規模
淄博高新區內各類企業已達到3000餘家,有國內的11家在境內外上市公司入駐高新區,另有韓國三星、美國百利高、PPG、荷蘭DSM等世界性大公司已經進區發展。
作為高科技發展的視窗,區內擁有國家級技術中心5家,省級技術中心22家,建有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淄博博士創業園、留學人員創業園、大學科技園。各類高新技術企業95家,其中國家火炬計畫重點高新技術企業6家。2006年完成工業總產值605億元,同比增長28.2%。
幾多艱辛,幾多收穫。淄博高新區在重點發展以醫藥及精細化工、新材料、電子信息及光機電一體化等主導產業的基礎上,已經形成了相關產業集中、以園區建設促發展的獨有新特色。
政策
政府大力支持
面向投資者,我們除執行國家和省的優惠政策外,還將在地方稅收、土地徵用、配套設定、物資供應、能源保證及進出口貿易方面為您提供更為優惠的條件。
1992年12月被國務院批准為國家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它主要包括東部醫藥化工區、北部科工貿綜合區和柳泉路科技開發一條街,是全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的重要基地;外向型工業加工區於1992年12月被山東省政府批准為省級開發區,規劃面積13、38平方公里,為利用外資、對外加工貿易的集中區。
1993年7月和1996年11月,市委、
淄博市政府確立了淄博開發區新型的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明確了開發區在全市經濟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淄博開發區行使統一的黨政領導,開發區黨委、管委會、經濟發展總公司合署辦公,實行黨、政、企三合一的領導體制。開發區黨委管委會按照“精簡高效”、“小政府,大服務”的原則,設立了精幹高效的辦事機構,下設辦公室、黨群工作部、經濟發展局、規劃建設土地局、財政局、審計局、勞動人事局、地方經濟社會事務管理局8個直屬部門,另外還分別設立了公安、工商、國稅、地稅4個分局。淄博開發區現行管理體制適應了開發區建設需要,促進了高新技術開發和外向型經濟的協調發展。
建區以來,為加快開發建設步伐,開發區制定了一系列優惠政策,全區上下緊緊圍繞基礎設施,招商引資、高新技術進行開發,白手起家,艱苦創業,改革奮進,使全區的經濟和各項社會事業取得了長足的進步。1998年,淄博開發區實現國內生產總值21億元,比1992年增長了4倍;技工鍅總收入47、4億元,比1992年增長5、5倍;工業總產值46、5億元,比1992年增長6倍,其中高新技術產品產值占30%,利稅總額達到3、2億元,地方財政收入達到7000萬元,全員勞動生產率實現42680元/人`年,進出口貿易額9280萬美元。截止1998年底,各類進區企業已由初期的200餘家增長到1100餘家,其中年收入1000萬元以上的企業36家,三資企業123家,高新技術企業35家,區內工業企業從業人員43580人。經過6年的發展,淄博開發區已成為淄博市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帶動經濟結構調整的龍頭區、示範區和擴大開放的視窗區。
配套設施完善
幾年來,淄博開發區的決策者們始終本著“經濟要發展,基礎設施建設要先行”的原則,把建立健全現代化的基礎設施體系放到突出位置,不斷強化城市的綜合服務功能,從而為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創造了良好的外部環境。
建區伊始,正遇上國家整頓金融秩序。在資金極度短缺的情況下,開發區的建設者們發揚“勇於改革,不畏艱難,開拓奮進”的他業精神,採取吸引外資成片開發、鼓勵建築施工企業帶資開發、駐地鎮村參與開發、土地片開發等形式,完成了各項急需工程使投資環境明顯改善。一是抓好“形象”工程。從整體布局到局部設計都嚴格按照現代化城市功能配套的要求,高起點、高標準地統籌規劃區內設定,使開發區在外部形態和內在功能上體現出一種特有的面貌。二是強化以道路為重點的配套建設。修建、硬化各類道路20條,總長度45、1公里。區內以濟青高速公路、魏北路、開發區中路、309國道為主的南北縱穿的城市交通網已建成。全市重點建設項目區內全長12、9公里的張店東北外環路年內可望簡易通車。三是狠抓綠化建設。建區以來,累計完成綠化面積140餘公頃,建成區綠地覆蓋率達30%以上。在綠化過程中,充分利用資源,突破發以往單純依靠政府投資的模式,創出了一條政府投資與民間投資相結合、專業隊伍與民眾參與相結合、城市綠化與農村多種經營本結合的多渠道、多方式搞綠化的新路子。四是建設了一批生產、生活設施。建成年吞吐能力3萬標箱貨櫃中轉站,興建保稅倉庫2處、標準廠房7幢,華瑞園商住區累計竣工面積已達26萬平方米,高標準實驗國小、實驗中學均已投入使用。五是吸引外資進行成片開發。與香港中銀集團的合作,對方一次性注入資金500萬美元。六是注重軟環境的改善。
為加快進區項目建設速度,減少一次性投入規模,實行了企業免交電貼等費和區電力公司貸款辦電,獲利還貸的辦法;針對新稅制改革以及國家對外政策的變化,堅持自費改革,先後出台了財政返還等一系列優惠政策;進區企業輸各種手續的收費標準一律下調20%。近年來,又積極探索對一定區域內的高新技術企業實行“無費區”試點的新路子,通過免收生產期的所有費用,增強開發區的吸引力,促進科技會含量高的企業快速增長。區內金融、保險、郵電、供水、供氣、供熱、電力等配套健全,起步區“七通一平”工程基本實現,形成了淄博開發區得天獨厚的基礎設施優勢,一座現代化城市的雛形已初具規模。
加大力度招商引資
建區以來,淄博開發區的建設者們始終把招商引資放在各項工作之首,遵循市場經濟規律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特點,不斷加大招商引資力度,努力擴大產業規模,為高新技術產業聚集效應的實現奠定了基礎。6年來,相繼與國外三十多家公司、財團建立了良好的合作關係的,拓展了國際經濟技術合作的領域。特別是1998年針對亞洲金融危機的影響,在保持與東南亞各國經濟合作關係的基礎上,加大對美國、西歐、非洲等地區的招商力度,利用各種招商形式,瞄準高科技,主攻大項目,累計完成進區項目97個,總投資18、92億元,總建築面積67、4萬平方米。1998年,進區項目數量是開發區建立以來最多的一年,許多項目已經顯現出較高的科技含量和良好的經濟效益。首先,加大了多項合資合作協定。其次,不斷調整對外招商策略,實現了招商方式的多樣化。在堅持常規招商方式的基礎上,制定並實施了委託招商和定位招商的工作方案,選擇了6個國家和國內2個城市聘請了委託商和設立辦事聯絡站。同時,積極實施網上招商,利用開發區國際網際網路站,建立了全市範圍的對外招商網路。
最後,實行招商引資責任制,加大全員招商力度。根據淄博市產業結構和本區特點,選擇了30個國外公司駐華機構及30個國內、市內大公司、大企業和15個重點項目,實行管委會和各部門負責人項目聯繫制度,每個部門都制定了招商引資任務,並對在建的重點項目成立了協調服務領導小組,在不斷加強專業招商隊伍的同時,將招商引資歷工作和為進區企業服務作為對各部門工作進行考核的主要內容,形成了全區人人關心、參與、支持招商引資的局面。截止1999年初,已有18個國家和地區的外商來淄博開發區投資,區內外商投資企業已達123家,實現契約利用外資3、3億美元,實際利用外資1、75億美元。外商投資行業涉及電子、電力、機械、塑膠、化纖、輕工、建材、房地產等。
培養高新技術
從建區以之日起,開發區就把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培養高新技術生長點,鄭重地寫進了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的第一頁。堅持以科技開發為先導,大力實施科技帶動戰略,不斷壯大科技力量,高新技術輻射和開發能力得到進一步提高。一是加強與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的聯繫。積極組織參加各類高新技術推介活動,促進高新技術成果的轉換。高新技術轉化項目中有70%左右來自大專院校、科研單位的成果和技術。二是加快高新技術創業中心的正規化建設。高創中心——矽研院孵化基地,探索出了一條場內與場外相結合,與科技單位、大電訊院校聯合興辦科技專業孵化器的路子。高創中心現已培養孵化科技企業20餘家,高科技項目40餘個,亞大製藥、博特通訊、星海電子等一批企業經孵化已順利畢業,實現產業化發展,並取得了良好的經濟效益,成為開發區科技產業發展的生力軍。三是在項目引進中,始終注重保持高新技術項目的主導地位。一批高新技術項目在區內安家落戶,如砷化鎵、磷化鎵光電材料、雷射粒度分析儀、真空鍍膜玻璃、脈動式燃燒鍋爐、ic卡智慧型電話機、零時差數據採集儀、通訊電纜乾燥設備、遙控通訊監測設備等,先後在區內加工投產,並逐步顯示出巨大的高科技帶動和示範效應。
有的項目,如新陶盛精密精密機械有限公司開發的等靜壓陶瓷模具,填補了國內空折,並通過產品擴產,在盤活存量資產、帶動地方經濟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推動作用。四是加強與國際高科技園區、國際科技經濟信息網路的溝通。1996年,與國際信息高速公路國際網際網路以及國家科委火炬計畫電子信箱聯網,使開發區的資料直接進入世界信息高速公路,為實現高新技術國際化開闢了新路子。五是積極引導企業進行科技開發,累計實施國家級火炬計畫6項,省級火炬計畫14項,獲國家級新產品獎2項。六是建立高新技術產業促進機制。為發揮政府在高新技術產業化發展上的導向作用,建立了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基金,吸引社會各方面入股,形成多元化風險投資機制,向有發展潛力的高新技術項目進行參股、入股、貼息、擔保,為企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持。同時,制定了高新技術成果獎勵辦法、無費區試點方案等政策措施,努力為高新技術產業化的發展創造更加有利的政策環境。經過幾年的發展,開發區已呈現出高科技產業、大企業在整個經濟中所占比重大,規模效益、經濟效益日顯突出的特點。全區新藥物及精細化工、新材料及其深加工、光機電一體化三大主導產業基本框架基本形成,區內已有高新技術企業35家,占全市高新技術企業的1/3。
搶抓機遇大膽開拓
近年來,民營企業異軍突起,發展速度迅猛,規模不斷擴大,資本積累日益雄厚,表現出強烈的擴張欲望。為推動全市民營經濟特別是民營科技工業向高層次、集約化方向發展,加大區域經濟成長總量,開發區與市工商局經過多次調查研究,1997年初,聯合創辦了淄博民營科技工業園,並出台了《關於建設淄博民營科技工業園的意見》,就財政、稅務、土地、收費、戶口等做出了具體規定。開發區通過不斷完善園區公用設施配套建設,健全高效便捷的管理服務體制,簡化進園手續,降低收費標準等措施,為民營科技企業發展創造了更加寬鬆的外部環境。
1999年春,民營園一期工程全面啟動,二期工程正逐步展開,累計開工建設企業32家,建成投產或即將建成投產的15家,開工建築面積24萬平方米,計畫總投資4、4億元。這些進園的民營企業大多是生產型工業企業,並具有以下特點:一是規模大,全市重點扶持的十大民營骨幹企業中,有4家進園。在建企業中,投資額1000萬元以上的10家,過3000萬元的企業4家。二是科技含量高。如星海電子公司生產的光纜傳輸系統,填補了國內空白。三是市場前景好。如魯洲汽車配件廠生產的高級轎車剎車盤,全部出口美國。進園企業預計項目達產後將實現工業產值20億元,淄博民營科技工業園已成為開發區乃至全市的新的經濟成長點。
社會事業
幾年來,開發區在抓物質文明建設的同時,堅持不斷地抓好精神文明建設。一是強化黨組織建設。黨員教育和農村基層黨組織建設不斷加強,“五好村”、“明星村”、“文明單位”越來越多,一批批高素質的“帶路人”、“領頭雁”正在茁壯成長。二是狠抓機關作風建設。下基層、進企業,當好參謀,搞好服務,已成為開發區每個機關幹部的自覺行動,深受中外客商及企業的歡迎。三是強化輿論宣傳。藉助新聞媒體,大力推進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為開發建設創造了良好的社會環境。
在“外向型”經濟和“高科技”發展戰略的帶動下,區內地方經濟穩步增長,綜合經濟實力明顯增強。1994年,石橋鎮被列為“淄博市科技興農實驗示範基地”區內城鎮建設也得到進一步加強,1996年四寶山鎮被列為省級小城鎮建設示範鎮。1997年四寶山、石橋鎮合併建立寶石鎮後,新的機制、新的措施帶來了新的變化。1998年,寶石鎮實現社會總產值8、5億元,較上年增長18%;利稅總額5450萬元,增長16、7%利潤總額2600萬元,增長16%。農業基礎地位進一步鞏固。1998年完成農業總產值9000萬元,較上年增長6、6%;農民人均收入達到3250元,增收320元。為了加快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化步伐,寶石鎮於1999年確定建立農業現代化示範園區,1999年上半年,總體方案已通過論證,正步入運作階段。
區位優勢
淄博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位於山東半島中部,是中國環渤海地區一座風格獨特的工業園區。
淄博市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所位於
淄博市是國務院批准的山東半島沿海開放城市,是著名的"陶瓷之都"、"石化之城"。工業是淄博經濟的支柱。2011年,全年工業總產值、主營業務收入雙超萬億,分別達到10265億元和10102億元。年末,全市規模以上工業企業達3178家。全年高新技術產業總產值達到2544.90億元,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26.6%。淄博市工業門類齊全,擁有一大批在中國、山東占有重要位置的企業和產品。原油加工量、氧化鋁、解熱藥及中小電機產量均居中國前列。
中國資源豐富的地區之一
淄博資源豐富,已發現50多種礦藏,其中鋁釩土、耐火粘土、化工石灰岩、陶瓷土、煤、鐵等儲量大、品位高,均為山東的主要產地。北部有豐富的石油和天然氣資源。水資源比較豐富,南部山區是沂河發源地,北部黃河流經境內,全市地下水可采儲量每日在124萬噸以上。
中國經濟發展交匯區城市
淄博地處環渤海經濟區和沿黃經濟協作帶的交匯地區,既是山東半島沿海經濟開放區的重點城市,也是中國經濟發展速度較快的城市之一。得天獨厚的地理區位優勢和開放城市的環境優勢,使淄博成為海內外客商進行經貿合作富有吸引力的地區。
山東半島城市群城市之一
山東省已把抓好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建設、半島城市群建設列為工作重點。地處山東半島中部的淄博市作為山東半島城市群城市之一,將借重區位優勢,進一步加強與日本和韓國的經貿合作,加快城市現代化建設,開創更加美好的明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