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
為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發展數字經濟重要論述和考察雲南重要講話精神,根據黨中央、國務院和省委、省政府數字經濟發展戰略部署和工作安排,結合《“十四五”數字雲南規劃》《雲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紅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綱要》等檔案精神,制定本行動實施方案。
一、行動目標
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堅持緊盯前沿、無中生有,延鏈聚合、有中生新,集群發展、新中生優的路徑,壯大材料、器件、終端產業,培育大數據、軟體、人工智慧、物聯網產業;以場景創新、融合套用為引領,打造產業數位化轉型典型示範,將數字經濟打造為引領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
到2024年,電子專用材料、電子元器件、智慧型終端沿鏈聚合,大數據、軟體與信息服務、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前沿產業實現無中生有突破發展,“材器端數軟智網”產業集群基本形成,高原特色農業、製造業、服務業等數位化轉型亮點突出,標桿套用示範場景更豐富,從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規模以上、限額以上企業突破54家,其中,數字產品製造業23戶,數位技術套用業8戶,數字產品服務業13戶,數字要素驅動業10戶。智慧型終端產業園、數據服務產業園建設成效顯著,力爭創建2個省級智慧園區試點,全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其中,數字產品製造業、數字產品服務業、數位技術套用業、數字要素驅動業主營業務收入分別達到431億元、10億元、55億元、4億元以上。
二、大力推動數字產業強鏈補鏈延鏈
(一)數字產品製造業強鏈工程
大力發展電子專用材料。圍繞錫、銅、鋁、銦、砷等優勢資源,攻克高純材料製備技術,延伸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鏈,大力發展錫基、銅基、鋁基、銦基及砷基新材料,重點打造錫膏、預成型焊片、BGA(球柵陣列封裝)錫球、PCB(印製電路板)用高純銅箔、高純銅箔(用於鋰電池)、電子用鋁合金型材、高純銦、ITO靶材、砷烷、砷化鎵等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產品。(牽頭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州投資促進局、蒙自市人民政府、箇舊市人民政府)
培育發展高端電子元器件。充分發揮有色金屬材料基礎優勢,面向智慧型終端、5G、數據中心、新能源汽車及充電樁等重點套用市場,著力發展顯示器件、感測器、電池、RCL元件、印製電路板等產品。(牽頭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州投資促進局)
促進智慧型終端製造集群發展。搶抓電子信息產業由東向西轉移機遇,面向南亞東南亞乃至全球市場,大力引進和培育智慧型終端企業,打通“材料—元件、器件—終端”產業鏈。重點發展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國產計算機整機、智慧型穿戴設備等產品。持續推動產品疊代升級,導入中高端機型,提升產品附加值。充分發揮區位優勢,依託進入“兩亞”的快速通道,持續推動電子信息產品進出口,打造面向南亞東南亞的電子信息製造基地。(牽頭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州投資促進局)
(二)數字要素驅動業培育工程
大力發展大數據產業。鼓勵改造升級紅河已有數據中心作為算力邊緣端,建設城市內部數據中心,建設具有高技術、高算力、高能效、高安全特徵的滇南網際網路智慧型計算中心。依託數據服務產業園,重點引進數據採集、數據標註、數據治理、數據分析等數據服務企業。實施“大數據+”計畫,圍繞智慧農業、智慧型製造、智慧物流、智慧旅遊、政務服務等領域,開展大數據融合套用試點示範評選,研發推廣成熟的大數據解決方案。探索構建數據交易體系,搭建數據要素交易市場,促進數據資產有序流通,打造“存儲計算—治理分析—融合套用—數據交易—人才培養”大數據全產業鏈。到2024年,新增省級大數據產業發展示範試點項目不少於2個,新增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大數據產業發展示範試點項目不少於1個。(牽頭單位:州建設“數字紅河”領導小組辦公室;責任單位:州級有關部門,各縣市人民政府)
培育人工智慧產業。依託面向南亞東南亞區位優勢,支持紅河學院依託人工智慧產業學院、人工智慧工程中心等基礎平台,聯合國內科研機構、行業領先企業和南亞東南亞高等院校建立區域“AI+”人工智慧產學研體系。積極引入國內知名人工智慧研究機構及企業,建設綠色、低碳智算中心,建立人工智慧數據、算力和算法資源輸送通道,提供AI模型訓練、數據標註等基礎業務支撐。開展人工智慧在政務、教育、旅遊、農業、醫療等領域套用示範。每年打造1個以上省級典型示範套用。(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科技局;責任單位:州政務服務局、州教育體育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農業農村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數據發展中心、紅河學院,各縣市人民政府)
實施5G和衛星套用計畫。加快5G建設,面向工業製造、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促進5G+工業網際網路、5G+智慧醫院、5G+智慧教育等創新套用落地。運用5G、VR/AR等技術,發展數字娛樂、線上演播、數字藝術展示、沉浸式體驗等新業態。面向資源環境、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領域,積極發展衛星套用產業。到2024年,建成5G基站6300個,力爭2個以上“5G+”套用示範。(牽頭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州科技局、州教育體育局、州衛生健康委、州文化和旅遊局、州生態環境局、州自然資源規劃局、州應急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布局物聯網產業。圍繞智慧型終端生產,布局上游物聯網感測器產業,重點發展車聯網、智慧型儀器儀表等領域感測器,配套產業發展積極招引NB-IoT(窄帶物聯網)、LoRa(低功耗無線區域網路)、WiFi6等技術研發與設備生產企業。以物聯網套用切入,實施物聯網典型套用示範計畫,重點推動物聯網在農業、製造業、交通、消防、水利、生態環保、民生服務等領域的套用。每年獲評物聯網省級典型示範套用項目3個以上。(牽頭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州級有關部門、各縣市人民政府)
積極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積極推動面向南亞東南亞軟體進出口,充分發揮紅河學院小語種人才優勢,發展軟體翻譯等軟體外包服務,逐步布局工業軟體、行業套用軟體等高端領域。為州內軟體和信息服務企業持續開放雲服務資源,加快構建基於自主可控基礎平台的套用軟體開發、測試和安全服務生態。圍繞信息技術管理諮詢、測試評估、信息技術培訓、信息系統集成、系統解決方案服務等領域引入並培育本地信息服務企業,助力重點行業和領域專業化信息技術提升,鼓勵企業積極發展微服務、智慧型服務等服務模式。到2024年,力爭每年新增規上軟體信息技術企業1戶以上。(牽頭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州科技局、州投資促進局、州數據發展中心、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
三、著力打造產業數位化轉型典型示範
(一)智慧型製造賦能工程
加快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開展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節點套用試點示範建設,大力引入工業網際網路龍頭企業,探索多種合作模式,重點建設面向錫冶煉等有色冶金行業的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積極建設服務於紅河州及周邊區域的綜合型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二級節點,鼓勵本地企業基於內部實際需求建設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企業節點。大力支持本地龍頭企業聯合信息技術服務企業共同建設多層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為行業提供設計、諮詢、檢驗檢測認證等共性服務。鼓勵龍頭企業聯合軟體開發企業開發輕量套用和微服務,依託工業網際網路平台為中小企業提供低成本、輕量化、模組化的數位技術、產品和服務。到2024年,創建1個行業級、1個特色/區域工業網際網路套用平台。(牽頭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
推動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充分發揮政府引導與國有企業兩化融合帶頭引領作用,通過財政獎勵等方式支持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著力培育本地工業數位化轉型服務機構技術水平和服務質量。引導電子元器件、智慧型終端、綠色食品、生物醫藥等消費品製造企業,利用工業網際網路平台打通線上線下全域數據,開發個性化推薦算法,實現產品定製化生產、渠道精細化運營,促進供需精準對接。支持有色金屬、鋁材、煤炭、建材等原材料生產企業,綜合運用設備物聯、生產經營和外部環境等數據,建立分析模型,提升資源勘探、開採、加工、儲存、運輸等流程智慧型化、精準化水平。支持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開展5G全連線工廠、數字車間和數字工廠建設,重點推進建設紅河捲菸廠易地技術改造智慧型工廠、雲南錫業錫冶煉智慧型工廠、電解鋁智慧型製造技術開發運用及智慧工廠等項目。每年評選1個省級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示範。到2024年,新增15戶工業和信息化部認定的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評定企業,60%以上的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完成生產製造關鍵環節數位化改造。(牽頭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
(二)數字農業發展工程
加快農業數位技術賦能。圍繞花卉、蔬菜、水果、菸草、奶牛、中藥材等紅河州高原特色農業,加大5G、物聯網、大數據、衛星定位等數位技術在耕種、資源環境監測、採收、銷售等生產環節的廣泛套用,推進信息化與農業農村現代化融合發展。大力推動智慧型感知、智慧型分析、智慧型控制技術與裝備在設施園藝的集成套用,構建花卉、果蔬等主要種植品種作物生長決策模型,推廣套用農業機器人、水肥一體化、濕簾風機、噴淋滴灌、內外遮陽、頂窗側窗、加溫補光等現代裝備,建設物聯網信息管理服務模組,提升設施園藝生產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在規模畜禽養殖領域推廣套用物聯網技術和智慧型化裝備,普及推廣自動飼餵、自動清糞、自動環控、視頻監控等設施,提高畜禽養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科技局;責任單位:各縣市人民政府)
構建農業數位化套用體系。構建紅河州高原特色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全州土地要素、農作物、土壤、氣候、水肥等專題資料庫,打通農業生產、農業服務、農產品加工銷售全環節,連結農戶、農資、農技、農產等市場,有效支撐農產品種養殖技術最佳化、農產品銷售、農產品安全追溯與農業技術服務。支持農業龍頭企業大力推進農業智慧園區、數字農業套用示範基地建設,鼓勵成套農業數位技術解決方案規模部署,建立一批全程數位化種植、設施農業物聯網套用等數字農業套用示範。到2024年,每年新增2個以上省級數字農業示範基地(項目),力爭建設1個以上國家級數字農業示範基地(項目)。(牽頭單位:州農業農村局;責任單位:各縣市人民政府)
完善農村電商支撐保障。在知名電商平台打造全州統一的高原農業特產館或農產品旗艦店,支持企業通過網路平台展示生產環境、生產過程和生產工藝,打響蒙自石榴、建水葡萄、開遠鮮花、屏邊獼猴桃等綠色食品品牌。重點扶持州內有影響力的電商企業擴品,培育若干中小電商品牌。打造農產品數位化供應鏈體系,推動物流配送管理、冷鏈監控、倉儲管理、包裝等數位化改造。建立淨菜、預製菜全鏈條標準化、數位化、安全化等高質量供應鏈場景,通過大數據整合實現安全可追溯、冷鏈可查詢的現代化物流倉儲鏈條。到2024年,農產品網路零售額超過50億元,年均增長12%以上。(牽頭單位:州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人民政府)
(三)服務業數位化提升工程
大力培育智慧生活場景。積極推進養老育幼、家政、體育場館等生活服務市場主體“上雲用數賦智”,支持企業搭建本地化的生活服務平台,採集、存儲、治理與分析本地生活消費與服務數據,實現數據本地化、套用特色化、服務便捷化。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拓展線上技能培訓、虛擬養老院、線上健身等新型服務套用,加強線上線下融合互動,通過預約服務、無接觸服務、沉浸式體驗等擴大優質服務覆蓋面。支持建設服務質量用戶評價分享平台,降低服務供需信息不對稱,實現服務精準供給。支持打造智慧商圈,鼓勵商業綜合體、大中型商場(超市)、商貿企業和商戶開展數位化改造,以SaaS工具為牽引幫助企業實現基礎的商品、訂單、門店、交易、客服等功能,沉澱交易數據、用戶畫像,提供綜合的行銷、運營、供應鏈服務。到2024年,打造1家以上省級平台示範企業。(牽頭單位:州商務局;責任單位:各縣市人民政府)
積極發展智慧旅遊。持續疊代“游雲南”APP,引導景區開發數位化體驗產品,普及景區電子地圖、語音導覽、掃碼識景、預約預訂、分時遊覽等智慧化服務。推動酒店賓館、民宿客棧、餐飲小店等智慧化建設,探索非接觸服務新模式。藉助國內大流量視頻平台,推動更多紅河旅遊景區景點在“好看雲南”“山里DOU是好風光”發布,宣傳和推廣紅河旅遊資源。到2024年,完成全州所有4A級以上景區和特色小鎮智慧化改造,完成不少於2個4A級以上景區省級智慧旅遊示範建設。(牽頭單位:州文化和旅遊局;責任單位:各縣市人民政府)
提升發展智慧物流。建設州級智慧物流綜合服務數據交換平台,整合全州倉儲、運力等資源,推動物流企業智慧化調配,跨區域、跨行業、跨平台物流資源信息整合與共享。引入重點行業領域知名智慧物流服務平台,鼓勵本地中小物流企業入駐,通過行業平台大數據優勢,實現運輸組織和運輸資源的集約整合。到2024年,建成1個省級智慧物流信息平台,1個以上省級智慧型倉儲示範基地。(牽頭單位:州商務局;責任單位:州交通運輸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提升數字服務與治理。推動更多政務服務事項“最多跑一次”和“零跑動”辦理,提升政務服務效能。推進教育、文體、醫療、交通、養老等公共領域部門間數據開發利用和整合。加快啟動全州智慧縣城建設頂層設計研究,構建全州統一、覆蓋州、縣市兩級的城市大腦,重點推進蒙自市、箇舊市、開遠市、彌勒市、河口縣等智慧縣城建設,擇機推進城市信息模型(CIM)先導性系統平台搭建,按需建設完善人口、法人、信用、電子證照、自然資源和空間地理等基礎庫以及各地各部門業務主題庫和有關專題庫。推進開遠市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提高鄉村治理和村級綜合服務數位化水平。按照“有用、實用、管用、好用、可持續”的原則推進智慧邊防建設。(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數據發展中心;責任單位:州政務服務局、州教育體育局、州文化和旅遊局、州衛生健康委、州交通運輸局、州公安局,各縣市人民政府)
積極推動數字邊貿發展。高標準建設紅河州數字邊貿基礎設施,推進完善邊民互市交易、落地加工貿易線上平台建設,支持龍頭骨幹企業參與建設紅河州數字邊貿、跨境電商服務體系。積極引入國內數字文化服務龍頭企業,推動面向南亞東南亞的文化內容輸出。到2024年,爭創1個省級數字邊貿項目試點。(牽頭單位:州商務局;責任單位: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河口縣人民政府、金平縣人民政府)
(四)數位化轉型公共服務平台搭建工程
建設產業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依託數據服務產業園建設,打造線下運營的產業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重點建設數位化轉型服務中心、數字經濟人才服務中心、產業生態創新中心與成果展示體驗中心四大分中心,為企業、政府數位化轉型提供專業診斷、解決方案與跟蹤服務,持續開展數字科普教育、數字經濟人才培育與認證。通過招引數位化轉型服務機構或智庫集聚,建設數位化轉型標桿展示載體,打造集服務、人才、創新、展示為一體的產業創新綜合體。(牽頭單位:州產業投資集團;責任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科技局、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數據發展中心)
打造紅河產業大腦。面向政府、行業和企業數位化轉型,逐步建設並持續完善紅河州產業大腦,打造全州數字經濟綜合套用平台,全方位服務紅河州數字經濟和產業高質量發展。在政府端,為政府提供經濟運行分析、產業鏈發展、精準招商、營商環境監測等套用,推動政府經濟管理核心職能全面數位化;在行業端,圍繞有色金屬、電子信息、新型化工、高原特色農業等主導產業,對接產業網際網路平台,以數位化推動垂直行業產業鏈、商業模式重構,加快產業數位化轉型;在企業端,提供政策免申即享、融資增信、人才招聘、供應鏈對接、企業上雲等套用服務,數位化賦能惠企服務。(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州農業農村局、州投資促進局、州政務服務局、州市場監管局)
四、強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支撐
(一)數字經濟園區最佳化提升工程
支持數字經濟企業向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等聚集,重點打造紅河智慧型終端產業園、數據服務產業園、河口數字產品製造產業園、中國-東協(河口)跨境電商物流產業園等數字經濟產業園。將蒙自經開區列為紅河智慧型終端產業園打造,培育為省級數字經濟園區,在園區內建設紅河州滇南國際網際網路智慧型計算中心、數據服務園中園,形成外向型智慧型終端、出口加工、數據服務業和人工智慧語音產業集群,到2024年,園區數字經濟企業年度主營業務收入達200億元以上。(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州產業投資集團,各縣市人民政府)
加強全州智慧園區建設總體設計,按照“統一規劃、統一標準、統一管理”原則,採取“統建+自建”、“共享服務+使用者付費”模式,州級層面統一建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平台,以及能耗監測、安全應急、環保監測、倉儲物流、供應鏈管理、智慧樓宇等共性服務模組,各園區根據自身需要部署硬體,建設特色套用,享受共性服務。到2024年,力爭創建2個省級智慧園區試點。(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責任單位: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州產業投資集團,各縣市人民政府)
(二)數字經濟企業倍增工程
聚焦“材器端數軟智網”等重點領域,構建數字經濟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大力引進和培育龍頭企業、專精特新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等群體,開展企業精準施策、分類扶持。到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以上、限額以上企業突破54家,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等創新企業達到5戶以上。(牽頭單位: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科技局;責任單位:州投資促進局、州農業農村局、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州產業投資集團,各縣市人民政府)
(三)數字經濟招商引資工程
圍繞數字產業化、產業數位化兩大核心方向,結合本地資源稟賦及現有產業基礎,明確重點招商產業領域並繪製產業招商圖譜,制定數字經濟重點產業招商目錄,確定招商對象、招商項目。創新招商引資方式,推進建設招商大數據平台,實現全州招商引資工作“一平台、一體系、一盤棋”,整合招商引資全流程工作,實現招商引資科學決策和智慧型管理。積極舉辦招商推介會,參加全國各類數字經濟峰會、論壇、賽事活動,吸引一批國內數字經濟龍頭企業落戶。到2024年,引進落地電子信息百強、數字經濟創新百強、獨角獸企業、上市企業等數字經濟企業3戶以上。(牽頭單位:州投資促進局;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數據發展中心、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自貿試驗區紅河片區管委會,各縣市人民政府)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強組織領導保障
加強建設“數字紅河”領導小組對全州數字經濟發展重大戰略、重大政策、重大項目的決策領導,建立健全上下貫通、執行有力的組織體系。州發展改革委(建設“數字紅河”領導小組辦公室) 依據本方案開展季度動態監測、半年度定期評估,各縣市、州直有關部門根據職責分工制定具體實施方案,“掛圖作戰”,細化任務的時間表、路線圖、優先序,加強協調推動和要素保障,各縣市、州直有關部門主要負責同志是任務實施的第一責任人。州統計局牽頭建立健全全州數字經濟統計監測體系,加強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產業數位化的運行監測分析。州內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統籌內部資源、聯合各方資源設立一批數字經濟研究機構。建立健全數字經濟專家諮詢制度,強化規劃編制、政策研究、項目評估等智力支持。(牽頭單位:州建設“數字紅河”領導小組辦公室;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統計局、州數據發展中心、紅河學院,各縣市人民政府)
(二)強化數字英才保障
貫徹“紅河奔騰”人才計畫,引進一批數字經濟產業急需緊缺人才和高層次人才及團隊。與紅河學院等院校開展校企合作,每年定向輸送數位技術需求人才,開展專業人才培養,強化人才供給。聯合職業院校,面向本地產業工人、技能型人才開展“數字工匠”培養,為紅河“智造”做好人才儲備。鼓勵大學生創新創業,支持返鄉大學生、農村青年開展電子商務、自媒體運營創業,鼓勵留學人員及高技術人才帶技術、項目在紅河創業。舉辦紅河州企業家數字經濟知識培訓活動,提升企業家數位化轉型理念、數位技術與管理創新相結合的能力。加大公職人員數字素養教育培訓力度,提升各級幹部數位技術套用和創新能力。(牽頭單位:州建設“數字紅河”領導小組辦公室;責任單位:州委組織部、州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州科技局、州工業和信息化局、州教育體育局、州數據發展中心,各縣市人民政府)
(三)促進產業配套發展
按照生產、生活、生態“三生融合”理念,圍繞建設產業聚集區和產業新城,強化規劃建設統一協調性,在產業園區周邊配套教育、醫療等公共服務以及休閒、居住等生活空間,依需逐步建設完善生活基礎設施,提高園區承載力和土地價值。促進法律諮詢、智慧財產權等專業化服務機構集聚,提高企業業務辦理效率,降低企業運營成本。(牽頭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自然資源規劃局;責任單位:州住房城鄉建設局、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州產業投資集團,各縣市人民政府)
(四)完善創新體系支撐
圍繞數字經濟前沿技術,積極探索組建國有公司,支持高等院校、科研機構、企業建設產業技術研究院等機構,開展產業關鍵共性技術突破,實施科技成果落地轉化,促進本地產業創新發展。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支持企業加大研發創新投入,搭建企業技術中心、重點實驗室等企業創新平台,積極開展產學研合作。(牽頭單位:州科技局;責任單位:州發展改革委、州工業和信息化局、蒙自經開區紅河綜保區管委會、州產業投資集團、紅河學院,各縣市人民政府)
政策解讀
紅河州人民政府印發了《紅河州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以下簡稱《實施方案》)。為便於各縣市、各部門貫徹落實,便於市場主體和社會公眾更好了解掌握《實施方案》相關內容,現就《實施方案》有關情況解讀如下:
一、《實施方案》編制背景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發展數字經濟,將其上升為國家戰略。習近平總書記多次發表重要講話,深刻闡述了數字經濟發展的趨勢和規律,科學回答了為什麼要發展數字經濟、怎樣發展數字經濟的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為中國數字經濟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國家“十四五”規劃綱要中明確提出“七大數字經濟產業”和“十大數字經濟套用場景”,中共中央、國務院相繼出台了《“十四五”數字經濟發展規劃》《數字中國建設整體布局規劃》等頂層規劃檔案,為建設數字中國、發展數字經濟、推進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指明了方向。
省委、省政府將數字經濟納入全省經濟社會發展的重點工作加以推進。2019年,“數字雲南”首次被寫入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搶抓數字經濟機遇、全力建設數字雲南”。2022年,省級相繼出台了《“十四五”數字雲南規劃》《雲南省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方案(2022—2024年)》《關於大力推動數字經濟加快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等推動數字經濟發展的政策檔案。
2022年,紅河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營業收入完成388.7億元,其中數字產品製造業完成334.99億元,以智慧型終端、電子專用材料與高端電子元器件為核心的數字產業體系初步形成。為進一步推動全州數字經濟發展,將數字經濟打造為引領全州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動能,在深入調研州內各縣市、重點產業園區與州域內70餘家數字經濟相關企業基礎上,進一步廣泛徵求各縣市、各園區和部分企業的意見,研究制定了《實施方案》。
二、《實施方案》主要目標
《實施方案》聚焦數字產業化和產業數位化,堅持緊盯前沿、無中生有,延鏈聚合、有中生新,集群發展、新中生優的路徑,壯大材料、器件、終端產業,培育大數據、軟體、人工智慧、物聯網產業;以場景創新、融合套用為引領,打造產業數位化轉型典型示範。《實施方案》制定了三個領域到2024年的發展目標,一是全州數字經濟核心產業主營業務收入突破500億元;二是從事數字經濟核心產業的規模以上、限額以上企業突破54家;三是力爭創建2個省級智慧園區試點。
三、《實施方案》主要內容
《實施方案》圍繞“推動數字產業強鏈補鏈延鏈”“打造產業數位化轉型典型示範”“強化數字經濟產業發展支撐”共提出了9項工程。
一是實施數字產品製造業強鏈工程。大力發展電子專用材料,圍繞礦產資源優勢,延伸有色金屬精深加工產業鏈,發展錫基、銅基、鋁基、銦基及砷基新材料與高附加值、精深加工產品。培育發展高端電子元器件,面向重點套用市場,發展顯示器件、感測器、電池、RCL元件、印製電路板等產品。促進智慧型終端製造集群發展,重點發展智慧型手機、平板電腦、國產計算機整機、智慧型穿戴設備等產品。打通“材料—元件、器件—終端”產業鏈,做強做大電子信息製造業。
二是實施數字要素驅動業培育工程。培育大數據產業,通過建設新型數據中心、開展大數據融合套用試點示範、探索數據要素交易等方式打造大數據產業鏈條。培育人工智慧產業,開展人工智慧在政務、教育、旅遊、農業、醫療等領域套用示範,每年打造1個以上省級典型示範套用。面向工業製造、醫療、教育等重點領域,促進5G+工業網際網路、5G+智慧醫院、5G+智慧教育等創新套用落地,面向資源環境、生態保護、防災減災等領域,積極發展衛星套用產業。布局物聯網產業,重點推動物聯網在農業、製造業、交通、消防、水利、生態環保、民生服務等領域的套用。積極發展軟體和信息服務業,通過持續開放雲服務資源、招引軟體翻譯企業與鼓勵本地企業發展等形式,力爭每年新增規上軟體信息技術企業1戶以上。
三是實施智慧型製造賦能工程。以工業網際網路建設與企業數位化轉型為抓手賦能智慧型製造。一方面加快建設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開展工業網際網路標識解析節點套用試點示範建設,鼓勵企業共建多層級工業網際網路平台、開發輕量套用和微服務,爭創1個行業級、1個特色/區域工業網際網路套用平台。另一方面大力推動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引導企業開展兩化融合管理體系貫標,支持規模以上製造業企業開展5G全連線工廠、數字車間和數字工廠建設,每年獲評1個省級工業企業數位化轉型示範。
四是實施數字農業發展工程。圍繞農業數位技術、數位化套用、農村電商等領域推動全州數字農業發展。首先是加快農業數位技術賦能,圍繞高原特色農業加大數位技術套用,積極提升設施園藝生產自動化、智慧型化水平與畜禽養殖機械化、自動化水平。其次是構建農業數位化套用體系,通過紅河州高原特色農業信息服務平台建設,匯聚全州土地要素、農作物、土壤、氣候、水肥等專題數據,建立一批全程數位化種植、設施農業物聯網套用等數字農業套用示範。最後是完善農村電商支撐保障,通過打造全州統一的高原農業特產館或農產品旗艦店打響紅河綠色食品品牌,打造農產品數位化供應鏈體系與現代化物流倉儲鏈條。
五是實施服務業數位化提升工程。圍繞生活、旅遊、物流、服務、治理及邊貿等場景推動服務業數位化、智慧化轉型。智慧生活場景重點支持企業搭建本地化的生活服務平台,引導各類市場主體積極拓展新型服務套用,建設智慧商圈。智慧旅遊場景重點引導景區開發數位化體驗產品,推動住宿餐飲數位化改造,通過數位化手段推廣紅河旅遊資源。智慧物流場景重點推動物流數據的整合、交換、共享與套用,建成1個省級智慧物流信息平台。數字服務與治理場景加快啟動全州智慧縣城建設頂層設計研究,重點推進蒙自市、箇舊市、開遠市、彌勒市、河口縣等智慧縣城建設與開遠市國家數字鄉村試點建設。數字邊貿場景重點推動紅河州數字邊貿基礎設施建設,積極引入國內數字文化服務龍頭企業。
六是實施數位化轉型公共服務平台搭建工程。通過產業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與產業大腦建設搭建服務全州數位化轉型的公共服務與支撐平台。產業數位化轉型促進中心為企業、政府數位化轉型提供專業診斷、解決方案與跟蹤服務,打造集服務、人才、創新、展示為一體的產業創新綜合體。紅河產業大腦為政府提供經濟運行分析監測等服務,為行業提供數據沉澱與平台對接等服務,為企業提供政策、金融、上雲等惠企服務。
七是實施數字經濟園區最佳化提升工程。一方面重點打造紅河智慧型終端產業園、數據服務產業園、河口數字產品製造產業園、中國-東協(河口)跨境電商物流產業園等數字經濟產業園,將園區打造成為數字經濟產業發展主戰場;另一方面加強全州智慧園區建設總體設計,採取“統建+自建”、“共享服務+使用者付費”模式,州級層面統一建設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慧、物聯網等基礎設施平台,各園區根據自身需要建設特色套用。
八是實施數字經濟企業倍增工程。聚焦重點產業領域,圍繞行業龍頭、專精特新、高新技術企業、中小企業等企業不同階段精準施策、分類扶持,構建數字經濟企業梯度培育體系,到2024年,數字經濟核心產業規模以上、限額以上企業突破54家,數字經濟領域高新技術企業、“專精特新”等創新企業達到5戶以上。
九是實施數字經濟招商引資工程。科學繪製產業招商圖譜,制定招商目錄,建設招商大數據平台,積極舉辦招商推介會,參加數字經濟峰會、論壇、賽事等活動。通過多種類型的招商引資方式,積極引進電子信息百強、數字經濟創新百強、獨角獸企業與上市企業。
《實施方案》編制過程中,一方面強調全面調研、深入研究、找準方向,同步編制了《紅河數字經濟產業發展研究暨招商圖譜策劃》,全面梳理紅河州數字經濟產業基礎、短板、優勢和發展方向;另一方面制定了《紅河州數字經濟發展三年行動實施方案任務清單》,細化43條重點工作,明確主要工作內容、完成時間、牽頭單位和責任單位。為確保《實施方案》有效落實,針對主要任務和重點工作,提出加強組織領導保障、強化數字英才保障、促進產業配套發展、完善創新體系支撐等4項保障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