綠茶製作技藝(蘇州洞庭碧螺春製作技藝)

綠茶製作技藝(蘇州洞庭碧螺春製作技藝),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項目名錄傳統技藝類項目。

基本介紹

  • 中文名:綠茶製作技藝(蘇州洞庭碧螺春製作技藝)
  • 類別:傳統技藝
歷史淵源,工藝流程,

歷史淵源

碧螺春為成品綠茶,中國十大名茶之一,品種為太湖原種茶,茶果間作,炒制後色澤碧綠鮮嫩,葉形捲曲如螺,色、香、味別具一格。唐宋時已成為貢茶,茶聖陸羽曾在《茶經》中提及。明萬曆張源的《茶錄》,對當時洞庭東、西山綠茶的採摘、炒制有較詳記載,與當今碧螺春炒制工藝已基本一致。據《太湖備考》記載,清康熙三十八年(1699)四月,康熙南巡時,江蘇巡撫宋犖以洞庭“嚇煞人香”茶進獻,康熙帝飲後大加讚賞,並賜名“碧螺春”。

工藝流程

從採摘到成品前後共有六道工序,即“採摘、揀剔、高溫殺青、揉捻整形、搓團顯毫、文火乾燥”。其間的火候強弱是關鍵,往往上品嫩芽,因火功、炒制技術上的缺陷,便成下乘。碧螺春製作技藝秉承“手不離茶,茶不離鍋,揉中帶炒,炒揉結合,連續操作,起鍋即成”。成茶品質:條索纖細,捲曲成螺,滿身披毫,銀白隱翠,香氣濃郁,滋味鮮醇甘厚,充分體現了製作技藝的獨到之處。特殊的炒制工藝,使碧螺春茶具有了乾而不焦,脆而不碎,青而不腥,細而不斷,香氣濃郁純正的獨特品質。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