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薪酬管理
- 外文名:Salary management
- 包括:薪酬體系設計、薪酬日常管理
- 套用領域:人力資源管理
- 範圍:全面薪酬、職能薪酬、寬頻薪酬等
相關釋義,簡介,分類,相關名詞,管理目標,管理模型,薪酬模式,設計步驟,工資制度,崗位工資制,職務工資制,技能工資制,能力工資制,績效工資制,組合工資制,制定形式,五級工資薪酬法,菲爾德薪酬法,設計思路,管理作用,體系建設,管理理論,管理系統,常見錯誤,
相關釋義
簡介
薪酬是指員工向其所在單位提供所需要的勞動而獲得的各種形式補償,是單位支付給員工的勞動報酬,薪酬包括經濟性薪酬和非經濟性薪酬兩大類,經濟性薪酬分為直接經濟性薪酬和間接經濟性薪酬。
直接經濟性薪酬是單位按照一定的標準以貨幣形式向員工支付的薪酬。
間接經濟性薪酬不直接以貨幣形式發放給員工,但通常可以給員工帶來生活上的便利、減少員工額外開支或者免除員工後顧之憂。
非經濟性薪酬是指無法用貨幣等手段來衡量,但會給員工帶來心理愉悅效用的一些因素。
分類
(1)貨幣性薪酬:包括直接貨幣薪酬、間接貨幣薪酬和其他的貨幣薪酬。其中直接薪酬包括工資、福利、獎金、獎品、津貼等;間接薪酬包括養老保險、醫療保險、失業保險、工傷及遺屬保險、住房公積金、餐飲等;其他貨幣性薪酬包括有薪假期、休假日、病事假等。
(2)非貨幣性薪酬:包括工作、社會和其他方面。其中工作方面包括工作成就、工作有挑戰感、責任感等的優越感覺;社會方面包括社會地位、個人成長、實現個人價值等;其他方面包括友誼關懷、舒適的工作環境、彈性工作時間等。
相關名詞
薪酬管理,是在組織發展戰略指導下,對員工薪酬支付原則、薪酬策略、薪酬水平、薪酬結構、薪酬構成進行確定、分配和調整的動態管理過程。
薪酬管理要為實現薪酬管理目標服務,薪酬管理目標是基於人力資源戰略設立的,而人力資源戰略服從於企業發展戰略。
薪酬管理包括薪酬體系設計、薪酬日常管理兩個方面。
薪酬預算、薪酬支付、薪酬調整工作是薪酬管理的重點工作,應切實加強薪酬日常管理工作,以便實現薪酬管理的目標。
根據狹義薪酬的理解,薪酬管理指企業工資的微觀管理,是企業在國家的巨觀控制的工資政策允許範圍之內,靈活運用各種方法與手段,制定各種激勵措施與規章制度,在職工中貫徹按勞分配薪酬差別,即制定公平、公開、公正的薪酬制度。薪酬管理不僅局限在對“勞”的分配,如何通過強化內在薪酬提升員工的滿意度。薪酬是人力資源管理中的重要內容。
管理目標
薪酬要發揮應有的作用,薪酬管理應達到以下三個目標,效率、公平、合法。達到效率和公平目標,就能促使薪酬激勵作用的實現,而合法性是薪酬基本要求,因為合法是公司存在和發展的基礎。
(1)效率目標
效率目標包括兩個層面,第一個層面站在產出角度來看,薪酬能給組織績效帶來最大價值,第二個層面是站在投入角度來看,實現薪酬成本控制。薪酬效率目標的本質是用適當的薪酬成本給組織帶來最大的價值。
(2)公平目標
公平目標包括三個層次,分配公平、過程公平、機會公平。
分配公平是指組織在進行人事決策、決定各種獎勵措施時,應符合公平的要求。如果員工認為受到不公平對待,將會產生不滿。
員工對於分配公平認知,來自於其對於工作的投入與所得進行主觀比較而定,在這個過程中還會與過去的工作經驗、同事、同行、朋友等進行對比。分配公平分為自我公平、內部公平、外部公平三個方面。自我公平,即員工獲得的薪酬應與其付出成正比;內部公平,即同一企業中,不同職務的員工獲得的薪酬應正比於其各自對企業做出的貢獻;外部公平,即同一行業、同一地區或同等規模的不同企業中類似職務的薪酬應基本相同。
過程公平是指在決定任何獎懲決策時,組織所依據的決策標準或方法符合公正性原則,程式公平一致、標準明確,過程公開等。
機會公平指組織賦予所有員工同樣的發展機會,包括組織在決策前與員工互相溝通,組織決策考慮員工的意見,主管考慮員工的立場,建立員工申訴機制等。
(3)合法目標
合法目標是企業薪酬管理的最基本前提,要求企業實施的薪酬制度符合國家、省區的法律法規、政策條例要求,如不能違反最低工資制度、法定保險福利、薪酬指導線制度等的要求規定。
管理模型
績效管理綜合激勵模型認為:員工的努力會促進工作績效提升、工作績效提升會得到組織獎勵,組織獎勵會使員工滿意,員工感到滿意後會繼續努力工作,這樣就完成了一個績效管理綜合激勵循環。但上述這個閉環系統的實現是有條件的,需要以下各個方面的支撐。上述環節任何一個方面出現問題,績效管理綜合激勵循環就會被中斷,激勵將不會發揮應有的作用。
1、目標效價有吸引力和期望值高是員工努力工作的前提 在組織環境沒有引起員工不滿意情況下,根據期望理論,員工對一個事件投入程度跟目標效價和期望值有關,如果目標達成獲得的激勵對員工沒有吸引力,那么員工工作積極性就會受影響,如果目標達成對員工來說不切合實際,員工沒有信心達成目標,那么這樣的激勵對員工就猶如“水中月、鏡中花”,員工也不會為不可能的事情而竭盡全力。
在對員工進行工作目標設定的時候,一定要切合實際,使目標有挑戰性,同時有實現的可能。另外要讓員工認識到,只要努力是一定可以達成目標的,組織也會盡全力支持員工達成目標。
在對員工制定激勵措施的時候,一定要考慮激勵措施對員工有吸引力,如果沒有吸引力,就不會達到激勵的效果。
2、能力匹配和目標明確是員工努力帶來業績提升的前提
如果員工能力和工作任務要求不匹配,員工努力將得不到預期結果,如果員工目標不明確,工作產出不是組織期望的結果,員工的努力可能白費,因此能力匹配和目標明確是員工努力帶來工作績效的前提。
能力匹配問題本質是根據員工能力進行人力資源配置,使人盡其才,同時對人才進行培養以滿足工作需要;目標明確本質是給員工指明方面,減少員工工作盲目性。管理者一方面應當使組織目標的重要性為員工所認識、自覺認同,並將員工的個人目標和組織目標緊密聯繫起來;另一方面,應當積極地為員工完成組織目標創造條件,為員工進行業務輔導和資源支持。
3、組織信用和績效評價是工作績效帶來組織獎勵的前提
如果組織沒有信用,承諾的事項不能兌現,或者不能公正的評價員工的績效,這樣都可能帶來組織獎勵的不能兌現,因此組織信守承諾和績效評價準確有效是工作績效提升帶來組織獎勵的前提。
如果沒有公平公正的績效評價系統,員工的業績不能得到肯定,自然也不會得到組織的獎勵。績效評價系統一定要能識別組織期望的行為並能給與公平公正的評價,否則也會降低員工的期望值進而影響員工的積極性。
4、激勵有效和感覺公平是組織獎勵帶來員工滿意的前提
激勵如果沒有效果不會帶來員工滿意,員工如果有不公平感覺將會引起員工不滿意,因此激勵有效和感覺公平是組織獎勵帶來員工滿意的前提。激勵有效性表現在兩個方面,
一是激勵內容要適當,
二是激勵及時、程度適中;內容型激勵理論,無論是需求層次理論還是雙因素理論,都提醒管理者,要對員工採取針對性的激勵措施,否則不會有預期的效果;過程型激勵理論著重研究激勵過程,強化理論對激勵及時性提出要求,雙因素理論對激勵效價以及期望值提出要求。公平理論要求要儘量做到結果公平、過程公平和機會公平。
薪酬模式
企業薪酬設計一般建立在價值評價的基礎上,通過科學合理的評價員工為企業創造的價值來進行價值分配。根據3P薪酬理論模型,存在著職位(Positon)、能力(Person)、業績(Performance)三種不同的衡量維度,因而產生種不同的薪酬模式,即以職位(崗位)為基礎的薪酬模式,以能力為基礎的薪酬模式和以業績為基礎的薪酬模式。當我多數企業根據實際情況還會採取其他的評價方式,如市場交易價值,員工歷史貢獻價值以及員工未來發展預期價值。
1、以職位為基礎的薪酬模式
崗位薪酬模式即通過對崗位的職責、勞動強度、勞動條件等因素的測評,按崗位相對價值的高低來決定員工的工資水平,以崗定薪,易崗易薪。公司通常會成立專門的崗位測評小組或聘請諮詢公司來對內部的所有崗位進行評估,得出每個崗位的薪點,並按薪點數的大小對崗位進行排序、歸類,形成崗位工資等級體系。很多企業採用職務工資制度,它實際上是崗位工資的一種特殊形式。因為在對崗位進行測評的因素中,崗位職責是決定性的,而職務體系則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崗位職責的大小。通過職務等級的劃分,對崗位進行了粗線條的劃分。職務工資模式大體上反映了不同職務等級的員工為公司創造的相對價值的不同,但對於同一職務級別不同崗位的員工所做的貢獻沒有明確劃分。
2、以能力為基礎的薪酬模式
能力薪酬是指企業根據員工所具備的能力或是任職資格來確定其基本的薪酬水平,對人不對事,其中基於崗位的能力占了崗位薪酬總額的絕大部分;員工能力的高低和薪酬、晉升相掛鈎;其設計的假設前提是能力高的一定取得高的績效,使員工能夠認識到高能力會取得高績效;薪酬隨著能力提高而提高,能力最高者其薪酬也最高;管理者關注的是員工能力價值的增值。以能力為基礎的薪酬模式的能力不是一般意義上的能力,而是能夠預測的優秀績效的特定能力組合的,是建立在比技能薪酬體系更為廣泛的知識、技能、自我認知、人格特徵、動機等綜合因素基礎上薪酬上的基礎薪酬體系。這種能力的薪酬體系特別適合高新技術企業和知識型企業,符合企業建立學習型組織的要求。
3、以績效為基礎的薪酬模式
基於崗位的薪酬模式假設,靜態崗位職責的履行必然會帶來好的結果,在環境不確定性極大、變革成為常規的今天,這種假設成立的條件發生了極大的變化。企業要求員工根據環境變化主動設定目標,挑戰過去,只是正確地做事已經不能滿足競爭的需要,企業更強調做正確的事,要結果,而不是過程。因此,通過對員工的任務完成情況、工作行為、態度等一系列的考核指標評價來確定其薪酬。伯特諮詢認為,其依據可以是企業整體的績效,部門的整體績效,也可以團隊或者個人的績效。具體選擇哪個作為績效付酬的依據,要看崗位的性質。總起來說,要考慮多個績效結果。績效付酬導向的員工行為很直接,員工會圍繞著績效目標開展工作,為實現目標會竭盡全能,力求創新,“有效"是員工行為的準則,而不是崗位付酬制度下的保守和規範。實際上,績效付酬降低了管理成本,提高了產出。基於績效的薪酬體系在企業被普遍使用,尤其是市場化程度比較高、競爭比較激烈的行業,這種薪酬模式更為適用。
三種薪酬模式比較
4、各種薪酬管理模式之間內在的聯繫
無論是哪一種薪酬模式,它們的不同只是所關注的側重點不同,它的最終目的都是儘可能準確地測量、反映員工的績效,保證分配的公平性,進而促進員工績效的提升,這一點是相同的。崗位工資關注的是崗位的特徵而忽略了人(任職者)的因素,能力工資關注的是任職者的資格,是工作的投入方面,績效工資關注的是任職者在崗位上的產出。薪酬管理模式的選擇依據是它是否可以較為準確地反映員工的實際貢獻,以使工資能更準確地反映員工的績效水平,給員工一種公平的感覺,提升員工的滿意度,促進企業整體績效的提升。
設計步驟
企業的薪酬體系設計包括以下步驟:
第一步:工作分析
第二步:崗位價值評估
第三步:崗位分層級
第四步:崗位標桿設定
第五步:計算層級薪酬總和
第六步:計算年薪和月薪
第七步:月薪五級工資制
第八步:固定工資、績效工資設定
第九步:行銷組織薪酬設計
第十步:財務人員薪酬方案
第十一步:高管人員薪酬方案
第十二步:建立薪酬管理制度
工資制度
在企業薪酬管理實踐中,根據薪酬支付依據的不同,有崗位工資、職務工資、技能工資、績效工資、工齡工資、薪級工資等薪酬構成元素。通常企業選擇一個或兩個為主要形式,其他為輔助形式。選擇並確定工資制度形式是很關鍵的,這體現著公司的價值導向。
以下是幾種主要的工資制度形式:
依據崗位或職務進行支付的工資體系稱為崗位工資制或職務工資制;
依據技能或能力進行支付的工資體系稱為技能工資制或能力工資制;
依據以績效進行支付的工資體系,如計件工資制、提成工資制、承包制等;
依據崗位(職務)和技能工資進行支付的工資體系稱為崗位技能工資制或職務技能工資制;
依據崗位(職務)和績效工資進行支付的工資體系稱為崗位績效工資制或職務績效工資制。
崗位工資制
職務工資制
職務工資制是簡化了的崗位工資制,職務和崗位的區別在於,崗位不僅表達出層級還表達出工作性質,比如人力資源主管、財務部部長等就是崗位,而職務僅僅表達出來層級,比如主管、經理,以及科長、處長等。職務工資制在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以及政府機構得到廣泛的套用。職務工資制只區分等級,事實上和崗位工資具有本質的不同,崗位工資體現不同崗位的差別,崗位價值綜合反映了崗位層級、崗位工作性質等多方面因素,是市場導向的工資制度,而職務工資僅僅體現層級,是典型的等級制工資制度。
職務工資制特點和和崗位工資制的優缺點近似,但相對於崗位工資制,職務工資制有個最大的特點是:根據職務級別定酬,某些人可能沒有從事什麼崗位工作,但只要到了那個級別就可以享受相應的工資待遇,這是對內部公平的最大挑戰。
技能工資制
技能工資制根據員工所具備的技能而向員工支付工資,技能等級不同,薪酬支付標準不同。技能工資制和能力工資制與崗位工資制、職務工資制不同,技能工資制和能力工資制是基於員工的能力,他不是根據崗位價值的大小來確定員工的報酬,而是根據員工具備的與工作有關的技能和能力的高低來確定其報酬水平。 技能通常包括三類,深度技能、廣度技能和垂直技能,深度技能指從事崗位工作有關的知識和技能,深度技能表現在能力的縱向結構上,他強調員工在某項能力上不斷提高,鼓勵員工成為專家;廣度技能指從事相關崗位工作有關的知識和技能,廣度技能表現在能力的橫向結構上,他提倡員工掌握更多的技能,鼓勵員工成為通才;垂直技能指的是員工進行自我管理,掌握與工作有關的計畫、領導、團隊合作等技能,垂直技能鼓勵員工成為更高層次的管理者。
能力工資制
能力工資制根據員工所具備的能力向員工支付工資,員工能力不同,薪酬支付標準不同。在人力資源開發與管理中,能力多指一種勝任力和勝任特徵,是員工具備的能夠達成某種特定績效或者是表現出某種有利於績效達成的行為能力。
根據能力冰山模型,個人績效行為能力由知識、技能、自我認知、品質和動機五大要素構成。知識是指個人在某一特定領域擁有的事實型與經驗型信息;技能指結構化地運用知識完成某項具體工作的能力,即對某一特定領域所需技術與知識的掌握情況;自我認知是個人關於自己的身份、人格以及個人價值的自我感知;品質指個性、身體特徵對環境和各種信息所表現出來的持續而穩定的行為特徵;動機指在一個特定領域自然而持續的想法和偏好(如成就、親和力、影響力),它們將驅動,引導和決定一個人的外在行動。 其中,知識和技能“水面以上部分”,是外在表現,是容易了解與測量的部分,相對而言也比較容易通過培訓來改變和發展;而自我認知、品質和動機是“水面以下部分”,是內在的、難以測量的部分,它們不太容易通過外界的影響而得到改變,但卻對人員的行為與表現起著關鍵性的作用。
技能工資制和能力工資制的理念是:“你有多大能力,就有多大的舞台”。技能工資制和能力工資制真正體現“以人為本”理念,給與員工足夠的發展空間和舞台,如果員工技能或能力大大超過崗位工作要求,將給員工提供更高崗位工作機會,如果沒有更高層次崗位空缺,也將給與超出崗位要求的技能和能力給與額外報酬。
績效工資制
績效工資制是以個人業績為付酬依據的薪酬制度,績效工資制的核心在於建立公平合理的績效評估系統。績效工資制可以套用在任何領域,適用範圍很廣,在銷售、生產等領域更是得到大家認可,計件工資制、提成工資制也都是績效工資制。
績效工資制的優點是:
(1)有利於個人和組織績效提升。績效工資制的採用需要對績效進行評價,給與員工一定的壓力和動力,同時需要上級主管對下屬不斷進行績效輔導和資源支持,因此會促進個人績效和組織績效的提升; (2)實現薪酬內部公平和效率目標。因為根據績效付酬,有助於打破大鍋飯、平均主義思想,鼓勵多勞多得,因而實現薪酬的內部公平以及提高效率這兩個目標;
(3)人工成本低。雖然對業績優異者給與較高報酬會給公司帶來一定程度人工成本的增加,但事實上,優秀員工報酬增加是給公司帶來價值為前提的,員工獲得高報酬的同時公司獲得了更多的利益;另一方面,公司給與業績低下者較低薪酬或淘汰業績低下者,這會大大降低工資成本。
績效工資制的缺點是:
(1)短視行為:由於績效工資與員工本期績效相關,易造成員工只關注當期績效產生短視行為,可能為了短期利益的提高而忽略組織長遠的利益。
(2)員工忠誠度不足。如果績效工資所占比例過大,固定工資太少或者沒有,由於保健因素的缺乏,容易使員工產生不滿意;另外這種工資制度不可避免會有員工被淘汰,員工流動率比較高,這兩方面都會影響員工的忠誠度,影響組織的凝聚力。
組合工資制
組合工資制在企業薪酬管理實踐中,除了以崗位工資、技能工資、績效工資中的一個為主要元素外,很多情況下是以兩個元素為主,以充分發揮各種工資制度的優點。常見的組合工資制度有崗位技能工資制和崗位績效工資制。
1、崗位技能工資制崗位技能工資制是以按勞分配為原則,以勞動技能、勞動責任、勞動強度和勞動條件等基本勞動要素為基礎,以崗位工資和技能工資為主要內容的企業基本工資制度。技能工資主要與勞動技能要素相對應,確定依據是崗位、職務對勞動技能的要求和雇員個人所具備的勞動技能水平。技術工人、管理人員和專業技術人員的技能工資可分為初、中、高三大工資類別,每類又可分為不同的檔次和等級。崗位工資與勞動責任、勞動強度、勞動條件三要素相對應,它的確定是依據三項勞動要素評價的總分數,劃分幾類崗位工資的標準,並設定相應檔次,一般採取一崗多薪的方式,視勞動要素的不同,同一崗位的工資有所差別。我國大多數企業在進行崗位技能工資制度改革中,除設定技能和崗位兩個主要單元外,一般還加入工齡工資、效益工資、各種津貼等。
2、崗位績效工資制崗位績效工資製得到廣泛套用是因為在當前市場競爭中,為了激勵員工,將員工業績與收入聯繫起來是很多企業採取的辦法。除了在企業中得到廣泛套用之外,很多事業單位也採取崗位績效工資制度。 事業單位的崗位績效工資由崗位工資、薪級工資、績效工資、和津貼補貼四部分構成。事業單位員工可分為專業技術人員、管理人員、技術工人、普通工人四個序列。
專業技術人員崗位工資根據本人現聘用的專業技術崗位(通俗的講就是獲得了職稱並且被聘用)來執行相應的崗位工資標準;管理人員按本人現聘用的崗位(任命的職務)來執行相應的崗位工資標準; 技術工人按本人現聘用的崗位(技術等級或職務)來執行相應的崗位工資標準;普通工人執行普通工崗位工資標準。
薪級工資根據任職者工齡、任本崗位年限以及崗位等級確定,其實質是對崗位工資進行修正,對經驗豐富者給與更多報酬,取消工齡工資反映在薪級工資中。
績效工資一般是上級主管部門核定績效工資總量,由各單位自主制定績效工資分配方案,可以採取靈活多樣的分配形式和辦法。
制定形式
五級工資薪酬法
什麼是五級工資薪酬法
崗位月薪不是一個固定值,而是存一個區間,在這個區間內每崗位又分為五等工資。這五等工資的制定方法就是五級工資薪酬法。
五級分別代表什麼含義
一級對應的是,“欠資格上崗”,二級對應的是“期望”,三級對應“合格”,四級對應“勝任”,五級對應“超勝任”。
層級薪酬水平定位
層級薪酬中的月薪按企業整體薪酬水平定位,一般對應三級(合格)或五級(超勝任) 薪酬水平定位有一定競爭力,對應四級(勝任) 薪酬水平定位偏低的,對應三級(合格)
級差如何設定
五級的每級級差相距5%-25%,一般可取12%
菲爾德薪酬法
薪酬的“酬”固然是吸引和留住人才的關鍵,但“薪”亦是必不可少的前提。所謂“薪”,就是物資,人都是受利益驅動的,不要指望我們的員工在不給任何工資的情況下就去幹活,任何一件事情都應該有利益驅動的,企業的任何一個職位上的功能都應該和經濟利益掛鈎。如何掛鈎,就是薪酬管理的藝術,尤其對於行銷人員,其提成機制的設計直接影響著行銷體系的健康度和穩定度。 有這樣一所學校,叫陽光學校,是北京一家專門從事英語教育的學校。這所學校的老總姓劉。劉總經過多方面的研究、調查、評估、分析以後,決定發展牛津教育,因為這一塊的市場形勢一片大好。他們同時在短短的時間內發展了一個集團公司加三個分公司,但是,這家企業也同時面臨著以下問題:
設計思路
1、明確公司薪酬戰略定位:將人員隊伍的薪酬收入控制在市場中上水平,保證公司現有人員隊伍的穩定,充分調動員工的工作熱情,並且形成一定的外部吸引力。
2、調整薪酬掛鈎原則,建立基於崗位價值、人力資源價值、工作業績的價值分配體系,使員工收入水平向崗位價值、人員素質、工作貢獻方向傾斜。
3、建立職位等級制度,開闢員工橫向發展跑道,滿足在職位晉升機會不足的情況下員工個體發展的需求。
4、調整薪酬體系中固定收入與浮動收入的比例,在設計上保證員工收入水平較大漲幅,但增加員工浮動收入的比例,增強薪酬的激勵效應,促進公司薪酬制度與市場接軌。
5、引入多元化的激勵模式,充分利用薪酬槓桿調節,充分調動員工潛能與工作熱情。
6、完善公司福利制度,調整福利制度的靈活性,建立在適度集中的基礎上自助式福利體系,滿足員工多元化的需要,將福利制度引導到增強員工歸屬感和忠誠度、促進其個人成長的道路上來。
7、依據企業組織變革、中期經營效益以及市場薪資行情的變化等因素適時對薪酬體系進行調整,保持薪酬體系的動態漲跌,促使公司薪酬制度逐步實現市場化、企業化。
管理作用
薪酬不但關係到企業的成本控制,還與企業的產出或效益密切相關。雖然薪酬本身不能直接帶來效益,但可以通過有效的薪酬戰略及其實踐,將薪酬交換勞動者的活勞動,勞動力和生產資料結合創造出企業財富和經濟效益。這樣,薪酬就與企業的經濟效益密不可分,對企業具有增值功能。
薪酬是企業人力資源管理的工具。管理者可以通過有效的薪酬戰略及其實踐,反映和評估員工的工作績效,即將員工表現出來的不同工作績效,報以不同的薪酬,從而促進員工工作數量和質量的提高,保護和激勵員工的工作積極性,以提高企業的生產效率。
薪酬的激勵作用已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成為現代公司治理中的研究重心,薪酬激勵機制的合理與否關係到員工的積極性,關係到公司的業績,甚至是公司的未來發展。薪酬激勵的方式大體分為兩種形式,即年薪,獎金,津貼等的短期激勵模式和包括股權激勵、限制性股票、股票增值權、管理層持股、激勵基金等中長期激勵模式。
談到股權激勵這種中長期激勵模式,老闆和員工對的看法不盡相同:公司老闆通常認為股權激勵是旨在落實公司的發展願景與老闆的經營哲學;而從員工角度看,股權激勵屬於企業管理中薪酬的範疇,他們希望能夠藉此體現自身的人力資本價值。總的來看,股權激勵形式的薪酬激勵可以平衡老闆和員工對長、短期利益的不同追求,從而實現共贏。
由此看出,企業可以發揮薪酬戰略的導向功能,通過薪酬水平的變動,結合其它的管理手段,合理配置和協調企業內部的人力資源和其它資源,並將企業目標傳遞給員工,促使員工個人行為與組織行為相融合。
薪酬可用於獲得“實物、保障、社會關係以及尊重的需求,對這些需求的滿足,在某種程度上也能滿足自我實現代需求”。因此, 通過有效的薪酬戰略及其實踐, 體現薪酬不再僅僅是一定數目的金錢, 它還反映員工在企業中的能力、品行和發展前景等, 從而充分發揮員工的潛能和能力, 實現其自身價值。
體系建設
第一步:梳理工作崗位。從企業整體發展需要出發,基於工作流程的順暢和工作效率的提高,梳理工作崗位。分析不同崗位之間劃分的合理性:工作職責是否清晰,各個崗位間的工作聯繫是否清晰、合理。工作分析的結果是形成崗位清單和各個崗位的工作說明書。
第二步:進行崗位價值評估。選擇某種崗位價值評估工具,並組織企業內部專家和外部專家逐個對崗位進行評價,這個過程如果企業自身認為力量不夠時可以考慮請外部專家進行培訓和指導。崗位價值評價方法和工具有很多,分為量化的和非量化的兩類。對於評價崗位較多時,建議優先考慮計分法。計分法的優點是結果量化直觀,便於不同崗位間的價值比較。對於一般製造型企業的評價工具可以考慮北大縱橫的28因素法。
第三步:崗位分類與分級列等。首先,對崗位進行橫向的職系分類;然後,根據評價結果按照一定的分數段進行縱向的崗位分級;最後考慮不同崗位級別的重疊幅度。分級時應當考慮兩個平衡:不同職系間崗位的平衡和同類職系崗位的平衡。不同職系和級別的崗位薪酬水平不同。
第四步:設定薪酬水平。根據上一步的崗位分等列級的結果,對不同級別的崗位設定薪酬水平。薪酬水平的設定要考慮企業薪酬策略和外部薪酬水平,以保證公司薪酬的外部競爭性和公平性,以保障公司薪酬的吸引力和控制公司重點崗位員工的流失。
第五步:確定薪酬結構。以設定的崗位薪酬水平為該崗位的薪酬總額,根據不同職系崗位性質確定薪酬結構構成,包括確定固定部分與績效浮動部分比例以及工齡工資各種補貼等其他工資構成部分。一般來講,級別越高的浮動部分比例越大,崗位對工作結果影響越大的崗位浮動比例越大。
第六步:進行薪酬測算。基於各個崗位確定的薪酬水平和各崗位上員工的人數,對薪酬總額進行測算;針對崗位某些員工的薪酬總額和增減水平進行測算,做到既照顧公平又不能出現較大幅度的偏差。
第七步:對薪酬定級與調整等作出規定。從制度上規定員工工資開始入級和今後崗位調整規則。薪酬調整包括企業總體自然調整、崗位變動調整和績效調整。在崗位績效薪酬中應該對個人薪酬調整和績效考評的關係做出規定。此外,還有對薪酬發放的時間、發放形式做出適合企業情況的規定,如是否採取密薪制等。
管理理論
內容型激勵理論重點研究的是影響工作動機的構成因素,研究如何滿足人的需求。
(一)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1)生理需求 (2)安全需求 (3)社會需求 (4)尊重需求 (5)自我實現需求
(二)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美國心理學家赫茨伯格的雙因素理論認為:一些事物當它存在時可以引起滿意,當它缺乏時不會引起不滿意,只是沒有滿意;一些事物當它存在時人們並不覺得滿意,當它缺乏時則會引起不滿意。前者稱之為“激勵因素”,後者稱之為“保健因素”。
過程型激勵理論主要研究的是從個體動機產生到採取具體行為的過程,這些理論試圖弄清人們對付出努力、取得績效、獲得獎勵的認識,以達到更好地對員工進行激勵的目的。
(一)期望理論美國心理學家弗洛姆的期望理論認為:一個目標對人的激勵程度受兩方面因素影響:一是目標效價,即人對實現該目標有多大價值的主觀判斷。如果實現該目標對人來說很有價值,那么人的積極性就高;反之,積極性則低。二是期望值,即人對實現該目標可能性大小的主觀估計。只有認為實現該目標的可能性很大,才會去努力爭取,從而在較高程度上發揮目標的激勵作用;如果認為實現該目標的可能性很小,甚至完全沒有可能,那么目標的激勵作用就小,以至完全沒有。
(二)強化理論美國哈佛大學教授斯金納的強化理論認為:人的行為只是因外部環境刺激所做的反應,是受外部環境刺激所調節和控制的,改變刺激就能改變行為。通過有效的刺激能加強人的某種行為,因此管理者通過各種強化手段,能有效地激發員工的積極性。在管理實踐中,常用的強化手段有三種,即正強化、負強化和消退強化,這些手段可以單獨套用,也可以組合運用。
(三)公平理論公平理論是美國心理學家亞當斯提出的,該理論的基本要點是:人的工作積極性不僅與個人的實際報酬多少有關,而且與人們對報酬的分配是否感到公平更為關係密切。人們總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將自己付出的勞動代價及其所得到的報酬與他人進行比較,並對公平與否做出判斷,公平感直接影響著人們的工作動機和行為。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動機的激發過程實際上是人與人進行比較,做出公平與否的判斷,並據以指導行為的過程。
內容型激勵理論和過程型激勵理論都是站在某一角度研究激勵問題,實際上人是最複雜的,模型的套用需要一定的前提條件,因此在使用時要針對實際情況慎重套用。
管理系統
薪酬制度設計應考慮的因素
(1)個人崗位因素:即考慮不同崗位,不同績效表現和同崗位人員配備
(2)企業因素:即考慮企業發展階段,企業規模,企業盈利水平
(3)外部環境因素:即考慮勞動力市場,地區,行業
薪酬結構良好的薪酬管理體系有助於企業發展,上海企業管理諮詢公司為您提供專業的薪酬結構分析,薪酬結構分為顯性薪酬和隱性薪酬。顯性薪酬主要包括基本工資、加班費、獎金、津貼和補貼、股權、福利,而隱性薪酬則主要包括工作環境、學習成長機會等。
薪酬結構之基本工資:基本工資是企業雇員勞動收入的主體部分,也是確定其勞動報酬和福利待遇的基礎。其具有常規性、固定性、基準性、綜合性等特點。基本工資又分為基礎工資、工齡工資、職位工資、技能工資等。在我國按勞動法規定,基本工資在每個地區都會有它的最低標準。
薪酬結構之加班費:是指員工超出正常工作時間之外所付出勞動的報酬。勞動法有明文規定,用人單位安排勞動者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應當按照下列標準支付勞動者加班或者延長工作時間的工資報酬:
薪酬結構之獎金:獎金是企業和僱主對雇員超額勞動部分或勞動績效突出部分所支付的獎勵性薪酬,是企業為了鼓勵雇員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質量付給雇員的貨幣獎勵。因此,與基本工基相比,獎金具有非常規性、浮動性和非普遍性等特點。企業中常見的獎金有全勤獎、超產獎、節約獎、年終獎、效益獎等。
薪酬結構之津貼補貼:是指企業為了補償員工特殊或額外的勞動消耗和從事特種作業而付給員工的報酬,以及為了保證員工工資水平不受物價影響而支付給員工的物價補貼。常見的津貼補貼有:夜班津貼、車船補貼、降溫費、特種作業補貼、出差補助、住房補貼、一伙食補貼等。
薪酬結構之福利:員工福利是一種以非現金形式支付給員工的報酬。員工福利從構成上來說可分成二類:法定福利和公司福利。法定福利是國家或地方政府為保障員工利益而強制各類組織執行的報酬部分,如社會保險;而公司福利是建立在企業自願基礎之上的。員工福利內容包括:補充養老、醫療,住房、壽險、意外險、財產險、帶薪休假、免費午餐、班車、員工文娛活動、休閒旅遊等。
薪酬結構之辦公環境:是指為員工創造良好的工作氛圍,這是企業重視人的情緒、人的需求、人員激勵的體現。
薪酬結構之學習成長機會:是指企業結合自身的企業目標,有計畫有目的地對員工進行專業知識、業務技能或管理技能的培訓,創造環境讓員工學習提高專業知識技能或管理技能。
常見錯誤
1、薪酬戰略模糊
2、薪酬理念缺失
3、薪酬基礎與組織結構不匹配
4、薪酬定位不準
5、薪酬結構失衡
6、等級範圍過窄
7、等級重疊度過小
8、動態薪酬靜態化
9、薪酬調整方式不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