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新技術產業帶

高新技術產業帶簡稱高新帶,是一種依託交通幹線融合、集散人口、產業、城鎮、物流、能流、信息流的線狀空間地域綜合悻,這種獨特的空間地域綜合體帶動著區域經濟系統的迅速發展。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高新技術產業帶
  • 簡稱:高新帶
  • 構成:中心城市、城鎮體系
  • 功能:集聚、輻射功能
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內涵,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構成,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功能,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特性,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本質,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目標,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模式,

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內涵

從區域經濟開發的空間形式來看,各類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是在原來基礎上形成的新的高級技術生長點,隨著點上蘊含的技術、經濟產業實力勢能的不斷增加,其增長的擴散和滲透能力便越來越明顯地表現出來,最有效的一種(從長遠來看)就是沿著一定幹線(在實際中主要是沿主要交通幹線)呈帶狀延伸,把新的高級技術的生長點延伸為新的高級技術的生長軸而發展成為高新帶,從而帶動幹線兩側區域經濟的發展。
從規劃布局來看,高新帶是在高新技術產業區進一步發展和擴散的基礎上形成的,因為高新技術產業區主要分布在大中城市.科技力量較強、經濟與社會發展較快的地區,尤其是對外開放條件較好的沿海地區,這些地區聚集了一批不同層次、不同特色類型的高新技術產業區 毫無疑問,高新帶是高新技術以及社會經濟發展到一定程度的產物 但是,有關高新帶的概念是近幾年才出現的,目前尚未形成統一的定義,不過國內外大多數學者認為高新帶不是一種經濟類型區或部門經濟區,而是一種協調科技、經濟、社會發展,更好地發揮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主導作用,為整個區域經濟成長和國民經濟發展戰略部署服務的綜合產業區。
因此,從高新帶的基本類型來看,高新帶仍屬於經濟區的範疇;從高新帶的基本結構形態來看,高新帶是以中心城市、高新區為核心,與其緊密相連的廣大地區在技術上、經濟上緊密聯繫,生產上互相協作,在社會地域分工過程中形成的 以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為主導的地域綜合體;從高新帶的基本構成要素看,高新帶是高新技術產業以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諸要素高度組合活動在特定地理單元上的集中反映;從高新帶組建的目的來看,高新帶是為了發揮高新技術產業的主導作用和中心城市的輻射作用,根據經濟發展的總體規劃,合理組織一定地域範圍內的地域空間結構、職能組合結構和網路系統結構.為高新帶所在區域及其周圍地區社會經濟發展和建設服務。

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構成

從國際經驗看,在高新區蓬勃發展的基礎上,在一些經濟技術密集的區域建立以區域、產業為特色的高新帶,沿高速公路、鐵路、江河航遭和海岸線等主要交通幹線麗側展開,依託若干個高新區或中心城市,從而帶動周邊區域的社會、經濟、科技的全面發展,是一條發展高技術產業、繁榮經濟的有效途徑雖然高新帶的構成相當複雜,但從國內外高新帶的發展過程中,我們可以總結出高新帶構成的基本要素有中心城市、城鎮體系、經濟腹地和聯繫通道。
1.中心城市。
中心城市不僅是區域內政治、經濟、文化中心,而且也是交通樞紐、貿易中心、科技中心、教育中心.擁有比較發達的科技、經濟、政治、文化實力和一定規模的城鎮人口,是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從區域經濟發展的有關理論來看,增長極對周圍地區經濟發展的作用主要取決於極化效應與擴散效應的力量對比。極化效應是由於生產要素的地域集中和交換行為的空間重疊而產生的經濟效益。擴散效應則是由於經濟中心對腹地的資金、技術、人才、信息等方面的輻射作用而產生的。生產要素的地域集中是指企業在地域上的集中使工業生產形成有利的分工與協作,使原屬於個別企業的生產要素(如道路等基礎設施)成為眾多企業的共同資源.從而節約投資費用,降低生產成本,縮短生產周期.提高勞動生產率,生產要素的集中形成的外部環境使企業產生效應。
例如,陝西關中帶以西安為中心,以西安、楊凌寶雞等地的4個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示範)區、經濟技術開發區和渭南、鹹陽、銅川及華陰等地的4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依託.充分利用關中地區雄厚的科技和教育力量.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技術、新材料、生物醫藥、航空航天技術、光電一體化技術和節能技術等領域初步形成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和企業集團。此外,生產的地域集中使生產者和大量居民聚集在一起,市場規模不斷擴大,市場容量不斷增加.給企業的發展提供了更廣闊的市場;企業聚集吸引各種人才,廠商能得到素質更高、數量更多的人才,各種人才也能得到更理想的_作 極化效應隨著經濟的發展是先強後弱的,這是由於在經濟發展初期經濟區域內的基礎設施落後、信息不靈,區域內的生產集中到中心城市會得到聚集效益,所以在經濟發展初期時經濟中心有很強的極化效應;但隨著區域經濟的發展,區內交通等基礎設施的改善使廣大的經濟腹地與經濟中心的運輸成本降低,腹地的良好的生活環境等因素使經濟中心的吸納能力減弱。經濟中心的擴散效應類似於技術創新的擴散過程,技術創新也是經濟中心擴散效應的重要方面。
通過極化效應與擴散效應的力量對比.中心城市對高新帶的性質、規模、發展方向起著核心作用:一方面表現在其本身的高新技術產業規模的擴大、經濟實力的增加;另一方面,它與周圍地區頻繁發生的技術經濟聯繫,帶動了周圍地區的高新技術產業和經濟發展,從而為高新帶的加速發展提供了可能。
2.城鎮體系。
網路發展和布局理論是區域經濟理論中增長極發展理論和點軸布局理論的延伸。在一個現代化的經濟區域內,其空間結構由3個要素構成:-一是節點,包括不同範圍、不同等級的增長極;二為域面,即各級節點的吸引力和輻射範圍;三為網路,即聯繫節點與節點之間及節點與域面之間的種種聯繫通道 在高新帶內,城鎮體系把中心城市、其他城市、鄉鎮、高新區和高新企業溝通成點線相連、互相交織的網。高新區和高新企業則是網上的點。這個網路是以中心城市為依託、地域生產綜合體組織為目標、高新區和高新企業為節點的城鎮企業經濟網路系統。這種網路是通過多種渠道、多種方式來實現的城鎮之間、城鄉之間、多部門、多系統和多企業之間的聯繫網路。例如,珠江帶以廣州為中心,沿珠江兩岸擴張,將深圳、珠海、中山、佛山等31個縣市連成一片,未來的重點在於把廣州建設成國際化大都市,發展金融、貿易和高技術產業。香港回歸以後,南中國沿海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成為中國經濟發展的一個關鍵點。
3.經濟腹地
經濟腹地是在高新帶內中心城市和高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包括技術、經濟、政治和文化力量)所吸引和輻射的一定地域範圍。從巨觀經濟的角度看,這個經濟腹地主要是中心城市技術轉移、技術擴散、生產協作、資金流通、人才流通等主要經濟因素共同作用的最大地域範圍。例如,以京津唐高速公里為核心建立的高新帶,依託其雄厚的技術、智力資源和人才、物資資源基礎,並有強大的產業支撐。但京津唐高新帶本身帶有明顯的區域性和行政區界性,要通過以京津唐高速公里為核心的高新帶的發展,來帶動整個京津唐經濟的振興 因而,從這個意義上說 京津唐高新帶的經濟腹地就是整個京津唐。等京津唐高新帶進一步發展壯大後,可以把經濟腹地擴大到北京、天津和河北省等地區。此帶無論從區位、交通、工業基礎、經濟實力都堪與長江、珠江帶成三足鼎立之勢,是21世紀中國經濟騰飛的又一支撐點。陝西關中帶以西安市為中心,包括鹹陽、寶雞、渭南、銅川、華陰、楊凌及等地,本身也帶有明顯的區域性和行政區界性,要通過關中高新帶的發展來推動陝西經濟的發展,所以可以說,關中高新帶的經濟腹地就是整個陝西省,將來可把經濟腹地擴大為整個西北地區
4.聯繫通道
高新帶是在較大區域範圍內發展高新技術,受諸多因素的影響,所以高新帶內各地經濟發展是不平衡的.非均衡增長將導致梯度發展的極大化,從而出現了中心城市— — 城市—— 城鎮— — 鄉村的逐級傳遞的特徵,這就需要一定的聯繫通道,以便進行城市間、城鎮間、城鄉之間的相互交流。在現代經濟條件下,這些聯繫通道主要有商品流通通道、交通通信通道、資金融通通道、技術協作與轉移通道、生產聯合與企業集團化通道、信息傳遞通道、人才流通通道。從國外發展高新帶的經驗來看,在高新帶發展的初期,交通通信通道顯得尤為重要 例如 美國的128號公路高科技帶把各公司與哈佛大學及麻省理工學院相連線。在20世紀60年代初開始的10年問,涌人的公司從39家躍升到1 200家,目前是世界上僅次於矽谷的第2個最大的微電子中心。馬里蘭州蒙哥馬利縣的270號公路高技術走廊,匯集了600家公司和14個國家級實驗室,近年來名聲大振,美國1/3多的生物技術公司雲集於此 日本7l公里的名神高速公路,栗東至尼崎段在完工的20年內,因沿線高技術產業的興起,工業產值增加了250倍 蘇格蘭電子中心也是沿高速公路兩側分布的帶狀結構,目前是歐洲最大的電子工業中心,技術層次也最高。

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功能

1.集聚功能。
高新帶作為區域社會、經濟、科技發展的中心,實現了科技與經濟的直接結台,打破了科學研究與生產實踐相互分離的狀態。特別是從科研院所和大學中生長出來的一批科技企業,依託知識優勢、人才優勢、先進的管理思想,發展成為全新一代、機制靈活、競爭力強的現代企業。因此,高新帶是一個極富生命力和競爭力的新的增長中心。並且,高新帶充分利用其中心功能,通過政府的調控、規劃、指導和市場導向,並遵循市場經濟規律,成為吸引高新技術、高科技人才、資金、原材料、勞動力、商品、信息等優勢資源和要素在區域內趨於集中的“磁極”。從而把以現代科學技術為主的知識作為一個核心要素引入到了區域資源配置過程之中,打破了區域經濟發展主要依賴於自然資源、資本和普通勞動力大規模投入的資源配置方式。其結果,一方面,使區域資源配置開始向以知識的使用為導向,進行要素之間的新的組合,推動了科學技術與區域經濟的直接結合。
另一方面,由於知識這個要素的配置需要有符合市場規律的政策和體制環境、較高的資金投入、較高的對外開放度和聯絡條件相配合。因而,出現了科技人才、科研成果乃至研究與機構、企業向具有這些條件的經濟發達區域、對外開放區域、部分大中城市流動.導致了區域之間要素流動格局發生重大變化,知識、資本、信息等關鍵要素向少數區域集中的趨勢得以強化。其結果是各地區之間的經濟布局在技術水平和經濟成長速度兩個層面進一步發生分化,以高新帶為代表的現代經濟成長中心與以傳統經濟為主體的周圍地區共生共存 例如,珠江高新帶已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生產企業的密集帶。近年來在珠江高新帶內信息產業蓬勃發展,現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初具規模。以計算機生產為代表的信息產業已有一批規模大、實力強的大企業。華為、長城、聯想、TCL、廣東北電、華源等已發展為集團性大公司。NEC、精工愛普生、IBM、康柏、西門子等跨國大公司和大集團紛紛來投資或建立合資企業。從廣東整個經濟發展態勢來看,珠江高新帶已成為廣東經濟的加速器。
2.輻射功能。
高新帶發展到適當的條件下,聚集作用能夠提高自身的位能和能量,井具有輻射能量,產生相應的經濟效益 但發展到一定程度時,過分聚集的作用又迫使其輻射自身的能量,否則便會影響經濟效益的繼續提高,因為過度的經濟聚集必然提高生產成本和流通費用,只有通過就近利用周圍地區各種有利的生產條件以及廣闊的市場才能尋求新的發展,於是高新帶向周圍地區釋放或輻射自身能量。這種輻射主要通過3種方式進行:一是通過高新帶產業的波及功能。波及功能主要是指高新帶企業的技術、信息、人才、生產要素等向周圍地區流動,從而在流動所達的範圍內高新企業數量激增,由此而衍生出的相關部門也在增多,對周圍地區的經濟成長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拉動作用.產生積極的經濟作用;二是通過高新帶產業對傳統產業的滲透作用。高新帶對傳統產業的滲透主要是提供新的技術裝備和工藝,改造傳統工藝,更新外部發展條件等,這樣,就使得面對技術日趨陳舊、產品市場逐漸萎縮、同行競爭激烈而導致利潤微薄等多重壓力、步履艱難的傳統產業(如紡織業、一般製造業、傳統農業)獲得了新生,從而達到提高整體經濟效益的目的;三是通過高新帶的創新功能。高新帶通過創新機制和合理的產業結構,影響周圍地區的產業結構和企業制度 以便推動傳統產業技術進步,使“夕陽產業”獲得新生。同時,高新帶內企業的產品不但附加值和投資收益率高,而且產品的更新換代快,消費領域廣,因而不斷創造出新的消費熱點和新的就業崗位,從而帶動周圍地區經濟的發展

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特性

1.組織結構的複雜性。
由於高新帶涉及到人口集敬、產業融合、城鎮形成各種資源、信息的流動與組合,高新帶的組織結構是非常複雜的。高新帶的形成和發展必須具備4個基本條件,即聯繫通道、中心城市與城鎮體系、高新技術產業體系、經濟腹地。聯繫通道是高新帶形成和發展的前提條件,中心城市與城鎮體系是高新帶的依託和區域經濟發展的增長極,城鎮體系把中心城市、其他城市、鄉鎮、高新區和高新企業溝通成點線相連、互相交織的網。高新技術產業體系是推進其發展演化的動力,經濟腹地是在高新帶內中 15城市和高新區的綜合經濟實力(包括技術、經濟、政治和文化力量)所吸引和輻射的一定地域範圍。
2.空間經濟系統的耗散結構性。
耗散結構是指遠離平衡的開放系統,通過與外界不斷地交換物質與能量,可能在一定條件下產生自組織現象,形成新的穩定的有序結構.並逐步實現從無序向有序,從較低水平有序向較高層次有序的轉化。高新帶是由高新技術產業、人口、城鎮、信息、交通基礎設施等要素構成的非平衡態、非線形相互作用的開放系統,它通過內部要素的相互親和以及與外部系統物質、能量、信息的頻繁交換維繫著自身的存在。高新帶在橫向和縱向的聯繫中,不斷體現出對區域經濟系統的影響和作用,即不斷體現內部各要素的整合功能,並實現自身結構的自組織及有序化發展。
3.演化規律的可知性與巨觀調控的可能性。
高新帶是大地域範圍的空間巨系統,其形成和發展對區域經濟以及國家經濟建設的意義重大 高新帶固有的時空演化模式使其形成和演化具有明顯的規律性,其規律性通過研究是可知的,摸清了發展規律,在市場支配資源配置的條件下,政府可以通過制定總體發展戰略和規劃,以基礎設施建設、產業結構調整、科技傳播轉化、城鎮發展規劃為契機,巨觀上把握住高新帶的總體發展水平,綜合運用經濟、法律和行政等巨觀調控手段對其進行重新設計和調整,並恰如其分地干預其發展、演變的方向。
4.演化過程的階段性。
高新帶的發展至少可分為起步雛形、膨脹增長、成熟擴展、融合衰退4個階段。高新帶起步雛形的特點是經濟規模小、經濟成長率較高、地域範圍較窄。例如,出現在中國的蘇杭高新帶,從1992~1994年,其總增長在中國的經濟成長中足足占據1/4,總值幾乎為台灣的兩倍,韓國的1 7倍,比泰國和馬來西亞的增長率高2% ,其中部分人均收入已接近泰國。高新帶的膨脹增長和成熟擴展階段具有梯度擴散的特點,這個階段經濟規模迅速擴大、地域範圍拓寬,經濟密度等多項經濟指標沿高新帶中心向外遞減,明顯呈梯度擴散狀態。例如,出現在法國南部的高新帶,很快地向東西方延伸,意欲從西班牙的巴塞隆納到義大利的熱亞那,越來越多的國家對這一條高新帶發生興趣,德國巴登符聘堡州已同該帶建立了密切聯繫,埃及開闢“金字塔技術各”渴望與之相通,以色列、葡萄牙、塞內加爾和好幾個中歐國家都有興趣介入,該高新帶有可能壯大成為一個把北非、西亞和中歐都吸引進來的科技產業集團,成為全球之雄 高新帶衰落階段的經濟規模開始萎縮,經濟成長呈負值。目前,世界各國的高新帶大都處於膨脹增長和成熟擴展階段,還沒有進入融合衰退階段。

高新技術產業帶的本質

二次世界大戰後,隨著區域經濟的進一步發展,產業在空間上進行大規模的聚集和擴散運動.並且人 在城市的聚集達到一定的程度後出現丁產業密集帶。產業密集帶表現為產業、人口和城市在特定0 地域空間內沿線狀的多種基礎設施(交通運輸路線、通訊聯絡線路等)呈帶狀的高度集中,並形成龐的空間系統。它具有內部組織的有序性和對周圍地區產生強大的輻射力和吸引力等性質。因此 產密集帶是當代產業空間布局的一種典型的形式,是近代產業長期演變的結果。高新產業的形成也具有明顯的本質特徵:一方面高新帶是一定地域內的科技、經濟聚集的實體,是到學技術這一生產力在空問存在的形式和載體,這個載體作為特定的地域經濟形式具有相應的特徵,主要表現在:
1.聚集性。
高新帶聚集了一定地域範圍內的科學技術、高科技人才、生產資料、資金等支撐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生產要素。例如,以西安為中心的關中帶,集中了全省80%以上的科技力量和工業基礎,是中國航天、航空、機械、電子、儀器儀表、農業等方面的重要科研生產基地,在空間技術、生物技術方面奄些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2.輻射性。
高新帶的生產力聚集產生高能量的經濟場,必然會形成周圍地區的亘大輻射力,並對傳統產業的改造起到巨大的作用。另一方面高新帶是區域系統高度化的必然產物,隨著國際高新技術_ 業的發展和屋際競爭環境的變化,區域的發展不僅要求區域的國民經濟總量有較大幅度的增長.而且要求國民經濟結掏、社會結構、經濟關係、經濟管理體制和科學水平等也有較大的提高。由於科學技術先導作用,特別是高新技術及其產業的作用,打破了原有的地區經濟發展格局和模式,促進地區經濟、社會迅速騰飛。例如,關中高新帶獨特的區位優勢和豐富的科技資源優勢以及西安、寶雞兩太增長極的存在,已成了向全省乃至西北輻射的基地。同時,關中高新帶是東部聯結西部的紐帶,是西部了解東部的視窗 它既有東北現象:即老工業基地問題,也有我國的西部現象:即貧困問題,關中高新帶對這些問題的率先探索及取得的基本經驗,決定了關中高新帶在西部大開發中具有先導、示範、帶動 輻射和媒介甫。
由於高技術產業發展的高風險性、高凝聚性、高集約性等特點,這種帶狀輻射作用但c乎比點狀輻射、四面開花效果要好 已開發國家的經驗表明沿高速公路兩側興建高新帶是理想選擇 匿為高速公路速度. 運載量靈活,路面兩側易於拓展,較少受諸如洪水、海潮、滑坡等自然災害影響。

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目標

1.總體目標
高科技產業帶發展的總體目標是建成高新技術開發區密集,高新技術研究機構密集.高科技企業密集,實施火炬計:目項目和高新技術產品密集,人才和資金密集的高科技研究中心、技術中心、人才中心和高科技成果轉化和產業化基地,形成組台優勢。功能互補,以高科技為支攆,促進經濟、社會快速發展,協調同步,經過若干年建設成為帶動我國經濟以超常規速度發展的火車頭。
2.功能性目標
A.國家和區域科技創新示範基地其目標內涵包括:
建成高素質人才(包括研究、開發和管理人才)凝聚中心和培養基地。通過強有力的人才吸引機制使一大批具有超群研究,開發能力、創新思維的國內外優秀科技及管理專家向產業帶聚集。相互啟迪、知識疊加,優勢集成共同開剖事業。並使一批優秀年青人才在基地受到造詣高深的專家指點,得到培訓、鍛鍊、提高,茁壯成長,並卓有成效地工作。
高新技術產業的先行區。通過一批優秀人才卓有成效地進行高科技成果和高新技術企業的孵化.充分發揮孵化器功能,大力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產業化、商品化,將高新技術產業帶真正建設成為高新技術成果商品化、產業化基地。
培育科技創新機制的發源地。通過一系列有關激勵人才成長,鼓勵創新性地從事研究開發、成果推廣和實現產業化等新的運行機制的試行、完善,並源源不斷孕育新的機制,使高新技術產業帶成長發展為培育科技剖新機制的發源地。
B.科技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的試驗區當前,我國科技、經濟體制改革亟持向縱深推進取得新的突破。應從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這一新鮮事物的實際出發,在帶上進行科技股份制經濟,發展民營高科技企業,科技人才分流重組及組織結構調整,高科技稅收制度、投資融資體制等一系列改革探索,啟迪改革新的思維,尋求新的突破,從而使科技經濟體制改革向縱深推進。
C.對外開放的視窗
通過全方位、多層次地加強與國外企業、高校、科研機構的聯繫、交流,互設視窗,共同建設科研開發機構,共同開發新產品,吸引國外專家和國際著名跨國公司來產業帶落戶,以及促成政府間的國際合作項目在高科技產業帶上實施等,使高新技術產業帶成為對外開放的視窗。
D.現代化城市建設示範區
通過大力發展信息技術及其產業,建成發達的第三產業,在高新技術產業帶上建設信息發達,交通運輸、服務等功能齊全,環境優美的現代化城市群,使高新技術產業帶發揮其促進社會事業發展的功能,建成現代化城市建設示範區。
3、結構性目標
^.產業結構。各高新技術產業帶上產業結構必須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機電一體化,新型環保技術,海洋技術,生物新醫藥,新能源技術等產業為主體,形成具有各自特色的主導產業和產品群。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本地和本省工業產值比重分別達柏%和3O%以上,利稅和出口刨匯分別占本省的35%和25% 以上。
B.人才結構。建成與產業帶發展相適應的,以高科技人才為主體的,集研究、開發、推廣、管理人才為一體的配套人才體系,高新技術產業帶上勞動者的5O% 以上具有太專以上文化水平。
C.企業結構。建成民營科技企業為主體的企業群體,實行股份翩和股份合作翩、中外合資、外資獨資等多種經營形式。

高新技術產業帶的發展模式

高新技術產業帶的顯著特徵體現為 創新” 二字.是我國科技創新,管理創新,機制創新的示範基地,應以其獨特的發展模式實現和體現自身的功能。
l、產學研結合模式。
高新技術產業帶是建築在集科學技術研究、開發和高科技成果轉化為一體基礎上的一種特殊產業地帶,應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密切結合模式,使三者在創新功能上互為補充,互為促進,最大程度地提高創新活動效率,形成以項目或產品發展為紐帶的聯結體,建成以市場為導向,以技術為核心,以企業為基地,以契約為紐帶,互惠互利共同發展的運行機制。須打破條塊分割,拆除產學研之間、各部門之間以及中央和地方之間的藩篙,加強創新系統的整體集成。使企業成為高等學校、科研單位的科技開發和實習基地。高校和企業成為企業技術開發的後盾和依託。
2、以風險投資機制為支撐的投融資模式。
根據高科技企業高投人、高風險、高回報的特徵,必須在高新技術產業帶建立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符合高新技術產業帶內在規律的風險投資機制和模式 大力鼓勵投資者把資金投向蘊藏著較大風險,但有望獲得高回報的高新技術領域。其運作模式是投資者既能在一定時期內獲得風險企業的利益分成,同時還可從風險企業成功後在股市上出售股份,收回投資。建立政府與民間相結合,上市與非上市產權交易相結合的風險投資體制,採取多種形式擴大風險投資的資金渠道。根據風險投資的特點,要物色好具有高水平高紊質的風險企業家,同時重視發揮專家在管理風險投資資金上的專業特長,讓專家參與管理。
3、優勢集成型模式。
高新技術產業帶集人才優勢、技術優勢、產業優勢、區位優勢於一體,以人才優勢、技術優勢啟動產業優勢,再加上相應的政策優勢、管理優勢,從而在一定區域內形成優勢疊加,突顯區位優勢,這種優勢集成模式是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建設的又一個顯著特徵。
4、功能互補模式。
高新技術產業帶不僅是一個區域科學技術中心、人才中心,同時也是一個區域經濟中心,應形成區域內各區間各生產要素的互補功能,實現各生產要素的重組和科學配置,合理流動,從而實現強強結合,產生出極佳的互補組合效益。
5、輻射型模式。
作為區域科學技術中心和區域經濟中心的高新技術產業帶,還應發揮出向區域外的經濟技術輻射功能,既源源不斷地從區域外獲得技術信息,又經久不衰地向區域外擴散技術,擴散產品,為周圍地域不斷注人新的經濟技術活力.支持扶持周圍地區的經濟技術發展,同時又從周圍地區吸取技術經濟發展的營養成分。
6、外向型模式。
為使高新技術產業帶走向產業化、國際化道路,必須發展同國內外的經濟技術交流合作,向外向型模式發展,必須大力引進技術,引進人才,引進資金,引進項目,全方位地同國外、省外企業、高校、科研機構建立廣泛的交流合作、協作關係,相互在對方設立視窗,共同開發新產品,聯合組建跨國經營公司等。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