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妃(清康熙帝妃)

良妃(清康熙帝妃)

本詞條是多義詞,共2個義項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良妃(?-1711年)衛氏,旗籍為滿洲正黃旗,正五品內管領阿布鼐女,清康熙帝妃,康熙二十年二月初十生皇八子胤禩。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冊為良嬪,後晉封良妃。良妃是康熙朝前中期生前獲封妃位的五妃之一(貴妃除外),並且是這五位后妃中,資歷最淺、生皇子最晚的一人。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日薨,享年應當將近50歲。康熙五十二年二月十七日奉安於康熙皇帝帝陵景陵妃園寢。良妃衛氏是清朝首個出身內管領而得封妃位的后妃。

基本介紹

  • 中文名:衛氏(疑本姓覺禪氏)
  • 別名:衛氏、衛良妃
  • 國籍:中國(清朝
  • 民族:滿族(正黃旗
  • 逝世日期: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二十日
  • 職業:清朝后妃
  • 主要成就:生育皇八子,冊為良妃
  • 夫君:康熙皇帝愛新覺羅·玄燁
  • 公公:順治皇帝愛新覺羅·福臨
  • 婆婆孝康章皇后孝惠章皇后
  • 兒子:皇八子胤禩(自然排序皇十六子)
  • 封號良嬪良妃
  • 父親阿布鼐
人物生平,出身背景,家族職務,選秀入宮,姓氏考證,宮闈傳奇,人物考證,家庭成員,丈夫,兒子,父親,兄弟,良嬪冊文,單獨封妃,備著哀榮,皇帝親祭,良妃祭文(二篇),後宮排序,神位排序,封號釋義,史籍記載,相關書籍,影視形象,

人物生平

康熙二十年(1681年)二月初十,生八阿哥胤禩,少時曾由四妃之首惠妃納喇氏顧復過。
康熙三十五年(1696年)三月,15歲的胤禩兩次獲選隨康熙帝一同出征噶爾丹。扈行的皇子中只有八阿哥隨康熙帝御營。
康熙三十七年(1698年)三月,胤禩多羅貝勒,是受封的皇子中最年輕的一位。
康熙三十九年(1700年)十二月冊封為良嬪,後單獨晉封為妃,是清朝首個出身內管領(即辛者庫)而獲封嬪位妃位的后妃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一月二十日薨,葬禮同孝誠仁皇后妹妹平妃赫舍里氏
康熙五十年(1711年)十二月十九日康熙帝親自主持良妃初滿月禮祭祀典禮。(記載於《康熙皇帝起居註冊》)
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二月十七日奉安入康熙帝帝陵景陵妃園寢

出身背景

家族職務

由於種種原因,很多人以為清朝出身辛者庫(包衣管領)的后妃只有良妃一人,且是清朝出身最低的后妃。這個說法是錯誤的。首先應該了解什麼是辛者庫:辛者庫即內管領、管領。包衣管領系辛者庫漢語名稱,在《欽定大清會典則例》中多次提到:"內管領,即辛者庫;辛者庫,即管領。"
辛者庫又稱為渾托和,渾托和是辛者庫滿語名稱,渾托和是半個佐領的意思。
辛者庫是包衣的一種,和包衣佐領一樣,為皇室服務。宮內管領為清朝的職務,系正五品文職,其職責為管理辛者庫,處理皇室後勤工作。內管領即上三旗辛者庫;王公亦有自己的府屬管領,即下五旗辛者庫,服務於王公府邸。下五旗辛者庫地位低於上三旗辛者庫。有些辛者庫人是罪籍,而大多數辛者庫人則是正常的包衣籍。正常的不是罪籍的辛者庫人是由於家族人少,被編成半個包衣佐領,所以就成了辛者庫人(辛者庫又叫渾托和,渾托和就是半個佐領的意思)。而辛者庫出身的后妃,多數是正常編為半個佐領的辛者庫。值得一提的是,良妃是清朝首個出身辛者庫而得封妃位的后妃。
按《八旗滿洲氏族通譜》的記載,良妃家裡是“天聰來歸”,這已經說明了良妃母家是清初投靠清政府後,因家族人少被正常編入渾托和(辛者庫),並非緣罪入。所以,和包衣佐領出身的后妃一樣,辛者庫(包衣管領)也是皇帝納妃的一個正常途徑。康熙朝包衣出身的后妃除了良妃,還有端嬪宜妃成妃德妃敏妃定妃(康熙朝為定嬪),純裕勤妃(康熙朝為勤嬪)等。另外,很多皇子也有從辛者庫選拔出來的側妃庶妃等(例如雍正裕妃耿氏為上三旗辛者庫;康熙帝的七阿哥胤祐側福晉巴爾達氏和庶福晉陳氏都為辛者庫出身。)
其他關於釐清辛者庫的說法,可參見杜家驥先生對辛者庫的研究。其中明確說明,辛者庫人絕大多數並非罪籍,且可以入朝為官。其職務也多樣,辛者庫出身做到大學士(如百齡),內務府總管(如來保),都統(如迓圖),杭州織造(如孫文成),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如徐元夢,曾被康熙帝打入辛者庫)的大臣都有。
而“向例不許為官” 的說法,杜家驥先生寫明當是指因罪罰沒的辛者庫人,並非指正常編入的非罪籍的辛者庫人(康熙朝時辛者庫罪籍也可以為官,如乾隆帝令妃魏氏其家族清初本為漢軍旗旗分佐領,後緣事被貶入辛者庫,但令妃的祖父魏五十一(又作武世宜)康熙朝時曾擔任內管領、營造司員外郎等職務;雍正朝時這種權利取消,再罰入辛者庫的,其家族均不許參加科舉及為官,以示懲罰;乾隆時期又改為不允許因罪發入者本人參加科舉及做官,懲罰範圍縮小。見杜家驥文章詳細闡述)。
關於良妃家族在《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記載的覺禪氏家族職務,有膳房總領、御前二等侍衛等職務,後良妃的兄弟噶達渾在康熙五十二年升任盛京佐領的職務,盛京佐領為四品官。良妃家族的職務與康熙帝很多包衣出身的后妃都相同,如德妃敏妃家族也都有出任膳房和侍衛等職務。以下是覺禪氏記載:
瑚柱,正黃旗包衣人,世居佛阿拉地方,天聰時來歸,原任膳房總領。其子都楞額,原任內管領。孫都爾柏、阿布鼐,俱原任內管領,他布鼐,原任膳房總領。曾孫勒柏理,原任主事。塔漢、阿林,俱原任內管領。噶哈禪,原任御前二等侍衛。陶格,原任郎中。曾孫嘎達渾,原任內務府總管。旒武,原任司庫。元孫索柱,原任藍翎侍衛。長明、陶柱俱原任內管領。阿薩理,原任廐長。西哈納,原任筆帖式。
那么我們就來看一看,清朝出身辛者庫(包衣管領)的后妃,其實非常的多:
1.康熙朝:
良妃,衛氏,內管領阿布鼐女,八阿哥胤禩生母,上三旗辛者庫。
定妃,萬琉哈氏,郎中托爾必女,康熙第二十一子十二阿哥胤祹生母,上三旗辛者庫。
2.雍正朝:(雍正朝以後,包衣佐領、包衣管領地位有所上升)
謙妃,劉氏,管領劉滿女,六阿哥弘曕生母。
裕妃,耿氏,管領耿德金之女,五阿哥弘晝生母,鑲黃旗包衣辛者庫。
3.乾隆朝:
孝儀純皇后(即令妃),魏佳氏,內管領魏清泰女,嘉慶帝永琰生母,清初本為漢軍旗旗分佐領,後貶入上三旗辛者庫,也是包衣漢姓人,乾隆四十年被乾隆帝抬入滿洲鑲黃旗
儀嬪,黃氏,乾隆在雍親王藩邸的格格,也是辛者庫出身。
瑞貴人索綽羅氏,也是辛者庫出身。
4.嘉慶朝:
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家族祖上本也是上三旗辛者庫,後被乾隆撥出包衣。著名大臣來保就是孝淑睿皇后的叔祖父。
華妃侯佳氏,上駟院卿討住之女,鑲黃旗包衣辛者庫。
其他出身辛者庫的后妃尚不明確,以上是已經確定為辛者庫出身的后妃。
由此可見,包衣管領和包衣佐領出身的后妃一樣,都是皇帝正常的納妃途徑,並不是什麼清朝最低的出身,更加不是什麼歷史上最低的,其出身並不是賤籍。辛者庫出身做到大學士(如百齡),內務府總管(如來保),都統(如迓圖),內閣學士禮部侍郎(如徐元夢,曾被康熙帝打入辛者庫)的大臣都有,辛者庫的出身並不是都低賤。

選秀入宮

根據《清宮中以宮女為主的女僕階層》一文中考證,清朝宮女的選拔規定最早定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凡內府佐領下(即包衣佐領),內府管領下(即辛者庫)女子,年至十三,該佐領、管領造冊送會計司呈堂會奏,交總管太監請旨閱看。” 也就是說清宮宮女選拔,她們必須是內務府滿洲正黃、鑲黃、正白三旗的佐領下和管領下各種職務等的包衣之女,方有資格入選。宮女來源除內務府三旗的佐領下、管領下包衣女子外,官員世家也可選入。
入選後,除學習宮規外,還要對其刺繡、打掃的技藝進行考核,考核合格的留下,擇其優者,每日授一小時寫字及讀書,“次日命宮人考核”。選中的宮女中,面容姣好、聰明伶俐的派去侍奉主位,差一點的去乾粗活。
這說明,內務府包衣佐領、內務府包衣管領和世家出身的宮女她們得到所從事工種的機會是一樣的。而宮女們被分配到不同工作的原因,是基於自身的條件,而不是出於家庭出身。所以內管領出身的宮女就一定是從事粗活等低級工作的說法是不成立的。而良妃能夠被選中並成為皇帝后妃,說明她相貌和資質必然都是極為出眾的;史籍記載入選宮女在宮中還要學習寫字讀書,所以良妃具有一定文化修養。

姓氏考證

關於良妃的姓氏還有以下說法:
八旗滿洲氏族通譜·卷四十九·覺禪氏》載:
“瑚柱,正黃旗包衣人,世居佛阿拉地方,天聰時來歸,原任膳房總領。其子都楞額,原任內管領。孫都爾柏、阿布鼐,俱原任內管領,他布鼐,原任膳房總領。曾孫勒柏理,原任主事。塔漢、阿林,俱原任內管領。噶哈禪,原任御前二等侍衛。陶格,原任郎中。曾孫嘎達渾,原任內務府總管。旒武,原任司庫。元孫索柱,原任藍翎侍衛。長明、陶柱俱原任內管領。阿薩理,原任廐長。西哈納,原任筆帖式。”
《清列代后妃傳稿》載:
“良妃衛氏,滿洲正黃旗,包衣人內管領阿布鼐之女。按八旗通志,滿洲正黃旗包衣第三參領所屬第七管領,系康熙二年分立。初令通易管理,傳至碩通務,病故,以包衣大阿布鼐管理。阿布鼐故,以他漢管理。”
這裡提到良妃父阿布鼐系正黃旗包衣,曾任內管領;阿布鼐死後由他(塔)漢繼任內管領。這與《氏族通譜》中覺禪氏瑚柱之孫阿布鼐、曾孫塔漢相繼任內管領的情況相符,旗籍亦相符,似可以證明良妃確係出自覺禪氏。
另據《雍正朝滿文朱批奏摺全譯》第62條“正黃旗都統馬爾薩奏請廉王舅舅等族抬旗各按管領編制折”,廉王母舅嘎達渾等族於雍正元年被抬出包衣佐領,可能是被移至滿洲正藍旗下(因為四年再被劃歸包衣時是正藍旗都統具奏的,詳見下文)。此折亦證明嘎達渾族確係正黃旗。
再看一條雍正帝上諭:“雍正四年十月十六日,正藍旗滿洲都統公殷德等將阿其那之母舅噶達渾之族人擬入包衣佐領具奏。奉上諭:“噶達渾原系包衣佐領下微賤奴才,朕施恩包衣佐領下撤出移於旗下,用至內務府總管,此恩伊等豈不知之?”
這條上諭中說嘎達渾原為包衣佐領下奴才,曾被用為內務府總管,與《欽定八旗氏族通譜》中所載覺禪氏嘎達渾曾任內務府總管相符合。該諭旨還指出噶達渾在康熙朝時是包衣佐領下奴才,這說明良妃家族在康熙朝時應是出了辛者庫而在包衣佐領下了
綜上:良妃父兄的姓名、旗籍、履歷均與《八旗滿洲氏族通譜》中的覺禪氏一致,則良妃確係滿族人,姓覺禪氏。
總結:良妃衛氏原姓覺禪氏,該族的大體情況是這樣的:他們世代居住於佛阿拉地方(今遼寧省新賓縣永陵地區),皇太極天聰年間投靠成為包衣,世代任膳房總管以及內管領之職,為皇帝世仆。康熙二年正式劃入滿洲正黃旗包衣第三參領所屬第七管領,從雍正上諭看,嘎達混康熙年間被劃入了包衣佐領下(噶達渾康熙年間曾出任盛京佐領一職)。雍正元年因胤禩之故曾被抬入旗分佐領(因人少按半個佐領編制)。至於為何覺禪氏被稱為衛氏,待考。

宮闈傳奇

良妃的父親阿布鼐官職為內管領,宮內管領為正五品文官,其職務為辛者庫管理者,相當於皇家後勤部門。衛氏本人應系經內務府上三旗選秀進宮,她能被皇帝看中並生育皇子,說明她的自身條件十分優越,是一位溫柔聰慧、美麗出眾的女子。燕北老人《清代十三朝宮闈秘史》里說她:“美艷冠一宮,寵幸無比,”而且“體有異香,洗之不去”,即使“唾液亦含芬芳氣”。這些傳說雖不可信,但是起碼反映出衛氏的確是位美麗出眾的女子,不僅在宮中聞名,在民間也有所耳聞。康熙三十九年,她和瓜爾佳氏惇怡皇貴妃)一同冊封為嬪。康熙五十年(1711年)壬辰十一月二十日去世,享年40歲以上。

人物考證

等級制度森嚴的皇宮中,良妃成為后妃是根據正常的途徑,絕不可能是什麼有心計主動勾搭上皇帝。皇帝近身也沒有宮女服侍,出自康熙皇帝的《庭訓格言》:“明時宮女至數千,脂粉錢至百萬。今朕宮中計使女三百,況朕未近使之宮女,年近三十者,即出與其父母,令婚配。”這說明康熙帝身邊無近侍之宮女,都是太監服侍。《宮女談往錄》中提到,清朝後宮制度十分嚴格,宮女不準隨便離開工作的宮殿,要離開宮殿,行走必須二個人一起。另外,皇帝除了去皇后宮中,也不會去后妃宮裡。皇帝要和后妃見面,都是由皇帝召后妃去皇帝的寢宮相見。在規章制度嚴格的清朝,那些宮女能隨便勾搭上皇帝的說法基本只是現代人的臆測。
皇帝對良妃也是很有情意。良妃生前一直有晉升,康熙朝前中期的后妃中,生前獲得妃位的后妃僅僅五人,其中良妃就占一席位。而在康熙朝去世後由皇帝親自奠酒紀念並記錄在《康熙皇帝起居註冊》上的妃嬪,也尚只見慧妃、良妃。(根據《康熙皇帝起居註冊》的記載,康熙皇帝祭奠慧妃系因康熙帝帝陵於康熙二十年建好,是年仁孝皇后孝昭皇后梓宮一併奉安入帝陵地宮,慧妃金棺奉安入康熙帝帝陵妃衙門。慧妃是首位移葬入康熙帝帝陵妃寢的后妃,因此皇帝將皇后和慧妃一併祭奠。皇帝祭奠慧妃緣由與良妃略有不同。)
一般皇太后皇太妃、皇后等的祭祀禮儀皇帝會親自出席,妃嬪大臣等的祭祀禮儀皇帝很少參加。良妃能得到康熙帝親自出席其祭祀典禮,不得不說是莫大殊榮。良妃辛者庫賤婦的說法,出自雍正朝編纂的上諭和《清聖祖實錄》,康熙帝本人親筆所寫的未見,且康熙朝文獻對此也無記載。所以究竟康熙帝有沒有說過,尚且存疑。

家庭成員

丈夫

清聖祖仁皇帝愛新覺羅·玄燁(1654年—1722年)即康熙帝,清朝第四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後第二位皇帝。年號康熙:康,安寧;熙,興盛--取萬民康寧、天下熙盛的意思。蒙古人稱為恩赫阿木古朗汗(Enkh Amgahan)或阿木古朗汗(蒙語“平和寧靜”之意,為漢語“康熙”的意譯)。玄燁於順治十一年三月十八(1654年5月4日)生於北京紫禁城景仁宮順治帝第三子,母孝康章皇后佟佳氏。康熙六十一年十一月十三(1732年12月20日)崩於北京暢春園清溪書屋,終年六十九歲。在位六十一年零十個月(1661年2月5日-1722年12月20日)他8歲登基,14歲親政。是中國歷史上在位時間最長的皇帝。他是中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捍衛者,奠定了清朝興盛的根基,開創出康乾盛世的大局面。諡號合天弘運文武睿哲恭儉寬裕孝敬誠信功德大成仁皇帝。

兒子

愛新覺羅·胤禩(1681-1726)康熙帝第八子和碩廉親王,生於康熙二十年辛酉二月初十日未時(1681年3月29日),母為良妃衛氏,少時由皇長子胤禔之母惠妃納喇氏撫養。胤禩自幼很受康熙帝的喜愛,並令書法家何焯為其侍讀。八阿哥17歲即被封為貝勒,是當時封爵皇子中最年輕者,康熙帝曾命其管理廣善庫,重建東嶽廟,署理內務府總管等等,期間頗得朝野支持,人稱“八賢王”。一廢太子時被朝中重臣保舉為皇太子。後胤禩轉而支持雍正帝同母弟皇十四子胤禎克承大統。雍正帝即位後,為穩定人心,先進封其為廉親王,命辦理工部事務;四年,雍正打穩根基後,找各種藉口削其王爵,圈禁,改名為“阿其那”,改其子弘旺名“菩薩保”。雍正四年九月初八日(1726年10月5日)胤禩薨,享年45歲。民間認為他是被毒死。乾隆帝於乾隆四十三年以“胤禩胤禟無悖逆之實”下令恢復胤禩原名,收入皇室玉牒,子孫一併敘入。

父親

阿布鼐:康熙朝任內府管領職務,系正五品文職。

兄弟

嘎達混:康熙朝任內府管領,康熙三十年左右兼任內務府廣儲司員外郎,康熙五十二年升盛京佐領,為四品官。

良嬪冊文

康熙三十九年(1701年)十二月冊封衛氏為良嬪,同時冊封32歲的佟氏為貴妃,17歲的瓜爾佳氏和嬪
關於冊封衛氏為良嬪的冊文,《清聖祖實錄》記載如下,其中良嬪與和嬪冊文是相同的:
○ 乙亥。遣內閣學士席哈納持節冊封衛氏為良嬪。
冊文曰:朕惟協贊坤儀,用備宮闈之職;佐宣內治,尤資端淑之賢。爰考舊章,式隆新秩,爾衛氏德蘊溫柔,性嫻禮教,位在掖庭之列,克著音徽,禮昭典冊之榮,宜加寵錫。茲仰承皇太后慈諭,冊爾為良嬪。爾其益修婦德,矢勤慎以翼宮闈;永佩綸言,副恩光而綿慶祉。欽哉。

單獨封妃

查看康熙朝的冊封記錄,康熙帝往往喜歡大規模集中冊封后妃,如康熙十六年、康熙二十年、康熙五十七年的幾次大型冊封。觀整個康熙朝,除了冊封皇后,受到康熙皇帝單獨冊封的嬪妃只有兩位,即烏雅氏封為德嬪,以及衛氏晉為良妃。
由於資料的缺失散佚,衛氏進封良妃的具體時間不詳,但是根據遺留下來的史籍記載,可以得知衛氏最終的位號是良妃:
清皇室本支世系的漢文本譜牒星源集慶》記載:
“良妃衛氏,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初入侍宮中,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冊封良嬪,後晉封良妃。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日薨。”
清《皇朝文獻通考》記載:
“ 良妃衛氏,內管領阿布鼐女,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封良嬪,後晉封良妃。”
另有衛氏的二篇《良妃祭文》以及清康熙朝官方資料《康熙朝起居註冊》均記載衛氏為良妃。
根據以上文獻可以確定衛氏系生前晉封為妃。
試探良妃的封妃時間——根據康熙四十五年清皇室玉牒所載,康熙四十五年后妃衛氏的書面位號依然為“良嬪”,那么良妃的正式晉妃時間可以縮小至康熙四十六年至康熙五十年(良妃薨逝)之間。
再查看《清聖祖實錄》所記載的康熙朝的冊封記錄,康熙四十五年至康熙五十年並沒有其他后妃的冊封記載,因此可以判斷出衛氏系單獨晉封為妃。
對於衛氏封妃的時間有以下兩個推測:
1、按康熙四十五年的玉牒書面寫法胤禩為良嬪所出,衛氏應在康熙四十六年至康熙五十年之間單獨晉封為妃,目前無詳細時間資料。衛氏在宮中享妃位待遇則可能早於正式晉封;
2、康熙五十年十一月衛氏病重,康熙帝緊急晉封良嬪為良妃。這在康熙朝也有先例,如孝懿皇后即是在病重時急冊為皇后。再結合《良妃祭文》中的詞句:“念久備乎嬪行,爰優加夫妃號,方期永綿福祉,何意告淪殂。”似也可說明衛氏是在病中晉封,希望封妃喜事能夠“永綿”良妃的福祉。
即便衛氏是病重晉封為妃,也是單獨封妃,如孝懿皇后敦肅皇貴妃慧賢皇貴妃純惠皇貴妃都是在病重時受到皇帝的晉封,可謂榮寵。康熙皇帝的妃嬪僅烏雅氏封為德嬪(目前史料未見冊封德嬪冊文)、衛氏晉封為良妃獲此單獨晉封殊榮。

備著哀榮

皇帝親祭

根據《清起居注·康熙朝》康熙五十年十二月十九日記載:
“ 十九日癸酉未時上由德勝門神武門,謁寧壽宮問安回宮。申時上由東華門出朝陽門良妃靈前奠酒舉哀畢回宮。……扈從起居注官揆敘、常壽”
根據《清聖祖實錄》和《康熙皇帝起居註冊》的記載,康熙五十年十一月皇帝前往皇考順治皇帝孝陵謁陵。這期間良妃薨逝。康熙帝自孝陵回宮後當天先給皇太后請安,緊接著就前往祭奠良妃。

良妃祭文(二篇)

轉錄並斷句:雲含煙
初次祭文
禮重宮闈,內職恆嘉,夫贊助典崇,褒恤彝章,備著其哀榮,惟芬苾之是陳,斯軫懷之聿展。 爾良妃衛氏,禔躬婉順,賦性柔嘉,矩薙無違,允表珩璜之□,敬恭自矢,克彰褕翟之休。 念久備乎嬪行,爰優加夫妃號,方期永綿福祉,何意告淪殂。載設几筵,用申醊奠。 於戲,穗帳徒懸,慨芳規之不再;恩綸丕煥,俾令問之長垂,靈其有知,尚克歆享
二次祭文
肅雍著范,聿隆恩禮之施,
淑慎興悲,式備哀榮之典。
爾妃衛氏,久侍後宮,協宣內職,
奄乎殂謝,痛惜良深,爰舉舊章,
再申奠醊,惟靈不昧,尚克歆承。
良妃初滿月祭祀舉哀典禮系由康熙皇帝親自主持,並記錄於清朝官方文獻《康熙皇帝起居註冊》上,可說是極大的殊榮。

後宮排序

良妃(清康熙帝妃)
根據官方資料《欽定大清會典 ·卷四十二》的后妃排位順序記載:

神位排序

乾隆二年奉旨:景妃園寢饗殿兩次間增造寢室牀龕,並定諸妃神位次序:
奉安溫僖貴妃神位於中龕內居左,慧妃神位居右,惠妃神位次左,宜妃神位次右。
奉安榮妃神位於西龕內居首,次平妃神位,良妃神位,宣妃神位。
乾隆六年,奉安成妃神位於東龕內居首,九年奉安順懿密妃神位在成妃神位之次,十九年奉安純裕勤妃神位在順懿密妃神位之次,二十二年奉安定妃神位在純裕勤妃之次。

封號釋義

為封號在歷史上有明朝王良妃,以及清朝衛良妃。其餘朝代后妃帶字者則皆為級別,並非封號,
級別不能用於闡述封號之含義。
衛良妃妃號“良”字宜用滿語釋義,其滿語含義為:忠厚,善良。為一美譽封號。
再考查《康熙字典》中對“良”字的漢語釋義,皆為美好嘉義的含義:
liáng
【形】
(形聲。本義:善良)
良,善也。——《說文》
良好;美好〖good;fine;nice〗又如: 良士(賢士); 良吏(賢良的宮吏);
良妻(賢淑的妻子。即賢妻)
優秀〖excellent〗
和悅;和善〖amiable;amicable;genial〗
〖big;great〗。如:良魚(大魚);良棗(大棗的別名);良器(大器。比喻傑出的人才)
吉祥〖lucky〗。如:良月(吉祥的月份);良貞(吉卦);良時(吉時)
和樂;歡悅〖happy〗。如:良晤(歡聚);良游(暢遊);良聚(良會,歡聚)
首;頭〖head〗
首領;首長〖boss;chief;chieftain〗
長,久;深〖long;deep〗

史籍記載

星源集慶》: 良妃 衛氏,內管領阿布鼐之女,初入侍宮中,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冊封良嬪,後晉封良妃。康熙五十年辛卯十一月二十日薨。
皇朝文獻通考》:良妃 衛氏,內管領阿布鼐女,康熙三十九年十二月封良嬪,後晉封良妃。

相關書籍

小說作者
爾羽
《玄世今生——良妃》
《又待紅蕖香:良妃》
布喜雅瑪拉
《穿越之我是良妃》
美麗的貓兒
歸來(帶著空間歸來的良妃和重生的胤禩)》
月清顏
良人在水一方:康熙良妃傳》
晨曉晨

影視形象

年份影視版本演員劇中名
1987
衛嬋
2001
許紅梅
-
2003
常虹
-
2006
-
2011
-
2011
-
2015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