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

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資助和支持的、 免費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圖書館。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公共圖書館
  • 英文名 : Public Library
  • 概念:為市民服務的圖書館
  • 特點:收藏學科廣泛
圖書館介紹,情況,分類,湖南館,發展,相關期刊,期刊信息,

圖書館介紹

公共圖書館: Public Library
公共圖書館是為市民服務的圖書館,一般由政府稅收來支持。與專業圖書館不同,公共圖書館的服務對象可以針對兒童到成人,即所有的普通居民。提供非專業的圖書(包括通俗讀物、期刊雜誌和參考書籍)、公共信息、網際網路的連線及圖書館教育。這類的圖書館也會收集與當地地方特色有關的書籍和資訊,並提供社區活動的場所。
特點
公共圖書館內收藏學科廣泛,讀者成份多樣。
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資助和支持的、 免費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圖書館。它可以是為一般民眾服務,也可以是為某一特定讀者如兒童、工人、農民等服務的。它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另外其主要特徵是:
①向所有居民開放
②經費來源於地方行政機構的稅收
③其設立和經營必須有法律依據

情況

中國19世紀末維新派倡導的公共藏書樓和他們建立的學會藏書樓已具有公共圖書館的性質,20世紀初出現了公共圖書館。1902年古越藏書樓對外開放。1903年武昌文華公書林建立並對外開放。1904年,湖南圖書館湖北省圖書館建立。隨後,江蘇、山東、陝西、浙江、河北等省都建立了公共圖書館。1909年清政府頒布《京師圖書館及各省圖書館通行章程》,促進了公共圖書館的建立和發展。 1912年京師圖書館對外開放。 1914年全國共有省級公共圖書館18所。中華人民共和國建立後,建立了全國規模的公共圖書館系統,1987年底全國縣以上公共圖書館共有2440所,藏書 2.7億冊,全年服務讀者1.16億人次。
公共圖書館的館藏大多是綜合性的,通常建有地方文獻的專藏。一些大中型公共圖書館常設有分館。服務對象廣泛,包括各種職業、各種年齡和各種文化程度的讀者。 許多國家有專門的公共圖書館法, 保證公民可免費獲得圖書館提供的多種多樣的服務,包括文獻外借、閱覽服務、參考諮詢、文化活動(文獻展覽、報告會、講座、電影、音樂會等)以及為老年人、兒童和殘疾人提供的專門服務等。有些公共圖書館還對邊遠地區的讀者開展流動服務。 對中國來說,公共圖書館取決於具體城鎮的大小及當地政府的投入,圖書館的狀況及藏書量相對會有很大的差別。與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等西方已開發國家相比,中國公共圖書館的發展起步較晚,總體來說財政投入匱乏,廣大人口中公共圖書館的建設和使用嚴重落後於已開發國家:“據統計,中國平均每46萬人口才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總共3000家公共圖書館中有600多家全年無一分購書經費,全國人均擁有公共圖書館藏書僅為0.27冊。全國公共圖書館持證讀者數582萬,僅占全國總人口的0.47%,美國這一比例是2/3,英國是58%。 美國每1.3萬人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英國和加拿大每1萬人左右擁有一家公共圖書館,德國每6600人一家,奧地利4000人,瑞士3000人”。
據調查,中國“公共圖書館一項,在農村幾乎就是空白,普及率僅為5.9%,90.3%的農村居民表示當地沒有任何可供借閱圖書或音像的公共圖書館。文化體育設施的缺乏使農村居民的業餘生活非常單調,影響了生活質量”。
在中國,公共圖書館擔負著為科學研究服務和為大眾服務的雙重任務。其中省、市、自治區圖書館是所在省、市、自治區的藏書、目錄、館際互借和業務研究、交流的中心,它們還對中小型圖書館提供業務輔導。縣圖書館多為本縣工人、農民、鄉鎮居民和少年兒童服務。大、中城市區圖書館的主要任務是為城市人民民眾服務,其主要服務對象是城市中的各階層居民。有些大城市的區圖書館藏書數十萬冊,它們在開展館內流通閱覽的同時,還到街道、里弄開辦借書站和流通點,把書送到基層,並協助和指導街道圖書館(室)建立城市基層圖書館網。
2011年底之前,全國所有公共圖書館實現無障礙、零門檻進入

分類

中國的公共圖書館大部分是在省,市,縣,鄉等地域劃分的基礎上由政府投資建立的。 依次分類為:
國家圖書館
省級圖書館
市級圖書館
縣級圖書館
城市圖書館
教會圖書館
中國小圖書館
音樂圖書館
青年圖書館
醫院圖書館
監獄圖書館
工具書圖書館
盲人圖書館
軍隊圖書館

湖南館

據有關文獻記載,湖南和平解放前夕,全省公共圖書館和大學圖書館總藏書僅37萬冊。這些館常年經費無著,館舍狹小破舊,書籍塵封,門庭冷落,處於凋零衰敗境地。為了改變這一落後面貌,省委、省政府在經濟困難、百廢待興的情況下,集中力量加強省館的建設。1953年前後,在搞好省館接管工作的同時,對省館的內部管理、規章制度、辦館方向等進行了改革,使其適應新中國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需要,真正成為廣大人民民眾服務的社會主義文化陣地。1952年,重新任命了館長,將工作人員增至30名,並於1954年根據徐特立同志的建議,將南嶽圖書館的珍貴古籍撥交省圖書館,以加強其文獻服務力。1957年前後,又將省文管會收繳和徵集的30萬冊珍貴古籍移交省館。解放初期省館僅有狹小的6間教室,1955年省政府投資為省館新建閱覽、展覽大樓2800餘平方米。1956年在全國人大代表田漢、李任仁、剪伯贊等人的促動下,省委、省政府又決定為省館建成3300餘平方米的書庫。文化大革命中,為了保證省館的文獻資料免遭破壞,1967年,中國人民解放軍47軍派出一個排的戰士守衛書庫,同時、保證了絕大部分外文期刊訂購的連續性。
文化大革命結束後,省委、省政府加大了對省館建設領導的力度。1978年,在全國率先決定新建省圖書館。1984年省館新館落成,共投資1100多萬元(其中國家計委安排300萬元),占地面積66畝,當時建築面積為35000餘平方米(其中主樓22900平方米),職工230餘人,藏書近280萬冊(件),成為全國當時建築規模最大的省級公共圖書館。
為了加強少年兒童圖書館工作,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湖南省少年兒童圖書館於1981年12月31日正式成立,成為全國第一個省級少年兒童圖書館。至1997年,省少兒館館舍面積達13000平方米,人員68名,藏書61萬多冊(件),在全國處於領先水平。
為了發揮兩個省館的一龍頭”作用,省委、省政府在財政緊縮的情況下,仍儘量保證兩個省館的正常經費,並在實現計算機等現代化管理方面給予了一定的支持。目前,省館在為促進兩個文明建設和促進全省圖書館事業建設服務方面,正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

發展

由國家中央或地方政府管理、 資助和支持的、 免費為社會公眾服務的圖書館。它可以是為一般民眾服務,也可以是為某一特定讀者如兒童、工人、農民等服務的。在美國、加拿大等國家主要指社區或地區圖書館,它們一般根據州或市的有關法令設定,由當局批准任命的地方圖書館管理機構負責管理,經費主要來源於地方政府的稅收。在蘇聯,公共圖書館包括國家圖書館、各加盟共和國圖書館、州立圖書館、城市、農村圖書館和兒童圖書館等。在中國,主要指由國家和民眾舉辦、為廣大人民民眾服務、按行政區劃設定並受政府各級文化部門領導的圖書館,包括國家圖書館,、直轄市、自治區圖書館,地區、市、州、盟等行政區圖書館,縣(區)圖書館,鄉鎮圖書館、街道圖書館,兒童圖書館等。
公共圖書館是人類社會文明發展的產物。在早期圖書館史上即曾出現過一些具有公共性質的圖書館,如古羅馬的公共圖書館向城市自由民開放。歐洲的貴族、僧侶或新興資產階級的一些私人圖書館也向學者甚至部分市民開放。16世紀上半葉馬丁·路德等人倡導的德意志城鎮圖書館是為一般市民服務的。18世紀在英、美等國出現的會員圖書館是近代公共圖書館的先聲。19世紀下半葉先是在英美兩國,後在其他國家興起了近代意義的公共圖書館,其特徵是:①向所有居民開放,經費來源於地方行政機構的稅收,③其設立和經營必須有法律依據。英國的公共圖書館在1850年議會通過公共圖書館法後獲得了較大的發展,到1900年英國有公共圖書館360所。1848年美國麻薩諸塞州議會通過在波士頓市建立公共圖書館的法案後,各州也紛紛通過公共圖書館法。其中紐約公共圖書館逐漸發展成為美國最大的公共圖書館。蘇聯十月革命後公共圖書館有了很大的發展,到1980年共有13萬所公共圖書館。其中列寧格勒的國立薩爾蒂柯夫-謝德林公共圖書館1814年對外開放,到1988年館藏量已達2800萬冊(件)。

相關期刊

《公共圖書館》期刊由深圳圖書館;深圳圖書情報學會主辦,內容新穎、信息量大。堅持百花齊放、百家爭鳴辦刊方針。以探討理論問題和實踐問題為主要辦刊特色,講求科學性與實用性。是集學術性和實踐性於一體的綜合性圖書情報學期刊,一方面注重基礎理論研究,反映我國圖書情報學研究最新成果;另一方面重視實踐研究,報導、交流和推廣業界新成果、新經驗,展示我國圖書館建設的最新成就。現已被多家資料庫收錄,在業內具有一定影響力。

期刊信息

期刊名稱:公共圖書館
公共圖書館
曾用刊名:深圖通訊
主辦單位:深圳圖書館;深圳圖書情報學會
出版周期:季刊
出 版 地:廣東省深圳市
語言種類:中文
開本尺寸:16開
創刊時間:2003年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