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信息
為認真貫徹落實《中共雲南省委關於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奮力開創新時代雲南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新局面的決定》,省發展改革委牽頭起草了《雲南省基礎設施建設補短板三年行動方案(2023—2025年)(徵求意見稿)》,現公開徵求公眾意見。
雲南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
2023年3月20日
內容全文
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加快推進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支撐雲南省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整體水平,制定本方案。
一、發展基礎
(一)比較優勢
區位優勢愈發凸顯。雲南省是我國連線南亞、東南亞的重要大通道,是“一帶一路”、長江經濟帶發展兩大國家戰略的重要交匯點,是我國陸路通往印度洋重要樞紐,是我國西南地區對外開放的前沿。
資源優勢得天獨厚。雲南省綠色能源資源豐富,開發潛力巨大,蘊藏了約全國 20%的綠色能源資源,綠色電力可開發量超 2 億千瓦,居全國第 2 位。雲南省水資源豐沛,總量居全國第三位。雲南省是我國太陽能資源最豐富的省區之一,年平均日照時數為 2200 小時,全省分散式光伏可開發裝機容量約 2400 萬千瓦。
發展基礎不斷夯實。交通基礎設施提檔升級,高速公路總里程超過 1 萬公里,居全國第 2 位;鐵路運營里程 4981公里,其中高鐵運營里程 1212 公里。全省民用運輸機場總數達 15 個,通用機場建成 7 個。以滇中引水為代表的興水潤滇工程全面推進,新增庫容 17 億立方米。全省累計建成5G 基站 6.6 萬個,居全國第 14 位,西部第 2 位。物流集散網路覆蓋 125 個縣市區,鄉鎮快遞網點實現全覆蓋。能源基礎設施不斷完善,烏東德、白鶴灘、溪洛渡、糯扎渡等相繼投產發電,金沙江、瀾滄江兩大水電基地基本建成;風電、光伏發電開發建設全面提速,總裝機超 1200 萬千瓦。
(二)短板弱項
基礎設施供給區域發展不協調、不平衡,呈“東密西疏”“滇中密四周梳”,滇西地區基礎設施建設薄弱,欠發達地區、沿邊地區基礎設施建設存在短板,全省還有 9 個縣未通高速公路,國家高速公路雲南境內還存在待貫通路段;鐵路總量不足,成線不成網。運輸機場建設進展緩慢。基礎設施對產業發展支撐不足,國家物流樞紐建設滯後,交通樞紐與物流園區銜接不足、配套不夠,跨境物流服務網路不完善,冷鏈設施建設布局不均衡,農村物流運營主體規模小、組織化程度低,社會物流成本高。供水保障能力不足,工程性缺水嚴重,農村飲水安全標準低、易反覆,城鄉供水安全保障程度不高。網路匯聚能力不足,網路時延長、丟包率高。綜合能源需求持續剛性增長,能源開發建設面臨約束增大,能源供需矛盾日趨緊張;新能源占比的不斷提高對新型電力系統建設提出新要求,能源基礎設施短板亟待補齊,能源產業大而不強。
二、總體要求
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實習近平總書記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支持雲南加快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決策部署,統籌發展和安全,堅持問題導向、目標導向,圍繞省委“3815”戰略發展目標,著力構建現代化基礎設施體系,加快補齊基礎設施短板,全面提升基礎設施整體水平,為雲南建設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提供有力支撐,服務全省經濟社會高質量跨越式發展。
三、發展目標
到 2025 年,交通強省建設邁出堅實步伐,安全、便捷、高效、綠色、經濟的現代綜合交通運輸體系進一步完善,我國面向南亞東南亞輻射中心的交通運輸支撐保障能力大幅提升。公路總里程達到 35 萬公里,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總里程達到 1.3 萬公里以上,鐵路營運里程力爭達到 6000 公里,在建及運營運輸機場總數量達到 20 個,航線數量達到 750條,水運航道總里程達到 5300 公里。通三級公路的鄉鎮比例達到 65%以上,30 戶以上自然村通暢率達到 65%以上。初步構建系統完備、高效實用、智慧型綠色、安全可靠的新型基礎設施體系,新型基礎設施成為數字雲南建設和雲南高質量跨越式發展的重要支撐。強化雲南在全國網路結構布局中流量匯聚能力,擴容網際網路省際出口頻寬到 65Tbps。建成 5G基站 15 萬個,5G 網路設施在西部地區處於前列,5G 用戶占比達到 60%以上。建成昆明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全光3網省建設不斷深化,千兆固定寬頻用戶占比達到 30%。全省數據中心整體利用率提高到 50%以上。“通道+樞紐+網路”物流運行體系建設持續推進,建成 5 個乾支銜接、輻射力強的國家物流樞紐,10 個支撐明顯、運轉高效的省級物流樞紐,多式聯運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省冷庫容積達到 700 萬立方米左右,縣鄉村三級物流網路基本實現全覆蓋。到 2025 年,基本消除雲南工程性缺水,基本消除區域性、大面積乾旱。新增蓄水庫容 23 億立方米、新增年供水能力28 億立方米,農村自來水普及率達到 88%以上,供水安全係數達到 1.3;萬元國內生產總值用水量、萬元工業增加值用水量分別較 2020 年下降 20%、16%,農田灌溉水有效利用係數達到 0.52。
四、重點任務
(一)交通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
1.輻射中心大通道建設。推進中越、中老泰、中緬瑞麗、中緬清水河、中緬印 5 條國際大通道建設,以沿邊鐵路、沿邊公路為重點,加快構建東連太平洋(北部灣)西至印度洋(孟加拉灣)的國際綜合交通經濟走廊。推動以中老泰、中越為重點的國際班列班車高效運行。持續維護好、運營好中老鐵路,開發好、建設好中老鐵路沿線。加快建設大瑞鐵路保山至瑞麗段,開展臨滄至清水河、猴橋至芒市鐵路前期研究工作。加快建設 G8512 勐海至打洛、G5618 臨滄至清水河、G8511 玉溪至墨江擴容、G8511 墨江至普洱擴容、G5612 南澗至雲縣、瑞麗至弄島、楚雄至景東等高速公路。推進瀾滄江中上游航道建設。積極爭取國家支持,充分利用雙多邊機制,推動國際大通道境外段建設。中老泰方向,配合推進曼谷至呵叻、呵叻至廊開至萬象準軌鐵路建設,早日打通中老泰準軌鐵路通道;積極支持省屬企業參與磨丁至會曬、磨丁至萬榮高速公路項目建設。中緬方向,配合央企推動木姐至曼德勒、曼德勒至皎漂鐵路,木姐至提堅至曼德勒、內比都至皎漂高速公路項目前期工作,爭取項目早日落地實施。推動商簽國際道路跨境運輸協定,加快猴橋至密支那高速公路建設。中越方向,推動新建河口至老街至河內至海防準軌鐵路,推進壩灑至巴剎紅河界河公路大橋建橋協定及議定書商簽,爭取早日落地實施。
2.鐵路建網提速。建設以昆明為中心、連線國內主要城市群的高鐵網,完善普速鐵路網。加快推進渝昆高鐵、大瑞鐵路保瑞段建設,建成麗江至香格里拉、敘永至畢節(雲南段)鐵路;儘早開工建設蒙自至文山鐵路、昆明至玉溪鐵路擴能改造工程、文山至靖西鐵路等項目;積極爭取大理至麗江至攀枝花、滇藏鐵路等項目啟動建設;加快推動臨滄至清水河、臨滄至普洱、保山至瀘水、南昆鐵路擴能等項目前期工作,適時啟動建設。堅持市場主體、企業實施、政府推動,積極支持鐵路專用線建設,開工建設玉溪市大化產業園區鐵路專用線等項目,解決好鐵路運輸“最後一公里”問題。
3.公路提質增效。推進高速公路“互聯互通”。以“加密滇中、沿邊拉通、滇西循環、互聯互通”為重點,完善“五縱五橫一邊兩環”高速公路主骨架,提升高速公路網路化水平。加快推進沿邊高速瑞麗至孟連、勐醒至江城至綠春等“能通全通”剩餘工程收尾,全面推進功山至小鋪、南澗至雲縣、勐海至打洛、寧蒗至香格里拉、沿邊高速孟連至勐海等“互聯互通”工程在建項目建設,推動 G8511 玉溪至墨江、G8511 墨江至普洱、沿邊高速河口至馬關至西疇至富寧等“互聯互通”工程待建項目儘早開工建設。推進普通國省道“升級改造”。推進普通國省道低等級路段升級改造,著力消除斷頭路、打通瓶頸路,提升普通國省道通行能力和服務水平。加快推進在建的沿邊國道 G219 普洱和紅河境內段項目、G248 馬關至都龍等項目建設。聚焦要素保障,壓實地方征地拆遷和出資責任,全力以赴推進沿邊國道 G219 項目 1300 公里、7 個普通國道斷頭路和瓶頸路段項目 480 公里建設。支持地方推進“湖泊革命”洱海、撫仙湖等周邊國省道功能外移項目建設。推進農村公路“鞏固提升”。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鞏固交通扶貧成果,服務鄉村振興戰略實施。實施具備條件的鄉鎮通三級及以上公路項目約 3000 公里,實施 30 戶以上自然村(組)通硬化路約 2.7 萬公里,鼓勵具備條件地區實施農村公路提檔升級,加強通村公路和村內道路連線,提升農村地區內聯外通路網水平。實施農村公路危橋改造約 800 座,實施約 2.1 萬公里村道生命安全防護工程,提升公路安全保障能力。
4.民航強基拓線。打造昆明國際航空樞紐,加快昆明長水機場改擴建和綜合交通樞紐(GTC)建設,配齊配強貨運、機務維修、航空公司基地、航油等各類配套設施。加快新建蒙自機場和遷建昭通機場,推動元陽、楚雄、宣威、玉溪等運輸機場開工建設。持續實施麗江、西雙版納、芒市等 13個運營支線機場提升改造。有序推進鳳慶、廣南等通用機場建設。鞏固和拓展國際客貨運航線,加密和最佳化國內航線,完善省內環飛航線,穩步拓展貨運航線。
5.水運提級延伸。積極推進金沙江—長江幹線航道提升,實施溪洛渡至水富、白鶴灘至溪洛渡等庫區航道系統治理。加快推進金沙江下游翻壩轉運系統建設;加快推進右江—珠江百色庫區(雲南段)高等級航道工程建設,加快推動百色水利樞紐通航設施項目建設;推進瀾滄江臨滄港以下段航道整治,提升瀾滄江—湄公河航道通航能力;適時推動中緬瑞麗江、中越紅河等航道建設。加強推進水富港、東川港、富寧港等港口建設。
6.綜合交通樞紐立體協同。以昆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為“一主”核心,以大理、曲靖和紅河(培育)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為“三輔”支撐,以昭通、文山、德宏、西雙版納等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為“四支”補充,加快構建“一主三輔四支”現代綜合交通樞紐體系。加快麗江、楚雄、玉溪、保山、臨滄、普洱、怒江、迪慶等地區性綜合交通樞紐建設。打造瑞麗、磨憨、河口、猴橋、清水河等口岸型綜合交通樞紐。推
7進綜合客貨運樞紐場站建設,完善樞紐場站集疏運體系。加快構建昆明國際性綜合交通樞紐,重點建設昆明長水機場、昆明西站等綜合客運樞紐。加快推進昆明國家綜合貨運樞紐補鏈強鏈,重點建設中老合作物流園安寧桃花村貨運站國際陸港、雲南騰俊國際陸港冷鏈倉儲中心等綜合貨運樞紐項目,保障國家產業鏈供應鏈安全。
(二)水利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
立足雲南省情水情,統籌水資源開發利用中的存量和增量、幹流與支流、本區與外調的關係,最佳化水資源配置格局,提升全身水資源最佳化配置能力,補齊水利工程供水能力不短板,逐步構建區域層面和呈現統籌的供水格局,形成布局合理、功能完備、保障有力的區域水網和城鄉供水體系。
1.加快滇中引水等重大引調水工程建設。有序推進滇中引水一期工程建設,高標準、高質量推進滇中引水二期工程建設,確保二期工程與一期工程同步建成、同步發揮效益,加快形成全身水網主骨架。加強金沙江、瀾滄江、南盤江等幹流水電站綜合利用工程建設,提升骨幹水電站保障區域水安全的能力。推進德澤水庫曲靖供水工程建設,保障雲南副中心城市曲靖市的供水安全。通過重大引調水工程,有效解決區域間、流域間水資源分布不平衡的問題,提升水資源綜合調配能力。
2.強化水源工程建設。圍繞各地新型城鎮化建設、產業結構最佳化、種植業結構調整、重大工業項目布局等,合理測算用水需求,謀劃建成一批重點水源工程,基本消除雲南工程性缺水問題,改善區域供水結構和提高供水保證率,提高水資源最佳化配置能力。實施水庫擴建擴容工程,最大限度提升水庫蓄水庫容,有效破解新建水源工程占用耕地、林地、生態紅線的難題,集約節約高效利用土地。新建一批控制性大中型調蓄工程,提升區域水網調控能力。加快海稍、黑灘河等 63 件大中型及 162 件小(1)型水庫續建工程建設,優先實施已列入國家 150 件重大水利建設計畫的清水河水利樞紐、南瓜坪、桃源、小石門 4 件大型水庫建設,加快已列入國家水利規劃的黃草壩、暮底河、芒牙河等大中型水庫前期工作,爭取早日開工建設。重點實施“四大工程”提出的擴建工程,開工建設新興苴、暮底河、東河等 3 座大型水庫擴建工程,提高滇中、滇東南水網調控能力。實施中石壩、曼么耐等中型水庫擴建工程,以及一批小(1)型水庫擴建工程,對運行年限較長的現有水庫進行清淤擴容,增加水庫調蓄庫容。
3.推進江河湖庫水系連通工程建設。著力構建區域水網,實現水資源豐枯相濟、區域互補、互聯互通,不斷提高區域水資源調配能力,保障重點城市及滇中引水工程通水前滇中城市群的供水安全。按照“應連盡連、能通互通”原則,將縣級行政區域內水庫、江河等骨幹水源工程連通,形成區域水網,有效解決區域內水資源分布不均的問題,提升區域內水資源配置和聯合調度能力。充分發揮庫庫連通及庫河連通工程確保有水蓄及聯合蓄水、用水聯合調度、提高防洪能力、改善水力聯繫、提高水資源調控水平、提高應急抗旱能力等作用。重點實施《雲南省“四大工程”實施方案》中的 340 件連通工程、170 件區域引調水工程及 102 件水庫渠系配套工程。
4.加強農業農村供水網路工程建設。圍繞全面推進鄉村振興、加快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要求,加大灌區工程、農村供水工程、山區小水網工程建設力度,打通農業農村供水“最後一公里”,實現鞏固拓展脫貧攻堅成果同鄉村振興有效銜接,為高原特色農業發展和乾熱河谷開發提供水利支撐,提高鄉村振興水利保障水平。充分利用雲南省乾熱河谷區的光熱資源,推進平壩區和乾熱河谷區高原特色生態灌溉工程建設,實施大中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助力國家糧食安全,促進邊疆民族地區經濟發展,著力“打造高原特色現代農業產業體系”。加快發展高效設施農業,以“九湖”流域為重點,探索農業綠色高質量發展新路徑,建設雲南農業綠色發展先行區和全國重要的綠色農產品生產基地。圍繞“農村供水城市化、城鄉供水一體化”“從源頭到龍頭一體化”的總體目標,全力推進實施農村供水保障 3 年專項行動和城鄉供水一體化三年行動,建立完善城鄉供水一體化管理平台,構建工程保障網、數字信息網、管理服務網,通過“大水源、大水廠、大水網、大服務”,逐步構建城鄉供水同源、同網、同質、同價、同服務的城鄉供水格局,打造具有雲南特色的城鄉供水“三網一平台”,切實解決城鄉供水不均衡、不充分問題,全面提升城鄉居民供水保障水平。加快耿馬、石屏、彌瀘、保山、騰衝等 5 件大型灌區以及賓川、曲靖、蜻蛉河 3 個大型灌區續建配套和現代化改造項目建設,加快洱海、潞江、瑞麗等大型灌區前期工作。積極推進列入 2023-2025 年中型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的 24計畫和 11 個儲備項目,夯實糧食安全根基。
(三)新型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
1.實現行動網路全面深度覆蓋。推動 5G 在城鎮、高速鐵路、高速公路等重點區域連續覆蓋,中心城區、交通樞紐、物流園區、商業樓宇、重點醫院、疾控中心、工業園區、高校、熱點景區、特色小鎮等區域深度覆蓋,有序推動鄉鎮及以上區域和重點行政村的室外覆蓋。按需促進能源、教育、工業、交通運輸、文化、旅遊、媒體、醫療等重點行業優先覆蓋。深入推動 5G 行業虛擬專網試點和部署,加大套用推廣力度。持續提升 5G/4G 網路在鐵路、偏遠地區、邊境沿線等地區的覆蓋面,不斷提升網路質量。
2.構建高速光纖網路和物聯網。建成國家級網際網路骨幹直聯點,最佳化州(市)與省級骨幹網路、國家級骨幹網路之間的連線,降低網路時延。推進城域網與國家骨幹網協同擴容,開展地市至縣城、縣城至鄉鎮以及縣鄉駐地域內光傳輸網路和城域網設備升級、網路擴容。持續增加光纜出省方向,提高網路承載能力和網際網路省際出口頻寬。加快城市地區10G-PON 光纖網路升級改造,推進千兆光網建設,打造更多“千兆城市”。推動新建住宅小區和商業樓宇落實國家光纖到戶標準,提升百兆寬頻接入比例。面向政企單位、重點園區、家庭用戶,著力擴大千兆固定寬頻接入網路覆蓋範圍。提升IPv6 網路承載能力,全面推進 IPv6 商用部署,加快雲平台、數據中心、廣電網路 IPv6 改造,提升 IPv6 網路性能和服務水平。
3.最佳化算力基礎設施。支持昆明、玉溪按需適度建設擴展數據中心,面向全省提供具有地方特色、規模適度的算力服務,實現數據中心集約聚集發展。在城市城區內部,支持發展規模適中、低時延的邊緣數據中心,滿足實時性要求高的業務需求。推動政府治理、產業發展、社會服務在大數據領域套用。充分發揮滬滇合作、滇閩合作等政府間合作平台作用,支持本地算力運營服務企業承接東部地區後台加工、離線分析、存儲備份等非實時外溢算力需求,積極融入“東數西算”工程。加強節能技術模式套用,充分利用綠色清潔能源,促進數據中心節能降耗。出台全省數據中心行業規範管理的指導意見。推進“兩亞”國際數據中心(昆明)、雲南省北斗衛星導航數據與套用中心(國家北斗數據中心雲南分中心)等一批重大項目開工建設。加強與鄰近的國家一體化算力網路樞紐節點的網路聯通,積極引進國家級大數據中心落戶雲南,打造 10 個以上雲南省行業級大數據中心,特色產業數據資源匯聚套用能力、空間信息雲服務能力、南亞東南亞信息匯聚能力等顯著增強。新建大型及以上數據中心綠色等級達到 4A 級以上,電能利用率(PUE)達 1.3 以下。中型及以上數據中心平均利用率提升至 65%以上。基本形成布局合理、綠色低碳、融合賦能的全省一體化大數據中心協同創新體系。
4.構建融合套用的空間基礎設施。推進全省衛星導航定位基準站建設,實現北斗時空基準服務網路全覆蓋。建設國家北斗數據中心雲南分中心,為社會提供跨行業、跨層級的北斗數據服務。升級改造雲南省高解析度對地觀測系統雲南數據與套用中心,提升數據中心的資源整合管理和服務能力。面向資源環境、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領域,率先開展一批衛星套用示範工程建設,提升行業套用發展水平。
(四)物流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
1.物流樞紐“網路化”
(1)補齊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與運營短板。加快補齊國家物流樞紐集疏運設施、海關監管作業設施等關鍵基礎設施短板,遴選一批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省級示範物流園區。補齊多式聯運通道斷點堵點,推進水富港、富寧港、關累港、昆明王家營西鐵路樞紐集疏運體系建設。開展省級多式聯運示範工程。推進大宗貨物年運量 150 萬噸以上的大型工礦企業和物流園區接入鐵路專用線,完善骨幹通道沿線鐵路專用線布局。推進與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運營主體企業加快形成工作合力,建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運營監測機制。
(2)統籌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與申報。重點推進昆明—西雙版納(磨憨)陸港型(陸上邊境口岸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以及紅河(河口)陸上邊境口岸型、大理商貿服務型、德宏(瑞麗)陸上邊境口岸型、昆明空港型國家物流樞紐創建。最佳化提升昆明商貿服務型國家物流樞紐功能業態。
(3)加快省級物流樞紐布局與建設。建成 10 個左右輻射能力強、運轉高效的省級物流樞紐,促進物流市場規模快速增長,形成與國家物流樞紐網路聯動發展的省級物流基礎設施骨幹網路,支撐全省物流樞紐網路體系高效運營。
(4)啟動省級示範物流園區創建。在全省範圍內遴選10 個功能完善、特色鮮明的省級示範物流園區,充分發揮其在全省物流基礎設施網路中的示範帶動作用。支持省級示範物流園區進一步做大做強,積極培育成為國家級示範物流園區。
2.冷鏈物流“強鏈條”
(1)加快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布局與建設。加快昆明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全面提升昆明高原特色農產品區域集散能力。加快推進曲靖市、德宏州國家骨幹冷鏈物流基地按照技術指引開展基地建設培育,加快省級骨幹冷鏈物流基地建設。合理布局建設冷鏈物流基礎設施,在生鮮農產品主產區和區域性集散地,新建或改造升級適應市場需求的冷藏庫、產地冷庫、流通型冷庫等冷鏈基礎設施.
(2)推進實施冷鏈物流兩端補短板工程。聚焦高原特色農產品產地“最先一公里”,加快建設具備保鮮、預冷、貯藏等功能的小型、移動式采後冷鏈倉儲設施。聚焦城市消費“最後一公里”,加大城市冷鏈前置倉建設力度,鼓勵移動冷庫、智慧冷鏈自動售賣機、冷鏈自提櫃等在城市末端配送領域廣泛套用。
(五)能源基礎設施補短板行動
1.電網方面。圍繞雲南電源開發進度和產業發展布局,推進省內電網網架建設,進一步最佳化電力生產、傳輸通道建設和布局,在“十四五”末期形成“四橫四縱五環三中心”的 500千伏省內骨幹網架。加快推進新能源併網工程規劃建設,有效促進新能源併網消納。持續鞏固提升農村電網建設,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資金支持農網建設,夯實脫貧攻堅成果,助力鄉村振興。
2.油氣管網方面。進一步完善省內成品油管網。統籌省內外各種氣源,以資源為基礎,市場為導向,遠近結合,分步實施,適度超前,構建覆蓋全省“一橫一環四縱”的天然氣輸送網路,推進“桂氣入滇”廣西 LNG 外輸管道複線(百色—文山)核准開工建設,省內開遠—蒙自、文山—硯山、瑞麗—隴川天然氣支線建成。推進國家原油、成品油儲備項目順利實施;推進玉溪、曲靖市應急氣源儲備中心項目建設;推進昆明鹽礦鹽穴儲氣庫項目前期工作,具備條件儘快開工建設。
(六)要素保障提升行動
1.加強用地用林保障。自然資源部門、林草部門加強對重點基礎設施建設項目用林用地報批工作的指導。加強項目與各級國土空間規劃的銜接,為項目落地提供用地保障。項目選址選線避讓生態環境敏感區,嚴格落實線性工程無害化穿(跨)越自然保護地的要求。強化用地計畫於各類投資項目計畫聯動,對符合條件的重大項目,有限保障其新增建設用地、耕地占補平衡、林地定額等指標。各級發展改革、交通運輸、生態環境、林草等部門要加強對可研、設計、環評、用林等組件報批工作指導,提高審批效率。項目沿線地方政府要做好政策處理、征地拆遷、用地組件等用地屬地管理工作,及時足額繳納被征地農民社會保障費用等相關規費,確保項目建設無障礙。鼓勵州、市政府利用有效載體和多種渠道整合盤活存量土地資源,用於基礎設施重點項目建設。
2.強化資金保障。各級政府按照事權和支出責任相匹配的原則,統籌各方面資金加大基礎設施補短板重點項目的資金保障力度。對納入《雲南省“十四五”綜合交通運輸發展規劃》的地方高速公路項目,省級按照項目主線 2000 萬/公里給予支持。足額落實普通省道和農村公路“以獎代補”省級專項資金,足額保障普通公路養護資金。按照鐵路建設出資責任,根據鐵路建設年度資金需求和省級財力狀況,保持省級鐵路建設專項資金投入力度不減並適度增加,有效保障省級鐵路建設出資。持續加大對民航、水運項目建設的省級財力投入力度。加大省級財政投入力度,設立省級普通國省道專項建設資金,支持普通國省道升級改造。統籌用好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專項資金,通過直接投資、後補助等方式,加強項目資金的“統一管理、統一布局、統一協調”,加大支持力度。積極爭取中央預算內、中央財政補助資金支持,在防控債務風險的前提下符合專項債券發行條件的積極給予專項債券支持。引導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基礎設施建設的信貸支持。有效引導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建立多主體多元化的資金籌措渠道。
3.強化人才支持。依託省級人才計畫,大力培養引進數字經濟、水利等重點領域人才。完善人才引進體系,完善人才落戶、科研住房、子女教育、就醫看病和交通出行等保障支持。不斷創新人才培養、引進、評價、流動和激勵等人才工作機制,推進人才工作科學化、制度化,提升基礎設施人才管理水平。加強基層專職專業化人才建設。支持省內高等院校、職業教育院校加強數字經濟領域學科專業設定和實踐教學平台建設。加大公職人員業務培訓力度,提升全省各級幹部基礎設施項目規劃建設關係專業化水平。
(七)協同產業發展行動。
1.推進水利設施助推產業發展。加強水利與水電、航運、旅遊、特色農業等行業之間的協作融合,提升協同共享水平。強化大型水電站水庫聯合調度,充分發揮防洪控制性樞紐對流域洪水的綜合調控作用。加快大型灌區建設,為高原特色農業產業發展提高基礎保障。依託中小河流治理工程以及重要城市防洪提升工程,通過保障防洪安全全面助力現代化城市發展與建設,提升城市河道生態環境、傳承保護好水文化打造雲南旅遊文化產業發展,共築宜居城市、打造水美城市。統籌涉水產業開發收益與水利工程建設投融資,大力推進水利與旅遊、康養、土地、生態產業、金融等其他產業融合發展,以新的產業形態來提升水利項目融資能力。保持數字孿生水利工程與實體水利工程的融合性、互動性、同頻性,為構建水網智慧型化提供算力支撐。
2.推進信息基礎設施與實體經濟融合發展。推進智慧型感測、大數據、雲計算、邊緣計算、人工智慧、數字孿生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傳統基礎設施融合發展、集成創新。推動交通、物流、能源、水利、市政等傳統基礎設施 “數字+”、“智慧型+”升級,加強傳統基礎設施智慧型化運行組織和管理方式的創新。以滇中城市群為重點,有序推進 “感知城市”系統建設,重點圍繞管網、道路、橋樑、信號燈、道路標識、井蓋等領域部署人工智慧物聯設施。開展數字農業實施工程,每年建設 20 個左右省級數字農業示範基地(項目);農產品網路零售額超過 500 億元,均增速達 15%以上。開展數字服務業實施工程,形成全省統一的文旅資源大數據目錄、規範、標準體系;建成可視化文旅綜合管理平台;完成 20 個 4A 級以上景區省級智慧旅遊示範建設。每年評選 3 個以上省級智慧商圈;每年評選 3 條以上省級數位化特色步行街;全省網路零售額達 2000 億元。
(八)體制機制創新行動。
1.深化投融資體制改革。健全項目謀劃、儲備、推進機制,做實做細資金籌措方案,鼓勵社會資本參與基礎設施建設。充分發揮省級投融資主體投、融、建、管、營一體化作用,盤活現有資產,採取控股或參股等方式,實現市場化、法治化方式融資。探索企業債券融資、資產證券化、債轉股等方式,盤活存量資產。探索重大項目與沿線土地、礦產、旅遊等資源綜合開發,構建形成效益增長與風險防控可持續發展的投資機制,防範化解債務風險。
2.深化水價改革。以城鄉供水一體化行動促進農村水價改革,逐步實現城鄉供水“同源、同質、同網、同價、同服務”。充分借鑑陸良試點成功經驗,健全水價形成機制、社會資本參與工程建管和運營機制、精準補貼和節水獎勵機制,深入推進 124 個縣(市、區)520 個項目農業水價綜合改革。以滇中引水工程牽引全省水利工程供水價格改革,科學核定工程水價成本,合理確定盈利水平,動態調整供水價格,建立與盈利水價相銜接的水價形成機制。按照“覆蓋成本、公平負擔、合理收益”的原則,建立區別化、差異化、階梯式的供水價格體系,加速建立水費收繳機制,探索建立健全以“準許成本加合理收益”為核心的定價機制,逐步建立完善的水費收取體系,建立健全精準補貼、稅收優惠等政策。
五、保障措施
(一)強化組織領導。根據省人民政府領導工作分工及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推進情況,建立省領導牽頭的項目推進機制,強化統籌協調,研究重大政策、謀劃重大項目、推進重大工程、解決重大問題,推進項目順利實施。對標國家項目管理體制,加強與國家部委對接協調,積極爭取國家政策、資金支持。對於重點建設項目,成立工作專班,制定時間表、路線圖,明確責任人,做細做實推進計畫。
(二)強化責任落實。各級發展改革部門會同行業主管部門、要素保障等部門,建立健全基礎設施補短板建設項目協同服務機制,指導協調推進項目前期工作;研究提出年度建設計畫,分解落實各項工作任務,確保基礎設施補短板重大項目順利實施並取得實效。省交通運輸廳、省水利廳、建設“數字雲南”領導小組成員單位、省商務廳、省能源局、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公司等業務主管部門要加強指導,紮實推進項目建設。省財政廳統籌好基礎設施補短板重點項目建設資金;省自然資源廳、省生態環境廳、省林業廳、省水利廳按照職能職責,指導做好建設用地、環境評價、林地占用、水土保持等的報審工作。人民銀行昆明中心支行、省地方金融監管局、省發展改革委健全重大項目政銀企長效合作機制,定期梳理和提供基礎設施項目融資需求項目清單。各州市黨委、政府要加強對基礎設施補短板建設工作的領導,明確責任分工,細化目標任務,壓實工作責任,確保基礎設施補短板重點項目落地見效。
(三)強化項目管理。科學合理謀劃推動項目,以人民民眾的根本利益為出發點和落腳點,把推動基礎設施補短板和改善民生結合起來,注重項目的社會效益,嚴禁搞“面子工程”“政績工程”。嚴格落實《政府投資條例》,嚴格執行政府投資項目審批程式,充分考慮地方財政承受能力和政府投資能力,規範使用財政性資金。依法依規推進項目建設,不得“未批先建”“邊建邊批”“先建後補”,堅決防範“三邊”工程(邊勘測、邊設計、邊施工)。壓緊壓實防範地方政府債務風險屬地責任,妥善處理存量債務,嚴格控制新增債務,不得以項目建設名義盲目舉債。科學合理開展重大項目選址選線,不占、少占耕地和永久基本農田,合理避讓生態保護紅線、歷史文化保護紅線和災害風險區,經論證確實無法避讓且按規定可以穿越的要最佳化工程及環保措施,減輕環境影響。抓實抓細安全生產工作,全面排除和防範安全生產風險,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
(四)強化監督考核。項目主管部門、責任單位要做實做細項目前期工作,加快推進,每季度向省發展改革委報送基礎設施補短板重大項目推進情況。省委、省政府督查室適時對基礎設施補短板重大項目進行督查,重點督查項目謀劃儲備、推進情況、項目管理等情況,定期向省委、省政府報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