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明萬曆三十三年(1605年)七月十五日,阿濟格出生,其名字的滿語意思為“小”。他長大後“身長丈余,腰腹甚大”,驍勇善戰,被授為
台吉。天命十年(1625年),跟從貝勒
莽古爾泰征伐
察哈爾部,追至農安塔,
林丹汗遁走。
天命十一年(1626年),他偕同台吉碩托討伐
喀爾喀巴林部,再跟從大貝勒
代善討伐
扎魯特部,這兩場戰役都有戰功,因功封為
貝勒。頗受清太祖
努爾哈赤的寵愛。
皇太極的第二任正妻
繼妃烏拉那拉氏,曾因為見阿濟格不肯下轎,即被公爹努爾哈赤下令休離。
天聰時期
天聰元年(1627年),他偕同二貝勒
阿敏攻打
朝鮮王朝,連克五城。並跟從
皇太極討伐
明朝,偕同
莽古爾泰守衛
塔山的糧運,擊敗明軍兩萬。軍隊會師於
錦州,逼近
寧遠,明軍有一千餘人在此紮營並挖掘戰壕,在前面擺列
火器,但是被阿濟格全部殲滅。明朝總兵
滿桂出城列陣,皇太極想要進擊,各位貝勒以為距離城池太近所以進諫不可進攻,唯獨阿濟格以為未必。皇太極監督阿濟格迅速攻擊明朝的騎兵一直至城下,各位貝勒都很慚愧,所以不及披甲就上前衝殺,進擊明朝的步軍,明軍死傷者大半。
天聰二年(1628年),阿濟格因為擅自主持其弟
多鐸的婚禮,被削去爵位,後來再恢復原位。
天聰三年(1629年),他偕同貝勒
濟爾哈朗攻打
錦州、寧遠等地,焚毀明朝在此地的積糧,俘虜明軍三千人。再跟從皇太極討伐明朝,率左翼四旗和蒙古軍隊攻克龍井關,攻克漢兒莊城,再攻克洪山口。進軍至
遵化,攻擊斬殺明
山海關總兵
趙率教。逼近
北京,明薊遼督師
袁崇煥、遼東總兵
祖大壽率兵二萬前去救援,屯兵於
廣渠門外,後金軍隊追逐明軍,迫近壕塹,阿濟格戰馬受創退兵;再偕同
阿巴泰等攻打
通州,至
張家灣;再跟從皇太極巡
薊州,遇到明山海關援兵五千人,阿濟格偕同
代善突入敵陣,大破明軍。
天聰四年(1630年),再跟從大軍伐明,逼近
廣寧,會師
大凌河。夜圍錦州時,明軍偷襲阿濟格軍營,下大霧看不見人,阿濟格嚴陣以待。待霧散時突擊,俘獲明
游擊一人、甲械及馬二百餘。皇太極酌
金卮親自慰勞,授圍城方略。聽聞明增兵,皇太極命
揚古利率八旗巴牙喇兵的一半去增兵。祖大壽的弟弟
祖大弼逐清軍中偵騎近上前,皇太極擐甲與戰,阿濟格馳至,明軍步騎遝出,阿濟格奮擊退卻明軍,斬殺明
副將一人。皇太極把所統的士兵交付給阿濟格,明監軍道
張春的四萬救兵來到,又戰於
大凌河,截殺明軍大半,向北驅逐明軍達四十里。
天聰六年(1632年),跟從大軍討伐察哈爾,林丹汗因而逃跑。皇太極轉移軍隊前去攻打明朝,令阿濟格統率左翼及蒙古兵攻打
大同、
宣府,全部繳獲明朝
張家口儲藏的犒邊財物。
天聰七年(1633年)三月,修築通遼堡,並帶兵駐守。五月,與濟爾哈朗、
杜度一起迎接明降將
孔有德,抗拒明東江總兵
黃龍和朝鮮的軍隊。六月,皇太極向大臣們詢問,打明朝、朝鮮、
察哈爾這三個地方,先打哪個,阿濟格說先打明朝,遂偕同
阿巴泰攻打山海關,皇太極下旨責問他不深入進軍,阿濟格說:“我想要在這裡讓馬停歇、積蓄糧食,可是各位貝勒不從啊。”皇太極說:“你如果堅持不走,諸位貝勒難道要丟棄你自己離開嗎?”
天聰八年(1634年),跟從大軍討伐明朝,與多爾袞、多鐸一起入龍門口,攻克
保全州、
靈丘。
晉封郡王
崇德元年(1636年),阿濟格進封為多羅武英郡王。同年偕同饒余貝勒
阿巴泰及
揚古利討伐明朝,從鵰鶚堡進入
長安嶺,逼近
延慶。越過
保定到達
安州,接連攻克
昌平、
定興、
安肅、
寶坻、東安、
雄縣、
順義、
容城、文安諸縣,五十六戰全部獲勝,擒明昌平總兵巢丕昌等,俘獲人畜十餘萬。阿濟格又派遣
都統譚泰等人設下伏兵,斬殺明朝遵化三屯營守將,獲馬一百四十餘匹。皇太極下旨賜給他鞍馬一副。退兵時,皇太極親自前往
地載門外十里迎接,見阿濟格非常辛勞,為他落下淚,皇太極親自倒酒慰勞阿濟格。同年十二月,皇太極親自攻打朝鮮時,命阿濟格守
牛莊。
崇德二年(1637年),碩托攻打明軍駐地朝鮮
皮島,沒有攻下,阿濟格率領所屬的部隊水陸並進攻克皮島,斬東江總兵
沈世魁。皇太極遣使褒獎慰勞他。
崇德四年(1639年),他跟從大軍討伐明朝,阿濟格揚言要用
紅衣大炮攻擊各台,守衛的明軍非常害怕,四里屯、張剛屯、寶林寺、旺民屯、於家屯、成化峪、道爾彰諸台都被攻下。再回軍守衛
塔山、連山,俘獲明軍人馬一千多個。然後偕同
阿巴泰攻打錦州、寧遠。
崇德六年(1641年),偕同濟爾哈朗圍攻錦州。蒙古台吉吳巴什等商議舉城投降,祖大壽察覺後,攻擊蒙古兵,阿濟格夜裡登上從屬的土牆助戰,明軍大敗,然後把投降的蒙古兵遷到
義州。阿濟格因屢次擊敗明軍,朝廷賞賜銀四千兩。同年三月,
洪承疇率領諸將
王朴、
吳三桂等援錦州,號稱十三萬。皇太極親自探視大軍,紮營於松山。明軍投奔塔山,阿濟格追擊,繳獲筆架山的糧草,又偕同多爾袞克敵四台,擒明將王希賢等。明軍猶留守錦州、松山、杏山、高橋諸地,皇太極回盛京,命令阿濟格偕同杜度、多鐸等圍攻。洪承疇夜出松山偷襲清軍,阿濟格等督眾軍環射明軍,明軍敗退回,城門緊閉不得入,其眾二千皆投降。
崇德七年(1642年),阿濟格圍攻杏山,又攻打寧遠。吳三桂率四千人駐守塔山、高橋,不戰而退,阿濟格大敗吳三桂。
崇德八年(1643年),又同
濟爾哈朗攻打寧遠,於城北布雲梯發炮,城墻倒塌後攻克;抵達前屯衛,攻打城西,斬明總兵
李輔明、袁尚仁等三十餘員將領,擊殺明兵四千餘人,明總兵黃色棄城後攻克。
征戰中原
順治元年(1644年),阿濟格跟從攝政王
多爾袞在
山海關之戰中大敗
李自成大順軍,同年十月順治帝在北京登極後,封阿濟格為和碩英親王,序稱“八王”。受命為靖遠大將軍,率
平西王吳三桂、智順王
尚可喜等滿、蒙、漢軍3萬餘,自山西入陝,追擊李自成大順軍至
湖廣。
順治二年(1645年),俘殺
大順政權的權將軍
劉宗敏、軍師
宋獻策,招降明寧南侯
左良玉的兒子
左夢庚、總督
袁繼鹹部的馬步兵10萬,相繼占領河南、湖廣、江西、江南的63城。清廷聽說後,遣使攜詔慰問並令其班師,但詔書還沒到達,阿濟格就提前班師,於八月四日還京。多爾袞開始算起阿濟格的總賬,除了不候詔班師外,還有謊報李自成死亡、在午門
張蓋坐、脅迫地方官員、擅取
鄂爾多斯和
土默特之馬以及稱順治帝為“孺子”等,貶阿濟格為英郡王,但不久就恢復
親王的爵位。
順治五年(1648年),封平西將軍,出兵鎮壓天津、山東曹縣一帶的抗清隊伍。當年冬天,大同總兵
姜瓖倒戈反清,阿濟格奉命去平定。
順治六年(1649年)正月,姜瓖的部將
劉遷進犯
代州,阿濟格派遣
博洛前去救援、圍困劉遷才得以解圍。在這期間,阿濟格的兩名福晉的死訊傳來,在大同督師的多爾袞勸阿濟格回京,阿濟格謝絕說:“連攝政王為了國家都忙不過來,我怎敢因為妻子之死而耽誤國事?”八月二十八日,姜瓖的部將楊振威殺了姜瓖,歸順清軍,次日阿濟格率軍進城,毀壞大同城牆並製造
大同之屠後還師。
奪權失敗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英王阿濟格乘
攝政王多爾袞病死之機,欲謀亂奪政失敗。
順治七年(1650年)十二月二十六日,
議政王大臣會議議阿濟格罪,將其幽禁,其子勞親被革去王爵,降為貝子。阿濟格在幽禁期間,不僅沒有一絲收斂,反而益加狂暴無禮,在監房內私藏大刀,暗掘地道,聲稱要放火燒毀監房。
順治八年(1651年)十月十六日(11月28日),諸王以阿濟格悖亂已極,留之恐貽後患,應立即處死。奏入,順治帝令其自盡,除宗籍,其子勞親一同被賜死。
乾隆十一年(1746)平反,重修園寢。
主要實績
軍事成就
曾隨皇太極攻入
長城,占領了
遵化等河北重地,並率大軍直逼北京城。縱掠京畿地區,56戰皆捷。
順治元年(1644年),阿濟格又從攝政王多爾袞在
山海關之戰中大敗李自成大順軍。隨後自山西入陝,追擊李自成大順軍至
湖廣,於次年俘殺李自成手下大將劉宗敏、軍師宋獻策,並招降大明軍將領、兵馬10萬,占領63城。
擁護多爾袞
崇德八年(1643年)八月初八,皇太極無疾而崩,清政權內部圍繞著皇位的繼承問題,開展了一場爭權奪利的鬥爭。阿濟格與豫親王多鐸勸睿親王多爾袞即帝位,多爾袞猶豫未決。多爾袞在兩黃、兩紅和兩藍六旗不支持的情勢下,多爾袞自立的條件還不成熟,阻力來自兩黃旗原皇太極手下的親信大臣。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多爾袞最後議定由皇太極的第九子、年僅六歲的
福臨即帝位。
王權爭奪
順治七年(1650年)冬,多爾袞率阿濟格等往邊外圍獵,年底,多爾袞病危,自知不起,獨自召阿濟格秘密議論後事。多爾袞死後,阿濟格欲當
攝政王,暗中派人往召其子勞親,令其多率兵來,並囑勞親不要把多爾袞病死及調兵事告知諸王。
與此同時,阿濟格又脅迫多爾袞所管兩白旗大臣附己,遭到拒絕後又以兵戎相威脅。於是,兩白旗大臣決定往“依皇上為生”,並向鄭親王濟爾哈朗告發阿濟格乘喪欲謀亂奪政。跟隨多爾袞圍獵的大學士
剛林早已察覺阿濟格的意圖,搶先獨自“策馬行”,日夜疾馳七百里抵達京師,告發此事。清廷立即關閉九門,在阿濟格回京的必經之路德勝門外派駐重兵,以防不測。
不久,多爾袞柩車還京,行至石門時,阿濟格與其子勞親合軍,令部下大張旗幟,環喪車而行。順治帝親率諸王、大臣迎柩車於
德勝門外,阿濟格父子居首而坐。濟爾哈朗等見阿濟格身帶佩刀,舉動叵測,派兵緊密監視,並將其隨從三百騎盡收誅之,從而粉碎了阿濟格的兵變計畫,避免了一場可能發生的動亂。
人物評價
總評
阿濟格可謂殺敵英勇、戰績顯赫,為大清朝初期平定江山立下了汗馬功勞。在攝政王多爾袞病重時,阿濟格因參與密謀欲承襲攝政王位之事泄露而遭到了幽禁。阿濟格的家人和手下都受到牽連獲罪,不少人被處死、抄家或是鞭責、革職,並由此興起一場大獄之災。阿濟格最後被順治皇帝賜死。這也是阿濟格頭腦簡單,性格暴虐,待人狂妄所致,故後人評價英親王阿濟格“剽悍少謀”。
歷代評價
順治帝:“王及行間將士馳驅跋涉,懸崖峻岭,深江大河,萬有餘里,勞苦功高。”
日本商人國田兵右衛門等:“稱作哈圖魯王子(即巴圖魯王子,“英親王”之滿語稱呼)的是九王子的哥哥,他也是君王的叔父。聽說是個粗野人,考慮問題粗率,所以從來不過問政務。看來年紀近五十歲,麻臉,身材魁梧,眼神令人望而生畏。為人剽悍,在交戰時,攻城陷陣,無往不勝,大明和韃靼交戰之際,屢建軍功。在攻陷內城時,城中乞求投降,雖然君王已下令寬恕,可是哈圖魯王子仍不答應,而殺掉許多人。由於這個錯誤,被罰將其領地收回若干。但是,他出於忠誠,明白國法是國家制定的,必須嚴格遵守,所以對於這個處分,從來沒有怨言。”
談遷:“英王敢戰氣如虎,胡床解甲羅歌舞。邸第斜連
鳷鵲旁,妖鬟盡隸
仙韶部。急管繁弦春復春,曰周曰召浸情親。倏焉日匿西山下,高冢祁連宿草新。”
乾隆帝:“英親王阿濟格秉心不純,往追流賊,謊報已死,又擅至沿邊索馬,且向巡撫囑託公事,過跡昭著。雖前此亦有微功,究不足以抵其罪,黜爵實由自取。”
趙爾巽:“國初開創,櫛風沐雨,以百戰定天下,繄諸王是庸。”
蕭一山:“福臨以沖齡踐祚,奠定中原,征服華夏,其所以能成大業者,皆群臣襄贊之力也。當時宗室懿親,僇力行間,櫛風沐雨,勤勞佐命者:如豫親王多鐸、肅親王豪格、英親王阿濟格、鄭親王濟爾哈朗、敬謹親王尼堪、端重親王博洛、順承郡王勒克德渾等,其殊勛茂績,誠可為開國之大人物。”“阿濟格舉動荒謬,猶欲攝政,其死宜也。”
親屬成員
妻妾
嫡妻西林覺羅氏,祜新之女
繼妻科爾沁博爾濟吉特氏,炳圖郡王孔果洛之女
妾李氏,李士興之女
妾愉氏,愉春仁之女
兒子
長子 和度
第三子 勞親
第四子 伯爾遜
第五子 門柱
第六子 樓親
第七子 墨爾遜
第八子 索爾科
第九子 佟塞
第十子 瑚禮
第十一子 鄂拜
第十二子 班進泰
女兒
阿濟格共有多少女兒已無考。其中一個女兒嫁給
納蘭明珠,育有三子,長子是清初著名詞人
納蘭性德。
世系
第一代—愛新覺羅·阿濟格
第二代—愛新覺羅·和度
第二代—愛新覺羅·樓親
第三代—愛新覺羅·構孳
第三代—愛新覺羅·綽克都
第四代—愛新覺羅·訥延
第四代—愛新覺羅·素嚴
第四代—愛新覺羅·興綬
第四代—愛新覺羅·普照
第四代—愛新覺羅·經照
第五代—愛新覺羅·素拜
第五代—愛新覺羅·九成
第五代—愛新覺羅·亨新
第五代—愛新覺羅·璐達
第六代—愛新覺羅·謙德
第六代—愛新覺羅·順德
第六代—愛新覺羅·麟魁
第七代—愛新覺羅·華英
第七代—愛新覺羅·華德
第八代—愛新覺羅·秀平
第九代—愛新覺羅·良喆
第十代—愛新覺羅·隆煦
第十一代—愛新覺羅·存耀
後世紀念
阿濟格墓原址位於
朝陽區建國門外街道大北窯東側“
八王墳”,占地67000平方米。1925年,其後人將建築拆毀變賣,後又將樹木伐賣。墓地多次被盜。1949年,征地建北京市釀酒總廠,墓地遂毀,只留地名。
軼事典故
遭帝厭惡
皇太極對兩白旗與多爾袞三兄弟的政策是以拉為主、以打為輔。因為兩白旗實力雄厚但旗主年輕,一旦拉過來可收如臂使指之效。皇太極即立初期在兩白旗中主要是對阿濟格進行敲打。阿濟格在三兄弟中最為年長,且早歷戰陣,為人雄武、粗獷,不太受約束。所以,皇太極首先拿阿濟格開刀。
天命十一年(1626年)十二月,蒙古
扎魯特部的台吉恩格參出逃,準備投靠阿濟格旗下,按照努爾哈赤時代的
八旗規矩,特別是像恩格參這樣的蒙古貴族,理應受到一定程度的優待,至於出逃以後選擇何旗作為歸屬應該以其人的個人意見為主。但是,皇太極存心要打擊阿濟格,也就自然顧不得許多,那時候皇太極和德格類的關係正處在蜜月期,皇太極就做主把恩格參撥給德格類,可恩格參本人還是要投到阿濟格的門下。
德格類大怒,派人去把恩格參追回,派去的人被魯莽的阿濟格砍傷,皇太極就此問罪阿濟格,罰了阿濟格1000兩白銀和七匹馬。
天聰二年(1628年),阿濟格同意多鐸迎娶阿布泰的女兒,惹怒了皇太極,阿布泰是
努爾哈赤大妃
阿巴亥的弟弟,也就是阿濟格、多爾袞、
多鐸兄弟的舅舅,此人深得努爾哈赤的信任,天命年間是著名的八位“都堂”之一,且名列靠前。但他和皇太極之間關係很糟,主要是政治上的糾紛,所以,皇太極即立以後,阿布泰的日子不很好過,從總兵官的位置上跌落到游擊。而且,皇太極還不允許貴族們和阿布泰家族發生姻親關係,阿濟格卻不管這一套,仍舊堅持多鐸可以和舅舅阿布泰的女兒成親,皇太極因此大發雷霆,專門下達命令責罰阿濟格,奪去阿濟格的鑲白旗旗主地位,以多爾袞代之。
反對遷都
據隨清軍一起入關的朝鮮官員所言,阿濟格在入關之初時反對遷都,對多爾袞說:“我們剛得遼東時,沒怎么殺戮,結果我們滿人好多都被遼民殺掉了。所以現在應該趁著兵威,大肆屠戮,留下諸王來鎮守北京,主力部隊回到盛京,或退保
山海關,就沒有後顧之憂了。”多爾袞則反對道:“先汗(皇太極)曾說過,一旦得到北京,馬上遷都,以圖進取。況且現在人心未定,決不可以就這么回關東。”阿濟格和多爾袞由此產生嫌隙。
求封叔王
順治九年(1649年)三月,清廷二號人物德豫親王
多鐸去世。在大同的阿濟格自認為功勞卓著,聞訊後派人向
多爾袞說:“輔政德豫親王征討流寇時,在
慶都躲到偏僻地方,在
潼關、
西安時不全殲其眾,追剿
騰機思時不取其國,功績並不顯著,不該對其子給予優厚待遇,鄭親王(
濟爾哈朗)是我們叔父的兒子,不應該叫叔王。我是太祖的兒子、皇帝的叔叔,應該叫叔王才是。”多爾袞斥其狂妄,阿濟格又請求建設府邸,諸王大臣要求削其爵位,多爾袞沒有同意,但禁止阿濟格干預朝廷事務及交接漢官。
藝術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