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后妃制度

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嬪的選擇、冊封晉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關制度,隨著時間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將皇后之下的妃嬪分為七等級,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常在答應(還有最小的官女子:就是可以侍寢的宮女)。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清朝后妃制度
  • 頒布時間順治十五年(1658)
  • 有效執行康熙之後後典制完善
  • 相關典籍:《清史稿·后妃傳》
  • 後宮之主 :皇后
等級,君主,儲君,內命婦,外命婦,歷史沿革,後金時期,入關後,清中、後期,歷代后妃人數,先朝妃嬪,選妃過程,后妃朝服,朝褂,朝袍,龍褂,龍袍,朝珠,后妃列表,歷史記載,

等級

君主

儲君

內命婦

皇貴妃(地位相當於太子妃
貴妃(地位相當於親王妃
(地位相當於世子妃
(地位相當於郡王

外命婦

貝勒夫人
貝子夫人
鎮國公夫人
輔國公夫人
鎮國將軍夫人(正一品)
輔國將軍夫人(正二品)
奉國將軍夫人(正三品)
奉恩將軍夫人(正四品)

歷史沿革

後金時期

關外努爾哈赤時期還沒有后妃制度。這時妻妾沒有名號,稱“福晉”或“格格”。努爾哈赤的16個妻子都叫“福晉”(下面12帝后妃表中,其大福晉姑且依後來的制度稱為皇后,其他稱妃子)。
皇太極時期,后妃制度逐步完善。天聰六年(1632年)二月,已冊立了中宮福晉、西宮福晉(具體何人不詳)的皇太極,選擇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為東宮福晉。第二年,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生皇太極第六女。天聰九年(1635年),生皇太極第九女。同年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被皇太極給了葉赫部的南褚。其後事跡不詳。《清史稿·后妃傳》中,未提及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改嫁他人之事。
其後,皇太極建立了五宮:中宮清寧宮、東宮關雎宮、西宮麟趾宮、次東宮衍慶宮、次西宮永福宮。

入關後

入關後,后妃名稱多了起來。順治十五年(1658)決定採用禮官建議,乾清宮設夫人1名,淑儀1名,婉侍1名,柔婉、芳婉都是30名。慈寧宮貞容1名,慎容2名,勤侍沒有定數。此外還有女官。然而這個制度並沒有真正執行。同時“福晉”、“格格”的稱謂仍然存在。
康熙後典制完善了,用“福晉”和“格格”稱呼後宮嬪妃的情況才消失。后妃設皇后1名,居中宮,皇貴妃1名,貴妃2名,4名,6名貴人常在答應,沒有定數,分居東西12宮。東宮有景仁宮承乾宮鐘粹宮延禧宮永和宮景陽宮,西宮有永壽宮翊坤宮啟祥宮長春宮鹹福宮儲秀宮。每宮都有宮女供役使。

清中、後期

嘉慶帝逝世後,道光帝對父親嘉慶帝的遺孀、諸位庶母晉尊升位,例如:如妃晉尊為皇考如貴妃、安常在晉尊為皇考安嬪。此後,先朝妃嬪晉尊升位,成為清帝登基後的慣例。此慣例延續至清末。同時,道光帝的多位妃嬪降位在清朝諸帝後宮比較少見,如彤貴妃連降三級亦是罕見。
晚清時,同治帝光緒帝的后妃人數與前朝相比大為減少。同治帝僅一後四妃,光緒帝僅一後二妃。

歷代后妃人數

每個皇帝的妃嬪數目有很大差異:康熙皇帝擁有後宮嬪妃等79人,而光緒皇帝只有一後二三人。
下面是清朝12帝后妃數:
帝王
努爾哈赤
皇太極
順治
康熙
雍正
乾隆
嘉慶
道光
同治
光緒
宣統
皇后
1
2
4
4
2
3
2
4
3
1
1
1(有爭議)
妃子
15
13
15
36
23
26
12
16
13
4
2
1(有爭議)
清朝后妃數目初看似乎不符合規定數目,但這是由於有后妃逝世,其他後宮女子可以進位補上,加上後世對已經逝世的妃嬪的追封,才導致最終數目大於規定數目。

先朝妃嬪

在紫禁城內的隆宗門外,坐落一組以慈寧宮為主體的建築群。有人把它稱做紫禁城中的寡婦院。因為這裡原主人便是先皇的後、嬪、妃們。她們當中主要是通過選秀女而入宮的。明清兩代皇帝雖不象唐代“後宮佳麗三千”,但人數並不算少。
皇后、皇貴妃、嬪、妃、貴人、常在、答應等,她們都住在乾清宮兩側的東西六宮。一旦皇帝駕崩,按祖制她們都要搬到慈寧宮、壽康宮、寧壽宮、壽安宮居住。這裡的生活可以說是與歡笑無緣,只有在“紅顏暗老白髮新”的清寡單調的生活中了此一生。慈寧宮偶爾也有歡樂,如給皇太后上徽號,冊立后妃以及元旦、冬至、皇太后萬壽節等都要在這裡舉行盛大的慶祝活動。只有這時清王朝的遺孀們濟濟一堂,飲酒作樂。但這樣的活動畢竟一年只有幾天。慈寧宮建築群中的佛堂很多,這些太后、太嬪、太妃們在百無聊賴的守寡期間,焚香禮佛,試圖從那虛無縹緲的佛界中尋求精神安慰和寄託。

選妃過程

第一步是選秀女
每3年由戶部主持選閱駐防八旗和外任旗員之女。吳振養吉齋叢錄》卷二十五敘述了挑選八旗秀女的做法:
舊制,挑選秀女,皇后及內廷主位之親姊妹皆免挑。凡八旗官員、兵丁、閒散之女子,皆備選。嘉慶十一年,命漢軍自筆帖式驍騎校以上女子備選。十八年,命滿洲蒙古自護軍、領催以上備選。其拜唐阿(執事人)、馬甲(清代八旗驍騎營馬兵的別稱)以下女子不備選。
挑選八旗秀女,事隸戶部。其年自十四至十六為合列。有應挑而以病未與者,下屆仍補挑。年已在十七以上,謂之逾歲,則列於本屆合例女子之後。每日選兩旗,以人數多寡勻配,不序旗分也。挑選之前一日,該旗參領領催等先排車。如挑正黃鑲黃兩旗,則正黃之滿、蒙、漢分三處,每一處按年歲冊,分先後排定。鑲黃之滿、蒙、漢亦分三處,每一處亦按年歲冊,分先後排定,然後車識行。首正黃之滿洲,而蒙古,而漢軍。繼以鑲黃之滿、蒙、漢。貫魚銜尾而進,車樹雙燈,各有標識。日夕發軔,夜分入後門,至神武門外。候門啟,以次下車而入。其車即由神武門夾道而出東華門。由崇文門大街至直北街市,還繞入後門而至神武門。計時已在次日巳午之間。選畢者,復以次登車而出各歸其家。雖千百輛車,而井然有序。素謂之排車。聞舊時車馬雜沓,先後凌亂,應選者爭路不得進,不特墜珥遺簪而已。自嘉慶額駙丹巴多爾濟定此法,人皆稱便。又內務府三旗挑選,亦排車在地安門之沙灘地方。
應選女子入神武門,至順貞門外恭候,有戶部司官在彼管理。至時,太監按班引入,每班五人,立而不跪。當意者,留名牌,謂之留牌子。定期復看,復看而不要留者,謂之撂牌子。其牌子書某官某人之女,某旗滿州人(蒙古、漢軍則書蒙古、漢軍),年若干歲。
秀女入宮後,一般封答應。然後其中一些晉升為常在貴人。貴人以上得出自世代顯貴人家,貴人以下只須從拜唐阿子女中挑選。有的秀女配近支宗室或皇子、皇孫。至於皇后,一般先由太后從近支王公大臣的女兒中挑選,由皇帝冊封。日後,皇帝不喜歡還可以撤換。順治帝就廢過順治八年(1651)八月冊封的皇后博爾濟吉特氏
清朝宮廷選美,即所謂秀女,首先必須是血統純潔的官員的女子,以保持滿洲貴族的尊嚴和特權。在保證血緣和社會地位高尚的情況下,才講女子的美貌與素質。在八旗子女內部“選秀女”形成定製以後,每三年都有一批年輕的旗籍女子被選到宮中,不僅皇帝的后妃要從這些女子中挑選,有的秀女還有可能要配給皇帝的近支宗親。選擇作為后妃的秀女有嚴格的條件。清制規定秀女一般從滿、蒙八旗中遴選,凡年齡在13至16歲,身體健康無殘疾的旗籍女子,都必須參加閱選。嘉慶六年(公元1801年)以前,甚至公主下嫁所生之女也得經過選秀女這一關之後,才能論及婚嫁。
秀女年滿十三歲稱“及歲”,超過十六歲稱“逾歲”。“逾歲”者一般不再參加挑選。如因故未能閱選者,則必須參加下屆閱選,否則雖至二十餘歲亦不能出嫁,違者將受懲處。凡應選的旗女,在未閱選前私自與他人結婚者,也將由該旗都統參查治罪。即便是因為殘疾不具備選秀女的條件,也要經過各旗層層上報,最後由本旗都統呈報給戶部,再上奏皇帝認可後,才能免選。凡屆挑選秀女之期,由戶部行文各旗都統,將應閱女子年歲等,由參領、佐領、驍騎校、領催及族長,逐一具結呈報都統,然後匯報戶部,戶部上奏皇帝,皇帝批准何日選看秀女後,戶部馬上再行文各旗都統,各旗造具秀女清冊。由參領、佐領、驍騎校、領催、族長及本人父母或親伯叔父母兄弟之妻,親自帶秀女送至紫禁城的神武門,依次排列,由戶部交內監引閱。這算是第一次挑選。凡經太監挑選被記名的,須再行選閱。這是第二次挑選,凡不記名者,聽本家自行聘嫁。如各旗官員女子,因有事故,不及與選者,下次補送選閱。未經閱看之女子及記名之女子,私相嫁聘者,自都統、參領、佐領及本人父母族長,都要分別議處。被選秀女的年齡,必須是13歲至17歲的未婚女子。經太監兩歇挑選後,最後報皇帝選定,或被納為妃嬪,或指婚給親王或王子為妻。選中被記名的秀女,在記名期內(一般為五年)不許私相聘嫁,違者上至都統、副都統、參領、佐領,下至旗長及本人父母,都要受到一定的處分。選中留牌子的秀女久不複選,而記名期已過,那么,這樣的女子只得終身不嫁了。
清王朝把選擇后妃看成一大政治。清王朝選擇后妃,主要從滿族中挑選,其次是從蒙古貴族中挑選,目的是為了加強與蒙古貴族的聯繫。佟洵、侯久萱《清宮后妃》根據《清皇室四譜》編制的《清宮后妃表》,列出12帝后妃187名,除8名未標族名外,12名是女真族,136名是滿族,蒙古族21名,漢族9名,維吾爾族1名。

后妃朝服

朝褂

(1)皇后、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貴妃朝褂,按《大清會典》規定,有三種款式,均石青色,織金緞或織金綢鑲邊。這三種朝褂領後均垂明黃色絛,絛上綴飾珠寶。朝褂是穿在朝袍外面,穿時胸前掛彩帨、領部有鏤金飾寶的領約、頸掛朝珠三盤、頭戴朝冠,腳踏高底鞋,華美絕倫。
后妃服飾后妃服飾
①圓領對襟,有後開裾,缺袖的長背心,自胸圍線以下作襞積(褶襉),其紋飾在胸圍線以上前後繡立龍各二條,胸圍線以下則橫分為4層,第1第3兩層分別織繡行龍前後各2條,第2第4兩層分別織繡萬福(蝙蝠)萬壽(團壽字),各層均以彩雲相間。
②圓領對襟、缺袖、後開裾、腰下有襞積(褶襉)的長背心,紋飾前胸後背各織繡正龍一條,腰帷織繡行龍4條(前後各2條),下幅織繡行龍8條(前後各4條)。三個裝飾部位下面均有壽山紋,平水江牙。
③為圓領、對襟、缺袖,無襞積左右開裾至腋下的長背心,前後身各織繡大立龍各二條相向戲珠。下幅為八寶壽山江牙立水、立龍之間彩雲相間。如果說前兩式朝褂的裝飾風格是橫分割,精美秀麗,則這第三種款式為豎分割,豪放富麗。
(2)貴妃、妃、嬪朝褂,與皇貴妃相同,但領後的絛為金黃色。

朝袍

(1)皇太后、皇后朝袍,分冬夏兩類,均為明黃色,其基本款式均由披領、護肩與袍身組合。開領和袖子另有特點,開領是從領口右緣向右折斜,故與斜領或圓領右衽的一般款式不同。袖子是由袖身與接袖(約12厘米寬)、綜袖(又稱中接袖)、袖端(即馬蹄袖)相接而成,並在腋下至肩部加縫一段上寬下窄的裝飾性護肩,領後垂明黃絛,上綴珠寶。穿時朝袍必與朝褂配套。
后妃鈿子后妃鈿子

龍褂

龍褂為圓領、對襟、左右開氣、平袖端、長與袍相應的服裝。龍褂只能由皇后、皇太后、、貴妃、妃、嬪服用。皇子福晉親王福晉、郡王福晉、固倫公主所穿就叫吉服褂而不叫龍褂。皇后龍褂紋飾,據文獻記載有兩種類型,北京故宮所藏實物,則有三種類型,均石青色。一種飾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胸後背各一團為正龍,前後襟行龍各二團;下幅八寶、壽山水浪江牙及立水紋;袖端行龍各二及水浪紋。第二種只飾五爪金龍八團,下幅及袖端不施紋彩。第三種飾五爪金龍八團,下擺加水浪江牙、壽山、立水紋。太皇太后、皇太后、皇貴妃、貴妃、妃龍褂與此相同。嬪所穿龍褂,兩肩前後正龍各一,襟夔龍四,余同妃。吉服褂
后妃護甲后妃護甲
吉服褂形式與龍褂相同,皇子福晉吉服褂石青色,飾五爪正龍團紋四,兩肩前後各一,親王福晉、世子福晉織繡五爪金龍四團,前胸後背正龍各一團,兩肩行龍各一團。固倫公主和碩公主吉服褂同此。郡王福晉五爪行龍四團兩肩前後各一團。貝勒夫人吉服褂,前後織繡正蟒各一團。貝子夫人吉服褂前胸後背飾四爪行蟒各一。鎮國公夫人、民公夫人、輔國公夫人、郡主至三品夫人吉服褂,均飾花卉八團,石青色。

龍袍

皇后、皇太后龍袍為圓領、右衽大襟、左右開裾、袖有袖身、接袖、綜袖、馬蹄袖端的長袍,明黃色。領與接袖、中接袖、袖端石青色。紋飾有三種類型。
后妃用鞋后妃用鞋
①型:飾金龍九條,間以五色雲及福、壽紋,下幅飾八寶立水,領托前後飾正龍各一,左右及交襟處飾行龍各一,袖端飾正龍各一,袖相接處飾行龍各二。綿、夾、裘根據季節而定。
②型:織繡五爪金龍八團,兩肩、前胸、後背飾正龍各一。襟飾行龍四。下幅飾八寶立水,余如①型龍袍。③型:下幅無紋飾,余如②型龍袍。朝裙
皇后、皇太后、皇貴妃朝裙,款式為右衽背心與大擺斜褶裙相連的連衣裙,在腰線有襞積,後腰綴有系帶兩根可以系扎腰部。冬用片金加海龍緣邊,膝以上用紅織金壽字緞面料,膝以下用石青行龍妝花緞面料,均以正幅裁製。夏用紗為之。貴妃、妃、嬪均相同,

朝珠

清代皇后穿朝服時,要身掛三盤朝珠,中掛東珠朝珠,兩側為珊瑚朝珠;穿吉服時則掛一盤,珠寶雜飾隨意。而皇貴妃、貴妃、妃等人身穿朝服時,中間佩戴一盤蜜蠟或琥珀朝珠,左右斜挎肩掛兩盤紅珊瑚朝珠;嬪以下乃至貝勒夫人、輔國公夫人、鄉君等人,身穿朝服中間佩戴一盤珊瑚朝珠,另兩盤為蜜蠟或琥珀朝珠

后妃列表

君主
配偶
本名
職位
在位期間
備註
喜塔臘大福晉
喜塔臘·穆額齊
結髪之妻,正室,後被追謚為顯祖宣皇后
待查
哈達那拉福晉
哈達那拉·懇哲
繼室
待查
李佳氏
待查
妾室
待查
佟佳大福晉
結髪之妻,正室
待查
富察大福晉
繼室
待查
葉赫那拉大福晉
葉赫那拉.孟古
繼室,後被追謚為孝慈高皇后
1588年-1603年
烏拉那拉大福晉
烏拉那拉.阿巴亥
繼室,後被追謚為孝烈武皇后
?-1626年
阿濟格多爾袞多鐸。被皇太極矯詔殉葬。
博爾濟吉特側福晉
待查
側室,後被追封為壽康太妃
待查
那拉側福晉
待查
側室
待查
葉赫那拉側妃
待查
側妃
待查
生皇八女,葉赫那拉·孟古之妹。
博爾濟吉特側妃
待查
側妃
待查
科爾沁明安貝勒女,壬子年(1612年)歸嫁努爾哈赤,順治二年逝世,陪葬福陵
哈達那拉側妃
待查
側妃
待查
扈爾漢貝勒女,戊子年(1588年)嫁努爾哈赤,生卒不詳。
伊爾根覺羅側妃
待查
側妃
待查
兆佳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鈕祜祿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嘉穆瑚覺羅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西林覺羅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伊爾根覺羅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一女。
德因澤庶福晉
宮人,後成庶福晉
待查
被殉葬
博爾濟吉特皇后
博爾濟吉特.哲哲
繼室,封國君福晉、中宮大福晉、後成皇后皇太后,後被追謚為孝端文皇后
1599年05月31日-1649年05月28日
博爾濟吉特莊妃
博爾濟吉特·布木布泰
莊妃、西宮側福晉,位五大福晉之末,後成皇太后太皇太后,後被追謚為孝莊文皇后
1613年03月28日-1688年1月27日
愛新覺羅·雅圖、愛新覺羅·阿圖、愛新覺羅·淑哲、清世祖愛新覺羅·福臨
博爾濟吉特宸妃
博爾濟吉特.海蘭珠
宸妃、東宮大福晉,後被追謚為敏惠恭和元妃
1636年-1641年
博爾濟吉特貴妃
博爾濟吉特.娜木鐘
封貴妃、麟趾宮貴妃,後被追謚為懿靖大貴妃
1636年-?
博爾濟吉特淑妃
淑妃、東宮側福晉,後被追謚為康惠淑妃
1636年-?
鈕祜祿元妃
待查
結髪之妻,正室
待查
烏拉那拉繼妃
待查
繼室
待查
葉赫那拉側妃
待查
側妃
待查
扎魯特博爾濟吉特側妃
待查
側妃
待查
生二女。天聰九年十月初七日,扎魯特博爾濟吉特氏被皇太極給了葉赫部的南褚。
那拉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奇壘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和碩建寧公主。
顏扎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伊爾根覺羅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拜祜之女,氏族與生卒不詳。
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父名、氏族與生卒不詳
皇后/靜妃
博爾濟吉特氏
皇后,後被貶為靜妃
1651年1月-1653年
孝莊太后的侄女
博爾濟吉特皇后
待查
皇后,後成皇太后,後被追謚為孝惠章皇后
1654年6月-1718年1月
淑惠妃之姊。
佟妃
待查
孝康章皇后,入宮為庶妃,康熙繼位後為皇太后
1640年9月27日-1663年2月7日
董鄂皇貴妃
待查
封賢妃,皇貴妃,謚為孝獻皇后
1656年10月12日-1660年9月23日
榮親王
董鄂貞妃
待查
貞妃,後被追謚為皇考貞妃
?-1661年
董鄂妃之妹。被殉葬。
博爾濟吉特淑妃
待查
淑妃,後被追謚為皇考淑惠妃
?-1713年10月
博爾濟吉特皇后之妹。
博爾濟吉特恭妃
待查
恭妃,後被追謚為皇考恭靖妃
待查
博爾濟吉特端妃
待查
端妃,後被追謚為皇考端順妃
待查
董鄂寧妃
待查
貴人,後成寧妃,後被追謚為皇考寧愨妃
待查
愛新覺羅·福全,第二子 。
佟佳貴妃
待查
婕妤,後為婉妃,熹貴妃,後被孝康章皇后立為貴妃。
待查
孝康章皇后之妹,生皇五子。
穆克圖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第八子永斡
巴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愛新覺羅·牛鈕、第三女。
陳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愛新覺羅·常寧、第一女。
唐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鈕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楊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和碩恭愨公主。
烏蘇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皇四女。
那拉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皇六女。
王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皇五女。
待查
皇后,後被追謚為孝誠仁皇后
1665年7月-1674年6月6日
赫舍芮平妃之姊,生愛新覺羅·胤礽
鈕祜祿皇后
待查
妃,後成皇后,後被追謚為孝昭仁皇后
1677年8月22日-1678年2月26日
鈕祜祿貴妃之姊。
佟佳皇后
佟佳.赫弦
貴妃,後成皇后,後被追謚為孝懿仁皇后
1677年8月-1689年7月9日
佟佳貴妃之姊,收清世宗愛新覺羅·胤禛為養子。與康熙皇帝生母同姓
烏雅德妃
待查
德嬪,後成德妃皇太后,後被追謚為孝恭仁皇后
?-1723年5月23日
佟佳貴妃
佟佳.別楚克
貴人,後成貴妃、皇考皇貴妃、皇祖壽祺皇貴太妃,後被追謚為愨惠皇貴妃
1668年-1743年4月
佟佳皇后之妹
瓜爾佳和妃
待查
和嬪,後成和妃、貴太妃,後被追謚為惇怡皇貴妃
1700年12月-1768年3月14日
生一女。
章佳敏妃
章佳.福凝
庶妃,追謚為敏妃,再謚為敬敏皇貴妃
?-1699年
鈕祜祿貴妃
鈕祜祿.海瀾珊
貴妃,後被追謚為溫僖貴妃
1681年12月-1694年11月3日
生愛新覺羅·胤誐。
王密妃
待查
密嬪,後成密妃、密太妃,後被追謚為順懿密妃
?-1744年
陳勤妃
待查
勤嬪,後成勤妃、勤太妃,後被追謚為純裕勤妃
1718年12月-1753年
漢人。生愛新覺羅·胤禮
那拉惠妃
待查
惠嬪,後成惠妃
1677年8月-1732年4月7日
郭絡羅宜妃
待查
宜嬪,後成宜妃
1677年8月-1732年8月25日
馬佳榮妃
待查
榮嬪,後成榮妃
1677年8月-1727年3月6日
萬琉哈定妃
萬琉哈.阿靈寶
定嬪,後成定妃
?-1757年4月7日
拖爾弼之女,生愛新覺羅·允祹。
博爾濟吉特宣妃
待查
待查
戴佳成嬪
戴佳.金萱
待查
衛良妃
待查
宮女,後成良嬪良妃
1700年12月-1711年11月12日
赫舍芮平妃
待查
待查
博爾濟吉特慧妃
待查
待查
章佳敬嬪(或王佳敬嬪
待查
待查
董端嬪
待查
待查
生一女。
赫舍芮僖嬪
待查
待查
那拉通嬪
待查
貴人,後成通嬪
待查
生一女。
待查
待查
色赫圖謹嬪
待查
待查
石靜嬪
待查
待查
陳熙嬪
待查
待查
待查
待查
郭絡羅貴人
待查
貴人
待查
兆佳布貴人
待查
貴人
待查
待查
貴人
待查
待查
貴人
?-1728年
那拉貴人
待查
貴人
待查
那丹珠之女。
那拉貴人
待查
貴人
待查
驍騎校昭格之女。
鈕祜祿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皇二十女。
張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皇四女。
王庶妃
待查
庶妃
待查
生皇十六女。
待查
皇后,後被追謚為孝敬憲皇后
1723年-1731年9月
鈕祜祿皇后
待查
熹妃,後成熹貴妃、皇太后,被追謚為孝聖憲皇后
1723年-1777年1月
年氏
貴妃,後成皇貴妃,被追謚為敦肅皇貴妃
1723年-1725年11月
耿氏
裕嬪,後成裕妃、裕貴妃,被追謚為純愨皇貴妃
1723年-1784年1月
1723年-?
劉氏
謙嬪,後成謙妃
1723年-?
武氏
?-1734年5月24日
初入侍藩邸無封號,雍正元年冊懋嬪,八年逝世。生皇長女和皇三女。
待查
貴人
父名和族屬不詳,乾隆二十五年逝世。
待查
常在、貴人
待查
貴人
彩棺安於田村殯宮。
待查
常在、海貴人
乾隆二十六年卒。
待查
常在、貴人
雍正十三年卒。
待查
貴人
清東陵附近之蘇麻喇姑園寢。一說是雍正帝貴人,老為其姓,因未曾侍寢,故不入葬妃園寢; 二說是康熙帝常在,雍正時因年老而晉尊為貴人。有待考察。
待查
常在
待查
答應、常在
待查
答應、常在
待查
常在
待查
答應、常在
待查
常在
待查
常在
吉官
原稱吉官,可能是吉官女子的簡稱。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待考。
待查
答應
答應
原稱蘭英。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待考。
待查
答應
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待考。
待查
答應
葬在泰陵泰東陵泰陵妃園寢之外,待考。
待查
未獲正式封號之後宮,奉安於泰陵妃園寢。格格為親王妾室的稱號,可能是雍正帝為親王時的妾室。
待查
同上,奉安於泰陵妃園寢
待查
同上,但未葬泰陵妃園寢,待考。
待查
皇后,後被追謚為孝賢純皇后
1737年12月4日-1748年3月11日
待查
嫻妃,後成嫻貴妃、皇貴妃、純帝繼皇后
1737年-1766年8月19日
魏佳皇貴妃
待查
魏貴人,後成令嬪、令妃令貴妃、皇貴妃,後被追謚為孝儀純皇后
1745年-1794年1月29日
高佳皇貴妃
待查
貴妃,後成皇貴妃,後被追謚為慧賢皇貴妃
1737年-1745年1月25日
大學士高斌之女。
蘇皇貴妃
待查
純嬪,後成皇貴妃,後被追謚為純惠皇貴妃
待查
陸貴妃
待查
貴人,後成慶嬪慶妃、慶貴妃,後被追謚為慶恭皇貴妃
待查
富察側福晉
待查
側福晉,後被追謚為哲憫皇貴妃
待查
金佳貴妃
待查
貴人,後成嘉嬪、嘉妃、嘉貴妃,後被追謚為淑嘉皇貴妃
?-1755年11月15日
陳貴妃
戴佳忻妃
待查
待查
貴人,後成婉嬪、婉妃、婉貴太妃
忻嬪,後為忻妃,後被追謚為忻貴妃
1737年-1807年2月2日
?—1764年4月28日

生皇六女,皇八女
巴林貴妃
待查
穎貴人,後成穎貴妃、穎貴太妃
?-1800年
愛新覺羅·永璘為養子。
珂里葉特愉妃
待查
愉嬪,後成愉妃,後被追謚為愉貴妃
?-1792年5月21日
伊爾根覺羅循妃
待查
循嬪,後成循妃,後被追謚為循貴妃
?-1797年
富察晉妃
待查
答應,後成貴人、晉妃、太妃
1763年-1822年
和卓容妃
和卓·伊帕爾汗
貴人(和貴人),後成容嬪容妃
1760年2月4日-1822年
維吾爾族人。認為是香妃原型。
葉赫那拉舒妃
待查
貴人,後成舒嬪、舒妃
1741年-1777年
汪惇妃
待查
永常在,後成惇嬪、惇妃
1762年-1806年
博爾濟吉特豫妃
待查
待查
陳芳妃
待查
待查
汪敦妃
待查
敦妃
待查
陳明嬪
待查
明嬪
待查
儀嬪黃氏
待查
格格、儀貴人、儀嬪
待查
恂嬪霍碩特氏
待查
恂常在、恂貴人、恂嬪
待查
恭嬪林氏
待查
恭嬪
待查
怡嬪柏氏
待查
怡貴人、怡嬪
待查
慎嬪拜爾噶斯氏
待查
待查
誠嬪鈕祜祿氏
待查
待查
西林覺羅貴人
待查
常在,後成貴人
待查
柏貴人
柏氏
常在,後成貴人
待查
順貴人鈕祜祿氏
待查
常貴人,後成順嬪順妃,後被貶為貴人
?-1788年
瑞貴人索綽絡氏
待查
貴人
待查
多貴人博爾濟吉特氏
待查
貴人
待查
待查
貴人
待查
待查
貴人
待查
待查
貴人
待查
待查
貴人
待查
待查
常在
待查
待查
常在
待查
待查
常在
待查
待查
常在
待查
待查
常在
待查
喜塔臘皇后
待查
皇后,後被追謚為孝淑睿皇后
1796年-1797年
生清宣宗愛新覺羅·旻寧
鈕祜祿皇后
初為側福晉,後為貴妃、皇貴妃、皇后皇太后,後被追謚為孝和睿皇后
1801年-1849年
劉佳諴貴妃
待查
初為諴妃,後為諴貴妃、皇考諴禧皇貴太妃,後被追謚為和裕皇貴妃
待查
生皇長子穆郡王
鈕祜祿如妃
待查
初為如貴人,後為貴妃、如妃、皇考如貴太妃、皇祖如皇貴太妃,後被追謚為恭順皇貴妃
待查,享壽七十四
侯佳華妃
待查
瑩嬪,華妃
待查
劉佳信妃
待查
貴人,後為信妃
待查
王佳莊妃
待查
春貴人,吉嬪,莊妃
待查
關佳簡嬪
待查
格格,追封簡嬪
待查
沈佳遜嬪
待查
格格,追封遜嬪
待查
烏雅恩嬪
待查
貴人,後為恩嬪
待查
梁榮嬪
待查
貴人,後為榮嬪
待查
蘇完尼瓜爾佳安嬪
待查
常在,道光帝時遵為安嬪
待查
鈕祜祿皇后
待查
結髪之妻,正室,封嫡福晉,後追謚為孝穆成皇后
1796年-1808年
佟佳皇后
待查
封側福晉,後成嫡福晉、皇后,後被追謚為孝慎成皇后
1820年-1833年
生一女
鈕祜祿皇后
待查
封全嬪、全貴妃、皇貴妃、皇后,後被追謚為孝全成皇后
1834年-1840年
生清文宗愛新覺羅·奕詝
博爾濟吉特皇貴妃
待查
封靜貴人、靜皇貴妃、皇考康慈皇貴太妃、康慈皇太后,後被追謚為孝靜成皇后
?-1855年
烏雅貴妃
待查
封常在、琳貴人、琳貴妃、皇考琳貴太妃、皇祖琳皇貴太妃,後被追謚為莊順皇貴妃。同治五年薨,葬慕東陵園寢。
?-1866年
舒穆嚕貴妃
待查
彤貴人、彤貴妃、貴人、皇考彤嬪、皇祖彤貴妃
待查
納喇和妃
待查
側室福晉、和嬪和妃
待查
鈕祜祿祥嬪
待查
貴人、祥嬪、皇考祥妃、皇祖祥妃
待查
郭佳佳貴妃
待查
貴人、嬪、貴妃
待查
鈕祜祿成貴妃
待查
貴人、嬪、貴妃
待查
赫舍哩常妃
待查
貴人、常妃
待查
那拉順嬪
待查
常在、順嬪
待查
蔡佳恆嬪
待查
答應、恆嬪
待查
尚佳豫嬪
待查
答應、豫妃
待查
趙平貴人
待查
初入侍宣宗潛邸為格格,嘉慶二十五年九月初五日,封平貴人。卒於道光三年癸未三月二十五日。
待查
待查
意常在、李答應,鹹豐帝登基尊為皇考常在,同治帝登基尊為皇祖貴人
待查
待查
初為答應,道光三十年晉稱常在,鹹豐十一年尊為那貴人
待查
孫定貴人
待查
初入侍宣宗潛邸為格格,嘉慶二十五年封定貴人,道光二十二年卒。
待查
待查
道光十一年四月前已入宮,封為蔓常在,道光十三年(1833)八月前卒。
待查
赫舍里睦答應
待查
道光二年十月封睦貴人,道光十年十二月二十三晉睦嬪,道光十一年九月十一降睦貴人,未久又為睦答應,道光十五年上半年前卒。
待查
劉官女子
待查
道光十三年九月封劉答應,道光十五年降為劉官女子,道光二十二年前卒。
待查
薩克達皇后
待查
嫡福晉,後被追謚為孝德顯皇后
1847年-1849年12月
鈕祜祿皇后
待查
貞嬪,後為貞貴妃皇后,後成慈安母后皇太后,後被追謚為孝貞顯皇后
1852年-1881年
暴死
葉赫那拉懿貴妃
待查
蘭貴人(懿貴人),後為懿嬪、懿妃、懿貴妃,後成慈禧聖母皇太后、太皇太后,後被追謚為孝欽顯皇后
1851年-1908年
生清穆宗愛新覺羅·載淳,掌握清朝實權48年。
他他拉皇貴妃
待查
待查
徐佳貴妃
待查
玫常在玫貴人玫常在,徐官女子,玫貴人玫嬪,皇考玫妃,皇考玫貴妃
待查
憫郡王
佟佳皇貴妃
佟佳氏
祺嬪,皇考祺妃祺貴妃,祺皇貴太妃
待查
索綽絡氏
婉常在,婉貴人,婉嬪,皇考婉妃,婉貴妃
待查
那拉氏
宮女,璷貴人,禧嬪,璷妃
待查
察哈拉氏
宮女,禧貴人,禧嬪,禧妃
待查
王氏
宮女,吉貴人,吉嬪,吉妃
待查
張氏
宮女,慶貴人,慶嬪,慶妃
待查
武佳氏
婢妾,後為雲嬪
待查
伊爾根覺羅氏
容常在,容貴人,容嬪
待查
葉赫那拉氏
璹貴人,鹹豐十一年尊封璹嬪
待查
葉赫那拉氏
玉貴人,鹹豐十一年尊封玉嬪
待查
侯補員外郎葉赫那拉·桂祥之女,璹嬪妹妹
伊爾根覺羅氏
英貴人,英嬪,伊貴人,伊常在,伊答應,玶常在
待查
滿洲正紅旗
待查
待查
鹹豐七年當居於翊坤宮
皇后,後被追謚為孝哲毅皇后
1872年-1875年
自殺
慧皇貴妃
富察氏
慧妃,後成皇貴妃、敦宜皇貴妃、敦宜榮慶皇貴妃,後被追謚為淑慎皇貴妃
1872年-1904年
珣皇貴妃
阿魯特氏
珣嬪,後成珣妃、珣貴妃、皇考珣皇貴妃,民國時追謚為莊和皇貴妃
1872年-1921年
瑜皇貴妃
赫舍里氏,號懶夢山人
瑜嬪,後成妃、貴妃,民國時追謚為敬懿皇貴妃
1872年-1932年
西林覺羅皇貴妃
西林覺羅氏
貴人,後成嬪、妃,民國時追謚為榮惠皇貴妃
1872年-1933年
葉赫那拉.靜芬
皇后,後成皇太后,民國時追謚為孝定景皇后
1889年-1913年2月22日
慈禧太后的侄女
他他拉氏
瑾嬪,後成瑾妃、皇考瑾貴妃,被追謚為端康皇貴妃
1889年-1924年
他他拉氏
珍嬪,後成珍妃,後追謚為恪順皇貴妃
1889年-1900年
瑾妃之妹,投井處死
皇后
皇后
1922年-1946年
淑妃
淑妃
1922年-1931年
民國時離婚,改嫁
他他拉貴人
祥貴人,追謚明賢貴妃
1937年-1942年
李貴人
1943年-1945年
共和國時離婚,改嫁

歷史記載

清史稿·后妃傳》(節選):
太祖初起,草創闊略,宮闈未有位號,但循國俗稱“福晉”。福晉蓋“可敦”之轉音,史述后妃,後人緣飾名之,非當時本稱也。崇德改元,五宮並建,位號既明,等威漸辨。世祖定鼎,循前代舊典。順治十五年,采禮官之議:乾清宮設夫人一,淑儀一,婉侍六,柔婉、芳婉皆三十;慈寧宮貞容一、慎容二,勤侍無定數;又置女官。循明六局一司之制,議定而未行。
康熙以後,典制大備。皇后居中宮;皇貴妃一,貴妃二,妃四,嬪六,貴人、常在答應無定數,分居東、西十二宮。東六宮:曰景仁,曰承乾,曰锺粹,曰延禧,曰永和,曰景陽;西六宮:曰永壽,曰翊坤,曰儲秀,曰啟祥,曰長春,曰鹹福。諸宮皆有宮女子供使令。每三歲選八旗秀女,戶部主之;每歲選內務府屬旗秀女,內務府主之。秀女入宮,妃、嬪、貴人惟上命。選宮女子,貴人以上,得選世家女;貴人以下,但選拜唐阿以下女。宮女子侍上,自常在、答應漸進至妃、嬪,后妃諸姑、姊妹不赴選。帝祖母曰“太皇太后”,母曰“皇太后”,居慈寧、壽康、寧壽諸宮。先朝妃、嬪稱太妃、太嬪,隨皇太后同居,與嗣皇帝,年皆逾五十,乃始得相見。諸宮殿設太監,秩最高不逾四品,員額有定數,廩給有定量,分領執事有定程。此其大較也。
二百數十年,壼化肅雍,詖謁蓋寡,內鮮燕溺匹嫡之嫌,外絕權戚蠹國之釁,彬彬盛矣。追尊四代,惟宣皇后著氏族,且有繼室,託始於是。歷朝居正號者,謹而次之,並及妃、嬪有子若受後朝尊封者。世祖以漢女為妃,高宗以回女為妃,附書之,以其僅見也。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