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菇(食用菌)

草菇(食用菌)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草菇又名蘭花菇、苞腳菇起源於廣東韶關南華寺中,300年前我國已開始人工栽培,在20世紀約30年代由華僑傳入世界各國,是一種重要的熱帶亞熱帶菇類,是世界上第三大栽培食用菌,我國草菇產量居世界之首,主要分布於華南地區。

草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每100g鮮菇含207.7mg維生素C,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脂肪,0.91g灰分。草菇蛋白質含18種胺基酸,其中必需胺基酸占40.47-44.47%。此外,還含有磷、鉀、鈣等多種礦質元素。

草菇因常常生長在潮濕腐爛的稻草中而得名,多產於兩廣、福建、江西、台灣。肥大、肉厚、柄短、爽滑,味道極美,故有“蘭花菇”、“美味包腳菇”之稱。

基本介紹

  • 中文學名:草菇
  • 拉丁學名:Volvariella volvacea (Bull.:Fr.) Sing.
  • 別稱:美味草菇、美味苞腳菇、蘭花菇、稈菇、麻菇、中國菇及小包腳菇
  • 二名法:Volvariella volvacea
  • :真菌界
  • 擔子菌門 Basidiomycota
  • 亞門傘菌亞門 Agaricomycotina
  • 傘菌綱 Agaricomycetes
  • 亞綱傘菌亞綱Agaricomycetidae
  • 傘菌目 Agaricales
  • 光柄菇科 Pluteaceae
  • :小包腳菇屬 Volvariella
  • :小包腳菇 V. volvacea
  • 分布區域:東亞與東南亞
  • 產期:四季
起源,形態特徵,菌絲體,子實體,生長發育,環境要求,溫度,水分,光照,養分,酸鹼度(pH),栽培技術,菇房的設定,品種選擇,採收,水溫,注意事項,新技術,小壟栽培法,適宜人群,營養價值,

起源

有史料為證,草菇起源於中國,距今已有300多年的歷史。道光二年(1822年)阮元等篆修《廣東通志 土產篇》旨《舟車聞見錄》:“南華菇:南人謂菌為蕈,豫章、嶺南又謂之菇。產於曹溪南華寺者名南華菇,亦家蕈也。其味不減於北地蘑菇。”道光二十三年(1843年)黃培爃篆修《英德縣誌 物產略》中也有同樣記述:“南華菇:元(原)出曲江南華寺,土人效之,味亦不減北地蘑菇。”又據福建《寧德縣誌》載:“城北瓮窯禾朽,雨後生蕈,宛如星斗叢簇競吐,農人集而投於市。”可見,草菇原本 是生長在南方腐爛禾草上的一種野生食用菌,由南華寺僧人首先採摘食用的。

形態特徵

菌絲體

菌絲無色透明,細胞長度不一,46~400 μm,平均217 μm,寬6~18 μm,平均10 μm,被隔膜分隔為多細胞菌絲,不斷分枝蔓延,互相交織形成疏鬆網狀菌絲體。
草菇草菇
細胞壁厚薄不一,含有多個核,無孢臍,貯藏許多養分,呈休眠狀態,可抵抗乾旱、低溫等不良環境,待到適宜條件下,在細胞壁較薄的地方突起,形成芽管,由此產生的菌絲可發育成正常子實體。

子實體

菌蓋菌柄、菌褶、外膜、菌托等構成。外膜:又稱包被、腳包,頂部灰黑色或灰白色,往下漸淡,基部白色,未成熟子實體被包裹其間,隨著子實體增大,外膜遺留在菌柄基部而成菌托
菌柄:中生,頂部和菌蓋相接,基部與菌托相連,圓柱形,直徑0.8~1.5 cm,長3~8 cm,充分伸長時可達8 cm以上。
菌蓋:著生在菌柄之上,張開前鐘形,展開後傘形,最後呈碟狀,直徑5~12 cm,大者達21 cm;鼠灰色,中央色較深,四周漸淺,具有放射狀暗色纖毛,有時具有凸起三角形鱗片。
菌褶:位於菌蓋腹面,由280~450個長短不一的片狀菌褶相間地呈輻射狀排列,與菌柄離生,每片菌褶由3層組織構成,最內層是菌髓,為鬆軟斜生細胞,其間有相當大的胞隙;中間層是子實基層,菌絲細胞密集面膨脹;外層是子實層,由菌絲尖端細胞形成狹長側絲,或膨大而成棒形擔孢子及隔胞。子實體未充分成熟時,菌褶白色,成熟過程中漸漸變為粉紅色,最後呈深褐色。
擔孢子:卵形,長7~9 μm,寬5~6 μm,最外層為外壁,內層為周壁,與擔子梗相連處為孢臍,是擔孢子萌芽時吸收水分的孔點。初期顏色透明淡黃色,最後為紅褐色。一個直徑5~11 cm的菌傘可散落5億~48億個孢子。

生長發育

① 生長發育過程:擔孢子成熟散落,在適宜環境下吸水萌發,突破孢臍長出芽管,多數伸長几微米或幾十微米,少數1.9 μm後便產生分枝,擔孢子內含物進入芽 ,最後剩下1個空孢子。細胞核在管內進行分裂。孢子萌發後36 h左右芽管產生隔膜形成初生菌絲,但很快便發育為次生菌絲,並不斷分枝蔓延,交織成網狀體。播種後,形成次生菌絲體,後形成子實體原基,最後形成子實體。
② 子實體發育的時期:子實體發育可分為針頭期、鈕期、卵形期、伸長期、成熟期。
針頭期:部分次生菌絲體進一步分化為短片狀,紐結成團,形成針頭般的白色或灰白色子實體原基,尚未具有菌柄菌蓋等外部形態。
鈕期:專門化菌絲組織繼續分化發育形成子實體各個部分,由針頭期至鈕期為時3~4 d。
卵形期:各部分組織迅速生長,外膜開始變薄,子實體頂部由鈍而漸尖,呈卵形,從鈕期進入卵形期時間1~2 d,是商品採收適期。
伸長期(破膜):菌柄、菌蓋等繼續伸長和增大,把外膜頂破,開始外露於空間,菌膜遺留在菌柄基部成為菌托
成熟期:菌蓋、菌柄充分增大,完全裸露於空間,菌蓋漸漸展開呈傘狀,後平展為碟狀,菌褶由白色轉為粉紅, 最後呈深褐色,擔孢子成熟散落。

環境要求

溫度

草菇屬高溫性菌類,生長發育溫度10-44℃,對溫度的要求因品種、生長發育時期而不同。
擔孢子:萌芽溫度為30-40℃,40℃時萌發率最高,35℃次之,30℃以下發芽率最低,高於45℃或低於25℃均不發芽。
菌絲生長:在10-44℃溫度下均可生長,但低於20℃時生長緩慢,15℃時生長極微,至10℃時幾乎停止生長,5℃以下或45℃以上導致菌絲死亡。
子實體發育:子實體發育溫度24-33℃,以28-32℃最適宜,低於20℃或高於35℃時,子實體難於形成。

水分

草菇適宜在較高濕度條件下生長,培養料含水量在70%左右,空氣相對濕度90-95%為適宜。空氣濕度低於80%時,子實體生長緩慢,表面粗糙無光澤,高於96%時,菇體容易壞死和發病。

光照

草菇營養生長階段對光照要求不嚴,在無光條件下可正常生長,轉入生殖生長階段需要光的誘導,才能產生子實體。但忌強光,適宜光照50-100lx。子實體的色澤與光照強弱有關,強光下草菇顏色深黑,帶光澤,弱光下色較暗淡,甚至白色。

養分

研究表明,葡萄糖、果糖、蔗糖、蛋白腖、天門冬醯胺、谷氨醯氨等都是草菇的良好碳、氮源,稻草、廢棉、蔗渣等是栽培草菇的主要材料。分析表明,廢棉中天門冬醯胺、谷氨醯氨較為豐富,兩者含量占其胺基酸總量的1/3,可見,廢棉是栽培草菇的理想材料。但廢棉的含氮量不一,在0.25-1.45%之間,而草菇培養料含氮量以0.6-1%為宜。補充大豆粉可提高產量。

酸鹼度(pH)

草菇對pH要求在4-10.3之間,擔孢子萌發率以pH 7.5時最高,菌絲和子實體階段,以pH 4.7-6.5和8適宜。

栽培技術

菇房的設定

中國室內草菇栽培始於70年代初期,多數利用夏天閒置的塑膠大棚,香菇、蘑菇房,或舊倉庫進行生產,此外,2010年南方主要採用泡沫板為材料建立菇房。這些菇房多數設在地勢較高,開闊向陽,背北朝南,冬暖夏涼的地段。
草菇草菇
每個菇房約為15~20m2,高2.5-2.8m。過大,加熱升溫慢,保持恆溫較困難;過小,面積利用率低,通風不良,容易誘發病害。室內設上、中、下窗和床架,下窗高出最低床架0.1m,床高2.3m,寬0.7-0.9m,4-6層,每層距離0.5-0.6m,室內裝有排氣扇和日光燈,照度50lx,地面鋪設管道以便通入蒸汽消毒或加溫。

品種選擇

草菇菌株按個體大小分大、中、小三個類型,單個重在20g以下屬小型,20-30g屬中型,30g以上為大型。色澤有鼠灰、淡灰、灰白等,因菌株而不同。採用哪個類型菌株視栽培季節和用途而定,乾制用的適宜選用大、中型,鮮食和罐藏用的適宜採用中、小型。2010年選擇較多的是V系列品種。主要品種如下:
V20:鼠灰色,易開傘,較耐低溫,小型種。
V23:鼠灰色,不易開傘,產量高,屬大型種。但抗性弱,在高溫或低溫下幼菇易死亡。
V37:淡灰色,較易開傘,屬中型種。抗逆性強,產量也較高,菌種易退化。
V35:灰白色,品質好,中型種,產量也較高。但其對溫度敏感,當氣溫穩定在25℃以上時才能正常發育。
V844:屬中溫中型種,易開傘,抗低溫性強,抗高溫性弱,24-30℃出菇。
V733:灰色或淺灰黑色,屬中型種,不易開傘,抗逆性強,較耐低溫,22-35℃出菇。
V16、V2、Vt:顏色較淺,屬中高溫中大型種。抗逆性強,產量高,但包被較薄,不耐高溫,易開傘,26-32℃下出菇。
GV34:灰黑色,低溫中型種,不易開傘,產量高,抗逆性強,對溫度的適應範圍廣,23-25℃下出菇。
栽培季節
長江以南如武漢、上海一帶6-8月較適,長江以北如石家莊、北京一帶6月下旬至7月上旬較適。廣東地處熱帶亞熱帶,在自然條件下,春未夏初到秋未均可栽培,即4-10月,而以春未時節4-6月最適宜,此期間氣溫回升較慢,波動不大,雨水較多,濕度較恆定。夏季易受高溫暴雨影響,產量不如春、秋兩季,應特別注意通風降溫和控濕,如料溫高於35℃,子實體難以形成;空氣濕度過大(常大於90%),會影響菇蕾吸收與輸送營養,從而生長受抑制;秋後栽培氣溫下降較緩慢,但秋高氣爽,濕度不易控制,產量比春未低。
一般而言,當地月平均溫度22℃以上,日夜溫差變化不大,空氣相對濕度較大的氣候條件下均可栽培。
培養料的配製
⑴培養料配方
室內草菇栽培以廢棉、蔗渣、稻草為主要原料,常用的培養料配方如下 :
① 廢棉69-79%,稻草10%,麥皮5-15%,石灰6-8%,pH8-9,含水量68-70%
② 廢棉100kg,稻草粉12.5-25kg,麩皮25kg,乾牛糞12.5kg,過磷酸鈣2.5kg,碳酸鈣2.5kg,含水量65-68%。
③ 蔗渣100kg,麩皮15-20kg,石灰3 kg,含水量60%。
④ 稻草100kg,稻草粉30kg,乾牛糞15kg,石膏粉1kg,含水量60-65%。
⑵培養料的配製
夏季栽培廢棉用量為7-8kg/m2,麥皮用量5%;春秋兩季為12-15kg/m2,麥皮用量10%;反季節栽培麥皮用量可達15%。
培養料堆制時,選把原材料淋水濕透,加入三分之一的石灰,拌勻,使多餘水分瀝出,含水量控制在65-70%(手握料有成串水滴滴下),蓋上薄膜,堆漚發酵2天,然後進行翻堆,再把麥皮等輔助料和三分之一石灰撒入培養料中,拌勻,再起堆,覆膜發酵2天,如此進行翻堆2-3次後,把餘下的三分之一石灰撒入,拌勻即可。
菇房的消毒
前茬菇結束後,用3-5%漂白粉加入稀釋的石灰乳或是3%多菌靈噴灑牆壁、地面、床架,乾燥後關閉菇房,進料前一天用40%甲醛熏蒸消毒(每立方米用15g),消毒後進行通風換氣,甲醛氣味消失後即可進料。
培養料進房
A 、培養料進料的厚度與用量:一般料厚10-15cm左右,用量為7.5kg(乾料)/m2
B 、培養料的後發酵:培養料進房後的再次發酵過程,即培養料進房後讓其升溫至60℃,維持2~4h,然後降溫50~52℃,保持4~7天。
C、 培養料的翻格:二次發酵結束後進行翻格一次,把培養料中有毒的氣體排除。
播種
待料溫降至35℃左右時即可播種。播種方法有點播、條播和撒播。但在實際操作中以點播加撒播效果較好,點播穴距離10cm左右,深3-5cm,將約1/5的菌種撒在料的表面上,用木板輕輕拍平。也可採用撒播,即進行分層播種,每鋪料厚5cm左右撒播種一層,最後用菌種封頂。一般100m2栽培面積需菌種300-400瓶(750ml)。
菇房管理
① 蓋膜及覆土
接種後在床面蓋上塑膠薄膜2-3天,2-3天后掀去薄膜,在床面均勻地蓋上一層火燒土或細園土,厚約1cm,或一層事先預濕的長稻草,並噴灑1%石灰水,保持土面濕潤。
② 溫濕度的管理
播種後,關閉門窗,在4天內室溫維持在30℃左右,料溫保持35℃,如白天溫度高,可將塑膠薄膜撳開,晚上溫度降低時再重新蓋上。如果室溫太低,應通入蒸汽或採取其他措施加溫。菌絲體階段為30~36℃,空氣相對濕度通常在播種後頭3天要求達95%以上,從第4天開始降至95%左右。
接種後5-6天,菌絲體開始扭結,產生子實體原基。子實體發育期,最適溫度為28-32℃,若高於35℃,菇體長得快,易開傘,產量低,品質差;若低於25℃則出菇困難。
子實體原基形成時,要及時增加料面的濕度,打好出菇水,增加室內光照,加強通風換氣,促進子實體形成。
子實體形成期間的空氣濕度宜控制在80-90%之間。濕度過高,通氣不良,容易導致爛菇,濕度過低,則子實體不易形成。
菇房及培養料的濕度可通過向地面或空中噴水來實施。如果培養料的酸鹼度低於8時,可用1%石灰水噴灑。
③ 通風換氣
結菇期間,子實體的呼吸作用增強,放出大量的二氧化碳,積累過多會影響子實體的發育。尤其是高溫、高濕環境下,通風不良,容易產生雜菌,所以在子實體形成期間應及時進行通風換氣,以保持菇房有充足的新鮮空氣。通風換氣要根據氣候變化進行,氣溫低時要在午前午後進行,氣溫高時要在早晚進行。同時,結合換氣,在出菇期間應有一定的散射光,以促進子實體的形成,提高產量和品質。
④ 嚴格控制鬼傘發生
在草菇栽培過程中,最常見的競爭雜菌是黑汁鬼傘和膜鬼傘。鬼傘一般是在草菇播種後7天左右出現,若不及時摘除,成熟後孢子很快擴散。防止方法是嚴格對培養料消毒,特別是後發酵要嚴格控制溫度,同時培養料在播種後5-6天和出菇後可噴2.5%石灰澄清液,使培養料的pH保持在8-9,如發現鬼傘應及時摘除。

採收

在適宜的溫、濕度條件下,一般播種後6-7天可見少量幼菇,11-12開開始採收。草菇生長迅速,必須及時採收。採收時用一手按住生長處的培養料,一手持菇體左右旋轉,並輕輕摘下。如系叢生,套用小刀逐個割取,或一叢中大部分適合採收時一齊採摘。采菇時切忌拔取,以避免牽動菌絲,影響以後出菇。草菇的生物轉化率因培養料而不同,一般以廢棉為培養料轉化率為30-40%,高的可達45%以上。

水溫

草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很受消費者的歡迎,但在草菇生產過程中,若水溫調節不當會對草菇產量造成很大影響。

注意事項

(1)選擇優良健壯的適齡菌種優良的菌種和適宜的菌齡是草菇栽培成功與否的關鍵,要選擇定溫在28℃培育出來的菌種。如果在30℃以上室溫培養出的菌種,其菌絲生長雖然快,但稀弱無力,生活力弱。最適宜的菌齡一般不超過1個月,標準為菌絲髮到瓶底,在瓶肩出現少量淡銹紅色的厚垣孢子,這時的菌種較為健壯,播種後菌絲前發力較強。建議有一定生產規模的農戶,自己製作栽培種,這樣,菌種的質量比較有保障。
(2)菌種用量 菌種用量要做到寧多不少,可縮短菌絲布滿栽培料表面的時間,減少來菌的侵入。一般每50千克培養料需要菌種15一16瓶,或17厘米X33厘米塑膠袋菌種8袋。培養料厚的菇床比薄的菇床用種量相對地少一些;氣溫在 30℃以上時播種,用種量要比氣溫在28℃以下時少一些。

新技術

栽培季節:草菇菌絲體生長的適溫範圍℃為15~35℃,最適宜溫度為30~35℃,子實體生長的溫度為26~34℃,最適宜的溫度為28~30℃。從堆料到出菇結束約需1個多月,是目前栽培的食用菌中需求溫度最高,生長周期最短的類型。根據草菇對溫度的要求,各地可選擇適當的栽培時期。 栽培原料:棉子殼、廢棉、麥秸、稻草、玉米芯、玉米秸、花生殼及栽培完平菇等均可使用。要選用乾燥、無霉變的新鮮草料。場地選擇與處理 菜棚、菇棚、室內、室外、樹林下、陽畦、大田、果園等場所均可生產。大棚要加覆蓋物,並在使用前撒石灰粉消毒,老菇棚要進行熏蒸,殺蟲滅菌。
原料處理:在菇棚附近,挖1個長6米,寬2.5米,深0.8米左右的土坑(土坑大小可根據原料用量靈活掌握)。將挖出的土培在坑的四周,使土坑深度增加至1.5米。在坑內鋪1層厚塑膠膜,而後,鋪1層草料,如此進行,直到填滿為止,最上層為石灰粉,石灰總量約為草料總量的8%。在草料上面加壓沉澱,以防草料上浮。最後,往土坑裡灌水,直至沒過草料為止。同時,把麥秸總量8%~10%的麩皮裝入袋中浸泡,泡24~36小時。
入棚、建池、播種:把泡過的草料挑出,瀝水半小時後入棚。南北向建畦,畦寬0.9~1.0米。先鋪1層厚20厘米左右的草,再撒上1層處理過的麩皮。用手整平,稍壓實後播第1層種。按每平方米0.75千克的播種量,取出1/3的菌種,掰成拇指肚大小的塊,再按穴距和行距均為10厘米左右的規格,在哇兩邊分別點播2行菌種。中間部位,;因料溫會過高而灼傷菌種,故不播。之後,再鋪1層厚為15厘米左右的料草和麩皮,把剩餘的3/2菌種全部點播在整個床面上。最後,在床面上薄薄地撒1層草料,以保護菌種。用木板適當壓實後,將壟做成弧形,以利覆土。料的總厚度為30~35厘米,畦間走道寬30厘米。
覆土、蓋膜:把畦床壓成弧形後,在料面上蓋1層2-4厘米厚的黏性土壤。可在走道內拌入部分腐熟的發酵糞肥。覆土完畢,在床面上覆1層農膜,以保溫保濕。廢舊的薄膜要用石灰水或高錳酸鉀消毒後再用。覆膜完畢,在料內插1支溫度計,每天觀測溫度,將其控制在適宜的範圍內。料溫不要超過40℃,如超過,要立即撤膜通風,並在畦床上用木棍打眼散熱。發苗 支拱 覆膜3天后,每天掀膜通風幾次,每次持續10-30分鐘。到第7~8天,菌種即可布滿床面。此進,應在畦床上支拱,拱上覆蓋薄膜。將拱棚兩頭打開一半通風,兩面不要蓋得太嚴。如溫、濕度適宜,也可不用拱棚。
出茹管理:播種後10天左右便開始出茹,此進,要注意掀膜通風。待出菇多時,在走道內灌水,保濕、降溫。如溫、濕度適宜,要撤膜通風,防止高溫使菇蕾死亡。如畦床過乾,可在棚邊挖1個小坑,鋪上薄膜,放入涼水,預熱後噴灑床面。採收 現蕾後2~天採收,每潮采4~5天,每天采2~3次。隔3~5天,第二潮菇又產生了,一般能采一3~4潮菇,整個采菇期為20~25天。

小壟栽培法

菇畦準備
菇畦設在塑膠大棚內,大棚上蓋好薄膜和草簾以保溫保濕。菇畦寬1米,長度視棚長而定,菇畦間距30厘米,既作人行道又是蓄水溝。在畦上橫向挖凹陷式菇床,菇床寬30厘米,深20厘米,菇床之間留20厘米小土壟,然後噴0.2%敵敵畏和0.1%多菌靈滅菌殺蟲。
培養料處理
把麥、稻草截成3厘米長草段,用2%石灰水加0.5%複合肥泡浸24小時撈出,瀝去余水後待用。
選好菌種選用“V’系列的草菇栽培種,以菌齡不超過18天、菌絲豐富並有棕紅色的厚垣孢子、無雜菌的菌種為佳。
栽培方法
將稻、麥草段均勻地鋪在挖好的菇床里,一層草段一層麩皮一層菌種分層鋪放,麩皮用量為總乾草量的5%,菌種的用量為10%,如此分層鋪放要重複3次,最上面一層菌種稍多些,然後將小壟上的鬆土薄薄撒一層在料面上。這樣料面將隆凸成小壟,高10-12厘米,再用木板將料壓緊實。料上床後,沿菇畦長度方向架小竹拱棚,棚高度50厘米左右,覆蓋農膜保溫;畦間蓄水溝灌滿水。保持大棚里的空氣相對濕度不低於80%,氣溫不低於28℃,過48小時以後揭開小棚上的薄膜透氣通風,每天早晚各一次,每次半小時至1小時。
出菇後管理
從播種到現菇蕾一般需要9-10天,現蕾後3-4天即可採收。草菇採摘標準:菇體呈長卵形,在伸長期末開苞出傘。
采菇後管理
采菇後對菇床不能噴水,要覆蓋薄膜兩天,使菌絲恢復生長,然後繼續進行出菇管理、可再生菇兩潮,每潮菇前要噴施一次0.1%的尿素肥水溶液,促使草菇生長快、質量好。

適宜人群

一般人群均可食用,更是糖尿病患者的良好食品。
宜:胃病,包括慢性胃炎,胃及十二指腸潰瘍者宜食;體質虛弱,營養不良,神經衰弱者宜食;癌症患者,尤其是食道癌、賁門癌、胃癌患者宜食;心血管疾病患者宜食。
忌:猴頭菇補虛健胃,諸無所忌。

營養價值

草菇營養豐富,味道鮮美。每100g鮮菇含207.7mg維生素C,2.6g糖分,2.68g粗蛋白,2.24g脂肪,0.91g灰分。草菇蛋白質含18種胺基酸,其中必需胺基酸占40.47-44.47%。此外,還含有磷、鉀、鈣等多種礦質元素。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