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是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這種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於一般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類型。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於已確定的高新技術領域,而且必須包括高新技術領域中處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根據這一標準,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新技術產業
  • 基礎:高新技術
  • 領域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
概況,判定,特色,豐富的內涵,發展的領域,企業發展,發展,人才薈萃,新世紀的曙光,

概況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園區從二十世紀五十年代起步以來,對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培育創新型的高科技企業和企業家;孕育新的技術革命新興產業;推進新型經濟的發展進程發揮了根本性的推動作用。成為一個國家和地區實現高新技術產業化、促進經濟成長和社會持續發展的有效方式和重要手段。
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1988年8月,中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計畫-火炬計畫開始實施,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被明確列入火炬計畫的重要內容。在火炬計畫的推動下,各地紛紛結合當地特點和條件,積極創辦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1991年以來,至2012年9月國務院先後共批准建立了114個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區以來,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得到了超常規的發展,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探索出一條具有中國特色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道路。

判定

高新技術的判定
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區
經濟合作與發展組織(OECD)出於國際比較的需要,也用研究與開發的強度定義及劃分高新技術產業,並於1994年選用R&D總費用(直接R&D費用加上間接R&D費用)占總產值比重、直接R&D經費占產值比重和直接R&D占增加值比重3個指標重新提出了高新技術產業的4分類法:即將航空航天製造業、計算機與辦公設備製造業、電子與通訊設備製造業、醫藥品製造業等確定為高新技術產業。這一分法為世界大多數國家所接受。
美國商務部提出的判定高新技術產業的主要指標有兩個:一是研發與開發強度,即研究與開發費用在銷售收入中所占比重;二是研發人員(包括科學家、工程師、技術工人)占總員工數的比重。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此外,加拿大認為高新技術產業的認定取決於由研發經費和勞動力技術素質反映的技術水平的高低。而法國則認為只有當一種新產品使用標準生產線生產,具有高素質的勞動隊伍,擁有一定的市場且已形成新分支產業時,才能稱其為高新技術產業。澳大利亞則將新工藝的套用和新產品的製造作為判定的顯著標誌。
中國還沒有關於高新技術產業的明確定義和界定標準,通常是按照產業的技術密集程度和複雜程度來作為衡量標準的。根據2002年7月國家統計局印發的《高技術產業統計分類目錄的通知》,中國高技術產業的統計範圍包括航天航空器製造業、電子及通信設備製造業、電子計算機及辦公設備製造業、醫藥製造業醫療設備及儀器儀表製造業等行業。

特色

鮮明的特色
高新技術產業
高新技術產業園區
中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以智力密集和開放環境條件為依託,主要依靠國內的科技和經濟實力,充分吸收和借鑑國外先進科技資源、資金和管理手段,通過實施高新技術產業的優惠政策和各項改革措施,實現軟硬環境的局部最佳化,最大限度地把科技成果轉化為現實生產力而建立起來的集中區域。
建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中國經濟科技體制改革的重要成果,是符合中國國情的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有效途徑。現階段要進一步依靠體制創新和科技創新,強化功能建設,營造吸引優秀科技人員和經營管理者創新創業的良好環境,成為科技創新和產業化發展重要基地,在區域經濟發展中發揮輻射和帶動作用。

豐富的內涵

1. 建立和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基地;
2. 加速成果轉化和科技創新創業的示範區;
3. 深化改革和加快體制創新的試驗區
4. 實施科技興貿戰略和對外開放的展示區;
5. 培養、造就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的學校;
6. 用高新技術改造傳統產業輻射源
7. 體現社會主義現代文明的新社區。
總的來說,高新技術產業以高新技術為基礎,從事一種或多種高新技術及其產品的研究、開發、生產和技術服務的企業集合,這種產業所擁有的關鍵技術往往開發難度很大,但一旦開發成功,卻具有高於一般的經濟效益社會效益。高新技術產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產業。產品的主導技術必須屬於所確定的高技術領域,而且必須包括高技術領域中處於技術前沿的工藝或技術突破。根據這一標準,高新技術產業主要包括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技術三大領域。

發展的領域

1991年,原國家科技部規定科技管理部門在下列範圍內確定為高新科技:
(1)微電子和電子信息技術。
(2)空間科學航空航天技術
(3)光電子光機電一體化技術
(4)生命科學生物工程技術
(5)材料科學和新材料技術。
(6)能源科學新能源技術
(7)生態科學和環境保護技術。
(8)地球科學海洋工程技術
(9)基本物質科學輻射技術
(10)醫藥科學和生物醫學工程技術
(11)其他在傳統產業基礎上套用的新工藝新技術。
高新技術企業是知識密集、技術密集的經濟實體。高新技術範圍的確定將根據國內外高新技術的不斷發展而進行補充和修訂,由國家科技部頒布。
APEC科技工業園區
自1997年距今,國務院先後批准北京、西安蘇州合肥煙臺、武漢、上海、深圳、成都和楊凌十個高新區向APEC成員特別開放的科技工業園區,以促進APEC成員與中國在高新技術產業領域的合作與交流,顯示出中國高新區走向世界的決心。
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
選擇有條件的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建立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是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的重要內容。發揮園區內高新技術產業集中、機制靈活、人才密集的優勢,充分利用園區的良好發展環境,積極引導高新技術企業開拓國際市場,促進出口產品結構的最佳化,加快園區的國際化進程。2000年以來,科技部和外經貿部聯合認定北京、天津、上海、深圳、蘇州等20家國家高新區為"國家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基地"。
火炬軟體產業基地
加速中國軟體產業的發展,科技部自1995年開始依託國家高新區組建國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集中地區軟體產業優勢,創造適合軟體產業發展的最佳化環境,推進軟體技術創新、產品開發、企業孵化、人才培訓和出口創匯。先後認定東大軟體園齊魯軟體園西部軟體園、長沙軟體園、北京軟體園、天津華苑軟體園、湖北軟體基地。杭州高新軟體園、福州軟體園、金廬軟體園、西安軟體園大連軟體園、廣州軟體園、上海軟體園、南京軟體園長春軟體園廈門軟體園合肥軟體園和南軟體園等19個園區為國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這些基地已經成為全國軟體產業的支柱力量。
編 號
高 新 區 名 稱
編 號
高 新 區 名 稱
1
54
寧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
武漢東湖新技術開發區
55
泰州醫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
南京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6
湘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
瀋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7
營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
58
崑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
西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9
蕪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
成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0
濟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
威海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61
煙臺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
中山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62
安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0
長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3
南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1
哈爾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4
東莞松山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2
長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5
肇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3
福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6
柳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4
廣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7
渭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5
合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8
白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6
重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69
昌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7
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0
唐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8
桂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1
燕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9
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2
遼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0
蘭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3
延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1
74
齊齊哈爾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2
濟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5
紹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3
上海市張江高科技園區
76
蚌埠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4
大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7
泉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5
深圳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78
新余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6
廈門火炬高技術產業開發區
79
景德鎮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7
海口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0
宜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8
蘇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1
江門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29
無錫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2
銀川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0
常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3
青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1
佛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4
自貢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2
惠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5
江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3
86
臨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4
青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7
益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5
濰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8
上海紫竹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6
淄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89
吉林長春淨月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7
昆明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0
浙江溫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8
貴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1
湖南衡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39
南昌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2
四川樂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0
太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3
福建莆田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1
南寧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4
山東泰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2
烏魯木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5
河南新鄉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3
包頭稀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6
雲南玉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4
襄樊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7
陝西榆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5
株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8
遼寧本溪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6
洛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99
河北承德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7
大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00
安徽馬鞍山慈湖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8
寶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01
江蘇徐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49
吉林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02
湖北孝感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0
綿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03
江西鷹潭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1
保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04
江蘇常州武進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2
鞍山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105
陝西鹹陽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53
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
106
黑龍江佳木斯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
科技創新孵化體系
中國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是在吸取國外孵化器成功經驗的基礎上,結合本國國情建立的一種以促進科技成果轉化、培訓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為宗旨,為科技企業創業發展提供必需的各項服務,推動科技企業快速成長的社會公益性科技服務機構。
中國高新區以各種類型的科技企業孵化器為核心,不斷建立和完善相應設施與機構,提供包括研發、信息、投融資、貿易、法律、擔保、財務、評估、人才資源、國際交流與培訓、產權及技術交易等多種創業發展所需要的服務,初步建立具有中國特色的科技創新孵化體系。
創業中心已成為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的基地;培育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家的學校;聯結創業者與大專院校;聯結創業者與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和大中型企業的紐帶;科技創新孵化體系的核心和高新技術產業支撐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

企業發展

發展

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園發展具備良好的政策環境。新修訂的《科學技術進步法》開始實施,《科技規劃綱要》配套政策的實施細則陸續出台。高新技術企業技術先進型服務企業稅收優惠國家大學科技園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稅收減免企業研發費用加計扣除等政策全面實施。建設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工作取得新突破,股權激勵、鼓勵企業創新創業的財稅支持、技術轉讓稅收激勵科技金融非上市公司股權代辦等政策在中關村科技園區先行先試。創業板正式啟動,高新技術企業成為支持的重點。
“十一五”以來,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成果顯著,在信息與空間、新材料、先進制造、能源、先進交通等領域湧現出一批重大技術創新成果,自主創新能力進一步提高;高速鐵路無線寬頻通信、高性能計算機新能源汽車等技術已步入世界先進行列;若干高新技術重大成套裝備及其關鍵零部件實現了自主設計製造;以信息網路等高新技術為主要支撐的電子商務、數字媒體等現代服務業新興業態層出不窮。
國家高新區和產業化基地已成為推動區域經濟發展的重要增長極,將為“十二五”期間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和發展提供強大支撐。我國啟動了北京中關村、上海張江、武漢東湖等三個國家自主創新示範區建設;截止2010年底,我國國家高新區總數達到83家,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172家,國家現代服務業產業化基地48家,火炬計畫特色產業基地259家,火炬計畫軟體產業基地35家,國家科技興貿創新基地58家,一批市場占有率高、競爭力強的產業集群不斷發展壯大,已初步形成了布局較為合理的高新技術產業體系。
在取得顯著成績的同時,我國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及園區建設仍然存在一些問題,如高新技術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產業化能力亟待加強,對推動產業整體發展的關鍵共性技術、核心裝備等掌握不足,產業化環境建設工作與國家重大科技計畫的銜接有待加強,鼓勵和支持創新創業的政策環境亟需進一步完善。
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實行"以自主研發創新為主,以引進吸收創新為輔"的產業發展方針,在加強與境外機構合作的同時,重點扶持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園區內誕生了一批以聯想方正海爾長虹華為、遠大等為代表的著名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形成了具有各自優勢和特色的支柱產業。至2000年底,高新區內技工貿總收入超億元以上的企業已達1252家,其中超十億元企業已有143家,一大批機制靈活,適應市場經濟需求、技術創新能力強的中小高新企業在園區迅速發展。截止2000年底,據統計國家高新區內有企業20796家。

人才薈萃

高新區是世界新技術革命和中國改革開放的產物,以人為本,依託政府引導和市場機制發展。高新區擁有一大批具有開拓創業精神、高速事業心和責任感、團結精幹的高素質管理團隊和高素質人才。高新區聚成了56萬科技人員,吸納了52103名碩士,9358名博士和5615名留學人員,建立了一批博士後流動站和250餘家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一批批經過拼搏創業,專業技能強、有創造性、有經營管理經驗、志向遠大的複合型人才和職業企業家在高新區茁壯成長。
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五大人力資源支持體系
在高新技術產業競爭日趨激烈、人力資本越來越成為企業核心競爭力的狀況下,建立促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人力資源支持體系,這不僅必要,而且顯得尤為迫切。本文依據我國高新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及其人力資源開發管理的現實,並通過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理論創新,嘗試提出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五大具有緊密聯繫的人力資源支持體系。
(1)基礎性支持體系。工作分析系統、獲取與再配置系統、績效系統、薪酬系統和培訓與開發系統,這是一切人力資源教科書的基礎性內容。但當這些基本理論原理同具有特殊性的高新技術產業或高新技術企業相結合時,這些理論原理的內涵和外延都會發生變化,形成高新技術產業人力資源特指性理論——該理論以高新技術產業企業、企業知識型員工其工作分析、獲取與再配置、績效、薪酬、培訓開發等為研究對象,以形成適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工作分析管理、獲取與再配置管理績效管理薪酬管理、培訓開發管理為主要研究內容。建立3P系統(工作分析系統、績效系統、薪酬系統)是基礎性支持體系的重點,難點是3P系統套用中幾者內部流程及相關要素的科學合理性以及幾者如何保持某種合適的聯繫,尤其是做到績效評價與薪酬待遇等的一致性。
(2)創新性支持體系。創新是各類組織保持生機與活力的關鍵,而對於高新技術企業而言,它的創新則是其靈魂,這是由高新技術企業及員工特點所決定的。但現行的企業創新大多局限於制度創新上,通過制度創新為企業、員工培育、成長、發展提供制度支持,這對高新技術企業沒有針對性。因此,我們應針對高新技術企業及員工特點,不僅僅注重單一的制度創新,還注重知識創新和技術創新,構建基於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的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源創新體系,把知識創新、技術創新、制度創新當作一個整體來指引人力資源方向和採取相應的對策措施、制定相應的政策等。換言之,創新與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以及人力資源效應之間呈正相關關係,實現基於知識創新是基礎、技術創新是關鍵、制度創新是保障的人力資源管理創新,是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重大突破,使人力資源管理上升到管理企業員工創新活動的層次,可以極大地豐富人力資源管理內涵以及引起管理方式的相應變革,這對高新技術產業的發展具有特殊性意義。
(3)戰略性支持體系。產業集群、高新區管理模式企業戰略等,是現代企業理論的研究重點領域,也是高新技術企業關注的重點。但我們需跳出這類研究束縛,嘗試把高新技術企業人力資源同產業集群、高新區管理模式、企業戰略等結合起來,確立起立足於產業集群的人才集聚戰略、立足於高新區管理模式的團隊管理最佳化戰略、立足於企業戰略(核心是技術創新戰略)的戰略性人力資源管理戰略這樣的支持系統。很顯然,與高新技術產業集群相應的人才區域聚集戰略需要體現特定政策意義和管理含義才更為有效;高新區成功的管理模式在於實現結構性最佳化的團隊管理,以市場為導向形成政府與產、學、研具有緊密利益關係合作共同體;建立好人力資源管理與企業經營發展戰略的契合機制,才會保證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有效性及降低管理成本
(4)平台性支持體系。我國高新區在科技中介能力建設中的共同特點,都把建設重點和評價標準放到科技中介服務科技成果轉化上,而未怎么關注科技中介自身人力資源能力建設方面,導致科技中介人力資源能力不強而影響到服務與轉化能力。因此,需要加強科技中介人力資源能力建設。科技型中介機構應實現從只強調提供優質服務到更強調內部人才配置、結構調整戰略轉變,建立起“內部配置、外部服務、戰略聯盟、網路支持”的人力資源運行新機制,使強化科技中介人力資源能力成為增強科技中介能力的有效途徑。同時,突破高新區在專業孵化器人才問題上只注重吸引人才的局限,促使專業孵化器不僅注重吸引人才,而且同時也注重孵化人才,通過建立人才引進與人才孵化並進機制,重點採取人才租賃、交流溝通、高端培訓、指導和監督等運行方式,來增強專業孵化器的人力資源能力。從而使創業服務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以及各類科技產業園等成為高新技術產業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的重要平台,形成支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科技中介、專業孵化器人力資源體系。平台性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將對高新區科技中介、專業孵化器的發展產生重大影響
(5)預警性支持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及人才的特殊性奠立了人力資源危機預警管理必要性的特殊地位,使規避人才各類風險及控制人力資源成本和保證人力資本投資效益成為可能或現實。高新技術產業人力資源危機預警指標體系主要有兩類:①基於平衡記分卡所建立的指標體系,包括員工滿意度員工保持率勞動生產率;培訓支出比;信息溝通效率;公司治理結構;激烈約束機制等。這一指標體系的特點在於可以實現企業人力資源與企業財務、客戶、業務流程企業戰略目標等的高度結合;②基於數理統計所建立的指標體系,由人力資源總量決策預警體系、工資成本決策預警體系、人力資源結構決策預警體系、專業人力資源工作人員成本控制決策預警體系、人力資源部門工作效能預警模型、員工忠誠度預警體系、員工滿意度預警體系等八大系統構成。這一指標體系的特點在於量化度高、科學性強。選擇基於平衡記分卡、數理統計等不同類型人力資源危機預警指標進行危機監測、識別、診斷、評價,其操作方法和效果有所不同。人力資源危機預警管理可以區分為技術路線和實戰路線兩個方向,前者著眼於危機預警分析並依據分析結果提出預控對策;後者著眼於整體性人力資源整合、願景式組織構築以及人力資源制度化管理等。採取技術路線和實戰路線相結合的方式使人力資源危機預警管理更為科學合理因而也更為有效。

新世紀的曙光

在高新區完善體系、最佳化功能、促進產業發展基礎上,國家高新區技工貿總收入將保持在平均年增長30%的速度,2005年全年研究與試驗發展(R&D經費支出2367億元,比上年增長20.4%,占國內生產總值的1.30%,其中基礎研究經費135億元。年末國有企事業單位共有各類專業技術人員2720萬人。全年國家安排了288項科技攻關計畫課題和911項“863”計畫課題。新建國家工程研究中心19個。新安排國家重點實驗室改造項目16項,累計達到143項。國家認定企業技術中心達到361家。全年共取得省部級以上科技成果3.6萬項。全年受理國內外專利申請47.6萬件,其中國內申請38.3萬件,占80.5%;受理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17.3萬件,其中國內申請9.3萬件,占53.8%。全年共簽訂技術契約26.5萬項,技術契約成交金額1510億元,比上年增長13.2%。全年成功發射衛星5次。神舟六號載人航天飛行取得圓滿成功,標誌著中國在一些重要科技領域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005年末全國共有產品檢測實驗室18932個,其中國家檢測中心293個。全國現有產品質量、體系認證機構177個,已累計完成對4.7萬個企業的產品認證。全國共有法定計量技術機構4037個,全年強制檢定計量器具3491萬台(件)。全年制定、修訂國家標準1304項,其中新制定673項。全國共有各類氣象台站9881個,其中自動觀測站7246個;天氣雷達觀測站點258個,衛星雲圖接收站點440個。全國共有地震台站1253個,地震遙測台網31個。全國共有8376個海洋觀測站、監測站位。測繪部門公開出版地圖1667種,測繪圖書497種。(2006年2月28日國家統計局公布)
2010年,國家高新區的建設日臻成熟,創業和產業發展環境良好,創新體系和整體功能齊備,自主創新和發展能力強勁,擁有獨特的創業文化氛圍,基本完成創新建設階段的主要任務,全面實施高新區、產業帶和密集區的發展戰略,若干具有國際一流水平和一批具有國際水平的科技工業園區將脫穎而出,10餘個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帶將蓬勃發展,4個高新技術產業密集區將初顯輪廓,基本實現高新區點、線、面的縱深戰略發展,形成中國高新技術產業的強大實力和國際競爭力,從整體上最佳化中國的產業結構經濟總量將占到中國工業增加值出口創匯的20%以上,為解決就業、保持社會穩定、融入經濟全球化發展做出重大貢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