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申義
“天”指“上天”,“道”指“
規律”,“
天道”可以引申為客觀的規律;“酬”可解釋為“實現志願”,即酬答、回報,“勤”為“
勤奮”。就是說“天意厚報那些勤奮的人”。總體意思:勤奮的人會得到更多的回報,上天會實現勤勞的人的志願。有耕耘就會有收穫,我們只要不懈努力,最大限度的完善充實自己,千方百計的提高自己的競爭實力,就會有一個美好光明。
造句:①只要辛勤努力,就不信沒有天道酬勤的道理。②你要相信天道酬勤,好好努力吧。③天道酬勤,有付出就有收穫!記住,老天喜愛勤奮的人。
典故
出自《
周易》中的卦辭:“
天行健,
君子以
自強不息;地勢坤,君子以厚德載物”。天(即自然)的運動剛強勁健,相應於此,君子應剛毅堅卓,
奮發圖強;大地的氣勢厚實和順,君子應增厚美德,容載萬物。古代中國人認為天地最大,它包容萬物。對天地的
理解是:天在上,地在下;天為陽,地為陰;天為火,地為土;天性剛,地性柔。認為天地合而萬物生焉,四時行焉。沒有天地便沒有一切。天地就是宇宙,宇宙就是天地。這就是古代中國人對宇宙的樸素唯物主義看法,也是中國人的宇宙觀。八卦中乾卦為首,坤卦次之;乾在上,坤在下;乾在北,坤在南。天高行健,地厚載物。然後從對乾坤兩卦物象(即天和地)的解釋屬性中進一步引申出人生哲理,即人生要像天那樣高大剛毅而自強不息,要像地那樣厚重廣闊而厚德載物。
至《
尚書》就有“天道酬勤”的說法。
韓愈曾題詞“天道酬勤”勉勵後來者。
最早出現天道這個詞是在《
尚書》中,很多的先秦書籍中出現天道這個詞,主要指“自然的規律”,《辭海》(或參見《
辭源》“天道”條)也是這么解釋。
“天道酬勤”,是由《書·大誥》“天閟毖我成功,天亦惟用
勤毖我民”壓縮而得,類似的例子還有“
建極綏猷”等,原文如下:
漢·
孔安國傳云:閟,慎也,言天慎勞我周家,成功所在,我不敢不極盡
文王所謀之事,謂致太平。
清·
錢大昕云:天閟毖我成功所,傳
訓毖為慎,又解之云:天慎勞我周家成功所在。孔疏云:閟,慎,釋
詁文。考釋詁本云:毖,慎也。經既以閟為毖,不當重出毖字。據莽誥云:天
毖勞我成功所。則知此經毖,乃勞之譌,字形相涉,
後人傳寫致誤,
孔傳尚未誤也。按下經:勤毖,傳解作勞慎,此傳云:慎勞。則經當作毖勤。莽誥於下云:天亦惟勞我民。是訓勤為勞也。
孔安國傳云:天亦勞慎我民,欲安之,如人有疾,欲己去之。
唐·
孔穎達疏云:以
文王勤勞如此,故天命慎勞來我周家,當至成功,所在天意。
【例句】
1.
漢書杜欽傳:天道貴信,地道貴貞;不信不貞,萬物不生。
2.
史記(亦見《漢書
司馬遷傳》):夫春生夏長,秋收冬臧,此天道之大經也,弗順則無以為天下綱紀。
3. 漢書冀奉傳:天道有常,王道亡常,亡常者所以應有常也。 註:亡即無字。
5. 春秋
左傳魯昭公六年孔穎達疏云:仁心所以養物,故奉之以仁也。位以序德,祿以酬勤。有德能勤,則居官食祿,制為祿位,以勸其從順教令。
6. 《書·盤庚中》孔穎達疏云:勞爾先,謂愛之也。勞者,勤也。閔其勤勞而慰勞之。勞亦愛之義,故
論語云:愛之能勿勞乎。
【成語故事】 沒有人能只依靠天分成功。上帝給予了天分,勤奮將天分變為天才。
曾國藩是中國歷史上最有影響的人物之一,然他小時候的天賦卻不高。有一天在家讀書,對一篇文章重複不知道多少遍了,還在朗讀,因為,他還沒有背下來。這時候他家來了一個賊,潛伏在他的屋檐下,希望等讀書人睡覺之後撈點好處。可是等啊等,就是不見他睡覺,還是翻來復去地讀那篇文章。賊人大怒,跳出來說,“這種水平讀什麼書?”然後將那文章背誦一遍,揚長而去!賊人是很聰明,至少比曾先生要聰明,但是他只能成為賊,而曾先生卻成為毛澤東主席都欽佩的人:“近代最有大本夫源的人。”“勤能補拙是良訓,一分辛苦一分才。”那賊的記憶力真好,聽過幾遍的文章都能背下來,而且很勇敢,見別人不睡覺居然可以跳出來“大怒”,教訓曾先生之後,還要背書,揚長而去。但是遺憾的是,他名不見經傳,曾先生後來啟用了一大批人才,按說這位賊人與曾先生有一面之交,大可去施展一二,可惜,他的天賦沒有加上勤奮,變得不知所終。
近義詞
反義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