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若懸河

口若懸河

一個漢語成語,讀音是kǒu ruò xuán hé,意思是講起話來滔滔不絕,像瀑布不停地奔流傾瀉。形容能說會辯,說起話來沒完沒了。

基本介紹

  • 中文名:口若懸河
  • 拼音:kǒu ruò xuán hé
  • 出處:《世說新語·賞譽》
  • 同義詞口如懸河、口似懸河、伶牙俐齒
  • 解釋:形容能說會辯,說起話來沒完沒了
解釋,出處,典故,成語故事,例句,詞語辨析,近義詞,反義詞,用法,

解釋

說話像河水下瀉,滔滔不絕。形容能言善辯。

出處

金瓶梅詞話》第三三回:“﹝ 韓道國 ﹞但遇著人,或坐或立,口若懸河,滔滔不絕。”
鄒韜奮《患難餘生記》第一章:“他好像把法庭看作救亡運動演講大會,回答時侃侃而談,口若懸河。”

典故

郭象是西晉時期玄學家。他從小勤學好問.善於發現問題,有鑽研的精神。郭象知識淵博,對日常事物常有獨到的見解,他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擅長清談。
西晉時期推崇老莊思想。當時有十幾個名家為《莊子》作注,但都不能將《莊子》的思想精位研究通透。向秀為《莊子》作注,他將作品中美妙的玄理表述出來,將以往人們沒有發現的奇思妙想發揮得淋漓酣,在當時引起大談老莊思想的熱潮。可惜的是《莊子》《秋水》《至樂》兩篇還沒有注釋完成,向秀就去世了、
向秀的兒子年幼,未能繼承父親的遺志.而文稿又被郭象獲得。郭象為《秋水》《至樂》兩篇作注,又改了《馬蹄》一篇的註解,其他各篇的註解就只改了些文句,然後就以自己的名義抄錄,成書《(莊子)注》。《(莊子)注》使他聲名遠播,所以後來只有郭象的《(莊子)注》,而沒有向秀的《(莊子)注》了。
當時的一些清談名士很推崇郭象。有一次,太尉王衍與郭象閒談,發現郭象口才很好,能言善辯,說得頭頭是道,很有見地。王衍感嘆道:“郭象言論,如同瀑布傾瀉,滔滔流注,永不停歇。”

成語故事

晉朝時,有一位大學問家,名叫郭象,字子玄。
他在年輕的時候,已經是一個很有才學的人。尤其是他對於日常生活中所接觸的一些現象,都能留心觀察,然後再冷靜地去思考其中的道理。因此,他的知識十分淵博,對於事情也常常能有獨到的見解。後來,他又潛心研究老子和莊子的學說,並且對他們的學說有深刻的理解。過了些年,朝廷一再派人來請他。他實在推辭不掉,只得答應了,到朝中做了黃門待郎。到了京城,由於他的知識很豐富,所以無論對什麼事情都能說得頭頭是道,再加上他的口才很好,又非常喜歡發表自己的見解,因此每當人們聽他談論時,都覺得津津有味。當時有一位太尉王衍,十分欣賞郭象的口才,他常常在別人面前讚揚郭象說:“聽郭象說話,就好象一條倒懸起來的河流,滔滔不絕地往下灌注,永遠沒有枯竭的時候。”郭象的辯才,由此可知。
而後人就以“口若懸河”來形容人善於說話,一旦說起話來就像倒懸的河水、滔滔不絕,永遠沒有停止的時候。

例句

唐·韓愈《石鼓歌》:“安能以此上論列,願借辯口如懸河。”
明·羅貫中三國演義》第四五回:“假使蘇秦張儀陸賈酈生復出,口似懸河,舌如利刃,安能動我心哉!”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鈍秀才一朝交泰》:“ 德稱口如懸河,賓主頗也得合。”

詞語辨析

近義詞

懸河瀉火 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同“懸河注火”。
懸河注火 指以河水傾瀉於火。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
懸河注水 比喻以強大力量去消滅敵方。同“懸河瀉水”。
辨如(若)懸河 辨,通“辯”。猶言口若懸河。
口如(似)懸河 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同“口若懸河”。
談若懸河 猶言口若懸河。形容能說會辨,說起來沒個完。
言類(若)懸河 形容能言善辯,說話滔滔不絕。
能言善辯、滔滔不絕侃侃而談、妙語連珠

反義詞

用法

主謂式;作謂語、賓語、定語;中性詞。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