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本

股本

股本 capital stock,亦作股份;股份資本,是經公司章程授權、代表公司所有權的全部股份,既包括普通股也包括優先股,為構成公司股東權益的兩個組成部分之一。股本的大小會隨著送股配股而增加,但市價不會改變,這是由於送配股除權的原因。

基本介紹

基本含義,概念分類,基本關係,換算方法,組織管理,具體來源,具體分析,市場變化,關係,市場操作,市場誤區,

基本含義

股本指股東在公司中所占的權益,多用於指股票。
上市公司與其他公司比較,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將上市公司的全部資本劃分為等額股份,並通過發行股票的方式來籌集資本。股東以其所認購股份對公司承擔有限責任。股份是很重要的指標。股份總數為股本,股本應等於公司的註冊資本,所以,股本也是很重要的指標。為了直觀地反映這一指標,在會計核算上股份公司應設定"股本"科目。
股本股本
公司的股本應在核定的股本總額範圍內,發行股票取得。但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與股本總額往往不一致,公司發行股票取得的收入大於股本總額的,稱為溢價發行;小於股本總額的,稱為折價發行;等於股本總額的,為面值發行。我國不允許公司折價發行股票。在採用溢價發行股票的情況下,公司應將相當於股票面值的部分記入“股本”科目,其餘部分在扣除發行手續費、佣金等發行費用後記入"資本公積"科目。

概念分類

額定股本:公司章程設定的可以合法發行的最高股本數額。
已發行股本: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的股本數額。
股本股本
發行在外股本: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的並一直持有股本數額。
庫藏股:公司已經依法向股東發行但由公司收回尚未註銷的股本數額。
認股本:投資者根據契約分期認購但股款尚未全部繳入的股本。

基本關係

額定股本≥已發行股本≥發行在外股本
股本股本
已發行股本=發行在外股本+庫藏股
所有者繳入的資本,在金額上與註冊資本一致。與股份公司的股本的性質相同?
實收資本的計價以所繳入的資產的價值為基礎,其本身無法單獨計價。參見“固定資產”、“無形資產”。

換算方法

總股本是股份公司發行的全部股票所占的股份總數,流通股本可能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對於全流通股份來說總股本=流通股本。
比如外國有些股份公司的內部職工股或管理層持股在一定的期限內可能是限制流通的。
股份公司發行股票總股本中,一般有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社會公眾股外資股(B股)等。2008年前,考慮到二級市場擴容不能過快等因素,國家股、法?人股一般不得上市內部職工股也只有在社會公眾股上市半年後才能上市流通。
股本股本
流通股是指已上市流通的股數,它主要是指社會公眾股,已上市的內部職工股。
總股本-非流通股本=流通股
其中非流通股即是上述所指的國家股、法人股、內部職工股(未上市的)、外資股(B股)等。
總股本的大小與股價的關係:總股本大的話,而且非流通股本小的話,莊家就不易控盤。該股不易成為黑馬。相反,總股本小,而且非流通股本相對來說占有較大的比例,那么莊家很容易吸籌建倉,能快速拉升股價,成為黑馬的機率較大。如果在沒莊家的介入的前提下,股本大的價格波動相對股本小的價格波動要小一些。

組織管理

公司的股本,應按以下規定核算
(一)公司的股本應當在核定的股本總額及核定的股份總額的範圍內?發行股票取得。公司發行的股票,應按其面值作為股本,超過面值發行取得的收入,其超過面值的部分,作為股本溢價,計入資本公積
股本股本
(二)公司境外上市以及在境內發行外資股,按確定的人民幣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總額的乘積計算的金額,作為股本入賬,按收到股款當日的匯率折合的人民幣金額與按人民幣計算的股票面值總額的差額,作為資本公積處理。
公司的股本除下列情況外,不得隨意變動
(一)符合增資條件,並經有關部門批准增資的,在實際取得?投資者的出資時,登記入賬。
股本股本
(二)公司按法定程式報經批准減少註冊資本的,在實際發還投資時登記入賬。採用收購本公司股票方式減資的,在實際購入本公司股票時,登記入賬。公司應當將因減資而註銷股份、發還股款,以及因減資需更新股票的變動情況,在股本賬戶的明細賬及有關備查簿中詳細記錄。
投資者按規定轉讓其出資的,公司應當於有關的轉讓手續辦理完畢時,將出讓方所轉讓的出資額,在股本賬戶的有關明細賬戶及各備查登記簿中轉為受讓方。
公司發行股票
收到現金等資產,按實際收到的金額做以下賬務處理。借:現金或銀行存款(實際收到的金額) 貸:股本(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總額的乘積計算的金額)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應在辦理增資手續後,按股東大會批准的利潤分配方案做以下賬務處理。
借:利潤分配
貸:股本
公司境外上市以及在境內發行外資股
收到股款時。
借:銀行存款(收到股款當日的匯率折合的人民幣金額)?
股本股本
貸:股本(股票面值和核定的股份總額的乘積計算的金額)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公司將發行的可轉換債券轉換為股本時
借:應付債券─債券面值
應付債券─債券溢價(未攤銷的溢價)
應付債券─應計利息(已提的利息)
貸:股本(股票面值和轉換的股數計算的股票面值總額)
現金等(用現金支付的不可轉換股票的部分)
應付債券─債券折價(未攤銷的折價)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差額)
公司按法定程式
報經批准減少註冊資本,應在辦理減資手續後做以下賬務處理。
借:股本
貸:現金
銀行存款
公司採用收購本公司股票方式減資時
(一)支付款超過面值總額的部分,依次減少資本公積留存收益時。
借:庫存股
貸:銀行存款/現金
借:股本(股票面值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盈餘公積
利潤分配─未分配利潤
貸:庫存股
(二)購回股票支付的價款低於面值總額時。
借:庫存股
貸:銀行存款/現金
借:股本(股票面值)
貸:庫存股
資本公積——股本溢價

具體來源

公司剛成立時,股本的來源都是原始股東,這些人有的出錢,有的出力(技術或無形資產入股),剛起步時都是胼手胝足奮力打拚。經過一段草創期後,有些公司經營錯誤產生虧損,有些公司則是平安度過危險期,但不管是賺是賠,通常都會採取相同的行動–現金增資增強體質。這時的股東多為自己人,所以現金增資多是以面額認購,由於公司的前景未明,所以股本的變化沒有好壞問題。
草創期後公司能穩定生存,下一步就是籌資擴大經營,最容易的方式,就是把公司股票公開發行。如果是有前途的好公司,發行的股票都有內部或特定人士認購,一般人要買到不容易。另一種情況是公司經營並不理想,公開發行只是想股票換鈔票,等鈔票換到差不多的時候,也是公司結束的時候,這種股票有時會用老鼠會的方式行銷,所以購買來路不明或親友轉賣的未上市股票要特別小心。

具體分析

每股收益即EPS,又稱每股稅後利潤每股盈餘,指稅後利潤與股本總數的比率。它是測定股票投資價值的重要指標之一,是分析每股價值的一個基礎性指標,是綜合反映公司獲利能力的重要指標,它是公司某一時期淨收益與股份數的比率。該比率反映了每股創造的稅後利潤, 比率越高, 表明所創造的利潤越多。
即經營活動產生的每股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產生的每股現金流量與每股淨資產無關。經營活動產生的每股現金流量=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總股本
每股淨資產:
每股淨資產是指股東權益與股本總額的比率。其計算公式為:每股淨資產=股東權益÷股本總額。這一指標反映每股股票所擁有的資產現值。每股淨資產越高, 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多;每股淨資產越少, 股東擁有的資產現值越少。通常每股淨資產越高越好。
公司淨資產代表公司本身擁有的財產,也是股東們在公司中的權益。因此,又叫作股東權益。在會計計算上,相當於資產負債表中的總資產減去全部債務後的餘額。公司淨資產除以發行總股數,即得到每股淨資產。例如,上述公司淨資產為15億元,它的每股淨資產值為1.5元(即15億元/10億股)。
又稱股東權益收益率,是淨利潤與平均股東權益的百分比。該指標反映股東權益的收益水平,指標值越高,說明投資帶來的收益越高。淨資產收益率是公司稅後利潤除以淨資產得到的百分比率,用以衡量公司運用自有資本的效率。還以上述公司為例。其稅後利潤為2億元,淨資產為15億元,淨資產收益率就是13.33%(即<2億元/15億元>*100%)。
看了股本以後就可以知道此股的大小了,一般小盤股容易炒上去,而大盤子的股票很難炒,一般流通股本在1個億以上的個股稱為大盤股; 5000萬至1個億的個股稱為中盤般;不到5000萬規模的稱為小盤股。就市盈率而言,相同業績的個股,小盤股的市盈率比中盤股高,中盤股要比大盤股高。特別在市場疲軟時,小盤股機會較多。在牛市時大盤股和中盤股較適合大資金的進出,因此盤子大的個股比較看好。由於流通盤大,對指數影響大,往往成為市場調控指數的工具。投資者選擇個股,一般熊市應選小盤股和中小盤股,牛市應選大盤股和中大盤股。
每股公積金是公司的“最後儲備”,它既是公司未來擴張的物質基礎,也可以是股東未來轉贈紅股的希望之所在。沒有公積金上市公司,就是沒有希望的上市公司。每股公積金就是公積金除股票總股數

市場變化

上市前後的變化
上市上櫃都是經由券商輔導,券商會依據公司情況及經營者的想法,厘定股票換鈔票的方法及過程,最終的目標–鈔票換到,老闆還是他。有些公司採取上市前先印股票,也就是上市前大幅的盈餘或公積轉增資,有時還同時辦理現金增資,上市初期想盡辦法衝出業績獲利,股價拉到最高點,等股票換到差不多時,隨即自由落地回到基本面,由於上市前股本擴充太多,股價幾年內都不會再有起色。
另一種情況是先高價上市,上市後以高獲利搭配高配股吸引投資人,然後利用除權後投資人對股價的錯覺,逐步將股票換成鈔票,投資人股票越分越多,但一直處於被套的狀態,要解套不容易。上市前後如果股本大幅增加,很容易造成股價下跌的惡性循環,這種公司最好不要看到新聞就去追高買進,不小心會套牢一輩子。
正常股本變化
股本有時也會以不同的形式顯現,現金增資溢價及保留盈餘是有實際的現金增加,有需要也可配股,所以有時跟股本沒什麼差異。資產重估轉資本公積只是賬面數字,雖然也可以配股,但只會膨脹股本,拖累稀釋盈餘,對股價是一種傷害。如果更仔細深入的探究下去,原來股本跟淨值、賬面價值、真正的價值,都有直接的關係,了解股本的變化,其實就是認識價值的變化。

關係

股本的大小與股價關係
股本大的話,而且非流通股本小的話,莊家不易控盤,該股不易成為黑馬.相反,股本小,而且非流通股本相對來說占有較大的比例,那么莊家很容易吸籌建倉,能快速拉升股價,成為黑馬的機率較大.如果沒莊家的介入,股本大的價格波動相對股本小的價格波動要小一些。

市場操作

股本就漸趨穩定,在景氣不好股價較低時,很多公司股本甚至於幾年都不改變,但如果遇到景氣大好股價處於高檔,很多公司也會以配股或現金增資調整體質或擴大規模,只要股本不膨脹太多,都屬正常的情況。
一家有責任心的好公司,經營者除了努力創造獲利之外,也會考慮到所有股東權益,他們的部份想法,就會透過股本的變化告訴股東。就散戶來說,買股票不只是買公司的前途,你買的同時是老闆的信用及公司的商譽,當然要花點時間探聽他們的“名聲”,觀察這家公司股本的改變,就是認識他最好的方法。信息爆炸的時代,知己知彼已經是很容易的事,投資會不會成功,就看你是不是知道的比別人多、比別人快。散戶可能沒辦法跟人比快,但只要方法對多花時間,比多是可以做到,懂得多自然就會反應快,獲勝也就不是難事。
買股票如果擔心害怕,那一定是對這家公司的認識不清,重新去檢視他的股本形成過程,就可以在買與賣之間做出最適當的判斷。

市場誤區

當前在一級市場,不少投資者甚至機構投資者雖然倡導價值投資理念,但在對擬上市公司估值時,往往抓住“小股本”題材,偏執地認為其未來成長空間大,發展能力強,而高估其價值,從而對其過分炒作、虛張聲勢,在深圳“中小企業板”、“創業板”發行的幾隻股票更是反映了這種現象。在二級市場,“高送轉”題材仍是市場炒作熱點,這一點可以從眾多上市公司披露2009年報前期的市場反應中可以看出。實際上,以上“小股本”、“高送轉”炒作的現象實際上帶給投資者的只是虛假的繁榮景象和根本不存在的財富。
無論是在一級市場,還是在二級市場,投資者在給公司估值時往往特別關注股本擴張的因素,這其實是一個“誤區”。對於一個公司來說,決定其價值最根本的因素取決於盈利能力及成長性,而不是其“股本”大小。例如:二級市場的股本擴張——“高送轉”實質是股東權益的內部結構調整,對公司淨資產收益率、盈利能力、資產規模、槓桿水平以及行業發展趨勢都沒有任何實質性影響,公司的基本面並沒有變化。換句話說,“股本”大小並不決定企業價值,也不影響給投資者帶來多少現金回報。美國“股神”巴菲特直言:“股票分割”沒有任何實際意義。此舉只會增加交易成本,引起投資者對旗艦伯克希爾公司進行更多的投機交易。這好比吃不了整塊比薩,而將它切成5塊,餅的大小並沒有實際變化。
一、一級市場的誤區:擬上市公司股本較小時,可以給投資者留下“成長能力強”的想像空間;擬上市公司股本較大時,留給投資者想像的空間就小了。
市場上存在這樣一個非理性現象,即“股本”較小的擬上市公司在一級市場發行股票時,往往較容易受到機構投資者的特別青睞,因為這類公司可以給機構投資者留下一個“未來成長空間大”的想像題材。相比上海“主機板”,在深圳“中小企業板”發行上市的公司由於其股本規模較小,往往會得到一個較高的發行市盈率,從而得到一個非凡的超募價格。如市場熱捧的某隻股票,發行價定為150元/股左右,刷新了A股上市公司發行價的最高紀錄,同時創造了高倍的超募紀錄,從而引發市場各方熱議。相比之下,到上海“主機板”上市的公司因股本規模較大,從一開始就被扣上了“較成熟公司,發展空間有限”的帽子,殊不知,公司剛剛上市,又怎會發展空間有限呢?
其實這是一種表象,在上述表象驅動下,一些擬上市公司在改制時與保薦機構協商設定較低的折股率,人為地“壓低”發行前總股本,以圖獲得在深圳“中小企業板”發行上市時的“溢價”,並繼而獲得較高的資本公積金,為日後用資本公積金大比例轉增股本埋下伏筆,進而提升股價。上述人為壓低發行前股本規模的做法使得原本可以在上交所主機板市場上市的企業紛紛改向深圳中小板,此舉將不利於我國多層次資本市場體系的建設,也不利於證券監管部門針對不同市場的特點採取差別的風險監管。
高度關註上市公司股本擴張能力可以說是我國股市的特色之一,縱觀世界各國股市,唯有我國股市如此高看股本與股價和成長性的關聯,也唯有我國股市如此熱衷於上市公司股本擴張能力和炒作高送轉”題材。
傳統估值理論和理性的資本市場認為,公司估值取決於盈利能力的大小和成長性,而成長空間與行業的發展趨勢、自身的資產結構與質量、管理層的經營管理能力等高度相關,而與股本大小几無關聯。在決定股價因素方面,“小股本”、“高送轉”只能顯一時之效,卻無長久之功,本文第三部分的實證檢驗將充分說明這一點。
不僅如此,由於貪圖一時之效,人為“壓低”上市前股本規模的上市公司的大量存在,也嚴重扭曲了市場的估值體系。在當前的發行體制環境下,由於對股本規模較小的擬上市公司詢價機制並不要求實行“累計投標詢價”,這些公司往往與主承銷商“協商”定價發行,在發行市場處於“賣方市場”的環境下,往往按照發行區間的上限發行。發行的價格高了,自然容易產生較大波動,這樣?不利於風險揭示,也在某種程度上擾亂了資本市場的估值體系。另外,在當今資本市場投資者中機構投資者占比較大的環境下,這種行為還會培育機構投資者滋生過分關注“小股本企業,發展空間大,投資故事多”的投資理念,而不去花大力氣認真地研究公司未來的現金分紅、行業環境、盈利能力、利潤增長率等這些真正的資本市場估值因素,機構投資者這種“短視行為”不利於培育良好的資本市場估值環境,有悖於構建理性成熟資本市場的監管要求。
二、二級市場的誤區:“高送轉”並非天上掉下的“餡餅”,沒有建立在經營業績成長背景上的“高送轉”只能是“數字遊戲”。固然,企業經營管理層提出的“高送轉”方案向市場傳達了企業將不斷發展壯大的“信號”,但多數“高送轉”現象為市場炒作所致,投資者要警惕這類股票背後的“陷阱”。
“高送轉”一般是指大比例(50%以上)送紅股或以資本公積轉增股本,它是中國證券市場長期以來形成的一個重要投資主題。進入2010年一季度以來,隨著上市公司2009年報的相繼出爐,圍繞“高送轉”上市公司股票的炒作也進入了“白熱化”的階段。一些“高送轉”股票價格因“填權效應”而翻番,讓投資者獲利頗豐,例如2010年3月30日,神州泰岳股價一度突破200元,穩坐A股第一高價股,此前不久,神州泰岳因推出每10股轉增15股派現3元(含稅)的方案而被稱為“史上最牛分紅上市公司”。但也有相當一部分“高送轉”股票在公告後實際價格持續下跌,讓盲目跟風的股民叫苦不迭,例如2010年3月18日,在“中小企業板”宣布每10股送5股轉5股派6元的大華股份以大跌收盤。
由於高度重視“高送轉”題材,每到歲末年終,市場上都會流傳著部分公司“高送轉”的傳聞,個別機構也會篩選出“高送轉”題材股,導致部分公司股價出現異動。“高送轉”股票之所以容易受到市場追捧,一方面是因為上市公司採用高比例送轉的方式進行分配,能向投資者展示企業高成長性的“假象”,從而提振投資者的信心。另一方面是因為“高送轉”公司盤子小,股價易被機構操縱,對於習慣於炒“概念”的投資者而言,“高送轉”恰好迎合了其投資偏好。
“高送轉”從表面上看,投資者手中的股票增多了,但實際既不會給投資者、經濟上也不會給上市公司經營層面帶來任何實質性的變化,公司的市場價值提高肯定不是因為“高送轉”而引發股本擴大造成的,“高送轉”充其量也只是個“工具表象”而已,實質上影響上市公司投資價值的因素還是業績和成長性,而這兩者又受到行業發展環境以及產品競爭力、管理層的經營管理能力所制約,沒有建立在經營業績成長背景上的“高送轉”只能是“數字遊戲”。從短期來看,“高送轉”股票可能會讓投資者獲得一定收益,但從較長期間來看,絕大多數“高送轉”題材股票並不能讓投資者獲得超過市場平均水平的超額收益。
三、來自市場的實證檢驗:上市公司高送轉”行為真的會影響“市場價值”嗎?
根據股票估值理論,不考慮其他因素,上市公司的市場價值與股本無關,影響公司價值的根本因素在於其資產收益水平、成長速度、公司規模、槓桿水平以及所處行業的發展趨勢等。為此,我們選取2008-2009年A股上市公司的財務數據,以上市公司1個年度的股票持有期回報率代替“市場價值”作為自變數,以是否發生“高送轉”行為作為因變數,同時以淨資產收益率營業收入增長率總資產自然對數、資產負債率、行業因素作為控制變數構建資本市場模型,來檢驗“高送轉”行為是否顯著影響股票持有期回報率,繼而影響公司的“市場價值”。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