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刺芹側耳
- 拉丁學名:Pleurotus eryngi
- 別稱:鮑菇
- 界:真菌界
形態特徵
產地分布
栽培技術
1、菇房:分為發菌室,催蕾室和育菇室。菇房寬3.5M,長9M,高3.5M。各室的門統?一開向走廊,廊寬2M。牆體噴塗聚乙烯發泡隔熱層。菇架雙列向排列,四周及中間留有過道,便於操作和空氣循環。發菌室菇床7層,層距0.35M;催蕾室和充菇室菇床5層,層距0.45M,底層菇床距地面為0.25M。
2、設備:有製冷,通風,噴霧,光照四種主要設備。各室配備1台5HP的制冷機和1台40M2的吊頂冷風機;或2室配備1台8HP的制冷機組和2台40M2的吊頂冷風機。催蕾室與育菇室的天花板上及縱向二垛牆各安裝2盞40W日光燈。各室安裝1台45W軸流電風扇,新鮮空氣經由緩衝室打入菇房,廢氣從另一排氣口經緩衝室隔層排出。
3、木屑配方 (乾料100kg中的比例): 國內配方:棉子殼68%,蔗渣10%,麥麩20%,蔗糖1%,碳酸鈣1%。料水比1:1.2
4、裝瓶:機械裝瓶,中心打孔,加濾氣瓶蓋。採用耐高溫塑膠筐(16瓶/筐)。
5、滅菌:高壓滅菌,121℃,1.5小時。
6、接種:瓶溫30℃以下,無菌室接種。
7、培養:發菌室恆溫23-25℃,黑暗。隨著菌絲的生長,瓶中CO2濃度由正常空氣中的量0.03%逐漸上升0.22%,較高濃度CO2可刺激菌絲生長,所以培養期間少量換氣即可。培養30-35天左右菌絲可滿瓶。
8、搔菌:菌絲滿瓶後再培養7-10天,使其達到生理成熟。此時搔菌,即除去瓶口1-1.5cm厚老化菌絲。機械操作,包括開蓋→搔菌→沖洗→扣蓋→搔菌可使出菇整齊。
9、催蕾:搔菌後入出菇室,瓶口向下翻入一個空筐,利於菌絲恢復生長,空氣濕度90%-95%,溫度12-15℃,適度通風。菌絲恢復長生長後,濕度降到80%-85%,形成濕度差;光照500-800Lx,CO2濃度0.1%以下,7-10天形成菇蕾。如果CO2濃度超過0.1%,則菇體畸形
10、育菇:菇蕾形成後再翻筐,使瓶口朝上育菇,溫度15-17℃,濕度90%-95%。用噴霧機調濕,不可向菇體直接噴水。當菇蕾長到花生米大小時,用小刀疏去畸形和部分過密菇蕾。每袋產量與成菇朵數趨正相關,應根據市場需求決定每袋所留菇蕾數,一般每袋成菇4朵產量質量較高。
11、採收:菇蓋基本展開,孢子未彈射時採收,采大留小,分次采完。採收單菇時,手握菌柄基部旋轉拔,叢菇用小刀切割。一般從現蕾到采菇10-20天,工廠化瓶式栽培只採收一潮,轉化率為50%左右。采後機械挖瓶,以備下輪裝瓶。10天后可再長出第二潮菇,兩潮菇單袋最高產量可達610克;覆土一潮可達154%。
栽培要點
栽培場所 乾淨通風的房間如溫室、大棚可用於栽培杏鮑菇。
栽培管理 菌絲長滿袋後,即可採取適溫促其出菇,栽培房濕度保持90%~95%,可向空間及地面噴水霧,一般10~15天就可現菇蕾。應掌握在原基形成到出現小蕾時開袋較好,現蕾快慢與溫度有很大關係,氣溫13~15℃出菇較快,菇蕾多,出菇整齊,15天左右可採收;溫度低於8℃,菇蕾不會形成,即使已伸長的子實體也會停止生長,逐漸萎縮,直至死亡;氣溫超過21℃也很難現蕾,已形成菇蕾也會萎縮死亡。菇蕾生長期的濕度以85%~90%為宜,為了延長子實體保鮮期,採收前2~3天,濕度應控制在85%左右更好,在管理過程中,要注意不能把水噴到菇體上,特別在氣溫高時,會導致菇體變黃。出現感染細菌,造成霉爛。子實體形成和生長需要新鮮空氣、通氣好,菇蕾多,產量高,菇蕾正常開傘,朵形正。
科學價值
第二:菌絲後熟的充分完全是保證。
第三:疏蕾管理的及時得當是條件。
經濟價值
去年河北辛集市試生產9600袋,根據出菇情況觀察,它周期短,效益好,技術操作簡單,農民容易掌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