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5年珠海市人民政府工作報告。

2004年工作回顧
2004年是我市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繼續取得重要進展的一年。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新一屆市政府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黨的十六大、十六屆三中、四中全會和張德江同志考察珠海重要講話精神,認真執行中央巨觀調控政策,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按照市第五次黨代會的部署,扎紮實實做好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各項工作,全面完成市六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工作任務,推動我市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取得了新的成績。
一、經濟發展保持良好勢頭
貫徹中央巨觀調控政策取得成效。認真開展土地市場專項治理,合理撤併戀臘捆炒工業園區。按照“有保有壓”原則,最佳化投資結構,製造業、基礎設施和社會公共事業成為投資增長的主要領域,投資保持合理增長,全年固定資產投資總額179.8億元,增長27.5%。加強物價監控,全年消費價格總指數上升2.9%,漲幅低於全國和全省平均水平。金融機構加強信貸管理,年末全市金融機構存款餘額769.7億元,增長14.3%;貸款餘額417.2億元,與年初持平。電力部門科學調度,企霉宙槳業積極配合,實施錯峰用電有效緩解電力供求矛盾。全年供購電總量50億千瓦時,增長16.1%。全市經濟在巨觀調控中實現快速發展,全年完成生產總值546.28億元,同比增長13.8%。其中,第一、二、三產業分別增長3.6%、15.1%和12.7%。全市預算內財政總收入56.1億元,其院棵中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4.46億元,按年初預算可比口徑計算增長18.6%。
工業經濟規模擴大。全年完成工業總產值1291.28億元,增長24.4%。“工業西進”成效明顯,金灣、斗門兩區對全市工業增長貢獻率提高。工業結構調整加快,電子信息、家用電器、精密機械製造、石油化工、電力能源等支柱產業和偉創力埋盼蒸、格力電器、佳能、碧陽化工等優勢企業對全市工業發展的支撐作用增強。工業重型化、高級化趨勢明顯,輕重工業比例調整為38.5:61.5。鼓勵和扶持企業技術改造成效顯著,高新技術產業蓬勃發展。珠海國家高新區在全國53個高新區中綜合排名進入前二十名,經濟成長幅度排名第二。全市經省認定的高新技術企業增加到123家。高新技術產品產值467.2億元,增長30%,占工業總產值的36.2%。我市成為國家首批電子信息產業基地和國家火炬軟體產業基地,全市軟體產業產值達50億元,增長犁笑少拒43%。
農業生產穩步發展。及時果斷處置高致病性禽流感疫情。在全省率先免徵農業稅,落實種糧直接補貼政策,財政和農村信用社支農資金投入增加。全市行政村實現“村村通水泥路”、“村村通公共汽車”,完成農村渡口改造,農村生產生活條件改善。加強農業招商,農業經貿洽談會取得好成績。扶持農業龍頭企業發展,建成平沙萬畝羅非疊蜜敬魚養殖基地等一批農業產業化基地,農業效益提高。全市農林牧漁業總產值31億元,同比增長5.9%。
服務業顯著上升。旅遊業快速發展,全年接待遊客總人數1273.6萬人次,增長26.2%;旅遊總收入103.7億元,增長23.9%。大型旅遊項目港中旅珠海海洋溫泉度假區加緊建設。成功舉辦第五屆中國航展,會展業有新發展。房地產市場升溫,新開工項目和新開工面積大幅增加,房地產交易活躍。物流業暢旺,港口貨物吞吐量3203.2萬噸,增長29.7%。商貿市場興旺,居民消費結構逐步升級,汽車、住房、通訊、文體、教育、娛樂消費需求高漲。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79.9億元,增長13%。
區鎮經濟蓬勃發展。金灣區、斗門區加快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經濟總量、財政收入鞏仔埋增長速度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香洲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科技產業,產業升級趨勢明顯。各鎮村結合自身特點,發展特色經濟,鎮村經濟活力增強。珠海國家高新區、珠海保稅區、臨港工業區、橫琴經濟開發區、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發揮各自功能優勢,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
二、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政府自身改革加快。進行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單獨設定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強化市城市管理局職能,將市旅遊局由事業單位改為政府職能局,市廣播電視局併入市文化局,對20個部門職能進行了調整,政府機構和職能設定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清理行政審批許可事項,取消行政許可77項。全面推行政務公開,為市民設立“現行檔案閱覽服務中心”,電子政務運行良好,開通“政信通”信息服務平台,市政府入口網站在全國評比中名列地級市第一名。從有利於節約、有利於工作、有利於廉政出發,穩妥推行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市場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投融資體制,進一步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設立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加強金融管理服務,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培育、支持企業上市取得豐碩成果,華發股份、德豪潤達、威爾科技、東信和平四家公司成功上市。成立市有形要素市場管理辦公室,加強對產權、土地等要素市場監管,提高規範運作水平。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整治旅遊定點商店售賣假冒偽劣商品,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偷稅漏稅、逃匯騙匯等違法犯罪活動,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取得初步成效。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企改革穩步推進。新組建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委託中介機構對國有企業進行全面清產核資。推行國有資產經營預算管理,開展經營效能監察,國有企業經營效益提高。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淨利潤約7.5億元,增長6.5%。
民營經濟發展加快。認真落實省、市一系列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引導服務,支持銀企合作和信用擔保機構發展,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據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個體工商戶達5.05萬戶,私營企業8900多戶。個體私營企業註冊資金250.3億元,增長15.1%。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外貿出口、增加就業和稅收等方面貢獻日益突出。
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積極參加泛珠三角區域經貿洽談會、中國-東協貿易洽談會和粵台經貿洽談會等大型經貿活動,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全市新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72個,實際利用外資4.7億美元,增長23.8%。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進出口總額218.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總額90.4億美元,增長30.8%。
區域經濟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落實赴港澳旅遊“自由行”政策,加快“大通關”建設,人員往來更加便捷,拱北口岸全年出入境人數突破6000萬人次,橫琴口岸客貨通關量快速增長。與香港聯合赴歐洲、印度開展招商活動。在灣仔等地建設CEPA概念商業街,一批港澳服務業進入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已完成填土工程,招商引資勢頭良好,首批4個項目動工建設。向國家申報設立“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橫琴島開發建設迎來新機遇。加強對內招商,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我省赴廣西、湖南和東北三省的經貿活動,全力做好對口幫扶重慶三縣工作,與內地經貿聯繫加強。
三、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
重大交通設施項目取得重要進展。調整充實重大項目推進工作指揮部,大力推動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配合國家、省和港澳有關方面做好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已完成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廣珠鐵路被列為廣東省與鐵道部省部合作項目,鐵路功能、線路等也完成了新的論證和協調。廣珠城際快速軌道項目已獲國家批准,進入動工建設階段。江珠高速公路、粵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工程進展良好。省道272線珠海段改造項目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高欄港區兩個5萬噸級貨櫃碼頭已列入國務院核准的港口建設規劃,基礎工程開工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快能源建設,珠海電廠3號、4號機組擴建土建工程進展迅速,完成技改擴能的洪灣電廠即將投產發電,拱北220千伏變電站預計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中海油天然氣接收站落戶橫琴。城市管道燃氣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首期工程點火投入運營,居民用戶超過3000戶。建設白蕉聯圍達標加固工程、草塘灣應急度汛工程,城市防洪能力提高。制定“西水東調”方案,廣昌應急水源工程建成通水,提高鹹潮期供水保障能力。完善城市道路系統,檸溪西路、三台石路竣工通車,情侶北路建設進展良好。
規劃和土地管理得到加強。新設立市規劃局,充實規劃人才隊伍,完善規劃決策機制,增加規劃經費,加緊編制城市建設急需的各類規劃,完成城市規劃項目32項。嚴格執行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健全土地管理重大事項集體決策機制,全年召開土地管理領導小組會議16次,解決了234個土地管理遺留問題。收回、整理、儲備一批土地,提高了政府對土地資源的調控能力。公開成功出讓9宗土地,全年土地收入達20.4億元。
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提高。穩步推進城中舊村改造,確保房地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房地產開發整體質量提升。盤活市區繁華地段一批爛尾樓。加強建築市場監管和調控,提高工程質量。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成效顯著,市政、園林、綠化、環衛、路燈管理不斷改善,市容市貌更加靚麗。
環境保護成效顯著。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對重點工業污染源實行線上監控,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前山河清淤整治初見成效,全面實施城市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初步完成白沙河明渠整治,新建唐家、南灣、香洲二期、吉大二期污水處理廠,拱北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投產,生活污水處理率提高。擴大紅樹林種植面積,加強沿海灘涂保護。城市環境綜合考核取得好成績,被推薦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免檢城市。
四、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
科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有6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科技獎、14項獲得市科技獎。全市申請專利1370件,增長38.5%。科技三項費用使用績效得到提高。公共技術平台建設取得成效,積體電路設計服務中心建成運行。完成基礎教育發展規劃,農村地區教學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市實驗中學高中部建成開學,中國小優質學位增加,高考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制定《珠海市民辦中國小管理規定》,民辦教育有新發展。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建成開學,加快培養技術型、實用型人才。高等教育規模擴大,珠海大學園區全日制大學生達4.2萬人。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挖掘人文歷史資源,成功舉辦紀念容閎系列活動。市青少年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建成啟用。4個基層文化站獲省特級文化站稱號。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舉辦機車世界6小時耐力賽、國際汽聯GT錦標賽、中甲足球聯賽等重大體育賽事。建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傳染病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77.2%。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香洲區被評為“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區”。雙擁共建成績突出,蟬聯全國和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稱號。徵兵、人防工作受到省表彰。開展經濟普查,統計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了良好經濟信息服務。全面編制部門預算,對財政性資金、政府投資項目加強審計監督,提高了資金使用績效。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得到加強。老齡工作、殘疾人和慈善事業進一步開展,新聞、出版、檔案、仲裁、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港澳流動漁民工作都有新進步,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工商聯、科協、文聯、僑聯、社科聯充分發揮作用,為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作出了貢獻。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決議。全體政府組成人員向市人大常委會述職,7名政府部門負責人接受公開述職評議。重大問題通過市政協廣泛徵求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辦好市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全年共辦理答覆代表建議218件、政協提案246件,花大力氣辦理4件未結的積案。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增強公務員的法律意識。建立行政執法責任制,受理並處理行政執法投訴43件。政府建章立制和行政複議工作得到加強。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規範視窗服務,繼續做好重點項目督查督辦工作,提供優質現場服務。加強廉政建設,預防職務犯罪,開展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口岸地區進行重點整治,全市刑事發案下降,破案率上升,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獎勵見義勇為人員,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347元,增長10.5%;農漁民人均純收入6048元,增長9.6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08.6億元,比上年增加14.3%。全市新增就業崗位4.8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超額完成萬名農民轉產就業工作目標。社保體系逐步完善,保險基金征繳率達99%。住房公積金穩健運作。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失學。全面清理建設領域欠薪,拖欠農民征地補償款1.7億元全部兌現。繼續改造平沙、紅旗地區危房。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專項整治,改善臨港工業區、前山地區等重點區域的消防條件,實現省下達的安全生產事故控制指標任務,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績,是上級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不斷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的結果,是中央、省駐珠機構和駐珠軍警部隊大力支持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珠海建設付出辛勞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珠海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看到,珠海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發展速度與珠三角先進城市相比仍有差距;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經濟結構有待最佳化;財政實力較弱,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任務仍相當艱巨;發展不平衡,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著體制性障礙,改革攻堅任務繁重;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部分公務員能力和素質有待提高,工作作風尚待改進。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2005年工作安排
珠海發展任重道遠。省委、省政府要求把珠海建設成為珠江三角洲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我省實踐科學發展觀先行示範市,這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05年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巨觀調控成果,實現“十五”計畫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從國內外發展大勢和珠海實際情況出發,搶抓機遇,迎接挑戰,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努力推動珠海經濟社會在2005年實現更快更好發展。
2005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和市委一系列戰略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五個統籌”要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主線,加快經濟發展;抓住調整結構這個關鍵,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統籌利用資源,積極化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堅持以人為本,致力改善民生,構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環境保護,不斷最佳化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紮實推動珠海“三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實踐科學發展觀先行示範市。概括起來,今年要圍繞“加快發展,提高質量,化解矛盾,改善民生,最佳化環境,依法行政”的總體思路來做好政府各項工作。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13%;工業增加值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左右;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漁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8%。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搶抓機遇,加快經濟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珠海發展關鍵在於推進新型工業化。要充分認識加快工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全市經濟工作的主線,依靠工業發展帶旺服務業,通過工業發展反哺農業。要堅持“大辦工業”,發揮市區鎮各級的積極性,將經濟工作的重心都放在發展工業上;要注重“辦大工業”,著力引進大型項目、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的帶動作用。要搶抓國際產業調整轉移加快、國內省內產業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等重大機遇,積極參與新一輪國際、國內和區域的產業分工,以發展先進制造業為方向,努力做大做強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精密機械製造、計算機軟體及積體電路、醫藥及醫療器械等現有優勢產業,同時著力發揮臨海、臨港優勢,努力爭取在石油化工、電力能源、裝備製造等重化工業發展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抓好工業載體建設。進一步理順體制,落實簡政放權措施,市著重抓好五個經濟功能區的發展,各個工業園則以區、鎮為開發建設主體,放手發展。加強園區管理隊伍建設,調整績效考核辦法,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強化產業政策引導,建設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和支撐體系,著力培育產業集群。加快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工業園區生活服務區配套,提高園區綜合開發水平,促進園區開發與城鎮建設相協調,發揮園區建設更大的帶動作用。
突出抓好外向帶動。外向帶動是珠海發展的優勢。要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合理降低港口和路橋收費,設立“建設項目集中服務大廳”,完善項目服務機制。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資水平。抓住龍頭項目帶動產業招商,特別要大力吸引世界500強企業等跨國公司的投資,注重從單個項目招商擴展到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鏈招商,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產,支持碧陽化工PTA二期等工程擴建。切實加強對內招商,發揮區位和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吸引內地大中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到珠海投資。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堅持以質取勝、科技興貿,最佳化商品結構,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擴大進出口。積極引導企業擴大本地採購比例,引導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增值率和對本地財政貢獻率。
不斷增強創新動力。創新是推動發展不竭的動力。繼續深化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有形要素市場管理,進一步規範產權交易中心等七個有形要素市場運作。加強金融服務,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防範金融風險。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走私販私、商業欺詐、偷逃騙稅、非法傳銷等不法行為。加快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發展,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
積極參與區域合作。以推動建立“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為重點,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與珠三角周邊城市在產業、科技、基礎設施、環保等領域的合作,主動接受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輻射。落實CEPA及其補充條款,積極吸引港澳服務業進入珠海。加快珠澳跨境工業區建設,擴大珠澳在旅遊會展、跨境基礎設施、口岸通關、現代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加強對台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互動發展。
全力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是突破珠海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積極配合國家、省和港澳有關方面,做好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支持配合廣珠城際快速軌道珠海段建設。全力推動廣珠鐵路儘快復工。做好江珠高速公路、粵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路網銜接工作。加快南橫路、省道272線機場東段等公路建設,今年內建成通車。做好全市交通路網調整綜合研究工作。加快高欄港區兩個五萬噸級貨櫃碼頭建設,推進珠海港大型石化公用碼頭項目建設,建設洪灣港一期工程,爭取年底竣工。繼續完善城市水利設施,加快白蕉聯圍、小林聯圍等水利項目建設,增強防洪能力。最佳化配置水資源,加快“西水東調”工程前期工作。做好LNG接收站建設前期工作,爭取儘快動工。跟蹤服務珠海電廠和洪灣電廠擴能項目,完善電網建設,加強運行調節,保障電力供給。
二、調整結構,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實現從“珠海組裝”到“珠海製造”、“珠海創造”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發揮科技三項經費、技改貼息資金作用,按照重點產業優先、骨幹企業優先的原則,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重點建設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公共技術平台,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繼續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特別是鼓勵運用先進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技術改造。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完善技術成果入股、提成和科技獎勵並重的激勵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信息化建設,重點扶持南方軟體園和留學生創業園建設,抓好珠海金山軟體股份有限公司WPS網路辦公系統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促進計算機軟體及積體電路產業加快發展,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道路。
發展壯大內源型經濟。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資產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國有資本重點向先導性、基礎性、公益性領域和優勢產業發展。積極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推進市屬資產營運機構改革。加強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健全規範、高效、協調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認真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落實社會投資基本建設項目登記備案制,拓寬民營資本投資領域。進一步完善信用擔保體系,逐步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積極培育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引導和服務,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優良環境。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認真貫徹省政府《關於加快我省服務業發展和改革的意見》,堅持生產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並舉,推動我市服務業全面發展。繼續推動以旅遊、房地產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提升現有旅遊景區吸引力。加強旅遊項目招商,開發海島、溫泉等特色旅遊資源。支持珠海海洋溫泉度假區、東澳島休閒度假和水上娛樂等旅遊項目加快建設,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產品和旅遊龍頭企業。加快規劃建設會展中心,積極發展會展業。繼續推進城中舊村改造。加大市場調控力度,有計畫地推出商用土地,引導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特色商業街區建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最佳化消費環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緊做好西部地區商業設施規劃和市場培育工作,帶動農村消費。加大開放力度,依託“雙港”和海島中轉倉儲優勢,鼓勵和引導現代物流業發展。
最佳化企業結構。實施名牌帶動戰略,落實獎勵措施,培育發展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名牌產品。繼續培植大企業,鼓勵現有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發展壯大,發揮大企業的“榕樹效應”。培育一批“小而強、小而精、小而專”的中小企業群,引導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互配套,延長產業鏈條,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香洲區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城區老工業小區改造。金灣區、斗門區在壯大工業總量的同時,要加快西部地區城市化進程,適時規劃建設新城鎮,使工業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萬山區要在保護好資源的前提下,有重點地發展海島旅遊、中轉倉儲和海洋漁業。
三、統籌資源,積極化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嚴格管理財政資金。積極培植稅源,進一步改善稅收征管手段,加強非主體稅及非稅收入征管,依法徵收土地使用稅和堤圍防護費,千方百計組織收入。完善激勵型財政體制,發展壯大區級財政。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決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保障重點支出。加快“金財工程”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強化財政收支監控。認真落實《珠海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條例》,強化工程招投標監管,嚴格執行政府年度投資項目計畫和財政預算,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採購制度,增強預算執行和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珍惜使用土地資源。土地是關係珠海持續發展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要認真執行國家和省關於嚴格土地管理的規定,珍惜和用好珠海每一寸土地。加快完成土地管理領導體制改革。健全土地儲備、開發、使用、管理機制,科學調控土地資源。鞏固土地市場整治成果,堅持依法管地、征地和用地。盤活存量土地,嚴格控制供地條件,提高產業用地產出率。依法嚴格保護好耕地和林地。
加強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推進政府公共資源特許經營改革,試行城市公共資源開發、使用、經營公開招標,增加公共資源收益。大力推動城市公用事業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規範化管理進程。加強對國有資產、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及收益的管理。
積極解決債務等突出矛盾。要以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化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尤其要正確處理髮展與還債的關係。總的思路是在加快發展和壯大經濟實力的基礎上逐步償還債務。既要加強與債權人的溝通,爭取理解和支持;又要通過統籌資源,盡最大努力清償債務。
四、改善民生,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突出抓好“三農”工作。按照統籌城鄉發展、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新思路,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依託工業園區的發展,加快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繼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引進和培育帶動性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扶持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加強動植物防疫工作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村集體和村民發展為園區配套的物業出租等低風險的第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扶持從事捕撈業的珠海漁民轉產轉業。認真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就業是民生之本,市區鎮各級政府都要把擴大和促進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訂單式”崗前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就業培訓。抓好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安置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力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4.5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到60%以上。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營造穩定和諧的勞動關係。
改善困難民眾生產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社保參保率,研究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辦法。加快建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繼續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積極解決城區低保無房戶住房難等困難民眾“四難”問題。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確保城鄉居民無饑寒。
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開展創建“和諧平安社區”活動,抓好重點地區和“兩搶兩盜”等突出治安問題的整治,加強保全及綜治隊等各類群防群治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
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引導民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來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認真執行國務院《信訪條例》和市政府《關於維護信訪秩序的通告》規定,做好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營造文明法治、諒解寬容、和諧安寧的社會環境。落實《安全生產法》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健全監管體制,建立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監管體系,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進行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減少交通事故,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穩定。進一步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鞏固提高基礎教育水平,啟動金灣區、斗門區“教育強區”工程。完成市三中擴建工程。辦好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培養適應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繼續辦好大學園區,引導高校與珠海經濟和社會互動發展。引導規範社會力量投資辦學,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推動文化盛市建設。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抓好文化市場管理。完成圖書館裝修工程和搬遷,加快廣播電視發射台、古元藝術館和基層文化站等文化工程建設,重視民眾文化場所的規劃建設。繼續加強人文歷史資源保護。做好人才工作,加強人才區域合作和海外智力引進,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創業、工作、生活的社會環境。切實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快市人民醫院、拱北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工程。改革衛生事業投入體制,加快改造薄弱鄉鎮衛生院。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辦好國際跳水(中國站)、國際汽聯GT世界錦標賽(中國站)等重大賽事。繼續做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繼續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加強國防教育,加大民兵預備役和國防動員工作力度,繼續做好雙擁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人防、國安、對台、外事、僑務、仲裁、統計、檔案、氣象、工會、老年人、殘疾人和港澳流動漁民等工作,支持各人民團體按照職責開展相關工作。
為民多辦實事。紮實推進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項民心工程”。重點辦好公共設施建設和服務於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的一批實事,主要包括:轉移一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到第二、第三產業就業,提高轉移就業質量;實施讓一萬名珠海殘疾人受惠的“助殘工程”;建設西坑尾垃圾填埋場;建設前山沿河東路南段;完善路燈、公共汽車候車亭等道路配套設施;加快平沙、紅旗危房改造;新建市計畫生育服務站;建設安居園和新村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建市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全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等。各區、鎮、街道辦都要結合本轄區的實際,為人民民眾多辦實事。
五、最佳化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突出規劃的龍頭地位。認真實施《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和《珠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堅持以規劃指導可持續發展。今年要落實規劃經費2000萬元,加快編制各層次的城市規劃,重點開展城市發展策略研究和編制近期建設規劃。規劃編制要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委員會和專業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建設城市規劃信息管理體系,鼓勵公眾參與。理順規劃管理體制,加強執法監督,維護規劃的權威性,規劃一旦經法定程式批准就必須嚴格執行。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要倍加珍惜珠海的環境優勢,把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大型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工作要接受公眾監督。大力實施治污保潔工程,加快金灣區和斗門區污水管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前山河等重點區域、重點污染源頭進行綜合整治,著力解決威脅民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問題。研究制訂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加強濕地和生物物種資源保護管理。
最佳化城市環境。加快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執法制度,增強執法效能。推進城市管理綜合整治,積極探索堵疏結合、標本兼治的新路子,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制定政策鼓勵盤活爛尾樓,治理違規改變建築物使用功能行為。進一步完善市政配套設施,提高現有市政設施管養水平。提高綠化覆蓋率,建設林蔭大道,營造和維護優美的城市環境。
發展循環經濟。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關於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制訂實施節能降耗與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法規和標準,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普及節能節水技術,鼓勵高耗能、高耗水企業進行節約資源技術改造,提高土地、水、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綜合利用效率。逐步引入綠色GDP考核體系,推動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保護海島和海洋資源。落實珠海市海洋功能區劃。認真實施《廣東省人工魚礁管理規定》和《珠海市珊瑚資源管理辦法》,抓好人工魚礁建設、利用和保護管理,增殖漁業資源。加強岸線保護和出海口流域、近海海域環境綜合治理,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六、依法行政,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職能轉變,在繼續搞好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健全各種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提高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能力。遵循客觀規律,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重大決策要慎之又慎,要對人民負責,重大事項通過聽證等方式廣泛徵求意見,避免出現重大失誤,避免出現短期行為。自覺接受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執行市人大決議。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主動聽取各方面對政府決策的意見。規範政府行為,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要追究。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工作人員才會永不懈怠。
加強政風建設。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加強公務員培訓,積極創建學習型組織。繼續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深入基層,貼近民眾,力戒作風飄浮和形式主義、文牘主義。繼續加強督查督辦,狠抓各項決策的落實。穩妥推進公務車改革,節約行政成本。切實加大行政監察力度,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落實廉政建設各項措施,構築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努力建設為民、盡責、務實、廉潔和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
做好“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科學的方法編制“十一五”規劃,努力使“十一五”規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好地指導珠海今後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
各位代表!2005年是充滿希望與挑戰的一年。我們要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實現珠海發展的美好藍圖而努力奮鬥!
區鎮經濟蓬勃發展。金灣區、斗門區加快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經濟總量、財政收入增長速度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香洲區重點發展現代服務業、科技產業,產業升級趨勢明顯。各鎮村結合自身特點,發展特色經濟,鎮村經濟活力增強。珠海國家高新區、珠海保稅區、臨港工業區、橫琴經濟開發區、萬山海洋開發試驗區發揮各自功能優勢,展現出良好發展前景。
二、改革開放邁出新步伐
政府自身改革加快。進行新一輪政府機構改革,單獨設定市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強化市城市管理局職能,將市旅遊局由事業單位改為政府職能局,市廣播電視局併入市文化局,對20個部門職能進行了調整,政府機構和職能設定更加適應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嚴格執行《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清理行政審批許可事項,取消行政許可77項。全面推行政務公開,為市民設立“現行檔案閱覽服務中心”,電子政務運行良好,開通“政信通”信息服務平台,市政府入口網站在全國評比中名列地級市第一名。從有利於節約、有利於工作、有利於廉政出發,穩妥推行公務用車制度改革。
市場體制改革深化。改革投融資體制,進一步確立企業的投資主體地位。設立市金融服務辦公室,加強金融管理服務,積極防範和化解金融風險。培育、支持企業上市取得豐碩成果,華發股份、德豪潤達、威爾科技、東信和平四家公司成功上市。成立市有形要素市場管理辦公室,加強對產權、土地等要素市場監管,提高規範運作水平。繼續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整治旅遊定點商店售賣假冒偽劣商品,嚴厲打擊傳銷和變相傳銷、偷稅漏稅、逃匯騙匯等違法犯罪活動,保持打擊走私高壓態勢。治理車輛超限超載取得初步成效。
國有資產管理體制和國企改革穩步推進。新組建市國有資產監督管理委員會。委託中介機構對國有企業進行全面清產核資。推行國有資產經營預算管理,開展經營效能監察,國有企業經營效益提高。市屬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實現淨利潤約7.5億元,增長6.5%。
民營經濟發展加快。認真落實省、市一系列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強化引導服務,支持銀企合作和信用擔保機構發展,拓寬民營企業融資渠道。據經濟普查數據顯示,全市個體工商戶達5.05萬戶,私營企業8900多戶。個體私營企業註冊資金250.3億元,增長15.1%。民營企業在科技創新、外貿出口、增加就業和稅收等方面貢獻日益突出。
外向型經濟快速發展。積極參加泛珠三角區域經貿洽談會、中國-東協貿易洽談會和粵台經貿洽談會等大型經貿活動,招商引資取得新成效。全市新引進外商直接投資項目472個,實際利用外資4.7億美元,增長23.8%。對外貿易規模迅速擴大,進出口總額218.1億美元,創歷史新高。其中出口總額90.4億美元,增長30.8%。
區域經濟合作取得突破性進展。落實赴港澳旅遊“自由行”政策,加快“大通關”建設,人員往來更加便捷,拱北口岸全年出入境人數突破6000萬人次,橫琴口岸客貨通關量快速增長。與香港聯合赴歐洲、印度開展招商活動。在灣仔等地建設CEPA概念商業街,一批港澳服務業進入珠海。珠澳跨境工業區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已完成填土工程,招商引資勢頭良好,首批4個項目動工建設。向國家申報設立“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橫琴島開發建設迎來新機遇。加強對內招商,積極組織企業參加我省赴廣西、湖南和東北三省的經貿活動,全力做好對口幫扶重慶三縣工作,與內地經貿聯繫加強。
三、城市建設取得新進展
重大交通設施項目取得重要進展。調整充實重大項目推進工作指揮部,大力推動重大交通基礎設施項目建設。配合國家、省和港澳有關方面做好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已完成項目工程可行性研究。廣珠鐵路被列為廣東省與鐵道部省部合作項目,鐵路功能、線路等也完成了新的論證和協調。廣珠城際快速軌道項目已獲國家批准,進入動工建設階段。江珠高速公路、粵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工程進展良好。省道272線珠海段改造項目完成工程可行性研究。高欄港區兩個5萬噸級貨櫃碼頭已列入國務院核准的港口建設規劃,基礎工程開工建設。
城市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加快能源建設,珠海電廠3號、4號機組擴建土建工程進展迅速,完成技改擴能的洪灣電廠即將投產發電,拱北220千伏變電站預計6月底竣工投入使用。中海油天然氣接收站落戶橫琴。城市管道燃氣項目建設進展順利,首期工程點火投入運營,居民用戶超過3000戶。建設白蕉聯圍達標加固工程、草塘灣應急度汛工程,城市防洪能力提高。制定“西水東調”方案,廣昌應急水源工程建成通水,提高鹹潮期供水保障能力。完善城市道路系統,檸溪西路、三台石路竣工通車,情侶北路建設進展良好。
規劃和土地管理得到加強。新設立市規劃局,充實規劃人才隊伍,完善規劃決策機制,增加規劃經費,加緊編制城市建設急需的各類規劃,完成城市規劃項目32項。嚴格執行國務院《關於深化改革嚴格土地管理的決定》,健全土地管理重大事項集體決策機制,全年召開土地管理領導小組會議16次,解決了234個土地管理遺留問題。收回、整理、儲備一批土地,提高了政府對土地資源的調控能力。公開成功出讓9宗土地,全年土地收入達20.4億元。
城市建設管理水平提高。穩步推進城中舊村改造,確保房地產業持續健康有序發展,房地產開發整體質量提升。盤活市區繁華地段一批爛尾樓。加強建築市場監管和調控,提高工程質量。城市管理相對集中行政處罰權工作成效顯著,市政、園林、綠化、環衛、路燈管理不斷改善,市容市貌更加靚麗。
環境保護成效顯著。落實環境保護責任制,對重點工業污染源實行線上監控,加強環境綜合整治。前山河清淤整治初見成效,全面實施城市污水管網改造工程,初步完成白沙河明渠整治,新建唐家、南灣、香洲二期、吉大二期污水處理廠,拱北污水處理廠三期工程投產,生活污水處理率提高。擴大紅樹林種植面積,加強沿海灘涂保護。城市環境綜合考核取得好成績,被推薦為國家環保模範城免檢城市。
四、社會事業實現新發展
科技教育事業加快發展。科技自主創新能力逐步提高,有6項成果獲得國家和省科技獎、14項獲得市科技獎。全市申請專利1370件,增長38.5%。科技三項費用使用績效得到提高。公共技術平台建設取得成效,積體電路設計服務中心建成運行。完成基礎教育發展規劃,農村地區教學環境得到較大改善。市實驗中學高中部建成開學,中國小優質學位增加,高考取得歷史最好成績。制定《珠海市民辦中國小管理規定》,民辦教育有新發展。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建成開學,加快培養技術型、實用型人才。高等教育規模擴大,珠海大學園區全日制大學生達4.2萬人。
社會各項事業全面發展。挖掘人文歷史資源,成功舉辦紀念容閎系列活動。市青少年婦女兒童活動中心建成啟用。4個基層文化站獲省特級文化站稱號。全民健身運動蓬勃開展。舉辦機車世界6小時耐力賽、國際汽聯GT錦標賽、中甲足球聯賽等重大體育賽事。建立突發公共衛生應急機制,傳染病得到有效預防和控制,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率達到77.2%。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繼續走在全省前列,香洲區被評為“全國計生優質服務區”。雙擁共建成績突出,蟬聯全國和廣東省“雙擁模範城”稱號。徵兵、人防工作受到省表彰。開展經濟普查,統計工作為政府決策提供了良好經濟信息服務。全面編制部門預算,對財政性資金、政府投資項目加強審計監督,提高了資金使用績效。青少年教育和保護工作得到加強。老齡工作、殘疾人和慈善事業進一步開展,新聞、出版、檔案、仲裁、民族、宗教、外事、僑務、氣象、港澳流動漁民工作都有新進步,工會、共青團、婦聯和工商聯、科協、文聯、僑聯、社科聯充分發揮作用,為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作出了貢獻。
民主法制建設不斷加強。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決議。全體政府組成人員向市人大常委會述職,7名政府部門負責人接受公開述職評議。重大問題通過市政協廣泛徵求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和人民團體的意見。辦好市人大議案、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全年共辦理答覆代表建議218件、政協提案246件,花大力氣辦理4件未結的積案。加大普法工作力度,增強公務員的法律意識。建立行政執法責任制,受理並處理行政執法投訴43件。政府建章立制和行政複議工作得到加強。深入開展機關作風建設,規範視窗服務,繼續做好重點項目督查督辦工作,提供優質現場服務。加強廉政建設,預防職務犯罪,開展領導幹部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從源頭上預防和治理腐敗。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對口岸地區進行重點整治,全市刑事發案下降,破案率上升,社會治安秩序良好。獎勵見義勇為人員,維護社會公平與正義。
人民生活水平不斷提高。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18347元,增長10.5%;農漁民人均純收入6048元,增長9.62%。城鄉居民儲蓄存款餘額408.6億元,比上年增加14.3%。全市新增就業崗位4.8萬個,城鎮登記失業率為2.8%,超額完成萬名農民轉產就業工作目標。社保體系逐步完善,保險基金征繳率達99%。住房公積金穩健運作。建立健全社會救助體系,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應保盡保。對貧困大學生進行資助,不讓一名學生因貧失學。全面清理建設領域欠薪,拖欠農民征地補償款1.7億元全部兌現。繼續改造平沙、紅旗地區危房。加強食品藥品安全監督。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開展專項整治,改善臨港工業區、前山地區等重點區域的消防條件,實現省下達的安全生產事故控制指標任務,安全生產形勢平穩。
各位代表!過去一年政府工作取得的成績,是上級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全市人民不斷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的結果,是中央、省駐珠機構和駐珠軍警部隊大力支持的結果。在這裡,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為珠海建設付出辛勞的全市人民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珠海發展的海內外朋友們表示衷心的感謝!
我們清醒地看到,珠海經濟社會發展中還存在不少困難和問題。主要是:經濟總量仍然偏小,發展速度與珠三角先進城市相比仍有差距;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還不高,經濟結構有待最佳化;財政實力較弱,處理歷史遺留問題任務仍相當艱巨;發展不平衡,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經濟社會發展仍面臨著體制性障礙,改革攻堅任務繁重;政府在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方面仍然存在一些薄弱環節;部分公務員能力和素質有待提高,工作作風尚待改進。對這些問題,我們要高度重視,並採取切實措施加以解決。
2005年工作安排
珠海發展任重道遠。省委、省政府要求把珠海建設成為珠江三角洲現代化區域中心城市和我省實踐科學發展觀先行示範市,這是我們的奮鬥目標。2005年是進一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鞏固巨觀調控成果,實現“十五”計畫目標,銜接“十一五”發展的關鍵一年。做好今年的工作,意義十分重大。我們要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和緊迫感,從國內外發展大勢和珠海實際情況出發,搶抓機遇,迎接挑戰,開拓創新,真抓實幹,努力推動珠海經濟社會在2005年實現更快更好發展。
2005年市政府工作的總體要求是: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學習貫徹胡錦濤總書記視察廣東重要講話精神,認真落實中央、省和市委一系列戰略決策和重要工作部署,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按照“五個統籌”要求,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以推進新型工業化為主線,加快經濟發展;抓住調整結構這個關鍵,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統籌利用資源,積極化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堅持以人為本,致力改善民生,構築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環境保護,不斷最佳化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紮實推動珠海“三個文明”建設,加快建設實踐科學發展觀先行示範市。概括起來,今年要圍繞“加快發展,提高質量,化解矛盾,改善民生,最佳化環境,依法行政”的總體思路來做好政府各項工作。
今年我市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GDP增長13%;工業增加值增長15%;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增長12%;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1%;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4%;外貿出口增長10%;實際利用外商直接投資增長10%;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7‰以下;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3%左右;城鎮居民年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8%;農漁民年人均純收入增長8%。
為實現上述目標,要做好以下工作:
一、搶抓機遇,加快經濟發展
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加快珠海發展關鍵在於推進新型工業化。要充分認識加快工業發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把推進新型工業化作為全市經濟工作的主線,依靠工業發展帶旺服務業,通過工業發展反哺農業。要堅持“大辦工業”,發揮市區鎮各級的積極性,將經濟工作的重心都放在發展工業上;要注重“辦大工業”,著力引進大型項目、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企業對產業的帶動作用。要搶抓國際產業調整轉移加快、國內省內產業結構調整出現積極變化等重大機遇,積極參與新一輪國際、國內和區域的產業分工,以發展先進制造業為方向,努力做大做強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精密機械製造、計算機軟體及積體電路、醫藥及醫療器械等現有優勢產業,同時著力發揮臨海、臨港優勢,努力爭取在石油化工、電力能源、裝備製造等重化工業發展方面實現更大突破。
抓好工業載體建設。進一步理順體制,落實簡政放權措施,市著重抓好五個經濟功能區的發展,各個工業園則以區、鎮為開發建設主體,放手發展。加強園區管理隊伍建設,調整績效考核辦法,形成良好的激勵機制。強化產業政策引導,建設產業公共服務平台和支撐體系,著力培育產業集群。加快園區基礎設施配套建設,完善工業園區生活服務區配套,提高園區綜合開發水平,促進園區開發與城鎮建設相協調,發揮園區建設更大的帶動作用。
突出抓好外向帶動。外向帶動是珠海發展的優勢。要進一步最佳化投資環境,合理降低港口和路橋收費,設立“建設項目集中服務大廳”,完善項目服務機制。創新招商方式,提高招商引資水平。抓住龍頭項目帶動產業招商,特別要大力吸引世界500強企業等跨國公司的投資,注重從單個項目招商擴展到上下游配套的產業鏈招商,鼓勵現有企業增資擴產,支持碧陽化工PTA二期等工程擴建。切實加強對內招商,發揮區位和環境等方面的優勢,吸引內地大中型國有企業、上市公司、民營企業到珠海投資。積極發展總部經濟。堅持以質取勝、科技興貿,最佳化商品結構,積極拓展國內外市場,擴大進出口。積極引導企業擴大本地採購比例,引導加工貿易企業轉型升級,提高企業增值率和對本地財政貢獻率。
不斷增強創新動力。創新是推動發展不竭的動力。繼續深化市場取向的經濟體制改革,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加強有形要素市場管理,進一步規範產權交易中心等七個有形要素市場運作。加強金融服務,促進金融業健康發展,防範金融風險。整頓和規範市場經濟秩序,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走私販私、商業欺詐、偷逃騙稅、非法傳銷等不法行為。加快行業協會和中介組織發展,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推動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努力營造公開、公正、公平的市場環境。
積極參與區域合作。以推動建立“泛珠三角橫琴經濟合作區”為重點,積極參與泛珠三角區域合作。加強與珠三角周邊城市在產業、科技、基礎設施、環保等領域的合作,主動接受廣州、深圳等中心城市的輻射。落實CEPA及其補充條款,積極吸引港澳服務業進入珠海。加快珠澳跨境工業區建設,擴大珠澳在旅遊會展、跨境基礎設施、口岸通關、現代物流等方面的合作。加強對台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西部大開發和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實現互動發展。
全力推動重大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基礎設施是突破珠海發展“瓶頸”的重要舉措。積極配合國家、省和港澳有關方面,做好港珠澳大橋前期工作。支持配合廣珠城際快速軌道珠海段建設。全力推動廣珠鐵路儘快復工。做好江珠高速公路、粵西沿海高速公路珠海段路網銜接工作。加快南橫路、省道272線機場東段等公路建設,今年內建成通車。做好全市交通路網調整綜合研究工作。加快高欄港區兩個五萬噸級貨櫃碼頭建設,推進珠海港大型石化公用碼頭項目建設,建設洪灣港一期工程,爭取年底竣工。繼續完善城市水利設施,加快白蕉聯圍、小林聯圍等水利項目建設,增強防洪能力。最佳化配置水資源,加快“西水東調”工程前期工作。做好LNG接收站建設前期工作,爭取儘快動工。跟蹤服務珠海電廠和洪灣電廠擴能項目,完善電網建設,加強運行調節,保障電力供給。
二、調整結構,提高經濟質量和效益
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增強企業科技創新能力,逐步實現從“珠海組裝”到“珠海製造”、“珠海創造”的產業結構調整升級。發揮科技三項經費、技改貼息資金作用,按照重點產業優先、骨幹企業優先的原則,完善技術創新服務體系,重點建設積體電路、生物醫藥等公共技術平台,提升企業自主創新能力。
繼續支持企業加快技術改造,特別是鼓勵運用先進技術對傳統行業進行技術改造。加強智慧財產權保護,完善技術成果入股、提成和科技獎勵並重的激勵機制,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推進信息化建設,重點扶持南方軟體園和留學生創業園建設,抓好珠海金山軟體股份有限公司WPS網路辦公系統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促進計算機軟體及積體電路產業加快發展,走信息化帶動工業化的發展道路。
發展壯大內源型經濟。進一步深化國有企業改革,推進國有資產結構調整和戰略重組,國有資本重點向先導性、基礎性、公益性領域和優勢產業發展。積極引進戰略合作夥伴,實現國有企業產權多元化。推進市屬資產營運機構改革。加強國有企業內部管理,健全規範、高效、協調的國有資產監管體制。認真落實扶持民營經濟發展的政策措施,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落實社會投資基本建設項目登記備案制,拓寬民營資本投資領域。進一步完善信用擔保體系,逐步緩解民營企業融資難問題。積極培育符合條件的民營企業上市。加強對民營企業的引導和服務,為民營企業發展營造優良環境。
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認真貫徹省政府《關於加快我省服務業發展和改革的意見》,堅持生產服務業和生活服務業並舉,推動我市服務業全面發展。繼續推動以旅遊、房地產為龍頭的第三產業發展。提升現有旅遊景區吸引力。加強旅遊項目招商,開發海島、溫泉等特色旅遊資源。支持珠海海洋溫泉度假區、東澳島休閒度假和水上娛樂等旅遊項目加快建設,打造旅遊文化品牌產品和旅遊龍頭企業。加快規劃建設會展中心,積極發展會展業。繼續推進城中舊村改造。加大市場調控力度,有計畫地推出商用土地,引導房地產業健康有序發展。加快特色商業街區建設,積極發展連鎖經營、電子商務等新型流通業態。最佳化消費環境,培育新的消費熱點。加緊做好西部地區商業設施規劃和市場培育工作,帶動農村消費。加大開放力度,依託“雙港”和海島中轉倉儲優勢,鼓勵和引導現代物流業發展。
最佳化企業結構。實施名牌帶動戰略,落實獎勵措施,培育發展一批掌握核心技術、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名牌產品。繼續培植大企業,鼓勵現有龍頭企業和骨幹企業發展壯大,發揮大企業的“榕樹效應”。培育一批“小而強、小而精、小而專”的中小企業群,引導中小企業與大型企業相互配套,延長產業鏈條,增強中小企業競爭力。
促進區域經濟協調發展。香洲區要重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資金技術密集型產業和現代服務業,積極推進城區老工業小區改造。金灣區、斗門區在壯大工業總量的同時,要加快西部地區城市化進程,適時規劃建設新城鎮,使工業化與城市化協調發展。萬山區要在保護好資源的前提下,有重點地發展海島旅遊、中轉倉儲和海洋漁業。
三、統籌資源,積極化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
嚴格管理財政資金。積極培植稅源,進一步改善稅收征管手段,加強非主體稅及非稅收入征管,依法徵收土地使用稅和堤圍防護費,千方百計組織收入。完善激勵型財政體制,發展壯大區級財政。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堅決壓縮一般性財政支出,保障重點支出。加快“金財工程”建設,通過信息化手段,強化財政收支監控。認真落實《珠海市政府投資項目管理條例》,強化工程招投標監管,嚴格執行政府年度投資項目計畫和財政預算,完善國庫集中支付和政府採購制度,增強預算執行和政府投資項目的審計監督力度,提高財政資金使用績效。
珍惜使用土地資源。土地是關係珠海持續發展不可再生的寶貴資源。要認真執行國家和省關於嚴格土地管理的規定,珍惜和用好珠海每一寸土地。加快完成土地管理領導體制改革。健全土地儲備、開發、使用、管理機制,科學調控土地資源。鞏固土地市場整治成果,堅持依法管地、征地和用地。盤活存量土地,嚴格控制供地條件,提高產業用地產出率。依法嚴格保護好耕地和林地。
加強城市公共資源經營管理。推進政府公共資源特許經營改革,試行城市公共資源開發、使用、經營公開招標,增加公共資源收益。大力推動城市公用事業產業化發展、市場化運作、企業化經營、規範化管理進程。加強對國有資產、機關和事業單位經營性資產及收益的管理。
積極解決債務等突出矛盾。要以負責任的態度,積極化解發展中的矛盾和問題,尤其要正確處理髮展與還債的關係。總的思路是在加快發展和壯大經濟實力的基礎上逐步償還債務。既要加強與債權人的溝通,爭取理解和支持;又要通過統籌資源,盡最大努力清償債務。
四、改善民生,努力構建和諧社會
突出抓好“三農”工作。按照統籌城鄉發展、以工哺農、以城帶鄉的新思路,加大對“三農”的支持力度。依託工業園區的發展,加快推進農村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產業化。加強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和基地建設。加大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力度,改善農業生產條件。繼續調整農業產業結構和農村經濟結構。引進和培育帶動性強的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扶持農產品加工和流通企業。加強動植物防疫工作和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組建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鼓勵村集體和村民發展為園區配套的物業出租等低風險的第三產業,拓寬農民增收渠道。積極扶持從事捕撈業的珠海漁民轉產轉業。認真做好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
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就業是民生之本,市區鎮各級政府都要把擴大和促進就業作為重中之重的工作來抓。大力開發就業崗位,健全公共就業服務體系,積極開展“訂單式”崗前技能培訓和創業培訓,鼓勵社會力量參與農民就業培訓。抓好高校畢業生、復員轉業軍人安置和城鎮新增勞動力就業。力爭全年新增就業崗位4.5萬個,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率達到60%以上。進一步加大勞動保障監察執法力度,依法維護勞動者的合法權益,營造穩定和諧的勞動關係。
改善困難民眾生產生活。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提高非公有制企業社保參保率,研究完善靈活就業人員參保辦法。加快建立農村養老保障制度,進一步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繼續做好法律援助工作,積極解決城區低保無房戶住房難等困難民眾“四難”問題。健全城鄉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確保城鄉居民無饑寒。
維護社會穩定和安全。進一步強化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嚴密防範、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開展創建“和諧平安社區”活動,抓好重點地區和“兩搶兩盜”等突出治安問題的整治,加強保全及綜治隊等各類群防群治隊伍建設,進一步增強人民民眾的安全感。
加強普法宣傳教育,引導民眾以理性合法的形式來表達自身的利益訴求。認真執行國務院《信訪條例》和市政府《關於維護信訪秩序的通告》規定,做好信訪和人民調解工作,積極預防和妥善處置群體性突發事件,營造文明法治、諒解寬容、和諧安寧的社會環境。落實《安全生產法》和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執法隊伍建設,健全監管體制,建立重大危險源、重大事故隱患監管體系,完善安全生產應急救援體系,進行道路交通安全綜合整治,減少交通事故,確保全市安全生產形勢穩定。進一步抓好食品藥品安全監管。
加快各項社會事業發展。促進各級各類教育協調發展。鞏固提高基礎教育水平,啟動金灣區、斗門區“教育強區”工程。完成市三中擴建工程。辦好珠海城市職業技術學院,培養適應現代製造業和服務業發展需要的技能型人才。繼續辦好大學園區,引導高校與珠海經濟和社會互動發展。引導規範社會力量投資辦學,促進民辦教育發展。推動文化盛市建設。加快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抓好文化市場管理。完成圖書館裝修工程和搬遷,加快廣播電視發射台、古元藝術館和基層文化站等文化工程建設,重視民眾文化場所的規劃建設。繼續加強人文歷史資源保護。做好人才工作,加強人才區域合作和海外智力引進,營造有利於各類人才創業、工作、生活的社會環境。切實加強公共衛生體系建設,提高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加快市人民醫院、拱北醫院、市婦幼保健院改擴建工程。改革衛生事業投入體制,加快改造薄弱鄉鎮衛生院。發展體育事業和體育產業,辦好國際跳水(中國站)、國際汽聯GT世界錦標賽(中國站)等重大賽事。繼續做好人口與計畫生育工作,穩定低生育水平。繼續貫徹男女平等基本國策,實施婦女兒童發展規劃,維護婦女兒童合法權益。加強國防教育,加大民兵預備役和國防動員工作力度,繼續做好雙擁工作。繼續做好民族、宗教、人防、國安、對台、外事、僑務、仲裁、統計、檔案、氣象、工會、老年人、殘疾人和港澳流動漁民等工作,支持各人民團體按照職責開展相關工作。
為民多辦實事。紮實推進省委、省政府確定的“十項民心工程”。重點辦好公共設施建設和服務於人民民眾生產生活的一批實事,主要包括:轉移一萬名農村富餘勞動力到第二、第三產業就業,提高轉移就業質量;實施讓一萬名珠海殘疾人受惠的“助殘工程”;建設西坑尾垃圾填埋場;建設前山沿河東路南段;完善路燈、公共汽車候車亭等道路配套設施;加快平沙、紅旗危房改造;新建市計畫生育服務站;建設安居園和新村兩所九年一貫制學校;新建市社會福利中心;建設全市安全生產事故應急救援指揮中心等。各區、鎮、街道辦都要結合本轄區的實際,為人民民眾多辦實事。
五、最佳化環境,增強可持續發展能力
突出規劃的龍頭地位。認真實施《珠江三角洲城鎮群協調發展規劃(2004-2020)》和《珠海市城市總體規劃(2001-2020)》,堅持以規劃指導可持續發展。今年要落實規劃經費2000萬元,加快編制各層次的城市規劃,重點開展城市發展策略研究和編制近期建設規劃。規劃編制要充分發揮城市規劃委員會和專業技術委員會的作用,建設城市規劃信息管理體系,鼓勵公眾參與。理順規劃管理體制,加強執法監督,維護規劃的權威性,規劃一旦經法定程式批准就必須嚴格執行。
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要倍加珍惜珠海的環境優勢,把加強環境保護和生態建設擺到更加重要的位置來抓。大型項目環境影響評估工作要接受公眾監督。大力實施治污保潔工程,加快金灣區和斗門區污水管網、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對前山河等重點區域、重點污染源頭進行綜合整治,著力解決威脅民眾生命健康安全的環境污染問題。研究制訂機動車尾氣污染防治管理辦法。加強濕地和生物物種資源保護管理。
最佳化城市環境。加快理順城市管理體制,完善相對集中行使行政處罰權執法制度,增強執法效能。推進城市管理綜合整治,積極探索堵疏結合、標本兼治的新路子,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制定政策鼓勵盤活爛尾樓,治理違規改變建築物使用功能行為。進一步完善市政配套設施,提高現有市政設施管養水平。提高綠化覆蓋率,建設林蔭大道,營造和維護優美的城市環境。
發展循環經濟。認真落實國家和省關於開展資源節約活動的一系列工作部署,制訂實施節能降耗與資源綜合利用政策、法規和標準,大力推行清潔生產。加強宣傳教育,引導公眾積極參與建設節約型社會。普及節能節水技術,鼓勵高耗能、高耗水企業進行節約資源技術改造,提高土地、水、能源和重要原材料的綜合利用效率。逐步引入綠色GDP考核體系,推動經濟成長方式轉變。
保護海島和海洋資源。落實珠海市海洋功能區劃。認真實施《廣東省人工魚礁管理規定》和《珠海市珊瑚資源管理辦法》,抓好人工魚礁建設、利用和保護管理,增殖漁業資源。加強岸線保護和出海口流域、近海海域環境綜合治理,保護和改善海洋生態環境。
六、依法行政,不斷加強政府自身建設
加快推進政府職能轉變。深入貫徹《行政許可法》和國務院《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實施綱要》,深化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加快職能轉變,在繼續搞好經濟調節、加強市場監管的同時,強化政府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職能。建立健全各種預警和應急機制,提高保障公共安全和處置突發事件的能力。
提高科學行政、民主行政、依法行政能力。遵循客觀規律,推進政府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制化。重大決策要慎之又慎,要對人民負責,重大事項通過聽證等方式廣泛徵求意見,避免出現重大失誤,避免出現短期行為。自覺接受監督,定期向市人大及其常委會報告工作,認真執行市人大決議。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主動聽取各方面對政府決策的意見。規範政府行為,嚴格按照法定許可權和程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做到有權必有責、用權受監督、侵權須賠償、違法要追究。加大政務公開力度,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讓人民來監督政府,政府工作人員才會永不懈怠。
加強政風建設。開展“理想、責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動,加強公務員培訓,積極創建學習型組織。繼續加強機關作風建設,大力弘揚求真務實的精神,深入基層,貼近民眾,力戒作風飄浮和形式主義、文牘主義。繼續加強督查督辦,狠抓各項決策的落實。穩妥推進公務車改革,節約行政成本。切實加大行政監察力度,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落實廉政建設各項措施,構築教育、制度、監督並重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努力建設為民、盡責、務實、廉潔和人民滿意的法治政府。
做好“十一五”規劃編制工作。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用改革的精神、創新的思路、科學的方法編制“十一五”規劃,努力使“十一五”規劃充分體現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的理念,更好地指導珠海今後五年經濟和社會發展。
各位代表!2005年是充滿希望與挑戰的一年。我們要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引下,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市政協的監督支持下,團結帶領全市人民努力踐行科學發展觀,與時俱進,開拓進取,紮實工作,為實現珠海發展的美好藍圖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