裁院、廣州國際金融仲裁院自貿試驗區分院、廣州智慧財產權仲裁院自貿試驗區分院和廣州市貿促會南沙自貿片區法律服務中心。設立了全市首家粵港合夥聯營律師事務所,法律服務國際化水平有新提高。
(三)堅持高水平抓建設管理,城市功能面貌顯著提升。
區域交通樞紐功能進一步增強。初步構建起南沙區內、與廣州市區、與周邊地區緊密聯繫的大交通網路。港口碼頭吞吐能力大幅提升。南沙港區三期主碼頭6個泊位基本建成,糧食及通用碼頭已建成投產,近洋碼頭、江海聯運碼頭等項目加快推進。軌道交通建設進展順利。捷運四號線南延段完成土建總工程量的75%,捷運18號線、22號線已列入廣州市軌道網近期建設規劃,南沙港鐵路南沙段已開工建設,深茂鐵路、肇順南城際等項目前期工作進展順利。高快速路加快建設。深中通道已明確線位並啟動前期工作,虎門二橋主塔基礎施工全面完成,黃欖幹線爭取今年上半年通車,廣中江高速公路的番中大橋、放馬互通立交及其連線線正加快建設。南沙商務機場投資建設運營主體已組建。區內交通更加便捷。鳳凰一橋等12個骨幹市政道路和跨江橋樑項目建設已完成。提升改造了428處公交站亭(站場),公交線路由19條增至61條,公車輛由113輛增至396輛,開通了自貿試驗區公交快線和2條跨區客運線路。
自貿試驗區各區塊建設全面鋪開。各區塊的功能定位、重點產業、建設時序和組織體系已經明確,開發建設有序推進。明珠灣起步區已形成146萬平方米在建規模,靈山島尖93%配套道路已啟動建設,第一批市政道路已基本具備通車條件,已落地和即將落地項目投資額達400億元。蕉門河城市中心區目前已建成740萬平方米,在建610萬平方米。總部經濟集聚區項目基本完成主體工程建設,市民廣場中軸線配套道路、進港大道改造提升工程已完工。海港區塊航運服務集聚區和商務配套功能區規劃建設已啟動。南沙灣區塊高端商務及配套設施初具規模,郵輪母港綜合體項目已完成土地出讓並動工。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業區塊、慶盛樞紐區塊、南沙樞紐區塊正在加快建設。
城鄉生態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十二五”節能降耗目標任務提前超額完成。去年全區空氣品質優良率達86%;PM2.5年均濃度同比下降17.5%,優於全市平均水平。推進“四水共治”工作,完成46公里污水管網改造,重點河湧水質穩定達到良好標準。建成區綠化覆蓋率達43.2%,人均公園綠地面積30平方米。430個村居環境提升工程項目加快建設,名鎮、名村、美麗鄉村創建成效顯著。
城市綜合治理水平進一步提升。乾淨整潔平安有序城市建設深入推進。成功創建1個國家衛生鎮和2個全國和諧社區。“五類車”和城市“六亂”得到集中整治。2015年,拆除違法建設4.65萬平方米,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新增管道燃氣用戶1.9萬戶。平安創建工作全面推進,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不斷健全,民眾治安滿意度持續提升。全區安全生產形勢總體穩定,食品、藥品、農產品監管進一步加強,各類突發事件得到妥善處置,社會大局保持和諧穩定。
(四)堅持民生為重,民眾生活水平進一步提高。
民生實事全面落實。“十二五”期間,民生事業累計投入317.11億元,年均增長30.5%,高於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幅。每年辦理十件民生實事,在教育、醫療衛生、就業社保、文化體育、公共運輸等領域解決了一批事關民眾利益的熱點難點問題,廣大民眾真正得到更多的實惠。
“三農”工作有力推進。特色農業有效發展,創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2個、省級名牌產品和名特優新農產品9個,培育省級現代農業園區1個、萬畝農產品生產基地5個。完成7.69萬畝高標準基本農田建設、1200公里機耕路硬底化建設以及1.8萬畝魚塘標準化改造。推進廣州市農科院整體搬遷落戶。培訓新型農民5450人次。創建省市級農業龍頭企業4家,農民專業合作社由27家增至165家。農村土地承包經營權確權登記頒證和集體建設用地使用權流轉工作有效推進,81個村完成了集體經濟股份制改革。五年來累計安排1.29億元扶貧資金,區內外扶貧開發取得明顯成效。
就業社保水平持續提升。實施更加積極的就業政策,實現了戶籍勞動者就業有補貼、創業有資助、培訓不收費。五年來累計資助就業創業5.88萬人,提供就業崗位12.1萬個,創建創業基地(示範點)28個。與“十一五”末相比,城鄉居民基礎養老金提高63%,低保標準提高48.5%,農村五保供養標準提高167%。建成區級養老院和9個鎮街日間托老服務中心、128個農村老年人活動站點。居民、僑民危房改造以及籌建保障房任務順利完成。社會慈善和殘疾人事業穩步發展。
教育事業優質均衡發展。被評為“全國義務教育發展基本均衡縣”,榮獲第四屆全國教育改革創新優秀獎,成功創建“廣東省推進教育現代化先進區”。五年來,新建、改擴建33所公辦學校(幼稚園),增加學位1.18萬個。引進華師附屬幼稚園、國小、中學和廣州修仕倍勵國際實驗學校等優質教育資源;與澳門旅遊學院開展職業教育合作。高考、中考成績實現穩步提升,2015年首次產生了全市中考總分狀元和文科高考總分狀元。
醫療衛生服務明顯改善。完成南沙中心醫院二期建設,新增醫療床位400張。對6家區鎮醫院進行擴容提升,對119家村衛生站進行標準化升級改造。推進基層醫院、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村衛生站“鎮村一體化管理”;增加基層醫療機構服務內容和藥物品種;實行“一院一策”補助機制;在村衛生站推行24小時應診服務,民眾就醫更加方便。切實做好登革熱、H7N9禽流感、伊波拉出血熱等傳染病防控工作。
文化體育事業繁榮發展。文明城市創建活動深入推進。完成全區117處文物點普查和預保護。區兒童公園建成並對外開放。區圖書館新館和新區“五館”加快建設。完成156個村(居)文化廣場、文化室的改造提升,公共文化場館100%免費開放。打造“龍騰盛世”等一批文化精品。建成177處體育設施,在全市率先完成“雙十體育圈”建設。成功舉辦媽祖誕文化旅遊節、WDC標準舞/拉丁舞世界公開賽等1萬餘場次文化體育活動。
(五)堅持狠抓作風建設,政府執行力和公信力不斷增強。
紮實開展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和“三嚴三實”專題教育,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得到進一步貫徹落實。2015年“三公”經費壓縮約12%。農村廉情預警工作和“三資”管理工作有新成績,全區農村公共資源交易站交易總金額達6.33億元,同比增長37.6%。按時公布財政預、決算信息,“陽光政府”形象得到進一步樹立和強化。健全重大行政決策機制和程式,成立南沙新區產業發展專家諮詢委員會和社會創新諮詢委員會。圓滿完成“六五”普法檢查驗收。推進依法行政,五年來審查涉法性檔案1333份,辦結行政複議案件140件。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自覺接受監督。五年來,共辦理省、市、區人大代表議案建議595件,辦理省、市、區政協提案676件,辦復率均達100%。
物價、統計、審計、國企改革發展、外事、港澳事務、僑務、打私、打假、對台、民族宗教、國防動員和兵役、雙擁、計生、氣象、人防、應急、“三防”、保密、檔案、地方志等工作均取得新的進展。
各位代表,過去五年我們所取得的成績是開發區(自貿試驗區)黨工委、區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區人大、區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全區人民團結奮鬥和社會各界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開發區(自貿試驗區)管委會、區政府,向全區人民、各民主黨派、人民團體、駐區單位、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社會各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總結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看到經濟社會發展中存在的短板和不足:一是經濟規模還需進一步擴大;二是高端高質高新現代產業體系仍有待進一步完善;三是珠三角交通樞紐功能還需進一步增強;四是高端人才引進工作力度仍有待進一步加強;五是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還需進一步加快;六是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水平還有待進一步提高。對此,我們必須高度重視,採取切實有效措施加以解決。
二、“十三五”時期的主要目標和任務
根據《中共廣州南沙開發區(自貿區南沙片區)工委、中共廣州市南沙區委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我們編制了《廣州市南沙區(南沙新區)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提交大會審議。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堅持“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用“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統領開發建設。落實省、市決策部署,以自貿試驗區為根本定位,以制度創新為核心,貫徹“一帶一路”等國家戰略,在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探索粵港澳經濟合作新模式、建設法治化營商環境等方面先行先試。全面提升國家新區戰略功能,建設廣州“三中心一體系”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核心功能區,打造廣東對外開放重大平台,成為粵港澳深度合作示範區、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重要樞紐和全國新一輪改革開放先行地。強化制度創新,構建對接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的制度框架,著力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面向全球擴大開放,構建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格局。大力實施創新驅動戰略,加快建設以生產性服務業為主導、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現代產業體系,引領廣州產業發展。統籌推進港口、軌道交通、高快速路網和商務機場建設,加快構建珠三角區域綜合交通樞紐。高標準推進綠色生態南沙現代城市建設,維護社會大局和諧穩定,增進民生福祉。加快形成國家新區與自貿試驗區“雙區”疊加優勢、自貿試驗區與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雙自”聯動機制,以及多重國家戰略功能複合發展新局面,努力成為踐行五大發展理念排頭兵和示範區,建設廣州未來之城。
今後五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在確保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要求的基礎上,著力實現經濟實力快速提升,自貿試驗區建設走在前列,綜合服務樞紐功能顯著增強,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迅速突破,現代城市格局基本形成,生態文明建設全面進步,民生福祉大幅提升,社會治理體系更加健全。到2020年,確保地區生產總值比2015年翻一番,並確定以3000億元為努力目標,城鄉居民收入與經濟發展同步增長。
實現上述目標,必須認真貫徹區委二屆七次全會精神,著力在以下幾個方面狠抓工作落實:
——堅持創新發展,加快打造國家戰略功能。進一步完善規劃體系,構建“一核四區”城市功能布局,統籌推進自貿試驗區各區塊建設,不斷最佳化創新發展新空間。依託港口核心資源,大力提升航運物流、國際貿易、現代金融等服務功能,加快廣州“三中心一體系”核心功能區建設。發揮自貿試驗區和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雙自”聯動機制效應,營造良好科技創新生態環境,大力培育科技創新主體,加強科技創新載體建設,構築高層次人才高地,推動南沙成為廣州創新驅動領軍者。以引領廣州乃至廣東產業未來發展為目標,優質高效發展現代服務業,做大做強先進制造業,積極發展現代農業,加快構建現代服務業和先進制造業“雙輪驅動”的產業新體系。加大體制機制創新力度,加快政府職能轉變,擴大市場準入,激發市場主體活力,加強事中事後監管體系建設,率先營造市場化國際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打造改革創新和營商環境新高地。
——堅持協調發展,建設面向未來的現代化新城市。統籌推進港口、軌道交通、高快速路網和市政道路建設,提升交通管理智慧型化水平,構建海陸空綜合交通體系,推動南沙由地理中心變成交通中心。完善城鄉一體化規劃,加快基礎設施建設,創新發展機制,統籌城鄉一體發展。高起點、高標準推進城市規劃、建設和管理,培育現代城市要素,打造“智慧南沙”。創新社會治理模式,形成多元參與、協同善治的社會治理格局。全面提升市民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發展文化創意產業,進一步增強文化軟實力。
——堅持綠色發展,建設宜業宜居生態之城。健全生態環境保護機制,形成政府、企業、公眾共治的環境治理體系。深入實施“藍天、碧水、寧靜”等環保行動,加強森林、濕地等生態資源的保護,全面提升區域環境質量。實行能源、水資源、建設用地總量和強度“雙控”行動,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產業和低碳技術,全面促進資源節約高效利用。提升生態環境品質,構築由生態涵養區、景觀保護區和城市綠網區組成的水鄉生態綠化網路,構建青山、碧水、田園、濕地、港灣等特色生態相融合的發展格局。
——堅持開放發展,建設廣東對外開放重大平台。全面實施負面清單管理模式,完善高效便捷大通關體系,建立與國際投資貿易通行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加強與21世紀海上絲綢之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的經貿往來,推動與國內各節點地區的全面合作,打造港澳向內地拓展、內地藉助港澳通達國際市場的雙向通道和重要平台,建設“一帶一路”結合點和重要樞紐。圍繞促進粵港澳服務貿易自由化,對接港澳營商規則,加強產業合作,最佳化口岸通關環境,推進與港澳社會領域的合作,促進人員、資本、信息等服務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形成粵港澳合作新格局。積極培育外貿新業態,推動外經貿發展轉型升級,建立雙向投資促進服務體系,提高開放合作水平。
——堅持共享發展,促進人民民眾同步共享開發建設成果。以“人人參與、人人盡力、人人享有”為目標,完善人民民眾同步共享開發建設成果機制。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加大就業創業服務力度,提高就業和收入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加快發展學前教育、高中階段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職業培訓及特殊教育,滿足城鄉居民多樣化教育需求。建設健康南沙,改善城鄉醫療衛生條件,完善三級醫療服務網路,提高流行性疾病、重大疫情防治能力和各類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處置能力。加強城鄉居民社會保障服務體系建設,進一步擴大各項社會保險覆蓋面,穩步提高待遇水平,構建覆蓋城鄉居民、普惠共享的救助、養老、助殘、住房等保障體系。
三、2016年工作安排
今年是實施“十三五”規劃的開局之年,也是南沙加快實現國家戰略功能的攻堅之年,做好今年工作,關係重大。新的一年,我們面臨的形勢仍然複雜,各類困難和風險挑戰相互交織。我們一定要準確判斷形勢,保持清醒頭腦,按照區委二屆七次全會部署,以穩增長、調結構、促改革、惠民生、增後勁為主線,全面做好各項工作,努力實現“十三五”經濟社會發展良好開局。
今年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3.5%,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13%,固定資產投資增長30%,商品銷售總額增長50%,進出口總額增長5%,城鄉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與經濟同步增長。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要抓好以下幾方面工作:
(一)加快構建現代產業新體系,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
做強做優先進制造業。加快建設廣汽豐田三期主體工程。以中船集團龍穴造船基地、東方重機、中鐵南沙總部、中鐵建南沙總部等項目為龍頭,加快推進千萬噸級修造船及海洋工程裝備基地、重型裝備成套供應和高鐵“走出去”基地建設。推動環保產業園、大崗重型裝備產業園等園區建設,大力發展節能環保等高端裝備和大型工程裝備製造產業。圍繞新技術、新材料套用,發揮現有優勢企業的集聚和帶動作用,加快發展智慧型製造、機器人、物聯網等新興產業,形成一批內生性較強的產業集群。深入實施新一輪技術改造,支持企業擴產增效、智慧型化改造、設備更新和節能改造,推進產業鏈、價值鏈整體提升。加快運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推動傳統企業修復增長動力。
加快建設“三中心一體系”。抓緊實施航運中心建設三年行動計畫。建設航運交易、服務、信息平台,打造珠江航運運價指數。建設國際航運服務業集聚區,積極引進一批航運總部和航運服務企業,加快鞍鋼、寶鋼鋼材物流中心及保利電商港等重點項目建設,大力發展國際物流、保稅物流和冷鏈物流。推進鋼鐵、有色金屬、糧食、塑膠等一批交易平台建設,拓展DIT國際延遲中轉業務,打造臨港國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和國際中轉中心。積極推動南沙港和機場空港聯動發展。完善陸路跨境快速通關模式,打造和香港機場聯網的跨境商品大通道。做大做強廣州航運交易所和廣州航運交易有限公司,設立航運及船舶產業基金,推動航運交易、金融產業深度融合。
優質高效發展現代服務業。積極發展高端商貿及專業會展,促進傳統商貿與電子商務結合。加快汽車綜合服務園區建設,做大整車進口業務,發展汽車整車“保稅中轉”業務。充分利用資訊科技園等服務外包平台,大力發展電商服務和計算機軟體等為主導的服務外包產業。制訂出台鼓勵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的規劃和政策,加快推進羊城晚報創意園等項目建設。繼續推進自貿區人民幣跨境雙向資金池業務發展,依法開展跨境人民幣結算業務,爭取資本項下人民幣可自由兌換取得突破。發展新興金融業態,推動網際網路金融規範發展。研究推進創新型保險產業集聚區建設,吸引專業保險機構集聚,推動金融保險業發展。積極深化與港澳旅遊合作,大力推進“一程多站”旅遊發展。加快郵輪、遊艇旅遊業發展,推動形成郵輪、遊艇旅遊產業鏈。大力發展健康養生、娛樂休閒等生活性服務業,積極拓展新興消費熱點。
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籌建力度。堅持政府主導、專業化、市場化招商方向,加快建立全球招商網路,聚焦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領先企業開展“靶向”招商。對接國家“一帶一路”、“走出去”戰略,加快推動龍頭企業、平台企業將高端產業板塊落戶到南沙。引進連鎖機構總部及結算型總部項目,迅速做大總部經濟規模。進一步完善企業籌建及服務工作機制,積極協調項目在前期工作、工程建設、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合力推進項目建設。重點抓好中遠海運散貨總部、中交建國際總部、合捷跨境電商園區等一批重大項目建設。
(二)堅持創新驅動,加快形成新的動力源和增長極。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環境。以建設珠三角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進一步加快高端科技要素和功能集聚。出台一批支持政策,完善科技成果轉化、智慧財產權保護、科技型中小企業和科技創新平台等扶持政策。轉變科技投入方式,進一步推進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推動一批科技企業在新三板和廣州市股權交易中心掛牌,引入設立一批風險投資基金。面向全國、全球招聘一批與國際接軌的優秀人才,全面推進粵港澳人才合作示範區建設。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等創新模式,推動形成“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生動局面。
加強創新載體建設。全面加強粵港(國際)科技合作,依託香港科大霍英東研究院,重點推進光電國際合作實驗室建設,打造開放式智慧型製造中心。以慧谷和明珠科技城為重點,加快推進廣州工研院二期等一批科技創新平台建設。推動國家物聯網標識平台、國家超算中心南沙分中心、3D列印研究院等公共服務平台建設,大力推進檢測認證服務平台落戶。推進港澳青年學生實習和創新創業平台建設,聯合香港、澳門、廣州的科技服務機構、高校、企業成立粵港澳創新創業聯盟。
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加大扶持力度,培育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創新型企業,形成一批創新集群。設立科技企業孵化器專項資金,支持相關單位新建孵化器、補貼在孵企業租金、獎勵孵化成效。今年爭取科技企業孵化器達到10家,孵化總面積60萬平方米。深入推進質量強區和品牌戰略,發展一批掌握核心技術、具有較強競爭力的名牌產品和品牌企業。
(三)強化制度創新,加快打造改革創新和營商環境高地。
健全寬進嚴管的市場準入和監管制度。完善外商投資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模式。繼續推進並完善“一站式”市場準入統一平台,深入推進企業登記“一口受理”、多證聯辦等改革,推行電子營業執照改革和全程電子化登記管理,探索“證照分離”改革。落實企業年度報告、經營異常名錄等制度,完善市場監管和企業信用信息公示平台,建立跨部門協同聯動的協作機制,強化各部門認領監管,加快物聯網服務中心建設,加強全流程監管。
建立高效便捷的大通關體系。進一步完善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和口岸監管“三互”機制建設。完善政府購買查驗服務試點、海關快速驗放機制和“網際網路+易通關”等創新模式。推行第三方檢測結果採信制度、中轉貨物原產地簽證制度。推廣“智檢口岸”新模式,推進進出口商品全程溯源管理,打造“網際網路+”公共服務平台,逐步實現檢驗檢疫業務全流程無紙化。加快推動“啟運港退稅”、國際中轉保稅、沿海捎帶業務、國際航行船舶登記等政策落地。
完善創新型體制機制和法治化營商環境。進一步簡政放權,編制實施權責清單,提高政府管理效率。積極推進法定機構試點工作,設立明珠灣區開發建設管理局、產業園區開發建設管理局。組建行政審批局,加快推進相對集中行政許可權改革。按省市部署開展自貿區綜合行政執法體制改革。貫徹落實南沙新區條例,配合省出台並組織實施自貿試驗區條例。依託南沙自貿試驗區法院、南沙國際仲裁中心及國際航運、金融、智慧財產權仲裁院等專業機構,公正高效解決各種涉外商事糾紛。
降低企業營商成本。落實國家、省、市推進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措施,開展降本增效專項行動,研究制定降低企業成本的一攬子措施,在做優增量、調整存量、主動減量上精準發力,推動產業邁向中高端水平。落實國家結構性減稅、“營改增”試點擴圍等政策,清理各種不合理收費,切實減輕企業稅費負擔,支持實體經濟穩定健康發展。
(四)深入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發展水平。
積極參與“一帶一路”建設。實施廣州市推進海上絲綢之路建設三年行動計畫。積極發揮航運產業基金對航運物流和“一帶一路”沿線合作項目建設支持作用。與絲綢之路沿線國家、港口、商會及國內外大型企業合作,在南沙建設“引進來、走出去”平台,集聚全球高端資源要素。推進海上絲綢之路沿線港口城市聯盟建設。探索建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自貿園區的經貿合作,在檢驗檢疫標準、技術、互認等方面推進國際間多國互認制度,合作建立高效便利的進出口貨物通關體系。建設跨境投資“一站式”綜合服務平台,促進跨境雙向投資。
加快與港澳深度合作。推進穗港數據傳輸專用通道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促進服務要素雙向自由流動。加快粵港澳專業服務集聚區建設,力爭年內引進一批會計、法律、建築、測量等專業服務業領域的企業及項目。配合上級有關部門出台相關管理辦法,建設粵港澳口岸通關合作示範區,探索與港澳間人員往來便利化新措施。
大力推動外貿轉型升級。用好用足新區、自貿試驗區、服務貿易創新發展試點、跨境電子商務綜合試驗區等國家和省的支持政策,大力發展跨境電子商務、服務外包、旅遊購物出口等貿易新業態。制訂跨境電商總體規劃,加快跨境電商企業集聚。培育壯大保稅貿易、融資租賃等新業態,發展一批新型外貿服務企業,積極開拓新興市場,推動產業向全球產業價值鏈的高端延伸。
(五)最佳化城市功能品質,加快建設宜業宜居生態新城。
以自貿試驗區建設引領城市發展。緊緊圍繞廣州國家中心城市、國際商貿中心和綜合交通樞紐定位,加快各區塊的基礎設施、商務配套和產業項目建設,發揮自貿試驗區對高端要素的吸附作用,提升城市集聚輻射功能。蕉門河城市中心區要加快推進總部經濟集聚區等56個重點項目建設,推動“城市客廳”的功能和形態更好形成。明珠灣起步區要著力推進中化集團城市綜合體、中交明珠國際等一批重點項目建設;啟動體育館周邊約30萬平方米區域開發建設;抓緊開展橫瀝島尖征地拆遷和土地收儲工作,並啟動基礎設施開發建設。加快南沙灣區塊的基礎設施建設及產業導入,推進郵輪母港綜合體項目建設。加快海港區塊用地用海報批,推進南沙港區、保稅港區、物流園區以及航道疏浚等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推進萬頃沙保稅港加工製造業區塊、慶盛樞紐區塊、南沙樞紐區塊建設,並同步開展招商引資。
加快建設珠三角交通綜合樞紐。以加快南沙區域“海陸空”大交通體系和區內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南沙港區四期、郵輪母港等一批港口基礎設施建設。增開8條外貿航線、3條“穿梭巴士”支線,建設3個“無水港”和辦事處。加快捷運四號線南延段、南沙港鐵路、深中通道、深茂鐵路(深圳至江門段)、廣中江高速、番莞高速等一批重大交通設施建設。協調捷運18號線和22號線加快前期工作。推進商務機場各項協調工作有效開展。加快推進區內30個骨幹道路和跨江橋樑項目建設,力爭鳳凰二、三橋及黃欖幹線等項目在年內完工。最佳化中心區支路網系統,完善城市交通微循環,高標準建設靜態交通,初步形成“暢達、高效、優質”的綜合交通體系。
營造良好的城市宜居環境。大力促進綠色發展。深化生態環境保護,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建設天藍、地綠、水淨的美麗南沙。重點推進自貿試驗區生態廊道建設。加強森林資源保護,完善黃山魯森林公園、十八羅漢山森林公園等景區景點建設。大力推進低碳循環發展。進一步做好能源和水資源消耗等總量和強度“雙控”工作。繼續推進鍋爐淘汰、揮發性有機物污染、揚塵污染等治理,紮實開展節能減排,實現單位GDP能耗下降、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碳排放總量降幅達到目標要求。加快海綿城市試點建設,統籌各類管線敷設。繼續開展內河涌整治工作。完成鳳凰湖2號湖建設,提高生態水城建設成效。全面培育城市精細化管理要素。在城市功能要素布局以及規劃管理上,積極對標國際、國內先進城市,努力打造南沙高端化、精細化、品質化城市形象。以開展基於大數據的城市治理架構試點為契機,促進大數據、物聯網、雲計算等現代信息技術與城市管理服務融合,推進城市智慧管理。
持續加強社會治理。繼續推行“五個一”社會治理模式。深入推進“全國社區治理和服務創新實驗區”建設。深入開展城市綜合整治行動,嚴治城市“六亂”,嚴查“兩違”,嚴管“五類車”,全面推進建築工地“四節一環保”綠色施工。加強垃圾處理設施建設,進一步提升生活垃圾分類處理水平。深入推進“平安細胞”工程建設。完善“六位一體”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妥善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強化安全生產責任,突出抓好危險化工品、道路交通、食品藥品及人員密集場所等安全工作,杜絕各類重大事故發生。進一步做好法律援助工作,健全社區矯正、人民調解和訴前聯調機制,完善工資集體協商制度,建立暢通有序的訴求途徑、矛盾調處、權益保障機制。
(六)全面發展社會事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集中力量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今年全區將加大投入力度,辦好十件民生實事。一是全面實施“強教工程”;二是繼續實施“優醫工程”;三是實施社會保障提升工程;四是實施公交服務提升工程;五是實施社會治安和交通管理智慧型化提升工程;六是實施生態環境提升工程;七是實施陽光食品安全管理提升工程;八是實施文體惠民工程;九是推進農村民用電增容改造工程;十是實施便民服務信息化建設工程。
紮實做好“三農”工作。落實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拓展農民就業渠道,加強職業農民培訓,促進農民持續增收。加強農產品流通體系建設,重點建設改造農產品批發市場、產地市場,支持發展農產品電商服務。鼓勵發展特色觀光休閒農業。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完成40%以上農村民用電改造工程建設,完成200個村居環境完善和提升工程項目建設。統籌推進18條美麗鄉村和3箇中心鎮的創建工作。推動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試點工作向全區鋪開,完成全區農村股份制改革,積極推進“貨幣+物業”村集體發展模式。完成新一輪農村扶貧開發各項任務。
完善就業社保體系。完成城鄉居民醫保擴面任務。完善區、鎮(街)、村(居)三級社會保險服務體系。實現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70%以上。推進區養老院試營運。加強對特殊困難群體的精準救助,健全最低生活保障救助制度。做好恤孤、助殘工作,推動社會福利和慈善事業發展,抓好防災減災救災各項工作,織密織牢社會保障安全網。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加快義務教育均衡優質發展,鞏固提升教育質量。加快華師第二附屬中學、廣外附小附幼等建設,新增公辦學校、幼稚園學位2000個。支持發展職業教育和特殊教育。深化與教育部基礎教育課程教材發展中心的合作,凸顯教育國際化特色。
著力提升醫療衛生服務水平。最佳化醫療機構建設布局,加快南沙中心醫院二期後續工程、市婦女兒童醫療中心南沙院區和區疾控中心實驗樓建設,繼續實施區內醫院最佳化提升工程。全面推進區域醫療聯合體建設,加快實施以智慧醫療為目標的衛生信息化建設。加強計生服務管理,提升婦幼健康服務能力。深入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強化公共衛生服務,提高重大傳染性疫病防控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