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鐵嶺市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是鐵嶺發展史上又一個輝煌之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與大力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萬眾一心,堅韌不拔,只爭朝夕,奮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在新起點上實現了新跨越。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8年鐵嶺市政府工作報告
  • 地點:鐵嶺市
  • 類型:工作報告
  • 時間:2008年
2007年工作回顧,2008年的主要工作,總結,

2007年工作回顧

過去的一年,是鐵嶺發展史上又一個輝煌之年。我們在省委、省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依法監督、市政協民主監督與大力支持下,團結和帶領全市各族人民,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萬眾一心,堅韌不拔,只爭朝夕,奮力拚搏,全面完成了市五屆人大四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目標,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在新起點上實現了新跨越。
——國民經濟實現超常規跨越式發展,綜合實力跨上新台階。全市地區生產總值預計實現405億元,增長20.8%。其中,一二三產業增加值實現102億元、185億元和118億元,分別增長10.2%、32%和12%。地區財政收入42.3億元,增長28.8%。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3億元,增長41.3%。一般預算支出59.8億元,增長32.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304億元,增長50%。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8960元,增長20.5%。農民人均純收入5000元,增長18.4%。金融存款餘額366.2億元,貸款餘額309.8億元,分別比年初增長9.4%和15.3%。
——沈鐵工業走廊建設取得重大進展,傳統農業地區正在向新型工業化城市邁進。重點工業園區呈現規劃標準高、投入力度大、建設速度快的喜人局面,園區功能更加完善,環境更加優美,承載大項目的能力進一步增強。項目年活動取得歷史性突破。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770個,實際到位資金237億元,其中億元以上項目93個。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5家,實際利用外資1億美元,增長2.1倍。可以說,2007年是鐵嶺歷史上引進大企業集團和重大項目最多的一年。通過大唐集團能源化工項目的引進,不但最佳化了經濟結構,增強了經濟發展後勁,而且會加快我市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步伐。通過鐵嶺電廠二期、清河電廠“上大壓小”,風力發電、開原雨潤、贏德肉禽等一批項目的開工建設,新型能源基地和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建設獲得了長足的進展。通過引進金剛水泥、天祥鋼鐵、原油儲備等一批利稅大、見效快的項目,做大了經濟總量,提高了經濟效益。通過數控工具機、50萬伏輸變電設備等一批高科技項目的引進,提高了沈鐵工業走廊的科技含量,實現高新技術產品產值72億元,增長50%。通過西豐鑄造、凱爾重工等418個技改項目的實施,完成投資116億元,爭取省技改貼息和專項補助資金10231萬元,增強了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一批骨幹企業迅速做大做強,銷售收入超億元的企業由上年的51戶增加到70戶。通過實施節能減排工程,發展循環經濟,萬元生產總值綜合能耗下降5.2%,主要污染物排放總量減少2%,空氣達到國家二級質量標準343天,達標率94%。通過深化國有企業改革,玉深公司、鐵嶺鋼廠等一批停產多年的企業資產盤活,重煥生機。通過大力培育產業集群,有色金屬、先進制造、機械加工、橡塑製品、生物化工等產業集聚效應進一步顯現。通過大力實施工業強市戰略,工業化進程明顯加快。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預計實現166億元,增長35%;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達到43.2%,提高4.2個百分點。
——凡河新城區呈現嶄新形象,城市建設步伐明顯加快。經過各路建設大軍晝夜兼程的緊張施工,5平方公里起步區基礎設施建設全部完成,達到九通一平標準。1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提前開工建設。各項水系全線貫通,鳳冠山堆築基本完成,蓮花湖濕地恢復工程緊鑼密鼓地進行。一次性開發1平方公里的“淺水灣一號”全面開工建設,凡河新村二期竣工並交付使用,技師學院、財稅中心、鐵嶺縣高中、九年一貫制學校、金融中心、市縣市民服務中心等重點建設工程進展迅速,建築工程開工面積177萬平方米。廣裕街改造、熱源廠建設等10項改造提升銀州區功能的重點工程全部完成。特別是對城市環境進行了大規模的綜合整治,城市面貌煥然一新。 “五城聯創”取得可喜成果,我市被評為全國雙擁模範城。副中心城市建設步伐明顯加快,調兵山市被評為國家級園林城市,開原市晉升省級園林城市,西豐縣縣城改造成效顯著。
——縣域經濟實力明顯增強,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各縣(市)區生產總值和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平均增長30%以上。糧食生產再創歷史新高,總產量達到69.3億斤,保護地蔬菜、榛子、優質水稻、花生分別發展到65萬畝、60萬畝、80萬畝和60萬畝。預計實現畜牧業產值116.5億元,增長33%;肉蛋奶總產量93.2萬噸,增長14%。農產品標準化生產面積達到320萬畝,綠色和無公害農產品認證達到280個。新建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農業產業化項目48個,實現農業產業化產值257億元,增長21.8%。農村合作經濟組織健康發展,西豐縣永得利綠色蔬菜產業合作社在全省介紹了經驗。成功承辦國家和省科技下鄉活動,引進農作物新品種100個,推廣農業實用新技術20項。完成“陽光工程”培訓3萬人,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25萬人。完成農建骨幹工程264項,連續奪得省“大禹杯”。完成造林27.8萬畝,開發榛林15萬畝,鐵嶺榛子榮獲“中華名果”稱號。新建、改造農村公路1219公里,村通油路率達到85.1%。農機總動力178萬千瓦,農業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48%。我市被省政府評為新農村建設優勝單位,開原市慶雲堡鎮被國家評為新農村建設示範區。
——服務業檔次進一步提升,物流基地建設實現重大突破。由華南城集團投資50億元建設的鐵嶺東北物流城全面開工建設,一期工程年內即可竣工並投入運營。大商集團落戶我市,西豐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開原五金城、建材城投入使用。新增“萬村千鄉市場工程”連鎖店360個、新合作連鎖店156個,初步形成了農村現代流通網路。商品市場繁榮活躍,興隆大家庭等商貿流通企業購銷兩旺,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30億元,增長16.6%。外貿出口實現1.2億美元,增長20%。成功組建了市商業銀行和中小企業擔保公司,建立了政策性融資、市場化融資和爭取資金3個平台,金融對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能力明顯增強。旅遊業日益興旺,實現總收入30.5億元,增長52%。土地招拍掛更加規範,土地經營成效顯著。房地產市場曰趨活躍,物業管理得到加強。糧食市場穩定有序。通信、郵政業快速發展。
——民生工程逐項落實,改革發展成果更多地惠及百姓。籌集資金3億元,改造棚戶區25萬平方米,惠及棚戶區居民2300戶。籌集資金1.9億元,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農民35275人,安置實名制就業80058人,零就業家庭至少實現一人穩定就業。籌集社保資金10.57億元,開通了“五險合一”,社保網路,確保了108603名企業離退休人員養老金按時足額發放。籌集資金1.3億元,保證了87341戶城鄉低保對象的基本生活,新建、維修農村低保戶危房1100戶,及時為城市低保對象和大中專學生髮放了副食補貼。籌集資金2382萬元,提高了農村五保戶的供養標準。籌集資金5386萬元,落實105個扶貧開發項目,5.42萬人實現脫貧。籌集資金2030萬元,對11.8萬受災戶及5.2萬戶城鄉困難民眾及時進行了救濟。籌集資金5300萬元,提高了優撫對象的撫恤補助標準。籌集資金7925萬元,完成農村飲水安全工程426處,解決了2966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籌集資金335萬元,進一步加強社區建設,銀州區被省政府評為和諧文明社區示範區。籌集資金4500萬元,支持西豐縣完成了誠信水庫主體工程。
——各項社會事業協調發展,人民生活質量進一步提高。教育年活動取得階段性成果。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11所,改造D級危房5.2萬平方米。選派268名城鎮教師到農村支教。職業教育辦學水平得到提升,遼寧職業學院躋身省高職強校,西豐縣職教中心邁入國家級重點行列。高等教育對外合作首開先河,鐵嶺師專派出了第一批赴美留學生。共收到社會各界捐資助教款1700多萬元。通過開展教育年活動,全社會對教育的關切度、各級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力度、校園面貌、師資隊伍素質、學生身心素質發生深刻變化。積極探索政府購買公共衛生服務新模式,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更加健全,醫療服務監管工作得到加強。籌集資金1.27億元,進一步改善農村醫療衛生條件,新建、改擴建鄉鎮衛生院71所,累計補償參合農民患者227.27萬人次,補償資金9960萬元。城市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發展到11個,服務站72個,我市被國家確定為社區衛生工作重點聯繫城市。文化事業繁榮活躍。秧歌戲《擂台情緣》榮獲遼寧省首屆政府文華獎,多幅工筆畫和書法作品入選國展並獲得獎勵。成功舉辦了第二屆城鄉廣場文化活動。投資600多萬元,創建體育休閒廣場125個,安裝健身器材120套。成功舉辦了鐵嶺市第六屆運動會。完成了200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繼續穩定了低生育水平,人口素質進一步提升,出生人口性別比偏高問題得到有效遏制。社會主義榮辱觀教育全面開展,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蓬勃興起,公民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到一個新水平。
——社會管理得到加強,社會總體保持和諧安定。深入排查調處社會矛盾糾紛,建立健全了信訪工作長效機制和處置突發信訪事件聯動機。妥善處理了清河特鋼“4·18”事故。安全隱患排查專項整治取得實效。切實加強市場監管,深入開展食品安全專項整治活動,採取有效措施穩定市場物價,有力地維護了市場經濟秩序。應急管理體制和工作機制不斷完善,應急保障能力得到加強。平安鐵嶺建設成績顯著,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進一步加強。公安“三基”工作邁上新台階,陽光警務工程取得良好社會效益,被評為全國十佳警務戰略市。以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公共行政服務中心建設、政務公開等為重點的行政管理體制改革全面推進,行政效能得到提高。政府法制建設切實加強,依法行政全面推進,被省政府評為依法行政先進市。認真貫徹落實黨的民族宗教政策,各民族團結和睦,宗教界穩定和諧。全年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404件,代表和委員滿意率達到98%以上。
外事、僑務、台辦、統計、審計、人事編制、綜合執法、檔案、工商、國稅、地稅、電業、規劃、質量技術監督、出入境檢驗檢疫、菸草、氣象、人防、國家安全、司法行政、武警消防、新聞出版、地震、接待、科協、殘聯、商業保險、駐外聯絡、仲裁、市志、老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各位代表!全市各項工作之所以能夠實現新突破,開創新局面,關鍵就在於我們堅定不移地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深入實施“五大戰略”,全力推進“雙輪驅動”,矢志不移,合力攻堅;關鍵就在於我們堅持一切從實際出發,求策於民眾,問計於實踐,更新發展理念,創新發展模式,大膽探索,不斷完善;關鍵就在於我們團結一切可以團結的力量,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激發廣大幹部民眾的創業豪情,和衷共濟,苦幹實幹。由於我們堅持以沈鐵工業走廊建設為中心,全力推進工業化,一個“工業集中、產業集聚、土地集約、功能完善、管理科學、環境優美、生態良好”的新型工業化基地初具規模,一條生機勃勃的經濟隆起帶正在遼北大地迅速崛起。正因為沈鐵工業走廊品牌越叫越響,鐵嶺傳統農業地區的對外形象迅速改變。由於我們堅持以凡河新城區建設為重點,全力推進城鎮化,一個嶄新的現代化城市己具雛形,一座“中國北方水城”正在向世人展現獨特魅力。正因為凡河新城區的拔地而起,“較大城市”才由一句幽默台詞逐步變成現實。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全市各族人民,向本屆政府組成以來一直積極支持政府工作的市人大代表、市政協委員,向與政府肝膽相照、榮辱與共的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向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向解放軍駐鐵部隊指戰員和武警官兵、中省直駐鐵單位,向來鐵嶺投資的廣大客商,向所有關心支持鐵嶺建設與發展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在看到成績的同時,我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全市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不少困難和問題,我們的工作與人民民眾的期望相比還有一定差距。一是經濟總量小、工業化水平低、城鎮化水平低的局面沒有得到根本改變,“ 一小兩低”仍然是我市經濟社會發展面臨的主要矛盾。二是經濟發展方式還比較粗放,經濟發展質量還不夠高,產業結構不盡合理,一產比重大,三產比重低,產業轉型和最佳化升級仍然任重道遠;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任務繁重。三是影響發展的體制機制障礙依然存在,國企改革遺留問題亟待解決,改革攻堅任務十分艱巨。四是人民民眾收入水平還比較低,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比全國平均水平低4300多元,比全省平均水平低3000多元,城鄉還有相當數量的貧困人口;經濟社會發展不夠協調,勞動就業、社會保障、社會分配、教育就學、看病難看病貴等事關民眾切身利益的問題仍然較多。五是農村發展相對滯後,“三農”問題仍然比較突出。六是政府職能轉變還沒有完全到位,行政效能還有待提高,鋪張浪費、吃拿卡要現象還一定程度存在。我們必須保持清醒的頭腦,居安思危,高度重視這些困難和問題,並在改革和發展過程中認真加以解決。

2008年的主要工作

2008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全面貫徹黨的十七大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精神,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全面推進改革,擴大對外開放,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全力提升工業化、城鎮化水平,做大經濟總量,最佳化經濟結構,提高經濟效益,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更加注重節約資源,更加注重環境保護,更加注重改善民生,更加注重社會和諧,全力推動經濟社會在又好又快發展基礎上實現新的跨越。
主要預期目標是:地區生產總值486億元,增長20%。地區財政收入51.5億元,增長21.9%。地方財政一般預算收入27.7億元,增長20%。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460億元,增長5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153億元,增長18%。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增長20%。外貿出口1.4億美元,增長15%。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萬元,增長12%。農民人均純收入5600元,增長12%。
為實現上述目標,將著力抓好以下9項重點工作:
(一)以沈鐵工業走廊為中心,加快推進新型工業化進程
沈鐵工業走廊是鐵嶺經濟社會發展的支撐,是實施工業化的載體,是對外開放的視窗,是科技創新的平台,是強市富民的希望,是我市最大最靚麗的名片。把沈鐵工業走廊推向最佳化發展的新階段,加快實現“兩個跨越”,即由工業集中向產業集聚跨越,由發展傳統工業向新型工業化跨越。在更高層次上參與國際分工,在更高水平上承接國內產業轉移,在更廣領域上創造發展商機,把沈鐵工業走廊打造成功能最完備、服務最優良、環境最優美、競爭力最強的新型工業化基地。
進一步加強園區建設和管理。完善沈鐵工業走廊區域發展規劃、功能分區規劃和重點園區規劃,更加科學地確定發展方向和產業定位。多渠道籌集資金,加快園區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完善園區功能。理順園區管理體制,加快建立一門代辦受理、一次會議審批、一個公章生效“三個一”工作機制,真正把園區建成經濟發展的“特區”。
積極培育產業集群。圍繞“兩大基地”和“五大主導產業”,以重點產品為龍頭,以骨幹企業為核心,以優勢產業為紐帶,大力培育特色產業基地。鞏固和擴大鐵嶺縣有色金屬和裝備製造、開原市起重機製造和有色金屬、昌圖縣新型能源和生物化工、調兵山市能源和煤化工、銀州區機械加工、清河區食品加工、高新區環保裝備和先進制造、開發區橡塑製品和高新技術、西豐縣土特產品等產業集聚區。
大力推進企業技術改造和技術創新。繼續實施技術改造“1123”,工程:爭取省技改貼息資金1億元,技改投資100億元以上,重點培育20戶骨幹企業,實施3 0個重大技改項目。深入開展科技創新年活動,高新技術產值實現107億元,增長50%。高新區確保完成固定資產投資40億元,確保50個企業投產。做大做強骨幹企業,新增銷售收入億元以上企業30戶、10億元以上企業15戶。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實現220億元,增長30%,工業增加值占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提升4個百分點。
(二)以項目年活動為載體,加快開放立市步伐
發展必須開放。一個地區發展的空間取決於開放的空間,發展的水平取決於開放的水平,大開放大發展,小開放小發展,不開放難發展。招商引資是擴大開放的主要內容,是擺脫困境的關鍵舉措,是促進發展的重要途徑。要堅定不移地實施開放立市戰略,加快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
進一步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一是加強項目庫建設。立足資源優勢、區位優勢、環境優勢,超前謀劃一批市場前景好、帶動能力強、產業層次高的大、高、外項目。二是創新招商方式。加快實現由運動式招商向經常性招商轉變,由招商引資向招商選資轉變。大力推廣鐵嶺縣“飛地招商”經驗。落實“飛地招商”政策,調動各方面向園區引進項目的積極性,促進資源合理配置。引導相同項目集中擺放,相關產業集中發展,加快實現由分散辦企業向集中做產業轉變,逐步走上園區共用、項目共引產業共建成果共享的良性發展軌道。三是精心組織好各項重大招商活動,爭取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和國內上市公司來我市投資興業。四是精心營造有利於投資創業的良好環境,把鐵嶺建成服務高地、成本窪地、發財寶地。全市確保引進國內外資金350億元,引進億元以上項目100個。不斷擴大出口規模,最佳化出口產品結構。繼續加強對外勞務合作,開拓境外合作新領域。
繼續開展項目年活動。堅持一手抓“築巢引鳳”,一手抓企業技術改造;一手抓大項目,一手抓產業集群。重點抓好工業項目,統籌抓好農業產業化、現代服務業、基礎設施、社會事業等項目。舉全市之力支持大唐集團煤化工項目,爭取國家早日核准並開工建設。重點抓好鐵嶺電廠;期和三期、清河電廠“上大壓小”、風力發電、煤矸石發電、金信生物化工、博大生物二期、華揚機械、50萬伏輸變電設備、掌握客車、中利電纜、金剛水泥、鐵新水泥、石油機械、三洋機械、開原雨潤、亮中煤田、石油儲備等100個重點項目的開工建設和達產達效。對重點項目組成精幹的項目推進組,落實責任,跟蹤服務,確保項目順利實施。
(三)以現代農業為方向,加快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
加快發展縣域經濟。縣(市)區地區生產總值、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平均增長3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平均增長40%以上。加快建設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大力培育龍頭企業,固定資產投資2000萬元以上產業化項目新增20個以上,重點扶持雨潤、贏德、大成、北綠等20個龍頭企業,農業產業化總產值達到310億元,增長20%。繼續推進保護地蔬菜、優質水稻、榛子、花生“四個一百萬畝”工程,調整最佳化種植業結構。全面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新增綠色食品標識10個、無公害農產品標識30個。新建村外畜牧小區80個,畜牧業產值實現137億元,增長17.5%。肉、蛋、奶總產量達到104萬噸,增長11.4%。加強動物疫病防控,確保畜牧業生產安全。加強城鄉綠化,完成人工造林20萬畝,新增榛林13.8萬畝,實現林業產值25億元,增長47%。大力發展各種形式的農村專業合作經濟組織、民間行業協會和民間商會,提高農民的組織化程度,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到200家。推廣套用100項農業新品種、新技術,提高科技創新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支撐能力。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農建土石方3000萬立方米,建設骨幹工程200項,繼續爭奪省“大禹杯”。進一步提高農業機械化水平,農機總動力達到186萬千瓦,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50%。圍繞增加農民收入、改善農村民生和保護農村生態環境,著力辦好12件實事。1.培訓轉移農村富餘勞動力5萬人。2.實施開發式扶貧工程,實現100個村、5萬貧困人口脫貧。3.實現農村低保對象4.3萬戶、8.8萬人應保盡保。4.新建農村飲水安全工程100處,解決10萬農村人口飲水安全問題。5.完成農村公路建設500公里,新建農村客運站9個。6.落實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兩免一補”政策,確保農村學生不因家庭貧困而失學。7.完成大部分村標準化衛生所建設。8.新建和完善鄉村文體廣場110個。9.新建清潔能源工程10處,完成農村改廁示範工程3000個。10.新建村信息站100個。11.西豐誠信水庫建成並投入使用。12.建設鄉鎮溫馨候車站點200個。
(四)以凡河新城區建設為重點,加快推進城鎮化
凡河新城區建設是一項前無古人、蔭及子孫的偉大事業,是新鐵嶺大鐵嶺的標誌,也是鐵嶺的希望和未來。新城區建設的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必將隨著形勢的發展和時間的推移逐漸顯現出來。全市上下要倍加珍惜千方百計爭取到的有利條件,倍加珍惜千辛萬苦創造出的建設成果,不為困難所懼,不為干擾所惑,“咬定青山不放鬆”,搶抓機遇,乘勢而上,把主要精力、工作重心、優勢資源儘快轉到新城區建設上來,以只爭朝夕的精神加快新城區建設步伐。今年完成投資60億元,累計投資超過100億元,建築工程面積260萬平方米,確保實現“三年大變樣”的戰略目標。
新城區建設重點實施10大工程:1.15平方公里基礎設施建設工程。2.水系工程。確保汛期前全線通水,充分展現水城魅力。3.綠化工程。確保一次綠化,一次成形,達到國家園林城市標準。4.蓮花湖濕地恢復、凡河濕地自然保護區工程。使新城區成為“建在濕地上的城市”。5.如意湖和天水河景觀工程。使如意湖成為鑲嵌在鑽石狀城區上的一顆璀璨明珠,天水河成為流動在城區中軸線上的一道靚麗風景。6.環如意湖建築群工程。使其成為新城區的標誌性建築。7.商住建設工程。其中“淺水灣一號”達到入住標準。8.公共服務工程。確保技師學院、財稅中心、鐵嶺縣高中、九年一貫制學校、市體校9月份竣工並交付使用。9.旅遊精品工程。開工建設總投資20億元的“和諧之都”大型旅遊項目。10.物流城建設工程。確保一期工程100萬平方米竣工並投入運營。
繼續以“五城聯創”為載體,進一步加強城市管理,搞好城市經營,增強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功能。重點抓好10件實事:1.提高城市綠化水平,爭創國家級園林城市。2.新建13個垃圾中轉站。3.新建水洗公廁10座。4.更新改造167處居民住宅二次加壓供水設施。5.完成市中水回用一期工程,滿足部分企業工業用水。6.打通光榮街。7.繼續對小街小巷環境進行綜合整治。8.新建鐵嶺市第六中學。9.推進社區衛生務體系建設,逐步解決看病難看病貴問題。10.按照資金補貼為主、實物安置為輔的原則,解決1萬平方米、334戶城市廉租房。突出抓好5個副中心城市建設。繼續抓好20箇中心集鎮建設,完善城鎮規劃,改善基礎設施。
(五)以東北物流城為突破口,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
全力支持鐵嶺東北物流城建設,配合華南城集團精心組織好招商活動。抓好西豐東北土特產品交易中心、開原五金城等招商工作。加快果菜批發市場、開原循環經濟物流園、鐵嶺縣物流配送中心等重點物流項目建設。加快建設特色專業市場,繼續打造銀州區南馬路商業一條街和餐飲娛樂一條街。積極發展新型經營業態,規劃建設國內領先的大型綜合購物中心。以創新體制機制、推進信息化、扶持龍頭企業為著力點,深入推進“萬村千鄉市場工程”,新增村級連鎖店100個。以東北物流城建設為重點,儘快把鐵嶺建成東北物流集散地。以“淺水灣一號”等大型商業住宅建設為重點,大力發展房地產市場。以新城區“和諧之都”大型旅遊項目和蓮花湖國家級濕地公園建設為重點,做大做強旅遊產業。以北方金融後台服務基地建設為重點,努力拓展金融服務業。使現代物流、房地產、旅遊、金融服務成為我市現代服務業的四大支柱產業,促進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提高現代服務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落實糧食儲備制度,大力推廣科技儲糧,增強政府對糧食市場的調控能力。加強市場監管和價格監測,維護流通市場秩序,穩定消費價格,嚴厲打擊制假售假行為,保證消費安全。
(六)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加快實現體制機制創新
進一步深化國企改革。做好精工、開原紙業等重點企業的改制以及鐵閥集團計畫內破產和殼企業依法破產工作,加大水泥紙袋、橡膠、清河建材等破產企業招商引資力度。做好長城、信達公司債權回購的資金催繳和資產變現工作,盤活國有閒置資產。建立國有資本經營預算制度,強化國有資產監管。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最佳化金融環境,加強誠信建設,充分發揮國有商業銀行融資主渠道作用。繼續搞好市商業銀行改組改制,實行增資擴股,建立資本補充機制。推進農村金融體制改革和創新,搞活農村金融。強化資本運作,完善融資平台,在直接融資上下功夫,推動具備條件的企業上市,爭取發行企業債券和短期融資債券,不斷拓寬新的融資渠道。進一步加強擔保體系建設,提高中小企業融資能力。積極穩妥地搞好農村綜合改革和農墾企業改革,增強發展活力。認真落實“三項補貼”等惠農政策,保護和調動農民的生產積極性。穩定和完善土地承包關係,在尊重農民意願的基礎上,推進土地流轉和股份合作經營。鞏固集體林權改革成果,加快推進林業產業化步伐。加大國有土地招拍掛力度,最佳化國土開發格局。積極穩妥地搞好事業單位機構改革,擴大事業單位的用人自主權和分配自主權。適應市縣兩級行政中心南移的新形勢,進一步明確市、縣、區的職責,理順中心城區的管理體制。
(七)以節能減排為重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
節能減排是節約能源資源、保護生態環境的重要途徑,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必由之路,是促進科學發展的重要抓手。堅持開發與節約並舉、節約優先的方針,以提高資源利用率為核心,以節能、節水、節電、節地為重點,把節約能源資源貫穿於生產、流通、消費的各個環節和經濟社會的各個領域,儘快形成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全社會共同推進的節能減排工作格局。層層建立節能減排工作責任制和指標考核體系,將其作為衡量經濟發展成效和政績的一條重要標準。正確處理髮展與環境的關係,拒絕落後生產力向我市轉移。對20戶嚴重環境違法企業予以關停取締,對15戶環境違法企業限期治理,對87戶環境違規企業實行掛牌督辦。大力加強遼河、凡河、柴河、清河等重點流域生態保護。加快推進集中供熱,確保今冬鐵嶺電廠向凡河新城區供暖。切實加強環境監管,嚴格執行“三同時”制度,建設綠色工業園區。推廣套用節能減排的先進適用技術,建設好環保產業園,積極發展循環經濟,努力建設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萬元生產總值能耗下降5%,水耗下降4%,二氧化硫、化學需氧量以2005年為基數分別削減7.2%和9.7%,爭創全國環保模範城。
(八)以改善民生為重點,加快構建和諧社會
堅持以人為本,下力氣解決人民民眾最關心、最直接、最現實的利益問題。實施全民創業促就業工程。實名制培訓下崗失業人員和進城務工農民2萬人,實現再就業、5萬人,確保零就業家庭至少有一人穩定就業,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5%以內。建立健全大學畢業生就業幫扶體系,努力拓寬就業渠道。不斷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徵收“五險合一”社保資金16.1億元,實現企業養老保險市級統籌,探索建立農村養老保險制度,確保老有所養。加快構建以基本醫療保障為主體,以大病統籌為重點,兼顧多層次醫療需求的城鎮居民醫療保障體系,確保病有所醫。逐步擴大失業保險、工傷保險、生育保險覆蓋面,確保各項社會保險金及時足額發放。建立企業職工工資正常增長機制和農民工工資支付保障機制,逐步提高扶貧標準和最低工資標準,千方百計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努力做到應保盡保,並積極創造條件提高保障標準。對城市低保邊緣戶實施救助,繼續改造農村低保戶危房,逐步形成基礎性救助和專項救助相結合、政府救助和社會救助相結合、城鄉一體化的綜合性救助體系。
全面發展各項社會事業。優先發展教育,逐步實現教育均衡發展,促進教育公平。繼續開展“教育年”活動,確保以縣為主體的九年義務教育和“兩類新三片”普九規劃達標,做到學有所教。合理配置優勢資源,做大做強高中教育。大力發展職業教育鼓勵和規範社會辦學,爭創1所國家級高職示範院校和1所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打造2—3個省級職教品牌專業,努力將我市建成有影響的職業教育基地。加快發展高等教育,積極創建市屬本科大學。加大投入力度,著力改善學校基礎設施和辦學條件,新建農村九年一貫制學校10所,創建省級標準化九年一貫制學校5所,維修改造校舍5萬平方米。繼續開展捐資助教活動,募集教育基金1000萬元。深化教育改革,加強教師隊伍建設,逐步提高農村學校師範類本科畢業教師比重,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進一步健全公共衛生服務體系,提高重大疫病防控及突發性公共衛生事件應對和處置能力。不斷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全面完成鄉鎮衛生院建設,深化衛生院管理體制改革,不斷改善農村衛生條件。堅持政府主導、社會參與、市場化運作的原則,加快完善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積極發展中醫藥事業。加強醫護隊伍建設,提高醫療服務質量。加強鄉鎮文化站和基層文化基地建設,完成224個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實現中心城區有線廣播電視數位化整體平移。挖掘和保護鐵嶺特色文化,打造文化品牌,提升文化品位,繼續推進文化名城建設。搞好銀岡書院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申報和第三次文物普查工作,完成鐵嶺圖書館建設並投入使用。研究制定文化產業發展規劃和扶持政策,壯大文化產業。廣泛開展以迎奧運為主題的全民健身活動,繼續實施“百萬農民健身工程”。繼續穩定低生育水平,提高出生人口素質。大力加強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和個人品德建設,培育市民意識,提高公民素質。深入開展各種形式的民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形成良好的社會風尚,爭創全國文明城市。
加強社會管理,維護社會穩定。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扶持少數民族鄉鎮加快經濟社會發展。堅持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針,發揮宗教界人士和信教民眾在促進經濟社會發展中的積極作用。進一步落實信訪投訴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深入開展社會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啟動“安全生產企業標準化創建年”活動,進一步落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加大安全生產監管和事故查處力度,切實解決守法成本高、違法成本低問題。完善應急預案體系,建立健全突發事件監測、預警和信息報告制度,加強應急救援隊伍建設,提高處置各類突發事件的能力。全面落實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各項措施,繼續加強“三基”工程建設,深入開展陽光警務工程,嚴厲打擊各類違法犯罪活動,加快平安建設,構建和諧鐵嶺。
(九)以提高行政效能為目標,加快轉變政府職能
牢固樹立科學發展觀和正確的政績觀,完善政府系統績效考評體系,為提高行政效能提供制度保證。建立健全行政問責制度和責任追究制度,切實提高政府公信力和執行力。強化行政效能監察,認真受理行政效能投訴,對行政效能低下、人民民眾意見比較集中的部門實行質詢制度,主要領導要向民眾公開道歉並追究有關人員的責任。加大政務督查工作力度,繼續開展“選優評差”活動,獎勤罰懶,促進落實。鞏固第五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成果。加強市縣鄉三級公共行政服務系統建設,逐步實現審批和收費事項全部進入公共行政服務中心集中辦理,杜絕體外循環和暗箱操作。堅持和完善“限時辦結、逾時默認”、“一門受理、一門送達”、審批與管理分設等制度,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加強電子政務建設,健全政府網站體系,完善網站服務功能,方便民眾辦事,降低行政成本,努力建設服務型政府。
自覺接受人大及其常委會的依法監督和人民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加強和改進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辦理工作,提高辦理質量和代表、委員的滿意度。加強與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人民團體及社會各界人士的聯繫,廣泛聽取他們的意見和建議。深入貫徹依法治國方略,加快建設法治政府。強化依法行政教育,提高依法行政意識和能力。加強對規範性檔案的監督管理,從制度上規範行政權力。落實行政執法責任制,完善行政執法程式,強化政府法制監督和行政複議工作,規範行政執法行為。公正辦理仲裁案件,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建立和完善重要行政決策聽證制度、合法性論證制度、集體決定製度、實施情況反饋制度和決策責任追究制度,努力提高科學決策水平。堅持標本兼治、綜合治理、懲防並舉、注重預防的反腐倡廉方針,繼續抓好廣大公務員的廉潔白律,堅決糾正各種不正之風,嚴肅查處違法違紀案件。切實加強作風建設,以求真務實、嚴謹高效的作風推動各項工作的落實。

總結

各位代表,當前鐵嶺的發展已經站在了一個新的歷史起點上,正處於經濟社會發展全面轉入科學發展軌道的關鍵時期。新的征程已經開始,風勁潮湧,正當揚帆破浪;任重道遠,更需快馬加鞭。讓我們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中共鐵嶺市委的堅強領導下,眾志成城,埋頭苦幹,為實現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為奪取新鐵嶺大鐵嶺建設的新勝利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