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代表:
我代表海珠區人民政府向大會作工作報告,請予審議,並請政協委員和其他列席人員提出意見。
一、2006年工作回顧
2006年,區政府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和區政協的監督、支持下,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牢固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緊密圍繞“五彩海珠”建設目標和區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區十四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全面推進經濟和社會事業平穩健康發展,實現了“十一五”規劃的良好開局。
(一)綜合經濟實力躍上新台階。
2006年,全區實現生產總值348.4億元,同比(下同)增長12%。區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04億元,增長14.5%;一般預算支出21.6億元,增長33.3%。三次產業結構由2005年的0.6 : 38.1 : 61.3調整為0.6 : 27.7 : 71.7。全年新增年納稅額50萬元以上的納稅大戶32戶。
商貿服務業快速發展。商業網點布局不斷完善,居民購物消費環境逐步改善。全區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230.1億元,增長17.5%。商品銷售總額675.2億元,增長31.5%。
工業經濟平穩增長。實現工業總產值257.9億元,增長6.4%。名牌戰略取得新成效,新增中國馳名商標2件、省名牌產品4件。
外經貿發展勢頭良好。進出口貿易總額實現16.5億美元,增長17.5%。利用外資穩步增長,新批外商投資項目23個;契約利用外資5344萬美元,增長5.4%;實際利用外資5499萬美元,增長45.3%。
(二)城市建設和管理取得新成果。
規劃引導作用進一步強化。編制《海珠區近期建設規劃(2006-2010)》,為“十一五”期間城市建設工作提供指引。積極做好龍潭果樹生態公園總體規劃、危破房改造試點規劃、十香園保護規劃和鳳和、五鳳、侖頭等“城中村”改造規劃的編制和實施工作。
城市公共基礎設施進一步完善。全力做好區內各項建設整治工程的征地拆遷工作,完成征地210.55畝,拆遷房屋9.6萬平方米。完成了新?蚵貳⒈Ω詿蟮濫系?18個道路建設、改造工程項目,由科韻路、新?蚵貳⒐ひ盪蟮雷槌傻目旖萋廢低辰ǔ賞ǔ擔?新光快速路、東曉南高架路建成投入使用。全區新增道路面積58萬平方米。解決了福壇大街、怡樂路周邊等街區“水浸街”問題。大力推進“青山綠地”工程。莊頭公園、北山公園、黃埔古港公園建成開放。加強對“萬畝果林”的保護,建成新?蚰下飯?林帶,以租地方式啟動建設龍潭果樹生態公園。新增綠化面積41萬平方米,人均綠地面積從2005年底的6.7平方米增加到7.07平方米。新增人防工程面積8萬多平方米。
城區環境不斷最佳化。我區城市環境綜合管理工作被市綜合評定為“良好”。加快推進市衛生街區創建活動,沙園街、海幢街、濱江街、素社街等4個街道被評為衛生模範街區,江南中街等13個街道被評為衛生達標街區。及時辦結各類投訴案件,共處理12319轉辦案件26169宗。成立整治工余時段亂擺賣分隊,全力治理“六亂”。清拆違法建設30.3萬平方米。開展飲食業油煙污染專項檢查及企業污水排放檢查,城區環境質量不斷改善。順利通過了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技術考核對我區相應內容的驗收。積極推進河涌整治工作,全面實施黃埔涌綜合整治工程,開展康樂涌、龍潭涌綜合整治的前期工作,推進瑞寶涌等12條河涌截污工程。嚴肅查處違法用地,加快清理閒置土地。解決爛尾用地23宗,面積21.2萬平方米,解決3386戶、10532人的臨遷安置問題。完成12.92萬平方米危破房的改造。
“城中村”改制改造工作穩步推進。支持和引導各經濟聯社做好“城中村”改造規劃和土地房產權屬登記工作,完成土地登記2754公頃。追繳拖欠農民征地補償款2379萬元。加強“城中村”環衛工作,加大力度改造“城中村”道路、排水設施。
(三)和諧社會建設取得新進步。
社會治安狀況持續好轉。全面加強社區警務建設。大力建設圍院式管理小區。完成赤崗街、沙園街治安視頻監控系統的試點建設工作。組織開展“粵鷹”、“黃雀”等專項行動。加強出租屋和流動人員管理,我區出租屋管理在市的考核檢查中成績排名第一(並列)。全區刑事立案10374宗,下降10.3%,“雙搶”、入屋盜竊案件分別下降25.2%、18.1%,毒品犯罪得到了有效控制,民眾安全感有所提高,我區綜治考核被市評定為“優秀”。
勞動就業工作紮實推進。積極實施促進就業措施,健全就業服務機構,強化職業技能培訓,全區累計城鎮登記失業人數43048人,就業率為75.02%。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力度,組建勞動保障監察協管員隊伍,勞動保障違法行為舉報投訴案件和群體性突發事件分別下降13%和20%。
社會保障工作有效開展。全區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保險參保人數47.7萬人次,增長18%。完善了以低保為主體,災害救助、流浪乞討救助為重點,醫療救助、慈善事業、社會捐贈相配套的社會救助體系。實施分類救濟,發放低保救濟金2633萬元、基本醫療救助金350萬元,為311戶雙特困戶解決了住房困難,保障了困難民眾的基本生活。殘疾人事業發展邁上新台階,我區獲得“全國殘疾人工作先進區”、“全國殘疾人社區康復示範區”稱號。
教育事業最佳化發展。新增等級學校48所、優質學位2.6萬個,提前實現公辦學校全等級的目標。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投入1000多萬元改善東部學校的辦學條件。增加9354萬元提高區屬教師待遇。投入3800多萬元啟動教職工住房貨幣補貼發放工作。扶持民辦教育健康發展,區內民辦校(園)中已有省、市一級學校6所,區一級學校37所。
文體事業蓬勃發展。建成黃埔古港歷史文化景觀區,圓滿完成了迎接瑞典“哥德堡號”仿古船來訪工作。小洲村入選“自然生態類廣東最美鄉村旅遊示範區”,瀛洲古村游和黃埔古港游2個旅遊項目正式啟動。完成第四次文物普查工作,發現了珠江後航道太古倉、大阪倉近代港口群和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等重點文物19處。完成聯星 “文化星城”項目整體規劃設計。建成鷺江民眾文化廣場。順利完成參加廣州市2006年橫渡珠江活動、多哈亞運會火炬傳遞活動的組織工作。新建全民健身路徑36條、健身廣場1個。
衛生事業穩步發展。全面完成我區社區衛生服務機構設定規劃調整,新建12個社區衛生服務站,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網路建設基本完成。建立三甲醫院對社區衛生服務機構的對口幫扶機制,社區衛生服務質量得到提高。不斷健全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機制,妥善處理了中大附小學生食物中毒事件;加強重大傳染性疾病防控工作,有效控制了登革熱等疫情的傳播。計生管理服務水平進一步提高,紮實推進街道無政策外多孩出生、居委無政策外出生“兩無”創建活動和住宅小區計生管理服務工作,連續16年全面完成市下達的人口計畫指標。
市場經濟秩序進一步最佳化。抓好食品安全監管工作,對1041間食品生產經營單位進行量化分級評審,開展餐飲業衛生整治行動。開展了無證照生產經營整治、保護智慧財產權、菸酒鹽聯合整治、藥品市場整治、打擊制售假冒偽劣商品、打擊非法行醫等一系列專項整治行動。
公共安全得到保證。完善安全生產監管體系,進一步加強街道安全生產監管力量,新建立琶洲、鳳陽等15個街道的安全生產監察中隊。工商貿企業事故、火災、道路交通事故等安全事故得到控制,死亡人數有所下降,其中工商貿企業事故死亡人數下降20%。妥善處理了七星崗甲醛泄漏事件。成功防禦了“珍珠”等颱風和大暴雨。
信訪和人民內部矛盾排查調處工作紮實開展。進一步完善信訪工作機制,信訪總量5125件(次),下降17.57%;民眾越級到省、市上訪的批數和人數分別下降35%和52%。加強社區信訪員隊伍建設,密切掌握社情動態。全年共調處群體性糾紛156宗,成功調處143宗,調處成功率為91.67%。
街道工作與平安和諧社區建設穩步推進。加大對街道的投入,區財政對街道投入2.12億元,增長37%。建立社區與學校聯動、與家庭聯手、與社會聯合的工作機制,紮實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社區居委會辦公用房達標75個,建設星光老年之家29個。開展社區科普、和諧家庭創建活動。
此外,武裝、人事、科技、物價、審計、統計、保密、交通、民族宗教、僑務、外事、台灣事務、檔案、婦女兒童等工作都取得了較好的成績。
(四)民主法制和政府自身建設取得新發展。
區政府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堅持向區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和向區政協通報情況,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共辦理省、市、區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的議案、建議和提案153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6%。“五五”普法工作開局良好。我區被評為省普法工作先進單位。加強廉政建設和行政監察工作,完成對城管大隊等部門的行風評議,對官洲國際生物島復建房和拆遷補償資金的劃撥以及區機關新辦公大樓、區法院辦公樓等項目進行監察,促進重大工作事項和重點項目建設的廉潔高效。加強制度建設,各項政府工作制度進一步完善。全面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建立健全行政執法評議考核等各項制度。
各位代表,我區經濟社會各項事業所取得的進步,是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在我區全體人大代表、政協委員以及社會各方面的關心支持下取得的。在此,我代表海珠區人民政府,向全區人民、駐區人民解放軍、武警部隊官兵表示崇高的敬意!向關心和支持我區建設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國際友人和各界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謝!
在充分肯定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看到,我區經濟和社會發展仍然存在一些困難和問題,主要表現在:經濟結構有待最佳化,第三產業發展亟待進一步加快;城市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關係人民民眾切身利益的城市管理、社會治安、安全生產等方面還存在一定問題;政府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等,這些問題有待在今後的工作中切實採取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2007年工作任務
今年是加快我區現代化建設、全面實現區“十一五”規劃的關鍵一年。我們面臨比較有利的發展形勢,特別是市委第九次黨代會提出了“中調”戰略,給我區帶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一定要搶抓機遇,奮發進取,努力實現新一屆區政府的良好開局。
今年區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建設“五彩海珠”目標,堅持富民優先、民生為重,全力做好各項民生工作,努力構建和諧社會;抓住“中調”機遇,加快推動轉變經濟成長方式,最佳化經濟發展環境,努力促進以琶洲會展經濟為龍頭的區域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堅持構建生態型人居環境,加快“萬畝果林”生態區保護建設和河涌整治、道路建設,提高城市管理現代化水平,著力提升區域可持續發展能力。
今年我區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增長10.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8%,戶籍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4‰以下,增加就業崗位0.6萬個,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在70%以上。為實現上述目標,今年要著重抓好以下工作:
(一)調整最佳化產業結構,提高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
以發展琶洲會展經濟為龍頭,促使區域經濟實力有更大的提高;著重從“調優”、“調高”、“調強”、“調活”的方向努力,推進“退二進三”產業調整戰略,不斷最佳化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發展第三產業;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積極改造提升傳統商貿服務業,著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和高新技術產業。
加快發展現代商貿服務業。重點支持發展三大經濟區域。一是東部琶洲國際會展商務區。抓住廣交會更名為“中國進出口商品交易會”的機遇,利用交易會資源,發揮會展經濟的拉動作用,促進第三產業發展。不斷完善會展中心周邊地區商務配套設施,引導該區域及周邊經濟聯社發展商務、貿易、金融、餐飲、酒店等產業,形成以會展業為中心、上下游產業和相關配套產業集聚發展的格局。發揮保利國際廣場、香格里拉大酒店等項目建成投入使用的帶動作用,大力促進“總部經濟”發展,引進世界500強和國內外知名企業進駐。利用廣州電視觀光塔建設的機遇,加快廣州新城市中軸線南段的整治建設,提升該地區的商務檔次。二是中部特色商貿區。推動廣州大道南沿線地區專業市場群發展,努力建成一個集會展博覽、批發、物流、配送、信息交流、商旅為一體的特色商貿區。推動該區域紡織品交易、汽車銷售、酒店用品批發、糧油批發等專業市場加快改造升級,建設一批交易方式先進、信息化程度高、輻射能力強的現代化批發市場。拓展中大紡織商圈產業鏈,提升品牌效應。三是西部江南西商業中心。發揮江南西作為特色商業街和捷運商圈的綜合優勢,促進江南西地下商城、光大商業中心等項目建設,進一步拓展傳統的江南西、江南大道商業街發展模式,逐步引導商業中心區域延伸到工業大道、寶崗大道、昌崗路、寶業路等主要路段,提高商業規模和檔次。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努力促進自主創新。發揮廣州國際生物島的帶動作用和區內高校、科研院所、企業的創新活力和科技實力,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創意產業,培育新的支柱產業,帶動提升我區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綜合競爭力。大力發展電子信息、海洋生物技術和生物醫藥為主導的優勢產業。逐步構建完善的創新服務體系,引導、扶持企業和個人開展自主創新。支持和幫助企業創國際國內名牌、馳名商標。探索設立區中小型企業創新基金,修訂完善區科技、工業企業和創意企業扶持、獎勵試行辦法。大力支持民營經濟發展。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積極做好科普工作,營造有利於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法制環境、市場環境和社會環境。加快促進琶洲現代輕工產業高級服務中心、逸景中國紡織行業中心項目建設,抓緊做好項目啟動的前期工作。最佳化區科技產業基地發展,增強中國大學生創業園海珠園區等平台的服務功能。積極扶持創意產業園區建設,重點支持推進聯星“文化星城”建設。
(二)加強生態環境建設,不斷最佳化區域投資創業和生活居住環境。
堅持落實城市規劃引導建設工作。根據“中調”戰略,加大力度推進老城區危破房改造規劃和“城中村”改造規劃編制工作。以新城市中軸線重點項目的建設為契機,深化和完善中軸線沿線地區的規劃,引導促進我區中部地區的發展。完善《洛溪大橋東北側海珠體育中心規劃》等文化體育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規劃。
加快城市公共基礎設施建設,促進區域城市環境進一步最佳化。做好市政重點工程的征地拆遷工作。大力推進官洲國際生物島復建房建設和整島居民搬遷工作。促進新城市中軸線區域發展,配合市加快推進廣州電視觀光塔核心景觀區建設。加快建設江南大道南、江南東路、逸景路、中大布匹市場周邊路等道路,續建南洲路、革新路、南泰路等8條道路,改造拓寬工業大道南石崗瓶頸路段等道路。加快行人過馬路設施、停車場和港灣式停靠站建設改造,結合捷運二、八號線施工,在江南大道、昌崗路交界口建設下穿隧道。推進珠江後航道濱水地區建設。加快推進舊城區、“城中村”改造。抓好瓦管改造、沙土路改造、“水浸街”黑點改造等一批維修改造項目建設。加強對江南西人防工程等的檢查監督。抓緊做好區機關新辦公大樓、區法院辦公樓、區教育發展中心、區委黨校新址、區老幹部活動中心等項目建設工作。
積極實施“青山綠地、碧水藍天”工程,切實保護和改善城區生態環境。加大“萬畝果林”保護力度,完成龍潭果樹生態公園建設,推進瑞寶、東風果樹生態公園(暫定名)建設。爭取市立項建設琶洲塔公園、新光快速路沿線綠化工程等項目。推進侖頭村侖頭生態公園改造、土華村華泰路兩旁綠化改造等工程。鞏固和發展廣州市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成果。切實解決民眾反映比較集中的油煙、噪聲污染等環境問題。繼續開展對重點污染源的專項整治行動,進一步改善區域環境質量和完善生態環境體系。加大截污和河涌整治力度,完成黃埔涌、龍潭涌整治任務,加快西碌涌、康樂涌(橋頭段)整治工作,推進南基涌、人紙涌等截污工程的征地拆遷工作。積極配合市落實珠江堤岸防護達標工程。深化果樹保護區河湧水系規劃方案並逐步推進實施。
全面完成創建國家衛生城市和城市管理年活動各項工作任務。加大力度推進創建全國文明城市工作。圍繞今年實現創建國家衛生城市目標,動員全區力量,深化衛生街區創建活動,大力開展愛國衛生運動,加強“城中村”、集貿市場、河涌等環境綜合整治,加大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力度,有效遏制“六亂”現象,落實嚴格的責任追究制,嚴控和查處違法建設,營造整潔有序、優美舒適的城市環境。進一步加強食品安全管理。建立食品安全監管系統,落實食品安全準入制度。繼續整頓規範市場秩序,嚴厲打擊各種經濟違法犯罪活動。推進農貿、肉菜市場升級改造,不斷完善市場的規範化管理。進一步加強出租屋管理服務工作,切實保證出租屋符合消防管理條件率達到100%。健全流動人員信息化管理體系,全面實現流動人員信息化管理。健全應急管理體系,提高處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的能力。切實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建立健全安全生產長效機制,加強安全生產監察隊伍建設和制度建設,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防止和減少各類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進一步加大對重大隱患的排查整改力度,全力抓好對無證照生產經營場所的安全檢查和整治,繼續深化以道路交通安全、企業消防安全、建築施工安全、危險化學品安全為重點的專項整治行動。確保全區安全生產四項主要指標(各類事故、死亡人數、受傷人數、直接經濟損失)呈全面下降態勢。
加強街道社區工作,發揮基層社區綜合管理和服務的職能作用。逐步加大對街道的投入,充分發揮街道辦事處在城市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和服務社區居民民眾等工作中的作用。進一步規範街道財務管理和經營性資產管理。把社會管理的基點放在社區,建設管理有序、服務完善、文明祥和的社會生活共同體。推進“六好”平安和諧社區建設,抓好南華西街聚龍社區、沙園街廣重社區、華洲街小洲社區和昌崗街曉園新、躍進南管理小區等平安和諧試點社區建設工作。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增加舊城區的文體、綠化、停車場等城市公共設施。完成海印南社區、草芳圍社區等社區綜合整治工作,確保完成44個社區創建達標任務。
(三)積極促進各項民生以及社會事業發展,使人民民眾共享發展成果。
加強精神文明建設。深入開展“愛國、守法、誠信、知禮”現代公民教育活動,加強文明社區建設,加強家庭美德、職業道德、社會公德教育。廣泛開展“書香海珠”系列活動和誠信建設實踐活動。繼續推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深入發展。
紮實做好勞動就業工作。繼續落實再就業工作目標責任制和各項促進就業政策,加大再就業專項資金的投入。拓展就業渠道,重點抓好“農轉居”和失業人員就業培訓。實現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就業率達70%以上,“4050”人員、特困人員再就業率達55%以上,“零就業家庭”每戶1人以上就業率達95%以上,“農轉居”人員就業率達60%以上。加強勞動監察執法工作,從源頭減少和解決勞動糾紛。強化社會監督,逐步建立用人單位重大違法行為社會公示制度。健全工資監控系統,探索企業欠薪預警機制,在建築行業建立欠薪儲備金制度。
完善社會保障體系。繼續推進社會保險擴面,全面推進“農轉居”人員參加養老保險工作,加快推進農民工參加工傷保險工作。建立和完善受災民眾救助、殘疾人康復、城市低保、城鄉醫療救助、住房援助和法律援助等相關制度,做好對困難人員的救濟工作。實施對困難家庭人員的醫療救助。完善退休人員社會化管理網路,開展居家養老服務、平安鐘系統建設以及社會福利院、老人公寓的擴建裝修等工作。建立優撫對象信息資料庫,實行跟蹤管理服務。規範慈善基金的募集和管理。完善殘疾人信息資料庫,全力推動殘疾人康復工作,逐步實現殘疾人“人人享有康復服務”的目標。
認真落實安居工程。完善房屋安全監控和日常管理制度,切實做好對危舊破房的督修和改造,完成4.8萬平方米的2004年在冊危破房改造任務。做好濱江西海天四望危破房改造工程。加快啟動南華西地塊危破房成片改造一期工程,做好二期工程的摸查分析工作。積極推進洪德五巷等小面積及零散危破房改造工程。完成南邊路國小等學校危房的改造。推進老城區物業管理工作,實現老城區物業管理覆蓋率達50%。
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加大對公安的投入,今年增加4116萬元的公安經費。全面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嚴厲打擊各類刑事犯罪活動,加大重點地區、重點部位的治安整治力度,構建群防群治網路。用兩年時間完成圍院式管理小區建設工作,今年完成50%以上的建設任務,具備條件的街道力爭在今年全面完成。完成治安視頻監控系統建設工作。確保刑事發案持續下降,“雙搶”和入屋盜竊、盜竊機動車案件均實現兩位數下降,確保民眾安全感有明顯提高。
認真做好信訪和人民內部矛盾排查調處工作。進一步加強三級信訪網路建設,完善首辦責任、領導接訪、信訪督辦以及信訪和維穩責任追究等制度,建立信訪、調解、綜治三位一體的人民內部矛盾排查調處機制,認真開展民生信訪問題專項治理工作,加強基層信訪和維穩隊伍建設,把民眾反映的信訪問題切實解決在基層,把各種矛盾化解在萌芽狀態。加強法律服務、法律援助和司法救助工作。加大對征地拆遷、勞動糾紛等熱點難點問題的排查力度,全力維護社會穩定。
不斷開創教育事業發展新局面。推進北山國小、侖頭國小擴建等重點工程建設。調整最佳化教育資源配置,加大對東部學校的扶持力度,逐步使全區學校實現硬體配備、信息平台建設、教師培訓與發展機會的三統一。深化教育系統事業單位人事制度改革。建立區“名教師名校長”評定製度。進一步扶持和規範管理民辦教育。完善助學機制,確保貧困家庭學生不因貧失學。
努力抓好醫療衛生工作。加快發展社區衛生服務,大力推進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業務用房改造建設。合理配置醫療衛生資源,試行社區衛生服務中心收支兩條線管理和藥品集中配送、零差率銷售工作,逐步解決民眾看病難看病貴等問題。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完成區疾控中心改擴建工作,建立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隊伍。紮實推進計生基礎工作,整合人口信息資源,提高計生信息化管理的套用效率,穩定低生育水平,重點加強流動人口屬地化管理。
推進文化體育事業發展。積極開展民眾文化活動,加強和鞏固街道文化站、地區文聯的建設和管理。全面推進非物質文化遺產普查工作。積極推進文化廣場和城區雕塑小品建設,建成潘鶴雕塑園,重設洲頭咀抗英紀念雕塑。配合市完成第一次全國勞動大會舊址紀念館、大元帥府廣場等項目建設。積極爭取立項建設市華僑博物館。完成“十香園”修繕重建工作,辦好“嶺南書畫藝術節”。 支持海幢寺完善寺院規劃建設,支持純陽觀舉辦道教文化藝術節。抓好小洲村嶺南水鄉、太古倉、大阪倉和濱水旅遊休閒觀光帶的建設。完善黃埔古港用地手續,挖掘“粵海第一關”千年商埠歷史文化資源。積極發展影視、傳媒、藝術、音樂、娛樂等文化產業。大力發展民眾體育。加大社區民眾體育設施建設力度,爭取新建30條以上的全民健身路徑。做好洛溪大橋東北側體育中心場館建設的前期籌備工作。啟動建設海印橋南體育文化廣場。
(四)堅持民主法制,努力建設公共服務型政府。
加強民主政治建設,推進決策的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認真執行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決定,自覺接受區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工作監督和區政協的民主監督,重視民眾監督和輿論監督。認真辦理人大代表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健全落實政府部門、街道與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對口聯繫制度。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和無黨派人士的意見,充分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人民團體的橋樑和紐帶作用。繼續推行行政執法責任制。全面實施“五五”普法工作規劃,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推進法律進機關、進鄉村、進社區、進學校、進企業、進單位活動的深入開展,營造良好的學法、用法氛圍。
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提高公共服務質量。深入貫徹實施《公務員法》,加強公務員隊伍管理。加快政府職能轉變,切實加強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建立健全行為規範、運作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行政管理體制,不斷提高政府的行政效能和公共服務水平。強化大局意識,加強協調配合,確保政令暢通。深化政務公開,及時發布公共信息,為民眾生活和參與經濟社會活動創造便利條件。加快政府公共信息平台建設,切實整合公安、消防、勞動、工商、稅務、計生、出租屋管理等服務資源信息,實現各部門數據信息共享。加強財政管理,推進部門預算、國庫集中支付等各項改革工作。加大對公共事業和街道的經費投入,進一步提高財政管理水平和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加強對國有資產的經營管理,確保國有資產保值增值。加強作風建設、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加強行政監察、財政監督、審計監督,大力治理商業賄賂。
同志們,廣州市實施“中調”戰略為海珠區帶來新的發展機遇,我們有決心在市委、市政府和區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抓住機遇,求真務實,團結拼搏,開拓進取,為實現“五彩海珠”建設目標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