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喜塔臘氏
- 第一條:詳細介紹
- 第二條:努爾哈赤母喜塔臘氏
- 第三條:清仁宗孝淑睿皇后喜塔臘氏
姓氏介紹,世系,遷徙,姓氏分類,介紹,相關史料,年表,相關史料,影視形象,
姓氏介紹
世系
《譜序》慨述了始祖昂武都里巴顏德以下十代世系:“溯自達祖昂武都里巴顏德於明世中葉,遷於長白山喜他拉(喜塔臘)地方,踐土而居, 因以為氏。生子七人,長都理金、次那奇布、次武特嘉、次喜特庫、次薩壁圖、次恩都里、次業成額,稱為七大支……竊考二世祖都理金之子都里吉;四世袒參察督(都)督兄弟二人,次阿爾圖;五世祖阿古督(都)督(顯祖宣皇后之父)兄弟二人,次費揚武督(都)督;六世祖達格兄弟三人,次多甘,次怕古;七世祖富翰兄弟三人,次達爾翰,次音達渾;八世祖芬太;九世祖倭合兄弟五人,次哈達,次穆成額,次華山,次瑪拉;倭合有子七人,長蘇黑,次圖黑,次阿爾滿、次碩色、次訥勒、次那拉、次岳色;現任鑲紅旗協領、三品頂戴常慶即瑪拉之後,第十五輩者也。粵稽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倭合之次子圖黑升授永陵防禦,四子一侄隨任住(駐)防,此永陵有一穆昆,所由來也。”
遷徙
清朝官修《八旗滿洲氏族通譜》記載:喜塔臘氏散處於尼雅滿山、長白山、蜚悠、瓦爾喀、葉赫等地方,然而並沒有說明其遷徙情況。在《譜書》里卻記載了:始祖昂武都理巴顏德於明朝中期(按譜書從清初上溯十輩計算應在明初)遷居長白山喜他拉(喜塔臘)地方,指出了明初喜塔拉及女真人的第一次遷徙情況,說明了喜他拉氏最初並不居住在長白山一帶。喜他拉氏原是居住在松花江與黑龍江匯合處,即遼代五國部、金代胡里改路中部的奚灘氏。在元代為五萬戶轄地。明朝記載永樂六年(1408年)女真人來朝,設12衛,其中就有奚灘河衛。永樂十四年(1416年)八月,弗提衛奏舉女真野人頭目牙速等,堪任以職。從之,設吉灘衛”。(《明太宗實錄》卷102)奚灘即吉灘,這裡的女真人即以地為氏稱奚灘氏(即喜他拉氏)。吉攤衛在距弗提衛不遠的黑龍江南岸,即今黑龍江省蘿北縣集達河流域,弗提衛在今富錦縣。奚灘氏原住地應在富錦縣附近。其族人在元朝曾任都達魯花赤、猛安,足以證明是當時的名門望族。到元明之際,他們遷徙到綏芬河、圖們江流域及朝鮮東北部,以其姓氏為新遷地地名。在永樂三年(1405年)朝鮮官修《龍飛御天歌》中記載了其分布地點。清太祖努爾哈赤母為喜塔臘氏,早在正統三年(1438年)朝鮮人就指出: “大抵斡朵里酋長不娶管下,必求婚於同類之酋長” (朝鮮《李朝世宗實錄》卷82)。
喜塔臘氏就是由望族英雄氏演變而來。
16世紀末年,喜塔拉氏開始向蘇子河畔佛阿拉遷徙。“到順治元年(1644年),除二世祖都理金子孫,仍命護守福陵外,其餘從龍入關,因差而分駐防焉。” (《譜序》)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都里金十世孫黑圖升任永陵防禦,其四子、一侄隨任駐防,世代繁衍,並改姓為圖,形成今天的圖氏宗族。
姓氏分類
努爾哈赤母喜塔臘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