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介紹
- 中文名:妃嬪
- 別稱:嬪御
- 拼音:fēi pín
- 妃:皇帝之妾及諸王、太子、世子妻妾
- 嬪:帝王女兒出嫁之意
妃嬪,是皇帝之妾以及皇太子、親王、世子、郡王妻妾的總括之稱,不論她們之間的地位和級別。不只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只要有過後宮制度的國家之君主,他們所有的妾都...
妃嬪,是一種用來代指所有皇帝之妾的總括之稱,妃嬪等級是用來區分她們之間的地位和級別的。不只在古代中國,歷史上只要有過後宮制度的國家之君主,他們所有的妾都...
宣儀是唐妃嬪稱號。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置宣儀四人,正二品,以代妃嬪中的九嬪。...... 宣儀是唐妃嬪稱號。唐高宗龍朔二年(662年)置宣儀四人,正二品,以代...
《一生的妃嬪》是連載於17k小說網的小說,作者是飄花醉。...... 《一生的妃嬪》是連載於17k小說網的小說,作者是飄花醉。中文名 一生的妃嬪 作者 飄花醉 小說...
小說《妃嬪媵嬙》由晉江文學城作者七月侯創作連載中。...... 小說《妃嬪媵嬙》由晉江文學城作者七月侯創作連載中。 [1] 中文名 妃嬪媵嬙 目錄 1 小說檔案 ...
純懿皇貴妃,耿氏,管領耿德金的女兒,雍正帝之妃嬪。康熙年間入侍雍親王府為妾,號格格,雍正年間,初封裕嬪,後進裕妃。乾隆時,初尊為皇考裕貴妃。耿氏與皇...
常在,清宮妃嬪制度中的低階稱謂之一,比“答應”這最低級妃嬪位分高一級。秀女入宮後,一般封答應或常在。然後其中一些晉升為常在,貴人,嬪,妃,貴妃。...
(明光宗妃嬪)編輯 鎖定 本詞條缺少名片圖,補充相關內容使詞條更完整,還能快速升級,趕緊來編輯吧!王才人(-1619年),即是後來的“孝和皇后”。順天府(今北京)人...
德妃是古代妃嬪封號之一。出現於北周時代。...... 德妃是古代妃嬪封號之一。出現於北周時代。中文名 德妃 類型 古代妃嬪封號之一 出現 北周時 廢除 近代...
貴人,皇帝妃嬪封號之一。東漢光武帝時始置,其位僅次於皇后,清代置貴人於嬪位之下,後世也把貴人當作對地位尊崇的人的尊稱。有時,也把貴人當作對自己有很大幫助的...
(鹹豐帝妃嬪)編輯 鎖定 討論999 婉貴妃(1835—1894)索綽絡氏,左都御史奎照之女,鹹豐帝嬪妃。鹹豐元年(1851年)二月十八日參加內務府選秀賜封婉常在,居景仁宮...
徐惠(627年―650年),湖州長城人(今浙江省長興縣人),唐太宗李世民的妃嬪。生於貞觀元年(公元627年)。年少時便才華出眾。唐太宗聽說後,將她納為才人。後被封為...
嘉慶帝妃嬪 主要成就 道光帝尊封為安嬪 丈夫 嘉慶帝 公公 乾隆帝 婆婆 孝儀純皇后 封號 安常在→安嬪 目錄 1 史籍記載 2 皇考冊文 3 影視形象 ...
榮妃馬佳氏是最早為康熙帝生育子女的妃嬪,也是生育最多兒女的妃嬪。馬佳氏共育有五子一女,分別為:皇子承瑞(康熙6年),皇子賽音察渾(康熙10年),皇三女固倫榮憲...
孝恭仁皇后(1660年4月28日-1723年6月25日),烏雅氏,康熙帝妃嬪,雍正帝生母,滿洲正黃旗人,包衣護軍參領、加封一等公威武之女。清代唯一一位烏雅氏皇后(追尊...
其罷漢朝妃嬪稱號,模仿先秦時期,自創了和、嬪、美、御四等稱號。和人三人,位視公,(注:即三夫人);嬪人九,視卿,(注:應是九嬪);美人二十七,視大夫,(注:...
文宣、孝昭二帝妃嬪稱號惟有夫人、嬪、御。武成帝好色,廣置妃嬪。清河年間,依古制設三夫人、九嬪、二十七世婦、八十一御女。妃嬪稱號有:...
妃嬪等級為:三夫人:貴妃、貴嬪、貴姬。九嬪:淑媛、淑儀、淑容、昭華、昭儀、昭容、修華、修儀、修容。次於九嬪的稱號:婕妤、容華、充華、承徽、列榮。...
妃嬪稱號有左右昭儀、三夫人、九嬪(上三嬪和下六嬪)、世婦、御女。左右昭儀位視大司馬,三夫人視三公,三嬪視三卿,六嬪視六卿,世婦視中大夫,御女視元士。...
乾隆帝16歲大婚,原配孝賢純皇后富察氏。妃嬪42人,其中皇后三位(孝賢純皇后、皇后那拉氏、孝儀純皇后),皇貴妃5位,貴妃5位,妃6位,嬪6位,貴人12位,常在4位,...
清朝后妃制度,指的是妃嬪的選擇、冊封、晉封以及日常生活需遵循的相關制度,隨著時間而逐步完善。在清朝,將皇后之下的妃嬪分為七等級,為:皇貴妃,貴妃,妃,嬪,貴人...
修史書《新唐書》《舊唐書》設后妃傳,傳中列有皇后26 人、妃嬪10 人,還有見於史書的女子約60 人。后妃們雖然生活優裕但卻爭寵、爭位,往往命運不佳。見於史書...
嬪妃,即妃嬪,是指君主的妾室。經過正式的冊封后,會擁有不同等級的位號、待遇。在東亞一夫一妻多妾制婚姻的影響下,君主通常會擁有一位皇后和數量不等的妃嬪,...
《大清后妃傳奇》是2005年10月1日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圖書,作者是上官雲飛。本書主要收錄了大清後宮的妃嬪們的傳奇神秘的故事。...
明代后妃制度在洪武初年由太祖朱元璋欽定,其相關條款被寫進《皇明祖訓》,要求子孫世世遵守。後世皇帝雖然在妃嬪名號、編制、葬制等方面作過調整、改變,但對其主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