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十一五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指導意見

2007年12月7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發〔2007〕91號印發《山東省“十一五”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指導意見》。該《意見》分充分認識深入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的重要意義、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重點任務、保障措施4部分。

重點任務是:實施設計製造一體化的“甩圖紙”示範推廣工程和經營管理信息化的“甩帳表”示範推廣工程;做好製造業信息化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加強重大數位化裝備研究開發;組建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聯盟,建設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服務平台,建立完善專業化、網路化、市場化的新型技術服務體系;做好人才培訓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十一五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指導意見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魯政辦發〔2007〕91號
  • 印發時間:2007年12月7日
通知,指導意見,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十一五”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指導意見的通知
魯政辦發〔2007〕91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山東省“十一五”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指導意見》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遵照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七年十二月七日

指導意見

山東省“十一五”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指導意見
推進製造業信息化是《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中製造業發展的方向和重要任務,是貫徹落實全國和全省科技大會精神的一項重大戰略舉措。在總結“十五”製造業信息化工作經驗的基礎上,“十一五”期間,我省要進一步深入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全面提高製造業管理、研發和技術裝備水平,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實現由製造業大省向製造業強省的轉變。根據國家和我省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精神,結合我省實際,制定本意見。
一、充分認識深入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的重要意義
黨的十七大報告提出發展現代產業體系,大力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促進工業由大變強的發展戰略。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是調整最佳化經濟結構,推進信息化與工業化融合的重大舉措。“十五”以來,作為科技部首批認定的全國製造業信息化工程示範省,我省認真貫徹落實以信息化帶動工業化,以工業化促進信息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戰略方針,與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和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緊密結合,集成資源,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強化產學研結合,攻克了一批重大關鍵共性技術,構建了層面結合的套用示範群體,建立了專業化的技術平台與服務體系,全面提升了我省製造業設計、管理、製造的信息化水平。
當前,我省正處於工業化中期階段,應清醒地看到我省企業特別是廣大中小企業的信息化水平較低,企業信息系統集成技術套用仍然有所欠缺,這也成為企業信息化水平提升的瓶頸問題。與先進省市相比,我省製造業在裝備和產品檔次、創新能力、管理水平等方面還存在一定的差距。“十一五”是我省經濟結構調整、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關鍵時期,繼續深入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運用信息技術提升我省製造業的核心競爭力,是促進我省製造業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是建設製造業強省的迫切需要。
二、指導思想和工作目標
(一)指導思想。圍繞《國家中長期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綱要》確定的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總體目標,結合山東實際,以企業為主體,以市場為導向,強化產學研結合,與重大數位化裝備和成套設備的研發緊密結合,以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的自主創新為先導,以實施設計製造一體化的“甩圖紙”示範和經營管理信息化的“甩帳表”示範推廣工程為重點,以構建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聯盟和服務平台為支撐,促進制造業信息化技術的推廣和集成套用,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
(二)工作目標。
1.開展示範工程。重點培育15家實施設計製造一體化的“甩圖紙”示範企業和15家實施經營管理信息化的“甩帳表”示範企業,重點培育5家“甩圖紙+甩帳表”示範企業,在200家企業推廣套用“甩圖紙”和“甩帳表”。到“十一五”末,示範企業和推廣套用企業平均新產品貢獻率提高10%以上,平均新產品開發周期縮短20%以上,平均生產周期縮短10%以上,產品平均綜合成本降低10%以上,新產品數量年均增加20%以上。
2.結合示範工程,圍繞製造業信息化關鍵共性技術研究開發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軟體產品。
3.結合國家重大工程建設的需求,自主開發一批重大數位化裝備和成套設備。
4.組建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聯盟,重點培育4家技術諮詢服務或培訓機構,建設覆蓋全省的網路公共服務平台,為企業特別是中小企業服務,降低企業信息化成本、產業鏈運營成本和技術資源配置成本,帶動中小企業群體發展,提升區域創新能力。
三、重點任務
(一)實施設計製造一體化的“甩圖紙”示範推廣工程和經營管理信息化的“甩帳表”示範推廣工程。圍繞膠東半島製造業基地和山東半島高新技術產業帶建設,在“十五”省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的基礎上,重點圍繞“七大產業鏈”,選擇具有行業代表性的龍頭企業開展製造業信息化集成套用示範工作,擇優培育“甩圖紙”、“甩帳表”示範企業,並在200家企業推廣套用。
1.面向機械、汽車製造等行業,培育15家有一定數位化設計基礎的企業,建立數位化設計、製造集成平台或框架,開展以三維產品模型為核心的產品設計、分析仿真、工藝規劃和數控加工集成技術的開發與套用示範,實現面向生命周期的產品數據管理和設計製造業務流程的集成與協同,進一步開展不同層次的“甩圖紙”推廣工作。
2.面向紡織、化工、機械製造等行業,培育15家有一定數位化管理基礎的企業,建立企業資源規劃和經營管理數位化集成平台或框架,開展以數位化綜合資源模型為核心的生產管理、經營管理集成技術開發和套用示範,實現企業經營管理與資源管理的信息集成及業務協同,進一步開展不同層次的“甩帳表”推廣工作。
3.面向機械、汽車製造等行業,培育5家具備先進的數位化設計、分析與製造基礎,具有先進的企業管理理念和管理條件的創新型數位化企業,圍繞設計、分析與製造的集成化套用,現代企業信息化綜合管理技術套用,實施開展創新設計、敏捷製造和協同管理的技術開發和套用示範,實現企業產品設計、生產製造和經營管理的信息集成與協同,進一步開展不同層次的“甩圖紙+甩帳表”推廣工作。
(二)做好製造業信息化重大關鍵共性技術和產品的研究開發及產業化。
1.針對傳統製造業產品設計、生產、管理和裝備等方面信息化的需求,結合“甩圖紙”和“甩帳表”示範推廣工程,重點研究開發面向行業的設計、分析、製造集成套件和企業資源計畫(ERP)、三維計算機輔助設計(CAD)、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PLM)、流程工業能源協調最佳化及生產過程綜合自動化、數位化製造流程管理(DMPM)、車間生產變更管理、虛擬製造、網路製造、協同工作、電子商務與物流等關鍵技術,研究提煉出行業信息技術套用的重大關鍵技術及解決方案,形成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並在企業獲得套用。
2.在總結“十五”期間信息化套用的基礎上,研究開發面向中小企業信息化的軟構件及開發環境,縮短製造業信息化技術產品的研發周期,降低企業信息化成本。
3.組建行業軟體企業聯盟,以建立不同企業和產品之間的公共數據接口和提供完整的套用解決方案為目標,通過建立公共開發測試環境、企業融資聯戶聯保等方式開展企業間合作,集成開發行業管理系統、控制系統等關鍵技術及產品,提供成套解決方案。
(三)加強重大數位化裝備研究開發。發揮山東省裝備製造業的優勢,圍繞數控車(銑、鏜)床和加工中心、五軸聯動和精密級加工中心、數字醫療裝備、石油鑽采關鍵技術及重大裝備、新型工程機械、大型空港裝備、塑膠機械自動化生產線、難加工材料的高效加工方法及裝備、自動化紡織染整裝備等數位化裝備和數位化專用成套裝備,重點研究產品設計、分析仿真、工藝規劃和數控加工技術的開發與套用示範,形成技術優勢和特色,培育產業集群,滿足重大工程的需求。
(四)組建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聯盟,建設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服務平台,建立完善專業化、網路化、市場化的新型技術服務體系。以山東省製造業信息化專家組和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為主體,由從事製造業信息化的高校科研單位、硬體設備供應商、軟體開發商、信息服務提供商、網路運營商、中介服務諮詢機構等組成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聯盟。集合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聯盟所提供的技術服務資源,建設基於網路服務環境的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服務平台。平台實行市場化運營機制,上聯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聯盟,下聯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等中介服務機構,以全省各地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為服務節點,開展面向全省中小企業的專業化、集成化服務。依託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聯盟,結合“甩圖紙”和“甩帳表”示範推廣工程,重點培育4家具有區域服務特色和影響力的技術諮詢服務或培訓機構。到“十一五”末,建立覆蓋全省的製造服務網路和企業信息化技術套用情況信息庫,服務企業用戶數超過1000家,形成專業化、網路化、市場化的新型技術服務體系。
(五)做好人才培訓工作。“十一五”期間,省科技廳將設立獎學金,繼續與高校聯合招收培養工程碩士等高層次人才。同時,以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為依託,利用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服務平台,有重點地建設一批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製造業信息化技術人才培訓基地。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領導,建立科學、高效的製造業信息化管理體系。省科技廳、經貿委、信息產業廳密切配合,加強資源集成,形成整體合力,共同做好全省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的組織、協調工作。按照國家的總體要求,結合我省實際情況,研究制定與山東省“十一五”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相關的政策措施和總體技術方案。充分發揮專家組作用,建立專家與示範企業的重點聯繫制度,實行專家負責制。各地要結合自身實際,組織專題調研,總結推廣“十五”製造業信息化工程實施的成功模式,圍繞重大關鍵共性技術研發及套用、示範工程、技術諮詢服務體系建設、人才培訓等方面,加強制造業信息化戰略研究,明確發展目標、重點任務和組織措施,營造製造業信息化良好的套用發展環境。逐步完善科技行政部門、專家組和中介服務機構緊密結合的新型管理體系。
(二)加強引導,建立以企業為主體的投資體系。“十一五”期間,省科技廳每年從科技經費中安排不低於1000萬元資金,專項用於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實施。同時,在年度科技攻關計畫、高新技術自主創新工程、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的安排上向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傾斜。省科技計畫安排配套資金重點支持列入國家科技支撐計畫、863計畫、技術創新引導工程的項目和企業。各市每年要安排經費用於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以創建國家開發銀行貸款服務和依託機構為契機,聯合省內風險投資機構,進一步拓寬企業融資渠道。企業是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投資的主體,高新技術企業和製造業信息化示範企業的研究開發投入要分別占企業銷售收入的5%和3%以上,重點用於企業信息化技術的研究開發和推廣套用。
(三)加強市場化運作,建立完善技術服務體系。鼓勵、引導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生產力促進中心、創業服務中心等各類技術開發和中介服務機構按照市場化運作方式,結合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服務平台,圍繞優秀軟體產品、系統的推介、諮詢、培訓、二次開發、集成、監理等各環節,為企業提供配套服務,逐步形成專業化、網路化、市場化的新型製造業信息化技術服務體系,最大程度地降低企業實施信息化的風險。
(四)加強國際科技合作。以承建國家信息通訊國際創新園(CIIIC)為契機,充分發揮我省製造業的優勢和在信息技術領域與國外建立的良好合作基礎,進一步整合國際技術資源和智力資源,與國內外知名大學和大企業設立聯合實驗室和研發中心,共同在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實施上開展合作,提高我省製造業信息化專業軟硬體開發平台的技術檔次和水平,加強企業在集成套用方面的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在技術和產業層面上推動我省製造業信息化的國際化進程。
(五)加強智慧財產權、技術標準、人才隊伍建設工作。圍繞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的研究開發、推廣套用、示範等各個環節,貫徹智慧財產權、技術標準、人才培養三大戰略。把能否掌握自主智慧財產權和核心技術作為計畫立項的重要依據,把推廣套用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套用軟體作為企業示範的重要內容。在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實施過程中強化軟體企業的能力成熟度模型(CMM)的實施與認證和示範企業的ISO系列標準認證,在技術產品標準等方面與國際接軌。以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中介服務機構為依託,有重點地建設一批不同層次、不同專業的製造業信息化技術人才培訓基地,每年舉辦不同類型、不同專業、不同形式的培訓班,培訓各類專業人才。實施課題負責人制度,重大項目實行首席專家制,通過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實施聚集高層次人才,培養一支研發、管理、套用、服務相配套的專業人才梯隊。
(六)建立科學嚴謹的績效評估體系。依託山東製造業信息化服務平台,建立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年度採樣調查制度,統計評定各地製造業信息化工作所取得的成效,以此作為評價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實施的重要依據。在全省形成工作部署與檢查落實、績效掛鈎的工作監督激勵機制,制定製造業信息化工作量化考核標準和辦法,對實施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的先進單位與個人進行表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