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1月25日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姜大明省長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
基本介紹
- 中文名:2013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 報告日期:2013年1月25日
2013年山東省政府工作報告
政 府 工 作 報 告
——2013年1月25日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山東省省長 姜大明
——2013年1月25日在山東省第十二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
山東省省長 姜大明
各位代表: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
本屆政府任職的五年,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山東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堅定不移以富民強省為目標,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省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糧食總產量分別跨上五萬億元、四千億元和九百億斤台階,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連續兩年超過GDP增速,農民收入增幅連續三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節能、減排兩項工作均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已經勝利實現。
(一)認真貫徹中央巨觀調控政策,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出台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一系列措施,“十一五”規劃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發展質量明顯提高。生產總值接連邁上三個萬億元台階,達到50013.2億元,年均增長11.4%。人均生產總值由2007年的3630美元提高到8201美元。地方財政收入接連突破三個千億元關口,達到4059.4億元,年均增長19.4%。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達到30319.8億元、19175.3億元,年均增長22.3%和18.1%。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稅分別達到11.6萬億元、1.2萬億元,均比2007年增長一倍以上。物價得到較好控制,漲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一大批能源、交通、水利項目建成使用,高速鐵路實現零的突破,南水北調、膠東調水幹線工程基本完工。
(二)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按照增創農業發展新優勢、推動工業由大變強、促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思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三次產業比例由2007年的9.7∶56.8∶33.5調整為8.6∶51.4∶40.0。投資總量持續增長,投資結構不斷最佳化,服務業投資、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分別達到50%和80%,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0%以上。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農業十大特色產業振興規劃,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達到902.3億斤。加快現代水利示範省建設,158座大中型水庫和3882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面完成,規劃的154條河流治理工程如期完工,現代水網骨幹框架基本形成。實施工業“雙輪驅動”戰略,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全面落實,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積極成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9.1%。傳統服務業最佳化升級,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總收入達到4520億元,占生產總值9%。出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16條政策和加強智慧財產權工作12條措施,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一批科技成果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水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制度,省控59條重點污染河流全部恢復魚類生長,在國家組織的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分別奪得“五連冠”和“三連冠”,濕地面積恢復增加到178.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3.5%。
(三)突出“藍黃”引領重點帶動,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作為重要引擎,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布局、要素資源配置、生態環境保護、未利用土地開發等重點工作,產業集群和特色園區培育取得積極進展。預計海洋經濟產值達到9000億元以上,占全國海洋經濟比重18%左右。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省會建設步伐加快。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紮實推進,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獲得國家核准。支持菏澤科學發展和沂蒙革命老區各項政策得到較好落實。聊城、菏澤兩市和東平縣納入中原經濟區規劃。以市為單位整體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成效明顯,地方財政收入超過3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31個。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達到52.4%。全面完成支援北川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對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工作紮實推進。
(四)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深入推進,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54.7%。財稅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快推進,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實現倍增,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109家、融資再融資1842億元。農村綜合改革、事業單位改革、綜合配套改革紮實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全面完成,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不斷深入。實施全面開放戰略,強化外貿穩增長措施,成功舉辦“香港山東周”、“魯台經貿文化交流周”等活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進出口總額達到2455.4億美元,年均增長14.9%,累計實際到帳外資488.9億美元、境外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10.7%和55.7%。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區分別由3家、5家增加到12家和9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五)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國家級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成效顯著,鄉村文明行動紮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基本完成,公共文化設施明顯改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精品力作不斷湧現,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2720億元。上海世博會山東館建設和展示活動獲得好評,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我省體育健兒在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圓滿完成奧帆賽、殘奧帆賽辦賽任務,成功舉辦了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努力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連續五年保持在50%以上,2012年達到5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55元、9446元,年均分別增長12.5%和13.6%。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油路、客車、自來水、有線電視、金融服務基本實現村村通,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連年雙過百萬。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形成,困難民眾、特殊群體、優撫對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民醫保基本實現,城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建立。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教育投入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22.3%,127億元高校債務得到化解。80萬戶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有效解決,450萬戶農民住房條件根本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平穩健康。平安山東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民眾滿意度逐年提高,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人口計生、婦女兒童、慈善、殘疾人、老齡事業持續發展,統計、史志、氣象、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取得新成績。
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建設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雙擁模範城創建榮獲“八連冠”,全省17個設區市實現“滿堂紅”,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
五年來,我們以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為重點,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41件,制定政府規章57件,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4716件。出台實施《山東省行政程式規定》,開展“行政程式年”活動,全省各級政府共調整取消審批事項4207項。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做好行政複議工作,加強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和行政問責。認真解決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努力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堅持不懈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
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山東省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上下團結一心、拼搏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魯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中央駐魯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山東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必須清醒地看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主要是,國際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還不穩固,外需疲弱短期內難以改變,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的動力不足;結構調整任重道遠,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增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形勢更加嚴峻;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社會管理、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的矛盾增多,一些涉及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行政體制改革需要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有效發揮;政府工作人員作風建設亟待加強,反腐倡廉任務依然艱巨。對此,一定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總體要求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我省正處在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綜觀國內外形勢,我們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發展機遇,已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我們一定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而努力奮鬥。
做好今後五年政府工作,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和富民強省目標,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按照省第十次黨代會“一個提前、六個更加”的部署,今後五年要努力實現以下要求:
——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省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打下決定性基礎。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5%左右。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城鎮化率達到58%以上,基本形成城鄉一體、陸海統籌,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奮力跨越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民主法制水平顯著提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基層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基層民眾自治機制更富活力,人民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更加廣泛,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暢通規範,協商民主制度逐步健全,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更趨成熟,依法行政目標有效實現,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發展主要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每年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均在100萬人以上。社會保障全民覆蓋,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生態文明水平顯著提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全面完成,水和大氣質量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26%,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城鄉環境更加舒適宜居。
實現上述要求,必須立足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重點,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依靠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努力讓民眾過上更好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201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也是機遇和挑戰並存、風險和困難較多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進出口總額力爭增長8%左右,實際利用外資穩步增加,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各項約束性目標。
今年經濟成長目標確定為9.5%左右,主要考慮是,一方面要繼續抓住機遇,促進發展,既不追求過高的增長速度,也不抑制合理的經濟成長;另一方面要引導各地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從這兩年我省經濟成長的趨勢看,實現9.5%左右的增長,必須付出艱苦努力。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主要考慮今年通脹壓力依然很大,還需要給價格改革留出空間,必須加強對通脹預期的管理。
完成今年目標任務,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緊密跟蹤研判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紮實開局。
(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著力提升消費能力、最佳化消費環境、推動消費升級,努力培育養老、家政、旅遊、文化以及節能環保等新的消費熱點,有針對性開發農村消費產品,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擴大“好客山東”文化旅遊品牌影響,深入實施國民休閒綱要,打造國際著名旅遊城市和著名旅遊景區,培育大型旅遊企業集團,增強旅遊產業綜合競爭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服務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發揮投資對經濟成長的關鍵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努力最佳化投資結構,注重提高投資效益,引導各類資金投向現代農業、技術改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民生和社會管理等重點領域,支持100個左右重點項目建設。落實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打破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和“彈簧門”,面向社會推出一批鼓勵民間投資的具體項目,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保持在80%以上。堅持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抓好現代能源體系、現代水網體系和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啟動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輕軌規劃建設,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三季度實現全線通水。
強化財政金融支撐保障作用。提高財政收入質量,深化稅費制度改革,完善稅源控管體系,健全非稅收入征管機制,加大資產資源性收入征管力度。大力最佳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錢用在刀刃上。擴大社會信用總量和直接融資規模,深化銀企合作,最佳化信貸結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認真排查化解財政金融領域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
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合理安排收儲和投放,著力保障市場供應。健全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指數體系,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嚴肅查處價格違法行為。完善價格調節基金制度,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
(二)進一步加大“轉、調、創”力度。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深入實施工業“雙輪驅動”戰略,鞏固擴大傳統產業競爭優勢,全面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技術改造投資突破1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把化解過剩產能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通過“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調整生產力布局,引導產業集約發展,促進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繼續實施質量強省和品牌帶動戰略,開展“品牌提升年”活動,加強質量管理,創新行銷模式,提升魯企、魯商、魯貨的質量信譽。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廣泛套用,建設包括北斗系統示範工程、量子通信在內的新型信息技術類基礎設施,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構建“智慧山東”。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用好服務業引導資金,提高服務業重點城區、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水平。加快服務業政策和標準體系建設,支持企業剝離非核心業務,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再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全面落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加強智慧財產權工作政策措施為抓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加快構建技術創新體系,推進公共創新平台建設,突出企業在技術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協同創新,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用好自主創新專項資金,培育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引導重點企業科技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追蹤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力爭在高技術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上取得突破。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泰山學者、博士後培養、首席技師、鄉村之星等重點人才工程,實施重點產業人才支持計畫,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和實用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完善以科研能力和創新成果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標準,健全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機制,引導人才向產業和科研一線流動。
(三)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城鎮化作為擴內需的最大拉動力。堅持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方針,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啟動城鎮化“提質加速、城鄉一體”行動,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統籌規劃城鎮布局,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區域中心城市為依託、縣域中心城市為支撐、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為基礎,符合發展規律、具有山東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格局。強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支撐,厲行集約節約用地,搞好地下空間規劃利用,防止“土地城鎮化”和千城一面的畸形發展。以宜居、幸福為目標,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實施好“百鎮建設示範行動”,支持一批經濟強鎮、區域重鎮、文化旅遊名鎮加快發展,進入全國百強鎮行列。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穩定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規劃,繼續深化高產創建活動,力爭今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面落實農業十大特色產業振興規劃,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積極創建現代漁業園區。發展循環農業,加強綠色生產,推行標準化種植、養殖,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大科技興農投入力度,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良種工程和土地綜合整治,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抓好98個農田水利重點縣、17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新增300萬畝“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培養新型經營主體,既注重引導一般農戶提高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又注重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多元服務主體,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創造條件。發揮供銷合作社、郵政公司、大型商貿集團等連線城鄉的橋樑紐帶作用,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推動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努力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突出“藍黃”兩區的主體戰略地位,建設好20個海洋特色園區和高效生態產業園,加快推進“四區三園”、四大臨港產業區、九大集中集約用海區發展。建立省級土地指標交易平台,開發黃河三角洲未利用土地20萬畝。出台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和濟萊協作區實施意見,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區內7市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強力推進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全面啟動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和青鋼改造搬遷。深入落實國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區政策,抓好中原經濟區相關政策爭取落實,規劃建設包括魯西南、魯西北在內的西部地區新的經濟隆起帶。支持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城市加快轉型。提高以市為單位整體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推動縣域經濟競相發展。
(六)建設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實行差別化區域開發、資源環境管理和產業政策,加強海洋資源保護利用,落實海洋功能區劃。實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強化重點領域節能降耗,開展千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落實淘汰落後產能年度計畫,確保實現國家下達的萬元GDP能耗下降3.66%目標。嚴格實施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積極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創建活動。嚴格落實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措施,確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積極構建“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深入開展環湖沿河沿海大生態帶建設,加強小清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確保南水北調幹線水質穩定達標。高度重視大氣污染治理,實時發布全省主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信息,實施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建立應對霧霾天氣長效機制。強化土壤、重金屬和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搞好固體廢物管理和綜合利用。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抓好造林綠化和濕地建設,加大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力度。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強化節能減排和生態山東建設目標責任考核,依法嚴厲查處破壞生態、污染環境行為。通過我們不懈努力,讓齊魯大地更加美麗,生態山東造福人民。
(七)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全面落實促進外經貿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沿海城市穩定增長、內陸城市加快提升,啟動臨沂商城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鞏固和擴大我省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份額。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繼續推進外貿示範基地和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鼓勵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結合,精心組織重大境外經貿活動,抓好外商增資擴股、企業境外上市和重大簽約項目落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全球布局產業鏈,搞好境外資源開發、優勢產能轉移、國際研發合作、跨國併購投資和海外工程承包,加快培育源自山東的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引導各類開發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提升功能,推動中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率先起步。加強貿易摩擦應對,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八)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凝聚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精神力量。深入實施“四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水平,深入推進鄉村文明行動。依法加強網際網路管理,營造良好網路文化環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魯劇、魯版圖書、齊魯畫派、山東地方戲等特色文化品牌,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史志檔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依法加強文物保護,推進中華文化標誌城和曲阜“文化經濟特區”建設。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載體建設,壯大一批特色文化產業群,增強我省文化產業實力和競爭力。深入實施文化數位化工程和創意山東計畫,促進文化與教育、科技、體育、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好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已轉制國有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
(九)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改革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必須把握好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關係,從全局上謀劃好全省改革,發揮基層組織和廣大民眾推進改革的首創精神;把握好利益增量與存量的關係,著力在利益增量上作文章,在利益預期上作調整,穩妥最佳化存量利益;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把握好體制改革與依法辦事的關係,更加注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民眾。按照中央部署,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培育壯大各類市場主體,支持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逐步縮小貧富差距,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穩步推進以資源性產品為重點的價格改革,加快煤炭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落實結構性減稅措施,做好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準備和實施工作。搞好財政體制改革,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推進預決算公開,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有序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引進省外優質金融資源,新設村鎮銀行15家左右,小額貸款公司實現全省縣域全覆蓋,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辦好齊魯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十)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紮實辦好民生實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1、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方面: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完成1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範圍。進一步加大對村級公益事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繼續推進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新建農房50萬戶,改造農村危房10萬戶。實施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4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建成農村輸電線路215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9000公里。實施漁船更新改造工程。
2、在穩定和擴大就業方面: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公益性崗位開發等就業創業扶持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繼續實施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區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特困生求職補貼等政策,完成10家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創業園區評估認定工作。對退役自主就業士兵免費進行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健全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係協調機制,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適時提高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工資指導線。
3、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合併實施,進一步提高基礎養老金髮放標準。規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完善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高10%。繼續提高工傷職工傷殘津貼、護理費和供養親屬撫恤金標準。全省東、中、西部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2500元、2200元、2000元,城市低保標準相應提高。對分散供養的城鎮“三無”人員按照不低於當地城市低保標準的150%分類施保。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集中供養率保持在70%以上。落實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扶持政策,新增養老床位8萬張,新建街道綜合性養老機構200處、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500處、縣級養老服務信息平台60個。社會散居和機構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720元和1200元。愛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費參照當地孤兒標準全額發放。啟動全省殘疾人“整體趕平均、共同奔小康”計畫,繼續對0-6歲殘疾兒童實施免費搶救性康復。
4、在支持教育優先發展方面: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擴建幼稚園2607處,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繼續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農村中國小“兩熱一暖一改”工程,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發放《新華字典》。推動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建立規範辦學行為長效監管機制。強化校企合作,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完善中職學校助學金制度,把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範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以及涉農專業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城市學生。省屬高職、技校生均經費定額提高1000元,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高1200元。加強高等學校分類指導,促進內涵發展,全省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水平達到1.2萬元以上。落實好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方案,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5、在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方面: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開展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大病保險,把肺癌等20種疾病納入農村大病保障範圍。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本藥物採購機制。以增強公益性、破除“以藥補醫”為重點,積極推動公立醫院改革,提高醫療水平,降低民眾就醫用藥費用。加快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25元提高到30元,繼續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辦醫。落實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政策,計畫生育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覆蓋全省,免費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規範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經營秩序。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6、在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簡約、隆重地辦好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使之成為文化的盛會、人民的節日。擴大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和美術館免費開放範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扶持30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改陳布展。提高縣以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利用和管理水平,改造提升1萬家農村文化大院,對5000個農家書屋進行數位化升級。為農村放映公益電影100萬場,為2萬戶農村困難家庭免費提供有線電視節目,完成所有20戶以下自然村“盲村”通廣播電視工程。
7、在住房保障方面: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保質保量完成國家下達的23.56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進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準入、退出和服務管理機制,確保分配公開透明、公平公正。認真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抑制投機、投資行為,滿足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
8、在食品安全方面:及時修訂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標準,加強食品抽樣檢測和風險監測,擴大監督抽檢範圍和頻次,消除監管盲區。完善準入制度,全面建立誠信體系和黑名單制度,對失信企業依法實行行業禁入。搞好重點行業、品種綜合治理,深入開展“違禁超限”、“假冒偽劣”專項整治,從嚴查處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9、在安全生產方面: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提升年”活動,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政府和部門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突出抓好交通運輸、煤礦和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築施工和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維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10、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強化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深入推進平安山東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健全民眾利益訴求表達和社會矛盾調解機制,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針,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和宗教事業健康發展。
加強國防動員體系規範化建設,廣泛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提高國防後備力量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水平,落實好優撫安置政策,促進軍地、軍民融合發展。
改善民生既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民眾自身奮鬥的目標。各級政府要履職盡責,竭誠服務,同時要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預期,引導廣大民眾樹立通過勤勞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共同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和省委常委會十條實施辦法,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堅持從嚴治政、依法行政,堅持風清氣正、廉潔從政,努力提高各級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對人民民眾常懷敬畏之心,為老百姓辦事常抱歉疚之情,保持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切實轉變政府作風,堅持先調研後決策,帶著問題下基層,帶著感情見民眾,深入困難多、民眾意見大的地方,接地氣,聽民意,解難題。領導幹部下基層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不搞警車開道。嚴格控制政府舉辦的各種展會、論壇、節慶活動。減少會議,改進會風,講實話、講管用的話,開解決問題的會。精簡檔案簡報,控制發文規格,提高檔案質量。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杜絕“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堅決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促進各級政府和工作人員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認真落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定期報告政府工作。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人民民眾的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深入實施依法行政“五五”規劃和“六五”普法規劃,全面落實《山東省行政程式規定》,推進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政府績效管理,推進電子政務和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把從嚴治政、廉潔從政要求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嚴守政治紀律、把住廉政底線、不謀私利特權,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健全權力運行制約機制,完善質詢、問責制度,強化審計、監察工作,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持有腐必反,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法違紀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民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創新,防控廉政風險,不斷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制度,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各種公款浪費現象,把節省下來的錢用到扶貧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唯有腳踏實地、紮實苦幹才能實現宏偉目標。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在中共山東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同心協力,開拓奮進,為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山東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
現在,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大會報告政府工作,請予審議,並請省政協委員提出意見。
一、過去五年工作
本屆政府任職的五年,國際經濟形勢複雜多變,國內改革發展穩定任務艱巨繁重。我們在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山東省委的正確領導下,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緊緊圍繞主題主線,堅定不移以富民強省為目標,積極作為、科學務實,凝心聚力、攻堅克難,全省生產總值、地方財政收入、糧食總產量分別跨上五萬億元、四千億元和九百億斤台階,城鄉居民收入增幅連續兩年超過GDP增速,農民收入增幅連續三年超過城鎮居民收入增速,節能、減排兩項工作均受到國務院通報表揚,省十一屆人大一次會議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已經勝利實現。
(一)認真貫徹中央巨觀調控政策,經濟保持平穩較快發展。積極應對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出台實施擴大內需、促進經濟成長一系列措施,“十一五”規劃圓滿完成,“十二五”規劃順利實施,經濟實力顯著增強,發展質量明顯提高。生產總值接連邁上三個萬億元台階,達到50013.2億元,年均增長11.4%。人均生產總值由2007年的3630美元提高到8201美元。地方財政收入接連突破三個千億元關口,達到4059.4億元,年均增長19.4%。固定資產投資、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分別達到30319.8億元、19175.3億元,年均增長22.3%和18.1%。規模以上工業主營業務收入和利稅分別達到11.6萬億元、1.2萬億元,均比2007年增長一倍以上。物價得到較好控制,漲幅低於全國平均水平。基礎設施建設全面加強,一大批能源、交通、水利項目建成使用,高速鐵路實現零的突破,南水北調、膠東調水幹線工程基本完工。
(二)大力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發展方式加快轉變。按照增創農業發展新優勢、推動工業由大變強、促進服務業跨越發展的思路,著力推進結構調整,三次產業比例由2007年的9.7∶56.8∶33.5調整為8.6∶51.4∶40.0。投資總量持續增長,投資結構不斷最佳化,服務業投資、民間投資占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分別達到50%和80%,技術改造投資占工業投資比重達到60%以上。實施千億斤糧食生產能力規劃和農業十大特色產業振興規劃,大力推進農業科技創新,糧食產量實現“十連增”,達到902.3億斤。加快現代水利示範省建設,158座大中型水庫和3882座小型水庫除險加固任務全面完成,規劃的154條河流治理工程如期完工,現代水網骨幹框架基本形成。實施工業“雙輪驅動”戰略,重點產業調整振興規劃全面落實,培育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取得積極成效,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年均增長13.8%,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29.1%。傳統服務業最佳化升級,現代服務業加快發展,旅遊總收入達到4520億元,占生產總值9%。出台加快科技成果轉化、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16條政策和加強智慧財產權工作12條措施,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達到2%,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建設走在全國前列,一批科技成果達到國內外先進水平。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水資源管理和環境保護制度,省控59條重點污染河流全部恢復魚類生長,在國家組織的淮河流域和海河流域治污考核中分別奪得“五連冠”和“三連冠”,濕地面積恢復增加到178.5萬公頃,森林覆蓋率達到23.5%。
(三)突出“藍黃”引領重點帶動,城鄉區域發展更趨協調。把山東半島藍色經濟區和黃河三角洲高效生態經濟區兩大國家戰略作為重要引擎,統籌推進基礎設施建設、重大項目布局、要素資源配置、生態環境保護、未利用土地開發等重點工作,產業集群和特色園區培育取得積極進展。預計海洋經濟產值達到9000億元以上,占全國海洋經濟比重18%左右。膠東半島高端產業聚集區、省會建設步伐加快。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紮實推進,日照鋼鐵精品基地獲得國家核准。支持菏澤科學發展和沂蒙革命老區各項政策得到較好落實。聊城、菏澤兩市和東平縣納入中原經濟區規劃。以市為單位整體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成效明顯,地方財政收入超過30億元的縣(市、區)達到31個。新型城鎮化進程加快,城鎮化率達到52.4%。全面完成支援北川災後恢復重建任務,對口支援新疆、西藏、青海等工作紮實推進。
(四)堅持深化改革擴大開放,發展動力和活力進一步增強。國有企業改革重組深入推進,國有資產監管體系不斷完善。民營經濟健康發展,非公有制經濟比重達到54.7%。財稅體制改革繼續深化,金融改革創新加快推進,本外幣存貸款餘額實現倍增,資本市場體系逐步健全,新增境內外上市企業109家、融資再融資1842億元。農村綜合改革、事業單位改革、綜合配套改革紮實推進,集體林權制度主體改革全面完成,供銷合作社改革發展不斷深入。實施全面開放戰略,強化外貿穩增長措施,成功舉辦“香港山東周”、“魯台經貿文化交流周”等活動,對外開放廣度和深度進一步拓展。進出口總額達到2455.4億美元,年均增長14.9%,累計實際到帳外資488.9億美元、境外投資超過100億美元,年均分別增長10.7%和55.7%。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和高新區分別由3家、5家增加到12家和9家,數量位居全國前列。
(五)文化體制改革深入推進,文化強省建設取得積極成效。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深入開展,國家級文明城市、文明村鎮、文明單位創建活動成效顯著,鄉村文明行動紮實推進。文化體制改革重點任務基本完成,公共文化設施明顯改善,文化惠民工程深入實施,精品力作不斷湧現,文化創意產業增加值達到2720億元。上海世博會山東館建設和展示活動獲得好評,第十屆中國藝術節籌備工作進展順利。民眾性體育活動蓬勃開展,我省體育健兒在北京奧運會、倫敦奧運會和廣州亞運會上取得優異成績,圓滿完成奧帆賽、殘奧帆賽辦賽任務,成功舉辦了第十一屆全國運動會、第三屆亞洲沙灘運動會。
(六)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社會保持和諧穩定。努力辦好民生實事,民生投入占財政支出連續五年保持在50%以上,2012年達到56.1%。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25755元、9446元,年均分別增長12.5%和13.6%。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紮實推進,油路、客車、自來水、有線電視、金融服務基本實現村村通,農村電網改造全面完成。城鎮新增就業、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連年雙過百萬。城鄉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全面建立,新型社會救助體系基本形成,困難民眾、特殊群體、優撫對象生活得到有效保障。全民醫保基本實現,城鄉基本醫療衛生制度初步建立。各級各類教育加快發展,教育投入占財政支出比重達到22.3%,127億元高校債務得到化解。80萬戶城鎮中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有效解決,450萬戶農民住房條件根本改善,房地產市場調控平穩健康。平安山東建設深入推進,社會治安民眾滿意度逐年提高,安全生產和食品藥品安全形勢總體平穩。人口計生、婦女兒童、慈善、殘疾人、老齡事業持續發展,統計、史志、氣象、防震減災、民族宗教、外事僑務、對台工作取得新成績。
國防動員、人民防空、民兵預備役建設進一步加強,國家級雙擁模範城創建榮獲“八連冠”,全省17個設區市實現“滿堂紅”,軍政軍民團結更加鞏固。
五年來,我們以提高執行力和公信力為重點,努力建設法治政府、服務型政府、廉潔政府。提請省人大常委會審議通過地方性法規41件,制定政府規章57件,辦理省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提案4716件。出台實施《山東省行政程式規定》,開展“行政程式年”活動,全省各級政府共調整取消審批事項4207項。堅持依法科學民主決策,深入推進政務公開和政務服務體系建設,建立健全政府應急管理體系,做好行政複議工作,加強審計監督、行政監察和行政問責。認真解決民眾反映的突出問題,努力維護民眾合法權益。堅持不懈推進反腐倡廉建設,查處了一批大案要案。
五年的成績來之不易,是黨中央、國務院和中共山東省委正確領導、科學決策的結果,是省人大、省政協和社會各界有效監督、大力支持的結果,是全省上下團結一心、拼搏奮進的結果。在此,我代表省人民政府,向全省各族人民、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各界人士,向駐魯人民解放軍、武警官兵和中央駐魯單位致以崇高的敬意!向關心支持山東發展的港澳台同胞、海外僑胞和國際友人表示誠摯的感謝!
必須清醒地看到,面對新形勢、新任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還面臨很多困難和挑戰,政府工作還存在不少問題和差距。主要是,國際經濟不穩定、不確定因素增多,發展中不平衡、不協調、不可持續問題突出;經濟穩定發展的基礎還不穩固,外需疲弱短期內難以改變,擴大內需特別是消費的動力不足;結構調整任重道遠,自主創新能力有待增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趨緊,節能減排和環境保護形勢更加嚴峻;公共服務體系不夠完善,就業和社會保障壓力增大,部分民眾生活還比較困難;社會管理、食品藥品安全等領域的矛盾增多,一些涉及民眾利益的突出問題還未得到有效解決;行政體制改革需要深化,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還未得到有效發揮;政府工作人員作風建設亟待加強,反腐倡廉任務依然艱巨。對此,一定要高度重視、積極應對、認真加以解決。
二、今後五年工作總體要求
我國已經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我省正處在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的關鍵時期。綜觀國內外形勢,我們仍處於可以大有作為的重要戰略機遇期,但面臨的發展機遇,已不再是簡單納入全球分工體系、擴大出口、加快投資的傳統機遇,而是倒逼我們擴大內需、提高創新能力、促進經濟發展方式轉變的新機遇。我們一定要準確判斷重要戰略機遇期內涵和條件的變化,全面把握機遇,沉著應對挑戰,因勢利導,順勢而為,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實現由大到強戰略性轉變而努力奮鬥。
做好今後五年政府工作,必須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牢牢把握主題主線和富民強省目標,以改革開放為動力,以提高經濟成長質量和效益為中心,大力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堅決打好轉方式調結構這場硬仗,促進工業化、信息化、城鎮化、農業現代化同步發展,切實保障和改善民生,全面推進社會主義經濟建設、政治建設、文化建設、社會建設、生態文明建設,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和社會和諧穩定。
按照省第十次黨代會“一個提前、六個更加”的部署,今後五年要努力實現以下要求:
——經濟綜合實力顯著提升。在發展平衡性、協調性、可持續性明顯增強的基礎上,全省生產總值年均增長9%左右,城鄉居民收入年均增長10%左右,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實現全省生產總值和城鄉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打下決定性基礎。基本建成創新型省份,全社會研發投入占生產總值比重提高到2.5%以上,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比重達到35%左右。對外開放水平進一步提高,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能力明顯增強。城鎮化率達到58%以上,基本形成城鄉一體、陸海統籌,東部率先發展、中部加快崛起、西部奮力跨越的區域發展新格局。
——民主法制水平顯著提升。人民民主不斷擴大,基層民主制度逐步完善,基層民眾自治機制更富活力,人民民眾參與公共事務管理更加廣泛,民眾訴求表達、利益協調、權益保障渠道暢通規範,協商民主制度逐步健全,社會管理體制機制更趨成熟,依法行政目標有效實現,法治政府基本建成。
——文化軟實力顯著提升。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深入人心,公民文明素質和社會文明程度明顯提高,覆蓋城鄉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基本建成,文化產業成為國民經濟支柱性產業,文化發展主要指標進入全國先進行列。
——人民生活質量顯著提升。各項社會事業全面發展,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總體實現。全民受教育程度和創新人才培養水平明顯提高。實現更高質量的就業,每年城鎮新增就業和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均在100萬人以上。社會保障全民覆蓋,在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上持續取得新進展。
——生態文明水平顯著提升。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產業結構、生產方式、生活方式基本形成,節能減排約束性目標全面完成,水和大氣質量明顯改善,森林覆蓋率達到26%,生態系統穩定性增強,城鄉環境更加舒適宜居。
實現上述要求,必須立足提高發展質量和效益,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必須以改善需求結構、最佳化產業結構、促進區域協調發展為重點,推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必須把科技創新擺在發展全局核心位置,依靠創新驅動增強發展內生動力;必須堅持以人為本,努力讓民眾過上更好生活,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三、2013年主要工作
今年是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的開局之年,是實施“十二五”規劃承前啟後的關鍵一年,是為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奠定堅實基礎的重要一年,也是機遇和挑戰並存、風險和困難較多的一年。做好今年工作任務艱巨,意義重大。今年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主要預期目標是,生產總值增長9.5%左右,地方財政收入增長12%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7%左右,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增長15%左右,進出口總額力爭增長8%左右,實際利用外資穩步增加,城鎮新增就業100萬人,農村勞動力轉移就業120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控制在4%以內,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農民人均純收入均增長10%左右,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人口自然增長率控制在6‰以內。全面完成國家下達的節能減排各項約束性目標。
今年經濟成長目標確定為9.5%左右,主要考慮是,一方面要繼續抓住機遇,促進發展,既不追求過高的增長速度,也不抑制合理的經濟成長;另一方面要引導各地加快轉方式調結構,把推動發展的立足點轉到提高質量和效益上來。從這兩年我省經濟成長的趨勢看,實現9.5%左右的增長,必須付出艱苦努力。居民消費價格漲幅控制在3.5%左右,主要考慮今年通脹壓力依然很大,還需要給價格改革留出空間,必須加強對通脹預期的管理。
完成今年目標任務,要牢牢把握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緊密跟蹤研判國內外形勢的新變化,落實好積極的財政政策和穩健的貨幣政策,立足當前,著眼長遠,突出重點,紮實開局。
(一)促進經濟持續健康發展。把擴大內需作為戰略基點,增強消費對經濟成長的基礎作用,著力提升消費能力、最佳化消費環境、推動消費升級,努力培育養老、家政、旅遊、文化以及節能環保等新的消費熱點,有針對性開發農村消費產品,加快發展電子商務等新興業態。深化流通體制改革,加快流通產業發展,減少流通環節,降低流通成本。擴大“好客山東”文化旅遊品牌影響,深入實施國民休閒綱要,打造國際著名旅遊城市和著名旅遊景區,培育大型旅遊企業集團,增強旅遊產業綜合競爭力。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趨勢,加快社會養老服務體系建設,努力在居家養老、社區養老和機構養老服務等方面取得新進展。
發揮投資對經濟成長的關鍵作用。保持投資合理增長,努力最佳化投資結構,注重提高投資效益,引導各類資金投向現代農業、技術改造、高新技術、現代服務業、民生和社會管理等重點領域,支持100個左右重點項目建設。落實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各項政策措施,打破阻礙民間投資的“玻璃門”和“彈簧門”,面向社會推出一批鼓勵民間投資的具體項目,民間投資占全部投資比重保持在80%以上。堅持基礎設施建設適度超前,抓好現代能源體系、現代水網體系和綜合交通體系建設,啟動城際軌道交通和城市輕軌規劃建設,南水北調東線一期工程三季度實現全線通水。
強化財政金融支撐保障作用。提高財政收入質量,深化稅費制度改革,完善稅源控管體系,健全非稅收入征管機制,加大資產資源性收入征管力度。大力最佳化支出結構,嚴格控制一般性支出,把錢用在刀刃上。擴大社會信用總量和直接融資規模,深化銀企合作,最佳化信貸結構,降低實體經濟融資成本。認真排查化解財政金融領域風險隱患,堅決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
保持物價總水平基本穩定。合理安排收儲和投放,著力保障市場供應。健全重要商品和服務價格指數體系,強化市場價格監管,嚴肅查處價格違法行為。完善價格調節基金制度,落實社會救助和保障標準與物價上漲掛鈎聯動機制。
(二)進一步加大“轉、調、創”力度。牢牢把握髮展實體經濟這一堅實基礎。深入實施工業“雙輪驅動”戰略,鞏固擴大傳統產業競爭優勢,全面落實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規劃,技術改造投資突破1萬億元,規模以上工業增加值增長11%以上。把化解過剩產能作為結構調整的重點,通過“消化一批、轉移一批、整合一批、淘汰一批”,調整生產力布局,引導產業集約發展,促進產業鏈向中高端延伸。繼續實施質量強省和品牌帶動戰略,開展“品牌提升年”活動,加強質量管理,創新行銷模式,提升魯企、魯商、魯貨的質量信譽。促進信息化和工業化深度融合,推動雲計算、物聯網等信息技術廣泛套用,建設包括北斗系統示範工程、量子通信在內的新型信息技術類基礎設施,健全信息安全保障體系,加快構建“智慧山東”。改造提升傳統服務業,加快發展現代服務業,用好服務業引導資金,提高服務業重點城區、重點園區、重點企業和重點項目建設水平。加快服務業政策和標準體系建設,支持企業剝離非核心業務,力爭服務業增加值占比再提高2個百分點左右。
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全面落實加快科技成果轉化和加強智慧財產權工作政策措施為抓手,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推動科技與經濟緊密結合,加快構建技術創新體系,推進公共創新平台建設,突出企業在技術決策、研發投入、科研組織和成果轉化中的主體地位,支持高等院校、科研院所與企業協同創新,增強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和核心競爭力。用好自主創新專項資金,培育創業風險投資基金,引導重點企業科技經費支出占銷售收入的比重達到5%以上。追蹤世界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力爭在高技術產品研發和市場開拓上取得突破。深入實施人才強省戰略,以高層次和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為重點,統籌推進泰山學者、博士後培養、首席技師、鄉村之星等重點人才工程,實施重點產業人才支持計畫,加大創新創業人才和實用人才培養引進力度,完善以科研能力和創新成果為導向的科技人才評價標準,健全技術要素參與分配的激勵機制,引導人才向產業和科研一線流動。
(三)積極穩妥推進城鎮化。把城鎮化作為擴內需的最大拉動力。堅持集約、智慧型、綠色、低碳方針,以人的城鎮化為核心,著力提高城鎮化質量。啟動城鎮化“提質加速、城鄉一體”行動,把工作著力點放在加快中小城市和小城鎮發展上。統籌規劃城鎮布局,構建以城市群為主體、區域中心城市為依託、縣域中心城市為支撐、小城鎮和新型農村社區為基礎,符合發展規律、具有山東特色的城鎮化發展格局。強化城鎮基礎設施建設和產業支撐,厲行集約節約用地,搞好地下空間規劃利用,防止“土地城鎮化”和千城一面的畸形發展。以宜居、幸福為目標,提高城市管理和服務水平,增強城鎮綜合承載能力。實施好“百鎮建設示範行動”,支持一批經濟強鎮、區域重鎮、文化旅遊名鎮加快發展,進入全國百強鎮行列。推動戶籍制度改革,逐步實現教育、醫療、社保等基本公共服務覆蓋全部城鎮常住人口,有序推進農業轉移人口市民化。
(四)加快建設現代農業。始終把“三農”工作擺在重中之重位置,穩定完善強農惠農富農政策,深入實施千億斤糧食產能建設規劃,繼續深化高產創建活動,力爭今年糧食生產再獲豐收。全面落實農業十大特色產業振興規劃,加快推進現代農業示範區建設,積極創建現代漁業園區。發展循環農業,加強綠色生產,推行標準化種植、養殖,從源頭上保證農產品質量安全。加大科技興農投入力度,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實施良種工程和土地綜合整治,加快推進農業機械化、信息化。抓好98個農田水利重點縣、17處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節水改造工程建設,新增300萬畝“旱能澆、澇能排”高標準農田。創新農業經營體制機制,培養新型經營主體,既注重引導一般農戶提高集約化、專業化水平,又注重扶持聯戶經營、專業大戶、家庭農場、龍頭企業;發展多種形式的新型農民合作組織和多元服務主體,建立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深化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抓好農村土地確權登記頒證,充分保障農民土地承包經營權,為增加農民財產性收入創造條件。發揮供銷合作社、郵政公司、大型商貿集團等連線城鄉的橋樑紐帶作用,暢通農產品進城和工業品下鄉雙向流通渠道。推動城鄉規劃、基礎設施、公共服務一體化發展,促進城鄉要素平等交換和公共資源均衡配置,努力形成以工促農、以城帶鄉、工農互惠、城鄉一體的新型工農、城鄉關係,讓廣大農民平等參與現代化進程、共同分享現代化成果。
(五)推動區域協調發展。突出“藍黃”兩區的主體戰略地位,建設好20個海洋特色園區和高效生態產業園,加快推進“四區三園”、四大臨港產業區、九大集中集約用海區發展。建立省級土地指標交易平台,開發黃河三角洲未利用土地20萬畝。出台省會城市群經濟圈發展規劃和濟萊協作區實施意見,增強省會城市輻射帶動能力,促進區內7市優勢互補、融合發展。強力推進鋼鐵產業結構調整試點,全面啟動日照鋼鐵精品基地建設和青鋼改造搬遷。深入落實國家支持沂蒙革命老區政策,抓好中原經濟區相關政策爭取落實,規劃建設包括魯西南、魯西北在內的西部地區新的經濟隆起帶。支持老工業基地和資源枯竭城市加快轉型。提高以市為單位整體提升縣域經濟發展水平,推動縣域經濟競相發展。
(六)建設生態山東、美麗山東。尊重自然、順應自然、保護自然,把生態文明建設融入經濟文化強省建設各方面和全過程。實施主體功能區規劃,實行差別化區域開發、資源環境管理和產業政策,加強海洋資源保護利用,落實海洋功能區劃。實行能源消費強度和總量雙控制,強化重點領域節能降耗,開展千家企業節能低碳行動,落實淘汰落後產能年度計畫,確保實現國家下達的萬元GDP能耗下降3.66%目標。嚴格實施用水總量控制管理辦法,積極創建水生態文明城市,加快建設節水型社會。落實最嚴格的耕地保護制度,開展國土資源節約集約模範縣創建活動。嚴格落實工程減排、結構減排和管理減排措施,確保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削減。積極構建“治、用、保”流域治污體系,深入開展環湖沿河沿海大生態帶建設,加強小清河流域生態環境綜合治理,確保南水北調幹線水質穩定達標。高度重視大氣污染治理,實時發布全省主要城市環境空氣品質監測信息,實施分階段逐步加嚴的大氣污染物排放地方標準,建立應對霧霾天氣長效機制。強化土壤、重金屬和危險廢物污染防治,搞好固體廢物管理和綜合利用。實施重大生態保護和修復工程,開展農村面源污染治理和近岸海域污染防治,抓好造林綠化和濕地建設,加大自然保護區、重點生態功能區保護力度。深入推進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持續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整治。健全資源有償使用和生態補償制度,強化節能減排和生態山東建設目標責任考核,依法嚴厲查處破壞生態、污染環境行為。通過我們不懈努力,讓齊魯大地更加美麗,生態山東造福人民。
(七)全面提高開放型經濟水平。圍繞穩增長、調結構、促平衡,全面落實促進外經貿平穩較快發展的政策措施,促進沿海城市穩定增長、內陸城市加快提升,啟動臨沂商城國際貿易綜合改革試點,鞏固和擴大我省出口產品國際市場份額。深入實施科技興貿戰略,繼續推進外貿示範基地和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加快加工貿易轉型升級,積極發展服務貿易和服務外包,培育以技術、品牌、質量和服務為核心的外貿競爭新優勢。堅持出口和進口並重,鼓勵先進技術設備、關鍵零部件和能源原材料進口,適度擴大消費品進口。堅持“請進來”與“走出去”結合,精心組織重大境外經貿活動,抓好外商增資擴股、企業境外上市和重大簽約項目落實;支持有條件的企業全球布局產業鏈,搞好境外資源開發、優勢產能轉移、國際研發合作、跨國併購投資和海外工程承包,加快培育源自山東的跨國公司和世界500強企業。引導各類開發區和海關特殊監管區整合提升功能,推動中韓地方經濟合作示範區率先起步。加強貿易摩擦應對,提高抵禦國際經濟風險能力。
(八)加快文化強省建設。積極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大力培育新時期山東精神,凝聚起實現偉大“中國夢”的精神力量。深入實施“四德”建設工程,廣泛開展志願服務,推動學雷鋒活動常態化。統籌城鄉精神文明建設,全面提升文明城市創建水平,深入推進鄉村文明行動。依法加強網際網路管理,營造良好網路文化環境。完善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培育魯劇、魯版圖書、齊魯畫派、山東地方戲等特色文化品牌,繁榮發展哲學社會科學、新聞出版、史志檔案、廣播影視、文學藝術事業。依法加強文物保護,推進中華文化標誌城和曲阜“文化經濟特區”建設。保護傳承非物質文化遺產,弘揚齊魯優秀傳統文化。實施重大文化產業項目帶動戰略,加快文化產業載體建設,壯大一批特色文化產業群,增強我省文化產業實力和競爭力。深入實施文化數位化工程和創意山東計畫,促進文化與教育、科技、體育、旅遊等產業融合發展,開展好對外文化交流合作。推動已轉制國有文化企業建立現代企業制度,深化文化事業單位改革。廣泛開展全民健身活動,促進民眾體育和競技體育協調發展。
(九)堅定不移深化改革。改革是我國發展的最大紅利。必須把握好頂層設計與基層探索的關係,從全局上謀劃好全省改革,發揮基層組織和廣大民眾推進改革的首創精神;把握好利益增量與存量的關係,著力在利益增量上作文章,在利益預期上作調整,穩妥最佳化存量利益;把握好政府與市場的關係,尊重市場規律,更好地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把握好體制改革與依法辦事的關係,更加注重權利公平、機會公平、規則公平,使改革發展成果更多惠及廣大民眾。按照中央部署,不失時機深化重要領域改革。堅持“兩個毫不動搖”方針,深入推進國有企業改革,完善各類國有資產管理體制;鼓勵、支持、引導非公有制經濟健康發展,保證各種所有制經濟依法平等使用生產要素、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同等受到法律保護。培育壯大各類市場主體,支持中小微企業特別是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深化收入分配製度改革,逐步縮小貧富差距,努力實現居民收入增長和經濟發展同步、勞動報酬增長和勞動生產率提高同步。穩步推進以資源性產品為重點的價格改革,加快煤炭交易市場體系建設,完善居民階梯電價政策。落實結構性減稅措施,做好營業稅改徵增值稅的準備和實施工作。搞好財政體制改革,健全縣級基本財力保障機制,建立公共資源出讓收益合理共享機制,推進預決算公開,加強預算績效管理。深化金融體制改革,最佳化金融生態環境,有序發展民營金融機構,引進省外優質金融資源,新設村鎮銀行15家左右,小額貸款公司實現全省縣域全覆蓋,加快農村信用社改革步伐,辦好齊魯股權託管交易中心。深化行政體制改革,進一步轉變政府職能,積極穩妥推進事業單位分類改革。
(十)加強民生保障和社會建設。按照“守住底線、突出重點、完善制度、引導輿論”的思路,盡力而為、量力而行,紮實辦好民生實事,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
1、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方面:加大扶貧攻堅力度,完成100萬農村貧困人口的脫貧任務。擴大農業政策性保險範圍。進一步加大對村級公益事業的資金支持力度。繼續推進農村住房建設與危房改造,新建農房50萬戶,改造農村危房10萬戶。實施好農村飲水安全工程,解決400萬人飲水安全問題。建成農村輸電線路2150公里,改造農村公路9000公里。實施漁船更新改造工程。
2、在穩定和擴大就業方面:完善職業培訓、就業服務、公益性崗位開發等就業創業扶持政策。促進高校畢業生等重點群體就業,繼續實施大學生村官、“三支一扶”、社區就業、高校畢業生就業見習補貼、特困生求職補貼等政策,完成10家省級大學生創業孵化示範基地和創業園區評估認定工作。對退役自主就業士兵免費進行職業教育和技能培訓。健全勞動標準體系和勞動關係協調機制,依法維護勞動者權益,構建和諧勞動關係。適時提高全省最低工資標準和企業工資指導線。
3、在完善社會保障體系方面:推進新型農村社會養老保險和城鎮居民養老保險制度合併實施,進一步提高基礎養老金髮放標準。規範企業職工養老保險省級統籌,完善醫療、失業、工傷、生育保險市級統籌。企業退休人員基本養老金再提高10%。繼續提高工傷職工傷殘津貼、護理費和供養親屬撫恤金標準。全省東、中、西部農村低保標準分別提高到2500元、2200元、2000元,城市低保標準相應提高。對分散供養的城鎮“三無”人員按照不低於當地城市低保標準的150%分類施保。提高農村五保供養水平,集中供養率保持在70%以上。落實社會養老服務體系扶持政策,新增養老床位8萬張,新建街道綜合性養老機構200處、城市社區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500處、縣級養老服務信息平台60個。社會散居和機構供養孤兒基本生活保障標準分別提高到每人每月720元和1200元。愛滋病病毒感染兒童基本生活費參照當地孤兒標準全額發放。啟動全省殘疾人“整體趕平均、共同奔小康”計畫,繼續對0-6歲殘疾兒童實施免費搶救性康復。
4、在支持教育優先發展方面:加大教育投入,新建、改擴建幼稚園2607處,全面完成學前教育三年行動計畫。繼續實施中國小校舍安全、農村中國小“兩熱一暖一改”工程,為農村義務教育階段學生免費發放《新華字典》。推動普通高中特色發展,建立規範辦學行為長效監管機制。強化校企合作,推進現代職業教育體系建設。完善中職學校助學金制度,把中等職業教育免學費範圍擴大到所有農村學生,以及涉農專業和家庭經濟困難的城市學生。省屬高職、技校生均經費定額提高1000元,特殊教育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提高1200元。加強高等學校分類指導,促進內涵發展,全省公辦普通本科高校生均撥款水平達到1.2萬元以上。落實好中國小教師職稱制度改革方案,提高教師隊伍建設水平。鼓勵引導社會力量興辦教育。
5、在提高人民民眾健康水平方面:進一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健全全民醫保體系,新農合和城鎮居民醫療保險政府補助標準由每人每年240元提高到280元,開展城鎮居民和新農合大病保險,把肺癌等20種疾病納入農村大病保障範圍。鞏固基本藥物制度,健全基本藥物採購機制。以增強公益性、破除“以藥補醫”為重點,積極推動公立醫院改革,提高醫療水平,降低民眾就醫用藥費用。加快農村三級醫療衛生服務網路和城市社區衛生服務體系建設,人均基本公共衛生服務經費標準由25元提高到30元,繼續實施農村孕產婦住院分娩、貧困白內障患者復明等重大公共衛生服務項目。加強以全科醫生為重點的基層人才隊伍建設,鼓勵社會力量辦醫。落實農村部分計畫生育家庭獎勵扶助和特別扶助政策,計畫生育免費孕前優生健康檢查項目覆蓋全省,免費進行新生兒疾病篩查。完善突發公共衛生事件應急和重大疾病防控機制,規範藥品和醫療器械生產經營秩序。加快發展中醫藥事業,實施中醫藥服務能力提升工程。
6、在豐富民眾精神文化生活方面:簡約、隆重地辦好第十屆中國藝術節,使之成為文化的盛會、人民的節日。擴大博物館、紀念館、圖書館、文化館和美術館免費開放範圍,加強愛國主義教育基地建設,扶持30個省級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改陳布展。提高縣以下基層公共文化服務設施建設、利用和管理水平,改造提升1萬家農村文化大院,對5000個農家書屋進行數位化升級。為農村放映公益電影100萬場,為2萬戶農村困難家庭免費提供有線電視節目,完成所有20戶以下自然村“盲村”通廣播電視工程。
7、在住房保障方面:建立市場配置和政府保障相結合的住房制度,保質保量完成國家下達的23.56萬套保障房建設任務。進一步完善保障性住房準入、退出和服務管理機制,確保分配公開透明、公平公正。認真落實國家房地產調控政策,促進房地產業健康發展,抑制投機、投資行為,滿足居民自住和改善住房需求。
8、在食品安全方面:及時修訂完善食品安全相關標準,加強食品抽樣檢測和風險監測,擴大監督抽檢範圍和頻次,消除監管盲區。完善準入制度,全面建立誠信體系和黑名單制度,對失信企業依法實行行業禁入。搞好重點行業、品種綜合治理,深入開展“違禁超限”、“假冒偽劣”專項整治,從嚴查處食品安全違法違規行為。
9、在安全生產方面:開展“安全生產基層基礎提升年”活動,強化企業主體責任、政府和部門監管責任、屬地管理責任,加強公共安全體系和企業安全生產基礎建設,突出抓好交通運輸、煤礦和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建築施工和人員密集場所等重點領域,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維護人民民眾生命財產安全。
10、在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方面:強化基層社會管理和服務體系建設,增強城鄉社區服務功能,引導社會組織健康有序發展,充分發揮民眾參與社會管理的基礎作用。深入推進平安山東建設,完善立體化社會治安防控體系,防範和懲治違法犯罪活動。加強和改進信訪工作,健全民眾利益訴求表達和社會矛盾調解機制,完善重大決策社會穩定風險評估和突發事件應急管理機制。全面貫徹黨的民族政策和宗教工作方針,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和宗教事業健康發展。
加強國防動員體系規範化建設,廣泛開展國防教育和雙擁共建,提高國防後備力量和民兵預備役建設水平,落實好優撫安置政策,促進軍地、軍民融合發展。
改善民生既是黨和政府工作的方向,也是人民民眾自身奮鬥的目標。各級政府要履職盡責,竭誠服務,同時要形成良好的輿論氛圍和社會預期,引導廣大民眾樹立通過勤勞致富改善生活的理念,共同創造更加幸福美好的未來。
四、建設為民務實清廉政府
認真貫徹落實中央政治局改進工作作風、密切聯繫民眾的八項規定和省委常委會十條實施辦法,堅持以人為本、執政為民,堅持從嚴治政、依法行政,堅持風清氣正、廉潔從政,努力提高各級政府的執行力和公信力。
牢記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根本宗旨,對人民民眾常懷敬畏之心,為老百姓辦事常抱歉疚之情,保持與人民民眾的血肉聯繫。切實轉變政府作風,堅持先調研後決策,帶著問題下基層,帶著感情見民眾,深入困難多、民眾意見大的地方,接地氣,聽民意,解難題。領導幹部下基層要輕車簡從,減少陪同,不搞警車開道。嚴格控制政府舉辦的各種展會、論壇、節慶活動。減少會議,改進會風,講實話、講管用的話,開解決問題的會。精簡檔案簡報,控制發文規格,提高檔案質量。反對官僚主義、形式主義,杜絕“政績工程”、“形象工程”,堅決整治庸懶散奢等不良風氣,促進各級政府和工作人員敢於負責、勇於擔當,始終保持奮發有為的精神狀態。
自覺接受省人大及其常委會監督,認真落實省人大及其常委會各項決議、決定,定期報告政府工作。積極支持人民政協履行政治協商、民主監督、參政議政職能,主動聽取各民主黨派、工商聯、各人民團體和人民民眾的意見建議。認真辦理人大代表建議和政協委員提案。深入實施依法行政“五五”規劃和“六五”普法規劃,全面落實《山東省行政程式規定》,推進行政複議委員會試點,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創新行政管理方式,加強政府績效管理,推進電子政務和政務服務中心建設,推動政府職能向創造良好發展環境、提供優質公共服務、維護社會公平正義轉變。
把從嚴治政、廉潔從政要求落實到政府工作的各個環節,政府工作人員特別是領導幹部要堅定理想信念、嚴守政治紀律、把住廉政底線、不謀私利特權,切實做到幹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健全權力運行制約機制,完善質詢、問責制度,強化審計、監察工作,自覺接受人民監督,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全面推進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建設,堅持有腐必反,既堅決查處領導幹部違法違紀案件,又切實解決發生在民眾身邊的不正之風和腐敗問題,始終保持懲治腐敗高壓態勢。加強反腐倡廉制度創新,防控廉政風險,不斷拓展從源頭上防治腐敗工作領域。堅持和發揚艱苦奮鬥精神,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嚴格執行公務接待制度,嚴格落實各項節約措施,堅決杜絕各種公款浪費現象,把節省下來的錢用到扶貧和改善民生上。
各位代表,“空談誤國,實幹興邦”。唯有腳踏實地、紮實苦幹才能實現宏偉目標。讓我們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周圍,高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旗幟,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和省第十次黨代會精神,在中共山東省委的堅強領導下,解放思想,改革創新,同心協力,開拓奮進,為加快建設經濟文化強省,提前全面建成小康社會,譜寫山東人民美好生活新篇章而努力奮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