雲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

《雲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由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

基本介紹

  • 中文名:雲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
  • 發布單位: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發展歷史,社會影響,

發展歷史

各州、市人民政府,省直各委、辦、廳、局:
《雲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已經省委、省政府同意,現印發給你們,請認真貫徹執行。
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2022年6月16日

社會影響

雲南省農業現代化三年行動方案
(2022—2024年)
2015年1月、2020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兩次考察雲南並發表重要講話,要求雲南“著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立足多樣性資源這個獨特基礎,打好高原特色農業這張牌”,“加快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做強高原特色農業”。2015年以來,全省上下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高位推動、強力推進,高原特色農業質量效益和競爭力顯著提升,為促進全省經濟社會平穩健康發展、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推進實施鄉村振興戰略提供了重要支撐。為貫徹落實省第十一次黨代會精神,進一步堅定信心決心,以更大的力度、更加精準的措施加快推動我省由特色農業大省向現代農業強省邁進,制定本方案。
一、總體要求
(一)指導思想。持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於“三農”工作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牢牢守住糧食安全、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和耕地保護三條底線,樹立大食物觀,向森林要食物、向江河湖海要食物、向設施農業要食物,從傳統農作物和畜禽資源向更豐富的生物資源拓展,向植物動物微生物要熱量、要蛋白,更好滿足人民民眾日益多元化的食物消費需求;按照產業化、規模化、標準化、品牌化的思路,聚焦糧食、茶葉、花卉、蔬菜(含食用菌)、水果、堅果(核桃、澳洲堅果)、咖啡、中藥材、牛羊、生豬、鄉村旅遊、菸草、蔗糖、天然橡膠等重點產業,從抓產品到抓產業、從抓生產到抓鏈條、從抓環節到抓體系轉變,推動重點產業轉型升級、提質增效。
(二)發展目標
到2024年,重點產業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2萬億元增加到2.9萬億元;農業產業結構進一步最佳化,農村一二三產業比例由2021年的28:50:22調整為23:53:24;農產品產地初加工和精深加工水平顯著提升,重點產業農產品加工業與農業總產值之比達到2.3:1以上。
1.糧食產業。嚴格落實糧食安全黨政同責要求,鞏固提升糧食產銷平衡能力,按照“穩口糧、穩玉米、擴大豆、擴油料”的思路,進一步最佳化糧食生產布局,穩定提升水稻、玉米等主糧供應能力,持續擴大大豆和油料生產,積極發展冬早玉米、冬馬鈴薯、小雜糧等特色糧食作物,確保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只增不減。到2024年,糧食播種面積、產量分別穩定在6287萬畝、1930萬噸以上,全產業鏈產值達到1965億元。
2.茶葉產業。堅持綠色有機發展方向,嚴格保護、科學利用古茶樹資源,進一步強化名山茶市場監管,持續改造提升茶葉初制所,不斷擴大雲茶市場影響力。到2024年,全省茶葉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穩定在740萬畝、50萬噸左右,保持有機認證茶園面積全國第1位,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071億元增加到2100億元,居全國領先地位。
3.花卉產業。著力提高花卉新品種自主研發及商品轉化能力,改造提升低端簡易花卉大棚,大力推廣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模式,全面提升優質鮮切花比重,進一步鞏固雲南花卉定價權,建成世界一流、亞洲第一的花卉創新中心和交易集散中心、全球最大的高品質花卉產區。到2024年,全省鮮切花種植面積穩定在30萬畝左右,鮮切花主產區優質花比例由2021年的30%提升到60%左右,鮮切花產量、花卉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62億枝、1034億元分別增加到200億枝、1480億元。
4.蔬菜(含食用菌)產業。加快推進噴滴灌設施基地建設,大力推進綠色化、有機化生產,持續完善冷鏈物流體系,著力提高小包裝蔬菜比重,持續提升“南菜北運”和“雲菜入灣”保供能力和水平,不斷鞏固粵港澳大灣區蔬菜主力軍地位,建成全國重要的“菜籃子”供應基地。加強野生菌種質資源保護,推動栽培菌園區化發展,拓展食用菌精深加工利用,努力建成具有行業影響力的食用菌交易中心。到2024年,全省蔬菜種植面積穩定在1900萬畝左右,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2935萬噸、1777億元分別增加到3350萬噸、2280億元;全省食用菌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75萬噸、385億元分別增加到150萬噸、1080億元。
5.水果產業。以小漿果、早熟優質鮮食葡萄、優質柑橘等為重點,著力推進標準化種植,大力推廣現代設施栽培模式,建立健全分級分揀標準體系,積極培育具有市場影響力的區域公用品牌,建設全國中高端水果一流產區。到2024年,全省水果種植面積穩定在1150萬畝左右,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200萬噸、1450億元分別增加到1500萬噸、1930億元,其中,綠色高效設施小漿果面積達到5萬畝、全產業鏈產值達到50億元。
6.堅果(核桃、澳洲堅果)產業。加快推進種植基地提質增效,著力提升初加工標準化水平,全力推進以核桃為主的油料加工,積極推進堅果休閒食品和乳、蛋白等精深加工產品開發,實現產業從“大”到“強”轉變。到2024年,全省堅果種植面積穩定在4670萬畝左右,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71萬噸、514億元分別增加到290萬噸、1000億元,其中,2022年核桃油產量由2021年的1.5萬噸增加到10萬噸。
7.咖啡產業。聚焦精品咖啡率和咖啡精深加工率“雙提升”,全力推廣良種良法,著力推進咖啡鮮果集中處理,大力開發多元化終端產品,積極建設精品咖啡莊園,加快扭轉我省咖啡產業長期處於“原料供應商”的被動局面,建成全球重要的精品咖啡產區。到2024年,全省咖啡種植面積穩定在140萬畝左右,精品咖啡率、咖啡精深加工率由2021年的8%、20%分別提高到30%、80%,咖啡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1萬噸、317億元分別增加到14萬噸、800億元。
8.中藥材產業。圍繞三七、滇重樓、燈盞花、石斛、砂仁、烏天麻、雲茯苓、雲當歸、雲木香、滇龍膽等雲南優勢特色中藥材,著力推進種子種苗育繁推體系建設,大力推進標準化種植,著力提升產地初加工能力,加快中藥飲片和藥食同源產品等開發,建成全國重要的道地藥材生產基地和中藥材集散中心。到2024年,全省中藥材面積穩定在900萬畝左右,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27萬噸、1621億元分別增加到150萬噸、2500億元。
9.牛羊產業。加快推進肉牛(羊)全產業鏈發展,著力推進良種繁育推廣能力提升、基礎母牛(羊)擴群增量、標準化規模養殖,建成全國重要的草食畜產業基地、草飼基地和雲嶺牛、雲上黑山羊等特色牛羊供種基地。大力推進奶業高質量發展,持續提升奶源供給保障水平。到2024年,全省牛出欄數、肉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345萬頭、42萬噸、1083億元分別增加到390萬頭、48萬噸、1550億元;全省奶牛存欄數、奶產量由2021年的17萬頭、65萬噸分別增加到30萬頭、130萬噸;全省羊出欄數、肉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194萬隻、21萬噸、690億元分別增加到1310萬隻、24萬噸、910億元。
10.生豬產業。著力提升良種繁育能力,大力推進標準化規模養殖,全面提升屠宰加工能力,積極推進糞污資源化利用,建成全國重要的種豬生產基地和豬肉保供基地,加快構建“集中屠宰、冷鏈運輸、冷鮮上市、品牌經營”的現代化加工流通體系。到2024年,全省生豬出欄數和肉產量分別穩定在4200萬頭、360萬噸左右,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2650億元增加到3410億元。
11.鄉村旅遊產業。大力推動高原特色農業與鄉村休閒旅遊深度融合,積極推進田園綜合體建設,拓展農業多種功能、挖掘鄉村多元價值,提高綜合效益。到2024年,鄉村旅遊接待遊客數量、產值由2021年的4.3億人次、3000億元增加到5.8億人次、4600億元。
12.菸草產業。最佳化產業布局,全力推進核心煙區建設,調減低產低質煙田,大力推進高端菸葉開發,著力構建“大重九+雲煙、玉溪、紅塔山、紅河+X”的品牌體系,保持雲南菸草國內市場規模、國際市場規模、稅利總額、一類煙規模、優質菸葉規模“五個全國第一”,鞏固擴大雲南菸草行業領頭羊地位。到2024年,全省菸葉種植面積和烤菸產量分別穩定在600萬畝、1650萬擔左右,全產業鏈產值達到2350億元。
13.蔗糖產業。大力推進良種良法推廣、全程機械化、副產品綜合利用,穩步推進蔗糖全產業鏈發展,鞏固全國糖業安全供給主力軍地位。到2024年,全省甘蔗種植面積穩定在350萬畝左右,甘蔗產量、蔗糖產量、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584萬噸、220萬噸、245億元分別增加到1700萬噸、250萬噸、275億元。
14.天然橡膠產業。堅持穩面積、穩產量、提品質,穩步推進膠園更新改造、生態膠園和特種膠園建設、采膠和加工工藝技術創新套用,鞏固全國天然橡膠資源安全供給主力軍地位。到2024年,全省天然橡膠種植面積、產量分別穩定在850萬畝、46萬噸以上,全產業鏈產值由2021年的180億元增加到250億元。
二、重點工程
(一)緊扣綠色高效,做優一產
1.良田沃土強基工程。大力推進高標準農田建設,保護好壩區耕地,著力提升山區半山區耕地(園地)質量。到2024年,全省新建高標準農田694萬畝、提質改造240萬畝以上,高標準農田占全省耕地面積比例提高9個百分點、達到45%以上;農田有效灌溉率提高11個百分點、達到42%以上;耕地質量平均等級達到5.4。
2.綠色發展引領工程。以九大高原湖泊和金沙江、牛欄江流域為重點,積極推進農業有機廢棄物資源化綜合利用,建設雲南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大力推進糞肥還田、測土配方施肥、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等措施,加快實施畜禽糞污資源化利用整縣推進,開展綠色種養循環農業試點,推進農業標準體系建設,持續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縣創建。在九大高原湖泊流域建設蔬菜綠色生產技術示範推廣基地6萬畝。推進小漿果、葡萄、柑橘等果種向優勢產區聚集。推進咖啡綠色高效栽培,改造提升30萬畝精品咖啡示範基地。建設5萬畝藥食同源中藥材綠色生產基地。到2024年,新增綠色有機認證茶園面積140萬畝、綠色有機認證果園面積20萬畝、有機認證核桃和澳洲堅果面積30萬畝;標準化中藥材基地面積達到200萬畝;優質飼草種植面積達到600萬畝;綠色食品、有機產品有效認證數量達到8000個以上,穩居全國前列。
3.設施農業提升工程。加快水肥一體化、噴滴灌等現代設施農業推廣套用,大力推廣中小型高效適用機械裝備,提升茶葉、花卉、蔬菜、水果等產業高端設施裝備水平。在隴川縣、耿馬縣、勐海縣開展10萬畝甘蔗全程機械化示範推廣。建設5萬畝青貯玉米全程機械化示範基地。建設3萬畝花卉水肥一體化無土栽培生產基地。改造提升中高端設施蔬菜基地15萬畝。在西雙版納、紅河、德宏、保山、麗江等州、市新建5萬畝小漿果綠色高效設施栽培基地。新建60個數字農業示範基地,加快建設農業農村大資料庫、監督管理平台和公共服務平台,支持“數字農業”場景套用,形成高原特色農業“一張圖”。
4.農業生物安全工程。健全完善邊境動植物疫病疫情防控體系,提升風險防範能力,築牢國家西南生物安全螢幕障。開展農業外來入侵物種普查,建設重點區域監測點,開展高效安全防除技術推廣套用。加強草地貪夜蛾、紅火蟻等植物病蟲害防控。對高致病性禽流感、牲畜布病等重點人畜共患病實施常態化防治。到2024年,新建15個農作物病蟲疫情監測分中心,改造提升15個動物病原微生物實驗室。
(二)緊扣加工增值,做強二產
5.產地初加工提升工程。加快推進農產品標準化分類分級,提高商品化處理水平。改造提升4000個以上茶葉初制所,力爭實現全省茶葉初制所全部規範達標。推進天然橡膠初加工設備升級和工藝技改,擴大輪胎專用膠、濃縮膠乳和高性能特種橡膠產品生產。在晉寧區、開遠市、姚安縣、馬龍區、祿豐市、紅塔區等鮮切花主產區建設10個高標準采後處理中心。大力推進小包裝淨菜加工,全省小包裝蔬菜占商品比重達到25%以上。在柑橘、蘋果等果種主要產區新建中高端果品分選線10條,全省水果初加工能力達到200萬噸以上。建設堅果初加工機械一體化示範生產線100條。改造提升100個標準化咖啡鮮果處理中心。推進道地藥材產地初加工,提高優勢特色雲藥加工能力。推進畜產品分級分割、生鮮速凍,提升集中屠宰規範化水平。
6.精深加工延鏈工程。圍繞重點產業布局,統籌發展精深加工、綜合利用加工,推動農產品加工業最佳化升級。改善蔗糖加工裝備條件,提高精深加工水平,延長蔗糖產業鏈。推進茶葉精深加工率提高到80%。提升天然橡膠減隔震系列產品、醫用乳膠手套等精深加工產能。支持食用玫瑰發展以“伴手禮”為主的精深加工產品。推進蔬菜精深加工能力達到100萬噸以上。積極推進堅果油脂類、休閒食品和蛋白類精深加工,新建10條核桃油加工生產線。提升咖啡烘焙豆、濃縮液、凍乾粉等產品生產能力,新建和改造提升15條咖啡精深加工生產線。推進藥食同源產品精深加工,建設6條中藥飲片、顆粒等產品生產線。支持肉食品深加工擴能提質。
7.加工園區建設工程。進一步最佳化空間布局,推進農產品加工向優勢產區聚集,著力培育要素聚集、產業鏈條完備的加工園區。重點推進文山和德宏優質米產業園區、勐海茶葉加工園區、西雙版納天然橡膠製品加工園區、普洱和保山咖啡加工園區、永平和鳳慶以及漾濞核桃加工園區、楚雄植物蛋白加工園區、文山三七加工園區、尋甸肉牛加工園區等建設和改造提升。到2024年,重點產業加工園區年產值達到5000億元以上。
(三)緊扣融合發展,做大三產
8.市場拓展暢通工程。建設布局合理、功能互補的農產品市場體系,健全產銷銜接、線上線下融合的農產品供應鏈。支持新型農業經營主體開設線上直銷店,開發適宜電商銷售、運輸便捷的產品,規範發展直播銷售等新業態。積極發展農業會展經濟,持續推動“雲品出滇”。推進雲南國際中藥材交易中心、雲南國際肉牛交易中心、雲南國際食用菌交易中心、雲南國際咖啡交易中心等大宗商品交易場所建設,改造提升以斗南花卉為核心的“1+N”花卉交易集散中心、彝良天麻交易中心和木水花野生菌市場等專業市場。以曲靖市、紅河州、文山州為重點,建設直供粵港澳大灣區“菜籃子”基地。到2024年,全省新建倉儲保鮮設施900座以上,庫容總量達到800萬立方米。
9.農業品牌建設工程。持續開展名品名企評選表彰,完善“綠色雲品”品牌目錄製度,大力開展“四季雲品·產地雲南”線上線下推介,著力培育保護地理標誌農產品,加快打造“區域品牌+企業品牌+產品品牌”的“綠色雲品”矩陣。到2024年,“綠色雲品”品牌達800個。
10.鄉村旅遊精品工程。主動適應疫情防控常態化下旅遊消費新趨勢、新需求,大力開展“雲南人游雲南”活動,以城市周邊、旅遊環線的特色鄉村為重點,積極推進城市“周邊游”、“周末游”,滿足城市人群體驗農業、回歸自然的生活需求。結合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提升和美麗鄉村建設,圍繞農村田園景觀、特色村落、少數民族文化、農業生產活動和特色農產品等素材,用好茶葉、花卉、水果、林木、油菜、水稻等景觀性產業資源,突出特色化、差異化,推動休閒農業和鄉村旅遊“賞、食、享”融合的多產品開發,拓展功能、豐富業態、創新場景。打造西雙版納和瀾滄景邁山茶文旅精品線路,支持思茅區、隆陽區、滄源縣等重點產區培育10個精品咖啡莊園,支持建設昭通灑漁蘋果小鎮、漾濞光明村古樹核桃農文旅融合和騰衝清水鄉康養基地等鄉村旅遊重點項目。到2024年,全省累計建成60個“中國美麗休閒鄉村”,累計認定10個省級鄉村振興示範園(田園綜合體),建成300個城郊休閒田園、100個田園鄉村、200個鄉村新業態示範點。
11.產業集群發展工程。構建以產業強鎮為基礎、產業園區為引擎、優勢特色產業集群為依託,省、州市、縣、鄉鎮四級梯次布局、點線面協同推進的高原特色農業產業體系。持續推進40個“一縣一業”示範縣+20個特色縣創建,形成縣縣創建格局。大力建設標準化產業基地,打造200個省級產業基地標桿示範樣板,並實行有進有出的年度清單公布制度。到2024年,累計建成6個國家優勢特色產業集群、6個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55個農業產業強鎮、150個“一村一品”示範村、3000個產業基地,形成具有較強綜合競爭力的現代農業產業經濟帶。
(四)實施倍增計畫,育強主體
12.農業市場主體倍增工程。加快構建以大型行業龍頭企業為引領、中型行業先進企業為主體、農民合作社為基礎的發展格局。持續最佳化營商環境,穩定政策預期,聚焦全產業鏈,加快培育引進一批百億級、十億級銷售收入的重點產業鏈“鏈主”企業。支持成長性好的中小微農業企業加快發展,加強小而特、特而精、精而強的本土特色企業扶持培育。深入推進農民合作社規範提升行動,持續開展農民合作社質量提升整縣推進試點,爭創國家、省、州市、縣級示範社。到2024年,全省省級示範家庭農場由2021年的395家增加到600家左右;縣級以上農民合作社示範社由6718家增加到7500家左右;農業企業由8萬戶增加到12萬戶以上,各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由5221戶增加到8000戶左右,其中,力爭國家級龍頭企業由58戶增加到100戶以上,國家和省級龍頭企業實現129個縣、市、區全覆蓋。
(五)注重科技創新,促進動能轉換
13.實施種業振興工程。加快推進農業種質資源普查收集,高標準建設國家級農作物種質資源中期庫、區域性畜禽遺傳資源基因庫和30個省級農業種質資源庫(圃、場、區),農業種質資源保存量達到20萬份。開展特色產業種源關鍵核心技術攻關,培育一批高產優質、抗病抗逆、宜機收的“滇系”特色新品種,力爭花卉、蔬菜主栽品種自給率分別達到15%、20%。加強國家區域性良繁基地建設,遴選創建35個省級特色作物種子和畜禽良種繁育基地,省內供種保障率力爭達到70%。
14.技術創新集成推廣工程。健全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聯合優勢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和龍頭企業,開展關鍵核心技術聯合攻關,加快科研成果轉化,提升農業科技服務能力。重點圍繞蔗葉腐熟還田、普洱茶精深加工、天然橡膠和蘋果柑橘等綠色高效生產、花卉無土設施栽培、核桃精深加工、精品咖啡種植加工、道地藥材標準化生產、菌草等特色飼草資源化利用、家畜高效養殖等,集成一批新技術新模式、推廣一批示範典型。到2024年,全省農業科技創新成果轉化和推廣套用能力進一步增強,農業科技進步貢獻率達到61%。
(六)擴大開放合作,增強發展活力
15.深度融入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工程。充分發揮雲南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市場前沿優勢,合理布局產業鏈。重點支持發展茶葉、花卉、蔬菜、水果、堅果、咖啡等跨境電商產業。深化與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國家農業領域合作,推動磨憨鐵路口岸水果等海關指定監管場地建設,建立區域全面經濟夥伴關係協定(RCEP)專用通道,進一步提升口岸通關便利化。落實邊民互市貿易進口來源地清單,豐富邊民互市農產品種類,擴大邊境貿易規模。
16.跨境農業合作工程。在中老鐵路沿線重點園區、物流樞紐和貨運站點,加快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推動開通“中國—中南半島”冷鏈班列。支持建設農產品保稅物流園區和海外倉。在萬象、磨憨—磨丁(那堆)、玉溪研和3個核心區及中老鐵路沿線其他重點區域,建立現代農業合作園區。支持農產品出口基地和境外生產基地建設。加快推進寮國豐沙里省替代產業綜合示範項目、中老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建設。推動菌草境外替代種植、加工和利用等合作。到2024年,全省新增農產品出口備案基地25萬畝以上,與周邊國家農業合作面積達1000萬畝以上。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將農業現代化發展工作納入省委、省政府“三農”工作季度調度重要內容,建立省級聯席會議制度,統籌各方資源和力量,分產業組建工作專班和專家組。各州、市、縣、區要切實履行主體責任,加強組織領導,健全工作機制,細化工作措施,分類精準施策。各級黨政“一把手”作為第一責任人,要定期研究調度,親自推動重要政策、重點工作、重大項目落實落地。
(二)完善政策支撐。對已經出台的政策,一以貫之抓好貫徹落實;對需要完善和新出台的政策,由省農業農村廳牽頭會同有關部門,緊盯重點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關鍵環節和瓶頸制約,抓緊研究制定。穩步加大財政投入力度,確保省財政投入只增不減。引導鼓勵組建相關重點產業基金。建立省級重點項目動態儲備庫,強化招商引資和項目落地。加強政銀企合作,在防範政府債務風險和符合發行條件的前提下,通過發行地方政府新增債券予以支持。推進農業保險擴面、增品、提標,積極開展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鼓勵引導各地因地制宜探索開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鼓勵金融機構積極創新金融產品,推廣運用“一部手機雲企貸”、農村產權抵質押貸款、農戶小額信用貸款等金融產品。脫貧縣要用好有關政策,確保不低於50%的統籌整合財政涉農資金用於支持產業發展。
(三)最佳化用地保障。加強和規範占補平衡,強化土地流轉用途監管,堅決遏制耕地“非農化”、嚴格管控永久基本農田“非糧化”。在每年至少種植一季糧食作物且符合耕地認定標準的前提下,可以採取糧食與非糧食作物間作、輪作、套種的方式利用永久基本農田。一般耕地在不破壞耕作層且不造成耕地地類改變的前提下可以適度種植其他農作物,發展無土栽培等設施農業。積極支持在可以墾造耕地的荒山荒坡發展林果業。
(四)加強考核督促。省委農辦、省農業農村廳要加強統籌協調,有關部門密切協同配合,加大督促指導力度。建立健全獎懲機制,以州、市為單位,定期通報重大政策、重要工作、重點項目推進落實情況。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