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鐵嶺市政府工作報告

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鐵嶺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進入發展最快時期的五年,是繼往開來、奮進崛起的五年。五年來,全市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一主題,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市四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鐵嶺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地點:鐵嶺市
  • 性質:政府工作報告
工作回顧,未來目標,

工作回顧

一、過去五年及2003年工作回顧
  
市四屆人大一次會議以來的五年,是鐵嶺更加充滿生機和活力,進入發展最快時期的五年,是繼往開來、奮進崛起的五年。五年來,全市各族人民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牢牢把握加快發展這一主題,開拓進取,真抓實幹,圓滿完成了市四屆人大曆次會議確定的各項任務,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取得了顯著成就。
過去的五年,是綜合經濟實力顯著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有很大提高的五年。2003年,全市國內生產總值實現176.5億元,比上年增長15.6%,比1998年增長62.7%,年均增長10.2%。五年累計完成固定資產投資211.7億元,比上五年增長94.8%。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72.5億元,比上年增長12.8 %,比1998年增長49.2%。地區財政收入實現20.5億元,比上年增長21.1%,比1998年增長61.9%,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完成12.8億元,比1998年增長86.9%。實現各類稅收17.9億元,比1998年增長51.6%。金融各項存款餘額209億元,各項貸款餘額205億元,分別比1998年增長67.1%和28.4%。經濟實力的增強,帶來了人民總體生活水平的明顯提高,2003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560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150元,分別比1998年增長49.3%和21.2%。
過去的五年,是招商引資取得豐碩成果,對外開放實現重大突破的五年。五年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4018個,實際到位資金212.9億元,其中投資超億元的項目57個,域外投資已拓展到農業、工業、商貿流通、城市基礎設施等各個領域,一大批知名企業集團落戶我市。引進國家投資和世行貸款3.6億元,建成了9個高標準的國家糧食儲備庫。新批外商投資企業172家,是上五年的1.1倍,契約外資額5.4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2.9億美元,分別比上五年增長3.3倍和6.4倍,我市利用外資總額在全省已上升到第七位。累計完成外貿出口2億美元,外派勞務5770人次,分別比上五年增長84%和1.7倍。開發區建設取得長足進展,對外開放的吸引力顯著增強,已成為全市新型工業化的示範區。對外友好往來不斷擴大,引智工作取得明顯成效。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無論從廣度、深度還是從規模上,都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
過去的五年,是社會保障體系不斷完善,就業再就業工作取得明顯成效的五年。國有企業下崗職工基本生活保障向失業保險並軌取得突破性進展,累計完成並軌12萬人,償債率達86.1%。城鎮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制度日趨完善,個人帳戶基金基本記清做實,參保人數達19萬人,參保的離退休人員養老金100%實現了社會化發放。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覆蓋面不斷擴大,參保人員已達23.5萬人,覆蓋面達72%,多層次的醫療保障體系基本建立。失業保險實現了市級統籌,確保了符合條件的失業人員按時領取失業金。城市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基本建立,實現了應保盡保、動態管理。社會征繳、財政補助、企業自籌三位一體的社保資金籌措機制已經建立並逐步完善。城鎮登記失業人員和最低生活保障對象全部納入了社區管理。累計籌集扶貧幫困款物7989萬元,建成了高標準的光榮院和社會福利院,新建、改建高標準中心敬老院15所,為城鄉特困戶建房3514戶。累計安置下崗失業人員13萬人次,我市引導下崗失業人員向第一產業轉移、建立健全再就業服務體系等做法得到國家有關部門和省委、省政府的充分肯定。
過去的五年,是基礎設施建設進展最快,城鄉面貌發生巨大變化的五年。進一步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實施大規模的基礎設施建設和環境綜合整治,新建和改造主次幹道36條、小街小巷115條,城市道路框架基本拉開。建成了駐蹕園音樂廣場、城南熱源廠、引鐵法煤層氣等20多項重大基礎設施工程,城市功能更加完善。市區綠化覆蓋率達到38.7%,比1998年提高2.2個百分點,美化、亮化、淨化水平上了一個新台階。改造舊城區76萬平方米,改造治理住宅小區31個。郵政、通信網路規模不斷擴大,綜合業務處理能力和技術水平明顯提高。五年新增建制鎮3個,市級以上中心鎮達到12個。完成了南城子水庫除險加固、東遼河防洪等5項重大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工程,西豐誠信水庫開工建設。五年投資21.9億元,新增公路里程478公里,新建、改建黑色路面2214公里,是上五年的2.9倍,提前1年實現了鄉鄉通油路的目標,通油路的行政村達到970個,占總數的63.7%,被省政府授予"公路建設先進單位",連續4年被評為省公路建設文明市。國土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工作得到加強,耕地開發復墾及整治取得明顯成效,"一控一達標"工作被省政府授予一等獎。
過去的五年,是各項社會事業日益繁榮,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不斷開創新局面的五年。科技工作取得新成果,8個農作物新品種通過省級鑑定,推廣套用10項先進農業生產技術,建成了市農業高新技術園並正式投入生產,市農科院被批准為國家大豆改良中心鐵嶺分中心,高新技術企業發展到7家,有4項科研成果獲省科技進步二等獎。教育改革與發展穩步推進,實現了農村公辦教師基本工資縣統籌,我市首創的旨在提高農村國小教育教學質量的"春曉工程"在全省推廣。教育布局更趨合理,辦學條件得到明顯改善。高中招生規模不斷擴大,高等教育、職業教育、民辦教育快速發展。文化事業日益繁榮,成功地舉辦了鐵嶺首屆國際民間藝術節,我市被中國曲藝家協會命名為"曲藝小品之鄉"。全市共有297件文藝作品獲省以上獎勵,電視劇《今天是個好日子》獲全國"五個一工程"獎,《劉老根》第二部在全國熱播,極大地提高了鐵嶺的知名度。衛生事業邁出新步伐,農村衛生院、所建設得到加強,衛生監督與疾病控制體制改革取得重要進展,社區衛生服務的覆蓋面進一步擴大,醫療質量管理水平不斷提高。計畫生育"三為主"方針得到切實落實,進一步鞏固了低生育水平。民眾體育蓬勃發展,全民健身月活動被國家體育總局評為優秀組織獎,競技體育捷報頻傳,我市輸送的運動員有4人6次獲世界冠軍,9人次兩平一破世界紀錄,有8人入選2004年雅典奧運會國家集訓隊。廣播電視基礎設施和設備得到改善,節目更加豐富多彩,廣播電視人口覆蓋面進一步擴大。民主法制和精神文明建設得到切實加強,共辦理人大代表建議、政協提案2320件,滿意率達95%以上。"三五"普法和依法治市工作取得很大成效,人民調節網路更加健全,法律服務領域不斷拓展,法律援助制度走上正規化,社會治安秩序保持穩定。全面推行了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強化了政府法制監督和執法人員的培訓工作,認真、公正地開展行政複議應訴工作,規範了行政執法行為,維護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廣泛開展多種形式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我市城鄉共建經驗在全國推廣,有3家單位被命名為全國精神文明建設先進單位。強化科技擁軍,積極為駐鐵部隊解難題、辦實事,駐鐵部隊廣大官兵對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我市首次被評為省級"雙擁模範城"。
各位代表,剛剛過去的2003年,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和實現"三個新突破"的開局之年。面對突如其來的"非典"疫情,全市上下萬眾一心,眾志成城,嚴格落實防治"非典"的各項措施,堅持以經濟建設為中心不動搖,取得了防治"非典"和經濟建設的雙勝利。一是招商引資實現新突破。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355個,實際到位資金50億元,其中超億元的大項目41個。新批外商投資企業36家,契約外資額2.3億美元,外商實際繳資額1億美元,分別增長87.7%和46%。外貿出口實現5600萬美元,增長21.2%。外派勞務1700人,增長20.6%。二是固定資產投資創歷史新高。完成固定資產投資60億元,增長37.4%。三是農村經濟結構調整和農業產業化取得新進展。糧食總產量25.3億公斤,為5年來最好水平,糧食與非糧作物實際種植面積比例調整到60:40。新建村外畜牧小區60個,完成植樹造林39.5萬畝、7954萬株。農村二、三產業實現總產值235億元,增長16%,實現利潤14.1億元,實繳稅金2.7億元,分別增長14.6%和17.4%。四是工業經濟呈現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長的新局面。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26.6億元,增長28.8%。實現工業增加值45億元,增長23.3%。實現利稅11.5億元,增長7.5%。啟動建設工業園區42個,擺進項目106個。完成技改投資10億元,開發新產品135項,實現新產品產值7.3億元。五是民營經濟有新發展。全市民營經濟發展到11.9萬戶,從業人員42.5萬人,實現增加值63億元,增長18.4 %。六是社保和再就業工作取得新成效。社保試點各項工作順利完成,在財力緊張的情況下投資1500萬元建成了目前省內規模最大、功能齊全的市級勞動力市場,啟動了放心早餐工程,開展了"騰崗位、獻愛心"活動,全年開發公益性崗位4328個。七是城鄉建設邁出新步伐。市區新建、改建12條主次幹道和13條街巷路,植樹42.2萬株,新增公共綠地6.6公頃。建成了嶺東排水暗渠,銀北熱源廠投入使用,柴河風光帶一期整治河道工程全面完成。房地產開發42萬平方米,治理改造居民小區17個,解決社區辦公用房20處,是力度最大的一年。新建、改建黑色路面1011公里,首次突破一千公里。
審計、技術監督、統計、物價、僑務、地震、檔案、藥品監督、供銷、菸草專賣、規劃、人防、氣象、農機、安全、殘聯、消防、地方志、老齡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成績。
隨著2003年各項任務的完成,本屆政府走過了五年不平凡的歷程。回顧五年來的工作,我們深切地感到,這些成就的取得,得益於我們在工作中始終做到了五個堅持:
1、始終堅持以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為中心。五年來,我們不斷強化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的中心地位,堅持不懈地加強軟硬環境建設,使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真正成為全市上下的共識和自覺行動,實現了歷史性的突破,對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起到了巨大的拉動作用。可以說,沒有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就沒有鐵嶺五年來的快速發展。更為可喜的是,對外開放和招商引資極大地推進了全市思想解放的進程,使廣大幹部民眾的思想觀念發生了深刻變化,市場經濟意識和開放意識明顯增強,為鐵嶺經濟跨越式發展奠定了堅實的思想基礎。
2、始終堅持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五年來,我們按照"調整最佳化第一產業,突出加強第二產業,大力發展第三產業"的總體思路,不斷加大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和改組的力度。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發生了歷史性變化,形成了"一帶、五區、六大基地"的種植業新格局,畜牧業和林業已成為農業經濟的兩大主導產業,城鄉二元經濟結構正在逐步改變。工業經濟結構調整初見成效,新型建材、機械、輕工、能源、農副產品加工初現主導產業端倪。從1999年起,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一舉摘掉了長達8年整體虧損的帽子,開始走上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長的良性循環軌道。特別是"工業立市"思想的提出,在全市上下引起強烈反響並形成廣泛共識,為實現"三個新突破"和全面建設鐵嶺小康社會找到了成功的路徑。
3、始終堅持以改革為動力。五年來,我們堅持以改革總攬全局,加快推進以轉制退出和股份制改造為重點的國有企業改革,以穩定和完善家庭承包責任制為重點的農村改革,以裁減冗員、理順財務管理為重點的糧食流通體制改革,以國庫集中支付、部門預算、政府採購等為重點的財政改革,以城市經營性用地招標拍賣為重點的國土資源使用制度改革,以公房出售、住房分配貨幣化為重點的住房制度改革以及科技、教育、文化、衛生等各項改革,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影響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為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注入了新的活力,提供了強大動力。
4、始終堅持以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為目標。五年來,我們始終堅持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一起抓,深入實施"科教興市"戰略,不斷加大對科技教育的投入,制定了鼓勵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吸引人才等優惠政策,科技教育事業獲得了長足發展,人才總量進一步增加。切實加強文化、衛生、體育、廣播電視等各項社會事業和精神文明建設,扎紮實實地推進文化名城創建工作,使經濟和社會更加協調發展,"紅學文化之鄉"、"小品藝術之鄉"、"體育冠軍之鄉"、"煤電能源之城"四張城市名片進一步在海內外叫響。
5、始終堅持以執政為民為根本宗旨。五年來,我們切實加強政府自身建設,認真落實廉潔自律的各項規定,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案件;完成了市縣兩級機構改革和合鄉並鎮,進行了兩輪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推行了"一站式"辦公服務;嚴厲打擊各種違法犯罪活動,妥善處理民族宗教事務,認真受理人民民眾來信來訪和市民投訴,我市被授予全國信訪工作優秀集體。所有這些,都是為了保持政府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建設精幹高效的服務型政府,為人民民眾創造舒適安全的生活環境。歸根到底,是為了忠實地實踐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
各位代表,五年來各項成就的取得,是省委、省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市人大、市政協監督與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市上下團結一心、共同奮鬥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辛勤工作在各條戰線上的全市各族人民,向熱情支持政府工作的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及社會各界人士,向解放軍駐鐵部隊指戰員和武警官兵、中省直駐鐵單位,向廣大域外投資客商,向所有關心支持鐵嶺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海內外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謝並致以崇高的敬意!
各位代表,越是形勢比預料的好,越要保持清醒的頭腦,越要看到經濟和社會發展中存在的困難和問題。當前,我們在前進中面臨的主要矛盾和問題是:經濟發展雖然速度很快,但總量還比較小,有些經濟指標在全省還比較靠後,實現強市富民目標,任重道遠,壓力很大;經濟結構不盡合理,運行質量不高,經營方式還比較粗放;"三農"問題仍很突出,農民增收難度加大;就業再就業任務繁重,社保資金嚴重不足,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對外開放環境還需進一步改善,有的部門和工作人員以經濟建設為中心的思想樹得不牢,服務意識不強,辦事效率還不高;官僚主義、形式主義、鋪張浪費、腐敗現象和行業不正之風還一定程度地存在;安全生產形勢不容樂觀,特別是發生了昌圖12·30特大事故,給人民民眾的生命財產造成重大損失。這些矛盾和問題必須引起我們高度重視,並在今後的工作中認真加以解決。

未來目標

二、今後五年的指導思想和奮鬥目標
  
今後五年,正逢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省委、省政府加快遼西北開發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面臨國際產業轉移、國內南資北移的大好時機;我市經濟正處於發展最快的歷史時期,顯示了強勁的後發優勢;廣大幹部民眾求發展、謀振興的氛圍十分濃厚,全市上下政通人和,精神振奮,這些都為我們加快發展提供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只要我們牢固樹立機遇意識、發展意識、創新意識、責任意識,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有利條件,調動一切可以調動的積極因素,勵精圖治,真抓實幹,就一定會取得新突破,實現大發展,在振興老工業基地中大有作為,向黨和人民遞交一份無愧於先人、無憾於來者的滿意答卷。
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堅持五個統籌,搶抓四大機遇,以加快發展為主題,以項目招商為中心,以強市富民為目標,牢固樹立工業立市思想,以發展民營經濟為主,加速工業化,推進農業產業化,提高城鎮化水平,全力推進經濟結構調整,重點培育"五大主導產業",加快建設 "三大基地",深入實施科教興市、人才強市戰略,堅持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觀,切實加強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設,為建設經濟發達、文化繁榮、生活富裕、環境優美的新鐵嶺而奮鬥。
今後五年的主要奮鬥目標是:
1、做大經濟總量,實現強市升位。國內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8.3 %以上,到2008年,GDP總量達到407億元。地區財政收入達到44.8億元,年均增長16.9 %。五年完成固定資產投資536億元,年均增長20%。社會消費品零售額實現154億元,年均增長16.4 %,力爭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位次前移。進一步完善社會保障體系,大力改善創業和就業環境,努力增加城鄉居民收入。到2008年,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分別達到8240元和4420元,年均增長8 %和7 %,人民生活水平再上一個大台階。
2、突出抓好大項目招商,實現全方位、寬領域的對外開放新格局。在更大範圍、更寬領域、更高層次上參與國內國際競爭,構築一流的對外開放環境,基本構建起不受地域限制,沒有制度壁壘,各種生產要素自由流動、合理配置的開放型發展模式。堅持引進項目與引進資金、智力、技術相結合,不斷拓展對外開放新領域。特別要依託資源優勢,突出抓好大項目招商,力爭每年引進投資超億元的大項目20個以上,五年引進域外資金30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0億美元。最佳化出口商品結構,建成肉雞、生豬、花生、參茸四大出口基地,培植服裝、蔬菜、肉雞等八大主導出口商品,五年完成外貿出口7億美元,年均增長30%。
3、全力加快工業經濟發展,實現由傳統農業地區向工業城市的跨越。主動承接瀋陽產業轉移,大力調整經濟發展戰略布局,全面開發、改造、建設鐵西工業區,搞好鐵嶺縣縣城搬遷的規劃論證,力爭早日啟動,建成50個市縣鄉三級工業園區,使其成為鐵嶺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做大做強華晨、精工等33戶年產值超億元的企業, 培育鐵煤集團、鐵嶺電廠、陸平等5個年產值超20億元的企業集團,新建一批具有較強競爭力的企業,形成機械加工製造、汽車零部件配套加工、輕工、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服務貿易"五大主導產業",建成能源工業、優質安全農副產品生產加工、新型建築材料工業"三大基地"。大力發展生物技術、新材料、機電一體化等高新技術產業,重點扶持北亞藥用油、北辰彩板等28戶高新技術企業,加快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基本實現產業最佳化升級。到2008年,工業總產值達到700億元,其中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達到382億元,三次產業結構比由目前的29:37:34調整到18:47:35,初步實現由傳統農業地區向工業城市的跨越。
4、加速推進農業產業化,實現解決"三農"問題的新突破。強化農業基礎地位,用工業理念研究和解決農業問題,實現城鄉經濟社會協調發展。大力發展農村二三產業,加快農村剩餘勞動力轉移。新上和擴建龍泉乳業、萬順達澱粉等投資1000萬元以上的產業化龍頭企業50個,重點培育奶牛、玉米、生豬等20個產業化鏈條,以此為牽動,加強優質、安全農產品基地建設,加快推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制度。培育各具特色的縣域主導產業,發展壯大縣域經濟,使我市由農業資源大市向農產品加工大市轉變,由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初步解決農業效益低、農民增收緩慢等突出矛盾和問題。
5、大力發展民營經濟,實現以民營經濟為主體的新型所有制結構。營造鼓勵全民創業的濃厚氛圍,不斷完善並認真落實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清除一切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條條框框,為民營經濟發展營造最優的政策環境、服務環境和法制環境,讓一切創造社會財富的源泉在市場經濟大潮中充分涌流。實施龍頭、規模、品牌、園區"四大驅動戰略",形成骨幹崛起、結構最佳化、素質提高、特色鮮明的民營經濟發展新格局。到2008年,民營經濟在國民經濟中的比重達到70%以上。
6、加快推進各項改革,實現經濟體制和管理機制的全面創新。國有中小企業資本全部退出國有,對啟動無望的企業依法實施破產。全面推進以土地流轉制度、農村稅費改革和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的農村改革,深化國有資產管理、財稅、科教文衛和行政管理等各項改革,最大限度地消除影響生產力發展的體制性、機制性障礙,基本建立起較為完善的現代產權制度、符合社會主義市場經濟要求的經濟體制和便捷高效的行政管理機制。
7、加大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力度,實現城鎮化水平和環境質量的全面提升。繼續堅持"上檔次、塑形象、大突破"的方針,進一步完善城市總體規劃和專項規劃,推進中心城市向東、向北發展,初步形成北方山水城市格局。加大經營城市力度,加快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完成城區道路和管網改造,形成完善的基礎設施體系。建設柴河風光帶、城市垃圾處理廠等30項重點工程,開展大規模、高水準的綠化美化亮化,全面提升城市生態和生活環境質量,塑造城市新形象。創新小城鎮建設和管理體制,通過放寬戶籍政策、鼓勵多元化投入等措施,引導農村人流、物流向小城鎮集中,加快農村城鎮化進程,到2008年,城鎮化水平提高到45%。
8、扎紮實實地開展文化名城建設工作,實現經濟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協調發展。構建先進的文化創新體系,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圍繞四張城市名片,加快文化設施建設,培育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文化品牌,開展具有廣泛影響的大型文化活動,做好市志編纂工作,挖掘歷史文化資源,把我市建成真正的文化名城。加快發展各項社會事業,整合高等教育資源,力爭建成一所市屬本科大學,加強職業技術教育及培訓基地建設,形成比較完善的國民教育體系、科技創新體系、全民健身體系和醫療衛生體系。深入開展依法治市和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全面提高人民民眾的科學文化素質、思想道德素質和健康素質。高度重視人才工作,認真落實吸引人才的各項優惠政策,繼續實施"一村一名大學生"計畫,五年引進大中專畢業生3000人,特別要引進一批高層次人才,為各類人才在鐵嶺施展才華創造優良的外部環境。切實加強計畫生育、環境保護和資源管理工作,使經濟發展與資源環境相協調。
各位代表,上述奮鬥目標是在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方案和實現"三個新突破"實施意見的基礎上提出來的,實現這些目標,難度是不言而喻的。但收穫總在耕耘後,成功從來歷艱辛。我們已經具備了跨越式發展的基礎和條件,只要我們萬眾一心,埋頭苦幹,我們的目標可以實現,我們的目標一定能夠實現!
三、2004年主要工作安排
  
2004年是新一屆政府任期的第一年。做好今年(2004年)的工作,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為此,要突出工作重點,狠抓關鍵環節,特別要開展好"安全年、項目年、環境年"活動,為全市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創造一個良好的開端。
今年(2004年)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國內生產總值實現207億元,增長17%。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完成72億元,增長20%。地區財政收入21.5億元,比上年預算增長16%,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9.9億元(新體制口徑),比上年預算增長17.7%。社會消費品零售額83億元,增長14.8%。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056元,農民人均純收入3370元,分別增長8%和7%。安置再就業4萬人。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3.31‰以下。
為實現上述目標,重點抓好九項工作:
(一)努力提高對外開放水平,力爭再引進一批對全市經濟發展起到重大拉動作用的大項目
創新招商方式,著力抓好以商招商、以情招商,組織開展好赴韓國、新加坡、香港、廣州等10次大型招商活動,力爭引進投資超億元的大項目20個,全年招商引資實際到位資金50億元,實際利用外資1.2億美元。繼續實行領導包大項目責任制,全力抓好玉米秸稈造紙、50萬噸酒精等18個已簽約和在談項目的跟蹤落實,促其早建設、早投產。按照科學論證、致力創新、突出特色的原則,切實加強項目源建設,規劃、包裝好30個重點項目。全力擴大外貿出口,全年完成出口8000萬美元,增長43%。加大工作力度,年內完成出入境檢驗檢疫局建設。加強對外經濟技術交流與合作,外派勞務2000人以上。以推行項目代辦制、並聯審批、規範費用減免為重點,大力最佳化對外開放環境,努力營造"親商、安商、養商、富商"的良好氛圍。加快完善開發區帽山、桑園兩個起步區的基礎設施,提升開發區的整體形象,充分發揮對外開放的視窗和龍頭作用。
(二)加快工業調整與改造步伐,塑造鐵嶺工業的新形象
搶抓國家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的歷史機遇,抓好清河電廠"以大代小"、鐵嶺電廠二期、鐵煤集團技術改造等35個項目的規劃,搞好與國家和省有關部門的對接,爭取更多的項目進入國家和省的籠子。全面啟動鐵西工業區改造,重新煥發鐵西工業區的活力,加快改善鐵西的生產生活環境。按照統一規劃、合理布局、完善功能、突出特色的原則,加快縣鄉工業園區建設,力爭年內每個園區都擺進一批項目,使園區建設初具規模。繼續深化國企改革,今年(2004年)國有中小工業企業轉制退出40戶。下力氣抓好企業技術創新,全年完成技改投資10億元,開發新產品150種。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實施高新技術產業化項目12項,力爭再有2戶企業進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新發展民營科技企業60戶。全市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57億元,實現增加值56億元,實現利稅14.5億元,分別增長24 %、24%和26%,繼續保持速度和效益同步快速增長。
(三)加速推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結構調整,進一步提高農業產業化水平
突出抓好"一帶、五區、六大基地"建設,不斷擴大優質、安全、高效農產品種植面積。以村外畜牧小區建設、人工牧草種植、奶牛生產為重點,提高畜牧業生產規模化、集約化、專業化、市場化水平,奶牛飼養量發展到3萬頭,新建村外畜牧小區50個,畜牧業產值實現48億元。完成植樹造林35萬畝,植樹6000萬株。無公害和綠色食品基地面積達到100萬畝,獲無公害食品認證50個。重點扶持一批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建設和完善146個農業產業化基地。加強農業基礎設施建設,完成水源工程500項,綜合機械化水平達到39%以上,加快改善農業生產條件。加強農業技術培訓,提高農民的科技素質。
(四)營造鼓勵創業、扶持創業的良好環境,促進民營經濟和第三產業快發展大發展
重點扶持一批超億元的民營企業,使其迅速做強做大。全市民營經濟增加值實現75.6億元,增長20%,實繳稅金4.5億元,增長21.6%。大力發展第三產業,完成裕路商業城建設並投入運營。積極尋找合作夥伴,開發建設遼北果菜批發市場。加快郵政、通信網路建設,著手建立遼北郵政物流中心,積極開辦新興郵政、電信業務。完成《鐵嶺市旅遊發展總體規劃》修編,圍繞紅學文化,規劃建設幾處高水準的人文景觀,使其成為鐵嶺旅遊的新亮點,旅遊總收入達到5億元以上。
(五)繼續加大社保和再就業工作力度,妥善安排困難群體的基本生活
償還並軌人員債務90%以上。鞏固和擴大養老保險成果,積極探索農村養老保險新路子,依法加大基金籌集與管理力度,確保離退休人員養老金100%社會化發放和失業金按時足額發放。抓好醫療保險擴面工作,覆蓋率達到75%。加快社保網路和街道、社區勞動保障平台建設,將社保和就業工作全部納入社區管理。認真落實再就業優惠政策,加強職業培訓基地建設,全面啟動下崗失業人員再就業小額貸款業務,繼續開展"騰崗位、獻愛心"就業援助活動,千方百計增加就業崗位。完善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鞏固應保盡保成果。建設8所區域性中心敬老院。堅持救助式扶貧與開發式扶貧相結合,深入開展扶貧幫困活動,妥善安排好睏難群體的生產生活。
(六)實施一批重大基礎設施和公益設施建設項目,全面改善城市人居環境
加大經營城市特別是土地招標拍賣工作力度,力爭籌集資金1億元以上。改建、擴建文化街、南馬路、柴河街北段、市區北出口等6條主要街路。搞好柴河風光帶一期工程和龍首山旅遊景區的開發建設,市區植樹20萬株,新建南柳、北市、匯工街三個遊園,新增公共綠地5公頃。以鐵西、嶺東、城南為重點,開發住宅面積65萬平方米,舊城區改造面積26萬平方米,完成4個居民小區的環境改造,全部完成55個社區辦公用房建設。搞好鄉鎮規劃編制,加快12個市級以上中心鎮建設,深入開展市容環境和村鎮環境的綜合整治,提高城鄉人居環境的整體水平。加快農村公路網建設,完成300公里村通油路工程,全面完成102線北段二級路改建。加大環境監管和投入力度,基本建成開原、調兵山城市污水處理廠,開工建設鐵嶺市城市垃圾處理廠,爭取建設鐵嶺污水處理廠中水回用工程和污泥綜合利用工程,使我市環境質量有一個較大改善。
(七)積極穩妥地實施財稅體制改革,加大金融對經濟發展的支持力度
完善預算編制改革,實施部門綜合預算。擴大財政國庫集中支付範圍,規範財政支出行為。積極穩妥地推進農村稅費改革,進一步減輕農民負擔。繼續深化政府採購、非稅收入"收支兩條線"管理、縣區經費財政統管等各項財政改革,不斷增強政府財政調控和保障能力。全面推行稅費征管體制改革,堅持依法治稅,強化稅收征管,確保各項收入按新體制規定及時足額入庫。最佳化財政支出結構,大力壓縮一般性支出,保證公教人員工資、社保資金和各項法定支出。調整信貸結構,改善金融服務,加大對高新技術產業、綠色農業和民營企業的支持力度。強化金融監管,整治社會信用環境,建設金融安全區。加強審計工作,突出搞好財政預算執行、重點建設項目、重點行業的審計監督,推進領導幹部經濟責任審計,嚴肅財經紀律,提高資金使用效益。
(八)大力發展各項社會事業,精心組織好第二屆國際民間藝術節
推廣科技成果20項,完成專利申請350項,科技成果鑑定30項,引進新品種、新技術40項。進一步落實"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重點抓好控輟保學,通過扶貧助學專項資金和"寒窗基金"資助特困學生5000名。加大教育投入,改造危房8萬平方米,對53所農村中國小布局進行調整。全面推進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全面提高教育教學質量。制定扶持政策,促進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發展。組織參加好省第六屆藝術節,修復銀岡書院,開工建設市圖書館,將其建成鐵嶺標誌性建築。整合衛生資源,加強疾病預防控制體系、衛生監督執法體系和醫療救治體系建設,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應急處理機制。繼續實施"光明行動",讓更多的白內障患者重見光明。加強農村醫療保健工作,改善農民的就醫條件。深入開展計畫生育優質服務,不斷提高整體工作水平。繼續實施全民健身計畫,構建全民健身多元化服務體系。加強電視傳輸網路建設,完成廣電大廈主體工程,豐富廣播電視節目。廣泛開展形式多樣的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爭創"省級文明城市"。落實優撫和安置政策,鞏固和發展"雙擁"成果,增進軍政、軍民團結。繼續按照"政府主辦、社會參與、市場運作"的原則,精心舉辦好第二屆國際民間藝術節,弘揚鐵嶺民間藝術,進一步提高我市在海內外的知名度。
(九)切實加強民主法制建設,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
認真執行人大及其常委會的各項決議、決定,自覺接受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努力提高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辦理質量。加強同民主黨派、工商聯、無黨派人士的聯繫,發揮工會、共青團、婦聯等群團組織的作用。繼續推進政務、村務公開,加強基層民主政治建設。認真落實"四五"普法規劃,實施"民主法制示範村創建"和"用法律武裝農民工程",提高全社會的法律素質和法制化管理水平。完善法律援助制度,保護困難群體的合法權益。積極推進行政執法體制改革,繼續抓好行政執法人員培訓和資格認證工作,全面提高行政執法人員的素質。認真清理行政許可規定和許可主體,規範行政許可行為。依法履行行政複議職責,維護管理相對人的合法權益,提高依法行政水平。嚴格落實歸口辦理、分級負責的信訪責任制,認真解決民眾反映的實際問題,減少越級訪和重複訪。繼續開展嚴打整治活動,搞好公安管理體制改革,加快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提高處理群體性突發事件的能力,創造穩定的社會環境。認真吸取昌圖12·30特大事故血的教訓,提高全民的安全意識,強化經常性的安全檢查,加大安全隱患的整治力度,杜絕重特大安全事故的再度發生。深入開展民族鄉鎮"手拉手"幫扶活動,促進民族地區經濟發展。全面貫徹黨的民族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務,積極引導宗教與社會主義社會相適應。
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為實現經濟和社會事業快速發展提供堅強保證
  
各位代表,本次大會將選舉產生新一屆市政府領導班子。新一屆政府肩負著光榮而艱巨的歷史使命。建設讓人民滿意的政府,是全市人民的期望,更是實現各項奮鬥目標的保證。為此,新一屆政府必須按照勤政、廉潔、務實、高效、創新的要求,切實加強和改進政府工作,塑造充滿希望的政府形象。
親民為民,時刻保持同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各級領導幹部和廣大公務員要經常想一想生活還比較困難的民眾,經常想一想自己過去的艱苦生活,時刻不要忘本。要懷著對人民民眾的深厚感情去工作,關心城鄉困難民眾的生活,了解他們的需求,千方百計地為民眾排憂解難,真正做到立黨為公,執政為民。不斷拓寬政府與市民的溝通渠道,各級政府要充分發揮市民投訴中心的作用,建立領導與民眾定期對話制度,面對面地傾聽民眾的意見、建議和要求。各級政府在做出涉及千家萬戶利益的重大決策前,要履行聽證程式,認真聽取和吸納民眾的意見。要繼續開通行風熱線,自覺接受人民民眾的監督。加強政府同人民民眾的聯繫,著力營造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的良好氛圍,增強廣大幹部民眾搶抓機遇,加快發展的緊迫感、責任感和使命感,引導好、保護好、發揮好他們投身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
不務虛名,踏踏實實地為老百姓辦實事。要樹立正確的政績觀,堅決克服形式主義和官僚主義,不搞花架子,不做表面文章,不搞不切實際的形象工程,把民眾的希望和要求作為政府工作的第一信號,把民眾滿意作為評價政府工作的第一標準。各級領導要從不必要的迎來送往和繁瑣事務中解脫出來,騰出時間和精力,深入實際調查研究,圍繞百姓最希望解決的問題,多辦得人心、暖人心的好事、實事,把黨和政府的溫暖送到民眾的心坎上。要把抓落實作為改進作風的重要內容,問責到人,做到事事有人抓、有人管、有人督辦,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要建立健全獎懲責任制,對求真務實、埋頭苦幹的幹部進行褒獎,對好大喜功、弄虛作假的幹部進行懲戒,在政府機關中形成勤政為民、踏實苦幹的濃厚風氣。
創新機制,努力提高辦事效率。加快轉變政府職能,進一步簡政放權,把那些應由市場調節、法律裁決、中介組織解決的事項從政府職能中分離出去。狠抓機關的作風建設,努力改進服務,提倡和推行專題辦公、現場辦公,方便基層和民眾。繼續搞好機構改革、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和事業單位改革,進一步削減審批事項,簡化審批程式。對需多個部門審批的事項,推行聯合審批、定期會簽制度,在審批事項較多的部門推行一個視窗進、一個視窗出的"視窗式辦文"制度,提高辦事效率和行政效能。加快電子政務建設,積極創造條件實行網上審批。強化"一站式"辦公服務中心職能,逐步把全部審批事項納入到中心審批。下力氣打造誠信鐵嶺,加快建立與國際接軌的透明高效的服務機制,建設手續簡、收費低、服務優、辦事快的一流的經濟發展環境。
加強學習,切實提高廣大公務員的素質。在政府機關中大力倡導認真學習的風氣、研究問題的風氣。市政府將聘請專家學者,定期舉辦知識講座,幫助研究論證一個時期的重大問題。開展創建學習型機關活動,加強對廣大公務員市場經濟知識、法律知識、業務知識的培訓,不斷汲取新知,努力提升自身素質,克服本領恐慌,增強工作的前瞻性。堅持學以致用,務求學習效果,緊密結合思想和工作實際,拓寬新思路,採取新舉措,不斷提高廣大公務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面的能力、依法行政的能力和總攬全局的能力。要在政府機關中引入競爭機制,實行優勝劣汰,保持公務員隊伍的生機和活力。
廉潔從政,不辜負人民民眾的厚望和重託。鐵嶺目前經濟還不發達,相當一部分民眾生活比較困難。廣大公務員特別是各級領導幹部,一定要牢記 "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半絲半縷,恆念物力維艱"。要大力發揚艱苦奮鬥、勤儉節約的優良傳統,堅決制止和反對大手大腳、鋪張浪費的行為,與人民民眾同甘共苦,風雨同舟。要加強對政府各級領導幹部的教育和監督,切實落實廉潔自律各項規定,做到嚴於律己,廉潔從政。認真清理亂收費、亂攤派、亂罰款、亂拉贊助,大力糾正部門和行業不正之風,讓人民民眾到政府機關辦事心情舒暢。要加大對違法違紀案件的查辦力度,對干擾經濟建設、妨礙招商引資、侵害民眾合法權益的行為,要嚴肅處理,絕不姑息遷就,以反腐敗的實際成果取信於民,努力建設人民滿意的政府。
各位代表!我們已經踏上了全面建設鐵嶺小康社會的偉大征程。讓我們乘著十六大的東風,高舉鄧小平理論偉大旗幟,認真實踐"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緊密團結在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在市委的堅強領導下,勇敢地擔負起振興鐵嶺經濟的歷史重任,不辱使命,不負重託,紮實工作,奮發進取,共同創造鐵嶺美好的未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