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製作技藝(宿松香芽)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茶製作技藝(宿松香芽)
- 非遺級別:省級
- 非遺類別:傳統技藝
- 非遺批次:第五批
綠茶製作技藝(宿松香芽)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綠茶製作技藝(宿松香芽)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宿松香芽產於宿松縣柳坪鄉,是清明節前後選采單芽或一芽一葉的鮮葉精製而成的綠茶,該茶外形美觀、香氣醇厚,滋味鮮爽甘甜,是綠茶中不可多得的珍品。1柳...
綠茶製作技藝 綠茶製作技藝,四川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2021年12月,入選第六批自貢市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2023年4月,入選四川第六批省級非遺項目名錄。
蒙山茶傳統製作技藝以“紅鍋殺青、先高后低、三炒三揉”共14道工序,三炒三揉目的是散發水分,卷緊茶條,同時彌補殺青的不足。精心揉捻 揉捻一般是將殺青涼冷後的芽葉放在直徑為3尺左右的竹編簸箕內進行,目的是輕微破裂細胞,卷緊...
陳達有,男,1965年出生,浙江省第五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安吉白茶製作技藝”傳承人。保護措施 2019年11月12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安吉中盛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獲得“綠茶製作技藝(安吉白茶製作...
綠茶製作技藝 綠茶製作技藝,浙江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 保護措施 2023年1月,入選浙江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
贛南客家擂茶製作技藝基本材料有炒花生米、炒芝麻、曬好的茶葉、適量的食鹽、糯米等;製作工具有三寶:擂缽、擂棍、撈瓢,通過旋轉研磨成糊狀物。飲用時將熱開水倒入擂缽並攪動,人稱“一家煮茶百家香”。2014年11月11日,綠茶製作技藝...
綠茶製作技藝(碧螺春製作技藝),江蘇省蘇州市吳中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碧螺春茶種植始於兩晉南北朝,唐宋兩代列為貢茶,俗稱“嚇煞人香”,清康熙因其茶“清湯碧綠,外形如螺,採制早春”而賜名為“碧螺春”。碧螺春...
2023年10月31日,《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保護單位名單》公布,《綠茶製作技藝(都勻毛尖茶製作技藝)》項目原保護單位存在單位性質、機構等方面重大變化,不具備保護單位基本條件等情況,重新認定保護單位為都勻市文物保護研究中心。
綠茶製作技藝(臨安天目雲霧茶製作技藝),中國浙江省杭州市臨安市傳統技藝,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天目雲霧茶,從唐朝開始,至今已有1200多的歷史,由於品質優異,製作技藝特別,色、香、味俱佳,為歷代皇家貴族,文人墨客,...
這種茶採制精細,鮮葉原料多為一芽二葉或三葉嫩梢,製作方法分炒青和烘青兩種。炒青是將鮮嫩葉揉捻以後,在茶鍋里炒製成茶,用這種方法製成的綠茶芬香馥郁,茶汁濃厚,湯色碧綠清新。烘青是鮮葉揉捻以後,在烘籠里用木炭烘製成茶。...
綠茶製作技藝(西湖龍井),浙江省杭州市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西湖龍井茶源於唐,成名於宋元明而盛於清。它主要產於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區,西湖的龍井村盛產色綠、香郁、味醇、形美的優質茶葉,因而名之為“龍井茶”。西...
綠茶製作技藝(開化龍頂茶製作技藝),中國浙江省衢州市開化縣傳統技藝,浙江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開化龍頂茶”系屬條形綠茶,她以“條索緊結挺直,白毫披露,銀綠隱翠,芽葉成朵勻齊,香氣鮮嫩清幽,滋味醇鮮甘爽,湯色...
四川綠茶製作技藝(榮縣手工制茶技藝) 是在現代規模化機制茶葉的巨大衝擊下,保存下來的食品生產傳統技藝。在現代化大生產中,榮縣手工茶技藝因其具有較高經濟價值和觀賞價值成為一道靚麗風景得到傳承和發揚。手工綠茶在形、色、湯、味各方面...
綠茶製作技藝(蘇州洞庭碧螺春製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碧螺春為成品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品種為太湖原種茶,茶果間作,炒制後色澤碧綠鮮嫩,葉形捲曲如螺,色、香、味別具一格。唐宋時已...
綠茶製作技藝(六安瓜片),是安徽省六安市地方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六安瓜片”具有悠久的歷史底蘊和豐厚的文化內涵,六安瓜片茶源於六安茶。早在唐代,《茶經》就有“廬州六安(茶)”之稱;明代科學家徐光啟在其著《...
紫筍茶芽味細嫩,芽色帶紫,芽形如筍,茶葉舒展後,呈蘭花狀,嘗之齒頰甘香,回味無窮。唐詩描述:“牡丹花笑金鈿動,傳奏湖州紫筍來。”2011年5月23日,綠茶製作技藝(紫筍茶製作技藝)經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
綠茶製作技藝(舒城小蘭花),中國安徽省六安市舒城縣傳統技藝,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舒城小蘭花茶產於舒城縣境內山區,因形似蘭花,獨具蘭花清香而得名。舒城縣地處江淮之間,大別山東麓,屬皖西大別山茶區。境內青山環抱...
綠茶製作技藝(徐福茶製作技藝),連雲港市第五批市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擴展項目傳統技藝類項目。歷史淵源 傳說,2200 年前,精通醫術及制茶術的秦代著名方士徐福,曾在金山種茶、製藥。為紀念徐福,後人將金山鎮所產綠茶命名為徐福茶。
綠茶製作技藝(桐城小花)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桐城種茶歷史悠久,文字記載可追溯到唐朝,至明清得以成名,史載明朝大司馬魯山公宦遊時得異茶籽,種植在龍眠山下的椒園,與"顧渚"、"蒙頂"並稱,後因...
綠茶製作技藝(金山時雨)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歷史淵源 績溪縣自古產茶,茶園分布廣泛,1850年,創於上海的汪裕泰號將產自上莊鎮上金山的茶,於1868年定名為金山時雨,該茶因品質上乘,隨即暢銷美國舊金山、香港...
綠茶製作技藝(太平猴魁),安徽省黃山市黃山區傳統技藝,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太平猴魁茶創製於清代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因其製作時專門選摘壯挺的一芽二葉鮮葉製成成茶,品質位於尖茶魁首,又因產地名太平縣猴坑,故得名“...
綠茶製作技藝(涇縣蘭香)是安徽省第六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申報單位是宣城市涇縣。基本情況 該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類別屬於傳統技藝,級別是省級。傳承保護 2022年5月7日,安徽省人民政府印發《安徽省人民政府關於公布第六批...
綠茶製作技藝(霍山黃芽),中國安徽省六安市霍山縣傳統技藝,安徽省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 簡介 霍山黃芽歷史悠久,源遠流長,其生產可追溯到西漢,距今已有2000多年歷史。《史記》記述“壽春之山有黃芽焉,可煮而飲,久服得仙。”...
綠茶製作技藝(涌溪火青)是一種傳統技藝,安徽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之一。工藝特徵 涌溪火青系全國十大名茶之一,產於皖南涇縣涌溪。曾為歷朝之貢茶,現為饋贈之佳品;產地風景秀麗,層巒疊嶂,山青水秀,鳥語花香;常年雲霧繚繞,泉水潺潺...
劉俊珍 劉俊珍,女 。2022年1月5日被評為海陽綠茶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海陽市電商協會副會長,海陽市人大代表。人物經歷 2022年1月5日被評為海陽綠茶製作技藝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
張強 張強,男,漢族,四川綠茶製作技藝(蒙頂黃芽傳統製作技藝)傳承人。所獲榮譽 2021年11月22日,被確定為“四川省第七批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
(六國棋)、剪紙(徽州剪紙、張氏剪紙、廬陽剪紙、翁墩剪紙)、 葫蘆烙畫(臨泉葫蘆烙畫)、 紅茶製作技藝(池州潤思)、 綠茶製作技藝(桐城小花、金山時雨、瑞草魁、宿松香芽、塔泉雲霧)、皖南木榨油技藝(歙縣木榨油、休寧木榨油、蕪湖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