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生平
阿巴亥於明萬曆十八年(1590年)出生於
烏拉部都城,是烏拉部主
滿泰之女,
布占泰的侄女。
萬曆二十一年(1593),
葉赫、烏拉等九部聯合進攻建州,結果被
努爾哈赤打得大敗,九部皆元氣大傷。
布占泰被俘,三年後才被釋放。
1596年,
滿泰在一次意外事件中被殺,年僅7歲的
阿巴亥失去了父親,被新部主、她的叔父布占泰收養。1601年,努爾哈赤毫不費力地滅了
哈達部,為保住烏拉部不受
建州女真所滅,在布占泰的同父異母妹妹滹奈先前嫁給了努爾哈赤的同母弟弟
舒爾哈齊之後,年僅12歲的阿巴亥由布占泰做主,嫁給了比自己大31歲、當時已有七位妻妃的努爾哈赤,
布占泰親自把她送到建州女真的
費阿拉城。
據說幼小的
阿巴亥不僅丰姿貌美,而且頗有機變,這個不得而知,但是對於當時四十好幾的努爾哈赤來說,
阿巴亥至少是可愛的。兩年後,13歲的
阿巴亥就被努爾哈赤冊為大福晉。作為一個既無資歷又無子女的少女來說,這份殊榮除了努爾哈赤對於和烏拉部關係的考量,更多的還是由於對她的寵信。
萬曆三十三年(1605)七月十五日,
阿巴亥為努爾哈赤生下了第十二子
阿濟格,萬曆四十年(1612)十月二十五日,阿巴亥生下了第十四子
多爾袞,萬曆四十二年(1614)二月二十四日,阿巴亥又生下了第十五子
多鐸。在這個階段,
布占泰終於為了
葉赫老女和努爾哈赤作反了臉,拿箭射了自己正懷著孕的媳婦(和碩公主
愛新覺羅·穆庫什),於是努爾哈赤滅了烏拉部,但
阿巴亥繞機變不是虛名,她的機敏讓她穩坐大福晉的寶座,她所生的三個兒子,因嫡出因素,努爾哈赤將八旗軍隊中的三旗交給他們分別掌管。
後金有收繼婚習俗,故
努爾哈赤考慮在身後由大貝勒即二子
代善繼娶阿巴亥的打算。
代善也知道父親的這一想法,而
阿巴亥也希望在努爾哈赤故去後在後金政權中尋找靠山。而後,隨著努爾哈赤小福晉
德因澤的告發,在天命五年引發大妃事件:
努爾哈赤認為家醜外揚也有失體統,並未予追究。
阿巴亥與代善相好,無非是想依靠大阿哥在家族中的政治地位,給三個小兒子鋪開以後的生路。與此同時,她也留有一先告發說大福晉送食物給代善和四貝勒
皇太極吃,皇太極心機深沉,他接受而未食但
代善接受而食之;
小福晉
德因澤又告發說大福晉經常深夜出宮到代善家去;還告發說舉行聚會時,大福晉精心打扮和
代善眉來眼去。
努爾哈赤派人調查屬實,但由於家醜不可外揚,即以私藏金銀的罪名而將阿巴亥“離棄”。後世有人認為,
德因澤告發是受到
皇太極的指使,以達到排擠
代善,打擊烏喇那拉氏的目的。
總之,
阿巴亥帶著兒子過了一年多被休棄的日子,住在小木屋裡自己煮飯吃。
關於私藏金銀,她為了給親生兒女奠定經濟基礎,暗下把家中的銀兩、綢緞、首飾及古玩等物,分別藏匿在大兒子
阿濟格和烏拉城娘家家中。
努爾哈赤先是派大臣
額爾德尼等四人抄了阿濟格的家,後又到烏拉城抄了娘家,索回了全部私藏財物。為了懲罰,努爾哈赤給
阿巴亥制定了約法三章:一是不準她再與任何人來往,二是不準她聽信讒言,三是與她隔房。
阿巴亥失寵,告發有功的庶妃
德因澤和
阿濟根的地位迅速上升。然而,
阿巴亥畢竟是阿巴亥,史書記載她“嫉妒、有機變”並非空穴來風,努爾哈赤占領遼陽之後,立即做出了一個重要決定,就是召回離異了一年的阿巴亥,將其重新立為大妃。由此可見,努爾哈赤仍舊對她有留念,他需要她為自己的事業助陣。
阿巴亥復出後,歷史上關於眾
福晉活動的筆墨也開始出現。努爾哈赤的女人們逐漸從閨閣走上政殿,從京城走向野外,她們不再是帝王的附庸,開始有組織地從事一些政務,比如出席東京城的奠基典禮,奔赴廣寧前線慰問,隨大汗為墾地開邊出行等,這一切與眾妃之首
阿巴亥的作用息息相關。
後金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68歲的努爾哈赤親率13萬大軍攻打由明朝重將
袁崇煥鎮守的
寧遠城(今遼寧省興城市),因身受重傷,大敗而歸。傷勢稍好後,又親率大軍出征蒙古,半個月後勝利回師,不久因病勢加重住在清河溫泉處療養。努爾哈赤自知大限已到,命人去請大福晉
阿巴亥乘船由太子河順流而下,到渾河見面。
阿巴亥從命後,從今日瀋陽市乘船溯河相迎,最後相會於璦雞堡(今瀋陽市于洪區埃金鄉),兩人商討了關於代善輔政、
多爾袞繼位等秘事。幾天后,努爾哈赤因毒瘡突然發作,醫治無效,與世長辭。
但接下來繽紛繚繞、瞬息萬變的時局,就不是
阿巴亥這樣一位勢單力薄的女人可以左右的了。努爾哈赤屍骨未寒,年僅35歲的皇太極就抓住時機,乘亂率幾位大貝勒闖入
阿巴亥的後宮,傳達所謂的“帝遺言”,強迫
阿巴亥從先帝之命而殉葬。
皇太極再清楚不過,治死
阿巴亥,既可以牽制代善,又可以控制她的三個兒子。
阿巴亥堅決不從,但又如何能夠抵擋住膨脹到極限的圖謀繼位的野心。
阿巴亥當時37歲,正值盛年,她的三個兒子:
阿濟格22歲已經成年、
多爾袞只有15歲、
多鐸13歲。出於對塵世的留戀和對愛子的牽掛,
阿巴亥百般支吾,希望事情能有轉機。但諸王寸步不讓,阿巴亥在被逼無奈、山窮水盡的情況下,自縊殉死(一說被用弓弦勒死)。《太祖武皇帝實錄》較為詳細地記述了阿巴亥被逼殉死的情景:
“後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留之恐後為國亂,預遺言於諸王曰:“俟吾終,必令之殉。”諸王以帝遺言告後,後支吾不從。諸王曰:“先帝有命,雖欲不從,不可得也。”後遂服禮衣,盡以珠寶飾之,哀謂諸王曰:“吾自十二歲事先帝,豐衣美食,已二十六年,吾不忍離,故相從於地下。吾二子多爾袞、多鐸,當恩養之。”諸王泣而對曰:“二幼弟,吾等若無恩養,是忘父也。豈有不恩養之理!”於是,後於十二日辛亥辰時自盡,壽三十七,乃與帝同柩。”
天命十一年(1626)八月十二日辰時,
阿巴亥自盡而死,當日盛殮,巳時與努爾哈赤的遺體同時出宮,安放在瀋陽城內西北角。天聰三年(1629)二月十三日,
阿巴亥同努爾哈赤葬入
福陵。天聰三年(1629)二月十三日,努爾哈赤入葬剛剛建成的瀋陽福陵,同時入葬的還有孝慈皇后、
阿巴亥和繼妃富察氏,但在官方史書上卻只記載
孝慈高皇后和富察氏,對阿巴亥一字不提,明顯是對
阿巴亥的歧視。
皇太極即皇帝位以後,於崇德元年(1636)追謚其生母
孟古為“孝慈昭憲純德真順承天育聖武皇后”,並將神牌供放於太廟內。孟古是努爾哈赤的大妃,是皇帝的生母,皇太極這樣做,無可厚非。但
阿巴亥同樣是努爾哈赤的大妃,與孟古姐姐地位相同,卻沒有被追謚為皇后,也沒有設神牌,顯然是被有意貶低。
1650年8月,重權在身的多爾袞為生母
阿巴亥追封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之號,一併將牌位放置在
太廟之中,算是為冤死的母親昭雪。然而,僅僅四個月過後,
多爾袞病逝去,
順治皇帝廢阿巴亥封號,其神牌也從太廟撤出,從此修史者不再提及有關
阿巴亥。
兒子簡介
阿濟格(1605.8.28—1651.11.28),清太祖
努爾哈赤第十二子,母為大妃
阿巴亥。阿濟格能征善戰,是清朝初期有名的將領。但他卻是一個缺少智慧,性格粗暴的人。皇太極時期參加過攻打明朝邊境以及朝鮮的作戰;
清軍入關時作為清軍前鋒隨
多爾袞入關,順治元年(1644年)封和碩英親王。地位僅次於
四大貝勒。又以靖遠大將軍自邊外入陝西、四川,屢敗
李自成,殺死
劉宗敏,俘獲
宋獻策。順治五年(1648年)又以平西大將軍督師征討
姜鑲在
大同的叛亂。順治五年(1648年),要求封叔王,被攝政王
多爾袞拒絕。
多爾袞死後,企圖攝政,被削爵幽禁賜死。
多爾袞(1612年11月17日—1650年12月31日),
清太祖努爾哈赤第十四子,
阿巴亥第二子。明萬曆四十年(1612年)出生於赫圖阿拉(今遼寧省新賓縣老城)。清初傑出的政治家和軍事家。天命十一年(1626年)封
貝勒;天聰二年(1628年),17歲的多爾袞隨皇太極出征,征討蒙古
察哈爾部。因為軍功被賜號“墨爾根戴青”,成為
正白旗旗主。天聰九年(1635年),
多爾袞等率軍前往收降蒙古
林丹汗之子
額哲並獲得
傳國玉璽。崇德元年(1636年)因戰功封和碩睿親王,次年正月,皇太極令
多爾袞追擊
朝鮮仁祖家屬。崇德六年(1641年)至七年(1642年)的
松錦之戰中立下卓越戰功。
皇太極死後,
多爾袞和
濟爾哈朗以輔政王身份輔佐皇太極第九子
福臨即帝位,稱攝政王;順治元年(1644年)指揮
清軍入關,清朝入主中原,先後封叔父攝政王、皇叔父攝政王、皇父攝政王。順治七年(1650年)冬死於塞北狩獵途中,追封為“
清成宗”,謚懋德修遠廣業定功安民立政誠敬義皇帝。兩個月後,於順治八年(1651年)二月剝奪
多爾袞的封號,並掘其墓。乾隆四十三年(1778年)
乾隆帝為其平反,復睿親王封號,評價其“定國開基,成一統之業,厥功最著”。
多鐸(1614.4.2—1649.4.29),清太祖
努爾哈赤第十五子,
阿濟格、
多爾袞同母弟,滿洲
鑲白旗旗主,時人通稱十王,清初
八大鐵帽子王之一,爵位世襲罔替。後金天命五年(1620年),封為
和碩額真,旋封貝勒。崇德元年(1636年),被封為封豫親王。崇德六年(1641年),參與
松錦大戰,獲大捷。順治元年(1644年),以定國大將軍從
多爾袞入關,擊敗
李自成軍。旋揮師破揚州,殺
史可法。下江南,俘
南明福王
朱由崧,晉和碩德豫親王。順治六年(1649年)三月十八日,
多鐸染天花而亡,年僅三十六歲,諡號“通”。乾隆年間詔配享太廟。一生戰功彪炳,
乾隆帝稱其為“開國諸王戰功之最”。
人物評價
《太祖武皇帝實錄》:饒丰姿,然心懷嫉妒,每致帝不悅,雖有機變,終為帝之明所制。
史籍記載
大妃,納喇氏,烏喇
貝勒滿泰女。歲辛丑,歸太祖,年十二。孝慈皇后崩,立為大妃。
天命十一年七月,太祖有疾,浴於
湯泉。八月,疾大漸,乘舟自太子河還,召大妃出迎,入渾河。庚戌,舟次靉雞堡,上崩。辛亥,大妃殉焉,年三十七。同殉者,二庶妃。妃子三:
阿濟格、
多爾袞、
多鐸。順治初,
多爾袞攝政,七年,上謚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祔太廟。八年,
多爾袞得罪,罷謚,出廟。
軼事典故
大妃阿巴亥是不是皇太極害死的?
如果不是,
阿巴亥的三個親兒子為什麼沒有站出來保護母親呢?
如果是,三個兒子還沒站穩腳跟就要了他們母親的命,太祖對
阿巴亥哪來那么大的仇呢?
“小姨娘”和“大公子”的要命緋聞
根據文獻記載統計,
努爾哈赤一生之中共有十七位妻子。雖然距中國古代帝王后宮佳麗三千的情形相比略為遜色,卻也稱得上是妻妾成群、艷福不淺了。
對一個普通男人來說,妻妾成群固然艷福不淺,但眾多老婆難免會彼此嫉妒,爭風吃醋,令人頭疼不已。即使身為一代汗王的
努爾哈赤也難免後院起火。天命五年(公元1620年),努爾哈赤的兩個
庶妃告發:
阿巴亥與大貝勒
代善來往密切,關係曖昧。大
福晉曾飾金佩珠,錦緞裝扮,備佳肴,深夜出宮,去大貝勒府與代善幽會。
聽完兩個庶妃的話,
努爾哈赤備感詫異,半信半疑,但因為此事所牽扯到的兩個重要人物,一個是自己的大福晉,而另外一個則是自己有意確定為汗位繼承人的兒子,在思考再三之後,
努爾哈赤不願因此而家醜外揚,就親自出面向眾人解釋說:“我曾說,待我死後,要將我的幼子等以及大福晉,托大阿哥(即指大貝勒
代善)照顧撫養。以有此言,大福晉傾心於大貝勒”,以此來平息了這場軒然大波。
作為
後金汗國最高統治者的
努爾哈赤已經親自出面干涉了這件事,後金群臣本不敢再有任何異議或者懷疑,事情也應該就此告一段落了。但是,因為這件事牽涉到了汗位繼承人大貝勒
代善,也就是說,因為這件事已經同未來的汗位傳承建立起某種微妙的關係,所以事情的發展遠遠超出了
努爾哈赤的想像。
這是一個非常狠毒的計策,因為這種謠言是無法澄清的,你越是想去辯白,就越有可能被人懷疑真有其事。
阿巴亥與
代善真正地體味到了其中的尷尬與無力。“
三人成虎,
眾口鑠金。 ”努爾哈赤雖然沒有抓住大福晉與代善有染的確鑿證據,但是也架不住身邊的人一再煽風點火,從維護家庭聲譽考慮,只得藉口從
阿濟格家中搜出了大福晉所藏匿的綢緞為由,將大福晉休棄。
扎在太祖心中的猜忌是根刺
努爾哈赤一怒之下曾離棄
大妃,後來看在大妃為自己生了三個兒子的份上,又恢復其大福晉的身份。
但是,喜歡歸喜歡,阿巴亥與大
貝勒有染這件事始終是根刺,一不小心就會刺痛
努爾哈赤多疑的心。
那么,
阿巴亥為啥對大
貝勒代善“情有獨鐘”呢?其中還有一個原因,這得從清初皇室的“收婚”習俗說起。
清初皇室“收婚習俗”有點亂
作為關外的少數民族之一,滿洲繼承了傳統的收婚習俗,“嫁娶則不擇族類,父死而子妻其母。 ”即父親死後,兒子可以將其後母收為妻子;哥哥死了,弟弟可以將嫂子收為妻子。
因此,努爾哈赤才說出,自己死後,要將大妃與幼子託付給大貝勒
代善。這種託付,實際上就是收婚。可
努爾哈赤還沒死呢,
阿巴亥就向大貝勒代善頻頻示好,暗送秋波,這就太過分了。
在滿、蒙兩個民族中,已婚女子改嫁他人,是屢見不鮮的。
在努爾哈赤的后妃中,最能體現女真人婚俗的,是“袞代皇后”
富察氏。據《清皇室四譜》卷二皇后篇記載,“富察氏名
袞代,莽塞杜諸祜之女,初適人,生子昂阿拉,復歸太祖”、《
清史稿》卷二百十四,列傳一“繼妃,富察氏”,“子二:莽爾泰、
德格類。女一,名
莽古濟”,從中可以清楚地知道,富察氏在嫁努爾哈赤之先曾有丈夫,並生有一子。富察氏原是努爾哈赤的祖父
覺昌安三哥索長阿之孫威準的妻子,她的丈夫死後,被努爾哈赤納為繼室。又為努爾哈赤生了二子一女,並一度成為努爾哈赤的大
福晉。
而
皇太極的東宮大福晉,蒙古
扎魯特部落戴青貝勒之女,在為
皇太極生下兩個皇女之後,卻因“不合汗的意”,被迫改嫁出宮,嫁給葉赫的德爾格台吉的兒子南褚。而此時,她為
皇太極生下第九女僅十一天,還沒有坐完月子。
清初皇室這種在漢人看來不可想像的婚姻遺俗,就是建州女真人原有的“婚嫁不忌異姓四、五寸”,即不受輩份限制,可以任其婚配的舊俗。到清崇德年間,
皇太極下令禁止這種婚姻陋習,“凡娶繼母、伯母、叔母、兄嫂、弟婦,永行禁止。”
努爾哈赤去世時,
阿巴亥痛哭不已。因為她是
後金國的大福晉,也是
努爾哈赤寵愛的女人之一。如今老
汗王駕鶴西行,自己年僅三十七歲,三個兒子還小。當老汗王活在這個世上時,無論如何,她和她的三個兒子還有一個依靠。而且,假如老汗王身體健康,再多活幾年,等她的三個兒子長大成人,勢力穩固了再去世,那時,她也不會感覺這么孤苦無助。
阿巴亥擔心的事情終於發生了,並且情況比她所預想的還要糟糕一百倍,執政的諸貝勒要求她為
努爾哈赤殉葬,而所找的藉口非常冠冕堂皇,即老汗王
努爾哈赤生前曾有遺命,要求如此辦理。
史書記載:
阿巴亥丰姿綽約,但是嫉妒心很強,總是令
努爾哈赤不高興。她很不安分,但最終被努爾哈赤的英明所制,留下她恐怕以後成為國家動亂的禍害,因此
努爾哈赤曾經對諸位王公貝勒留下遺囑:“我死後,一定要讓她殉葬。 ”
努爾哈赤要大妃為自己殉葬,一是恐她三子長成以後,仗著國母大福晉的地位作亂。第二個原因,應該是對她不忠的懲罰。生前不斷猜忌,死後更要徹底斷絕大妃和
代善的非分之想。
大妃則認為,
努爾哈赤去世前五天,自己一直隨侍在旁,大汗並沒有當面提出讓自己殉葬,甚至沒有流露出這樣的意願。
無奈的是,
四大貝勒眾口一詞,四位小貝勒包括大妃的三個兒子,22歲的
阿濟格、15歲的
多爾袞、13歲的
多鐸也沒有異議。要知道,在當時,14歲的女真人已經是娶妻生子、成家立業的成年人(後來,這也是
清朝皇帝親政的年齡)。這表明,共柄國政的八和碩貝勒可能確實聽到過
努爾哈赤說過這樣的遺命。
被逼無奈之下,阿巴亥懸樑自盡,以身相殉。此後的清代官方史書中,對此事記載得十分簡略,只是記載說:“孝慈皇后(
皇太極生母
孟古)駕崩後,
努爾哈赤立烏拉國貝勒滿泰女
烏拉那拉氏(
阿巴亥)為大妃,辛亥辰刻,烏拉那拉氏以身殉葬。 ”
多年以後,
多爾袞從未提到過
皇太極逼死自己的親生母親,應該不是沒有原因的。
阿巴亥不得不死的三個理由
殉葬作為一種野蠻而殘忍的落後制度由來已久,儘管早就有人提出應將其予以廢除,卻始終未曾徹底消失。明朝代替元朝之後,在復興中原先進文明的同時,也恢復了這種落後的殉葬制度。
第一,性格決定命運。她性情善妒,從不懂得掩飾自己的情感,估計也得罪了不少人,早就成了人們的“眼中釘”、“肉中刺”。
努爾哈赤在世之時,人們尚且有所顧忌,諸人不敢輕舉妄動,不敢對大福晉流露出半點兒的不敬。但等到
努爾哈赤死後,他的遺孀大福晉也就成了待宰的羔羊,並且無力還手。
第二,新君政治集團的需要。對於任何企圖爭奪
汗位的諸子或者將來繼位的新汗而言,大福晉都是一個潛在的政治威脅。因為
烏拉那拉氏身為後金的國母,地位至尊,如若不讓她殉葬,等到她的三個兒子長大成人之後,倘若出現母子聯合的局面,那么對即位的新君將是一個巨大的政治威脅。權衡再三,也只有先下手為強,藉此良機先行除掉大妃。
第三,
努爾哈赤在世之時,應該是明確有過待其死後要以大妃殉葬的意思,於是諸貝勒也就樂得以此為藉口,名正言順地向大妃開刀了。
由此來看,說阿巴亥是皇太極陰謀害死的,的確是有些冤枉。在這件事上,皇太極不過是“順水推舟”而已。
殉葬
天命十一年,努爾哈赤在外身染重病,要阿巴亥前往,中途得知努爾哈赤死訊。皇太極以努爾哈赤之命為由,逼其殉葬。同殉者還有兩位庶妃,其中包括德因澤。
阿巴亥其時三十七歲。在
多爾袞執政的時候追封為皇后,全謚為孝烈恭敏獻哲仁和贊天儷聖武皇后。
影視形象
年份 | 影視劇名稱 | 演員 |
---|
1986 | | |
1987 | | |
1989 | | 蔡隱珠 |
1992 | | |
2003 | | |
2005 | | |
2005 | | 周躍芳 |
2005 | | |
2015 | | |
2017 | | |