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調兵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一第一要務,經受住了“非典”的嚴峻考驗,圓滿地完成了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2003年,全市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09億元,(如果包括鐵煤集團達到26.97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02年增長1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9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3.2億元,增長37.7%;第三產業增加值4.7億元,增長17.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7.0億元,比2002年增長89.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321萬元,按可比口徑比2002年決算增長16.6%。銀行各項存款餘額35億元,比2002年增長2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27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11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3.1%和9.1%。與此同時,城市建設、科教文衛等社會各項事業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績。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04年調兵山市政府工作報告
  • 時間:2004年
  • 地點:調兵山市
  • 性質:政府工作報
一、2003年工作的基本回顧,二、2004年工作的主要任務,

一、2003年工作的基本回顧


   過去的一年,我們在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的正確領導下,在市人大的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執行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團結和帶領全市人民緊緊抓住發展這一第一要務,經受住了“非典”的嚴峻考驗,圓滿地完成了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工作任務。2003年,全市預計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0.09億元,(如果包括鐵煤集團達到26.97億元),按可比口徑比2002年增長18.8%。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19億元,增長4.8%;第二產業增加值3.2億元,增長37.7%;第三產業增加值4.7億元,增長17.5%。社會固定資產投資額7.0億元,比2002年增長89.2%。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321萬元,按可比口徑比2002年決算增長16.6%。銀行各項存款餘額35億元,比2002年增長2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6273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511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3.1%和9.1%。與此同時,城市建設、科教文衛等社會各項事業也都取得了可喜成績。
——招商引資再創佳績。2003年,我們繼續堅持“走出去,請進來”戰略,重點引進生產加工型項目。瞄準韓國、瀋陽和沿海地區,積極開展招商引資活動。加快工業園區基礎設施建設,實現了園區的“六通一平”目標,並適時成立工業園區籌委會,目前,兩家大型項目落戶園區,並將於明年(2004年)投入生產,為域外企業進入園區起到了很好的示範作用。2003年,全市共引進域外投資項目71個,實際到位資金2.97億元,完成年初計畫的134.8%。其中,千萬元以上項目9個,實際到位資金1.11億元,占到位資金總額的37.4%;生產加工型項目57個,實際到位資金1.93億元,占到位資金總額的65%。全年實現協定外資額1600萬美元,出口交貨值9100萬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23.1%和19.2%,在全市17家規模以上工業企業中,現已有域外投資企業10家,實現年產值2.8億元,上繳稅金700萬元。
——地方工業速度和效益同步增長。堅持走“工業興市”之路,努力培育支柱和優勢產業,推進工業結構最佳化升級。2003年,全市實現地方工業總產值9.4億元,工業增加值1.9億元,上繳稅金1788萬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1.9%、30.5%和149%。一是固定資產投資有較大增長。2003年,固定資產投資1.1億元,規模以上企業固定資產總額達到1.5億元,比2002年增長27%,有13家企業資產超過千萬元。二是工業運行質量明顯提高。全年規模以上企業實現產值3.3億元,工業增加值8500萬元,利稅總額1000萬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40.4%、24%和54%,超額完成了鐵嶺下達的扭虧指標。其中,顧家房煤礦、榮盛電纜有限公司、威躍礦山配件製造有限公司、鐵嶺小王子食品有限公司上繳稅金分別達到110萬元、107萬元、92萬元和75萬元,分別比2002年增長141%、33.8%、41.5%和30%。三是對外經貿取得新成績。2003年我們克服“非典”等不利影響,全市實現出口創匯總額450萬美元,其中,宏大肉禽加工有限公司創匯300萬美元,童興硼鐵合金有限公司創匯140萬美元。大力提高企業的品牌意識,為2家企業註冊了鐵嶺市著名商標,為6家企業冠以遼寧省名,8家企業取得了自營出口權,使我市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
——第三產業發展勢頭強勁。全年投資1700萬元改造市場3處,總建築面積8100平方米。其中,調兵山市場新增攤位234個,商業大廈啟動閒置場地2000平方米,完成大明和調兵山市場總體改造工程。積極推行現代流通形式和交易方式,發展專業批發市場1處,新增直銷、配送、專賣和連鎖經營業戶105戶,大型餐飲娛樂服務場所增加35家,並完成了3000平方米的停車場建設。全年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8.7億元,比2002年增長20.8%。進一步深化流通體制改革,整體出售國有糧庫2家,完成鎖定庫存糧的處理指標。積極實施“食品放心”工程,整頓生豬屠宰、鹽業和酒類市場。滿足了城鄉居民生活必需品的供應。認真堅持“政策扶持、拓寬領域、調整結構、加快發展”的方針,鼓勵和引導個體私營經濟向資本聯合型方向發展。2003年,全市第三產業個體私營業戶發展到7172戶,從業人員達到19567人,註冊資金為2.04億元,實繳稅金3458萬元,比2002年增長12%。
——農村經濟取得明顯成效。緊緊圍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大力推進農村產業結構調整,全面提高農村的整體經濟效益。一是種植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堅持以市場需求為導向,以農業經濟作物開發為重點,開發牧草、萬壽菊、蔬菜等高效經濟作物4200公頃。其中,牧草467公頃,萬壽菊133公頃,蔬菜1133公頃,經濟作物與糧食作物比例達到5:5,農村經濟由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轉變。二是農業產業化再上新台階。按照“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產業化模式,加快發展龍頭企業,引進博大肉禽、牧草、萬壽菊和乳製品加工企業,這些企業明年(2004年)將形成一定的生產規模。同時,堅持以村外畜牧小區建設為重點,擴大肉牛、肉羊、肉雞、肉鵝生產,提高了畜牧業集約化、規模化和專業化水平。全年新建村外畜牧小區8個,村外畜牧小區總數達到14個;發展養殖專業戶2752戶,比2002年增長2.8%。2003年,全市豬、禽、牛、羊飼養量分別達到9.26萬頭、639.13萬隻、2.41萬頭和3.15萬隻,分別比2002年增長1.2%、1.42%、22.3%和16.4%。三是生態環境建設進一步加強。抓住我市進入三北防護林項目區的有利時機,大力實施綠色通道、平原林網、村屯綠化和山區綠化等工程,全年完成造林整地385公頃,植樹造林面積673.3公頃,造林平均成活率達到86%。認真做好採煤沉陷區土地復墾工作,新復墾土地面積466.3公頃。認真進行採煤沉陷區綜合治理項目基礎調查和資料整理工作,測算出採煤塌陷造成房屋的破損程度和明年(2004年)為職工建房的面積,並通過了省專家組的評估驗收。深入開展農田水利基本建設,修建庫、塘、井、窖工程28項,完成農建土石方215.5萬立方米,水澆地面積達到680公頃,增強了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此外,全年購進新型農機具15台套,農業機械化水平達到80%以上,進入了全省保護性耕作示範市行列。
——財政金融平穩運行。認真貫徹執行《稅收征管法》,積極培育稅收新的增長點.採取駐點徵收、強化稽查等措施,清理漏征漏管戶,加大稅收征管與清欠力度,確保了各項稅金應收盡收。堅持“一吃飯、二穩定、三建設”的原則,穩步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在財政資金收付、政府採購、構建公共財政支出框架、規範財政支出體系、“罰繳分離”和非稅收入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進展,保證了政府的剛性支出。認真落實農村稅費改革政策,積極化解村級債務.調整教育布局和村級規模,農民人均負擔減輕26.56%,加上省市轉移支付,使全市農民人均減負率達到43%。加強審計、物價和監察工作,尤其在預算執行、經濟責任和基建投資審計等方面加大了力度。實行了城鄉收費分別公示到社區和村民組的作法,加強了對收費的監督。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強化金融風險的防範,廣泛開展消費等項信貸業務,增強了地方經濟發展的活力。
——城市面貌發生新的變化。認真堅持“規劃是前提、建設是基礎、管理是關鍵、經營是靈魂”的方針,努力完善城市功能,綜合整治城市環境,加快運營城市資產。2003年,全市投入城市建設資金3億元,新建和續建工程項目30個。其中,全長5.2公里的環山景觀路工程交付使用,占地4.9公頃的風景區遊園完成工程總量的80%,我市進入國家AA級風景區和國家暢通工程優秀管理城市行列,調兵山兀朮古城被評為遼寧省十大系列“四大”旅遊精品之一。建成防空指揮中心、三區農貿市場和水源地一期工程,基本實現中心城區市政住宅全日供水。大型污水處理廠完成工程投資1500萬元,圖書館工程完成主體建築1000平方米,新梨公路調兵山段工程竣工通車。加快城鄉公路網建設步伐,新建和改造城鄉道路95.5公里,是建市前20年公路里程總和的2倍,在遼北率先實現村村通油路的目標。認真執行《城市總體規劃法》,成立城市管理綜合執法局,強化市容市貌違章治理工作,取締中心城區公用電話亭,清除占道經營和馬路市場,進一步加大了城市管理的力度。積極深化住房制度改革,加強房地產市場的管理和開發,新增住宅小區面積14.75萬平方米,城鎮人均住房面積達到21.5平方米,居住環境位居全省縣級市前列。積極探索土地有償使用方式,努力運營城市土地資產,實現土地經營性收入956萬元,增加了財政收入。積極發展郵政、電信和供電事業,實現電話放號51078戶,企業上網738戶,寬頻上網921戶,建成電話村33個,完成了30個村的電網改造工程。此外,新增城市綠化面積16.23公頃,綠化覆蓋率達到36.06%,城市人均公共綠地5.72平方米,改善了生態質量和人居環境。
——社會各項事業蓬勃發展。認真貫徹“依法治國”、“以德治國”方針和《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大力開展創建“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行業”活動,落實遼西北“圖強致富文明帶”創建工程,有3個村進入省級圖強治富示範村,有5個村與鐵嶺市有關部門結成城鄉共建對子,提高了公民的思想道德素質和文明程度。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全年向市人大報告工作18次,辦理人大代表議案1件,建議、批評、意見57件,政協委員提案、建議案72件。進一步完善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強化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努力規範行政執法行為,推進了政府工作法制化進程。進一步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建成了行政審批服務中心,提高了政府的行政審批效率。深入開展“四五”普法教育,強化了基層民主法制建設,將司法中心納入調委會範疇,增強了全民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榮獲“遼寧省依法治理先進市”稱號。實行“以縣為主”的教育管理體制,認真清理整頓教育部門亂籌資、亂攤派行為,對困難家庭子女實行免費義務教育,有效控制了中小學生的輟學率。教育質量全面提高,高考升學數量和質量均創歷史最好、兩名學生考入清華大學;中考成績名列鐵嶺市前茅。加快發展中等職業技術教育,整合中等職業教育資源,增設就業培訓等項課程,擴大適用人才培養規模,職業高中高考升學率達到100%。積極推行新的辦學模式,引進域外資金1300萬元,建設市繪文實驗學校,減輕了國家辦學的壓力。進一步增強廣播電視服務功能,新開有線電視頻道2個,增加農村有線用戶650戶。以創建“文化工作先進市”為目標,興建了一批基層文化廣場,淨化了文化市場經營環境,豐富了城鄉人民文化生活,在鐵嶺“二賽一評”活動中取得優異成績。繼續加強專業衛生和環境衛生工作,強化藥品監督管理。搞好公共衛生體系和社區醫療網路建設,開通“120”急救通道,改善醫療設備和服務質量,提高了醫院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繼續加強農村改水改廁工作,農村改廁普及率達到46.4%。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增強了人民體質。在鐵嶺市第五屆運動會上,取得競賽單項金牌63枚,社會團體組榮獲團體總分第一名。加強計畫生育與環境保護工作,全市人口出生率為5.5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2.70‰以內;積極搞好城鄉環境建設,提高了城鄉環境質量和水平。
——社會秩序保持穩定。進一步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擴大城鎮職工醫療和養老保險覆蓋面,新增個體私營參保人員1045名,超額完成了社會保障基金的徵收任務。認真實施“再就業工程”,建成高標準勞動力市場,實現下崗職工再就業2100人。開發社會公益性崗位143個,安置“4050”人員143名。深入開展扶貧幫困活動,不斷完善扶貧超市建設,籌集扶貧資金129萬元。認真落實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實現銀行統一發放低保資金,全市低保人數達到5767人。加強社區基礎設施建設,落實辦公場所和辦公設備,50%以上的社區達到或超過了省規定的“一站四室”辦公用房標準。完善和健全了信訪工作制度,堅持依法信訪,暢通信訪渠道,認真解決民眾的實際問題,堅決治理無理無序上訪,全市信訪形勢明顯好轉。認真做好市民投訴工作,受理市民投訴325件,民眾滿意率達到100%。進一步加強社會治安防控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嚴打追逃”專項鬥爭,切實加大案件偵破力度,破獲刑事案件700餘起,有利的維護了社會穩定。
此外,人事、編制、統計、技術監督、民族宗教、兵役、檔案、老幹部、老齡、殘聯、市志和關心下一代等工作也都取得了新的成績。
各位代表,過去的一年,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這是上級黨委、政府和市委正確領導的結果,是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民主監督的結果,是全市人民開拓創新、與時俱進、共同努力的結果,也是鐵煤集團、東北煤田地質局101勘探隊大力支持和鼎力相助的結果。在此,我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全市廣大人民、知識分子、各級幹部和域外投資者、向關心支持我市經濟發展和社會事業進步的各界人士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鐵煤集團、東北煤田地質局101勘探隊表示衷心地感謝!
雖然我市的各項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著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一是經濟結構性矛盾仍然比較突出,地方工業比重不大,殛待培育新的工業經濟成長點;二是引進的大型生產加工型項目還不多,工業園區項目招商的步伐不快,難以滿足經濟結構調整;三是農民增收相對較慢,農業產業化程度不高,“三農”問題有待進一步解決;四是地方財政收支矛盾較大,沒有更多的資金投入經濟建設和社會各項事業。這些問題直接影響我市在遼北地區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宏偉目標的實現。必須在今後的工作中儘快加以解決。

二、2004年工作的主要任務


  
2004年,是國家實施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戰略的第一年,是我市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時期。在新的一年裡,我們既面臨著難得的發展機遇,也將經受各種困難和風險的考驗。因此,我們必須正確分析國內外的形勢,研究制定相應的對策和措施,全力開創我市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發展的新局面。
2004年,政府工作的指導思想是: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牢固把握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和瀋陽經濟圈發展戰略機遇,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經濟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改革、開放和創新為動力,以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農業產業化和三產升級為重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繼往開來、與時俱進,全力推動地方經濟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全面進步,為我市在遼北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而努力奮鬥。
全市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主要目標是:實現國內生產總值11.96億元(如果包括鐵煤集團達到3I億元人),比2003年增長18.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2.3億元,增長5.0%;第二產業增加值3.53億元,增長20.5%;第三產業增加值6.13億元,增長23.6%。財政一般預算收入實現7509萬元,按可比口徑比上年預算增長12.3%。社會固定資產投資總額達到8億元,比2003年增長14.3%。實現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10.5億元,比2003年增長20.7%。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達到7087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3840元,分別比2003年增長13%和9.4%。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4.95‰以內
(一)以擴大開放為契機,積極發展地方工業
第一,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加快經濟結構調整步伐。要把握世界經濟結構調整、南資北移,以及國際產業轉移及國家實施振興東三老工業基地的有利時機,深入落實“走出去,請進來”戰略,積極改進招商引資方式,探索新的招商引資途徑,以項目招商為重點,擴大與國內外財團和公司的聯繫,重點引進“大、高、外”生產加工型項目,努力完善地方工業體系。要進一步密切與省內外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大型諮詢公司的聯繫,聘請專家學者對重點項目進行論證和包裝,建立高標準項目儲備庫,提高資金與項目對接的成成功率。要加快工業園區建設步伐,完善園區招商引資的優惠政策,吸引更多的企業落戶園區,使園區儘快發揮出金融窪地效應。要進一步范行政執法行為,堅決查處和解決擾亂招商引資的案件和問題,切實保障域外投資企業的合法權益,努力營造良好的投資環境。
第二,從實際出發,加快資源型城市經濟轉型步伐。按照十六大的要求。認真研究和分析資源型城市存在的問題和經濟發展思路,制定相應的措施。要以抓好地方工業作為資源型城市轉型的突破口,全力發展地方工業,提升第二產業在經濟成長中的比重,增強地方工業和產品的競爭實力,充分發揮工業在經濟成長中的拉動作用。
第三,強化對外經貿工作,進一步提高對外開放水平。繼續加強對外經濟交流與合作,努力引進一批利用外資的企業,增強我市利用外資的能力。在重點抓好肉雞、硼鐵合金和矽灰石等產品創匯工作的同時,要努力提高企業的品牌意識,更多地培養和推出鐵嶺市、遼寧省知名品牌和知名企業,培育地方新的外貿出口企業,擴大工業品和農產品出口份額,使我市早日形成全方位、多層次、寬領域的外貿出口格局。同時,要以韓國、日本等周邊國家為重點,大力組織勞務輸出,努力提高我市的創匯能力。
(二)以三產升級為手段,提高第三產業發展水平
第一,以加快旅遊資源開發為重點,進一步完善調兵山景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帶動第三產業發展。要以調兵山加入遼寧省名勝風景區為契機,深入挖掘金史文化,加快金史別院、兀朮閣、點將台和金龍長廊等一批景點建設。同時,要認真搞好規劃,加快大明復墾區旅遊觀光農業發展的步伐,逐步將旅遊產業轉化為經濟發展優勢。要繼續美化城市環境,根據旅遊開發總體規劃,按照旅遊城市的要求搞好城市建設,完成圖書館總體建設工程,新建一批高標準的建築、雕塑、亭閣、噴泉等,逐步形成旅遊城市的建築風格。要改善城市生態環境。深入開展“綠化美好家園,建設生態城市”活動,努力增加城市綠化覆蓋面積。要提高餐飲娛樂檔次。樹立“差別經營、錯位經營和特色經營”理念,全面啟動兀朮城金文化產業區,提高餐飲娛樂服務場所水準,增強休閒、觀光、度假等消費的吸引能力,使我市旅遊業真正發揮“綠色產業”效益。
第二,加快培育和完善市場體系,促進第三產業發展。堅持利用現代流通理念改造傳統商業,大力發展超市、連鎖、倉儲、配送、網上交易等行銷方式,適時對食品公司、醫藥公司和鹽業公司進行股份制改革,切實增強我市商業企業的發展後勁。以商業大廈、調兵山市場為重點,加快物流業基礎設施建設,引導和規範物流企業迅速發展,使物流業逐步成為我市的重要經濟成長點。加快生豬定點屠宰場建設,擴大“放心肉”工程的覆蓋區域;積極引導文化、教育、健身等消費,大力提高城鄉人民的整體消費水平。2004年,要續建1處專業批發市場,改造小青、紅房和調兵山市場。同時,繼續培育和完善房地產市場體系,規範一、二級市場,逐步放開三級市。推動房地產業的健康發展。加快發展金融、保險、法律、諮詢等新興產業,健全適應市場經濟的社會信用體系。
(三)結構調整為主線,全面提高農村經濟效益
堅持“用工業化的理念謀劃農業,用工廠化的模式經營農業”的思路,深入落實“六抓六帶、三點兩線、三抓一促”發展戰略,大力推進農村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全面提高我市農業和農村經濟效益。第一,進一步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在積極扶持現有農事龍頭企業的基礎上,重點採取引進和掛靠等方式,圍繞畜禽加工和農產品加工,新上一批牽動力強的農事龍頭企業,充分發揮“龍頭帶基地,基地聯農戶”的作用。積極發展農產品加工、貯藏、銷售等中介組織和經濟人隊伍,擴大農畜產品的流通,動員農業技術人員投身生產第一線,發揮農業技術對農村經濟的促進作用。進一步加強
信息服務體系建設,建成農業信息網路服務中心,完善市、鎮、村、戶四級服務網路,搞好信息與農業生產的對接。第二,調整農業種植結構。以市場為導向,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壓縮低效作物種植面積,增加高效經濟作物比重,重點發展牧草、萬壽菊等作物,全面提高種植業生產的經濟效益。2004年,全市要新增牧草867公頃,萬壽菊20O公頃,經濟與糧食作物的比例達到6:4,進一步促進糧、經二元結構向糧、經、飼三元結構的轉變。第三,改善農業生態環境。認真實施綠色通道、山區綠化、平原林網和村屯綠化等工程,完成造林百積760公頃,樹木成活率達到85%以上。其中,綠化西部山區234公頃,退耕還林100公頃,平原林網74公頃,綠色通道52公頃,村屯綠化300公頃。同時,堅持生態效益和經濟效益並重的原則,大膽探索林業經濟發展新途徑,加快林業生產的發展步伐。積極發展集水農業、節水農業和設施農業,完成高力溝小流域治理工程,用好採煤沉區項目資金,推進採煤沉區土地復墾開發進程。積極深化農業耕作方式改革,引進和推廣新的耕作方式,全面完成省下達的保護性耕作任務。
(四)以提升城市競爭能力為理念,繼續加大城市建設力度
一是加快重點工程建設。明年(2005年)要完成中央大街改造工程,高標準綠化、美化、亮化主要街路,用好國債資金,搞好採煤沉陷區居民住宅建設,要堅持高標準起步、科學規劃、合理施工,使這一工程成為美化城市的放心工程和居民滿意的德政工程。繼續進行住宅小區的道路、照明等配套設施建設,著手申報國家級園林城市,並做好各項準備工作。加快污水處理廠一期工程建設和二期工程申報立項工作。完成水源地二期工程建設,全面實現市政住宅小區全日供水,使我市的城市功能向更高的層次邁進。
二是綜合整治城市環境。深入落實“門前三包”和衛生責任區制度,強化城市綜合整治工作,杜絕環境衛生“三亂”現象。明確社區管理職權,實現城市管理重心下移,充分發揮社區管理城市的重要作用。認真執行《調兵山市城市總體規劃》,嚴格項目規劃與設計管理工作,使城市風貌向環保型、生態型和智慧型型方向發展。
三是完善城鄉基礎設施建設。加快新梨公路後續工程建設,完成項城、前雙、紅小和萬小線標準化建設,城鄉好路率達到85%以上。加強公路的養護和管理工作,加大對“黑車”的打擊力度,維護客貨運輸市場秩序。繼續發展郵政和電信事業,增加交換機容量和寬頻用戶,拓展電信和郵政的業務範圍,完成二期農村電網改造工程,為區域經濟發展創造有利條件。四是大力運營城市資產。繼續創新城市投資、融資機制,最佳化城市資源配置,吸引社會和外來資本,努力拓展經營城市的新路子。積極完善土地收購儲備制度,培育規範土地管理市場,實現以經營土地為主的城市資產增值,使土地經營收入成為財政增收的重要渠道。五是推進農村城鎮化進程。按照城鄉一體化的發展方向,調整和完善小城鎮發展規劃,突出鎮中心區和中心村建設,解決設施共建、資源共享、環境共保問題。同時,進一步最佳化資源配置,引導鄉鎮企業向鎮級工業園區集中,擴大規模優勢和集聚優勢,促進農村勞動力向非農產業與城鎮轉移,大力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進程。
(五)以增收節支為核心,健全新的財稅金融制度
一是嚴格依法征管,全力組織各種稅收。深入挖掘潛在的財源,培育新的稅收增長點,廣泛開展稅法宣傳活動,建立完善稅源監控機制,按照稅收征管工作法制化要求,嚴厲打擊各種違法行為,努力實現稅款的應收盡收。
二是嚴肅財經紀律,大力提高資金投放效益。繼續堅持“一吃飯、二穩定、三建設”原則,穩步推進財政管理體制改革,建立國庫集中收付制度,完善部門預算制度。認真貫徹《政府採購法》,規範政府採購程式和採購行為,嚴格控制社會集團為買力,強化國有資產的管理和運營,堅決壓縮不合理支出,努力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益。認真執行“罰繳分離”制度,強化非稅收入管理,嚴肅查處各種違法違紀行為。加快地方財源建設,準確把握國家轉移支付政策,努力爭取上級財力支持,最大限度地提高財政的巨觀調控能力。
三是最佳化信貸結構,充分發揮金融槓桿作用。認真執行國家穩定的貨幣政策,進一步調整和最佳化信貸結構,努力增加重點項目貸款額度。積極探索資金經營的有效方式,建立財政小額貸款擔保制度,扶持下崗職工再就業,嚴厲打擊逃避銀行債務行為,有效防範和化解各種金融風險,努力為地方經濟和社會發展服務。
(六)以科技教育為先導,全面發展社會各項事業
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面提高城鄉居民素質。按照推進教育創新、深化教育改革、最佳化教育資源的方向,繼續改進辦學機制,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積極鼓勵社會力量辦學,增加政府對教育的投入,嚴格教育收費監督管理,大力推行校務公開制度。進一步落實貧困生免費就學政策,嚴格控制中小學生輟學,全面提高中國小的教育和教學水平。積極發展幼兒教育,加快發展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培育區域經濟適用人才,使教育更好地為區域經濟發展服務。進一步密切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增加工農業產品的科技含量,努力提高我市科技發展水平。
堅持重在建設方針,積極發展其它社會事業。進一步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貫徹落實《公民道德實施綱要》,積極開展精神文明創建活動,大力倡導文明的社會風尚,努力營造文明、健康、和諧、向上的社會環境。繼續深化文化管理體制改革,淨化文化市場環境,大力發展文化產業,加快文化基地建設,不斷豐富民眾的業餘文化生活。積極發展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事業,增強城鄉人民身體素質和健康水平。全面實施區域衛生規劃,重組醫療和衛生資源,改善農村的醫療條件,提高醫療衛生服務質量,切實增強應付突發事件的能力。認真執行計生和環保的基本國策,加強流動人口和農村計畫生育工作,繼續穩定我市的低生育水平;進一步增強全民環保意識、強化生態保護和環境建設,促進人口與自然的協調發展。積極發展廣播電視事業,努力更新電視傳輸設備,擴大有線電視的覆蓋面,提高新聞節目製作水平,充分發揮新聞媒體的輿論導向作用。
(七)以社會穩定為大局,妥善解決熱點、難點問題
堅持依法行政,落實民主法制各項制度。繼續加強社會主義民主法制建設,自覺接受人大依法監督和政協的民主監督,認真執行市人大及其常委會的決議和決定,定期向人大報告工作,向政協通報情況,努力實現政府決策的科學化和民主化。廣泛開展普法學教活動,深入落實“四五”普法規劃,不斷增強全民法制觀念和守法意識。進一步加強行政執法隊伍建設,全面提高行政執法水平。
關心民眾生活,及時化解社會各種矛盾。進一步加強社區標準化建設,主動爭取上級資金支持,加大對社區的投入力度,探索社區自我發展途徑,努力增強社區綜合服務和保障能力。積極落實優撫安置政策,拓寬轉業軍人就業領域,完成村委會換屆工作。繼續加強社會保障體系建設,擴大養老和醫療保險覆蓋面,完善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堅持不懈地開展扶貧幫困工作,動員杜會力量捐款捐物,妥善解決貧困民眾的生產生活問題。充分發揮勞動力市場職能作用,廣泛拓寬就業渠道,擴大就業培訓範圍,努力解決待業人員的就業問題。加強安全生產管理工作,消除各種事故隱患,防止發生重大的責任事故。深入開展“打黑除惡”專項鬥爭,強化公安指揮中心建設,建立110、119、122警務聯動機制,依法打擊刑事犯罪和經濟犯罪活動。加強民族宗教事務管理工作,保護正常宗教活動有序進行。密切監控非法活動,努力消除社會各種不安定因素。認真做好信訪和市民投訴工作,落實工作責任制和責任追究制度,切實提高信訪和投訴案件辦結率,及時化解社會的各種矛盾,努力維護政治的安定和社會的穩定。
(八)“三個代表”為指針,努力建設高素質公務員隊伍
一是要加強理論學習,增強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認真學習鄧小平“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特別是要深刻領會黨的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切實增強貫徹“三個代表”的堅定性和自覺性,建立和完善公務員培訓機制,倡導機關幹部學習之風,努力建設學習型政府,推進政治文明。學習掌握經濟、法律、科技和管理知識,培養和造就高素質的公務員隊伍。
二是轉變政府職能,建立規範高效運行機制。繼續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擴大行政審批中心服務範圍,切實提高政府機關工作效率。積極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和評議考核制,依法開展行政複議和行政應訴工作,維護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的合法權益。
三是加強廉政建設築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嚴格執行領導幹部廉潔自律和任期責任制有關規定,大力弘揚艱苦奮鬥的優良傳統,堅決杜絕奢侈浪費的現象,尤其是要從重從快懲治各種腐敗分子,築起拒腐防變的堅固防線。認真執行國家的政策、法律和法規,自覺接受人大、政協和社會的監督,全面增強政府工作的透明度。
四是改進工作作風,確保各項工作落到實處。牢固堅持實事求的思想路線,大興調查研究之風,做到情為民所系,權為民所用,利為民所謀。堅持以發展為第一要務,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使政府的各項工作真正落到實處。進一步密切與鐵煤集團等駐地企業的關係,努力為他們的改革和發展創造條件,攜手共謀調兵山的發展大業。進一步樹立行為規範、運轉協調、公正透明、廉潔高效的政府機關形象。
各位代表,國家振興東北工業基地的藍圖已經繪就,時代賦予我們艱巨而神聖的使命。讓我們在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指導下,全面貫徹黨的十六大和十六屆三中全會精神,解放思想、實事求是,與時俱進,開拓創新,為我市在遼北率先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宏偉目標而努力奮鬥!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