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貫徹落實《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關於印發<雲南省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2024年)>的通知》(雲辦發〔2022〕34號)精神,進一步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有效銜接鄉村振興,結合我州實際,制定本實施方案。
一、指導思想
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落實黨的二十大精神,全面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於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重要講話、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不斷促進脫貧人口(含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的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以下統稱為“脫貧人口”)增收取得實效。
二、主要目標
2022年末,實現人均純收入7000元以下有勞動能力或生產資料的脫貧人口“動態清零”;2023年末實現人均純收入8500元以下有勞動能力或生產資料的脫貧人口“動態清零”;到2024年末,全州脫貧人口收入超過全省脫貧人口收入水平。
三、重點工作
(一)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穩步提高脫貧人口生產經營性收入
精心打造“一縣一業”“一村一品”和特色產業基地,增強重點產業輻射帶動能力,穩步提高脫貧人口生產經營性收入。
1.培育具有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以全鏈條重塑一流熱區現代特色農業為目標,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和農民增收。通過努力,培育15家左右發展潛力大、帶動能力強、產值過億元的龍頭企業,培養一批優秀鄉村企業家、種植(養殖)大戶(能手)。提升農民專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幫帶能力。統籌資金投入,進一步完善農業產業基礎設施,推動優勢特色產業提質增效。(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州鄉村振興局、州林草局、州工信科技局、州發展改革委,各縣市委和市政府。以下任務均需各縣市委和市政府負責組織落實,不再列出)
2.完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自主發展。進一步完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鼓勵企業探索建立產品加工二次分配等利益聯結機制。到2022年末,“雙綁”覆蓋率達80%以上,2023年末“雙綁”達100%。對從事種養殖業達到一定規模的脫貧戶,優先給予幫扶,促進自身可持續發展。(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州鄉村振興局、州林草局、州工信科技局)
3.延長脫貧地區農業產業鏈。以產業聚集區為重點,加快補齊配套設施建設短板。全州每年建設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冷鏈物流示範基地1個;實施縣鄉電子商務功能提升工程,對已建成投入使用的電商、微商平台,進行規範提升,力爭每年新增電子商務示範點5個以上。(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商務局;責任單位:州水利局、州交通運輸局)
4.推進東西部產業協作幫扶提質增效。充分發揮東西部協作和定點幫扶、社會幫扶優勢,大力引進東部沿海地區的企業、項目,整合資源共建一批產業園。用好幫扶單位優勢資源,推動幫扶措施落地,著力推動特色產業發展。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每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每年至少引進一批東部民營企業等市場主體,幫助龍頭企業和專業合作社發展產業,帶動就業。(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鄉村振興局;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商務局、州林草局、州投資促進局、州工商聯)
5.大力實施消費幫扶。推動德宏與東部發達地區構建長期穩定的產銷對接關係,實現東部協作地區和中央定點幫扶單位每年購買德宏農特產品1億元以上。全州各級幫扶單位按年認購,同等條件下優先採購脫貧地區、脫貧人口生產的農副產品。各級財政預算單位按照不低於10%的比例預留年度食堂食材採購份額,採購脫貧地區、脫貧人口生產的農產品。(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州財政局、州鄉村振興局、州商務局、州供銷社、州總工會)
6.實施農產品物流補貼促增收。以保市場、保物流、保價格、保收益為抓手,以深化東西部協作和“雲品入滬”為契機,持續推進“航空助農”模式,實施物流補貼促增收。探索德宏農特產品航空運輸補貼方式,拓展農產品銷售渠道、降低物流成本、助力農產品銷售,助力消費幫扶。(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州鄉村振興局、州財政局、州交通運輸局、德宏芒市機場)
7.發展鄉村旅遊促增收。依託德宏特殊地理氣候和獨特民族風情,重點創建一批景區化鄉村旅遊示範村。優先將有資源稟賦的脫貧村、脫貧人口納入鄉村旅遊產業體系,大力發展鄉村旅遊,打造一批鄉村振興旅遊示範村。打造一批有故事、有體驗、有鄉愁、有品牌的特色民宿,實現多點增收。(牽頭單位:州文化和旅遊局;責任單位:州鄉村振興局、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州發展改革委、州民族宗教局)
8.充分挖掘鄉土特色產業。因地制宜挖掘少數民族鄉土特色工藝,開發特色食品,培育一批家庭農場、手工作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鼓勵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設計師、藝術家、鄉村工匠等參與鄉村手工藝創作生產,支持鼓勵傳統技藝人才創辦特色企業,推動鄉村特色手工業規模化、品牌化發展,提升附加值。(牽頭單位:州文化和旅遊局、州商務局;責任單位: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民族宗教局、州市場監管局)
(二)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努力增加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
以加強職業技能培訓和鞏固就業為抓手,完善縣級統籌機制,確保有勞動力的零就業家庭“動態清零”,並推動轉移就業勞動力從簡單重複型、低收入行業向技能型、更高薪酬水平行業轉移,從臨時短期務工崗位向長期穩定務工崗位轉移,幫助轉移就業勞動力實現穩崗增收。
9.全面統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按照原渠道不變,統籌規劃的原則,做好資金管理,及時公布培訓項目目錄,提供“選單式”培訓。認定一批實訓實作基地,積極培育“德宏玉雕”“德宏珠寶翡翠網路直播”等一批知名勞務品牌,形成品牌效應。採取“培訓+上崗”“孵化式”“師帶徒”等多種方式的職業培訓,鼓勵有培訓意願的脫貧人口參加多個職業技能培訓。全州每年計畫培訓1.3萬人以上脫貧勞動力,確保經過培訓後有就業意願的脫貧勞動力每人掌握1項勞動技能、獲得1項職業技能認定,就業率達90%以上。提高脫貧人口“兩後生”、易地扶貧搬遷新增勞動力接受職業教育覆蓋面,確保90%以上脫貧人口“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完成職業教育後90%以上實現穩定就業;易地扶貧搬遷新增勞動力100%接受中等以上職業教育。加強返鄉大學生、技能型返鄉務工人員等重點人群創業培訓,每年培養一批致富帶頭人。(牽頭單位: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州教育體育局;責任單位:州財政局、州發展改革委、州鄉村振興局、州教育體育局、團州委、州婦聯、州總工會、州殘聯)
10.最佳化提升就業服務。大力發展縣、鄉勞務中介市場,落實勞務就業獎補政策,確保脫貧人口外出務工人數穩中求進,進一步穩定提高脫貧人口外出務工就業率和質量。督促指導鄉鎮建立失業人員、返鄉人員、適宜就近就地就業人員、有意願外出務工人員“四個清單”。鄉村公益性崗位吸納脫貧人口與監測對象就業規模要逐年增加,對符合條件的脫貧人口要優先招錄,以工代賑項目要優先使用脫貧人口。鄉村公益性崗位補貼按不低於800元/人/月標準落實。對符合條件吸納脫貧人口穩定就業3個月以上的當地企業,按每吸納1名脫貧人口,給予用人單位1000元的一次性吸納就業獎勵,安排企業1000元/人的培訓費用。(牽頭單位: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鄉村振興局、州教育體育局、團州委、州婦聯、州殘聯)
11.用好東西部協作機制。繼續深化東西部勞務協作,鞏固與上海市青浦區的勞務協作關係,充分發揮駐省外勞務工作站等機構作用,加強與輸入地和用工企業的對接,實現跨區域崗位信息共享,建立省內市縣間定向招聘、定向培訓、定向服務、定向輸出的勞務協作機制。(牽頭單位: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責任單位:州委組織部、州鄉村振興局、州教育體育局、州衛生健康委)
12.提高搬遷安置和就地就近就業質量。以易地扶貧搬遷集中安置區為重點,做實幫扶車間,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及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搬遷脫貧戶就地就近就業。調整最佳化公益性崗位,各縣市可根據經濟社會發展和財力水平,適度提高崗位補貼,穩定現有生態護林員規模。原則上以工代賑項目使用脫貧戶與監測對象比例不低於80%,除中央和省級安排以工代賑項目以外,鄉村基礎設施建設項目工程用工原則上就近就地安排脫貧人口與監測對象。全面梳理搬遷人口的耕地、林地、養殖用房等資源,通過自行管理、託管、入股合作社等方式,發展一二三產業。新增勞動力100%接受中等以上職業教育或職業技能培訓,強化就業幫扶車間管理,拓展搬遷民眾的增收渠道。(牽頭單位: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州發展改革委;責任單位:州財政局、州農業農村局、州鄉村振興局、州林草局、州水利局、州交通運輸局)
(三)深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增加脫貧人口財產性收入
依託產業發展,引導到戶扶貧項目資產和集體資產與市場主體合作,建立聯農帶農機制,拓展資產增值空間。
13.深化農村改革,發揮資產效益。進一步深化農村“三資”改革,引導村集體、脫貧戶自願將集體資源、資產以及個人土地承包經營權、林權等進行流轉,直接取得資產收益。盤活扶貧項目資產,努力提高收益率,逐步提高脫貧人口分配比例和金額。在全州選取一批條件相對成熟的村(社區),培育發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試點。盤活集體資源資產,拓展村集體資產增值空間,到2024年,實現全州行政村村集體經濟經營性年收入5萬元以上。對各級財政支持的設施農業、養殖、光伏、鄉村旅遊項目形成的扶貧資產能夠明確到村組的移交給村集體經濟組織經營管理,所得收益按章程分配脫貧人口使用,讓脫貧人口分享扶貧資產增值收益增加收入。鼓勵長期外出務工、進城進鎮安置和無力自主經營的脫貧人口,將閒置資產交由村集體或合作社代為經營管理,實現資產收益最大化。(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州委組織部、州鄉村振興局、州發展改革委、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州林草局)
(四)強化政策支持,穩定提高脫貧人口轉移性收入
加強各類涉農資金最佳化整合全面實施績效管理,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確保惠民惠農的財政投入逐年穩中有升。
14.築牢脫貧人口返貧兜底防線。嚴格落實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成果政策措施,及時發放涉農政策補貼。建立保障性轉移支付收入與經濟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聯動增長機制,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其他專項社會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逐年提高農村低保和社會救助保障標準。(牽頭單位:州財政局、州民政局;責任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教育體育局、州林草局、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州醫保局、州殘聯)
15.加大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扶持力度。對符合貸款條件且有貸款需求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確保應貸盡貸,進一步落實按季撥付貸款財政貼息資金並及時兌付到農戶,對因疫情影響到期還貸有困難的,及時落實續貸展期金融扶持政策。(牽頭單位:德宏銀保監分局;責任單位:州鄉村振興局、州財政局、各承貸金融機構)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嚴格落實好五級書記抓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和鄉村振興工作責任制。州鞏固脫貧攻堅推進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州鄉村振興局)統籌組織實施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有關工作,建立工作推進機制,協調推進重點任務。州級有關部門圍繞目標任務,制定相關政策保障措施,加強數據共享和工作指導。各縣市要對照實施方案要求,進一步細化工作措施,明確脫貧人口持續增收目標任務,將促進脫貧人口增收項目優先納入縣級鄉村振興項目庫。縣市委、市政府履行主體責任,黨政“一把手”要實時調度、統籌安排、綜合研判、一線指揮,及時幫助解決工作推進中的實際困難。鄉鎮黨政主要負責人要深入本鄉鎮所有低收入人口家庭,逐戶分析致貧返貧風險,親自研究落實幫扶措施,精準制定一戶一策,跟蹤每一戶持續增收情況。鄉、村兩級要制定到戶增收工作計畫,切實落實增收措施。村委會、駐村工作隊要對本村低收入人口增收做到實時跟蹤、隨時報告。(責任單位:州鄉村振興局)
(二)加大政策支持。爭取上級財政銜接資金,穩定州級財政銜接資金、東西部協作資金投入力度。健全銜接資金管理和績效評價機制,將脫貧人口收入情況納入銜接資金績效評價考核。落實過渡期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政策,繼續開展防返貧基金運作,積極開展中央和省級財政支持的政策性農業保險,鼓勵各地因地制宜開展地方優勢特色農產品保險。(牽頭單位:州財政局、州鄉村振興局;責任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商務局、州人力資源社會保障局、德宏銀保監分局)
(三)整合幫扶力量。實施“萬名人才興萬村”行動。拓寬科技特派團、科技特派員選派渠道和專業領域,落實產業技術顧問制度,實現脫貧縣、脫貧村全覆蓋。支持科技特派員、中小科技企業、返鄉創業人員與所在村組、民眾形成產業發展共同體。最佳化駐村工作隊員結構,提高專業技術人員比例,探索六位一體的人才合力幫扶機制。將年人均純收入在1萬元以下的脫貧戶列為幫扶工作重點,實行“一對一”幫扶。(責任單位:州委組織部、州鄉村振興局、州農業農村局、州工信科技局)
(四)深化聯帶機制。鼓勵市場主體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對帶動脫貧人口增收成效明顯的市場主體,在項目補助、用地保障、金融扶持、科技服務、基礎設施、市場行銷等方面給予傾斜支持。(牽頭單位:州委農辦;責任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鄉村振興局、州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州財政局、州工信科技局、州市場監管局、州商務局、人民銀行德宏中心支行)
(五)抓實監測調度。將促進脫貧人口持續增收工作納入州委、州政府“三農”工作調度的重要內容,堅持線上數位化、線下格線化動態監測幫扶,逐年提高監測收入線,保持監測覆蓋範圍與收入增長動態平衡。(責任單位:州鄉村振興局)
(六)嚴格考核評估。將脫貧人口增收、防止返貧監測幫扶工作作為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督查的重要內容,並納入縣市黨政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成效考核、定點幫扶、駐村工作隊員工作考核,強化考核結果運用。(責任單位:州委組織部、州鄉村振興局)
(七)加強宣傳引導。梳理匯總助農增收政策,加強宣傳解讀。移風易俗,革除陳規陋習,引導脫貧人口樹立科學積累和消費觀念。及時總結推廣促進脫貧人口增收的好經驗、好做法,選樹典型發揮示範帶動作用。(責任單位:州委宣傳部、州鄉村振興局)
政策解讀
2022年12月12日,中共德宏州委辦公室、德宏州人民政府辦公室印發了《德宏州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實施方案(2022年—2024年)》(以下簡稱《方案》),為確保三年行動取得實效,推動我州脫貧人口增收致富,現就《方案》作如下解讀。
一、出台背景
今年6月,中共雲南省委辦公廳、雲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了《雲南省脫貧人口持續增收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州委、州政府認真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全力促進全州脫貧人口增收,實現共同富裕。按照州委、州政府部署要求,州鄉村振興局牽頭研究起草了我州的《方案》。先後經州第十六屆人民政府第 17次常務會議、八屆州委常委會第 55 次會議審議通過,並以州委辦公室、州人民政府辦公室檔案印發實施。
《方案》緊緊圍繞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這個主題,以脫貧人口(含納入防止返貧監測幫扶的邊緣易致貧戶和突發嚴重困難戶)增收為主線,不斷培育壯大市場主體,建立健全聯農帶農機制,引導脫貧人口進一步融入產業就業發展格局,精準制定到戶增收計畫,實現收入持續快速增長。力爭到2022年末,實現人均純收入7000元以下有勞動能力或生產資料的脫貧人口“動態清零”;2023年末實現人均純收入8500元以下有勞動能力或生產資料的脫貧人口“動態清零”;到2024年末全州脫貧人口收入超過全省脫貧人口收入水平。
《方案》的出台,將增強各地各部門推動脫貧人口增收的思想自覺、政治自覺和行動自覺,牢牢守住不發生規模性返貧底線,為實現鄉村振興奠定堅實基礎。
二、重點工作
《方案》重點抓好4個方面15項具體工作:
加快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穩步提高脫貧人口生產經營性收入。一是培育具有比較優勢的特色農業產業。每個主導產業重點培育1—2家龍頭企業,培育15家左右產值過億元的龍頭企業,培養一批優秀鄉村企業家、種植大戶(能手),進一步完善農產品初加工及冷鏈物流基礎設施。二是完善“雙綁”利益聯結機制,帶動農戶自主發展。到2022年末“雙綁”覆蓋率達80%以上,2023年末“雙綁”覆蓋率達100%。三是延長脫貧地區農業產業鏈。加快補齊配套設施建設短板,每年建設1個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與鄉村振興冷鏈物流示範基地,實施縣鄉電子商務功能提升工程,每年新增電子商務示範點5個以上。四是推進東西部產業協作幫扶提質增效。深入推進“萬企興萬村”行動,每個鄉村振興重點幫扶縣每年至少引進一批東部民營企業等市場主體。五是大力實施消費幫扶。實現東部協作地區和中央定點幫扶單位每年購買德宏農產品1億元以上。各級財政預算單位按照不低於10%的比例預留年度食堂食材採購份額,採購脫貧地區、脫貧人口生產的農產品。六是實施農產品物流補貼促增收。每年安排不低於100萬元東西部協作計畫項目資金,對德宏農特產品航空運輸給予運價補貼。七是發展鄉村旅遊促增收。扶持有條件的脫貧戶將閒置房屋改造為鄉宿、鄉游、鄉食、鄉購、鄉娛等鄉村旅遊經營實體,實現多點增收。八是充分挖掘鄉土特色產業。挖掘少數民族織錦、剪紙、醫藥、阿昌刀具、葫蘆絲等鄉土特色工藝,開發鄉土滷製品、醬製品、醃製品、德昂酸茶等傳統特色食品,培育一批家庭工場、手工作坊,拓寬農民增收渠道。
第二,著力促進創業就業,努力增加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一是全面統籌職業技能培訓工作。全州每年計畫培訓1.3萬人以上脫貧勞動力,確保經過培訓後有就業意願的脫貧勞動力每人掌握1項勞動技能、獲得1項職業技能認定,就業率達90%以上。確保90%以上脫貧人口“兩後生”接受職業教育,完成職業教育後90%以上實現穩定就業,易地扶貧搬遷新增勞動力100%接受中等以上職業教育。二是最佳化提升就業服務。大力發展勞務中介市場,落實勞務就業獎補政策。開展崗前培訓,建立失業人員、返鄉人員、適宜就近就地就業人員、有意願外出人員“四個清單”。三是用好東西部協作機制。鞏固與上海市青浦區的勞務協作關係,充分發揮駐省外勞務工作站等機構作用,建立省內市縣間定向招聘、定向培訓、定向服務、定向輸出的勞務協作機制。四是提高搬遷安置和就地就近就業質量。做實幫扶車間,發展勞動密集型加工業及家政服務、物流配送、養老托育等生活性服務業,促進搬遷脫貧戶就地就近就業。擴大脫貧地區涉農項目建設、管護以工代賑實施範圍。
第三,深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不斷增加脫貧人口財產性收入。一是深化農村改革,發揮資產效益。盤活扶貧項目資產,逐步提高脫貧人口分配比例和金額。在全州50個鄉鎮選取綜合條件相對成熟的村(社區),開展推動資源變資產、資金變股金、農民變股東“三變”改革試點。到2024年,實現全州行政村村集體經濟經營性年收入5萬元以上。
第四,強化政策支持,穩定提高脫貧人口轉移性收入。一是築牢脫貧人口返貧兜底防線。嚴格落實鞏固提升“兩不愁三保障”成果相關政策措施,加強農村低保制度與其他專項社會救助制度的有效銜接。二是加大脫貧人口小額信貸扶持力度。對符合貸款條件且有貸款需求的脫貧人口和監測對象確保應貸盡貸,按季撥付貸款財政貼息資金並及時兌付到農戶,及時落實續貸展期金融扶持政策。
三、主要特點
《方案》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省鄉村振興局的決策部署,緊密結合德宏鞏固拓展脫貧成果工作實際,明確增收三年行動的指導思想、主要目標、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實現工作思路更清晰、發展目標更明確、工作措施更具體、保障措施更有力。
一是目標任務明確。《方案》提出“2022年末,實現人均純收入7000元以下有勞動能力或生產資料的脫貧人口“動態清零”;2023年末實現人均純收入8500元以下有勞動能力或生產資料的脫貧人口“動態清零”;到2024年末全州脫貧人口收入超過全省脫貧人口收入水平”的具體目標,目標任務清晰明確。
二是重點工作具體。明確4個方面15項具體工作,把發展特色優勢產業,提高脫貧人口生產經營性收入;促進創業就業,增加脫貧人口工資性收入;推進產權制度改革,增加脫貧人口財產性收入;強化政策支持,提高脫貧人口轉移性收入作為工作重點,工作內容和工作措施具備較強的操作性。
三是保障措施有力。從“加強組織領導,科學編制方案;加大政策支持,整合幫扶力量;深化聯帶機制;抓實監測調度;嚴格考核評估,加強宣傳引導”八個方面為《方案》落實提供了堅實保障。
四、與上級檔案的異同
《方案》緊緊圍繞省委、省政府的決策部署和省鄉村振興局工作安排,結合德宏州工作實際,進一步將上級目標任務進行實化細化,明確提出了脫貧人口增收三年行動主要目標、重點工作和保障措施。
主要不同點:一是任務目標更加具體。將省級方案“力爭到2024年年底全省脫貧人口收入超過全國脫貧人口收入水平”細化為“2022年末,實現人均純收入7000元以下有勞動能力或生產資料的脫貧人口“動態清零”;2023年末實現人均純收入8500元以下有勞動能力或生產資料的脫貧人口“動態清零”;到2024年末全州脫貧人口收入超過全省脫貧人口收入水平。”二是工作措施更加細化實化。將省級檔案規定的12項政策措施細化為15項,工作措施更具有可操作性,更便於基層抓好落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