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景介紹
一、2010年工作回顧和“十一五”規劃完成情況
內容主體
2010年,預計地區生產總值實現180億元,增長50%,三次產業比為2.9∶68.8∶28.3;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3.5億元(原體制為8.5億元),按可比口徑增長52.4%;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50億元,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1.3億元,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2500萬美元,增長20%;出口創匯6000萬美元,增長43.4%;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600元,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10600元,增長24.7%。各項主要經濟指標創歷史最好水平。
──“項目年”活動取得重大突破。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先後派出39個專業招商組、100人,赴珠三角、長三角、京津唐、瀋陽周邊等地開展派駐招商,成功舉辦調兵山·北京項目投資說明會,全年共引進項目90個,投資總額83.8億元,增長21.6%,其中簽約落戶園區項目40個,增長36%。搶抓國家擴大內需政策機遇,爭取中央、省投資項目20個,到位資金6748萬元,增長77.8%,帶動投資8.5億元。全力推進項目建設,生物化工等75個項目開工建設,開工率達到83.3%;煤矸石發電等54個項目建成投產,投產率達到60%。繼續加強園區載體建設,投資1.1億元,完成化工園區500畝土地徵用、拆遷和平整工作;修建園區道路2.6公里,鋪設給排水管線7公里、供氣管線5公里;架設供電線路12公里、通訊網路2公里,進一步提升了園區的聚集效應和承載能力。再生資源產業園順利通過省級專家評審認證,將成為我省第一個省級再生資源產業園。
——工業化水平顯著提升。新型能源化工基地迅速崛起,煤矸石發電廠實現“雙投”,累計發電18億千瓦時,納稅1億元,風電裝機總容量達到15萬千瓦,全部實現併網發電;潤滑油加工基地快速發展,再生資源產業園新落戶項目3個,全市潤滑油加工企業達到5戶,設計能力達到20萬噸以上,躋身全國前五名;礦山機械製造基地日益壯大,鑫豐礦電集團、威躍礦山集團等龍頭企業規模不斷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進一步提升。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年”活動,新增技改投資26億元,完成技術改造28項、新產品開發33項,申報發明專利18件,創建省以上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4個,分別增長27.3%、10%、28.6%和100%。留德潤滑油有限公司、鑫豐礦電集團2戶企業晉升國家高新技術企業;民生智慧型儀表有限公司成為我國建築工業行業《住宅遠傳抄表系統》標準化編制企業;卡斯特金屬材料有限公司技術裝備力量達到國內領先水平,成為通用電氣、飛利浦、西門子等世界頂級公司的戰略供應商,中鋒機械製造有限公司成為三一重工的生產配套商。切實幫助企業破解發展中遇到的瓶頸和困難,通過開展銀企對接等工作,幫助上海浦東電線電纜集團等12戶企業解決貸款2億元,為凱斯特電纜集團等4戶企業爭取技改貼息679萬元,促進企業技術改造和二次創業。市政府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簽署市校合作協定,並在城南開發區建設了礦山機械製造研發中心,為礦山機械製造產業集群加快發展提供了可靠的技術依託。在政府主導下,促成了鑫豐礦電集團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深層次的技術合作。引導企業樹立“人才興企”理念,邀請國內著名專家、學者為企業家開展培訓3次,幫助企業引進和培養適用型人才,企業具有中級以上技術職稱的專業技術人員達到720人,同比增加115人,增長19%。通過政府扶持和企業努力,規模工業企業達到105戶,預計實現增加值114億元,其中,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實現33億元,增長70%。上繳稅金1.1億元,增長49.8%,其中,稅金超千萬元企業達到3戶,超百萬元企業達到19戶。地方工業用電量達到1.1億千瓦時,增長55%。工業經濟運行質量明顯提升。
——服務業快速發展。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建成雙燕物流中心,引進蘇寧電器,成功舉辦第四屆美食節,完成五星級酒店地下室和裙樓工程建設。落實家電、汽車、機車下鄉活動補貼資金745萬元,直接拉動消費5168萬元。旅遊業影響力進一步提升,共接待境內外遊客9.2萬人次,《一代宗師》等17部影片在我市拍攝。積極繁榮房地產市場,招拍掛出讓土地23宗、面積71.9公頃,引進檀香灣、中央華景等房地產開發項目,開發面積183萬平方米,增長76.3%;商品房銷售面積39.2萬平方米,增長20.7%。成功舉辦第二屆房交會,售房957套,交易額近2億元,房地產市場呈現購銷兩旺的良好態勢。金融業健康發展,惠民村鎮銀行對外營業,德昌小額貸款公司獲省政府批准,農村商業銀行組建工作紮實推進。整合政府資產,加大融資力度,新開河治理項目從省開行融資1.2億元。金融機構各項存款餘額達到115.4億元,增長11.6%;貸款餘額達到44.6億元,增長11.5%。
——城市面貌日新月異。引資1.7億元,完成城市集中供熱一期工程,取締小鍋爐7處;投資6383萬元,建成垃圾無害化處理場,日處理垃圾150噸以上,實現了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6%、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的節能減排目標。投資2180萬元,完成中央大街南延、站前路東延等街路建設工程和新開河治理前期工作。投資651萬元,栽植樹木6.8萬株、花卉77萬株,新增公共綠地面積1.32公頃。投資668萬元,新增路燈、景觀燈110盞。投資380萬元,完成1.2萬平方米破損路面修復和36處城市節點美化工程,在城市東、西、南出口設立大型城市宣傳牌3個,更新景觀石20個。投資50萬元,完成城區標準地名標誌設定工作,解決了困擾市民多年的無地名標誌問題。我市榮獲“2010聯合國宜居生態城市”稱號。
——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全面貫徹黨的惠農強農政策,發放糧食直補、良種補貼等惠農資金1874萬元,及時兌付農業政策性保險配套資金65萬元,戰勝了百年不遇的洪澇災害,確保了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啟動“萬畝苗木花卉種植園”工程,組建苗木花卉種植協會,建成施荒地村、創業村千畝苗木花卉基地。加快推進農業產業化,成達肉禽、宏大肉禽、華康肉類等農事龍頭企業帶動作用進一步增強。切實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籌資131萬元,建成科技儲糧倉1000個,積極推進農業機械化和農田林網建設,代表鐵嶺市通過省無規定動物疫病區評估認證。實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30處,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90%以上。萬家房、曉明整村搬遷工作紮實推進,390戶村民住上新居。
——民生工程成效顯著。開展普惠制就業培訓5027人,安置實名制就業16060人、大學生就業126人。切實維護農民工合法權益,幫助2000名農民工解決拖欠工資1500萬元。提高城鄉低保標準,為9466名城鄉低保人員按時足額發放低保金1255萬元。提高津補貼標準,為6800名機關事業單位人員、教師及離退休人員發放津補貼5200萬元。投資378萬元,建設廉租房2700平方米,解決了54戶困難居民的住房問題。投資33萬元,對100戶農村低保戶、五保戶和受災民眾的房屋進行了改造與維修,保證了低收入家庭的正常生活。投資465萬元,新建、改擴建農村社區16個,按期完成鐵嶺市政府交給的農村社區覆蓋率要達到100%的工作任務。投資435萬元,建成人民來訪接待中心和殘疾人康復中心,完成敬老院擴建工程。投資60萬元,在鐵嶺市率先開展新婚夫婦免費婚檢和育齡婦女免費孕檢工作。投資70萬元,開展全國第六次人口普查工作。
——社會事業成就裴然。“教育年”活動碩果纍纍。投資2700萬元,實施第六中學危房改造、第二高中擴建等工程,開展校園安全綜合治理,高考、中考再創佳績,“雙高普九”以全省排名第一高分通過驗收。深入推行食品藥品和衛生醫療體制改革,不斷改善和提高市醫院的就醫條件和醫療水平,進一步擴大城鎮居民醫療保險和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覆蓋範圍,參保率分別達到92%和98%。大力發展文化體育事業,成功舉辦第二屆文化藝術節和第二屆全民運動會,成為鐵嶺市率先普及農家書屋的縣(市)。廣播電視事業健康發展。
——和諧調兵山建設全面加強。深入開展“信訪工作效率年”活動,化解了一批信訪積案,妥善處理了新發生的上訪案件,維護了社會穩定。全面實施“三項建設”,切實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依法打擊各種違法犯罪行為,強化防控體系建設,治安案件、刑事案件發案率分別下降7%、5%,其中命案發案率下降30%,人民民眾安全感顯著增強。嚴格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制,加強隱患排查和整改,安全生產形勢總體平穩。開展工程建設領域問題專項治理工作,提升了工程建設管理水平。主動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辦理人大議案、建議53件,政協提案、意見73件,辦復率100%,滿意率97.6%。全面開展執法、廉政和效能監察,從嚴查處各類案件,進一步加強軟環境建設,堅決糾正損害民眾利益的不正之風。紮實推進政務公開,全面推行行政權力公開透明運行,公共管理和服務水平不斷提高。深入開展領導幹部素質提升工程,加強公務員教育、監督和管理,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和公務員總體素質明顯提升。
此外,民族、宗教、僑務、郵政、人防、檔案、市志、老齡、婦女兒童、國防動員和民兵預備役等工作也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隨著2010年各項工作任務的完成,“十一五”規劃圓滿收官。與2005年相比,全市GDP增長322%,年均增長33.4%;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按可比口徑增長460%,年均增長36.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增長920%,年均增長59.1%;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增長163.6%,年均增長20.4%;出口創匯增長506.1%,年均增長47.9%;實際利用外資增長1472.3%,年均增長73.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145.5%,年均增長19.7%;農民人均純收入增長155.3%,年均增長20.6%。在全省縣(市)經濟社會發展綜合評比中位次不斷前移,由2005年的第14位上升到2009年的第6位,在2010年全國縣域經濟科學發展交流年會上,縣域經濟進入東北地區16強,為實現在全國百強縣中位次前移奠定了堅實基礎。
各位代表,過去的五年,勤勞智慧的調兵山人奮發有為、大膽創新,探索出一條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的成功之路,創造了踐行科學發展觀的新模式。過去的五年,調兵山開闢了工業化的新紀元,建成了沈鐵工業走廊上的第一個工業園區,形成了工業經濟發展新格局。過去的五年,調兵山發生了巨大變化,城鄉面貌不斷改善,城市化水平不斷提升,相繼榮獲“國家園林城市”、“國家平安暢通縣區”、“國家平安建設先進市”等榮譽稱號。過去的五年,調兵山實現了經濟社會發展的“崛起”和“騰飛”,創造了再造三個調兵山的驕人業績。實踐證明,堅持實現“四個新突破”、推進城鄉一體化、構建和諧調兵山的發展思路是正確的,大力實施二、三產業並駕齊驅,工業化、城市化雙輪驅動戰略是符合調兵山市情的,狠抓招商引資、工業產業集群、商貿物流、精品農業、城市建設、民生工程等重點工作的措施是得力的。過去的五年,必將在調兵山發展史上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必將激勵我們振奮精神,奮力前行,續寫新的輝煌。
各位代表,一年來及“十一五”期間取得的各項成就,是上級黨委、政府和調兵山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支持的結果,是歷屆政府和全市人民不懈努力、艱苦奮鬥的結果。在此,我謹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各位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人民團體,向鐵法能源公司等中省直駐調單位,向來調兵山投資的廣大域外客商,向全體武警官兵、公安幹警、民兵預備役人員,向所有關心支持調兵山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國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客觀總結成績,是為了堅定信心,蓄勢待發;冷靜查找問題,才能夠居安思危,改進不足。我們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市經濟社會發展與先進地區相比,與人民民眾的期望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是經濟總量還不夠大,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任務艱巨;二是產業結構層次偏低,現代服務業發展相對滯後;三是城市規模小,集聚和輻射功能還不強;四是“一縣一品”尚處於起步階段,助推農業發展和農民增收的作用還不明顯;五是各項社會事業發展還不能完全滿足人民民眾的需求,構建和諧社會工作需要進一步加強;六是一些幹部的工作作風不夠紮實,勤政廉政和效能建設還有待進一步加強。對此,我們要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二、“十二五”經濟和社會發展思路及目標
“十二五”期間,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我市奮力實現“三個率先”目標,在全國百強縣排名不斷前移的重要階段。《調兵山市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二個五年規劃綱要(草案)》將提交本次大會審議,我們要按照“十二五”規劃要求,以高度的歷史責任感,全力推進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努力實現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
“十二五”期間,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總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又好又快發展為主題,以改善民生為根本,以改革創新為動力,以加大投入為保障,以最佳化環境為載體,以招商引資為手段,以項目建設為支撐,主動融入瀋陽經濟區,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奮力實現“三個率先”,建設繁榮富庶文明和諧幸福調兵山。
發展目標是:到2015年,地區生產總值實現550億元,年均增長25%,人均GDP183000元;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36億元,年均增長21.7%;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500億元,年均增長27.2%;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77億元,年均增長19.7%;實際利用外資7000萬美元,年均增長22.9%;出口創匯2.3億美元,年均增長30.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3700元,年均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27500元,年均增長21%。進入全國百強縣前50名。
三、2011年的主要工作任務
2011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的第一年。開好局,起好步,對全面實現“十二五”規劃目標至關重要。新的一年,我們將按照市委二屆八次全會的總體安排和部署,圍繞“十二五”規劃綱要確定的指導思想和發展目標,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以實現“三個率先”為目標,以項目建設為支撐,深入實施二三產業並駕齊驅,工業化、城市化雙輪驅動戰略,推進經濟社會在新的起點上實現更大的跨越。
2011年經濟社會發展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實現234億元,增長30%;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17.5億元,增長30%;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實現195億元,增長3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39億元,增長25%;實際利用外資3100萬美元,增長24%;出口創匯7500萬美元,增長2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5900元,增長20%;農民人均純收入12700元,增長20%。
為實現上述目標,全市上下要始終保持一種等不起的責任感、低不得的目標感、坐不住的緊迫感、慢不得的危機感、欠不起的使命感,以前所未有的奮鬥激情,重點做好以下八方面工作:
(一)加大招商引資和項目建設力度,全力推進產業集群快速發展
深入開展“項目年”活動,努力建設新型能源化工、潤滑油加工、礦山機械製造三大基地,打造地方產業優勢,爭創省級開發區。一是加強園區基礎設施建設。投資1億元,完成城南開發區興業路西延、曙光街南延等道路建設工程,修建煤氣加氣站1座,鋪設給排水、煤氣管線10公里,架設供電線路15公里;投資635萬元,完成城北工業園區道路改造工程;投資2350萬元,完成化工園區排水管線鋪設和鐵路專用線修建前期工作,進一步提升園區的服務功能,增強對項目的承載力和凝聚力。二是繼續強化招商引資。緊緊圍繞三大主導產業,切實加強同大企業、大集團的聯繫與合作,努力引進世界500強、全國500強或同行業前十強企業落戶調兵山。堅持推行招商引資“五不招”,努力提升招商引資質量,實現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三是全力推進大項目建設。做好項目建設的審批、服務和調度工作,層層落實責任制。年內,生物化工、煤矸石發電二期等項目至少完成主體工程的50%以上;雨潤包裝、威馳科技等36個續建項目竣工投產。新引進項目100個,投資總額100億元,潤滑油加工基地新增潤滑油加工能力15萬噸以上,礦山機械製造產業集群企業達到80戶,年產值達到80億元,產業集聚程度顯著提升。四是努力提升外經外貿工作水平。積極參加省、市舉辦的境外招商活動,結合自身產業發展實際,適時獨立組織對日、韓、新加坡、香港、台灣等國家和地區的招商活動,以“長三角”、“珠三角”地區為引進外資的突破口,力爭引進一批科技含量高、稅收貢獻大的外資項目;加快轉變外貿出口增長方式,幫助企業暢通出口渠道,實現出口企業的快速發展壯大。
(二)抓好工業經濟運行和企業投產達效,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堅定不移地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實施工業“五項工程”,推進工業經濟快速發展。一是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年”活動。狠抓企業技術改造、科技創新和品牌建設。年內,完成企業技術改造投資30億元,爭取省技改貸款貼息資金1000萬元,創建3個名牌產品和著名商標。進一步擴大與遼寧工程技術大學的合作,加快礦山機械製造研發中心和博士後工作站建設,積極引進科研型、實用型人才和先進技術裝備,提升全市科技創新水平,進入全國科技進步縣行列。二是突出抓工業經濟運行和企業投產達效。繼續堅持領導、部門包扶項目、包扶企業制度,堅持半月調度、整月分析,準確掌握項目投產達效情況和企業運行態勢,及時幫助企業解決生產經營過程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不斷提升企業運行質量和綜合實力。年內企業投產率達到65%以上。三是著力培育一批骨幹企業。大力推進“347”工程,重點培育3戶產值超10億元企業,4戶稅金超億元企業,7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儘可能將有限資源向優勢企業、稅源企業、高科技企業和產業集群企業集中,鼓勵企業併購海外、省外研發團隊和科技型企業,開展與大集團、大公司和知名企業的聯合重組、合作經營,促進骨幹企業快速發展壯大。年內,規模工業企業發展到130戶,實現增加值149億元,其中,地方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增加值實現60億元,增長81.8%。四是推進節能降耗和淘汰落後工程。大力發展綠色經濟、低碳經濟、循環經濟,不斷淘汰落後產能和高耗能企業,推進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爭創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點市。
(三)大力發展現代服務業,努力提高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
以提升檔次、培育特色、完善體系為重點,推進服務業健康快速發展。一是大力發展商貿物流業。加快推進苗木花卉批發市場等專業市場建設,建設區域性物流基地。加快推進五星級酒店建設進程,年內完成主體工程和部分室內外裝修裝飾工程,確保如期對外營業。組織好家電、汽車、機車下鄉活動,大力促進城鄉消費。二是繁榮房地產市場。積極推進在建房地產開發項目建設進程和兩千平北、一小南等6個老舊住宅小區改造步伐,切實做好土地徵用、拆遷、儲備和招拍掛工作,適時舉辦第三屆房交會,全年房地產開發面積不低於150萬平方米。三是加快發展特色旅遊業。完成點將台修復工程,加快遼北影視城建設,鼓勵有條件的村屯建設農產品採摘園、休閒垂釣觀賞園,實現旅遊業的快速發展。四是加快發展會計、諮詢、金融等新興服務業,完善現代服務體系。
(四)切實加強城市建設與管理,加快推進城市化進程
堅持建管並重,努力做優城市環境,強化城市管理,為城市發展開拓新空間、增添新活力。一是加強城市路網建設。籌資7600萬元,重點實施新梨公路大修、中華路東延、環山路南延等8條城區主要街路修建工程及輕工街、商鼎街等10條小街小巷維修改造工程,進一步緩解市民出行壓力,鞏固“國家平安暢通縣區”創建成果。二是大力實施生態建設和環境保護工程。籌資1.2億元,實施新開河綜合治理及沿岸景觀帶建設,打造獨具特色的休閒度假區;採取招商引資、爭取國債資金等方式,籌資1.9億元,實施城市集中供熱二期、污水處理廠二期和城市生活污水管網建設,進一步美化城市環境,實現萬元GDP綜合能耗、水耗分別下降6%和6.7%,化學需氧量、二氧化硫排放量分別下降1.8%和2.8%的節能減排目標,全力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三是加大城區綠化、美化、亮化力度。投資1500萬元,完成中央大街、北山街、中華路等街路的綠化和補植工程,建成園林苗木花卉基地;投資720萬元,完成沈環公路、調兵山大街等7條街路路燈改造和中央大街樓體亮化工程,“國家園林城市”再上新台階。四是提升城市管理水平。嚴格執行土地利用總體規劃、城市總體規劃等各項規劃,堅決制止各種違法建設和違法用地行為;開展建築及房地產市場專項整治活動,嚴厲打擊非法轉包、分包、掛靠行為;加強牌匾、廣告、店面管理,依法規範、取締馬路市場,提高城市環境質量;加強小區物業管護和環境治理,提升住宅小區綠化、美化、淨化水平。五是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完成三個鎮的總體規劃編制工作,實現城鎮規劃全覆蓋。加快城鎮道路、給排水、綠化、亮化等基礎設施建設,完善城鎮功能,促進農村人口向城鎮集中。
(五)大力發展精品農業,加快推進城鄉一體化進程
堅持用工業理念謀劃農業發展,大力發展精品農業,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一是推進精品農業示範區建設。實施“三個1萬畝”工程,加快推進種植業結構調整,健全農村土地向規模經營集中的工作機制,建設1萬畝高檔苗木花卉、1萬畝綠色優質水稻、1萬畝無公害蔬菜開發基地。實現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的跨越。二是加快農業產業化進程。發展壯大以成達玉米深加工、華康肉類加工、宏大肉雞加工等為龍頭的農副產品精深加工體系,進一步創優農產品品牌,增強發展後勁,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三是不斷改善農村生產生活條件。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繼續開展以“大禹杯”競賽活動為內容的農田水利建設,加強河道整治、小流域綜合治理、重點水庫除險加固、溝渠清淤等水利設施建設步伐,提高農業抗災減災能力。加強生態林業建設,推進農業機械化。改造村屯道路40公里,普及農村自來水。建設農村垃圾收集中轉站3處,推進農村生活垃圾集中處理。啟動大孤榆樹、前後屯等5個村的整村搬遷工作。
(六)加強財稅金融工作,提高財政供給保障能力
從強化稅費征管、積極向上爭取、拓寬融資渠道等方面入手,做大財政蛋糕,提高財政供給保障能力,為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強力支撐。一是狠抓增收節支。大力組織財稅收入,切實加強稅企交流,發展總部經濟。切實加強非稅收入征管,增強政府統籌能力。依法加大社保基金征繳力度,做到社保收支平衡。牢固樹立過緊日子思想,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切實降低行政成本。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完善公共財政體系,加大向民生工程和項目引進的傾斜力度。二是積極向上爭取資金。圍繞城市和農村基礎設施建設、農業產業化、醫療衛生、文化教育、生態保護等重點領域,切實做好項目包裝和申報、跟蹤工作,最大限度爭取上級政策傾斜和資金支持。三是繼續拓寬融資渠道。加強與省、市金融機構的聯繫與合作,加快組建農村商業銀行和貸款擔保公司,扶持村鎮銀行、小額貸款公司健康發展。鼓勵金融機構在工業園區增設經營網點,加大對中小企業的支持力度。推進留德潤滑油和民生智慧型儀表企業上市,提高企業直接融資能力。
(七)著力抓好民生工程,努力構建和諧調兵山
堅持把改善民生作為各項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通過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一是做好就業再就業工作。積極推進全民創業促就業工程,重點做好睏難家庭、高校畢業生、零就業家庭就業,安置實名制就業5000人,確保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2.75%以內。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加大政府監管力度,堅決制止拖欠農民工工資行為。二是加快完善社會保障體系。不斷擴大社會保險覆蓋面,健全城鄉低保動態管理機制,做到應保盡保。落實廉租住房政策,逐步解決城鎮低保戶和低保邊緣戶住房難問題。三是積極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事業,完成第六中學危房改造、第二高中教學樓擴建工程,完成第一高中創建省示範高中和一所學校塑膠跑道建設,積極支持鐵法能源公司加快學前教育設施建設步伐,打造5所獨具特色的省級名校,爭創省級教育強縣,推進教育產業化進程。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進一步完善市醫院體制機制,積極向上爭取資金推進市醫院建設,促使其步入良性發展軌道。繁榮城鄉文化體育事業,舉辦第三屆文化藝術節,普及城鄉體育健身器材,實施廣播電視采、編、制、播系統升級改造,提高制播水平。四是切實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加強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深入開展“六五”普法活動,認真排查調處各種矛盾糾紛,提升打防能力,最大限度地減少違法犯罪行為。加大網路安保力度,強化“三項建設”。狠抓安全生產監管,強化企業主體責任,堅決杜絕重特大安全生產事故發生。進一步完善應急管理體制,妥善處置各類突發事件。嚴格落實信訪責任制,強化信訪大廳的接待和及時、就地、綜合調處職能,推進信訪工作代理制,妥善化解矛盾糾紛,確保社會和諧穩定。
(八)加強政府自身建設,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服務水平
為人民服務是政府的天職,讓人民滿意是政府工作的最高目標。我們要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宗旨,加強政府自身建設,促進政府各項工作的落實。
在堅持依法行政上下功夫。加強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法律監督和工作監督,積極支持市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認真辦理人大代表的議案、建議和政協委員的提案、意見,進一步提高落實率和滿意率。建立健全政府科學民主決策機制,堅持依法行政,提高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在增強服務功能上下功夫。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強化“一站式”審批職能,打造服務“綠色通道”,最佳化經濟發展軟環境。切實完善政府績效考評體系,嚴格執行首問負責制和限時辦結制,提高辦事效率,提供優質服務。深入推行政務公開,加強政府網站和電子政務建設,進一步提高政府工作的透明度。加強公務員隊伍建設,努力提高政府公務人員服務水平。
在提高執行力上下功夫。大力推行行政問責制,加大對重大決策、重點工作、主要目標的督促檢查,形成自上而下、逐級負責的責任體系。將創新作為加強政府效能建設的前提和動力,以創新的思維謀劃工作,以創新的措施推進工作,帶動政府工作整體上水平。
在加強廉政建設上下功夫。嚴格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規範權力運行,從源頭上防止腐敗。健全政府採購、工程招標、土地招拍掛等重點領域的反腐敗長效機制,進一步強化懲防體系建設。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建立電子監察系統,加強對權力運行的監督,強化對財政資金、重大投資項目的審計和監察,嚴肅查處各類違法違紀案件,努力營造風清氣正、廉潔高效的政務環境。
各位代表,發展的重任催促我們奮力前行,人民的期望不容我們絲毫懈怠。讓我們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以更超前的意識,更開闊的思路,更有力的措施,振奮精神,真抓實幹,合力攻堅,為建設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環境優美、人民幸福的調兵山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