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指導意見

2003年9月2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發〔2003〕86號印發《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指導意見》。該《意見》分建設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指導思想、目標和重點任務;主要措施

重點任務是:按照統籌規劃、龍頭帶動、可持續發展、產業發展與城市群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在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上重點培育12個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高新技術產業群。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指導意見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魯政辦發〔2003〕86號
  • 印發時間:2003年9月26日
通知,意見,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指導意見的通知
魯政辦發〔2003〕86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省科技廳《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指導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望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三年九月二十六日

意見

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指導意見
省科技廳
(二○○三年九月二十五日)
為了建設區域創新體系,促進我省產業結構升級,建立以高新技術產業為主導的經濟發展新格局,按照省委工作會議解放思想、幹事創業、加快發展的總體部署和要求,與半島城市群、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相銜接,借鑑國內外成功經驗,制定本意見。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範圍包括濟南青島淄博東營煙臺濰坊威海日照8個城市。
一、建設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必要性和可行性
加強區域經濟合作,是當今世界各國應對經濟全球化的重要手段。近年來,不同類型的區域經濟合作體系在世界各地不斷發展,在我國已創建的江蘇沿江火炬帶、四川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帶、陝西關中高新技術產業帶等,在推進當地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省委、省政府把高新技術產業作為經濟工作的三大“亮點”之一來抓,建設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已經具備了良好的基礎。我省青島、濟南等城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全省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的90%,聚集了我省9個省級以上高新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499家,占全省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的78.15%;8個市自然資源豐富,產業門類齊全,能源充足,具有良好的投融資環境,鐵路、公路、航空、海運基礎設施完備,交通便利,具備了加快發展的基礎和條件。
建設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是加快我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客觀要求。2002年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1952億元。但是,產業布局分散、重複建設的現象還普遍存在,受地域限制,產業優勢難以得到充分發揮,資源難以得到有效聚集,上中下游配套、相關產業聚集的高新技術產業鏈條難以形成,阻礙了我省高新技術產業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發展。規劃建設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可以打破區域封閉、產業重複和自相競爭的狀態,有利於充分發揮現有產業基礎和優勢,提升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的高新技術含量,培育一批自主創新能力強、經濟運行質量高、產業規模大的高新技術主導產業;有利於強化產業的優勢互補和配套銜接,拉長高新技術產業鏈條,培育高新技術產品群,形成山東高新技術特色產業;有利於集成各類資源,建設區域創新體系,培育高新技術新的競爭優勢;有利於發揮重點城市、重點區域、重點企業的帶動示範作用,拉動全省經濟結構的全面提升。
二、指導思想、目標和重點任務
(一)指導思想。以加強自主創新、推進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為宗旨,以青島為龍頭,以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和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為支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以效益為中心,以產業關聯和資源互補為紐帶,以電子信息、生物技術、新材料三大技術領域為重點,以培育骨幹企業和高新技術產業群為目標,堅持統籌規劃、產學研結合和資源整合,強化上、中、下游配套產品的開發,拉長產業鏈條,培育具有山東特色和競爭優勢的高新技術產業群,帶動全省經濟結構最佳化升級。
(二)發展目標。
1.到2005年,培育100家產值過10億元的高新技術骨幹企業,建設高新技術特色產業基地25家,初步形成12個高新技術產業群,8個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到3000億元。
2.到2010年力爭在3個方面實現新突破:高新技術發展在“質”上實現新突破,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產品占高新技術產品總數的50%以上,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占工業製成品進出口總額的比重達到25%,全省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35%以上。區域創新體系建設上實現新突破,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所屬各市研究開發經費(R&D)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基本形成與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的研究開發、孵化服務體系。發展環境上實現新突破,建立起符合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規律的管理體系、政策保障體系、風險投資體系。
3.到2020年,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發展成為具有明顯特色和優勢、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力和影響力的高新技術密集區。
(三)重點任務。按照統籌規劃、龍頭帶動、可持續發展、產業發展與城市群建設相結合的原則,在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上重點培育12個具有競爭優勢的特色高新技術產業群。1.計算機和通訊產品產業群。我省在計算機和通訊領域具備良好的產業基礎,年產值超過260億元,現有高新技術產品87個,其中高性能伺服器、手機具有一定的技術優勢,是該領域的發展重點。
(1)以浪潮系列高性能伺服器、工作站為重點,強化板卡、鍵盤、印表機等配套產品開發,提升新型家用、商用、工業用計算機和各類IC卡及(非接觸卡)卡讀(寫)機具、商業收款機、稅控機、專用印表機等產品的技術檔次和產業規模,形成伺服器及配套產品產業基地。
(2)以海爾、海信、浪潮等骨幹企業為龍頭,發展通訊技術及產品,強化核心技術創新,重點開發第三代手機和相關套用產品,培育移動通訊手機產業基地。繼續發展高性能局用數字程控交換機和光傳輸、光接收配套產品。
2.軟體產業群。我省在計算機套用軟體開發方面已經形成了產業基礎和技術特色,現有306個具有自主著作權的軟體產品,2003年產值規模將超過100億元,有望成為國內外重要的軟體產業基地。
(1)圍繞基礎軟體、套用軟體、嵌入式軟體的發展,重點開發網路傳輸、多媒體信息加工與處理、信息安全、資料庫等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套用軟體和數字證書認證(CA)技術及產品。積極採用軟構件復用、軟構件集成環境等新技術,研究開發嵌入式軟體和軟體中間件。在濟南、青島等地重點建設專業孵化器和產業基地,加快齊魯軟體園的發展,不斷膨脹全省軟體產業規模,在全國形成技術產品優勢。
(2)圍繞製造業信息化和膠東製造業基地建設,重點開發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企業資源計畫(ERP)、產品數據管理(PDM)、集散控制系統(DCS)等套用軟體,整合企業和大專院校,提高企業的信息化管理和技術裝備水平。
3.高性能信息化智慧型家電產業群。我省家用電器行業現有高新技術產品32個,擁有海爾、海信、澳柯瑪等一批骨幹企業,產值規模近300億元,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的競爭力,今後發展的重點是跟蹤國內外發展趨勢,聯合高校、科研單位建立專用積體電路設計研究中心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加強專用積體電路、音視頻處理技術、模糊控制技術、藍牙技術等的自主研究開發,圍繞龍頭產品拉長產業鏈,提高自主配套能力,促進傳統家電實現數位化、智慧型化、網路化,進一步鞏固發展我省家電技術和產品的整體優勢。電視:重點開發高清晰度、互動式、超薄型數位電視和發光二極體(LED)、液晶顯示器件(LCD)、等離子和液晶電視。冷櫃:重點研究開發節能變頻、超低溫、電子蓄能、雙循環、半導體製冷技術和商業、醫用冷櫃。空調:重點發展直流變頻一拖多、多層過濾抗菌和無氟節能變頻空調。洗衣機:重點發展智慧型化、多功能、節能型工業用洗衣機、大容量洗衣機。
4.光電子材料及器件產業群。我省光電子材料領域現有115項高新技術產品,產業規模近百億元,在非線性晶體材料、發光二極體、電子基礎材料等方面具備了一定的特色和優勢,應在現有基礎上,強化現有產品的深加工,大力開發相關套用產品,拉長產業鏈。
(1)重點開發高亮度和超高亮度發光二極體、雷射二極體外延材料與器件,擴大產業規模。以山東大學、清華大學為技術依託,充分發揮我省晶體材料研究開發方面的技術優勢,重點引進、開發晶體切片、拋光、測試技術和裝備,形成非線性光學晶體材料及器件的規模化生產能力。
(2)鞏固發展我省具有一定技術和產業優勢的扭曲向列液晶(TN)、超扭曲向列液晶(STN)導電玻璃和彩管蔭罩、高檔覆銅板、導電石墨乳、納米級三防電子漿料、低弧度矽鋁鍵合金絲等,研究開發薄膜電晶體液晶顯示器件(TFT-LCD)基板玻璃、面板和顯示器,創建電子材料產業基地。
(3)充分發揮我省現有的技術和產業基礎,建立若干專用積體電路技術研發中心,圍繞手機、工業自動控制、家電等領域,重點發展專用積體電路產品。
5.新藥產業群。利用化學合成技術、基因克隆技術、生化提取技術、發酵後處理技術、蛋白質修飾技術等,發展化學合成、基因工程、發酵工程、生化製藥等4大類創新藥物,做大做強龍頭企業和拳頭產品,形成創新藥物產業群。
(1)化學合成藥。重點發展解痛鎮熱藥、心腦血管藥物、糖尿病藥物、抗腫瘤藥物和醫藥中間體。
(2)基因工程藥物。重點開發干擾素、瑞替普酶、白細胞集落刺激因子、促紅細胞生成素、腫瘤致死因子、人表皮生長因子等新型基因工程藥物。
(3)發酵工程藥物。重點發展抗生素原料藥、新型抗生素、抗癌新藥埃博黴素、微生物多糖等發酵工程藥物,利用酶法裂解、發酵後處理、菌種選育及改造等技術,改造生產工藝,提高得率。
(4)生化藥物。重點開發愛滋病-C肝聯檢試劑盒、SARS診斷試劑盒、肝炎系列診斷試劑盒、幽門螺旋桿菌診斷試劑盒、腫瘤診斷試劑盒、性病診斷試劑盒等新型診斷試劑和透明質酸系列產品、肝素鈉、蚓激酶、硫酸軟骨素等。
6.中藥現代化產業群。我省是國家批准的中藥現代化科技產業基地,在道地中藥材種植、中成藥開發方面具備了良好的技術特色和產業基礎,現有高新技術產品28個,產業規模達到80多億元。應在建立完善相應質量標準體系的基礎上,重點建設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研究開發中成藥製備技術和創新藥物,培育骨幹企業和優勢產品。
(1)整合相關大學、科研機構、企業研發中心等科研力量,建設一批中藥和天然藥物研發機構、中藥新藥臨床試驗研究基地、新藥安全評價中心。加強中藥質量控制方法研究,建立完善中藥質量標準和炮製規範,研究制定“魯產”道地藥材種植規範,力爭通過國家中藥材生產質量管理規範(GAP)認證;建立和完善若干種中藥材、中藥飲片、中藥提取物和重點中成藥質量標準,完成其中藥化學對照品的研究,建成符合國家規範的中藥現代質量標準體系。
(2)利用細胞工程、基因工程等技術,開展優質中藥材品種選育和中藥材規範化生產栽培,選育金銀花、北沙參等道地藥材新品種,重點發展抗病毒中藥材。在中藥材炮製加工和中成藥生產方面,組建大型中藥企業集團,並帶動農戶建成一批符合藥材生產管理規範的魯產道地中藥材種植基地。
(3)開展中藥劑型現代化、中藥製劑質量控制技術及方法研究,開發高溫常壓萃取技術,推廣超微粉碎技術、超臨界二氧化碳萃取技術、新吸附技術、膜分離和濃縮技術、噴霧或冷凍乾燥技術,加強對典型中成藥設備的套用研究,實現中成藥生產程控化、檢測自動化、輸送管道化、包裝機械化。
(4)選擇有條件的城市和大型企業設立中藥科技企業孵化器,培育出一批中藥及配套生產的科技示範企業,開發生產療效確切的創新藥物,強化阿膠、三鞭丸等傳統名優產品的二次創新,發展10個以上具有較強市場競爭力的優勢品種。
7.精細化工和新型高分子材料產業群。我省是化工大省,在精細化工和新型高分子材料領域開發出449項高新技術產品,產業規模近300億元。應立足現有的資源優勢和產業基礎,圍繞龍頭產品的深加工,強化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究開發,建立一批公用開發的技術研發中心和具有核心競爭力的特色產業基地。
(1)進一步提高我省農藥、塗料、染料3個傳統行業產品的技術檔次,開發低毒、低殘留農藥和水性、無溶劑、低毒無污染高性能電子塗料和建築塗料;開發高檔活性染料、分散染料、新型酸性染料和功能性染料及中間體。
(2)新領域精細化工,重點開發飼料添加劑、食品添加劑、工業表面活性劑、水處理化學品、高純試劑、新型燃料和燃料填加劑等。根據我省化工、輕工行業發展的需要,重點開發橡膠、塑膠、紡織、造紙、皮革助劑和樹枝狀高分子材料等。
(3)圍繞乙烯的原料優勢,採用改性、功能化、精細加工等技術,加強氯化聚乙烯、氯化聚氯乙烯等後續產品的開發;圍繞聚氨酯規模化生產優勢,研製聚氨酯汽車內飾件、耐高溫保溫材料、聚氨酯改性塗料、彈性體及其它複合材料。適應油田鑽采技術的發展趨勢,開發石油開採用高性能堵漏劑、降凝降粘劑、破乳劑、減水劑和三次採油專用化學助劑。
(4)開發系列離子膜、液氣分離膜、氣體分離膜、均相膜等高分子膜材料及成套設備。
8.非金屬材料產業群。我省在特種纖維、陶瓷和複合材料等非金屬材料領域現有150項高新技術產品,產業規模達60億元。應進一步加強原材料和後續深加工產品的開發,建設特種纖維、特種陶瓷和複合材料產業基地。
(1)特種纖維。充分發揮我省在碳纖維、無鹼玻璃纖維、氨綸和芳綸纖維、甲殼纖維、聚乳酸纖維在全國的研究開發優勢和產業基礎,進一步開發新產品及上下游系列產品,變製造優勢為產品優勢,形成產業鏈條。
(2)高技術陶瓷。研究開發氧化鋁、氧化鋯、氮化矽、二氧化鈦和鈦酸鹽等系列陶瓷粉體、瓷料和複合材料的規模製備和成型技術,在陶瓷軸承、陶瓷刀具、耐蝕耐磨陶瓷和電子陶瓷等方面形成規模生產能力。
(3)複合材料。重點發展片狀模塑膠模壓工藝、樹脂傳遞模塑工藝和纖維纏繞技術及擠拉技術,大力發展綠色玻璃鋼?D熱塑性複合材料製品及配套原材料和技術,研究開發玻璃鋼輸氣管道、建材、漁船、汽車零部件等。
9.汽車及零部件產業群。我省現有汽車工業企業300多家,其中整車企業11家,產業規模達到600億元,初步形成了重型汽車、經濟型轎車、輕型汽車、特種改裝車和汽車零配件為主體的產業格局。應研究開發虛擬製造、快速成型等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建立汽車及零部件製造業公用技術支撐平台,圍繞整車提高產業集成度,進一步提高技術開發能力、零部件配套能力,形成重型汽車、經濟型轎車、輕型汽車、特種改裝車為主體的五大產業基地。
(1)在保持斯太爾技術優勢的基礎上,與沃爾沃合作,重點開發高檔大功率重型汽車及牽引車、工程用車、國防用車等新型重型汽車。
(2)抓住上海通用東嶽汽車公司、山東大宇發動機公司重組的契機,引進生產轎車發動機,拓寬產品系列,形成整體優勢,進一步增加品種,擴大經濟型轎車產業規模。
(3)利用我省在電動汽車研究開發方面的基礎條件,進一步推進與國內外電動汽車研究單位、企業的緊密合作,開發新型車用電源、高效變頻系統等,進一步提高電動汽車性能價格比,建設電動汽車生產基地。
(4)特種改裝車,重點發展集裝廂運輸、廂式冷藏運輸、工程施工、消防、市政工程、通訊等專用車、機場專用車、軍用特種車和廂式轎車、旅行車、越野車等。
(5)根據我省五大類汽車產業發展的需要,整合發動機、車橋、車用空調和曲軸、連桿、活塞、內飾件、剎車片等配套零部件生產企業資源,建設汽車零部件產業基地。
(6)汽車電子產業。加強與美國、日本、韓國等國家的合作,從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創新入手,逐步掌握核心技術,重點開發電控燃油噴射裝置、防抱死制動系統(ABS和EBD)、安全氣囊、車身控制系統、汽車信息系統及各類汽車音響等產品,培育汽車電子產品群。
10.數位化裝備及機械製造產業群。先進制造領域是我省高新技術支柱產業,現有354個高新技術產品,產業規模近200億元,數控工具機、工程機械等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的競爭力。應大力實施製造業信息化工程,進一步提高設計、生產裝備水平和產品技術檔次,大力開發適應市場需求的新產品,同時,加強相關零部件的開發,創建上、中、下游產品配套的先進制造產業基地。
(1)以濟南第一工具機廠、第二工具機廠為龍頭,進一步提高數控工具機和鍛壓工具機的產品檔次和水平。數控工具機,以數控加工中心為主,開發數控化、精密化、高速化、工序複合化、專用化工具機產品,大力發展普及型數控工具機和關鍵功能部件。鍛壓設備,重點開發數控重型壓力機、重型精密壓力機、大型多工位壓力機、上下料機器人及自動化衝壓生產線。
(2)工程機械。重點開發高性能價格比的大馬力推土機、裝載機、挖掘機和新型攤鋪機、振動壓路機等築(修)路面機械,擴大產業規模。
(3)數位化醫療器械。以新華醫療器械公司為龍頭,採用計算機及數字處理技術,開發機電一體化的新型醫療器械,重點發展消毒滅菌設備、放射治療設備、數字X光射線機等產品。
(4)輕紡機械。重點發展製漿造紙機械、塑膠機械、食品包裝機械和紡機梳理設備、劍桿織機等新型紡織機械裝備。
11.海洋新興產業群。海洋新興產業是我省經濟發展新的增長點,“科技興海”戰略實施十多年來,培育形成了海水養殖、海洋化工、海洋藥物、海洋食品4大支柱產業,應重點在沿海城市建設海洋高新技術開發基地,圍繞推廣高產抗逆養殖新品種、海洋藥物與保健品開發、海洋精細化工產品開發、海水健康養殖、水產品加工和海水淡化等技術,培植一批具有較大規模的海洋高技術龍頭企業,形成各具特色的海洋高技術產業密集區。
(1)建立青島海洋高科技工業園和濰坊海洋鹽化工科技園。培植孵化一批以海水養殖種質培育、海洋生物製品、海洋藥物、海水淡化設施、海洋精細化工等高技術產品為主的海洋高技術大型企業和企業集團。
(2)以濰坊海洋鹽化工高新區為基礎發展鹽化工產業,重點發展溴系精細化學品、鎂系產品以及高品質氯化鉀、碳酸鉀等產品,提高苦鹵綜合利用水平,開發高品質溴素產品和新型溴化物,發展山東特色海洋化工產業群。
(3)建立海水綜合利用高新技術示範區。發展海洋農業、海水養殖等產業,建設“國家高技術海水養殖種子工程北方基地”,提升海水養殖育苗的整體水平,推動海洋漁業可持續發展。
12.農產品精深加工產業群。我省農業動植物資源豐富,現有126種農業高新技術產品形成了近百億元的產值規模,應充分發揮現有的優勢,在建立農業良種培育體系的基礎上,加快發展農產品精深加工業,進一步提高農產品的附加值,逐步實現農業生產工業化。
(1)依託我省農業科技大省的優勢,利用植物轉基因育種技術、家畜胚胎移植技術、名優特稀植物脫毒快繁技術等,使我省名、優、特、稀等主要農產品和經濟動植物實現良種化、種苗工廠化。
(2)推廣龍頭企業、基地、農戶緊密結合的發展模式,以加工業帶動種植業發展。利用儲藏、保鮮技術,重點發展綠色蔬菜、糧食加工、果品加工等產業;利用新型加工技術,發展肉用動物飼養及加工的肉製品產業。
(3)利用酶技術、發酵技術、畜禽基因工程疫苗技術等,發展蜂膠疫苗、動物疫苗、畜禽免疫增強劑、干擾素誘導劑等產品,形成新型農藥、生物肥料等產業。
(4)利用生物技術開發糖產業、汽油醇、功能性胺基酸、酚醛樹脂、酶製劑等,提高農副產品和可再生資源的利用率。
三、主要措施
(一)加快高新區等各類園區的建設。高新區等各類園區是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的重要支撐。要結合城市的總體規劃,按照現代化城市的標準科學合理地進行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積極推行ISO14000標準認證,做到高標準規劃、高水平建設、高效能管理,樹立現代化文明城區的形象。
高新區等各類園區要提高創新孵化能力,繼續大力發展綜合性孵化器,完善服務功能,提高孵化質量。引導企業、科研機構、大專院校積極參與孵化器的建設,發揮他們各自的專業優勢和學科優勢,大膽探索新的聯合模式,聯建一批科技企業孵化器和專業技術孵化器,建立有利於高新技術成果轉化的平台。
高新區等各類園區要大力培育特色支柱產業。培植一批骨幹企業、大項目和高新技術拳頭產品,儘快膨脹產業規模,提高區內高新技術產業和企業所占的比重。圍繞電子信息、新材料、生物技術三大技術領域新興產業的培育,整合各類資源,創建軟體、電子基礎材料、發酵工程、化學製藥、海洋化工等特色科技園;圍繞我省優勢產業,以骨幹企業、上市公司為依託,規劃建設家電工業園、石化工業園、冶金工業園、先進制造產業園、汽車產業園、農業科技示範園等特色產業園;圍繞中藥材規範種植、炮製加工、中成藥生產等環節,建設國家中藥現代化(山東)基地,形成一批有自身特色的高新技術產業聚集區。
加大招商引資、引智力度,提高產業聚集效應。充分利用高新區等各類園區作為對外開放的視窗和載體的作用,採取符合自身實際、各具特色的招商引資的新措施、新辦法,努力拓展科技合作的新領域、新渠道,加強與國內外的交流與合作,吸引國外企業和機構參與園區建設,有重點地建設一批留學生創業園和國際科技合作基地。
按照“精簡高效、優勝劣汰”的原則,強化領導班子和管理隊伍建設,建立“精簡、效能、統一”的管理機構。完善“一站式”的辦公服務機制,為企業發展提供“零障礙”服務,建立並完善人盡其才的用人機制、激勵機制和分配機制,逐步形成研學產相結合、金融資本和產業資本相結合的創新機制。建立科學的園區評估評價指標體系,定期評估、發布發展情況,督促各項工作和政策的落實。
(二)構建公用開放的技術創新平台。聚集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的各類科技資源,構建區域創新服務體系。採取政策引導和市場運作相結合的方式,聯建一批面向行業服務的區域性科學研究基地、開放型重點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科技企業孵化器、生產力促進中心等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建立和完善重大科研儀器設備協作網路,提高現有科研裝備的共享和配套能力。發揮青島國家海洋科學研究中心的優勢,推動海洋創新體系建設。
加強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高新技術的研究開發,重點在信息技術、生物技術、新材料、先進制造與自動化技術、能源技術、農業、海洋等七大技術領域,瞄準國內外高新技術發展前沿,研究開發一批能夠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高新技術成果。加強與國家863等重大科技計畫的配套銜接,建設好國家“863”計畫成果產業化基地,吸引更多的國家“863”成果來山東轉化。組織實施製造業信息化工程,推廣套用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企業資源計畫(ERP)、產品數據管理(PDM)、集散控制系統(DCS)、計算機集成製造系統(CIMS)和企業間電子商務(B2B)等信息技術,培育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強化先進制造技術、節能降耗技術、現代生物技術、清潔技術、環保技術與智慧型控制技術等共性關鍵技術的推廣套用,提升企業的現代化管理水平、技術裝備水平。
實施專利、技術標準、人才三大戰略。把國內外智慧財產權狀況分析和評價作為各類計畫項目立項的重要依據,設立專門經費,支持科技項目申請國內外發明專利,重大科技計畫項目以發明專利的獲得作為驗收考核指標。強化自主智慧財產權保護,建立智慧財產權保護機制,打擊侵權行為。把建立先進技術標準作為各類計畫的重要內容和考核目標,重點支持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具有行業優勢的產品技術標準研究,鼓勵支持高等院校、科研單位和企業參與國際標準制定或採用與國際接軌的技術標準,為我省高新技術產品拓展更大的市場發展空間。鼓勵各類人才以技術入股、股份期權、優先認股權等方式參與企業發展。各類重點實驗室、博士後流動站及企業博士後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及高新區創業服務中心、留學生創業園等要不斷改善條件,完善機制,創造良好的條件,吸引優秀人才來工作、合作,為高新技術人才創業提供良好服務。有關部門的各類計畫要重點支持中青年科技人才,每年選拔優秀科技人員派往國外進修、培訓、交流,使其儘快成長為學科帶頭人或技術拔尖人才。有條件的市要建立高級技工培訓基地,培養一批具有系統理論知識和較強操作技能的專業性技術工人。
(三)搭建資源共享的對外合作平台。實施國際科技合作計畫,制定一致性、互補性的對外合作政策,在招商引資過程中避免無序競爭。建立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對外科技合作信息網,實現對外合作資源的交流和共享。加快中俄、中白、中烏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和亞太經濟合作組織(APEC)工業園建設,在項目、資金、人才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加快建設進度。對已確定的合作項目,要積極創造必要條件,促其儘快啟動實施、開工建設或投產。濟南、煙臺、科學院等相關市地和單位要定期組織中俄、中白、中烏各方的企業、高校、科研單位進行針對性的考察交流和合作洽談,不斷引進高新技術成果。要在加強與美國、日、韓、台、印度等國家和地區科技交流與合作的基礎上,加強與歐盟第六框架計畫的對接,組織我省企業與科研單位與歐盟進行合作洽談,在歐盟針對第三世界的科技合作、科技援助、科技培訓等方面,與英國、德國、義大利和愛爾蘭在電子信息、先進制造及奶業、節水農業等領域開展科技合作。充分利用我省已建立的對外合作平台,支持企業在國外建立研究開發機構和產品生產加工基地。
進一步深化與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以及清華、北大等著名科研機構和高校的合作,在科技發展戰略的諮詢論證、人才培養、聯合攻關等方面加大合作力度,聯建一批高水平重點實驗室和研發機構,聘請院士和著名專家來我省擔任學科帶頭人和項目負責人進行聯合攻關,提高研究開發的技術起點。
發揮我省資源優勢,大力引進開發市場在外的加工型、勞動密集型的高新技術產品。抓好高新技術產品的國際化認證和標準化,重點抓好機電產品的美國UL標準、歐盟CE標準等國際質量認證,組織高新技術企業開展國際標準化組織(ISO)系列國際質量、安全和環保認證,為高新技術產品走向國際市場創造條件。加快青島、煙臺、威海、濟南出口加工區和高新技術出口加工基地建設,擴大高新技術產品的出口規模。
(四)建立配套聯動的投融資機制。建立以政府投入為引導,企業、金融機構投入為主體,社會各界廣泛參與的新型投融資體制。在不斷增加省高新技術發展資金、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基礎上,實施資本整合;各專業銀行、投資機構加大風險投資。通過借貸、貼息、投資入股等多種形式,對高新區等各類園區建設、重大高新技術研究開發產業化項目和企業間技術轉移、資產重組給予資金支持,提高投資強度,發揮最佳效益。
建立風險投資機制,大力培育風險投資主體和資本市場。鼓勵投資機構、企業和民間資本以各種形式組建風險投資股份有限公司、風險投資有限合夥制企業、風險投資管理公司和風險投資擔保公司,從事風險投資業務。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沿線各市政府、各類園區要設立風險投資引導資金,通過參股等方式,積極引進國際風險投資基金或公司到我省設立分支機構,開展風險投資業務和融資擔保業務。風險投資機構可以發行期限不低於5年的長期企業債券籌集資金。建立企業信用評價制度,由人民銀行聯合各專業銀行和投資機構,開展企業信用等級評價,對不同信用的企業實行分類貸款支持。
(五)建立一體化的新型管理體制。打破地域間封閉的狀態,進一步強化區域經濟發展的意識,加強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沿線之間各市的資源整合。實施產業整合,組建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企業資產運營公司,通過市場化運做,把相關優勢資源更好地組合起來,組建一批掌握核心技術、主導產業規模大、競爭優勢強的大型企業集團,形成完整的產業鏈;實施物流整合,在有條件的市建設一批信息化物流中心,實現各市之間物流的合理調度,形成快速便捷、高效、低成本的現代物流;實施信息整合,建設互聯互通的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高速寬頻信息網路,實現政務、金融、商務、產業等信息資源的共享,為產業帶沿線各市和企業提供政策、資源、人才、技術、市場、法律等服務。發揮政府主導作用,健全合作機制,充分發揮省科教領導小組的組織協調職能,統籌規劃產業帶中長期發展戰略。定期召開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聯席會議,協調製定區域經濟一體化發展政策,落實產業帶建設發展資金,組織重大項目的實施,對產業帶所屬各市的建設發展情況定期進行考核。進一步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決定》(魯發〔2002〕8號)精神,把國家、省賦予高新區、高新技術企業的管理許可權和各項優惠政策真正落到實處。建立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與發展動態考評指標體系,將研究開發經費(R&D)投入、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研究開發、政策落實情況、高新技術產業發展速度、園區建設、人才培養和科技中介服務體系建設等納入考評指標體系,定期進行考核,促進各項政策措施的落實。力爭通過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帶動全省經濟社會的跨越式發展,為提前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提前基本實現現代化提供必要的支撐,展現“大而強、富而美”的山東新形象。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