報告會議
2018年1月24日,省長王曉東在湖北省第十三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作政府工作報告。
報告全文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各位委員和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回顧
過去五年,湖北發展極不平凡,與全國一樣,經濟社會發展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2013年7月,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為我省改革發展定嚮導航,指明了“四個著力”的科學路徑。省第十一次黨代會開啟了“建成支點、走在前列”新征程。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確立了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的戰略目標。
五年來,面對錯綜複雜的國內外形勢,面對經濟發展新常態等深刻變化,在省委堅強領導下,我們牢記囑託,全面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積極應對經濟下行和特大洪澇災害等嚴峻考驗,克難攻堅、奮發進取,勝利完成“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十三五”規劃,“五個湖北”建設取得豐碩成果。
綜合實力明顯提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3.65萬億元,淨增1.43萬億元。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跨越2000億元、3000億元台階。千億產業由11個增至17個。武漢市地區生產總值達到1.34萬億元。過千億元城市由8個增至10個。
結構調整明顯加快。服務業占比由36.8%提高到45.2%。消費對經濟成長的貢獻率提高16.7個百分點。
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占比提高2.7個百分點。農產品加工業產值與農業總產值之比由1.9提高到2.4。民營經濟占比提高到 55.1%。城鎮化率達到59.3%,提高5.8個百分點。
發展活力明顯增強。大眾創業、萬眾創新蓬勃發展,市場主體淨增194萬戶,達到450萬戶,企業類市場主體突破百萬。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快速發展。完成電子商務交易額5.6萬億元。綜合科技創新指數從全國第11位進至第7位。
人民生活明顯改善。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31889元和13812元,年均分別增長 9.1%和10%,都跑贏了經濟增速;城鄉居民收入比由2.65縮小到2.31。脫貧攻堅取得決定性進展,450萬人摘掉貧困帽子。城鎮新增就業432萬人。農村安全飲水基本實現全覆蓋。基本養老、基本醫保、社會救助等標準穩步提高。
生態環境明顯好轉。森林覆蓋率達到41.6%,提高2.2個百分點。空氣品質得到改善,主要河流和湖庫水質總體良好。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23.7%。主要污染物總量減排完成國家下達目標任務。
五年來,我們著力打基礎、管長遠,實施了一系列開創性舉措,取得了一系列標誌性成果,促成了一系列轉折性變化。一是堅定不移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經濟平穩健康發展。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工作,經濟保持中高速增長,轉型發展邁出實質性步伐。經濟成長從主要依靠工業帶動轉為工業和服務業共同帶動,從主要依靠投資拉動轉為消費和投資一起拉動。堅持以
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全面落實五大任務,為企業減負力度之大前所未有,補短板十大工程順利實施。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建成高標準農田2490萬畝,綜合生產能力明顯增強,糧食產量突破500億斤。積極擴大有效投資,謀劃實施一批支撐性重大項目,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3.6萬億元,是上個五年的2.5倍。存儲器、商業航天、新能源汽車等國家級產業基地落戶。上汽通用武漢基地、華星光電等重大產業項目投產。武十高鐵、鄂北水資源配置等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加快建設,
南水北調中線一期竣工使用,天河機場三期、武當山機場等相繼建成。交通、水利、能源、信息等基礎設施體系不斷完善,極大改善了湖北發展條件。
二是堅定不移推進改革開放創新,著力激發市場活力和社會創造力。持續深化“網際網路+放管服”改革,省級取消、下放、調整行政審批等事項725項,開通全省政務服務“一張網”,全面實施“多證合一、一照一碼”。政府機構改革和
事業單位分類改革有序推進。農村土地“三權分置”、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林權、農墾等改革深入實施。國企國資、投融資、財稅等改革取得積極進展。堅持引進來與走出去並重,
開放型經濟有了新提升。獲批建設中國(湖北)自由貿易試驗區。成功舉辦楚商大會等一系列重大活動。實際使用外資449億美元,引進省外資金3.86萬億元。來鄂投資
世界500強企業新增55家。推出“科技十條”“新九條”等,更大力度推進創新驅動發展。國家級高新區由4家增至9家,新增
高新技術企業3824家,
國家信息光電子創新中心獲批。湧現出北斗晶片、量子導航等一批重大自主創新成果。年度專利申請量突破10萬件。
三是堅定不移貫徹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理念,加快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堅決把修復長江生態環境擺在壓倒性位置,實施湖北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取締關閉污染企業千餘家,取締沿江非法碼頭367個。“大氣十條”“水十條”“土十條”全面實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取得重大進展。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系統落戶湖北。“綠滿荊楚”行動圓滿完成,造林添綠997萬畝。國土資源節約集約示範省建設和武漢城市圈“雙十二工程”全面推進。劃定5883萬畝永久基本農田。在全國率先實現河湖長制全覆蓋。
四是堅定不移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在發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財政支出用於民生的比重保持在75%左右。全力抗擊2016年特大洪澇等重大自然災害,減災救災和恢復重建取得重大勝利。千方百計擴大就業,
城鎮登記失業率保持在3.5%以下。義務教育均衡發展通過國家整體驗收。城鄉社會救助體系不斷完善。城鄉基本醫保整合、基本藥物制度、公立醫院改革縱深推進,村級標準化衛生室實現全覆蓋。建成
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152萬套,改造棚戶區住房179萬套、農村危房45.9萬戶,易地扶貧搬遷61.5萬人。公共文化服務水平不斷提高。全民健身和競技體育共同發展。平安湖北、法治湖北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總體穩定。
五是堅定不移堅持黨的領導,大力提升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政府系統黨的建設全面加強,黨的民眾路線教育實踐活動、“三嚴三實”專題教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深入開展。民主法治建設進一步加強,依法行政深入推進。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自覺接受人民政協民主監督,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地方性法規43件,制定、修改政府規章41件,辦理
人大代表建議3403件、政協委員提案3885件。嚴格落實中央八項規定精神和省委實施辦法。加大行政監察和審計監督力度,嚴肅查處違紀違法案件。
剛剛過去的2017年,是本屆政府的收官之年。我們綜合施策、精準發力,更好地處理穩和進的關係,經濟社會發展穩中向好。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8%,地方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8.4%,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均增長8.5%,朝著
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又邁進了堅實一步。
各位代表,五年來的成就是全方位、開創性的,五年來的變革是深層次、根本性的。這些成績的取得,最根本的在於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的正確領導,在於習近平新時代中國
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科學指引。這是省委團結帶領全省人民同心同德、奮力拚搏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廣大幹部民眾,向駐鄂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各人民團體和社會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所有關心、支持、參與湖北改革發展和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
五年的砥礪奮進,譜寫了以變應變、以新應新的精彩篇章,積累了彌足珍貴的經驗。主要是:必須始終堅持樹牢“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和黨中央權威,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始終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聚精會神抓好發展第一要務;必須始終堅持新發展理念,遵循發展規律,破解發展難題,厚植髮展優勢;必須始終堅持人民立場,讓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省人民;必須始終堅持務實重行,以實幹創造經得起實踐、人民和歷史檢驗的業績。邁入新時代,踏上新征程,擔當新使命,這些寶貴經驗務必繼續堅持和大力弘揚。
回顧這五年,我們也清醒看到,工作中還存在不少問題和不足。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較為突出,尤其是地區、城鄉發展分化明顯,農村基礎設施、公共服務和鄉村治理仍然薄弱;經濟結構不優、質量效益不高的狀況沒有根本改變,產業轉型升級任務較重,實體經濟發展困難較多;各類風險矛盾交織,防範化解風險壓力大;民生領域存在不少短板,脫貧攻堅任務艱巨,教育、醫療、居住、養老、環保、食品藥品安全等方面,民眾還有許多不滿意的地方;政府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與新時代新要求還不相適應,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在有的地方和部門比較突出,表態多調門高、行動少落實差,民眾意見較大。安不忘危,興不忘憂。我們將始終保持清醒頭腦,堅定發展信心,增強憂患意識,堅持底線思維,從最壞處著眼,做最充分準備,爭取更好結果,推動湖北發展行穩致遠。
二、今後五年工作的總體要求
未來五年,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期。綜觀國內外大勢,湖北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世界經濟回暖明顯,中國經濟穩中向好,中部崛起勢頭強勁,發展形勢總體有利。經過五年的艱苦奮鬥,湖北發展基礎更加堅實,發展動力更加充足,在全國大局中的地位更加凸顯。站在新的起點上,我們必須把握歷史方位,搶抓歷史機遇,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狀態和一往無前的奮鬥姿態,奮力開闢新時代湖北發展新境界。
今後五年政府工作總的要求是: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全面貫徹黨的十九大精神,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視察湖北時的重要講話精神,統籌推進“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協調推進“四個全面”戰略布局,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緊扣社會主要矛盾變化,落實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以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創新為動力,聚焦“四個著力”,統籌推進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防風險各項工作,推動質量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促進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加快“建成支點、走在前列”進程,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建設。
根據省第十一次黨代會和省委十一屆二次全會精神,我省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的戰略安排是: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從2020年到2035年,形成與中部地區崛起重要戰略支點相適應的經濟實力和戰略功能,在轉變發展方式上走在全國前列,基本實現社會主義現代化;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經濟社會發展綜合實力和競爭力位居全國前列,全省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實現,享有更加幸福安康的生活,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美麗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全面建成。未來五年的具體目標是:到2022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5萬億元,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到8.5萬元,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達到4.5萬元和2萬元。實現以上目標,必須牢牢把握以下幾點:
(一)牢牢把握以人民為中心根本立場。自覺踐行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把人民利益擺在至高無上地位,把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為始終不渝的奮鬥目標,把黨的民眾路線貫穿政府工作始終,把造福人民作為最大政績,不斷增強人民民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二)牢牢把握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戰略目標。堅持把發展作為解決一切問題的基礎和關鍵,統籌推進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堅定實施科教興省戰略、人才強省戰略、創新驅動發展戰略、鄉村振興戰略、區域協調發展戰略、可持續發展戰略、軍民融合發展戰略,在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礎上,乘勢而上、接續奮鬥,向著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省闊步前進。
(三)牢牢把握推動高質量發展根本要求。堅持質量第一、效益優先,以提高供給體系質量為主攻方向,不斷提高
全要素生產率,加快建設現代化經濟體系。大力推動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建設實體經濟、科技創新、現代金融、人力資源協同發展的產業體系,不斷提升經濟創新力和競爭力。深入實施《
中國製造2025湖北行動綱要》,加快推動湖北由製造大省向製造強省轉變。
(四)牢牢把握改革開放創新強大動力。堅持改革開放創新融為一體,協同推進深層次改革、全方位開放、集成式創新,構建體制機制新高地、內陸開放新高地、創新發展新高地。正確處理政府與市場的關係,讓市場機制更有效率、政府作用更好發揮、微觀主體更具活力。深入實施開放先導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堅持把創新擺在核心位置,充分發揮科教人才優勢,加快建設創新型省份。
(五)牢牢把握建設美麗湖北長遠大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把生態文明建設擺在更加突出位置,大力推進生態省建設。統籌山水林田湖草系統治理,實行最嚴格的生態環境保護制度,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提升人民民眾的生態幸福感。
三、2018年工作建議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和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的開局之年,是改革開放40周年,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施“十三五”規劃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非常之年要有非常之為,我們必須以新業績新成效回應人民民眾新期盼新需要。
今年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7.5%;城鎮新增就業70萬人;城鄉居民收入增長與經濟成長基本同步;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任務。提出上述目標,目的是引導全省上下把發展的注意力、著力點轉到提高質量效益上來。7.5%的目標,是符合需要、符合實際、符合預期的,有助於穩定信心、穩定態勢,與潛在增長率大體一致,實現這一目標有基礎、有條件、有支撐。我們要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該穩的穩住,該進的進取,保持經濟運行在合理區間,推動經濟發展在質的提升中實現量的有效增長。
結合近五年工作的體會,對今年政府工作提出以下建議:
(一)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
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攻堅戰。既要重視補齊短板,更要注重加固底板。規範政府舉債行為,嚴格控制增量,積極消化存量,依法處置隱性債務。開展非法金融活動專項整治,多措並舉化解
銀行不良貸款,推動地方法人金融機構穩健運營,強化對影子銀行、網際網路金融等薄弱環節監管。加強養老保險金收支管理。繼續實行分類調控、因城施策,促進房地產市場平穩健康發展。建立防範化解重大風險長效機制,強化風險監測預警和應急處置,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風險底線。打好精準脫貧攻堅戰。聚焦“準”“實”二字,下足繡花功夫,確保104.6萬人脫貧、17個貧困縣摘帽,確保已脫貧人口可持續穩固脫貧。向深度貧困地區和特殊貧困人口聚焦發力,強化對貧困老年人、殘疾人、重病患者等群體的精準幫扶。加大政策傾斜和扶貧資金整合力度,推進產業扶貧、教育扶貧、健康扶貧、易地扶貧搬遷。堅持扶貧同扶志、扶智相結合,激發脫貧內生動力。深入開展扶貧領域腐敗和作風問題專項整治,堅決糾正扶貧工作中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堅決反對弄虛作假、數字脫貧,堅決查處貪污挪用扶貧資金等腐敗案件。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污染防治三年攻堅行動,重拳治氣治水治土。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從源頭上減少污染。制定新一輪大氣污染防治行動計畫,加強區域聯防聯控聯治。最佳化能源結構,有序推進煤改氣、煤改電。強化“三江、五湖、六庫”防治保護,改善重點流域水質,加強小流域治理,加快城市黑臭水體治理。完善落實河湖長制,推進水岸同治,確保一江清水東流、一庫淨水北送。加強農業面源和
土壤重金屬污染整治,加快土壤污染源詳查,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複試點示範工程建設。三大攻堅戰,個個都是硬骨頭、硬任務。我們要以打硬仗的決心、釘釘子的韌勁,盡銳出戰、精準施策,全力以赴、跨越關口,為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清障開路、奠定勝局。
(二)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
以要素市場化配置為重點,著力在“破”“立”“降”上下功夫,提高供給體系質量。促進新動能持續快速成長。大力發展新產業、打造新模式、培育新主體,讓新經濟儘快挑起大梁。加快實施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計畫,規劃建設一批新產業集聚區,謀劃推動一批重量級未來產業,推動積體電路、顯示面板、北斗導航、新能源汽車等加快成長為千億產業。支持襄陽建設新能源汽車之都,支持荊門發展通用航空產業。加速推進新型工業化與信息化融合、現代服務業與製造業融合。推動數據強省戰略,深入實施“寬頻湖北”行動,加快構建“網際網路+產業”生態體系,實施智慧型製造行動計畫和“萬企上雲”工程。大力推動網際網路、大數據、人工智慧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在數字經濟、共享經濟、現代供應鏈、人力資本服務等領域培育新增長點。深入實施軍民融合六大工程,支持武漢、襄陽、宜昌等示範基地做大做強,支持孝感建設軍民融合
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支持隨州、鹹寧等地建設國家應急產業基地。加大新主體培育力度。對新主體高看一眼、厚愛三分,有力護航、審慎監管。從政策環境、市場準入、要素保障等方面加大對初創企業的支持力度。對看得準的量身定製監管模式;對看不準的不急於定性、不急於封堵,多幫助、多引導,在成長中逐步規範。我們要大力搶占風口,讓新經濟跑出加速度、加快飛起來。
充分發揮投資對最佳化供給結構的關鍵性作用。突出抓好重大項目謀劃實施,更大力度加強與國家戰略的對接,更大力度推進招商引資,更大力度推動項目落地見效。最佳化投資結構,引導各類資本更多投向重大產業、重大科創載體、重大民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工業技改、高新技術產業和民間投資比重。集中力量抓好200個省級重點項目建設。支持國家存儲器基地、商業航天基地、國家網路安全人才與創新基地、比亞迪新能源客車、廣汽傳祺宜昌基地、江漢戰略儲氣庫等重大項目加快建設。實施交通強省三年攻堅行動,加快武漢長江中游航運中心、三峽綜合交通樞紐、漢江現代航運體系建設,加快湖北國際物流核心樞紐、荊州機場建設,抓好武西、鄭萬、武九、呼南、蒙華鐵路湖北段和荊荊客專建設,做好沿江高鐵湖北段前期工作,推進“四好農村路”建設。招商引資是擴大有效投資的關鍵一招,我們要善謀劃、優服務、強推進,引進更多大項目、好項目,力爭早落地、早見效。
持續抓好以“降”和“補”為重點的五大任務。全面落實涉企收費“一張清單”,降低企業用能、物流、制度性交易等成本。深入實施補短板十大工程,加快建設重點易澇地區外排能力提升、五大湖泊堤防加固、入江重要支流治理、病險水庫除險等工程,推進鄂北水資源配置二期等重大水利項目,有序建設海綿城市、
地下綜合管廊。綜合運用市場化法治化手段,推動總量性去產能轉向結構性優產能。堅決防止“地條鋼”死灰復燃,依法處置“殭屍企業”。積極穩妥去槓桿,加快債轉股步伐。結構優不優,不僅關係經濟穩不穩,還事關民生好不好。我們要堅定不移把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引向深入,顯著增強湖北經濟質量優勢。
(三)大力振興實體經濟
加快製造業最佳化升級。抓緊抓實“3121”工程、“雙九雙十”行動,滾動實施萬企萬億技改工程,開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三年攻堅行動。推動汽車、裝備製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等產業內涵式發展,引導化工、建材、冶金、紡織等產業提檔升級。支持武漢建設國家製造業創新中心,支持宜昌打造仿製藥生產基地,支持十堰建設
現代汽車城。開展質量提升行動,實施“工業千項精品工程”。弘揚企業家精神、勞模精神和工匠精神,培育楚商名企名店名家名品。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大力實施服務業提速升級計畫,縱深推進“五個一百”和“三千億元產業培育工程”。加快發展現代物流、現代金融、商務服務、設計諮詢、工業軟體等服務業集聚區。推進國家級服務業綜合改革試點,支持武漢建設“世界設計之都”“中國軟體名城”和區域金融中心。支持鄂州建設中部電商基地。支持恩施、仙桃等33個全域旅遊示範區建設,實施“靈秀湖北”旅遊形象提升工程。
發揮消費拉動作用。擴大湖北消費品和服務有效供給,增強消費對經濟發展的基礎性作用。加快構建現代流通體系,大力發展電子商務,推動實體零售創新轉型,促進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消費升級,擴大信息消費、時尚消費,促進養老、教育、旅遊、文化、體育、健康等領域消費,積極發展數字家庭、遠程定製、體驗分享等消費新模式,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完善促進消費的政策和體制機制。推進消費品工業“三品”專項行動,實施“荊楚優品”工程。完善重要商品追溯體系,加大侵權假冒打擊力度,維護消費者合法權益。增強金融服務實體經濟能力。強化財政金融聯動,完善融資擔保風險補償體系,創新信貸品種和方式。加快發展多層次資本市場,實施上市公司倍增計畫,擴大直接融資,大力發展股權融資。積極發展普惠金融、科技金融、綠色金融,多渠道破解融資難融資貴問題。支持
武漢股權託管交易中心創新發展。支持湖北銀行、眾邦銀行等地方法人金融機構健康發展。實體經濟是我省經濟的基本盤,穩住了基本盤,就穩住了大局。我們要竭力為企業減負降本、排憂解難,讓乾實體經濟有信心、有希望、有力量。
(四)堅持以開放促改革
新時代新征程,變革的潮流勢不可擋,必須堅持改革不停頓、開放不止步。深入推進湖北自貿區建設。全面落實自貿區建設總體方案,主動對標國際投資貿易規則體系,突出制度創新,加快推進貿易便利化、投資自由化、監管法治化,探索更多可複製的成功經驗。強化產業支撐,加速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高技術產業,以產業集聚度和市場活躍度檢驗自貿區建設成效。加快形成全面開放新格局。深度融入“一帶一路”建設,加快建設大通道、大通關、大平台。推動中歐班列、江海直達航線、多式聯運發展。加快國際貿易“單一視窗”建設,落實“一次申報、一次檢查、一次放行”“無紙化通關”,提升口岸服務功能。支持襄陽、宜昌申報綜合保稅區。深化國際產能合作,推進境外投資“雙重工程”。加快中法武漢生態示範城、中德荊州生態示範城建設。推進服務貿易創新發展,發展跨境電子商務、市場採購貿易、外貿綜合服務等新業態。高水平打造中國中部國際產能合作論壇、華創會、台灣周、鄂港澳粵、世界500強對話湖北等交流合作平台。
深化重要領域和關鍵環節改革。持續推進“網際網路+放管服”改革,完善“一網覆蓋、一次辦好”。大力推進網上審批,今年“一張網”實現省市縣三級聯通,明年基本實現省市縣鄉村五級聯動。建立全省統一的公共資源交易平台,全程公開、全程留痕。完善“多證合一”,大力推進“證照分離”。完善“雙隨機、一公開”監管,推動綜合執法改革。加快信用體系建設。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規範政府和社會資本合作模式。加快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繼續推動財力下移,提高市縣財力保障水平。深化行政體制和事業單位改革。推進價格機制改革。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促進國有資本做強做優做大。推動國有企業完善現代企業制度,健全公司法人治理結構,推進混合所有制改革。支持在鄂央企發揮優勢,放大資本功能。加快省級融資平台市場化、專業化改革。完善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體制機制,全面實施
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堅決破除各種歧視性限制和隱性障礙,確保民企民資享受公平待遇。堅決制止侵害企業自主經營權和合法財產所有權行為。健全企業家參與涉企政策制定機制。親清新型政商關係是最核心的營商環境,我們要堅持無事不擾、有求必應,讓企業家在市場競爭中有公平感、在合法經營中有安全感、在社會生活中有尊嚴感。
(五)促進科技與經濟深度融合
發揮重大平台體系牽引作用。支持武漢建設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創新中心、綜合性國家科學中心、全面改革創新試驗區,支持襄陽、宜昌建成區域性創新中心,推動創新型城市建設。發揮東湖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龍頭作用,促進高新區、開發區創新發展。支持黃石、荊州、潛江爭創國家高新區。加快
武漢光電國家研究中心等重大創新平台建設,實施一批重大科技專項,攻克一批關鍵領域核心技術。建設長江中游大數據和雲計算中心。推進創新創業資源共享,拓展專業化市場化眾創空間,高質量建設“雙創”示範基地。
發揮企業主體作用。引導企業加大研發投入,牽頭推進重大科技項目。實施企業創新能力提升、創新型企業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培育行動計畫,新增科技創業企業5000家以上,高新技術企業達到5500家。加快建設
國家技術轉移中部中心。開展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六大專項行動,完成省內轉化套用1000項,技術契約成交額保持在1000億元以上。發揮高校和科研院所領軍作用。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牽頭建設重點實驗室,參與研發平台和創新創業基地共建。大力引進國內外著名高校和研發機構,謀劃建設國際大學聯合校區。健全協同創新機制,整合創新資源,推動產學研深度合作。瞄準科技前沿,加強基礎研究,支持在套用性基礎研究、前瞻性基礎研究、引領性原創成果方面取得明顯進展。支持有條件的地方加快建設“城市+大學”發展共同體。
發揮人才第一支撐作用。實施海外優秀人才引進倍增計畫,引進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創新團隊。推進“我選湖北”計畫,促進省內外大學生在鄂就業創業。加強技能人才培養,培育更多“湖北工匠”。完善以增加知識價值為導向的分配政策,落實科研自主權,賦予領軍人才更大的人財物支配權,下放科技成果處置權、使用權、收益權,實行股權期權激勵。倡導創新文化,強化智慧財產權保護運用。抓創新就是抓發展,謀創新就是謀未來。我們要讓創新活力競相迸發、創新價值充分體現,推動科教創新優勢加速轉化為核心競爭力、發展驅動力。
(六)實施鄉村振興戰略
把牢鄉村振興戰略總抓手,堅持農業農村優先發展,加快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深化
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堅持質量興農、綠色興農,推動農業從增產導向轉為提質導向。落實藏糧於地、藏糧於技戰略,實施農業科技“五個一”行動,加快用現代化物質裝備改造提升農業,推進高標準農田和水利設施建設,提升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加快構建現代農業產業體系、生產體系、經營體系,促進農村一二三產業深度融合。大力發展大數據+現代農業、網際網路+現代農業、旅遊+現代農業,培育農村新產業新業態。加快“三區三園一體”平台建設。推進農業精品名牌培育和整合,提升“
三品一標”認證覆蓋率。支持襄陽建設中國有機谷,支持鹹寧建設國家農業可持續發展試驗示範區,支持“潛江龍蝦”等打造區域公用品牌。
推動城鄉融合發展。強化規劃引領,制定鄉村振興規劃,促進新型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大力實施“三鄉工程”,引導工商資本、技術、人才更多流向農村。推動城市優質教育、醫療、文化等資源向農村延伸。推進道路、能源、信息、防洪排澇、污廢處理等基礎設施城鄉聯網。加快建設美麗宜居鄉村,開展農村人居環境三年整治行動。解決農村200萬人安全飲水問題,改造農村危房8萬戶,新建改建農村公路1萬公里,建設1000個綠色示範鄉村,完成1000個村環境綜合整治。
深化農村改革。鞏固和完善農村基本經營制度,以處理好農民與土地關係為主線,完善承包地“三權分置”。推廣土地按戶連片耕種。深化
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擴大農村集體資產股份權能改革試點。結合發展鄉村旅遊,適度放活宅基地和農民
房屋使用權。發展多種形式
適度規模經營,培育新型
農業經營主體和高素質新型職業農民,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落實公共財政、土地增值收益、金融資源向“三農”傾斜政策,探索鄉村振興資金籌措新機制。統籌推進林業、水利、農墾、供銷社等改革。
完善鄉村治理。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結合的鄉村治理體系。大力發展
村級集體經濟,加強農村“三資”管理。全面推進農業農村“領頭雁”計畫。加強農村公共文化建設。傳承發展提升農耕文明,培育文明鄉風、良好家風、淳樸民風。提升鄉鎮政府服務能力,強化農村社區建設。“三農”工作是重中之重,任何時候都不能忽視農業、忘記農民、淡漠農村。我們要努力讓農業成為有奔頭的產業,讓農民成為有吸引力的職業,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
(七)推進區域協調發展
有效對接國家區域發展戰略。積極融入長江經濟帶發展,發揮核心城市龍頭作用和交通網路疏解功能,加快把武漢城市圈打造成長江中游城市群最重要的增長極。推動武鄂黃黃等相鄰城市聯動發展。協同推進漢江生態經濟帶、三峽生態經濟合作區、洞庭湖生態經濟區建設。加大對大別山革命老區、武陵山民族地區、秦巴山和幕阜山貧困地區、移民集中區等支持力度。統籌重大基礎設施與生產力布局,加快建設重點臨空臨港經濟區,推動產城融合。推動“一主兩副多極”競相發展。支持武漢加快建設國家中心城市,創建國家級長江新區。支持襄陽、宜昌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實力、集聚能力和輻射帶動力。推動其他市州比學趕超,形成更多新的區域增長極和特色增長極。完善支持縣域經濟轉型發展的政策措施和考核機制,支持20個左右經濟強縣建成新的增長點。繼續支持100個縣域重點成長型產業集群發展。
深入推進新型城鎮化。實施城市建設綠色發展三年行動計畫,大力發展智慧城市、綠色城市、人文城市。提升中小城市功能,推動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鎮協調發展。推進基礎設施網路化建設,強化城鄉公共資源均衡配置,促進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支持天門建設四化同步示範區。科學規劃發展特色小鎮和小城鎮。加快戶籍制度改革落地步伐。區域協調、均衡發展,需要增長極引領帶動,也需要點極之間協調聯動。我們要著力營造百舸爭流、搶前爭先的奮進態勢,構建中心帶動、多極支撐、協同並進的發展格局。
(八)大力推進綠色發展
生態環境是面向未來的最大競爭力,必須穿“新鞋”,走“綠道”,用環境治理留住綠水青山,用綠色發展贏得金山銀山。堅定實施大保護大整治大修復。堅持長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加快實施
湖北長江經濟帶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總體規劃,嚴守生態保護紅線、永久基本農田、城鎮開發邊界三條控制線。深入推進長江大保護九大行動,突出整治非法碼頭和採砂場,保護飲用水源地,“關改搬”沿江化工企業。持續抓好中央環保督察反饋意見整改落實。推進治污水、防洪水、排澇水、保供水、促節水“五水共治”。深入開展自然保護區“綠盾”行動。支持黃岡建設大別山世界地質公園,支持環梁子湖區域建設湖泊治理國家示範區,加強神農架國家公園保護。全力推進“廁所革命”、宜林荒山全綠化、鄉鎮生活污水處理全覆蓋、城鄉垃圾無害化處理全達標等重大生態工程。
加快形成綠色生產生活方式。深入推進綠色低碳循環發展,壯大節能環保、清潔生產、清潔能源等綠色產業。大力實施企業循環生產、產業循環組合、園區循環改造,促進
農業廢棄物循環利用。支持黃石建設國家級產業轉型升級示範區,支持荊門等地建設國家循環經濟示範城市。加快推行生活垃圾分類。實施“氣化鄉鎮”工程。高水平建設全國碳排放權註冊登記中心。提倡綠色消費,鼓勵綠色出行,倡導簡約、低碳、文明的生活方式。完善生態文明建設機制。深入開展生態省五級聯創。完成省以下環保機構監測監察執法垂直管理制度改革。建立環保督察長效機制。全面試行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深化排污權有償使用和交易工作。健全綠色政績考核體系。完善
生產者責任延伸制度,嚴厲打擊破壞生態環境資源犯罪。良好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我們要始終高舉“綠色指揮棒”,守好“綠色責任田”,把湖北建成美麗家園。
(九)提升文化軟實力
堅定文化自信,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加快建設文化強省,促進荊楚文化繁榮興盛。推動文化事業發展。深入實施
文化惠民工程,建好用好基層“五館三場”、綜合文化服務中心和農家書屋,推進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創建。發展
哲學社會科學,培育高端新型智庫。推進新一輪
有線數位電視整體轉換。建設長江文明傳承與創新集聚區,打造“長江文明之心”。實施荊楚大遺址保護傳承工程和傳統工藝振興計畫,加強
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保護,推進萬里茶道申遺。大力推廣荊楚派建築。實施文藝精品創作工程,辦好第三屆湖北藝術節,加快振興武漢戲曲“大碼頭”。開展“荊楚文化絲路行”活動,講好湖北故事。推動全民閱讀,建設書香湖北。
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堅定不移把文化產業作為支柱產業來培育。創建國家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推動省級文化產業示範園區和基地轉型升級。加快文化與科技、旅遊、教育、體育等跨界融合,積極發展創意設計、網路視聽、數字出版、動漫遊戲等產業。做大做強骨幹文化企業,做多做優文化市場主體,積極培育外向型文化企業。支持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發展。文化具有最基本、最深沉、最持久的影響力。我們要加快傳統文化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在現代化強省建設中彰顯荊楚文化的時代魅力。
(十)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
緊緊抓住老百姓最急最憂最怨的問題,盡力而為,量力而行,一件接著一件辦,一年接著一年乾,實實在在幫民眾解難題、為民眾增福祉、讓民眾享公平。實現更高質量更加充分的就業。堅持就業優先戰略和積極就業政策,實施“湖北就業提升計畫”。促進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拓寬去產能分流職工、農村轉移勞動力、
城鎮就業困難人員等群體就業渠道,做好退役軍人安置工作。最佳化公共就業創業服務,積極開展就業技能培訓,改革就業培訓機制,鼓勵創業帶動就業。抓好農民工工資清欠保支。
加強多層次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深入實施“湖北社保共享計畫”,推進全民參保。提高退休人員和城鄉居民養老金標準。推進工傷保險省級統籌。提高社會最低工資、城鄉低保和優撫標準。加強對困難民眾、特殊群體的兜底保障。維護婦女兒童、老年人、殘疾人合法權益,健全農村“三留守”人員關愛服務體系。大力發展公益慈善事業。加快建立多主體供給、多渠道保障、租購併舉的住房制度。加大公租房保障力度,啟動新的三年棚改攻堅計畫,開工建設保障性安居工程住房24萬套。發展公平而有質量的教育。最佳化教育支出結構,向貧困地區和薄弱環節傾斜。促進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著力解決中小學生課外負擔重、擇校熱、大班額等問題。提高嬰幼兒照護和兒童發展需求保障能力,實施新一輪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新建和改擴建一批鎮村中心幼稚園。啟動高中階段教育普及攻堅計畫。創新發展職業教育,促進產教融合、校企合作。支持高校加快“雙一流”建設,引導一批本科高校向套用技術型轉變。加大特殊教育投入。加強校園安全建設。大力發展教育信息化,促進優質教育資源共享。完善貧困學生資助政策體系,決不讓一個學生因家庭困難失學!
深入推進健康湖北建設。健全醫療衛生服務體系,深化
公立醫院改革,大力推進
分級診療制度建設。加強生育政策配套銜接。加快基層醫療衛生服務體系和全科醫生隊伍建設。建立省域急救網路平台。全面實施城鄉
基本醫療保險制度,實現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有機銜接。科學控制醫療費用不合理增長。完善異地就醫住院費用直接結算。堅持預防為主,深入開展
愛國衛生運動,預防控制重大疾病。加強食品藥品安全和公共衛生監管。大力振興中醫藥事業和產業,辦好李時珍誕辰500周年紀念活動。推動全民健身和全民健康深度融合。辦好第十五屆省運會,高標準籌備第七屆
世界軍人運動會。
推動社會治理共建共治共享。完善城鄉社區服務功能,深化拓展格線化服務管理。抓好信訪維穩工作,健全社會矛盾糾紛排查化解機制。加強法制宣傳教育,推進公共法律服務平台建設。健全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紮實開展掃黑除惡專項鬥爭。提升防災減災救災能力。強化安全生產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加快建設公路安全生命防護“455工程”。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切實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深入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支持駐鄂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改革和現代化建設,密切軍政軍民關係。做好第四次全國經濟普查工作。支持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更好發揮作用。加強對台、外僑、
民族宗教、援藏援疆工作。做好保密、檔案、人防、氣象、地震、測繪、參事、方誌、文史、機關事務管理等工作。
各位代表,打鐵必須自身硬。我們要按照“五個過硬”要求,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全面提升政府治理現代化水平。堅持黨的領導。把黨的領導作為最高政治原則,提高政府工作政治站位。切實增強“四個意識”,堅決維護習近平總書記核心地位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堅決貫徹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本方略,堅決落實中央大政方針和省委決策部署。堅定擔當為民。
樹立正確政績觀,牢記為人民服務、對人民負責、受人民監督、讓人民滿意,練就寬肩膀,提升真本領,爭當主攻手,畫好工筆畫。旗幟鮮明為敢於擔當、踏實做事的幹部撐腰鼓勁,給謀事成事的幹將、敢打敢拼的闖將創造更多機會、提供更大舞台。
推進依法行政。加強法治政府建設,嚴格依法用權、依規履責、依章辦事,完善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機制,推進嚴格規範公正文明執法,加大行政督查和問責力度。自覺接受人大和政協監督,廣泛聽取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意見,主動接受社會和輿論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厲行勤政廉政。大興學習之風、調研之風、落實之風,推動政府作風持續好轉、效能持續提升。持之以恆正風肅紀,堅決糾正“四風”,嚴肅查處侵害民眾利益的行為和腐敗問題。從嚴從實抓好政府系統管黨治黨,紮實推進“兩學一做”學習教育常態化制度化,認真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以好的作風確保好的成效。
各位代表,時代是出卷人,我們是答卷人,人民是閱卷人。讓我們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高舉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偉大旗幟,在省委堅強領導下,以時不我待、只爭朝夕的精神投入工作,勵精圖治、奮發有為,努力交出讓人民滿意的答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