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珠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政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
一、1999年的主要工作情況
去年,區政府在中共廣州市委、市政府和中共海珠區委的領導下,在區人民代表大會及其常委會的監督、支持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支持下,團結全區人民,認真貫徹中央的方針政策,開拓進取,實幹創新,全區經濟持續平穩發展,社會政治穩定,“一年一小變”成效顯著,改革
開放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新的發展,較好地完成了區委八屆三次全會和區十二屆人大二次會議提出的各項任務,實現了“三個確保”的目標,被市委、市政府評為突出貢獻先進單位。
(一)經濟建設平穩健康發展。
去年,面對仍然嚴峻的經濟形勢,在工作困難較多、財政壓力較大的環境下,區政府切實加強對經濟工作的領導和指導,及時採取有力措施,加強開拓國內外市場、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建設重點項目等工作,及時解決經濟工作中的突出問題,有效地促進了全區經濟平穩發展,全面實現了年初確定的經濟發展預期目標。全年完成國內生產總值49.4億元(現行價),為年計畫的102.9%,比上年(下同)增長13.0%;工農業總產值64億元,為年計畫的102.4%,增長9.0%;商品銷售總額146.9億元,為年計畫的102.7%,增長14.0%;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4億元,為年計畫的100.7%,增長11.8%;外貿商品出口總值19990萬美元,為年計畫的103.6%,增長4.7%,實際利用外資3868萬美元,為年計畫的143.3%,增長55.2%;地方財政收入 50665萬元,為年計畫的110.1%,增長18.1%。
工業生產水平有所提升。新清鎮、南華西街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新珠江集團、廣一集團、鎮泰集團、阿波羅潔具公司、南華西企業集團有限公司等29家骨幹企業發展勢頭良好。新發展的油品銷售公司、汽車貿易城、廣州精工城等大項目籌建工作進展順利,為我區經濟持續發展奠定了基礎。商業服務業穩步發展,專業批發市場成為我區商業服務業的重要一翼。去年,共籌資1億多元興建各類市場22個,鋪位8000多檔,增建和改建了南天、長江、海珠、金華、江南大道北婚紗銜等一批上規模、上檔次、符合規劃要求的商業店鋪,啟動了全區商業新一輪的大調整、大改造、大發展。農村經濟持續發展,農村生態環境逐步改善,水利、道路等基礎建設有所加強,“三高”農業有新的發展。外貿出口和利用外資有新的增長,外資投資結構進一步改善,高新科技項目、基礎設施、第三產業利用外資有新的進展。非公有制經濟發展勢頭良好,全區個體、私營企業16998家,增長7.9%。個體、私營經濟發展領域有新的開拓,經營規模、經營水平及產品質量有新的提高,成為我區經濟成長的重要因素。
(二)改革工作取得突出進展。
區政府進一步加強了企業改革的領導,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和市國有企業改革與發展工作會議精神,提出了我區國有企業改革和發展的若干意見。制定了收繳國有資產收益、國有資產管理、轉讓、國有資產經營負責制等規定,以及人事制度改革方案,對區國有、集體企業改革進行了全面部署,充實了區體改辦人員,加強了協調、指導。增加了改革成本的投入,區街共投入改革資金1000多萬元,支持企業改革、安置企業富餘人員、參加養老保險,有效地推動了企業改革。全區有7家區一級公司實行了政企分離,轉為經濟實體,其中物資總公司等5家公司辦理了有限責任公司的營業執照,已接企業運作,解決了多年來政企不分的問題。全區55問國有企業,已有47間進行了改革,占國企總數的85%;區街集體企業 235間,已有181間進行了改革,占企業總數的77%。進一步擴大了社會養老保險覆蓋面。加強就業培訓,區勞動就業訓練中心被評為全市唯一的“省職業培訓先進集體”。初步建成了覆蓋全區的勞動力市場網路,幫助26110名失業下崗人員重新走上工作崗位。全區就業率達65.2%,保持了社會穩定。
城市管理體制改革取得新的成效。逐步落實了市政園林、規劃、財稅、國土房管、公安、工商等改革試點方案,進一步理順了市、區職能部門的權責關係,行政管理效率有所提高。對教育、環衛、衛生等管理體制進行了改革,並做好事權下放的銜接工作。全面推進綜合執法,區城管綜合執法中隊直接由街道管理,較好地發揮了街道在城市管理中的作用。南華西街等街道對經濟管理體制改革進行了大膽的探索,成立了經濟發展有限公司,調並了原有的六大行政公司,精簡了機構,提高了效率,取得較好的成效。
(三)城市建設和管理水平顯著提高。
區政府圍繞實現城市環境“一年一小變”和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的目標要求,大力加強城市建設和管理,積極配合市做好內環路、濱江東路、捷運二號線等工程的征地拆遷工作,確保市在我區的重點工程建設順利進行。區地方公路建設取得較大成績,投入869萬元完成了5項鄉村公路及危橋的新建、改建工程。全面開展整治“髒亂”,市容環境有較大改觀。“門前三包”機構設定率100%,達標率85%,城區上門收垃圾率99.5%,亂擺亂賣現象得到有效控制,萬松團等農貿市場成功遷入室內經營。清理了“三車”保管站,主幹道車輛停放秩序明顯改善。依法整治“兩違”,清理了部分亂葬崗,清拆“兩違”建築52.8萬平方米,拆除城鄉結合部豬場18萬平方米,超額完成了市下達的清拆任務。“四路一村”形象工程全面竣工,完成了濱江東路堤岸和江南大道景觀改造,建成廣州大道南、新港西路市容達標路5.2公里,侖頭農民新村綠化改造及侖頭公園二期綠化工程全面竣工。新增綠地面積51萬平方米。完成了擴建廣州大道南、新港東路、東曉南路、南洲路、捷運赤沙車輛段等市重點建設項目的征地工作。區屬建築企業有2項建築工程分別被評為省、市“優良樣板工程”。全區工地文明施工達標率94%。成立了河涌管理所,全面開展整治海珠涌等5條河涌。滅鼠、滅蠅、滅蚊、滅蟑率經國家考核均達到標準。依法加強環境保護,治理廢氣、廢水、噪聲污染462項,全區環境有所改善,順利通過了全國第四次城市環境綜合檢查。我區被市評為“一年一小變”工作優勝單位,全區有28個單位被市評為“一年一小變”工作先進單位。
(四)依法治區和廉政建設逐步加強。
大力推進民主法制建設。區政府及各部門自覺接受區人大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定期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政府制定的重要規劃和作出的重大決策,在實施前均徵求人大常委會、政協、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的意見。對區人大代表的議案3件、建議、批評意見101件,政協委員提案85件,已全部辦復完畢。受理民眾來信來訪2572件,切實為民眾解決實際問題,促進了社會穩定。堅持依法行政,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全面推行行政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加大行政執法檢查力度,複議監督得到加強。深入開展普法教育,開通了“148”法律服務專用電話,建立了法律援助機構,促進了各項法律、法規、規章和政令的貫徹執行。
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和公安工作成效明顯。以“發案少、秩序好、民眾滿意”為工作目標,堅決打擊敵對勢力和“法輪功”非法組織,維護社會穩定。深入開展“嚴打”鬥爭和打黑除惡專項行動,依法打擊各種嚴重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掃除“黃賭毒”,剷除社會醜惡現象,大力整治農村治安秩序,取得明顯成效。加強對城鄉結合部等重點地區的整治,強化對出租屋和外來人口的管理。加強對“三合一”火險隱患的治理和易燃易爆物品的管理,壓制災害事故的發生。落實區域性防控體系,進一步健全了以巡警為骨幹的防控網路,完善警務快速反應機制。全區共建安全文明小區321個,覆蓋率達93.8%。公安部門在重要事件以及組織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和澳門回歸等大型活動中,出色地完成了安全保衛工作,尤其在蒐集敵特社情信息方面,受到了公安部和省公安廳的嘉獎。社會治安進一步好轉,全區刑事發案比上年下降5.1%,民眾安全感有所增強。紮實開展爭創人民滿意的政法幹警(單位)活動,南華西街派出所被公安部評為“人民滿意的派出所”。
反腐保廉工作取得新成果。認真實施領導幹部誡勉試行辦法和任期經濟責任審計暫行規定。落實領導幹部廉潔自律的“八項規定”,嚴格控制各種會議和接待費用。依法依規查處違紀違法案件,立案調查的有15件17人,給予黨紀、政紀處分的有14人。通過查辦案件和效能監察,為國家和集體挽回經濟損失1046萬元。黨政機關與所辦經濟實體脫鉤工作進展順利。繼續清理亂攤派、亂收費。亂罰款,狠剎行業不正之風,取消不合理收費26項。區物價局連續八年被評為省、市物價系統先進單位,區物價檢查所被評為“全國規範化基層物價檢查所”。
(五)精神文明建設和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精神文明建設取得新的成效。分層次、抓重點、有計
劃、多形式地組織幹部、職工深入學習鄧小平理論,開展
馬克思主義唯物論和無神論教育,教育幹部民眾自覺抵制“法輪功”的歪理邪說。對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悍然襲擊我駐南使館表達了強烈抗議和嚴厲譴責,並堅決擁護我國政府的嚴正聲明。進一步深化“知我海珠,愛我海珠,建我海珠”活動,組織了“海珠人看海珠,評海珠,建海珠”活動,取得較好效果。加強愛國主義教育陣地建設,修繕了鄧世昌紀念館,攝製了反映我區五十年巨變的文藝紀錄片《海珠風華》。開展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50周年、慶澳門回歸。迎接新世紀等一系列愛國主義教育活動。南華西街被中央文明委確定為“全國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示範點”,並榮獲“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工作先進單位”、“廣東省文明單位”稱號。
科技工作邁出新步伐。制定了《依靠科技進步,增創經濟發展新優勢的若干決定》和實施科技獎勵的若干措施。全區投入科技經費1.2億多元,有37個科技項目納入計畫,其中納入國家級星火計畫2項、國家級火炬計畫1項、省重點新產品計畫6項。科技成果轉化項目創出歷史水平,被市認定為高新技術成果轉化項目1項、獲市“科技進步獎” 4項。民營科技型企業發展到114家,綜合素質有所提高。推廣科普教育取得新成績,我區被確定為“全國科普示範城區”。
教育事業蓬勃發展。堅持鄧小平問志提出的教育要“三個面向”的方針,以素質教育為重點,依法治教,加強對學校工作的巨觀指導。全面提高教育質量和辦學效益,積極鼓勵和扶持社會力量多渠道辦學,認真抓好各類學校和流動人口子女入學的管理。科研促教工作取得明顯成效,有11項教育科研成果獲國家級獎勵、17項獲省級獎勵、26項獲市級獎勵。全面順利接收了市屬25所中學和1所幼稚園。
文化體育事業整體水平有新的提高。成立了海珠博物館,民眾性文化活動紮實開展,我區文化隊伍參加全國。省、市各項比賽取得優異成績,共獲得105個獎項,區圖書館被評為“全國一級圖書館”、“廣東省文明圖書館”。’99“海珠之濱”國慶音樂晚會、’99“澳門回歸頌”等大型文藝活動,取得圓滿成功。“掃黃打非”工作取得階段性成果。積極開展全民健身活動,競技體育取得較好成績,連續五年被市評為“全民健身活動先進單位”。加強體育市場管理和體育場館建設,基本完成寶崗體育場鋪設塑膠跑道工程。
依法治檔案工作取得新成果,全區已有129個單位達標。地方志工作取得新成績,完成了100多萬字的《海珠區志》編纂工作,即將出版。
醫療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區口腔醫院試行了股份合作制,公開招聘了聯合醫院院長,在江海街設立了江海衛生院。社區服務網路初具規模,有11條行政街建立了社區衛生服務站,還有3個站正在建設。加強傳染病防治控制工作,傳染病低於國家控制的發病率。加大衛生執法力度,對區轄內的飲食店檔、公共場所、醫療機構和醫藥市場進行了大規模的清理整頓,保障了市民民眾的健康。
民政工作有新進步。進一步鞏固和發展了全國社區服務示範區的成果,改造、擴建了街道的社區服務中心,提高服務設施檔次。全面落實城鄉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全面推行農村村務公開,順利完成了村委會直選工作。開展“愛心獻功臣”活動,贈款158萬元慰問駐軍和優撫對象。較好地完成了安置退伍兵工作。“雙擁”工作和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取得新的成績。銷售賑災福利彩票取得成功,殯葬。婚姻、社團工作進一步加強。
計畫生育工作富有成效。堅持第一把手親自抓、負總責,落實人口包乾和計畫生育目標責任制。嚴格貫徹執行《廣東省計畫生育條例》,認真抓好有關政策的銜接過渡,區、鎮政府投入近180萬元,為農村獨生子女父母和純生二女結紮夫婦辦理了養老保險。認真實施《海珠區流動人口計畫生育工作管理職責分工的意見》,流動人口管理工作得到進一步加強。連續九年完成市下達的人口計畫指標,出生率為8.20%。,自然增長率為2.29%,計畫生育率為98.04%,多孩率為零,創歷年最好成績。
人事人才工作認真實施人才發展戰略,積極提供人事人才服務,全區人才總量達到1.4萬人,提前實現了《海珠區人才隊伍建設十年規劃》確定的2000年人才總量目標;中級以上職稱和大學本科以上學歷人才占25%,比上年增加了3個百分點;人才專業門類由上年的22個增加到24個,人才隊伍結構逐步改善,整體素質有所提高。南華西企業集團有限公司被國家人事部批准設立全國第一個街道企業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我區國家公務員制度運行順利,公務員隊伍建設得到進一步加強。
人武工作取得新成績,較好地完成了軍事任務和冬季徵兵工作。民兵預備役部隊積極參加兩個文明建設,為維護社會治安、保持穩定作出了新的貢獻。捐資40萬元扶助廣西百色地區田林縣發展教育事業,完成了扶貧任務。解決了機關幹部和公安幹警的住房問題,完成了房改工作,全區共出售系統公房和直管公房12000套。保密、經協、人防、台辦、外事、僑務、民族、宗教、殘聯等部門和新滘鎮、各街道辦事處在經濟建設和發展各項社會事業中也取得新的成績。
(六)籌建“七項形象工程”取得初步進展。
去年,區委、區政府提出著手籌建“七項形象工程”後,區五套班子領導成員按照分工,會同有關部門紮實開展工作,目前各項籌建工作進展順利。黃洲大橋系統工程已獲市批准立項,由我區牽頭組織建設。區政府組成了專門班子,開展前期工作,籌建工作順利,現工程可行性報告已經獲得市建委和省、市計委批准,進入初步設計階段。籌建江南商業文化廣場,經市政園林局同意覆蓋海珠涌江南西路口河段,市已批覆設計要點,現正進行第二次設計要點報批工作。海珠文化體育廣場已選定地址,市規劃局已批准近7萬平方米的用地紅線,目前正在組織有關專家對建設方案進行論證比選。建設一、兩個高檔次商住商住小區,初步選定光大集團在原廣重廠址建設的大型住宅區。環島路已調整規劃確定路位,海珠橋至海印公園2.7公里路段已全面完成改造工程,濱江東至廣州大橋段開始施工。海珠科技產業園正在抓緊建設,“精工城”已動工興建,今年四月份投產,“海洋生物技術產業開發示範基地”等項目正加快籌建。瀛洲生態公園已完成一期建設工程,園內道路和其他設施正逐步完善,現著手籌建二期工程。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區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取得了顯著成績,這是全區人民大力支持、積極參與和團結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區政府向奮鬥在全區各條戰線上的廣大工人、農民、知識分子、幹部、人民解放軍指戰員、武警部隊官兵、公安幹警、各民主黨派和各界人士,以及支持我區建設的台港澳同胞和海外僑胞,表示崇高的敬意和衷心的感謝!
在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工作還有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新的經濟成長點不多,進展不快;國有企業機制不夠靈活,效益下降;政府職能轉變進展較慢;在城市管理體制改革中,市、區、街的一些關係還沒有理順,有些事還未落實、權還未完全下放;“一年一小變”工作雖然取得了明顯成效,但鞏固成果還不盡人意,城鄉結合部路段髒亂現象還比較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失業、下崗人員增加,勞動就業壓力較大。對上述問題,區政府將在新的一年裡認真總結經驗,採取切實有效的措施加以解決。
二、2000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今年是世紀之交的一年,也是實現我區“九五”計畫的最後一年。我國將實行更加開放的對外政策,國內經濟繁榮、社會穩定,將為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創造良好的巨觀環境。市調整了城市建設發展規劃,重點向東南部發展,並確定了新的城市中軸線,將在我區建設廣州國際會議展覽中心、廣州國際生物島、廣州商貿園區等重點項目,海珠區將成為廣州市的中。心花園城區。隨著捷運二號線、內環路、華南快速幹線、新港東路多道路的建設和開通,將為我區帶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遇。此外,我區有良好的發展基礎,有發展的地域和空間,有多項新的經濟成長點,有團結開拓的幹部隊伍,有奮發向上的全區人民。根據這種發展態勢,我區將在制定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的時候,結合實際,適時調整功能定位,加快發展商業貿易、居住新區、科技教育和水鄉旅遊,以適應建設廣州現代化如心城市的新要求,進一步加快建設“海上明珠”的步伐。今年區政府工作的基本思路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以黨的十五大和十五屆四中全會精神為指導,按照廣州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中心城市的戰略目標,以改革促發展,確保經濟成長;以“中變”促城管,創建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心城區;以開創建設“海上明珠”的新業績,迎接新的世紀。經濟和社會發展的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確保增長10%,力爭達到市的增長水平,工農業總產值增長8%,商品銷售總額增長11%,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地方財政收入增長8%;“三年一中變”有明顯成效,社會穩定,“七項形象工程”有較大進展,各項社會事業有新的發展。為了實現上述預期目標,區政府要重點抓好以下幾項主要工作:
(一)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確保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要以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和發展區域經濟為主導,以多種經濟成份共同發展和科技進步為動力,推進“三、二、一”產業發展戰略,加快經濟結構調整,大力培育新的經濟成長點,促進經濟體制和經濟成長方式兩個根本性轉變,確保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確立大力發展區域經濟的思路,服務全區企業,著眼於從發展區屬經濟向發展區域經濟轉變,綜合利用區域內的人才、物力、資金、技術等資源,吸納高素質的人才和套用技術,加快產業和企業集約化經營的進程。加強對發展區域經濟的統籌、協調和服務工作,政府職能從管理服務型向服務管理型轉變。對在區內興辦的中央、省、市單位企業和個體、私營、外資企業,不論隸屬關係、不論大小、不論經濟類型,只要依法經營,照章納稅,區政府都將一視同仁,熱情幫助,大力支持,完善服務。進一步發揮審計、監察、計畫、統計、勞動、工商、物價、法制等部門的服務、監督作用,運用經濟手段和法律手段支持。協調經濟持續平穩發展。
繼續優先發展第三產業,充分發揮房地產業的“龍頭”作用。首先抓好以房地產業為紐帶的區域經濟,從發展房地產業入手,確立大房地產的觀念,著眼於區屬房地產企業向區域房地產業轉變,大力促進房地產業與其他產業間的聯繫,發揮產業間的相互促進和帶動作用,使房地產業有效地帶動全區經濟的全面發展。加強轄內房地產開發單位的聯合,有計畫、有步驟地重點培育大型的房地產企業,推動企業強強聯合,向規模化經營方向發展,增強市場競爭力。加強與開發商的聯繫和溝通,做好各項協調服務工作,積極引進、培養和合理使用人才,創造人才優勢、企業優勢、產業優勢和功能優勢,營造有利於城區房地產業發展和功能轉變的綜合環境。加快嘉仕花園第三期、恆龍苑、福興大廈、南華西廣場的建設,抓緊德珠地塊以及宏宇集團、名盛、富基房地產公司開發項目的建設。
充分發揮區位和傳統商業服務業的優勢,做好新住宅小區、開發道路兩旁的商業規劃布局,營造各種檔次的消費環境,適應不同階層的消費需求。抓住建設廣州國際會展中心、商貿園區、捷運二號線和內環路帶來的機遇,及早規劃建設較高檔次的商鋪,增加商業網點。繼續發展一批現代化的專業批發市場,加快建設江南西商業中心,啟動江南商業文化廣場建設,抓好汽車貿易城、南天、海珠、金華、長江、百康居等專業市場的建設和管理,加強增客擴戶招商工作,推動全區商飲服務業新一輪的大發展。
積極開拓發展第三產業新領域。進一步完善瀛洲生態公園的設施,充分利用我區嶺南水鄉特色和文化、文物資源,發展文化水鄉旅遊。發揮街道優勢,大力發展社區醫療保健、家政服務、法律諮詢、社區文化、物業管理等社區服務業。
增創工業發展新優勢。充分發揮和利用工業基礎較好的優勢,加快工業發展。加快新項目上馬,儘快形成新的生產力。集中力量支持電腦彩色噴墨印表機、汽車機車零配件等新項目上馬。積極配合官洲國際生物島的建設,使之成為經濟成長的興奮點。科技產業園要積極做好項目引進和引資工作,加快海洋生物技術產業開發示範基地和精工城的建設,爭取今年有新的項目入園。繼續扶強扶優,鞏固和發展現有企業,發揮南華西企業集團、新珠江集團、廣一集團,以及私營骨幹企業的名牌、技術、資本、人才優勢,積極吸納國內外資本,聯合國內著名廠家實行強強聯合,開發新項日、新產品,壯大實力。有發展前景的工業企業要加快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步伐,加快行業結構和產業結構調整。大力推進產品更新換代,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科學管理,降低生產成本,充分挖掘企業生產潛力,增強市場競爭力。積極幫助有潛質的中小企業解決用地、資金、引進人才等方面的困難和問題,幫助中小企業發展生產。
積極發展“三高”農業,促進農村經濟新發展。繼續實施“科技興農”戰略,大力扶持、發展“三高”農業和異地農業。抓好“三高”農業示範點建設,廣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促進農業向規模化、集約化、現代化的方向發展。重點發展優質蔬菜和名優水果,新建一批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水產養殖基地、名優水果示範基地,確保農業豐收、農民增收。加快農村第三產業發展,加大規劃建設農村市場的力度。加強農村集體資產管理,真正發揮集體資產在發展農村經濟中的促進作用。加強水利設施建設,完成河涌整治任務。
把握機遇,多層次、全方位開拓國外市場。抓住我國即將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有利時機,及時採取對策,揚長避短,開拓外經貿工作的新路子。加強“三資”企業管理,提高管理水平,儘快與國際接軌。加大招商引資力度,擴大招商引資範圍,努力拓展第三產業的招商引資工作。特別要注意吸引科技密集型和資金密集型的企業,確保廣州精工城按時投產。積極做好引進項目、資金、技術的服務工作,提高辦事效率和辦事質量。加強與國際商會、中介機構的合作,開拓網上招商和委託招商。
加強稅收征管,確保完成稅收任務。重點扶持一批效益好、利稅大的企業,壯大稅源。加強依法治稅宣傳,提高企業法人、自然人依法納稅意識。加大稅收稽查力度,防止稅源流失,特別要加強出租屋、城鄉結合部個體工商戶及個人所得稅等稅源征管工作。在稅收征管工作予獎勵。
(二)深化經濟體制和城市管理體制改革,確保完成各項改革任務。
以產權改革為突破口,加快企業產權改革步伐。區街鎮國有、集體企業,要採取多種形式,改革企業所有制結構,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對區直屬國有獨資公司要進行產權重組,通過產權轉讓、債轉股、嫁接外資、吸納企業法人或自然人入股經營,將國有獨資公司改革為投資主體多元化的股份公司,先在條件較好的區級公司進行試點。對企業歷年的債權債務,採取合法措施進行剝離,使企業輕裝上陣。對效益較好且有條件的國有、集體企業,鼓勵企業職工以資金、技術、管理等生產要素入股,組成公司制企業或股份合作制企業,企業國有、集體資產經過評估。批准,可全部或部分轉讓給社會法人或企業內部職工。對資不抵債或無發展前途的企業,堅決實行關、停、並。轉。著重抓好區直屬企業公司的集體企業和南華西企業集團部分企業的股份制改革工作,同時要繼續探索有效形式,全面完成街道自辦集體企業的改革任務。區政府今年將再投入500萬元企業改革專項資金,支持企業改革,街鎮企業也要增加改革成本投入。
實行政企、政資分離。建立和完善區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國有資產經營公司——企業三個層次的國有資產營運、管理、監督新體制。調整和充實區國有資產管理委員會,進一步明確職能,完善工作制度,充實國有資產管理辦公室的力量,充分發揮其職能作用。組建工建、商貿兩個國有資產有限責任公司,通過國資委授權,以資產為紐帶對所屬企業資產進行監督管理,並負責國有資產的保值增值。
加快鄉鎮企業轉換機制步伐和產業結構調整。鎮、村集體企業要接改革工作的統一部署,以產權改革為重點,實現企業所有制結構多元化和集體所有制實現形式多樣化,要以最佳化人才、行業、產品、技術、市場和所有制結構為指導思想,鞏固拳頭產品,發展潛力產品,淘汰不適銷產品。加快企業技術改造,加大新產品、新技術和新工藝的開發研究和套用,促企業產品升級換代。調整市場結構,拓寬國內外銷售渠道,實現出口市場多元化、國內市場層次多樣化。
積極穩妥推進政府機構改革,提高公務員隊伍的整體素質。按照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積極穩妥做好機構改革工作,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理順政府行政職能和行業管理的關係,做好人員的安置分流工作。穩步推進公務員競爭上崗和輪崗工作,繼續試行職務任期制和試用制,完善考核制度,深入開展“做人民滿意的公務員”活動,建設一支精簡、高效、廉潔的公務員隊伍。
進一步完善有關配套改革。深化企業領導管理體制改革,股份制企業要建立規範的企業法人治理機構,健全企業董事會、監事會及經理層的工作制度,形成決策、執行和監督機構各自獨立、相互制衡的機制。要創新企業內部領導體制,企業幹部全部實行聘任制,職工實行勞動契約制,建立“能上能下”的企業人事制度。企業分配要與企業效益掛鈎,積極探索經營者年薪制,試行建立按勞分配與接生產要素分配相結合的分配製度。進一步建立和完善社會保障制度,擴大工傷、失業、養老等社會保險的覆蓋面,加強再就業培訓如心的建設,完善信息網路,落實再就業工程目標責任制,做好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和再就業工作。
繼續深化和完善城市管理體制改革。進一步強化街道辦事處的職能,深化街道經濟體制改革,選擇一兩條街道建立公有資產管理新體制,實行政企政資分離。做好改革跟蹤反饋工作,實現“責、權、利”真正到位。同時,要建立和完善必要的自我約束機制,使街道辦事處的各項工作規範化、制度化,切實提高行政管理效能。
(三)加大城市建設和管理力度,確保實現“三年一中變”目標。
按照市的總體要求,我區“中變”工作要突出抓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提高城市科學管理水平,改善投資環境,繁榮經濟,提高市民的現代文明素質。重點是拆。建、綠、管一齊抓,加快市政、道路建設,改善交通環境。具體任務是:延長主幹道,接通五條路,美化景觀街,整治五條涌。全線開通濱江路,力爭接通江南西路、江南東路、江南大道南路、南泰路和石崗路,整治怡樂路、大幹圍路和石榴崗路。籌建江燕綠化廣場、赤崗、莊頭、瑞寶、洛溪公園和瀛洲生態公園二期工程。配合市做好新港東路、內環路、濱江東路、南洲路、東曉南路、捷運二號線等新建、擴建道路的拆遷安置工作。要爭取市的支持和自籌資金修復萬松園路。整治黃埔涌、北濠涌。楊灣涌、瑞寶涌、西碌涌。爭取市的支持,把海珠涌西段納入整治計畫,改變河涌髒亂狀況。
繼續清拆違章建築。由主幹道擴展到南街和城鄉結合部,重點清拆與一、二級馬路相連線的南街巷口的違章建築,堅決完成市下達的拆除違章建築任務。同時依法加強監督管理,堅決制止新的違章建築和占道經營。
繼續清理“六亂”。加強日常管理,完善制度,鞏固主幹道整治成果。全面清理內街路巷的“六亂”,開展創建無“六亂”街道和無“六亂”地區活動。清理戶外廣告,淨化美化城區空間環境。全面清理主幹道兩旁立面的防盜網,進行統一整飾。繼續清理主幹道和人行道亂停亂放的車輛和私設的各類崗亭。
建立和完善管理機制。進一步完善和落實“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路”的城市管理體制,充分發揮鎮、街、村委會、居委會的職能作用。加強城市管理綜合執法隊伍的建設,理順大隊和中隊、街道之間的關係,充實人員,加強培訓,提高素質,建立城市管理快速反應和協調機制。理順街、村環衛保潔管理關係,加強鎮、村日常保潔工作。加大住宅小區管理力度,完善安全文明小區的驗收制度,加強小區道路、排水、綠化、環衛。商業、教育、居委會、派出所等公建配套設施建設。繼續做好除害防病工作,鞏固和提高創建國家衛生城市水平。
加強環境保護和綠化工作。加強對廢氣、污水、噪聲等污染的監督管理,堅決執行“三同時”的規定,落實新上項目環保設施建設。加強園林管理,搞好綠化建設,擴大綠化覆蓋面,做好新開發道路兩旁復綠工作。
(四)加強民主與法制建設,確保社會穩定。
切實推進社會主義民主和法制建設。區政府要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加強政府領導與民主黨派、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的聯繫,落實政府重要決策徵詢意見。通報重要工作情況等制度,切實加強與政協及各民主黨派的民主協商,發揮人民政協的參政議政作用。認真聽取區工會、共青團、婦聯、工商聯等民眾團體的建議和意見,促進政府決策的民主化、科學化。進一步重視辦理人民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的提案,提高辦理的效率和質量。
進一步推進依法治區工作。貫徹落實《國務院關於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的決定》,從嚴治政。政府各部門及其領導幹部要帶頭依法辦事,依法決策,依法處理問題,嚴格按法定許可權和程式管理行政事務,做到既不失職,又不越權。積極消除執法中的腐敗現象,要把上級行政機關的監督同監察、審計等專項監督結合起來,在實踐中不斷完善行政複議制度,充分發揮政府法制機構在政府依法行政中的參謀、助手作用。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度,逐步落實行政執法過錯責任追究制度,建設勤政、務實、高效、廉潔的政府。加強法律法規的宣傳學習,做好“三五”普法總結、驗收和普法工作規劃,規範幹部學法制度和中國小普法工作,加強青少年的法制、道德教育和中小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
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以打擊敵對勢力和“法輪功”邪教組織為重點,積極化解不安定因素,妥善處理人民內部矛盾,全力維護社會政治穩定。加大打擊刑事犯罪的力度,嚴密治安控制和管理,落實村鎮各級黨政基層領導責任制,制定切實有效的措施,加強外來人口和出租屋的管理。強化公安基礎業務建設,提高安全文明小區建設的質量和檔次,大力加強以治保會為核心的群防群治隊伍建設。落實防火責任制,加強對農村“三合一”火險隱患的治理,保障人民生命財產安全。
(五)加強精神文明建設和廉政建設,確保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
認真貫徹《中共海珠區委關於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的若干實施意見》,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提高精神文明建設水平。圍繞廣州市率先基本實現現代化。建設現代化一心城市的目標,努力增創精神文明建設的新優勢。以加強思想道德建設和實現城市環境面貌“三年一中變”為工作重點,提高市民的現代文明素質和城市文明程度。以“創建文明城市”、“創建文明村鎮”、“創建文明行業”為載體,深入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抓好“三講”教育,進一步推進鄧小平理論的學習、研究和宣傳。總結推廣侖頭村創建高標準文明示範村的經驗,帶動全區“告別貧困、走向富裕,告別愚昧、走向文明”活動的深入開展。加強農民的城市意識教育,實施農民再教育工程,抓好“兩公開,一監督”工作,加快村社文化室建設。
進一步加強廉政建設。認真貫徹中紀委四次全會對今年反腐敗工作提出的要求,貫徹落實領導幹部“五不準”規定,抓好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落實,建立處以上領導幹部《廉政卷宗》,做好責任考核工作。繼續貫徹落實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堅決制止奢侈浪費行為。加大辦案力度,重點查辦“三機關一部門”和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的違紀違法案件,特別是在企業改制過程中領導幹部侵吞國有和集體資產的案件,以及因失職該職造成國有、集體資產流失的案件。抓好糾風、執法監察和反腐保廉教育工作。繼續抓好黨政機關脫鉤企業分類處理工作。
繼續實施科技興區戰略。認真貫徹《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加強技術創新,發展高科技,實現產業化的決定》和我區《關於依靠科技進步,增創經濟發展新優勢的若干決定》,確立“創新、轉化、扶持、發展”的工作新思路。加大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和利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力度,調整產業和產品結構,推動企業科技成果轉化。多渠道、多形式加大科技投入,籌建市級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海珠科技風險投資有限公司、科技成果轉化工作促進會和科學技術工作中心。加強服務,切實抓好科技項國的立項、論證和跟蹤監控工作。
全面實施人才發展戰略,大力引進、培養、穩定人才,特別是高層次人才,搞好南華西企業集團博士後科研工作站的建立和管理工作,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進一步建立。健全激勵機制,調整、改善、最佳化人才隊伍結構。
大力發展教育事業。認真落實第三次全國教育工作會議精神,深化教育體制和結構改革,積極探索優質高效的教育管理機制。堅持“積極鼓勵、大力支持、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提高社會力量辦學水平。試點推行教師聘用契約制和校長職級制。採取措施進一步減輕中小學生的負擔,全面推進素質教育,強化素質教育評價機制,夯實德育素質基礎。繼續落實《海珠區中學教育科研“九五”規劃》和《加強海珠區中學教育科研意見》,構建“全面培訓隊伍,科學管理課題,大力推廣成果”的三位一體科研工作網路。抓好幼兒、成人和特殊教育。進一步改善辦學條件和教師待遇。籌建區學生勞動實踐基地和區教育發展中心。
加快發展文化事業。全面落實省、市文化建設《南粵錦繡工程》和《金穗工程》的各項要求,抓好文化陣地設施、隊伍、活動、服務網路建設,鞏固發展“全國文化模範區”和“廣東省文化先進區”的成果。大力促進文博事業發展,辦好海珠博物館和鄧世昌紀念館。繼續加強街。鎮文化站建設,力爭70%以上的街、鎮文化站成為省特級文化站。發揮文化團體作用,成立海珠美術、書法家協會。深入開展民眾文化活動,努力繁榮文藝創作,加強文化理論和街、鎮文化發展工作的研究。加強文化市場管理,落實文化市場管理層級責任制。
積極探索衛生體制改革新路子,推進城鎮職工醫療保險制度改革。抓好預防保健、中醫中藥和農村衛生工作。加強醫療衛生機構建設,建設高素質的人才隊伍。提高社區衛生服務內涵,為居民提供優質、方便的醫療服務。加快赤崗華怡衛生院建設,抓緊第二中醫院復建和新滘人民醫院遷址重建等工作。做好傳染病的預防控制工作。加大衛生執法力度,整頓社會醫療機構和醫藥市場。加強對食品衛生、公共場所衛生的監測。
進一步加強體育工作。繼續抓緊各項體制改革,發展優勢項目,提高整體水平,通過各項競賽,充分展示海珠人民的精神風貌。加強對體育市場的規範化管理,為體育事業的發展營造公平競爭的良好環境。
抓好計畫生育工作。認真貫徹省《關於開展計畫生育優質服務點的實施意見》,建立和完善以全面服務為重點,廣大民眾自覺參與為基礎的基層工作模式。提高計生基礎工作水平,抓好“五個一”的創建工作,推進“婚育新風進萬家”系列活動。抓好已婚育齡人群的訪視制度,全面推進計畫生育電腦化動態管理。加大齊抓共管的力度,繼續抓好出租屋、建築工地、物業小區的計生管理。爭取新滘鎮和12條街道成為計畫生育達標街(鎮),確保完成人口和計畫生育工作指標任務。
繼續加強民政工作。落實居(村)民最低生活保障線的各項工作。建立和完善突發性災害報告、防範和救助網路。落實優撫政策,探索退伍安置新路,提高“雙擁”工作和軍警民共建精神文明水平。建立較高檔次的社區服務中心,拓展社區服務項目。推進基層民主建設,建立和完善村委會、居委會的各項管理制度,做好未達標居委會辦公用房的協調工作,力爭早日達標,全面實行村務公開。依法加強殯葬、婚姻、社團登記管理,提高管理服務水平。按照市的要求,對街管村的村委會改居委會,今明兩年各改50%;對有條件的鎮轄村的村委會,今年改20%,明年改30%。
抓好民兵預備役工作,建立街道武裝部,完成年度徵兵任務。認真做好全國第五次人口普查工作。編制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個五年計畫。進一步做好外事、僑務。台辦、經協、保密、檔案、民族、宗教、信訪、人防、殘聯、公費醫療等工作。
(六)加快“七項形象工程”建設,繼續為人民辦好事實事。
力爭開通環島路鴨墩橋至廣州大橋路段,同時爭取市立項投資擴寬改造濱江西路海珠橋至人民橋路段,延伸廣州大橋至華南大道路段。完成文化體育廣場規劃設計,選定最佳方案,爭取市的支持,開拓資金渠道,抓緊辦理征地、報建等手續,儘快動工興建。覆蓋海珠涌江南西路口河段,全面完成江南商業文化廣場建築設計方案並進行基礎施工。黃洲大橋系統工程要進入勘測、工程設計和招投標等前期工作,待市對琶洲地區的總體規划進一步完善後,實施建橋計畫。加強與廣州市光大花園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聯繫,爭取在廣州重型機器廠原址建設較高檔次的大型住宅小區。在科技產業園內完成廣州精工城廠房建設,同時建立創業服務中心和海洋生物技術產業開發示範基地。進行原洲生態公園第二期工程建設,重點建設主園道、小園道、休息廊等八項工程。
繼續為人民民眾辦一批好事實事:1.建設赤崗勞動就業管理中心;2.建設海珠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3.籌建區教育發展中心;4.籌建區殘疾人康復中心;5.建設濱江東路市容達標樣板路;6.建設江燕綠化廣場;7.修復萬松園路;8.建設區教育實踐基地;9.整治西碌涌,綠化園林環境。
各位代表!世紀之交,充滿希望。新的一年,將是海珠區走向新輝煌的新起點。讓我們高舉鄧小平理論的偉大旗幟,在克共海珠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團結和依靠全區人民,進一步解放思想,銳意改革,開拓進取,大膽創新,為把我區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中。心城區而努力奮鬥!
附屬檔案:
1999年區政府為人民民眾辦七件好事實事的完成情況
一、籌建新滘人民醫院的各項前期工作正在抓緊進行,市規劃部門已多次到我區進行實地勘察,與區規劃分局和新清鎮政府研究選址問題,待市規劃局批出土地紅線後即可動工。
二、海珠博物館已成立並對外開放。區政府利用鄧世昌紀念館建設海珠博物館,並撥款50萬元,對展館進行了修葺,增加設施,成立了區收藏家協會,開展徵集捐獻民間文物活動。
三、區政府撥款218萬元改造寶崗體育場,鋪設塑膠跑道,已基本完成改造工程。
四、區少年宮第四期工程已竣工。主要建設項目是改建廣場、增設電梯、新建天台溜冰場、連廊、劇院立面改造、擴大綠化面積等。
五、區政府撥款1000萬元建設衛生系統幹部宿舍,區衛生局在新滘人民醫院內建設醫務人員宿舍62套,加上在南洲花苑和泰沙路的安居房57套,共安排了119戶醫務人員居住。
六、新港西路從昌崗立交橋至中大正門全長1200米路段,按國家建設部頒布的道路標準,已全面完成改造工程。撥款378萬元,綠化美化了道路兩邊的慢車道和人行道,統一整飾了門面,成為我區又一條整潔美觀的市容達標樣板路。
七、清理占道經營、無牌攤販、違章設定和占道停車場優)工作,結合“一年一小變”工作全面開展整治“髒亂”行動,取得了明顯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