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2007年11月16日,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以魯政辦發〔2007〕87號印發《山東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該《規劃》分 “十五”以來高技術產業發展情況;來發展環境分析;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主要任務;重點行業;政策措施6部分。

政策措施是: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完善體制機制,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以人為本,建立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為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高技術產業的外向度;加強組織協調,完善政府引導和推動機制。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山東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 印發機關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 文號:魯政辦發〔2007〕87號
  • 印發時間:2007年11月16日
通知,規劃,

通知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山東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的通知
魯政辦發〔2007〕87號
各市人民政府,各縣(市、區)人民政府,省政府各部門、各直屬機構,各大企業,各高等院校:
《山東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已經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結合實際認真貫徹執行。
山東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二00七年十一月十六日

規劃

山東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
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為代表的高技術產業,是國民經濟的戰略性先導產業,是衡量一個國家和地區現代化水平和綜合競爭力的重要標誌。高技術產業具有高滲透性、高倍增性和高帶動性,對最佳化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具有重要作用。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對於增強我省綜合實力、落實科學發展觀、促進經濟又好又快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按照省委、省政府關於建設創新型省份的要求,根據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十一五”規劃》和《山東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十一五”規劃》制訂本規劃。
一、“十五”以來高技術產業發展情況
“十五”以來,省委、省政府認真貫徹科學發展觀,制定了一系列重大政策措施,有力地促進了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高技術產業已成為我省國民經濟中的戰略性支柱產業,對調整全省經濟結構、促進產業升級、提高核心競爭力產生了重大推動作用。
(一)高技術產業總體實力顯著增強。“十五”以來,全省高技術產業進一步突出重點,扶優扶強,強化特色,最佳化結構,呈現出持續快速健康發展的良好勢頭。2006年,全省高技術產業實現產值2494.3億元,年均增幅達到37.5%,在全國的位次由第8位上升到第5位,實現銷售收入和利潤分別達到2500億元和122億元。高新技術產品出口完成64.8億美元,年均增長60%以上,占全省出口總額的比例由5.8%上升到9%。高技術產業總體實力明顯增強,有力地拉動了全省經濟的發展。
(二)高技術產業化邁出較大步伐。“十五”以來,我省堅持項目帶動戰略,圍繞電子信息、生物、新材料等重點產業,以重大高技術成果產業化為目標,組織實施了一批國家和省級高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其中,爭取國家級高技術產業化項目151個,總投資180億元,爭取中央財政投入9.3億元;實施省級產業化推進項目50多個,總投資10億元;審批、備案並協助落實建設條件,促進實施了100多個省級產業化項目,總投資約100億元。通過這批項目的建設,促進了一大批高技術成果轉化為生產力,培植了一批高技術名牌產品,壯大了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為我省高技術成果轉化及改造提升傳統產業發揮了良好的示範帶動作用。
(三)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成效明顯。全省繼續深化體制改革,著力強化以企業為主體的技術創新體系建設,積極推動產學研聯合,大力實施產業技術和工程研究創新工程,創新基礎能力顯著提高。2006年,全省建設省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50多家、工程研究中心6家、省級以上企業技術中心367家。科技服務體系蓬勃發展,目前全省各類技術貿易機構達到2萬家左右。“十五”以來共取得國內專利累計申請12.5萬件,累計授權6萬件,發明專利申請2.1萬件。培植了一大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產品,累計完成重大引進技術消化創新項目310多項、重大裝備國產化項目50多項。
(四)信息產業已成為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我省堅持信息化帶動工業化,優先發展電子信息製造業,加大結構調整和技術創新力度,有力地促進了電子產品製造、軟體、信息網路等產業的快速發展。2006年,全省信息產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3167.4億元,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10.6%,其中電子信息產業完成產品銷售收入2824.5億元,年均增長39.3%和23.3%。軟體產業發展迅速,2006年實現銷售收入245億元(含產品、服務和系統集成),年均增長超過50%。信息基礎設施發展較快,已成為發展信息產業、加快網路經濟進程和全省國民經濟信息化的重要基礎和支撐。
(五)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迅速發展。我省立足資源優勢,加大開發力度,抓住有利時機,把生物、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向深層次、高附加值、高技術領域拓展,有力地促進了相關產業的快速發展。生物產業,開發生產了一批國家一、二類新藥,湧現出一批生物製藥企業;大力開展高效、優質動植物新品種的開發和產業化,帶動了全省現代農業的發展;農業廢棄物綜合利用取得重大進展,以玉米芯為原料開發生產的功能糖產品已實現產業化。新材料產業,繼續加大研發力度,在電子新材料、高分子材料、特種陶瓷材料、特種纖維及複合材料、特種金屬新材料等領域形成了一定的產業基礎和技術優勢。新能源產業,加大太陽能利用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力度,取得了顯著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潔淨煤與煤氣化技術的開發和產業化取得階段性成果;核能發電項目進展較快,風能、地熱能的利用也有了較快發展。海洋高技術、節能環保、民用航空等領域也得到較快發展。
(六)高技術改造傳統產業取得顯著成效。重點選擇了紡織、輕工、建材、化工、機械、冶金等行業,運用高技術改造嫁接傳統產業,最佳化產業結構,提升產業層次,取得顯著成效。利用信息技術大幅度提高了傳統產業的設計、製造、管理和自動化控制水平。全省已有90%以上的機械、服裝企業採用了計算機輔助設計(CAD),部分骨幹企業套用了計算機集成製造(CIMS)。大部分企業採用了辦公自動化系統(OA),部分大型骨幹企業採用了企業資源計畫系統(ERP)。加大了高技術對傳統農業和傳統服務業改造的力度,促進了現代農業和現代服務業的發展。
(七)高技術產業集聚效應逐步顯現。按照增強高技術產業的聚集度和培植具有區域特色產業基地的發展思路,立足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圍繞同類產業和產業鏈,我省積極推進高技術產業的集聚,建設了濟南軟體、青島海洋生物2個國家級產業基地,初步形成了禹城功能糖、濟南和德州太陽能、青煙威電子信息、淄博工程陶瓷等一批具有區域特色、核心競爭力強的高技術產業基地。這些產業基地的形成,有力地帶動了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成為全省高技術產業發展的亮點,為“十一五”期間繼續發展打下了良好基礎。
“十五”期間,儘管我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取得了顯著成就,但與先進省市相比還存在相當的差距,與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還很不適應,存在若干不容忽視的問題。高技術產業化程度低,產業規模偏小,高技術產業實現產值僅占全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6.7%;高技術人才匱乏,現有人才政策不配套;自主創新能力不強,創新能力平台建設相對滯後;產業聚集度低,產業集聚效益和行業競爭力偏低;高技術產業化投入嚴重不足,政府、金融、創業投資等多渠道的投融資體系尚未建立健全。
二、未來發展環境分析
隨著經濟全球化步伐的加快,科技革命日新月異,高技術產業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發展,對經濟發展的拉動作用進一步增強,有力地推動著人類社會的進步。高技術產業將成為經濟社會發展的引擎,發展前景十分廣闊。
(一)發展機遇。
一是世界高技術產業正進入快速發展的新時期。“十一五”時期,全球信息產業將繼續呈現平穩增長的態勢,信息化的深入發展將使其成為全球規模最大、最具活力的產業。生物產業在經過長期的研究開發積累後,開始進入大規模產業化階段,全球生物產業將快速增長。正在快速崛起的新材料、新能源、環保等產業將帶動世界高技術產業發展躍上一個新台階。世界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將為開發中國家特別是我國提供難得的發展機遇。二是全球範圍內技術與產業轉移步伐日益加快。經濟全球化和國際經濟秩序正處於深刻調整過程中,已開發國家和跨國公司為保持其優勢地位,尋求更低廉的成本和更廣闊的市場,在控制核心技術的同時,以多種方式向開發中國家轉移成熟技術和過剩的生產能力。我省是沿海省份,瀕臨韓國和日本,承接國際技術與產業轉移有著得天獨厚的地理優勢和人文優勢。三是國內市場對高技術產業存在巨大需求。我國新一輪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最佳化升級均需要高技術的強力支撐,經濟發展對能源和原材料的需求急劇增加,對資源和環境的沉重壓力最終需用高技術來解決。建立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社會及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均需要高技術。此外,居民消費結構不斷升級同樣需要高技術產品。高技術產業具有十分廣闊的市場發展空間。四是國家和我省已形成了加快高技術產業發展的良好氛圍。當前,在落實科學發展觀、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加強和完善巨觀調控的大背景下,國家十分重視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出台了一系列加快發展的政策,加大了資金投入。我省將高技術產業作為“十一五”期間促進全省經濟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戰略性產業,為高技術產業發展創造了更為有利的條件。
(二)面臨的挑戰。
一是我省高技術產業發展面臨的國際競爭壓力進一步加大。“十一五”時期,我國“入世”過渡期結束,已開發國家在智慧財產權、技術標準、技術壁壘、反傾銷等方面的一些措施對我省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約束進一步增強。我省長期以來建立在技術引進和仿製基礎上的產業發展模式將面臨嚴峻挑戰。二是用高技術產業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任務繁重。我省高技術產業比重偏小,傳統工業所占比重過大,整體層次較低,核心競爭力不強,產業結構矛盾突出,促進高技術產業發展、加快傳統產業改造、促進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的任務仍十分繁重。三是國內先進省市高技術產業的迅猛發展給我省帶來了新的挑戰。近年來,國內發達省市高技術產業發展速度越來越快,產業競爭力越來越強,尤其是珠江三角洲、長江三角洲及京津地區的高技術產業已經具有較高的聚集度,在吸引全球產業轉移方面形成了較大優勢,給我省高技術產業發展帶來很大壓力。
三、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目標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針,按照“科學發展、和諧發展、率先發展”和建設創新型省份的要求,堅持“自主創新、著力套用、產業集聚、規模發展、國際合作”,重點加強創新基礎能力建設,推進高技術成果的產業化,發展一批具有核心競爭力的先導產業,培育一批集聚效應突出的產業基地,做大做強我省高技術產業,推動產業結構升級和經濟綜合競爭力的提高,使高技術產業逐步成為推動全省經濟社會又好又快發展的主要力量。
(二)基本原則。
1.統籌兼顧、全面發展。樹立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的理念,創新發展思路,統籌高技術產業發展。繼續大力發展電子信息產業;著眼長遠,著力推動生物產業發展;積極發展新能源、新材料、先進制造和綠色環保等產業,從整體上提高國民經濟的素質和水平。
2.有限目標、重點突破。堅持有所為、有所不為,充分利用和發揮好各地資源、技術和人才優勢,對產業關聯度高、滲透和輻射力強、市場前景廣闊的重點領域,集中力量,加強技術集成,實現技術突破和技術跨越,加速產業化,形成山東高技術產業的優勢和特色。
3.自主創新、著力套用。立足於原始創新、集成創新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完善技術創新體系,強化企業技術創新主體地位,著力提升產業自主發展能力。立足於經濟社會發展的需要,開發關鍵技術,研製重大裝備,強化推廣套用。
4.市場導向、政府推動。充分發揮市場對高技術產業的調節和推動作用,實現資源的合理配置和產業的最佳化。政府通過產業政策和巨觀調控,最佳化發展環境,促進新興產業的形成,推動高技術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5.引進吸收、國際合作。立足於充分利用全球資源,引導外資投向,加強技術合作,開拓海外市場,推進跨國經營,更高層次、更大範圍地參與國際分工。跟蹤國際發展的新趨勢,強化引進技術的消化吸收再創新。
6.產業集聚、集群發展。立足於資源的最佳化配置,把產業集聚作為高技術產業發展的戰略途徑,加快產業向優勢區域和中心城市的集聚,建設特色高技術產業基地,發揮輻射帶動作用,進一步延伸完善產業鏈,形成具有較強競爭力的產業集群。
(三)主要目標。
“十一五”時期,高技術產業要努力實現以下主要發展目標:
--產業規模。到2010年,高技術產業產值達到8300億元,年均增長35%,占全國高技術產業產值的比重提高到8%;占我省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的比重達到15%,年均提高2個百分點以上,力爭達到3個百分點;高技術產業固定資產投資占工業固定資產投資的比重達到10%以上。
--自主創新和發展能力。高技術產業自主創新和發展能力不斷增強,掌握一批事關地區競爭力的核心技術,高新技術企業發明專利數量翻一番,自主發展的高技術製造業占全省高技術製造業的比重力爭達到40%以上,高技術產品出口中擁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和自主品牌的比重(出口額)爭取提高到15%左右,建成一批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中心,關鍵技術裝備研製能力明顯增強。
--國際化水平。高技術產業國際化取得新進展,2010年高新技術產品進出口總額達到250億美元,占全省外貿進出口的16%。其中,出口135億美元,年均增長20%,占外貿出口的比重達到15%;進口115億美元,年均增長25%,占外貿進口比重達到18%。培育一批高新技術產品出口骨幹企業,利用外資的水平不斷提升,大型高新技術企業的跨國經營能力有所增強。
--產業結構和地區布局。高技術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電子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新材料、新能源產業等重點領域的技術水平和產品檔次大幅提升,培育一批年銷售收入過十億、百億元的大型高新技術企業,在優勢區域、主要中心城市形成若干創新能力較強、產業鏈較完整的產業集群和基地。
四、主要任務
加快發展高技術產業,實現“十一五”規劃的奮鬥目標,必須著力抓好加快高技術產業化、提高創新基礎能力、促進產業集聚三個關鍵環節,大力推進產業化示範項目、產業技術和工程研究創新平台和高技術產業基地建設,促進我省高技術產業的快速發展。力爭到2010年,扶持300個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培育重點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20家;培植10個特色產業基地。力爭對以上“321工程”建設的政府性資金投入累計達到20億元,吸引社會投入1000億元,新增高技術產業產值2000億元。
(一)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產業化是高技術研發和套用中試以後的階段,建設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對高技術產業的發展具有重要作用。重點支持以關鍵技術工程化集成、示範為主要內容,以規模化套用為目標的高技術創新成果轉化項目,以推進信息產業、生物產業擴大規模,促進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結構調整項目,通過省級高技術產業化項目的培植,帶動我省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重點實施電子信息、生物工程、新材料、新能源等領域,實施積體電路和軟體、光電子、數字音視頻、生物醫藥、生物農業、新材料、先進裝備、新能源8大高技術產業化專項,扶持300個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其中國家級100個、省級200個,促進一批高新技術企業集團做大做強。
(二)產業技術和工程研究創新平台工程。工程研究中心和工程實驗室是行業高技術產業化創新平台,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的基礎工程。根據建設創新型省份和產業結構最佳化升級的戰略需求,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和發展後勁為目標,在若干高技術領域,有重點、有步驟地組織具有較強研究開發和綜合實力的企業、高校和科研機構等建設一批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並進一步培植成為國家級工程研究中心、實驗室,使其成為我省乃至全國開放式的行業高技術創新平台。同時,加快企業技術中心建設,爭取更多的企業技術中心進入國家級行列,使一大批大中型企業形成較強的自主研發能力。重點支持創新能力建設項目,通過建立工程化研究、驗證的設施和有利於技術創新、成果轉化的機制,培育、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搭建產業與科研之間的“橋樑”,加快高技術成果向現實生產力轉化。到2010年,培育重點工程實驗室和重點工程研究中心各10家,其中國家級5家;省級企業技術中心400家,其中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100家。
(三)高技術產業基地培育工程。圍繞同類行業和產業鏈的集聚而形成的產業基地,是增強產業配套能力、增強產業集聚效益、擴大區域高技術產業發展優勢、迅速促進某個行業和領域發展的必備條件。要按照國家提出的發展重點,結合資源和技術優勢,以產業鏈為基礎,有選擇、有重點地培育產業優勢明顯的聚集區,通過財政、稅收、土地、金融等方面的重點支持,推動其產業規模快速膨脹,技術水平明顯提高,總體實力進一步增強,形成縱向同行業不同產品的集聚,縱向產業鏈上下游產品集聚的發展格局。重點建設齊魯軟體產業基地、青島海洋生物國家級產業基地,以及禹城生物製造、青煙威電子信息、濟南和德州太陽能綜合利用、濟寧生物醫藥、煙臺果蔬深加工、淄博新材料、威海珍稀水產品工廠化育苗、沿海海水淡化等10個產業化基地,爭取經過幾年的培育,使其成為地方特色明顯、產業發達、競爭力強的高技術產業集聚區,力爭再有2個進入國家級產業基地行列。
五、重點行業
(一)信息產業。
信息產業是我省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的支柱產業。重點發展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軟體業和信息服務業,圍繞國民經濟信息化建設的需要,加強信息基礎設施建設,用信息技術改造提升傳統產業,加快信息化帶動工業化、走新型工業化道路的步伐。力爭到2010年,電子信息產業產值達到7000億元,年均增長20%,其中,軟體及系統集成1000億元,年均增長30%;信息服務業1000億元,年均增長30%。
發展重點:一是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進一步發揮現有優勢,重點發展高性能計算機及外圍設備、高速寬頻網路與通信產品、積體電路、高智慧型信息家電、新型元器件、新型電子材料和汽車電子7大高技術領域,培育一批技術先進、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市場占有率較高的電子信息產品和企業,儘快做大做強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二是軟體產業。要落實好國家發展軟體產業的各項優惠政策,以套用軟體為主體,積極開發基礎軟體,重點發展中間件、信息安全軟體和套用軟體,為國民經濟和社會事業發展提供所需要的各類軟體。鼓勵有實力的軟體企業發展外包業務,積極承攬國際大型軟體工程。積極支持齊魯軟體園進一步完善服務功能,發揮人才、資金、技術的聚集效應,真正成為軟體企業研發和產業化基地。青島、威海、煙臺軟體園區也要進一步完善基礎設施建設,最佳化發展環境,吸引更多的技術、資金和人才,形成規模,提高層次。三是信息服務業。加快促進信息服務業發展,積極培育數字內容產業,鼓勵文化、新聞出版、廣播電視等行業加工生產數位化產品,提供網路化內容增值服務;培育和扶持一批具有我省文化特色的中文信息內容供應商,使其在國內有較大影響力;繼續加快發展電信服務業、廣播電視服務業,加快發展一批網路接入服務商(ISP)、信息內容服務商(ICP)和信息套用提供商(ASP),推動信息服務業向規模化、規範化、商業化方向發展。四是大力推進2個國家級產業基地、7個國家級產品產業園和以膠濟鐵路沿線城市為主體的電子信息產業帶建設,建成與膠東半島城市群發展相適應的產業格局,拉長產業鏈,提高產業聚集度,加快電子信息產品製造業的發展。五是加快信息技術改造傳統產業的步伐。進一步加強信息技術的推廣套用,重點推廣企業資源計畫系統、客戶關係管理系統、供應鏈管理系統和離散控制系統的套用範圍,積極推動節能、降耗、環保信息產品和信息系統,全面提高傳統產業的產品設計、生產製造自動化和經營管理水平。積極利用信息技術改造交通運輸、商貿流通、金融、旅遊等傳統服務業,大力推進信息技術在農村、農業、農民中的套用和普及,積極推進農村信息化和農業現代化的進程。
(二)生物產業。
我省生物資源豐富,發展生物產業具有得天獨厚的優勢。抓住國家實施生物經濟強國戰略,把生物產業培育成為高技術領域的支柱產業和國民經濟的主導產業的有利時機,重點圍繞生物技術在農業、醫藥、輕工與食品、海洋等領域的套用,加快推進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生物技術成果實現產業化,建設生物產業強省。
發展重點:一是圍繞農業結構的最佳化升級,重點支持基因工程、細胞工程等生物高技術在動植物品種選育領域的推廣套用,結合航天、輻照等技術,培育一批高產、優質、抗逆性專用小麥、專用玉米、牛、羊等動植物優良品種。同時,積極推進微生物發酵及分離、純化等技術的套用,研製開發一批新型肥料、生物農藥、飼料、添加劑及動植物生長調節劑,儘快實現規模化生產。注重信息技術、新材料技術與生物技術的集成,不斷提高全省設施農業的水平和效益。二是加快生物醫藥產業的發展。針對目前國內重大疾病,以基因工程技術為核心,培植一批基因工程藥物和疫苗,提升創新藥物的研究能力。建設實驗動物生產繁育供應基地和動物實驗基地,提高實驗動物的等級質量。三是擴大現代生物技術在傳統中醫藥領域的套用,加強細胞融合、克隆、組培脫毒等技術在選育中醫藥優良品種中的套用,積極完善中藥種植GAP、生產過程GMP標準體系的建設,加快中藥現代化進程。四是結合輕工、食品產業的發展,以開發多功能、保健食品為重點,加快現代發酵工程技術的推廣套用,提高農產品精深加工的檔次和產品附加值。五是重視高效能生物質原料的育種和種植。充分利用我省鹽鹼地、山坡地、沙荒地、池塘等土地,大力培育和種植各類高產澱粉質、纖維質、油質、水生等植物新品種,為發展生物質能源產業奠定基礎。
(三)新材料產業。
重點圍繞國防、電子、機械、化工、冶金等領域,加大對工程陶瓷材料、有機高分子及複合新材料、電子新材料產業化的扶持力度,為國民經濟重點行業的發展提供高質量、多功能的新材料。
工程陶瓷材料:大力發展結構陶瓷、功能陶瓷2大類新材料及製品。以淄博、臨沂為重點,發揮資源和技術優勢,促其儘快形成具有山東特色的工程陶瓷材料產業基地。依託有實力的科研機構,加大對氧化鋁、氧化矽、碳化矽、氮化矽等特種陶瓷材料的產業化扶持力度,發展一批高技術工程陶瓷材料及製品行業,為國民經濟各行業的發展配套服務。
有機高分子及複合新材料:充分利用我省乙烯、聚醚和氟化工等原料優勢,以節能、輕量化、環保型、長壽命高分子材料及複合材料製品為重點,發展精深加工產品和配套產品,提高技術含量和附加值。重點實施全氟磺酸離子膜及製品項目的建設,帶動我省燃料電池、氫能利用等產業的發展。同時,加快建設新型高性能聚醯亞胺、高性能油田化學品等一批重點項目,推動有機高分子材料產業的發展。
電子新材料:重點發展大規格矽單晶、鎵基化合物半導體材料、有機半導體材料及器件;發揮在高亮度和藍光半導體發光器件外延片和晶片製作技術的優勢,儘快壯大LED、雷射器件和光電子材料的生產規模;開發釩酸釔、鎢酸鉛、大尺寸磷酸二氫鉀等雷射晶體生長及製品;推動鎳氫電池、鋰離子電池材料、光纖感測器等儘快實現規模化生產;充分發揮煙臺在積體電路用金絲、高檔電解銅箔、覆銅板、釹鐵硼永磁材料、納米電子塗層材料、液晶材料等方面已有的優勢,提高創新能力,形成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名牌產品和國內外知名的電子新材料產業基地。輕質合金材料,結合汽車、化工、航天航空和結構件的套用需要,推進高性能有色輕質合金的低成本變型加工、複雜有色輕質合金鑄件成型等技術的產業化。
(四)新能源和節能產業。
大力套用高技術推動新能源、可再生能源、節能產業的發展,促進我省能源、經濟與環境協調發展,實現可持續發展的目標。發展重點:一是生物能源。根據我省生物質資源特點和技術狀況,積極開展燃料乙醇、生物柴油、生物質成型燃料、工業化沼氣等生物能源的產業化。重點是以利用甜高粱、木薯、秸稈等非糧食原料生產的燃料乙醇,以棉籽、油菜籽、廢棄油及其他木本油料植物為原料生產的生物柴油,以秸稈、農林業廢棄物為原料壓縮成型生產的生物質成型燃料,以有機廢棄物開展大型工業化沼氣的生產和利用等。二是積極做好新汶礦務局、兗礦集團、臨沂久泰化工等企業的煤炭地下氣化、煤變油、煤化工等重大成果的產業化,提高煤炭綜合利用效益。三是加快發展以核能、太陽能、風能為重點的新能源產業。積極推進威海20萬千瓦高溫氣冷堆核能發電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項目,儘快開工建設;依託骨幹企業,加快對太陽能中高溫熱利用、光伏發電和電站、太陽能電池等關鍵技術的產業化,並進一步拓寬太陽能的套用領域。四是大力發展節能產業。圍繞建立節約型社會,以節能、節材、資源綜合利用為重點,開發生產高效能設備,提高材料綜合利用效率和廢棄資源再利用水平。儘快制訂高耗能高耗水行業標準,完善主要用能設備能效標準和重點用水行業取水定額標準,修訂主要耗能行業節能設計規範,加快節能產業的發展。
(五)先進裝備製造業。
緊緊圍繞山東半島先進制造業基地建設的總體要求,瞄準國內外先進技術和發展趨勢,選擇行業急需、具有前瞻性、帶動性和系統性的關鍵共性技術,以開發大型成套設備為重點,加大用高技術改造提升傳統設備製造業的力度,推動設備製造業向模組化、網路化、智慧型化方向發展。圍繞六大支柱產業和七個產業鏈,組織實施“十項重大裝備”、“十項重大產業技術”產業化工程。十項重大技術裝備工程是:新型清潔發電成套設備、超高壓交直流輸變電設備、海洋化工及其裝備、高技術船舶及配套設備、新型交通運輸裝備、現代農業裝備、環境保護及檢測設備、大型機械成套裝備及配套設備、新一代流程工業成套技術與裝備、高端數字及現代通訊設備工程。十項重大產業技術產業化工程是:農副產品綠色深加工、新型材料加工、輕紡材料製造、數控技術及網路化製造、數位化智慧型化設計及製造管理集成、數位化管理集成系統和現代物流、智慧型儀表與感測器、高性能基礎零部件設計製造、環境保護與資源綜合利用、新一代元器件及關鍵技術。通過實施“雙十”工程,培育一批主業突出、核心競爭力較強的大公司、大集團,提高裝備製造業的國產化水平及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能力,提升最佳化裝備製造業整體素質,滿足國民經濟對裝備製造業的需求。
(六)海洋資源的開發利用。
充分利用我省豐富的海洋資源,發揮海洋科技強省的優勢,加快培育優勢海洋產業,促進海洋經濟又好又快發展。海水養殖業:培育和引進高產、優質、高抗逆的海水養殖新品種,積極向生態型、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方向發展;實施規模化苗種繁育、設施化養殖、清潔及無害化養殖等重點項目,提高名優高效珍稀海產品養殖比例,培植一批高效、生態養殖示範基地;積極推廣海水產品的保活、保鮮、精深加工技術,培育一批海產品加工龍頭企業。海洋生物產業:重點加強醫藥、食品、農業、日用化工等領域的產品開發,形成一批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海洋藥物、生物材料、保健食品、新型蛋白源等海洋生物製品,建設一批海洋高技術產業化示範工程,著力開發一批治療重大疑難疾病的新型海洋藥物,儘快實現產業化,力爭使海洋藥物成為我省醫藥領域的新特色。海洋化工產業:充分發揮我省海洋油氣資源和鹽滷資源優勢,依託我省骨幹石化企業開發油氣資源深加工產品,形成從煉油到合成材料、有機原料、精細化學品的產業鏈條和優勢產品系列;依託有創新能力的鹽化工企業發展鈣鹽、鎂鹽、鉀鹽、溴系列產品等,以產品優勢形成產業優勢。海水資源綜合利用:重點圍繞電力、造紙、醫藥等產業及城市生活用水,規劃建設一批海水淡化項目,開展海水冷卻和灘涂海水灌溉農業等海水直接利用技術的研究。
六、政策措施
(一)完善政策體系,營造良好的發展環境。
各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意識,制定相關政策措施,為高技術產業持續、快速、健康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加強對高技術產業發展規劃、布局的巨觀指導和協調,按經濟規律引導地區間、產業間的分工協作,完善專業配套。進一步落實國家關於支持高技術產業和企業發展的各項優惠政策。制定完善促進高技術產業項目建設的優惠政策,在項目審批、土地徵用、貸款、稅費減免、企業上市等方面進一步給予政策扶持。加大智慧財產權保護力度,嚴厲打擊假冒偽劣產品,嚴肅查處侵權行為,依法保護企業和個人創新的合法性和積極性,為企業公平有序的競爭創造良好的市場秩序。完善產業技術標準體系,鼓勵自主開發、修訂和完善符合經濟社會發展要求的產業技術標準。鼓勵產學研聯合開發重要技術標準,支持企業、社團自主制定和參與制定國際技術標準。加大政府採購對自主創新的支持力度。探索建立自主創新產品認證制度、認定標準和評價體系,制定政府採購自主創新產品目錄。將我省產軟體、計算機、生物醫藥等自主創新產品納入到財政性資金優先採購範圍。在政府採購中規定採購中小企業產品的合理比例,扶持高技術中小企業的成長。
(二)完善體制機制,大力提高自主創新能力。
發展高技術產業,必須緊緊依靠科技創新、體制創新,加強自主創新能力的建設。一是加快科技體制改革,重點支持一批從事基礎研究、前沿高技術研究和社會公益研究的科研院所,提高研發能力。加強科研機構與高校設施資源、人才資源的有機結合,建立開放、流動、競爭、協作的運行機制。二是充分發揮企業在技術創新中的主體作用,以大中型企業為主體,以國家和省重點項目為載體,聯合國內外高水平大學和科研院所組建產學研新型聯合體,加快培植一批國家和省級工程研究中心、工程實驗室和企業技術開發中心,為產業技術創新搭建平台。編制創新能力基礎建設規劃。三是積極推進創新服務體系建設。重點抓好科技中介機構的建設,加強創新服務體系的服務能力和運行機制建設,通過示範帶動,規範服務市場,增強服務功能。推動科技諮詢、技術產權交易、風險投資等服務平台的發展。
(三)以人為本,建立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
人才資源是第一寶貴資源,培養和造就一批高素質、複合型人才,是高技術產業快速發展的根本保證。繼續貫徹實施科教興魯和人才強省戰略,堅持培養和引進並重,儘快建立起結構合理的人才隊伍。一是加強人才隊伍的培養。積極選派省內高層次專業人才和管理人員到國內外大學、科研機構、跨國公司培訓和深造,進一步提高人才素質;省內重點院校要根據高技術產業發展趨勢和特點,增設新學科,培養新人才,滿足高技術產業對人才的需求;大中型企業要根據各自需要,採取多種方式,積極開展崗位培訓和專業培訓。二是加大海外、省外高層次人才引進力度,建立海內外技術人才專家庫,進一步充實完善和壯大濟南、青島、煙臺、威海等市留學人員創業園,形成人才積聚效應,積極吸引我省高技術產業急需的領軍人才、骨幹人才。三是要進一步完善人才激勵機制。對有突出貢獻的企業家、科技人員予以重獎,積極試行年薪制、風險抵押、持股經營、期股(權)等多種分配方式,充分調動廣大技術和管理人員從事高技術產業發展的積極性。
(四)進一步拓寬融資渠道,為高技術產業發展提供資金支持。
政策性金融機構要對高技術產業化項目、引進技術消化吸收項目、高技術產品出口項目等提供貸款,給予重點傾斜。各級政府要利用基金、貼息、擔保等方式,引導各類商業金融機構支持自主創新和產業化。商業銀行對國家和省級立項的高技術項目,應根據國家投資政策及信貸政策規定,積極給予信貸支持。支持保險公司為高新技術企業提供財產、產品責任、出口信用等保險服務。加快發展創業投資,完善創業投資法律保障體系。鼓勵各類創業投資機構發展,落實相關優惠政策。允許創業投資企業在法律法規規定的範圍內通過債權融資方式增強投資能力。支持有條件的高新技術企業在國內主機板和中小企業板上市。進一步完善省內技術產權交易市場,支持鼓勵高新技術企業進行產權交易,逐步建立起靈活快捷的創業投資退出機制。
(五)加強國際合作與交流,提高高技術產業的外向度。
積極擴大高技術貿易。鼓勵高技術產品一般貿易的發展。金融機構對高技術產品出口所需的流動資金貸款應優先安排、重點支持。外匯管理部門應充分滿足高新技術企業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和海外投資的用匯需求。提高產業國際合作水平。鼓勵和引導高技術跨國企業在魯設立地區總部、研發中心、採購中心、培訓中心等。鼓勵企業全面開拓海外高技術市場,穩步推進高新技術企業到海外進行戰略性投資,積極引導和支持企業建立海外研發機構,支持企業併購國外研究開發機構和高新技術企業,鼓勵企業加快國際化經營,參加國際技術聯盟。
(六)加強組織協調,完善政府引導和推動機制。
加大規劃實施的組織協調力度,加強監督檢查,確保規劃的各項政策措施落到實處。各級發展改革、經貿、科技、財政、信息、教育、質監、智慧財產權等有關部門要加強溝通和協調,共同推動高技術產業的發展。整合科技研發、技術創新和產業發展等各項省級財政性專項資金,形成合力。積極組織實施國家高技術產業發展項目,加大省配套資金投入力度,爭取國家產業化專項和產業技術資金更多地投向山東。省政府有關部門要定期發布山東省優先發展的高技術產業領域指南,引導社會資源投向。完善高技術產業統計體系。加強生物產業、新能源等新興高技術產業的發展研究。做好規劃的考核、評估和修訂工作,適時總結規劃實施情況,並根據規劃實施情況和高技術產業發展要求,調整國民經濟信息化、生物產業等專項發展規劃的有關內容。各市要根據本規劃要求,結合實際,抓緊制訂具體的實施意見和配套措施。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