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本充足率

資本充足率

Capital adequacy ratio,又叫資本風險(加權)資產率Capital to Risk (Weighted) Assets Ratio (CRAR)。資本充足率是一個銀行的資本總額對其風險加權資產的比率。國家調控者跟蹤一個銀行的CRAR來保證銀行可以化解吸收一定量的風險。資本充足率是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所必需的資本比率。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監測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資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徑,主要比率有資本對存款的比率、資本對負債的比率、資本對總資產的比率、資本對風險資產的比率等。

基本介紹

發展歷程,計算公式,銀行影響,中國,歐美,機構範圍,戰略模式,幾點思考,管理辦法,專家提醒,相關通知,

發展歷程

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規定該項指標的目的在於抑制風險資產的過度膨脹,保護存款人和其他債權人的利益、保證銀行等金融機構正常運營和發展。各國金融管理當局一般都有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管制,目的是監測銀行抵禦風險的能力。
中國銀監會中國銀監會
資本充足率有不同的口徑,主要比率有資本對存款的比率、資本對負債的比率、資本對總資產的比率、資本對風險資產的比率等。
2010年09月12日,由27個國家的銀行業監管部門和中央銀行高級代表組成的巴塞爾銀行監管委員會宣布,世界主要經濟體銀行監管部門代表當日就《巴塞爾協定III》達成一致。根據該協定,全球各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提升至7%,是現行標準2%的三倍多。
《巴塞爾協定III》規定,截至2015年1月,全球各商業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限將從現行的4%上調至6%。其中,由普通股構成的核心一級資本銀行風險資產的下限將從現行的2%提高至4.5%;此外,各銀行還需增設“資本防護緩衝資金”,總額不得低於銀行風險資產的2.5%,商業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將由此被提高至7%。該規定將在2016年1月至2019年1月間分階段執行。

計算公式

資本充足率("CAR")是衡量一個銀行的資本對其加權風險比例的以百分比表示的量。
準備金率高於資本充足率的情況準備金率高於資本充足率的情況
資本充足率計算公式 : 資本淨額/表內、外風險加權資產期末總額≥8%
風險可以是加權資產風險(a),也可以是各自國家調控者規定的最小總資產要求。
如果使用加權資產風險,那么
CAR = {T1 + T2}/a ≥ 8%.[1]
後面那個8%是國家調控者的標準要求。T1 T2分別是兩種類型的可以計入總量的資產:第一類資產(實際貢獻的所有者權益),即銀行不用停止交易即可以化解風險的資產;和第二類資產(優先股加百分之50的附屬債務),停業清理可以化解風險的資產,對儲戶提供相對較少額度的保護。
本地規定現金和政府債券沒有風險,居民抵押貸款50%風險,其他所有類型資產100%風險。
銀行A有100單位資產,組成如下:
現金: 10
政府債券: 15
其他貸款: 50
其他資產: 5
又假設,銀行A有95單位的債務。根據定義,所有者權益=資產-負債,即5單位。
銀行A的加權資產風險計算如下:
現金10 * 0% = 0
政府債券15 * 0% = 0
抵押貸款20 * 50% = 10
其他貸款 50 * 100% = 50
其他資產5 * 100% = 5
總加權資產風險 65
所有者權益5
核心資產充足率 (T1/加權資產風險) = 5/65 = 7.69%
儘管銀行A看似有著高達95:5的負債-所有者權益比率,或者說,95%的資產負債率,但它的核心資產充足率則充分的高。此銀行風險較低,因為它的部分資產比其他資產風險低。
資本充足率是銀行資本總額與加權平均風險資產的比值,資本充足率反映商業銀行在存款人和債權人的資產遭到損失之前,該銀行能以自有資本承擔損失的程度。
相關漫畫相關漫畫
資本充足率=(資本-資本扣除項)/(信用風險加權資產+(操作風險資本+市場風險資本)*12.5)
其中,資本=核心資本+附屬資本(二級資本)
核心資本包括實收資本普通股股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未分配利潤少數股權
附屬資本包括重估儲備、未公開儲備、普通呆賬準備、混合債務工具和長期次級債務
資本扣除項包括(一)商譽;(二)商業銀行對未並表金融機構的資本投資;(三)商業銀行對非自用不動產和企業的資本投資。
風險加權資產為對應資產負債表上的資產乘以相應風險係數求和所得到的帶有風險的資產額。商業銀行計算各項貸款的風險加權資產時,應首先從貸款賬面價值中扣除專項準備;其他各類資產的減值準備,也應從相應資產的賬面價值中扣除。
巴塞爾委員會認為,“銀行的市場風險是指由於市場變數的波動而導致銀行的表內或表外頭寸在被清算成沖抵之前遭受價值損失的可能性”, 包括市場風險和操作風險的資本,與市場供求狀況、利率等因素有關。

銀行影響

中國

按照中國人民銀行的規定,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包括核心資本附屬資本兩大類,其中核心資本包括實收資本、資本公積、盈餘公積以及未分配利潤;附屬資本包括貸款呆帳準備、壞帳準備、投資風險準備以及5年期以上的長期債券。扣減項主要包括在其它銀行和非銀行金融機構中的投資、呆帳損失尚未沖銷部分等。根據上述定義可以計算出商業銀行的資本淨額。 表內、外風險加權資產的計算比較複雜。
中國人民銀行中國人民銀行
商業銀行資產負債表內的資產項目根據風險程度的大小具體劃分為六級權數,即0%、10%、20%、50%、70%和100%。按照風險權數計算出的資產稱為加權風險資產表外資產項目是指不反映在資產負債表上,但有可能隨時轉換為表內項目的資產。信用轉換係數是衡量表外資產轉換為表內資產風險程度的指標;至2010年按照規定,信用轉換係數分成四級,即0%、20%、50%和100%。將表外資產項目的本金數額乘以信用轉換係數,乘出的數額根據表內同等性質的項目進行加權,從而獲得相應的風險權重資產數額。 根據上述對資本的定義和資產風險權數以及信用轉換係數,就可計算出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
中國銀行某行業分析師對《每日經濟新聞》記者說道:“我也聽說了資本充足率或將提高,如果真是這樣的話,中國銀行業將面臨三重壓力。第一是由於體制問題導致的利差收入過高,這樣使得銀行忽略掉了其他一些業務。這也是銀行業面臨轉型的一個根本結症所在。第二是由於新規則將對資本充足率大幅度提高,使得銀行資本需要大規模的補充,那么銀行大規模融資的影響在經濟上行期的時候一切都好,一旦經濟進入到震盪下行期,銀行暗藏的資產風險都會暴露出來,導致壞賬的急劇增加。最後是息差越來越小,迫使銀行業加快轉型。其原因在於大型金融機構的發債融資成本越來越低,銀行對其貸款也越來越難;銀行為了搶存款,推出高收益理財產品,使得銀行在利差方面的收入越來越低。
中國社會科學院金融研究所研究員劉煜輝此前對記者表示,中國銀行業絕大部分收入來自利差,對資本的補充要求很高,資本充足率一直是中國銀行業面臨的最大挑戰。但是,新規則的實施也將是中國銀行業轉型的一次機會。
中國雖不是巴塞爾協定國,但該協定的原則事實上已成為國際銀行監管的基本準則,只要在國際金融市場上從事業務活動,就必須受到該協定的制約。隨著加入WTO,經濟改革的深化和對外開放的擴大,銀行業間的國際金融業務將日益增多,要想在國際市場上占有優勢地位,就必須遵守國際慣例。根據有關資料顯示,國外的同行相比,中國的銀行業處境要輕鬆很多,因為至2012年中國的銀行監管部門所設定的監管要求已經可以覆蓋《巴塞爾協定III》的要求,而且多數銀行都已經滿足了這些要求。2010年中報數據顯示,中國的大中型銀行資本充足率均超過10%,核心資本充足率也在8%以上,平均撥備覆蓋率則是超過150%。
中國五大銀行中國五大銀行
2011年6月9日銀監會公開表示,按照已經公布的《中國銀行業實施新監管標準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指導意見》),《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以下簡稱《辦法》)正在起草修訂中,目前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影響不大。銀監會新聞處負責人進一步表示,《辦法》修訂的主導思想和有關政策精神均已體現在前述《指導意見》中,所以暫對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影響不大。待《辦法》修訂徵求意見稿定稿後,將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早在2011年5月初,銀監會下發了《指導意見》,正式公布了資本充足率、槓桿率、流動性及貸款損失準備的四大監管工具。其中特別指出,正常條件下系統重要性銀行和非系統重要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分別不得低於11.5%和10.5%。
而《辦法》則進一步細化了資本充足率方面的監管標準,同時巴塞爾協定Ⅲ的相關要求也將在國內正式落地。據了解,近期下發的《辦法》(徵求意見稿)中,將商業銀行風險權重設為10個檔次,進一步加強了其抵禦、應對風險的能力。
巴塞爾協定三大支柱巴塞爾協定三大支柱
其實,風險權重是衡量商業銀行投資組合總體風險大小的一種方法,估算不同種類投資的風險大小,給每種投資一個權重值。而資本充足率是銀行總資本對其加權風險比例以百分比表示的量。風險權重和資本充足率是反比關係,如果風險權重越高,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就越低,抵抗風險的能力就越弱。
同時,新的《辦法》將其他商業銀行債權的風險權重提高至50%(原規定為20%),其中原始期限三個月以內(含三個月)債權的風險權重為20%(原規定原始期限四個月以下風險權重為0%),並取消“對政府投資公用企業的債權”優惠風險權重。
雖然銀監會強調目前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影響不大,但是不少機構人士預計,如此一來,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可能下降1-2個百分點。同時,交銀國際發布的一份報告指出,《辦法》中還涉及一些尚未明確的高風險貸款和長期貸款風險權重提高,如果按照該意見稿嚴格執行,實際影響可能高於測算。
銀監會此前發布的數據顯示,2011年一季度,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為11.8%,比2010年末下降0.4個百分點。

歐美

協定對世界範圍內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普通股和資本緩衝作出了較為詳細的規定及過渡期安排,大部分符合此前業內人士的預期。
巴塞爾協定對全球銀行業影響會議巴塞爾協定對全球銀行業影響會議
協定規定,全球各商業銀行5年內必須將一級資本充足率的下限從現行要求的4%上調至6%,過渡期限為2013年升至4.5%,2014年為5.5%,2015年達6%。同時,協定將普通股最低要求從2%提升至4.5%,過渡期限為2013年升至3.5%,2014年升至4%,2015年升至4.5%。截至2019年1月1日,全球各商業銀行必須將資本留存緩衝提高到2.5%。
另外,協定維持目前資本充足率8%不變;但是對資本充足率加資本緩衝要求在2019年以前從現在的8%逐步升至10.5%。最低普通股比例加資本留存緩衝比例在2019年以前由目前的3.5%逐步升至7%。
此次協定對一級資本提出了新的限制性定義,只包括普通股和永久優先股。會議還決定各家銀行最遲在2017年底完全接受最新的針對一級資本的定義。
此協定是近幾十年來針對銀行監管領域的最大規模改革。各國央行和監管部門希望這些改革能促使銀行減少高風險業務,同時確保銀行持有足夠儲備金,能不依靠政府救助獨立應對今後可能發生的金融危機。
《巴塞爾協定III》要求各成員國從2013年1月1日起將協定列入法律當中,並且要求從當日起各成員國的商業銀行必須滿足其最低要求。特別地,新協定對一級資本作出了全新的定義。
紐約Bruyette&Wood的銀行分析師FrederickCannon表示,由於新協定重新定義了一級資本,所以,按照KBW銀行指數來計算,包括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在內的7家美國銀行將面臨一級資本充足率不足的局面。
根據花旗銀行和美洲銀行2009年年報來看,其一級資本充足率達到11.67%和9.25%;一級資本分別為1270.34億美元和1603.88億美元;普通股比例分別為6.49%和6.46%。在新的定義實施之後,二者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可能會低於6%。
在一級資本充足率上,歐洲的商業銀行相比美國同行們更為捉襟見肘。根據今年上半年的統計數據來看,歐洲排名前10位的商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為9.26%,最高為德意志銀行的10.80%,最低是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的7.7%。同期,美國排名前10位的商業銀行一級資本充足率平均為11.25%,最高者是紐約梅隆銀行13.80%,最低為美洲銀行7.81%。
為滿足新的要求,德國最大的銀行德意志銀行表示將計畫增發98億歐元的股票來避免由於資本短缺而帶來種種負面影響。

機構範圍

(一)商業銀行擁有其過半數以上(不包括半數)權益性資本的被投資金融機構,包括:
1、商業銀行直接擁有其過半數以上權益性資本的被投資金融機構;
2、商業銀行的全資子公司擁有其過半數以上權益性資本的被投資金融機構;
3、商業銀行與其全資子公司共同擁有其過半數以上權益性資本的被投資金融機構。
(二)商業銀行不擁有其過半數以上的權益性資本,但與被投資金融機構之間有下列情況之一的,應將其納入並表範圍:
1、通過與其他投資者之間的協定,持有該機構半數以上的表決權;
2、根據章程或協定,有權控制該機構的財務和經營政策;
3、有權任免該機構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的多數成員;
4、在該機構董事會或類似權力機構有半數以上投票權。

戰略模式

走出資本充足率窘境:商行須轉變戰略模式
多數專家表示,要想徹底改變銀行規模擴張與資本限制的窘境,就必須改變目前這種高擴張、高消耗的經營模式,調整業務結構。具體而言就是,一方面在資本補充機制上,注重內源性融資的作用;另一方面,在業務結構上,大力發展風險權重較低、資本占用較少、綜合回報較高的業務,零售業務和中間業務應首當其衝。招商銀行發布公告稱,該行A股配股已經結束,總計配售A股股份20.07億股,占可配售A股股份總數比例98.6%,有效認購資金總額177.64億元。招行A股融資規模預計在147.6億元至180.4億元之間。
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
除招行之外,多家銀行已經完成或準備在股票市場進行再融資。其中交行和招行同樣採取A+H的融資方式,準備按照每10股不超過1.5股的配股比例進行配股,融資金額最高為420億元。在股市融資的同時,另外的一種銀行融資也早已經展開:發債。中行將於近期發行150億元的次級債券,期限分為10年和15年期。中信銀行去年底公告稱,今年將採用公開方式發行不超過250億元的次級債或混合資本債,以補充資本。
無論採用何種方式融資,被市場視為“大象”的商業銀行融資行為在引起市場恐慌的同時,更引起了人們的非議。
緊迫的再融資背後,無疑是經過2009年大規模放貸之後銀行資本充足率的“集體告急”。根據已披露的2009年年報,截至2009年12月31日,深發展的資本充足率和核心資本充足率僅為8.88%和5.52%,距離10%和7%的監管要求有較大差距。而情況稍好的興業銀行也僅為10.75%和7.91%。此外,2009年銀行三季報顯示,14家上市銀行資本充足率較2008年末平均下滑達2.43個百分點。
實際上,銀行之所以會面臨愈發趨緊的資本金約束,其根本原因在於銀行依靠信貸收入作為最主要的盈利模式。在這種盈利模式下,銀行只能依靠擴張規模獲取利潤的增長,基於這樣的盈利模式,迫於盈利壓力和嚴酷競爭形勢的商業銀行很難有主動調整盈利模式和控制資產規模的內在動力。如此便出現了尤其是每一輪經濟的高速發展,都伴隨著銀行信貸規模的急劇擴張;銀行信貸規模的急劇擴張又帶來更大融資需求的現象。
“目前銀監會實施資本嚴厲監管之後,上市銀行面臨的現實選擇就是,要么再融資繼續放貸,要么在激烈的競爭中被淘汰。”採訪中多位銀行人士表示,銀監會出台《關於完善商業銀行資本補充機制的通知》後,次級債的工具已經很難使用了,剩下的工具並不是很多,股本融資已經成為主流。 “如果2009年銀行的盈利狀況好,股東同意不分紅而是把利潤留下來充實資本的話,對銀行的穩健經營是有利的,也可以避免銀行大規模融資對市場帶來的影響。但問題是股東是否接受。”一位銀行內部人士稱。
上市銀行通過資本市場再融資或者發行債券的方式的確可以迅速提高資本充足率,保證銀行體系的穩定,但問題是:在以存貸差為最主要的盈利手段的背景下,商業銀行在經濟特殊需要時大規模放貸,這些貸款在經濟發展恢復正常後,為應對不良銀行又必須提高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規模,而不能以自身利潤滿足資本充足率提高要求的銀行又需要向社會再融資;資本充足率和資產規模提高后銀行再放貸、再產生不良……這種無止境的循環往復,是否是經濟發展和銀行經營的健康模式。
“在經濟形勢向好的情況下,對信貸資金的需求就多,銀行也就相應地多放貸,這是銀行面對激烈市場競爭的現實選擇,也是銀行趨利動機下的必然選擇。”中央財經大學中國銀行業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表示,從風險的角度講,大規模擴張之後會留下不良貸款的隱患,風險容易傳導至整個銀行系統。因此銀監會目前提倡“逆周期監管”,在經濟上升期時就開始提高存款準備金、提高資本充足率,提高撥備覆蓋率,以提前對風險進行防控。
資本充足率資本充足率
商業銀行的功能就在於實現社會資金的合理配置,但是歷史的經驗證明,在以存貸差為最主要的盈利手段的單一盈利模式下,銀行不僅成為了經濟過熱的推手,而且無限制地規模擴張也容易造成社會資源的浪費。
多家以對公業務為主的銀行已明確提出進行零售業務轉型。以浦發銀行為例,浦發於2004年啟動零售業務轉型,歷經5年多的發展,已走過基礎期,開始步入建設期,2009年的個人存貸款業務均出現猛增。據統計,2009年浦發個貸業務新增量超過前3年的增量總和,個人存款增量超過前2年增量總和。“目前,商業銀行的經營環境面臨著深刻變化,為銀行的零售業務轉型提供了新的機遇。首先,利率市場化趨勢不可逆轉,對公業務不僅面臨資本約束,還將受到息差收窄和利率波動的影響;其次,金融脫媒現象越來越嚴重,過分依賴對公業務將不利於銀行的快速發展;最後,隨著機構網點的布局,更多的是深入二、三線城市,這些區域為零售業務提供較為遼闊的市場。”浦發銀行個人銀行總部總經理劉以研說。
除提高零售業務在業務結構中占比之外,很多銀行表示要大力發展高收益、低資本消耗業務。深發展提出,在零售業務方面,2010年在繼續支持自住型購房融資需求的同時,將提高個人經營性貸款等高收益業務的占比,同時將因應形勢的變化,對不同的業務結構實行信貸組合管理,在追求發展的同時對客戶實施差異化管理,從而提高個貸業務的整體收息水平。
此外,中間業務也是傳統信貸業務之外的利潤增長點。“由於中間業務占用資本金較少,銀行通過大力發展中間業務,可以擺脫資本金的約束;而且經濟向好後,隨著居民收入、消費的增加,居民的投融資需求有可能會有增長,中間業務將會是未來盈利的主要挖掘點。因此,銀行應大力發展投資銀行、債務融資工具承銷、銀行類理財、企業年金銀行卡以及電子銀行等新興中間業務。”郭田勇表示。
或許,這些真正成為了商業銀行的一種長期性發展戰略,銀行這頭市場中的“大象”才不會讓人們恐慌。

幾點思考

一、中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現狀
在2005年之前,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大多剛剛達到8%的規定標準,有些甚至比標準還低。自1998年以來,中國採取了注資、剝離不良資產等一系列措施來充實和提高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由於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存在國家對其承擔無限責任的產權制度,伴隨銀行資產的擴張,資本充足率問題又隨之凸現。2000年, 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平均資本充足率進一步下降到4.63%,2002年底,四大國有商業銀行平均資本充足率為6%。除中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達8.2%外,其餘三家銀行均低於巴塞爾8%的監管標準。2003年底,國家為建設銀行和中國銀行注入450億美元的資本金。2005年4月國家又為工商銀行注資150億美元。隨著2003年和 2005年國家對三家國有商業銀行進行的財務重組共注資600億美元,使這三家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水平得到大幅度提升,分別達到12%、8.6%和9.1%。建設銀行在資本充足率提高的同時還獲得IPO資格,並募集92億美元。
近幾年來,中資銀行的核心資本充足率穩步提升。中資銀行2007年資本大幅增加,得益於火爆的資本市場。中信、交行由於在2007年分別在證券市場上融資410億和252億元人民幣,資本充足率分別達到15.2%和14.4%;建行、興業、招行在A股和(或)H股市場上市,民生通過定向增發募集181.6億元人民幣,華夏銀行60億元人民幣混合資本債,都使其資本得到補充。剛剛成立的渤海銀行2007年的資本充足率為27%。光大銀行在2007年底改革重組、成功註冊200億元人民幣等值美元之後,資本充足率從前一年的負值大幅提升為7.19%,改行於2008年四月發行60億元人民幣次級債後,其資本充足率已達8%以上。
二、資本充足率的影響因素分析
無論中外,銀行的主要業務仍是信貸,信貸的主要風險仍是信用風險,因此,可以說信用風險是我國銀行業面臨的最大的風險。
1.不良貸款對資本充足率的影響
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比率高,不良貸款餘額大,是造成風險資產過高,資本充足率低下的最主要原因。不良貸款的風險權重是很高,由此得出的風險資產則相對較大,那么資本充足率可想而知就低了,而不良貸款風險最主要的就是信用風險。
大量的不良資產是影響國內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提高的一個重要因素。一直以來,不良資產問題是制約中國商業銀行進一步加快發展速度、提升市場綜合競爭能力的關鍵所在,由於不良貸款率一直居高不下,不良資產消化難度大、成本高的現實,使得國有商業銀行在資金運用上捉襟見肘。作為資本扣減項的呆賬貸款,其對資本充足率的影響舉足輕重。較高的不良貸款比率會增大風險資產占比。大量呆賬貸款的存在則直接抵消了資本的增加,降低了資本充足率,加大了銀行的信用風險
2.風險資產結構和風險資產數量對資本充足率的影響
在中國商業銀行中,信貸資產中對公貸款約占銀行總信貸的90%左右,成為推動風險資產快速增長的主要動力。中國商業銀行的資產投向比較單一,信貸資產占總資產的比重較高。其中中國的四大國有商業銀行的貸款占整個資產的55%左右。高風險權重資產占比過大,資本補充又非常有限,導致資本充足率不斷趨於下降。商業銀行總規模不變的前提下,通過調整商業銀行的資產組合,選擇風險權數小的資產來達到相對縮小分母的目的,而提高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若資本充足率一定,那么就要選擇風險資產的結構和調整風險資產的數量,以達到信用風險的最小,保證資本充足率的穩定。
資本充足程度直接決定了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最終清償能力和抵禦各類風險的能力。受資本充足率調整的影響,各商業銀行應合理調整信貸結構,向收益率高、風險權重低的資產傾斜,主要是對新增貸款嚴格把關,控制風險資產的增長速度,降低信用風險。
3.資本金對資本充足率的影響
在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構成中,主要是核心資本,但這些核心資本又大部分占壓在變現能力弱的固定資產上或用來發放風險大的中長期貸款,而且核心資本水分多。中國國有商業銀行的不良貸款率達 20%>30%,已超過了現有銀行的全部資本,應收利息總量也相當大。金融資產管理公司雖然收購了國有商業銀行的一些不良貸款,但新的不良貸款又在不斷產生。因此 ,可以說國有商業銀行的資本金名存實亡。和核心資本相比,銀行的附屬資本相對很少,僅按規定提取少量的呆帳準備金和發行少量的金融債券
一家銀行面臨的風險越大,它所持有的資本就應越多。同時,資本是一個銀行成長的調節器。從發達的金融市場看,銀行監管機構和金融市場本身都要求銀行貸款及其他風險資產的增長大體與資本的增長相匹配。存貸款增長過快的銀行將從市場及監管當局那裡收到信號,必須放慢發展速度或增加資本金,從而有助於保證每一家銀行的成長和發展。 資本和資本充足率是成正比關係的。因此,通過控制和保障商業銀行的資本金的來源和數量,有效利用資本金,保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的達到安全標準,就可以有效地把信用風險控制在一定範圍內。
三、提高資本充足率的對策建議
目前,困擾中國商業銀行的最大問題是銀行資產的巨額呆壞賬,導致整體資本充足率偏低。如何提高資本充足率,降低信用風險,可以說是我國銀行業的當務之急。
1.建立風險管理機制, 提高風險防範能力
在中國經濟轉型的過程中,商業銀行的可持續發展能力需要在公司價值最大化的理念下,建立科學的風險管理機制。這是因為資本充足率與風險資產相聯繫,商業銀行要提高資本充足率,有效控制信用風險是重要的途徑。為此,應從以下兩個方面著手解決:首先,完善風險管理的法律體系《商業銀行法》應充分發揮其風險管理的功能,按照《巴塞爾新資本協定》的要求,從風險管理組織體系、內部風險評級以及不良資產管理等方面,規範商業銀行風險管理行為,鼓勵商業銀行向現代風險管理機制轉變。其次,著手建立完善的銀行內部風險評估機構。從國際性大銀行的經驗來看,內部評級對於信用風險的管理有重要作用,它可以為金融工具價格的決定提供重要依據、為管理者風險決策提供參考。
2.加快對不良資產的處置,降低信用風險
中國商業銀行由於其內在機制上的原因,導致了大量不良貸款的發生,背上了沉重壞帳、呆帳負擔,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統計,截至2007年第一季度末,中國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達12,455.7億元,不良貸款率為6.63%。其中,包括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在內的中國主要商業銀行不良貸款餘額為11,614.2億元,不良貸款率為7.02%。中國商業銀行存在的大量不良資產,嚴重影響了其經營創利能力,制約著金融體制改革整體推進步伐。強化商業銀行不良資產管理既是落實《巴塞爾新資本協定》的要求,主動適應資本約束的必然選擇,又是實施全面風險管理的重要舉措。
對此,銀行自身應該進一步建立科學的貸款評估體系,提高從業人員素質,減少不良貸款的產生,與此同時,拓展中間業務表外業務,增加銀行營業利潤,用以化解和沖銷現有不良資產

管理辦法

從內容上說,《管理辦法》分為總則、資本充足率計算、監督檢查、信息披露和附則五章,共55條,另有5個附屬檔案。
《管理辦法》規定,2007年1月1日為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的最後期限。屆時,若有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低於8%。或者核心資本充足率低於4%,銀監會將對這些銀行採取一系列的干預、糾正措施。資本監管是商業銀行審慎監管的核心內容,實施嚴格的資本監管制度,有利於提高銀行體系的穩健性,促進金融市場的公平競爭,保護存款人利益。
與現行資本充足率計算方式相比,新《管理辦法》對各類資產風險權重採取了更加審慎嚴格的態度。首先,外部評級公司的評級結果將被部分引用。《管理辦法》第17條規定,商業銀行境外債權的風險權重應以相應國家或地區的外部信用評級結果為基準。當不同評級公司對同一國家或地區境外債權的評級結果不一致時,將選擇較低的評級結果。這裡所指的境外債權,包括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政府的債權,對境外商業銀行、證券公司的債權,以及對其它國家或地區政府投資的公用企業的債權。
該管理辦法認定,商業銀行對多邊開發銀行債權的風險權重,對我國中央政府和中國人民銀行本外幣債權的風險權重,對我國政策性銀行債權的風險權重,以及對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為收購國有銀行不良貸款定向發行債券的風險權重均為零。
不過,商業銀行對中國其它商業銀行的債權,若原始期限超過四個月,其風險權重為20%;對我國中央政府投資的公用企業債權的風險權重為50%;對企業、個人的債權及其它資產的風險權重均為100%;對我國中央政府投資的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其它債權的風險權重為100%。這意味著,對國有特大型企業、大型企業以及非銀行類金融機構的現行風險權重優惠政策將被取消。
其次,《管理辦法》強調應對表外業務信用風險計提資本。商業銀行應將表外項目名義本金額乘以信用轉換係數,獲得等同於表內項目的風險資產,然後根據交易對象的屬性確定風險權重,計算表外項目相應的風險加權資產。這種對表外業務風險資產的計算方式完全採用了1988年巴塞爾資本協定“兩次轉換”的方法。
再次,《管理辦法》還特別提到商業銀行應對市場風險計提資本。這些風險包括交易賬戶中受利率影響的各類金融工具及股票所涉及的風險,商業銀行全部的外匯風險和商品風險。此前,銀監會在出台的《股份制商業銀行評級體系》(暫行)中,對商業銀行的六大監管考評要素中也包含了對市場風險的考慮。
據銀監會有關人士分析,新《管理辦法》強化了銀監會的監管職能。例如,第三章“監督檢查”共9條確定了銀監會所擁有的權力和可能採取的干預措施。主要的內容為:商業銀行應向銀監會報告未並表和並表後的資本充足率;銀監會將對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實行現場檢查和非現場監控;根據商業銀行的風險狀況及風險管理能力,銀監會可以要求單個銀行提高最低資本充足率標準。
同時,根據資本充足率的狀況,銀監會在《管理辦法》中指出,將把商業銀行分為三類:“資本充足”的商業銀行,指的是資本充足率不低於8%,核心資本充足率不低於4%的銀行;“資本不足”的商業銀行,指那些資本充足率不足8%,或核心資本充足率不足4%的銀行;“資本嚴重不足”的商業銀行,則指資本充足率不足4%,或核心資本充足率不足2%的銀行。
這三類銀行將會受到銀監會分門別類的監管。對於“資本充足”的商業銀行,銀監會將支持其穩健發展業務。但為防止其資本充足率降到最低標準以下,銀監會可以採取一些“干預”措施,如要求商業銀行完善風險管理規章制度,要求商業銀行提高風險控制能力,要求商業銀行制定切實可行的資本維持計畫,並限制商業銀行介入部分高風險業務,等等。
對於“資本不足”的商業銀行,銀監會可以採取“糾正”措施,諸如要求商業銀行限制資產增長速度,限制固定資產購置,降低風險資產的規模,限制分配紅利和其它收入,嚴格審批或限制商業銀行增設新機構、開辦新業務,等等。同時,根據商業銀行風險程度及資本補充計畫的實施情況,銀監會有權要求商業銀行停辦高風險業務、停止審批商業銀行增設機構和開辦新業務。
對“資本嚴重不足”的商業銀行,銀監會除對其採取與“資本不足”商業銀行相同的糾正措施外,還有可能要求商業銀行調整高級管理人員,或依法對商業銀行實行接管或者促成機構重組,直至予以撤銷。
《管理辦法》明確規定,商業銀行最遲要在2007年1月1日達到最低資本要求。在過渡期內,銀行要制訂並執行切實可行的資本充足率分步達標的規劃,並報告銀監會。而銀監會則將根據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達標規劃的執行情況,採取以上所提及的一系列糾正措施。

專家提醒

近期銀行股表現牽動市場神經,這主要是由於圍繞著銀行的資本充足率問題,近期來出現了不同的表述,由此造成了投資者困擾,首先,關於大型銀行的資本充足率的比例,究竟是提高到13%還是維持於11%,至今仍未有明確結果,其次,如果資本充足率水平提高,銀行會通過何種方式補充資本金,答案也莫衷一是。
防範金融風險 大銀行資本充足率必須提升
上周市場曾一度傳言匯金考慮通過紅利增持方式注資銀行,令投資者的憂慮有所緩解,但本周一匯金副董事長李劍閣卻表示資本充足率應當市場化解決,匯金無意讓國有銀行減發股息補充資本金,投資者由此再度出現恐慌,周二的銀行股也成為拖累指數回落的重要力量。對於銀行股而言,今年以來的大規模集中放貸使資本充足率出現較大程度的下滑,而為了防範由於信貸問題引發新的金融風險,提高銀行業自身應對困難環境的能力,大型銀行現有的資本金充足率必須得到進一步的提升,而這也將是保證未來中國的金融體系整體穩定的重要一環。
資本充足單靠股市融資市場壓力極大
但由於三大行自身的規模極大,即便是1個百分點的資本金充足率的比例調整,都需要數以千億計的市場融資方能滿足,如果將這種融資壓力讓二級市場獨立承擔,勢必造成股價出現大幅下跌。這一點從前期僅僅是傳聞要提高資本充足率之後,二級市場就聞風色變便可見一斑。作為三大行的第一大股東,目前匯金在工商銀行,中國銀行和建設銀行中分別擁有35%,67%和57%的股權,而三大行2008年的淨利潤合計已經超過2000億元,2009年還將繼續增長。儘管減少分紅理論上說對股東的短期利益會有影響,但從保障銀行的長遠發展,健康發展,提升股東的總體回報的角度看,犧牲這部分短期利益的結果將會是相當正面的。
然而從李副董事長的表態看,減少紅利發放以補充銀行資本金這一方式並不在匯金的考慮範疇之內,筆者以為這可能與匯金自身面臨的盈利考核和紅利發放壓力有關,但這並不意味著在資本充足率問題上匯金將會袖手旁觀,只不過其途徑將會是通過市場化的方式完成,而非這種類行政干預的手段。
定向或公開增發或是更好解決之道
從最近一年多匯金在二級市場上頻頻出手增持三大行的動作看,仍然存在著繼續提高持股比例的可能性,所以除紅利增持這種被否定的選擇外,匯金還可以通過定向增發方式為三大行提供所需的資本金差額,並進一步增加對三大行的掌控力度。以目前的三大行的估值看,平均動態市盈率水平不足15倍,對於匯金這種大型機構投資者而言具備了相當的吸引力,而中國未來經濟發展前景的繼續看好也使銀行股的盈利增長具備了良好的基礎。由於通過二級市場增持對股價有較大影響,並不適合用於大規模的增加相關的持股比例,因此定向增發方式無疑也是匯金這類機構投資者大幅度增加對銀行股投資規模的一種重要手段。
除了匯金之外,諸如財政部,社保基金等也都是可以參與三大行定向增發的對象,如果這些機構投資者能夠慷慨出手,大型國有商業銀行資本金補充壓力就可以得到相當程度的消除,在二級市場上進行公開增發融資的可能性也就大幅降低,投資者對於銀行股增發抽血的恐懼心理自然會減輕,股指的表現也就不會因此受到過大的影響。當然,對於銀行股的投資者而言,無論是公開增發或者是定向增發,只要股本出現增長,每股收益必然被攤薄。從這一方面看股價存在短期回落的壓力,但假如考慮到由於資本金充足率提升後銀行業自身抗擊風險的能力出現明顯增長,經營上面能夠更加穩健。長期的增長潛力得以保證的話,那么股價中長期的表現仍然可以繼續看好。

相關通知

中國銀行業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印發資本充足率統計制度的通知
各銀監局,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
為全面反映銀行業金融機構風險狀況和抵禦風險的能力,強化對銀行業金融機構資本充足性的監督管理,根據《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特制定資本充足率統計制度,明確提出了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計算方法和統計要求。資本充足率統計制度包括資本充足率有關報表和填報說明,現印發給你們,請遵照執行,並按要求報送有關統計報表。
一、報送內容
資本充足率報表包含並表口徑報表和未並表口徑報表。並表要求參見《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管理辦法》第六條、第十條等規定。報表內容詳見附屬檔案1。
二、報送時間
並表口徑資本充足率報表頻度為半年,報送時間為半年後45日內;未並表口徑資本充足率報表頻度為季,報送時間為季後25日內。
三、報送方式
各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應按報送時間要求將本行數據以電子報表形式報送至銀監會統計部;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報送至所在地銀監局、銀監分局統計部門,並由各銀監局統計部門匯總後按報送時間要求上報銀監會統計部。
電子報表的格式規範及傳輸方式見附屬檔案2。
四、其他要求
各國有商業銀行和股份制商業銀行應於2004年4月末前將本行2003年年末資本充足率(半年報)數據和2003年末資本充足率(季報)數據補報至銀監會統計部,並於2004年5月末前將本行2004年第一季度資本充足率(季報)數據報送至銀監會統計部;各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2003年末數據的補報時間為2004年5月末,2004年第—季度數據的報送時間為2004年6月末。各機構後續各期數據報送時間按本通知第二條報送時間要求執行。
各銀監局應認真貫徹資本充足率統計制度,積極組織人員培訓,做好有關報表數據的收集、審核、整理和分析等工作,保證資本充足率統計制度的順利實施。各有關銀行業金融機構統計部門應根據制度要求,制定本行具體實施措施,組織制度培訓和系統開發工作,保證資本充足率統計工作的順利進行。
各銀監局應將本通知轉發至轄區內有關銀監分局、城市商業銀行和農村商業銀行。
按上述要求,以2004年第一季度季報報表為例,中國工商銀行數據檔案的三個工作表的名稱分別為201000_0o000_18008、202000_0o0001_9008、2020_00000_0o20008。秦皇島市城市商業銀行報送秦皇島銀監分局數據檔案名稱(假設秦皇島銀監分局要求其報送的數據單位是萬元)的三個工作表的名稱分別為5010412000018004、5010412000019004、5010412000020004。
為保證報送數據的準確性,銀監會統一設計了報送模板,在模板的每一工作表內部都建立了表內、表間審核公式,報送機構可自行核對統計數據的審核結果。
五、報送檔案傳輸方式
報送銀監會統計部的檔案傳輸方式。各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商業銀行向銀監會統計部報送數據傳輸方式為國際網際網路(Internet)方式傳輸。各銀監局統計部門向銀監會統計部報送數據傳輸方式為銀監會內部電子郵件系統傳輸。詳細傳輸方式參見《關於2004年統計報表數據傳輸有關事項的通知》(銀監辦通[2004]32號)。
各城市(農村)商業銀行向銀監局、銀監分局以及銀監分局向銀監局報送數據檔案傳輸方式由各銀監局、銀監分局自行規定。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