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險資本

風險資本

風險資本亦稱“創業投資資本”是機構性創業投資基金投資於新創立的、經評估認為有不尋常成長機會與潛力的小企業的資本。因被投資小企業創業成功的機會很小、風險很大,故名。其投資選擇的核心標準是在可預期的未來獲得高額回報,故新創立的高新技術企業往往成為其主要投資對象。

基本介紹

投資對象,投資種類,成立形式,套現機制,詳解,管理模式,定義,信用風險,操作風險,制度落實,長效機制,風險管理,能力標準,管理理念,計算,運作環境,主要作用,經營革命,風險資本,經營管理,資本監管,績效考評,理念核心,另解,風投公司,政府風險,

投資對象

風險資本在許多國家業已發展成熟,並具有成型的運作方式。
風險資本的投資對象是處於創業期的未上市新興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新興高科技企業。回報等待期
部分依靠風險資本扶持的上市公司,上市後即有良好表現,有些漲幅甚至達到283%,這在成熟的證券市場並不多見。

投資種類

風險資本均以私募方式籌資。由於風險資本風險大、收益很難預見,一般投資者難以承受,只能向銀行、保險等風險承受能力較強、願冒風險以追求高回報的特定投資群體私募。據統計。1997年美國風險資本的資金,有54%來自於退休和養老基金,有30%來自於金融機構,7%來自私人投資家。

成立形式

風險資本多以公司的形式設立。根據各國的情況,風險資本的組織結構主要有兩種,一是有限合夥制,由投資者(有限合伙人)和基金管理入(主要合伙人)合夥組成一個有限合夥企業,投資者出資並對合夥企業負有限責任,管理人在董事會的監督下負責風險投資的具體運作井對合夥企業負無限責任,在美國和英國,相當部分風險資本就是根據《有限合夥企業法》設立的。二是公司型,指風險資本以股份公司或有限責任公司的形式設立。例如,在美國,風險資本可以依照《投資公司法》設立。

套現機制

風險資本有確定的套現機制,一般有三種方式,一是促使所投資企業上市;二是所投資企業回購其股份;三是向其他戰略投資者(包括別的風險資本)以協定方式轉讓股份。

詳解

風險資本市場
風險資本是一個新出現的統計學的概念,是與“監管資本(RC, Regulatory Capital)”相對應的概念。風險資本從銀行內部講,應合理持有的資本。從銀行所有者和管理者的角度講,風險資本就是用來承擔非預期損失和保持正常經營所需的資本。
風險資本是描述在一定的置信度水平上(如99%),一定時間內(如一年),為了彌補銀行的非預計損失(unexpected losses)所需要的資本。它是根據銀行資產的風險程度的大小計算出來的。計算風險資本的前提是必須要對銀行的風險進行模型化、量化。這樣還能計算出各個業務部門或各個業務產品所需要的資本來。其實,現比較普遍使用的計算市場風險的模型(VaR)所計算出來的資本就是風險資本的概念。風險資本的一個重要特點,就是它是指所“需要的”資本,“應該有”多少資本,而不是銀行實實在在已經擁有的資本。

管理模式

定義

風險資本管理(Economic Capital Management)是商業銀行建立資本制約機制,控制風險資本的合理、適度增長,並提高資本回報率水平,有效降低經營風險的一種全面管理,其實質就是全面控制風險。當前,中國商業銀行的資本充足率還遠遠低於 8%的國際標準,資本回報率低,風險點較多。金融監管當局的嚴格監管和四大國有商業銀行股份制改革進程的加快,對其風險控制和管理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面對嚴峻的形勢,商業銀行只有樹立科學的發展觀,遵循辦商業銀行的基本規律,構建風險資本約束下的理性發展模式,全面控制風險,實現質量與效益的協調發展,才是中國商業銀行改革發展的有效路徑。
風險資本設計圖風險資本設計圖
引入全面風險管理理念是中國銀行業的現實出路所在。銀行是一個經營貨幣的高風險行業,往往稍有不慎就有可能釀成大的風險,甚至把整個銀行搞垮,從具有 200多年歷史的英國巴林銀行倒閉到中行黑龍江分行10億元資金被騙案以及山西太原7.28金融詐欺大案,都是由內部人員利用操作環節的漏洞而形成的。中國商業銀行有著與其它股份制銀行不同的特點,網點多,人員多,戰線長,人員素質參差不齊,形成的風險點相對較多,所以更應該注重控制風險管理,要把風險管理與業務發展放到同等重要的位置來抓。
從形成風險的種類看,主要有信用風險市場風險操作風險,作為基層經營行,當前面臨的風險主要是信用風險和操作風險。

信用風險

信用風險的形成主要受社會信用環境、借款人的信用觀念、企業的盈利能力、財務狀況等多方面因素的影響,只要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可能導致信用風險發生。因此,現代商業銀行要按照風險資本管理的理性發展模式,合理控制信貸規模,最佳化信貸結構,調整信貸資金投放的行業和地區,從而達到控制風險的目的。在具體操作中,要把握好國家的經濟政策,預測好經濟發展中潛在的周期性風險,投資過程中存在的結構性風險,國家巨觀調控下形成的政策風險。要把加強貸後管理作為防範信用風險的重點,堅持“審慎、規範、穩健”的信貸管理理念,嚴格客戶準入標準,狠抓新增貸款質量。尤其是基層經營行,在信貸審批權上收以後,要把主要精力放到貸後管理上,建立獨立的風險管理和控制組織體系,實行風險的全過程管理,促進風險管理的前置介入,加強前後台的協調運作,明確管理職責,落實貸後管理制度,提高客戶風險經理素質,使到期貸款儘快收回,減少資產占用,提高資金回報率,降低經營風險。

操作風險

在當前加快金融改革的情況下,控制操作風險是各家銀行工作的重點,它涉及到每個部門、每個環節、每個人員,具有不可預測性。中國金融業發生的案件事故,可以說都與操作風險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當前對各經營行而言,控制住了操作風險,就等於控制了60%的風險。在具體工作中,一是抓好會計基礎管理,嚴格結算帳戶管理,遵守結算紀律,配足配齊營業人員,以崗定責,推行會計委派制,發揮財會監管員和委派會計的雙重監督作用。

制度落實

重點抓好信息電子化條件下的規章制度、組織流程和系統平台建設,突出對重點部門、重點環節、重點崗位、重點時段的控制和防範,糾正違規操作,落實規章制度。 ,重點抓好查出問題整改的後續審計,狠抓整改效果。

長效機制

依法決策,合規經營,加大檢查和查處力度,嚴肅行風行紀,及時堵塞漏洞,把隱患消滅在萌芽狀態。五是加強員工能力素質培訓,增強工作責任心,化解能力風險和道德風險。六是加強執行力建設,建立執行文化,營造執行環境,培育執行能力。執行力是一種紀律,是一種文化,執行力增強了,各項制度就能夠不折不扣地得到落實,控制住了風險,也就等於增加了效益。有效發展
管理與發展是一個互為影響的有機體,管理水平的提高一定能夠促進經營效益的提高。風險資本管理不僅能夠有效控制風險,更重要的是能夠加快有效發展,它是當前商業銀行比較先進的管理手段,在中國商業銀行的廣泛套用,必將引起銀行業新一輪的效益增長。一是用風險資本的槓桿作用來配置資源,能夠有效提高全行資金的回報率,鼓勵通過對各項業務價格的調整,促使金融資源欠發達地區吸收存款,積極上存,減少本地區信貸投放,上存的資金由各家商業銀行的總行統一配置到效益好的優良客戶。二是實行鎖定存量,強化增量的考核辦法,淡化了多年以來中國銀行業推行的任務觀念,能夠有效挖掘經營潛力。但在考核上要突出在當地同業市場的變化,使經營行隨著市場份額的擴大配置相應的經營資源。三是轉變業務增長方式。徹底改變貸款是加快有效發展的唯一出路的錯誤思想,大力組織存款和發展中間業務,用風險資本管理的理念為產品定價,確定發展何種業務,應怎樣發展,對達不到經營成本的虧損業務堅決放棄,寧肯數字上不去、完不成上級行制定的計畫,也不能盲目發展,要用理性的思路冷靜地看待問題。
風險資本管理是個科學先進的管理方法,各行在具體實施過程中要把它與自身的行情結合起來,循序漸進地推行,對一些問題要深入細緻地研究,找出具體的應對辦法,在實踐中不斷自我完善。

風險管理

能力標準

風險資本設計圖
對保險機構所面臨風險的評估主要以償付能力為核心。償付能力的監管模式可分為:歐盟體系和北美體系。
歐盟體系主要是通過確定法定最低償付能力標準,要求保險公司的實際償付能力或償付能力保證基金不得低於法定最低償付能力。該體系的主要不足之處在於不能充分反映所有的風險,比如:資產風險、運營風險,以及最重要的風險——資產負債不匹配的風險,缺乏透明度,沒有和業務所蘊涵的真正經濟價值掛鈎等。
北美體系主要採用了風險資本方法(RBC),以保險公司的實際資本與風險資本的比率作為指標,通過指標值的變動,決定應採取的監管措施。雖然,這種方法使用了詳盡的因子,比歐盟固定比例法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這種方法本質上還是一種因子法。也就是說,從過去的經驗數據和平均意義來看,償付能力要求是可行的;但是不能反映每項業務的特有風險,以及未來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當前的RBC因子並沒有反映流行的萬能壽險等現代產品中隱含的保證和選擇權的風險。
由此可見,僅僅以償付能力作為風險管理的終極目標,顯然不能全面反映保險公司或者集團面臨的風險,也達不到監管機構保障被保險人利益的目的。因此,國際上許多大型保險、銀行金融集團,為更好地管理金融企業經營中所面臨的風險,正在探索研究並已經逐步實施一種新的風險評估方法,即風險資本。

管理理念

風險資本是基於全部風險之上的資本,是一種虛擬的資本。風險資本是當代金融業高度發達和面臨風險日趨複雜的客觀現實下,開始注重內部資本管理,並出現了超越資本監管的要求而產生的全新風險管理理念。風險資本不僅能防範風險,而且能創造價值。風險資本是在給定的償付能力標準下,在極端的市場、商業以及營運條件下,仍舊保持償付能力以及業務正常運作所需要的資本。
風險資本的定義包含兩個要點:一是衡量潛在的損失在極端的情況下(例如:一百年發生一次的事件)。二是衡量損失使用經濟價值,而非賬面價值。另外,風險資本的計算還要考慮特定的信用級別或者置信區間以及合理的時間跨度。
由於風險資本是針對公司面臨的風險對公司市值盈餘的影響,而要求保險公司持有的以保持一定的信用評級水平的資本,所以計算風險資本首先就是對風險的定量描述。保險公司或集團主要包括以下風險:市場風險信用風險保險風險商業風險運營風險等。
市場風險指因股市價格、利率、匯率等的變動而導致價值未預料到的,潛在損失的風險。因此,市場風險包括:權益風險匯率風險利率風險以及商品風險。利率風險是壽險公司的主要風險,它包含資產負債不匹配風險。
信用風險是指債務人或交易對手未能履行金融工具的義務或信用質量發生變化,影響金融工具的價值,從而給債權人或金融工具持有人帶來損失的風險。信用風險由三個部分組成:違約風險、信用差別風險和信用遷移風險。
保險風險指產品定價和準備金不能有效地覆蓋因未來的索賠發生的頻率、程度、時間以及退保等方面估計不準而造成的損失,保險風險包含:死亡率風險、退保率風險、發病率風險、年金死亡率風險、財產和意外風險。保險風險風險資本計算方法是,它將風險因子的變化對市值準備金產生的影響數量化,即將未來的現金流貼現。假設風險因子的變化服從一定的分布。給定敏感性,各個獨立的風險因子對市值準備金產生的影響就可以計算出來,然後再考慮各因子的波動性及因子間的相關性。
商業風險指在重大危機過後,保險業務的未來收入不能覆蓋未來的費用——不包括這些已經被其它種類風險所包含的費用和收入項目。商業風險是由於人們對未來可能發生的費用、已經存在的商業競爭(持續性)和未來如何重新定價的不確定而引起的結果與預期之間的偏差。商業風險風險資本以業務規劃為基礎,採用情景分析法計算。
運營風險指由於不充分的或者無效的內部流程、人員、系統等方面以及失敗造成損失,或者由外部事件(例如:欺詐、電腦系統崩潰)造成損失的風險。運營風險量化方法大致可以分為兩大類,即自上而下的方法和自下而上的方法。自上而下法適用於把集團看作一個整體,或者按照業務種類、產品種類等計算風險資本,自下而上法則按照單個業務流程計算出所需資本後,再加總計算出整個業務種類甚至整個集團所需的風險資本。

計算

以上計算出的風險資本是由每個獨立的商業部門的獨立風險類別所決定的。由於最壞的情景不可能同時發生,考慮到保險公司內部風險類別之間的相關性,通過風險整合可以得到保險公司總的風險資本需求。正是由於存在風險的分散,所以,大大降低了公司總的風險或者對可用資本的要求。資產市值和負債市值之差就是可用資本,保險公司或集團正是利用可用資本抵禦各種風險,通過可用資本和風險資本兩者的對比就可以得到公司的償付能力是否充足以及充足程度。

運作環境

風險資本
風險資本在許多國家業已發展成熟,並具有成型的運作方式。
風險資本的投資對象是處於創業期的未上市新興中小型企業,尤其是新興高科技企業。在美國,風險資本約80%的資金投資於創業期的高科技企業。這些企業著重開發創新產品,市場前景不好預期,不像成熟產業部門中的企業能從銀行、證券市場募集資金、只能藉助風險資本尋求資金支持。
風險資本風險資本
風險資本以高風險和高回報著稱。風險資本的投資一般需要4~6年才可能收回投資,期間通常沒有收益,一旦失敗血本無歸,而如果成功,則可獲得豐厚的回報。據《美國風險資本1998年鑑》介紹,部分風險資本扶持的上市公司。
風險資本均以私募方式籌資。由於風險資本風險大、收益很難預見,般投資者難以承受,只有30%來自於金融機構7%來自私人投資家。國外有關法規也明確規定,風險資本只能採取私募方式。例如,美國《1934年投資公司法》規定風險資本不得向公眾募集資金。英國,日本等國家和台灣地區均有類似規定。
風險資本通常採取漸進投資的方式,選擇靈活的投資工具進行投資。對於所投資企業,風險資本通常先注入部分資金,待企業發展前景有所明朗後視情況再迫加投資。在投資工具的選擇上,風險資本較多投資於非上市企業的可轉換優先股、可轉換公司,既可確保優先獲取股息、債息的有利地位,又可在企業上市前轉換為普通股。

主要作用

風險資本機構
1)風險資本在扶持高科技產業的發展方面功不可沒。以美國為例,美國風險資本的70%都投向了以信息技術為主的高科技產業,微軟公司(Microsoft)、網景公司(Netscape)等成功的高科技企業在發展歷程中均得到風險資本的扶持。
風險資本機構風險資本機構
2)風險資本能促進經濟成長。受風險資本支持的企業一般都屬於新興行業,發展前景良好,增長勢頭強勁,成為經濟的新增長點,1990~1994年問,英國受風險資本支持的企業的營業收入累計達到830億英鎊、年均增長率為34%,是同期代大倫敦《金融時報〉指數的100家企業的5倍多。利潤與資產淨值的增長率分別是這100家企業的3倍多和2.5倍。在美國、風險資本對促使經濟實現產業升級起了重要作用, 1997年,共有134家公司在風險資本的扶持下上市,而具中信息技術企業就占70家,信息技術已成為美國經濟成長的主要推動力,1994~1996年,在全美國內生產總值的增量中,高科技占了27%,而傳統的支柱產業住宅建築業只占14%,汽車業只占4%。
3)風險資本有力地促進證券市場的成長。風險資本通過扶持新興企業成長與壯大並推動其上市,給證券市場注入生機。據調查,1992~1995年。通過風險資本培育而在倫敦股票交易所上市的企業占新上市企業數的40%,而且這些公司代表著產業升級和發展的方向。其業績表現優於上市公司各項平均值,是證券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從發展趨勢看,風險資本在證券市場發展中還將起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

經營革命

風險資本

風險與收益總是結伴而行。任何企業的經營活動在為自身帶來豐盈收益的同時,也帶來了可能招致巨額損失的風險因子。對於舉債經營商業銀行而言,通過經營風險來獲取收益猶如“在鋼絲上舞蹈”,一旦失去二者的平衡,可能跌得體無完膚。因此,商業銀行自誕生之日起,就在不斷探求戰勝風險的技巧。然而,在與風險搏擊的過程中,卻不斷有銀行蒙受巨虧甚至倒閉,其中不乏大和銀行、巴林銀行這樣的金融巨頭,殘酷的現實一度使人們對商業銀行駕馭風險的能力產生了懷疑。
風險資本書籍風險資本書籍
風險資本(EC,economic capital)理念的出現,無疑增強了商業銀行駕馭風險的能力。風險資本這一概念最早起源於1978年美國信孚銀行創造的風險調整後的資本收益率模型。
所謂風險資本,是指“銀行決定持有用來支持其業務發展和抵禦風險並為債權人提供‘目標清償能力’的資本,在數量上與銀行承擔的非預期損失相對應”。

經營管理

簡單地說,風險資本是根據銀行所承擔的風險計算的最低資本需要,用以衡量和防禦銀行實際承擔的、超出預計損失的那部分損失,是防止銀行倒閉風險的最後防線。它是人們為了風險管理的需要而創造的一個虛擬的概念,而不是一個現實的財務概念,不能在資產負債表上直接反映出來,與監管視角的監管資本(RC,regulation capital)和會計視角的賬面資本(BC,book capital)有著截然不同的內涵。
風險資本公式風險資本公式
從某種意義上講,可以更多地將風險資本理解為一種風險管理的技術或工具,它的引入將從資本監管績效考評風險控制和經營理念等方面激起商業銀行經營管理的一場革命。
一、

資本監管

——從安全到效率
商業銀行作為經營風險的企業,其業務性質的特殊性決定了自身的脆弱性。鑒於銀行在整個國民經濟中所起的重要作用和發生金融風險後對經濟穩定的巨大衝擊,各國金融監管機構都制訂了一系列嚴格的監管標準,目的是為了保障商業銀行經營活動的穩健性和安全性。
其中最著名的當數國際巴塞爾委員會制定的商業銀行資本充足率標準,即商業銀行的監管資本持有量占自身風險加權資產(RWA,risk-weighted assets)總量的比重不低於8%。
然而,這種“一刀切”的硬性規定抹殺了銀行之間的個性和差異,尤其是在風險控制方面。客觀上講,監管資本並不能完全代表銀行實際吸收非預期損失的能力,並且監管規定不一定真實反映特定銀行的風險特徵。如果銀行能夠保持,則嚴格執行巴塞爾協定意味著資本配置過度;相反,如果,則保持8%的資本充足率意味著資本配置不足。對於那些優質的商業銀行而言,8%的資本充足率要求顯得過於保守,無異於束縛了其逐利空間,因為在其高效的風險監控系統下,無需 8%的資本充足率就能完全覆蓋其風險暴露;相反,對於有些劣質的商業銀行而言,由於風險監控系統運行的低效率,甚至連10%的資本充足率也可能無法有效覆蓋風險頭寸
從這個角度來看,巴塞爾委員會所制定的資本充足率標準並不能被冠之以“科學的標準”,它推崇安全至上,但卻無法有效規避劣質銀行的危機,反而使具有良好風險控制能力的優質銀行在這一硬性約束條件下不能充分發揮其資本的效用。這種折中行為,實乃不得已而為之的作法。
風險資本用靈活和自由的理念體現出了銀行與銀行之間的異質性。它是為承擔風險暴露真正需要的資本,完全反映了銀行自身的風險特徵。
對那些優質銀行而言,只需持有與其風險頭寸相匹配的風險資本儲備,其他剩餘資本完全可以騰出來進行業務擴張,從而提高自有資本的運作效率,攫取更大利潤。 、
而劣質銀行則可以通過增持資本或收縮業務去消除破產隱患,從而提高自身的安全性。在風險資本理念的指導下,監管部門真正應該做的是嘗試讓商業銀行根據自身的具體情況自行量體裁衣、實現所謂“自我監管”,把工作的重點放到如何確保商業銀行把風險資本的理念落實到經營實踐中去,而不是一廂情願地制定“一刀切”的硬性標準,讓銀行去執行命令。
以風險資本理念,在強調對債權人負責的同時也兼顧了商業銀行自身的效率,將安全性和盈利性結合起來,從而保證了資本得以最有效的運用以獲得最佳的收益,並通過提高優質銀行的效率而提高了整個銀行體系的效率,通過增加劣質銀行的安全性而增強了整個銀行體系的安全性。
二、

績效考評

——從數量到質量
作為激勵制度的基礎,科學的績效考評標準有助於提高整個銀行的運作效率,而不合理的績效考評標準往往由於無法有效識別效益源和損失源,會降低整個銀行系統的運作效率,甚至會造成“劣質部門驅逐優質部門”的現象。從這個意義上講,績效考評標準設計的科學與否,將直接關係著商業銀行經營的安全性和長遠性。
絕大多數銀行安排的年度經營計畫目標都以利潤額和業務量為主,以利潤和業務計畫的實際完成情況作為績效評價和考核結果,並以此進行等級排名和薪酬獎勵。
在這種考評標準的驅使下,任何一個理性的信貸員都會毫不猶豫地擴大自己資產業務規模,企圖利用業務量的增加來帶動利潤額的增加。因為按照責權發生制的會計原則,交易完成的同時利潤和業務量就能體現在賬面上,而不管日後這筆貸款能否收回。
然而,賬面利潤的核算不但沒有考慮到權益資本的使用成本,更重要的是忽視了風險因素的存在。會計體系記錄的信息屬於交易導向,而非價值導向,按照責權發生製得出的賬面利潤並不是銀行實實在在可用於分配或再投資的資金,它僅僅是反映在賬簿上的一個數學符號。
如果以這個符號作為考核標準,那么最直接的後果就是風險頭寸隨著業務規模的擴張迅速積累,利潤虛增,一旦風險事件發生,就會導致經營利潤賬實不符,不良資產層出不窮。
顯然,以賬面利潤額作為績效考評標準的可行度是值得懷疑的。而風險資本理念所倡導的經濟增加值(EVA,economic value added)和風險調整後的
資本收益率(RAROC,risk adjusted returnon capital)概念則可有效解決利潤虛增的問題,同時能夠對員工的績效給出更客觀公正的評價。所謂EVA是指稅後利潤扣除風險資本成本後的淨額,用公式表達為: EVA=PAT-Re×EC
其中,PAT表示稅後利潤,Re表示期望收益率,Re×EC則可以視為風險資本的持有成本,也就是承擔風險的代價。而RAROC體現的是剔出風險因素後的風險資本回報率,用公式表達為: 其中,PAT(profit after tax)表示稅後利潤,EL(expect loss)表示預期損失。EVA和RAROC同傳統評價指標的最大區別,就是充分考慮到了風險因素的影響和資本的成本,其核心原理是商業銀行在評價其盈利狀況時,必須考慮在盈利的同時承擔了多大的風險,在計算EVA時應把風險因素歸人減數,而在計算RAROC時應把風險因素並人分母,這樣一來,提高績效指標數值的手段就不單單取決於擴大被減數和分子,同時應充分考慮控制減數和分母的膨脹。

理念核心

總的來說,以風險資本理念為核心的績效評價系統通過引入風險成本資本成本對收益進行調整,將各項因素分解到各部門和各產品,從機制上引導業務單位和業務人員統籌考慮收益與成本、市場與風險的關係,從而能夠更加科學合理地評判業務單位和業務人員的經營績效,並施加相應的獎勵或懲罰。

另解

風險資本是指抵補一定時間段內,給定置信區間內資產和其他頭寸價值的潛在損失金額,即指能夠令損失超過資本的機率小於一定水平的資本要求。

風投公司

就像華爾街已經等同於美國金融業一樣,在創業者眼裡“沙丘路”(Sand Hill Road)便是風險投資公司的代名詞。沙丘路位於矽谷北部的門羅公園市(Menlo Park),史丹福大學向北一個高速路的出口處。它只有兩三公里長,卻有十幾家大型風險投資公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科技公司至少有一半是由這條街上的風險投資公司投資的。其中最著名的包括紅杉資本(Sequoia Capital,在中國稱作紅杉風投)、KPCB(Kleiner,Perkins,Caufield &Byers)、NEA(New Enterprise Associates)、Mayfield 等等。NEA 雖然誕生於美國“古城”巴爾的摩,但經營活動主要在矽谷,它投資了五百家左右的公司,其中三分之一上市,三分之一被收購,投資準確性遠遠高於同行。它同時是中國的北極光創投的後備公司(backing company)。Mayfield 是最早的風險投資公司之一,它的傳奇之處在於成功投資了世界上最大的兩家生物公司基因科技(Genentech)公司和 Amgen 公司(這兩家公司占全世界生物公司總市值的一半左右)。除此之外,它還成功投資了康柏、3COM、SGI 和 SanDisk 等科技公司。而所有風投公司中,最值得大書特書的便是紅杉風投和 KPCB 了。
風險資本作為一種特殊形式的股權資本,在推動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進程中,已有10餘年的歷史。但時至今日,我國的風險資本無論是融資渠道,或是規模數量,仍然存在著許多亟待解決的問題,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我國風險投資業發展的“瓶頸”。

政府風險

政府風險資本的投入在風險投資業發展中,尤其是在初期,確實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這已被已開發國家的實踐所證明。問題的關鍵是政府在發展風險投資中究竟應該扮演什麼樣的角色,是否要採取直接投資的辦法(如設立國有股份風險投資公司),在這方面,我們應該認真吸取美國在發展風險投資業中政府支持的小企業投資公司失敗的教訓。
1958年,美國國會頒發了《小企業法案》,並授權小企業管理局制定和實踐小企業投資公司計畫,其主要目的是通過設立政府風險投資公司,引導民間資本投向風險企業,促進美國風險投資業的發展。小企業投資公司可以從小企業管理局得到極低利率的貸款,使得很多小企業投資公司沒有把資金投向高科技風險企業,而是以高利息的形式向那些有現金流入的企業提供債權融資,穩獲利差。此外,小企業投資公司由於得到了政府的大力支持,因而缺少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不能吸引高素質的投資經理,所以因投資經理素質不高,專業水平低和管理不善而經常招致投資的失敗。1976年,全美700個小企業投資公司中有 232個成為有問題的投資公司。為此,美國國會通過一項立法,賦予小企業管理局更廣泛的執法和監督權,以加強對小企業投資公司的審計和管理,但這些措施並沒有扭轉小企業投資公司慘敗的局面。1997年,小企業投資公司已減少到276家,占全美風險投資總額的21%,到1999年,這個比例已經銳減到 l%。
由此可見,即使在美國具備如此良好的商業環境和市場機制的前提下,政府直接投資的辦法也不是促進風險投資業發展的理想辦法。在法律制度和市場機制還不完備的條件下,我國的風險投資業更不能主要採取政府直接出資設立風險投資公司和風險投資基金,繁衍一批又一批國有獨資或國有控股風險投資公司的辦法。因為無論設計多么完善和周密的代理人方案,都難以解決出資方所有者空缺及由此派生的代理人問題,其結果可能是激勵機制和約束機制雙重軟化,大量的國有股份風險投資公司因投資失敗而破產,或者是又回到“政府既當裁判又做球員”,的老路,市場和政府功能雙重失效。因此,發展我國風險投資業,政府的主要職責不是直接投資,而是以適量的投資提高風險投資企業的信譽,引導民間資本,調動社會投入的積極性。
風險資本風險資本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